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花垣武道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花垣武道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花垣武道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花垣武道廢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3萬的網紅喜愛日本 Like Jap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LikeJapan娛樂】香港亞洲電影節將2021:精選日本4部作品 即將於10月27日舉行的第18屆香港亞洲電影節,當中有多部日本電影參展,有4部更是當中的突出之作,包括:《Character》、《東京復仇者》、《Drive My Car》、《東京貴族女子》。《Character》與《東京復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rt #inkart #painting 無數的細砂曠日廢時的沉積在海盆中,透過地表壓力的擠壓改變質地,再因造山運動而隆起於水面,又經無情的海潮日積月累拍打,不疾不徐,一分一毫的琢磨出各種奇石怪岩,此等時空經歷絕非是三言兩語所能訴盡。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

花垣武道廢 在 HKIG留學生語錄丨語滴系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07:33:31

- 🌟12星座極致孤獨心🌟 白羊座:孤獨是與生俱來的挑戰 這個星座的人絕不懼怕生命中的任何挑戰,他們擁有令人稱羨的獨立意識、勇氣與意志,因此會將孤獨視作與生俱來的挑戰。燃燒的火元素給他們帶來生生不息的熱情,而起始星座的特質又賦予他們发起行動的能量,這使他們有能力將孤獨轉化爲鬥志,並融解在充滿活力的...

  • 花垣武道廢 在 喜愛日本 Like Jap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8 23:00:05
    有 478 人按讚

    【#LikeJapan娛樂】香港亞洲電影節將2021:精選日本4部作品

    即將於10月27日舉行的第18屆香港亞洲電影節,當中有多部日本電影參展,有4部更是當中的突出之作,包括:《Character》、《東京復仇者》、《Drive My Car》、《東京貴族女子》。《Character》與《東京復仇者》本身已是高度期待的作品,《Drive My Car》是得到第74屆康城影展「最佳劇本獎」,改編自村上春樹短篇的傑作,再加上門脇麥與水原希子講述都市男女的劇情片,相信能為觀眾帶來不同劇種的享受。
    詳情:https://www.hkaff.asia/tc/film/2021

    《Character》
    演出:菅田將暉、Fukase
    簡介:日本影帝菅田將暉再度與導演永井聰合作,夥拍首次擔演電影的人氣樂團SEKAI NO OWARI主唱Fukase,上演一場刺激度爆錶令人欲罷不能的殺人遊戲。長崎尚志、川村元氣與村瀨健長達十年構思劇本,建構出創作與真實全新角力場。山城圭吾雖有繪畫的天賦,卻因生性温和無法創作出引人入勝的奸角。怎料一次單純的家訪取景竟變成他惡的泉源。在一家四口兇案現場中出現的神秘美男子,啟發了山城創作出大熱作品⸺《34》,與此同時,漫畫中的兇殺情節又在現實發生,引起了警方關注。突然那瘋狂美男再度出現在山城面前,三面角力,引發連串勢不可擋的「合作」。
    預告片:https://www.facebook.com/likejpn/videos/1577867409069966/

    《東京復仇者》
    演出:北村匠海、山田裕貴、吉澤亮
    簡介:改編自同名人氣漫畫,廢青花垣武道在電視上看到中學時代的女友橘日向和她的弟弟橘直人被殺的新聞。翌日,武道跌落地鐵車軌,以為死定了,但卻神奇地穿越時空,回到十年前的自己。於是他把握機會,告訴弟弟十年後的悲劇。雖然未來真的改變了,直人成為警探,但日向仍被東京暴走族殺害。為了拯救他的初戀情人,武道再次回到過去,誓要擊潰東京暴走會。製作為忠於原著,堅持視覺還原,使本片在日本寫下四十億日元的票房佳績。

    《Drive My Car》
    演出:西島秀俊、三浦透子、岡田將生
    簡介:舞台劇演員兼導演家福兩年前喪妻,一直無法走出悲痛,在一次前往廣島的路途上,家福與寡言的女司機交談起來。由陌生人間的簡短交流演變為坦率的懺悔,並逐漸發現妻子生前的秘密。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同名短篇,《偶然與想像》導演濱口龍介再次透過角色間的對話,並利用狹窄封閉的車廂空間,將複雜的人性和內心情感細緻地展現出來。憑獨立電影《歡樂時光》震驚影壇的濱口龍介,已在康城、柏林等影展屢獲殊榮,成為目前最灸手可熱的日本導演。

    《東京貴族女子》
    演出:門脇麥、水原希子
    簡介:改編自山內麻里子的同名小說,故事展現當代東京的階級之別和對女性的角色定型。家境富裕的華子和出身寒微的美紀本來互不相干,卻因一個男人而令彼此遇上。兩人看似擁有迥異的人生,但實際上卻同樣因無法擺脫家庭和社會對她們的期望而受壓。不論是階級還是性別,都經常為兩人劃下紅線,把她們困在無形的社會規範之內。導演岨手由貴子透過女性之間的友情、身份背景等題材,重新解構都市男女的故事。
    by #LikeJapan_Owen
    ==========
    新影片 / 10月新番動畫推薦 藍色時期 *影片後半微劇透注意
    https://youtu.be/2Q-_HUqAXMg

    新影片 / 超大超好逛!東京站一番街導覽
    https://youtu.be/9_fDDQKFx9E

  • 花垣武道廢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1 21:29:14
    有 128 人按讚

    〈失落的指環〉◎楊牧
    為車臣而作
     
    直對這罅隙,微光反射的街口
    我認得清楚——開放的空間
    種植一排無花果和寺院窗下的
    紅薔薇,我狙擊的準星對準
     
    他們無處閃避每當走到我童年
    候車樹下進入我的射程,殘暴的
    蓓蕾迎聲開放,隨即向南
    疾行四條巷子登樓就位新據點
     
    靠窗坐下,將槍隻擱置盆花
    陶甕間,有時天空飄著冷雨
    海蒂伊安娜我的姊姊我想到你
    但散兵踱過我扣板機毫不遲疑
     
    或是雪花——想你必然已經
    到達邊境的山區了,我快跑轉換
    警戒,擠進我們那橋的結構裏
    如預定計劃向廣場接近
     
    遜札河水面無時不泛著寒氣
    遠處傳來地雷爆破聲,太陽藏在
    烏雲後面,羊乳酪凝重的天
    我們將悉數撤離,下雪前
     
    目標右前方高地傾斜的缺口
    敵人背對著水光如靶牌通過
    我的手指發麻,河水眼看就要
    結冰,秋天的訊息東流入海心
      
    海蒂伊安娜我的姊姊已經越過
    層層疊疊的丘陵,在斷續地雷聲中
    到達了阿爾坎喀喇,天黑以前
    發完這一槍我上山去會她
     
    一隻黑鳥停在橋頭啞啞大叫,斷定
    敵人正自城市側面移動,即將
    進入我的射擊範圍,這戰爭
    炮火連續四個月沒有停過
     
    或許他們還在浮艇上增援渡河
    從南北兩方向密努突卡廣場
    收緊,我是堅持橋頭崗哨
    獨立戰爭的勇士一等狙擊手
     
    這和那一年幾乎完全一樣,揹負
    彈藥緊跟著大家突圍密努突卡
    廣場上春花燦爛,看敵人高處
    懸掛征服者的旗,驕傲,顢頇
     
    完全一樣,流動的警戒線閃爍
    如鬼火,埋伏冷槍,快速換崗
    渡河去上山,三千五百名獨立勇士
    分頭撤退,相約在阿爾坎喀喇集結
     
    只是水面多了一些流芹和小鴨
    枝頭新葉為老樹張起疏離的蔭
    姊姊將我帽子扶正,「未來的
    戰士,」她說;為我戴上一枚指環
     
    海蒂伊安娜我的姊姊頭上包紮
    好看小朵藍花的紗巾,風照樣吹
    吹拂她肩頭的髮梢,白金指環
    鐫刻H.D.在陽光下晶瑩閃耀
     
    海蒂伊安娜我的姊姊,她說:
    「未來的戰士,祖國獨立的戰士」
    揮手送行在春風中。短暫的分別
    她說:為了歸來是祖國的戰士
     
    太陽繞過高加索山嶔崎上升
    大暑將陰影深埋絕望的
    幽谷,我們沿著山稜線潛行
    晨露在指環上沾點點涼沁
     
    舊世紀最堅決的獨立戰士
    手指輕揉記憶背面的花紋
    衝鋒槍榴彈和利刃烈日下喘氣
    直到我步行回到果羅茲尼
     
    我說歸來了勇敢的戰士不再
    離開,遜扎河的水光照亮
    姊姊的指環脫下為她重新戴上:
    「上天保祐,保祐你和祖國獨立」
     
    那邊縈結的荒山再過去是蛇和
    狼的世界,神話與傳說
    我流血仆倒的樹林曾經就是
    百年前托爾斯泰戰鬥的營盤
     
    這邊我們的廢墟果羅茲尼
    古老的城市中心鴿子已經散盡
    H.D.伊安娜不知去向,新世紀
    月暈渺茫為我顯示惡兆
     
    黑鳥鼓翼向對岸飛去,我回頭
    看到密努突卡廣場又一隻黑鳥
    聒噪趕到,相同的姿勢停在
    橋頭:複製的幽靈
     
    細雪這樣悄悄,無聲下著,地雷
    在遠方斷續爆破,遙遠的地方
    H.D.伊安娜已經進入約定的
    山區了,或者就是不知去向
     
    我瞄準高地缺口逐漸在暗淡
    橋下漩渦被月暈罩去了,一個
    落單的兵士正通過如靶牌,發完
    這一槍就上阿爾坎喀喇尋她
     
    那人應聲倒地,迷亂的托爾斯泰
    廣場一陣雜沓,夾在回響的
    地雷和榴彈中;烏鴉隔岸
    尖叫,我快跑到二號水門警戒觀望
     
    雪地上紊亂的腳印如此多情
    留下給毀滅的果羅茲尼,而我的
    任務今夜已經完成,發過最後
    狙擊的一槍告別毀滅的果羅茲尼
     
    我咬牙沿水門黑暗摸索,判斷
    出走的方向,天明以前完成撤退
    為了開春重返,再來時崢嶸依舊
    是為祖國獨立作戰的勇士
     
    再見果羅茲尼我的夢幻城市
    重炮傾頹的街巷,廣場,硝煙和
    油氣凝鑄鬼形魅影成群,撞見
    我快槍下喪命那單兵地上躺著
     
    他的血流濺了一小塊南方不祥的
    夜,覆蓋著無妄的白雪;他的右手
    大力前拋復痙攣扳回,征服的火銃
    摔出丈遠,左手停在胸口
     
    左手?它認定月暈倏忽轉明當下
    我狙擊的子彈準確命中的一點
    血自手心滲透,凝固,瘦削的
    食指上戴一枚怪異的白金環
     
    那指環在殘餘的大星映照下
    如巨靈逼視,對著雪光瞬息
    閃爍聲音堅持,不停地眨眼:
    H.D.海蒂伊安娜,海蒂伊安娜
     
    H.D.,我認得那指環,啊海蒂伊
    安娜——即使深陷腐蝕的死水心
    我以盲目的直覺認知,並且
    辨認它海蒂伊安娜
     
    H.D.,即使禁閉我於烈焰的
    銅火爐,我聾聵的專注
    也將聽見祖國厄難對我呼救
    回應H.D.海蒂伊安娜
     
    H.D.,即使他們放縱兵馬
    呼嘯,踐踏至末日我們祖國
    果羅茲尼,我暗啞的聲帶提示
    獨立,將春天預言再生的訊息
     
    【附錄】
    〈家書〉
     
    連日下雨,從街衖的沉鬱情調到中南部山區的土石流,構成全部的,冬之眞實。想起二月中旬的紐約,空氣中也有一種眞實,但感覺上比較偏向清澈,無隱晦的冷冽。走在大馬路邊,或在校園,知道換一個環境,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去想些別的事,終究是極好的。即使甚麼都不想,就這樣走著,也是極好,殘雪快速融化著,水漬擴散著。
     
    但我的確不停在想。那幾天早上起來就到街口買報,追蹤一件新聞。二月中旬,俄羅斯軍隊在持續四個多月的猛烈攻擊之後,急於對全世界宣布他們已經拿下了車臣首府果羅茲尼。《紐約時報》顯然對俄軍所說並不相信,但莫斯科軍部和圍城前進指揮所嚴格控制新聞,《時報》危言戒慎,讀起來像讀味吉爾的史詩,既悲壯,又遙遠。到二月中旬,果羅茲尼已經被俄軍轟炸得翻了一層皮,建築物,道路,橋樑,通訊設施,水電,燃煤,無不徹底摧殘,破壞殆盡。一個平時熙往攘來,擁有三十餘萬人口的城市,估計只剩餘不到三千名負責殿後的獨立車臣反抗軍,另外就是那些一開始就躲藏在地下,長久不見天日的普通市民,數目不詳。留在傾覆頹圮的垣壁間的獨立戰士以游擊方式對進城的俄軍進行冷槍狙殺,同時待命撤退去南方近高加索山的峽谷地帶集結,希望開春後反攻回來,將俄軍驅離,像三年前一樣。只是那年的戰爭並不像這一次殘酷,果羅茲尼也不曾被癱瘓到這個程度,變成一座完完全全的廢墟。
     
    而就在二月中旬某一天,幾個原已逃離果羅茲尼的車臣婦女,為了甚麼原因竟相約潛返毀滅的孤城,不幸在街頭遭數名俄軍撞見,開槍射擊,紛紛倒在雪泥地上。其中一年輕女子名海蒂者實際並未受傷,但佯裝死亡躺著。俄國兵士隨即洗劫婦女身上細軟,其中一人趨近佯死者,看她手上戴著一枚指環,強力卸之不能下,正打算抽刀斷其指以截取之一剎那,指環竟脫滑而出,乃與同伍兵士棄她與諸婦屍首於瓦礫沙發床堆中,嘗試舉火焚燒,但天霾物潮,火苗隨點隨滅,遂倉皇轉移他去。女子因僥倖逃過一劫,以生死原委愬告途中遭遇之行人,傳遍全世界。
     
    車臣位在裏海和黑海之間內陸,高加索山之北,面積約臺灣二倍,據說地下儲有石油與天然氣,原屬蘇聯成員一部份;史達林時代曾將車臣人民集體迫遷西伯利亞,赫魯雪夫當政始令返籍。蘇聯解體,車臣亦要求脫離俄羅斯獨立。十九世紀俄國人道主義者,小說家托爾斯泰少年時曾從戎戍邊於車臣一帶。又,舊中國涉外歷史有「車臣汗」,傳為鐵木眞發跡地,在蒙古與滿洲之間,和現代車臣國沒有關係。一說張騫通西域,曾到車臣,惟《漢書》無記載,存疑。
     
    天雨路滑,出入小心。

    -----
    詩人利文祺賞析:
      
      這首詩寫於2000年二月,而三月即將舉行總統大選。在這個時刻,台灣又成為中國文攻武嚇的目標。此時,東歐的車臣正在經歷第二次車臣戰爭,抵抗俄國的侵略。楊牧以車臣為台灣,俄國為中國的隱喻,在當時的政治場域亦可以看到。比如1999年十二月,江澤明和葉爾欽發表〈中俄聯合聲明〉,提示中俄在台灣與車臣的立場上為同一陣線,並反對分離主義與激進份子。兩千年春天,中國更發表白皮書〈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強調台灣為中國不可分割之部分,同時並以飛彈試射與部署來恫嚇台灣,企圖影響選情。

      在這樣的政治氛圍,楊牧寫下了這首詩這首關於第二次車臣戰爭的詩。他想像一位游擊兵男孩,伏擊在首都果羅茲尼,此時他的姊姊已經到了山區,到時男孩伏擊完就過去會合。他想起過去在一次突擊中(或許是第一次車臣戰爭)前夕,姊姊摘下自己的指環為他戴上,以作為他的護身符,她說:「未來的戰士,祖國獨立的戰士。」而當他回來時候,他脫下指環歸還給姊姊,他說:「歸來了勇敢的戰士不再離開。」此時回憶停止,他回到現實看到一個俄國士兵,他立刻狙擊。打死這位士兵後,他想著該回到山區了。他離開時看到這位死去的士兵手上戴著姊姊的指環。他意識到姊姊已經死去,此時他的獨立意識更加堅定。

      這首詩附上的〈家書〉展現了楊牧對於弱勢的關懷。我想特別著重於倒數第二段關於車臣的歷史,提示楊牧如何質疑中國和俄國給的大敘述。首先,楊牧將車臣的地理和台灣相比,以此建立他的比較論述。車臣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表明其對外國勢力的地緣戰略重要性。 流亡的歷史預示著尋求主權自治和對抗外部統治的必要性。 這些情況與台灣的情況極為相似。 在地理上,台灣處於第一太平洋島鏈,可防止中國擴張; 從經濟上來看,台灣資源豐富,特別在東南海域的島嶼,有開採資源的潛力; 歷史上,台灣曾被幾個外國政權殖民,如今卻受到一個更強大的鄰國的壓力。

      其次,為避免意見過度傾斜於車臣,詩人以俄國的角度提出了另一種觀點。他以托爾斯泰為例,其見證了俄國發動戰爭,清洗高加索地區,並將其領土併入戰爭的過程。托爾斯泰批評了俄羅斯貴族的殘暴,虛偽和冷漠,並讚揚車臣人的英勇。儘管托爾斯泰描在他的小說中繪了為車臣人爭取自由和獨立的鬥爭,但當代的俄羅斯政界人士似乎無法理解托爾斯泰和關於車臣人性的教訓。 19世紀中葉的歷史事件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仍屢次發生。

      最後,楊牧對中共的歷史敘述提出了挑戰。他質疑政權所支持的大敘述,認為中國歷史上的「車臣汗」與現實中的車臣毫無關係,張騫此次訪問的故事「存疑」。同樣地,中共建構了自己的民族神話,認為其領土疆域中包含「固有」的新疆、西藏、台灣、香港等地。然而事實是,「中國」的觀念是在清末發明的,其邊界在歷代中皆有變化。中國的大敘述是不可挑戰的,且展現了帝國凝視和絕對的權力。楊牧由本土、邊緣出發,聯合車臣,以另外一種敘述來挑戰和圍堵中國和俄國。在這首虛構但充滿張力的故事,台灣和車臣能以自己的聲音說話,說出自己對歷史和外來強權的本土理解。

    ---
    設計:泱泱
    圖源:https://pixabay.com/photos/bird-crow-dark-flying-raven-379296/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社會關懷 #失落的指環 #利文祺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 花垣武道廢 在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19 21:14:52
    有 393 人按讚

    【《看見溫度:生死過後》手記】明報 世紀版《拍攝戰爭場面很容易,困難是......》

    節目重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1NB38dbsfc

    文:林亦非

    第一次看見Nicole Tung的名字,是在《時代雜誌》一張敘利亞跨版照片旁的署名。我好奇,這個看似香港名字的攝影師,為甚麼會走到炮火中的敘利亞?

    照片上幾個男人在一幢炸成廢墟的建築物內,從上而下合力把一名滿面鮮血,看似已經沒有生命的傷者抬下來。光線從瓦礫中破洞的天花透下,打在照片中間傷者的臉上,照片中各人手腳的協調,位置上的分布,都是在最精準的一刻,早一秒又或遲一秒,照片的力量就大打折扣。瓦礫的灰色調,紅色鮮血在沒有氣息的臉上,這像油畫的構圖,刻劃出戰爭的殘酷,吸引着讀者視線停留在照片上每一個細節。沒想到幾年後我為這位攝影師拍了一集紀錄片。

    Nicole Tung在香港出生,接受敎育,後來在紐約開始自由攝影師生涯,長年在中東採訪,由茉莉花革命到ISIS在伊拉克的戰場,都有她的足跡。近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定居,家中牆上掛着一張利比亞卡達菲武裝部隊用作射擊訓練後留有彈孔的練靶紙,這是她眾多旅程的其中一份紀念品。Nicole的照片刊登在不同的國際媒體,獲獎無數,無奈在戰地採訪中遇上多次不幸,數年間三位跟她出生入死的戰友相繼死亡。

    我跟Nicole工作生涯年期相近,在我初入行為本地媒體工作的數年,Nicole的自由攝影師身份令我嚮往,也成為目標。後來終於有機會踏進同一領域工作,同場工作機會不多,最長時間是在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期間,那時她的好友美國記者James Foley被 ISIS 殺害不久,經歷生離死別後重投工作,她說話不多可以理解;再次相遇就是去年在香港反修例運動的街頭上。

    直至今年初,我為香港電台拍攝紀錄片《看見溫度:生死過後》,跟隨Nicole 到伊拉克採訪。習慣拍攝的人通常都對鏡頭敏感,可能也有點不自在,但為了令我們拍攝的內容更豐富,她費盡心思安排行程。就在我們從土耳其出發到伊拉克前,收到當地Fixer通知,新冠狀病毒的新聞在當地鬧得火熱,對亞洲人模樣的訪客特別警惕,要求我們入境時提供病毒測試報告。當時全球對這種新冠狀病毒仍然有很多未知,病毒測試何處尋?有一刻我幻想着,萬一去不了伊拉克,這套紀錄片會怎樣?幸好我們在土耳其打聽了無數地方後,終於找到一家私家醫院提供測試。我們坐在診症室等候第一批測試套裝運抵醫院,現在回想,我們可能是全土耳其最早進行病毒測試的人。後來全世界被這病毒弄得翻天覆地,確實是始料不及,新聞工作中充滿未知,又好像處處扣連。

    在伊拉克,一個住了數萬人的難民營,那是戰地記者經常出入、聽了一百次大同小異故事的地方。在寒冬捲起沙石的路上,Nicole問一個女孩:「你的夢想是甚麼?希望將來成為怎樣的人?」然後我看到女孩眼晴發亮。那可能是她從未被人問起的問題,畢竟一家人從敘利亞攀山涉海逃難出來,夢想對活在生死之間的人是一種奢侈。但Nicole對人的關懷,在這些細節上是很一致。我想起雨傘運動後不久,Nicole搬到東京與派駐當地的攝影師男友一起生活;有次日本旅行順道找他們晚飯,剛踏入初冬,我們走進中目黑河邊一家燒肉店。我們談得興高采烈,沒為意怎麼小碟上總有吃不完的肉,原來Nicole在我們談話之際,不忘為大家燒肉。在戰火前線工作,採訪的是別人一生的轉捩點,又或是遭遇慘痛的悲傷。這種處境下,對人性的敏感觸覺,可能比採訪能力來得重要。

    拍攝團隊原定計劃前往摩蘇爾,那是伊拉克北部一個原本人口密集的繁榮城市,2014年被ISIS佔領後,一片屍橫遍野和頹垣敗瓦。Nicole曾到當地採訪,有人開槍,她跑過去拍攝;有人倒地,她跑過去拍攝。她覺得拍攝戰爭場面其實很容易,放眼四周都是高漲的情緒、屍體和血,通通都是刺激人的影像;但在戰爭中如何用照片去説一個故事,報道事件的來龍去脈,就相對困難,因為這些影像不會出現在眼前,必須要對新聞有充份了解和洞見,才可以在電光火石之間,捕捉那些有深度而又瞬間即逝的一刻。Nicole走出好友死亡的陰影後,覺得自己年輕時走得太急太前,常把自己處於危險之中,回頭看這些冒險未必值得。現在她到戰地採訪,通常將身處戰火前線的時間縮短,拍到所需畫面就退下來,寧願把時間放在記錄平民百姓戰爭下的生活。重返摩蘇爾的念頭,是Nicole想看看數年前相遇的人現在過得怎樣。可惜我們在檢查站被攔下,被安全部門查問數小時仍不予放行,是這次紀錄片拍攝的一點遺憾。

    去年香港的記者經歷了百年一遇的新聞大時代,局勢發展超越想像之快,也來得轟烈。全球焦點都放在這小島上,香港記者的形象和地位,一下子由狗仔隊偷拍明星,提升到只要穿着記者反光衣,在食店會有人不動聲息為你埋單。突然的光環從天而降,有些人甚至以「戰地記者」稱呼,實在不敢當。香港的抗爭場面雖然未及真實戰地慘烈,但對向來生於太平的香港人來說,衝擊是實在的。不少香港人過去一年來,全天候追看直播,無論在辦公室或床上,打開手機就有如到了抗爭前缐,原始真實的影像,未必人人受得了。在衝突和暴力之間,記者如何在報導中看到希望,這是香港記者和戰地記者都需要面對的問題。Nicole多年在中東戰場出生入死,目擊平民百姓的生命在種族、利益衝突下犧牲,加上她的朋友接連遇上不幸,十年記者生涯可能是很多人一生對生命體驗的濃縮。她沒有被絕望打敗,反而以希望作反擊,這勇氣值得讓更多香港人看到,也是拍攝這套紀錄片的初心。

    記者的生涯不會長期處於大新聞之中,沒有新聞是最好的新聞,相信現在很多香港人也有同感。我和Nicole跟很多記者一樣,採訪過很多無關痛癢的新聞,消費、娛樂、地產,這些日常生活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對記者而言,突如其來的光環未必長久,我經常提醒自己,記者不是任何人的敵人,也不應該和任何人太過親近,保持這距離可以令自己的報道更清醒,更重要是更有力量。此外,這份工作也應該是長久的,需要累積;Nicole沒有經歷過這麼多生死,她不會有現在敏感的人性觀察。對我來說,這次拍攝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大眾能夠多了解記者這職業。有人說多一個鏡頭多一份真相,我比較貪心一點,希望有更多的傳媒教育、社會資源和培訓機會同步配合,讓年輕記者在激情過後,仍然選擇留在記者這崗位,那時候,多一個鏡頭,就不只多一份真相。

    #看見溫度 #生死過後
    #香港電台 #電視部 #公共事務組

  • 花垣武道廢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4-28 10:27:53

    #art #inkart #painting

    無數的細砂曠日廢時的沉積在海盆中,透過地表壓力的擠壓改變質地,再因造山運動而隆起於水面,又經無情的海潮日積月累拍打,不疾不徐,一分一毫的琢磨出各種奇石怪岩,此等時空經歷絕非是三言兩語所能訴盡。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