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花蓮甕仔雞事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花蓮甕仔雞事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花蓮甕仔雞事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花蓮甕仔雞事件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7萬的網紅羅智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的基隆市中山區(人間福報專欄) 基隆市中山區位於台灣最北邊,依山面海,面積大約11平方公里,頗有南歐小國摩納哥的地形地貌,但對照今日人均所得16.8萬美元而居世界之冠的摩納哥,在1973年的基隆,是台灣各縣市中相對貧窮的城市;而我成長的中山區,又是基隆各行政區中比較落後的行政區;至於1973...

  • 花蓮甕仔雞事件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24 15:04:54
    有 7,299 人按讚


    我的基隆市中山區(人間福報專欄)

    基隆市中山區位於台灣最北邊,依山面海,面積大約11平方公里,頗有南歐小國摩納哥的地形地貌,但對照今日人均所得16.8萬美元而居世界之冠的摩納哥,在1973年的基隆,是台灣各縣市中相對貧窮的城市;而我成長的中山區,又是基隆各行政區中比較落後的行政區;至於1973年隨父母從花蓮搬到基隆市中山區的太白里,更是中山區各行政里中數一數二的窮困之里。

    然而基隆市中山區,卻承載了我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與成年。

    下轄二十個里的中山區,其實是個天然景色幽雅秀美的地方,區內著名的景點就有白米甕砲台、外木山海濱、情人湖、仙洞巖等等,在我的設想中,中山區也許是世界景點密度最高的地方呢!在兒時的記憶裡,父母經常帶著我們去外木山游泳,情人湖踏青,仙洞巖拜拜、白米甕砲台眺望東海,就在中山區11平方公里的小小範圍內,父親一輛羚羊一百機車,我們全家五貼出遊,享受著景點免門票的庶民旅遊樂趣,也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

    在基隆市中山區的行政區裡,太白里太白莊是我們第一個落腳的地方,當時父母的經濟拮据,為節省開支,暫時與其他二個家庭分租四坪大的套房棲身。父母三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工作,省吃儉用,隨著家庭經濟逐漸改善,我們搬遷到居仁里的十五坪一臥一廳租賃房、通化里十坪過渡房、中和里五層樓的三十坪二樓公寓,最後定居德安里五層樓的五十坪四樓公寓,直到大女兒出生,因工作的關係,我才搬到台北。

    太白里的分租房,因為是三戶人家合租,衛生環境非常糟,在童年記憶中,留下一塊模糊的陰影。搬到居仁里一臥一廳的木建房後,雖然仍是租賃,但居住品質提升許多,有自來水,有家庭的隱私,不再與其他人家雞犬相聞。幾年後,父母終於攢足二十多萬,買下俗稱「烏橋頭」的中和里鋼筋水泥公寓後,有大約半年的過渡期,我們暫住在俗稱「流浪頭」的通化里巷內,等待公寓完工。那是位於一處陡峭山坡正下方的木建平房,一房一廳,隔壁平房有一個大學生承租,直到中和里的公寓蓋好交屋,我們這才正式遷入嶄新的公寓,那是獨棟雙併的五層樓公寓,蓋在當地人戲稱「蜈蚣山」的山坡前緣,三房二廳一衛的格局,有前後陽台,對比我們過去住的家,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如豪宅般的奢華。

    搬入公寓房的幾個月後,一次秋颱過境,卻傳來不幸的消息,我們先前暫租在「流浪頭」的木建平房,因風雨太大,山坡發生土石流而被掩埋,所幸我們早一步搬走,已成空屋,但隔壁住的大學生卻不幸罹難,其實基隆很多社區都蓋在山坡邊,如果水土保持不佳,一旦風雨太大,土石崩塌,就會釀成災害,哥哥小學時一位同班女同學,也是罹難於一次風雨過後的土石流,令人唏噓不已。很多年後,和父母談起此事,還會覺得後怕,母親此時,總會提起外婆生前的叮囑:「住房子,不要住在河水邊,也不要住在山坡下。」

    搬到中和里的公寓時,我已是小學四年級的年紀,勤於打掃的母親,總是將公寓裡裡外外整理得一塵不染,磨石地板定期打蠟以防灰塵沾粘,全家享受著三十坪公寓的寬敞舒適,在我們視為「豪宅」的家居中,簡直樂不思蜀!直到第一年的夏季來臨,我們正式面臨新居的「蟲蟲危機」。

    原來「蜈蚣山」並非浪得虛名,有天早上,國一的哥哥起床準備泡杯克寧奶粉充饑,忽然發出殺猪般的大喊,驚醒全家人,只見廚房餐桌下,一條長約15公分、姆指粗的血紅蜈蚣,正在打過蠟的地板上激烈扭動著身軀,兩排密密麻麻的長足想快速划走,卻因地滑,怎麼也划不動,父親立刻戴起手套,將蜈蚣迅速捉起,丟到陽台外,大家才鬆了一口氣,原本以為這是偶發事件,直到兩次、三次、無數次的蜈蚣侵入,隔壁鄰居也時常和父母分享各自居家發生的「人蜈大戰」,我們終於知道,學習和蜈蚣相處,是我們未來生活必修的學分。

    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有天夜晚,我忽然驚醒,感覺有東西在我身上爬動,我用手摸索了一下,背部就給咬了一口,痛得我哇哇大叫!睡在一旁的哥哥被我吵醒,睜著惺忪雙眼問我怎麼回事?

    「好像有蟑螂在咬我!」當時還是小四的我,忍著疼痛,幾乎快哭出聲來。

    才就讀國一的哥哥,立刻掀開涼被,只見他瞄準我的背部,伸手一抓,然後大喊:「哇!好大的蟑螂!」

    待我們定睛一看,這哪是蟑螂?那是一條比哥哥手指還粗的血紅蜈蚣,哥哥火速衝到廁所馬桶,把蜈蚣扔了進去,所幸沒被蜈蚣咬到。父親聽到吵雜聲,從隔壁房間趕來,只見我的背部被咬處已經紅腫起來,父親去廚房找出一塊磨菜刀的磨石,用菜刀刮了一些石粉下來,加點水調合成稠狀後,塗抹在我背部的紅腫處,不一會就逐漸消腫,也沒有那麼痛了,只是那個驚魂夜,至今令我心有餘悸。

    居住在中和里公寓房的那七、八年間,蜈蚣竟成了我們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標記,全家都有被蜈蚣螫咬的經驗,但我們竟也能從最初的驚嚇,到後來的見怪不怪,處之泰然。如果今天還有一點處變不驚的能力,也許正是孩提時代那段居住在「蜈蚣山」的日子裡,被出入無常的蜈蚣兄們訓練出來的吧!

    1988年,我高三時,在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克勤刻苦的父母終於又攢夠新的積蓄,買了德安里五層樓的四樓公寓,有五十足坪大,我們得以正式告別蜈蚣山的蜈蚣兄們,搬遷到俗稱「孚基仔」的新居。那裡在日據時代曾是「孚基煤礦」礦區,直到1962年才收坑,而後房子如雨後春筍般一排排拔地而起,又因德育護專(後來的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創校而熱鬧起來。

    這棟蓋在「孚基仔」廢棄煤礦區上的公寓房子,是我們在基隆市中山區最後的居所。

    而今,所有的經歷,只為書寫更多的故事。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69313

  • 花蓮甕仔雞事件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24 15:04:54
    有 7,283 人按讚

    我的基隆市中山區(人間福報專欄)

    基隆市中山區位於台灣最北邊,依山面海,面積大約11平方公里,頗有南歐小國摩納哥的地形地貌,但對照今日人均所得16.8萬美元而居世界之冠的摩納哥,在1973年的基隆,是台灣各縣市中相對貧窮的城市;而我成長的中山區,又是基隆各行政區中比較落後的行政區;至於1973年隨父母從花蓮搬到基隆市中山區的太白里,更是中山區各行政里中數一數二的窮困之里。

    然而基隆市中山區,卻承載了我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與成年。

    下轄二十個里的中山區,其實是個天然景色幽雅秀美的地方,區內著名的景點就有白米甕砲台、外木山海濱、情人湖、仙洞巖等等,在我的設想中,中山區也許是世界景點密度最高的地方呢!在兒時的記憶裡,父母經常帶著我們去外木山游泳,情人湖踏青,仙洞巖拜拜、白米甕砲台眺望東海,就在中山區11平方公里的小小範圍內,父親一輛羚羊一百機車,我們全家五貼出遊,享受著景點免門票的庶民旅遊樂趣,也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

    在基隆市中山區的行政區裡,太白里太白莊是我們第一個落腳的地方,當時父母的經濟拮据,為節省開支,暫時與其他二個家庭分租四坪大的套房棲身。父母三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工作,省吃儉用,隨著家庭經濟逐漸改善,我們搬遷到居仁里的十五坪一臥一廳租賃房、通化里十坪過渡房、中和里五層樓的三十坪二樓公寓,最後定居德安里五層樓的五十坪四樓公寓,直到大女兒出生,因工作的關係,我才搬到台北。

    太白里的分租房,因為是三戶人家合租,衛生環境非常糟,在童年記憶中,留下一塊模糊的陰影。搬到居仁里一臥一廳的木建房後,雖然仍是租賃,但居住品質提升許多,有自來水,有家庭的隱私,不再與其他人家雞犬相聞。幾年後,父母終於攢足二十多萬,買下俗稱「烏橋頭」的中和里鋼筋水泥公寓後,有大約半年的過渡期,我們暫住在俗稱「流浪頭」的通化里巷內,等待公寓完工。那是位於一處陡峭山坡正下方的木建平房,一房一廳,隔壁平房有一個大學生承租,直到中和里的公寓蓋好交屋,我們這才正式遷入嶄新的公寓,那是獨棟雙併的五層樓公寓,蓋在當地人戲稱「蜈蚣山」的山坡前緣,三房二廳一衛的格局,有前後陽台,對比我們過去住的家,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如豪宅般的奢華。

    搬入公寓房的幾個月後,一次秋颱過境,卻傳來不幸的消息,我們先前暫租在「流浪頭」的木建平房,因風雨太大,山坡發生土石流而被掩埋,所幸我們早一步搬走,已成空屋,但隔壁住的大學生卻不幸罹難,其實基隆很多社區都蓋在山坡邊,如果水土保持不佳,一旦風雨太大,土石崩塌,就會釀成災害,哥哥小學時一位同班女同學,也是罹難於一次風雨過後的土石流,令人唏噓不已。很多年後,和父母談起此事,還會覺得後怕,母親此時,總會提起外婆生前的叮囑:「住房子,不要住在河水邊,也不要住在山坡下。」

    搬到中和里的公寓時,我已是小學四年級的年紀,勤於打掃的母親,總是將公寓裡裡外外整理得一塵不染,磨石地板定期打蠟以防灰塵沾粘,全家享受著三十坪公寓的寬敞舒適,在我們視為「豪宅」的家居中,簡直樂不思蜀!直到第一年的夏季來臨,我們正式面臨新居的「蟲蟲危機」。

    原來「蜈蚣山」並非浪得虛名,有天早上,國一的哥哥起床準備泡杯克寧奶粉充饑,忽然發出殺猪般的大喊,驚醒全家人,只見廚房餐桌下,一條長約15公分、姆指粗的血紅蜈蚣,正在打過蠟的地板上激烈扭動著身軀,兩排密密麻麻的長足想快速划走,卻因地滑,怎麼也划不動,父親立刻戴起手套,將蜈蚣迅速捉起,丟到陽台外,大家才鬆了一口氣,原本以為這是偶發事件,直到兩次、三次、無數次的蜈蚣侵入,隔壁鄰居也時常和父母分享各自居家發生的「人蜈大戰」,我們終於知道,學習和蜈蚣相處,是我們未來生活必修的學分。

    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有天夜晚,我忽然驚醒,感覺有東西在我身上爬動,我用手摸索了一下,背部就給咬了一口,痛得我哇哇大叫!睡在一旁的哥哥被我吵醒,睜著惺忪雙眼問我怎麼回事?

    「好像有蟑螂在咬我!」當時還是小四的我,忍著疼痛,幾乎快哭出聲來。

    才就讀國一的哥哥,立刻掀開涼被,只見他瞄準我的背部,伸手一抓,然後大喊:「哇!好大的蟑螂!」

    待我們定睛一看,這哪是蟑螂?那是一條比哥哥手指還粗的血紅蜈蚣,哥哥火速衝到廁所馬桶,把蜈蚣扔了進去,所幸沒被蜈蚣咬到。父親聽到吵雜聲,從隔壁房間趕來,只見我的背部被咬處已經紅腫起來,父親去廚房找出一塊磨菜刀的磨石,用菜刀刮了一些石粉下來,加點水調合成稠狀後,塗抹在我背部的紅腫處,不一會就逐漸消腫,也沒有那麼痛了,只是那個驚魂夜,至今令我心有餘悸。

    居住在中和里公寓房的那七、八年間,蜈蚣竟成了我們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標記,全家都有被蜈蚣螫咬的經驗,但我們竟也能從最初的驚嚇,到後來的見怪不怪,處之泰然。如果今天還有一點處變不驚的能力,也許正是孩提時代那段居住在「蜈蚣山」的日子裡,被出入無常的蜈蚣兄們訓練出來的吧!

    1988年,我高三時,在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克勤刻苦的父母終於又攢夠新的積蓄,買了德安里五層樓的四樓公寓,有五十足坪大,我們得以正式告別蜈蚣山的蜈蚣兄們,搬遷到俗稱「孚基仔」的新居。那裡在日據時代曾是「孚基煤礦」礦區,直到1962年才收坑,而後房子如雨後春筍般一排排拔地而起,又因德育護專(後來的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創校而熱鬧起來。

    這棟蓋在「孚基仔」廢棄煤礦區上的公寓房子,是我們在基隆市中山區最後的居所。

    而今,所有的經歷,只為書寫更多的故事。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6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