[爆卦]苑裡藺草拖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苑裡藺草拖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苑裡藺草拖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苑裡藺草拖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我是劉太太。寫露營寫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週末經過苑裡,就順著路旁的指標,來了一次苑裡小旅行。 孩子們聽的 #魔鏡公公 故事中,有提到大甲草帽的催生者洪鴦的故事,我們恰巧來到的 #台灣藺草學會 中的說明看板,也有提及這個來由。 藉由這個機會,也讓孩子看一看藺草做成的各種物品,有草帽、草蓆、拖鞋等等,然後孩子們也說起在外婆家睡竹席被夾肉的回...

苑裡藺草拖鞋 在 Erin 簡單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01:03:42

療癒的藺編初體驗  ❑動機 想要學會藺草編織技能,未來當我需要什麼,就可以自己用天然的植物編織出來,兼具永續與美觀!  ❑藺草的優點 清香、防蚊蟲、親膚、吸水性強、透氣、不易斷裂。  ❑缺點 編織藺草會腰痠背痛、手指腹編久會痛,由衷敬佩那些媽媽們,要靠這個工藝養家糊口真的好辛苦。...

苑裡藺草拖鞋 在 我的簡單理想生活|v_vxxki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05:31

這次和 @erin.minimal 來苑裡參加藺草編織的三天課程 因為是住青年旅館 然後因為這裡如果沒有汽機車會有點不方便 (主要是這次旅遊沒有挑伕啦) 所以這次行李盡量只帶必需品  如果下次你也剛好需要 少量行李出遊也許可以參考看看  🌿這篇先分享行李,明天再分享隨身包包  ...

苑裡藺草拖鞋 在 sybil-ho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6-04 06:32:41

去年夏天時,到苗栗苑裡參加了藺草編織的工作坊,了解了手邊藺草的基礎技法,和藺草材質在生活的運用,還喜歡上藺草香香的味道 今年夏天沒有到苑裡編草,但接到宜得利家居 @nitori.tw的藺草系列產品居家開箱分享,也完成我不一樣的藺草之夏的願望 收到產品的時候,就馬上把客廳和和室的空間改造成夏天的主...

  • 苑裡藺草拖鞋 在 我是劉太太。寫露營寫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03 13:29:29
    有 81 人按讚

    週末經過苑裡,就順著路旁的指標,來了一次苑裡小旅行。

    孩子們聽的 #魔鏡公公 故事中,有提到大甲草帽的催生者洪鴦的故事,我們恰巧來到的 #台灣藺草學會 中的說明看板,也有提及這個來由。
    藉由這個機會,也讓孩子看一看藺草做成的各種物品,有草帽、草蓆、拖鞋等等,然後孩子們也說起在外婆家睡竹席被夾肉的回憶😄
    #看來我媽媽的愛用竹席讓孩子們印象深刻

    在山腳國小的日式宿舍群裡繞了一圈,很有味道的地方,真是溜小孩的好去處。

    #苑裡老街
    又跟著指標,來到初次拜訪的苑裡老街,買了 #宇宙最好吃綠豆椪 吃了 #四十年老店臭豆腐 ,然後還逛了 #振發帽蓆行
    原本想到 #濟生藥房 的流星咖啡喝咖啡,可惜沒有開門。

    沒有目的的小旅行,卻帶來大大的開心,真是太喜歡台灣這種處處有驚喜的小鎮巡禮了❤️

  • 苑裡藺草拖鞋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10-04 15:01:56
    有 173 人按讚


    【10/4 星期二 絕對音樂】

    「我們一路奮鬥,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一個好的計劃如果沒有實踐,也不過是一個美好的意願,
    SO~~就算有天忘記了初衷,但至少希望能夠保留,拒絕對錯誤道歉的良知與勇氣。

    秋老虎果然威力無比∼∼黑掉了……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28歲女孩和苗栗阿嬤的藺草夢~~》

    苗栗苑裡一座媽祖廟底下,九位40到70歲的阿姨、阿嬤坐在草蓆上,把一根根三角柱狀的藺草編織成售價6千元的帽子、2萬起跳的草蓆。「這是日本人要的啦!」65歲的吳彩卿,正在趕工日本客戶的訂單,日本人每一季拜訪一次,挑貨、下單數百件。
    同一雙手也接過倫敦來的訂單。台灣旅英設計師陳劭彥,就是靠兩位阿嬤,編出舒淇身上的晚禮服。
    苑裡山腳社區的藺草手工藝已經走進日、中、韓、泰還有德國,不只有帽子、草蓆,她們的作品已經拿下無印良品設計獎,台南林百貨,甚至有法國精品品牌下單,要訂作茶蓆。
    走向世界的關鍵,是年僅28歲的廖怡雅。工業設計背景出身,廖怡雅在村子裡待了7年,期間藺草從瀕臨消失,到接單不及。

    藺編帽曾一年出口1500萬頂 卻因費時費工,沒落為「吐血草」
    三角藺草只有苑裡能夠健康生長,因為韌性足、不怕太陽曬、有草香,一張草蓆用個3、40年沒問題。在日治時代,藺草更是台灣第三大出口品,光是帽子每年就出口超過1500萬頂。
    但在當時「中」日斷交,加上塑膠製品、東南亞廉價草編影響,價格崩盤,從此被叫作「吐血草」。獨一無二的工藝, 跟著吐血草之名幾乎從苑裡絕跡,身懷半世紀技藝的阿姨、阿嬤們,只能靠洗碗、端盤、賣菜過生活。
    4個阿姨和台灣藺草學會理事長葉文輝,跟廟裡借了個地方,苦苦的編,即使丈夫失業、兩個小孩讀大學,阿姨們繼續編,「她們不知道怎麼辦,只知道連她們都放棄的話,全部都沒了,」廖怡雅回憶。年輕的她,沒錢、沒資源,怎麼把市場找回來?

    她導入「現代化」設計 編法異於傳統,阿嬤從打槍變相挺
    先從外部社群開始,她試著把活水引進社區,邀請年輕設計師、學生駐村,用設計比賽方式,讓創作者了解藺草,加進自己的設計。一開始,被打槍的設計遠比實現的多。
    廖怡雅連哄帶騙的每天纏著阿姨,阿姨們雖然嘴上說不,但心裡蠢蠢欲動,也想證明自己會的,絕不只是草蓆。
    她不只伴著阿姨們試新設計,還邀請各種手工藝老師來幫阿姨們上課,不只是編織,皮革、木雕、拼布等。學異材質創作,不只是因為要創新,還能加快產品製作,多用途、擴張價格帶,擴大客群。

    她開發「客製化」產品 男帽銷到日本,一頂賣6千元
    藺草的手作特性,雖然讓她們量產規模有限,但卻有了客製化的可能。在台南林百貨以年輕人所需的書籤、包包、手機袋為主,但賣到日本的則是一頂6千元的男帽、衣櫃裡的置物盒,甚至室內拖鞋。
    一群搶救在地文化的長輩,加上剛畢業的她,花了3年,在沒有工廠、辦公室、資金的情況下,透過設計比賽、政府補助案,成功讓藺草以不同面貌出現在市場上,國內外設計社群開始認識苗栗鄉村的她們,甚至德國手工藝展、日本千葉大學也捎來邀請。
    她用7年時間,讓這群藺草阿嬤創造550萬營收,原本阿嬤每月收入不到4千元,擴增為月薪2到3萬元,有8人正職。
    為阿姨們放棄成大工業設計博士班的廖怡雅,只想著如何跟時間賽跑。藺草學會正在跟村民籌資,準備成立公司,但公司的走向、未來的投資、組織架構都還沒討論,她一邊處理訂單、外部合作,還得按捺阿姨們對未來徬徨的心情。
    大廟下的工作空間已新進了四個年輕人,阿姨們的生產都上軌道,苑裡的藺草田越種越多,並非當地人的她,卻逆轉當地文化逝去的悲歌,也為自己搭起一個舞台。

    (文章來源:http://www.storm.mg/article/152648)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