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6 我都唸IKEA!那些年,瑞典教我的冷知識 ft. 每日一冷 Mr Holiday 郭璨宇】
以下這些東西相信大家多少都有聽過,但你能想像,這些林林總總的事物全部都和同一個國家有關嗎?
- Spotify 思播
- IKEA 宜家家居
- ABBA 阿巴合唱團
- 雷神索爾
- 諾貝爾...
【EP46 我都唸IKEA!那些年,瑞典教我的冷知識 ft. 每日一冷 Mr Holiday 郭璨宇】
以下這些東西相信大家多少都有聽過,但你能想像,這些林林總總的事物全部都和同一個國家有關嗎?
- Spotify 思播
- IKEA 宜家家居
- ABBA 阿巴合唱團
- 雷神索爾
- 諾貝爾獎
- 林奈生物分類法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清末知識份子康有為
- 中古/上古漢語擬音研究
沒錯,這集的主角就是瑞典!不過我們不是從旅行的角度切入,而是從「知道這個要幹嘛啊!?」的各種冷知識出發。本集的來賓燦宇,曾因外派在瑞典工作生活兩年;身為超級冷知識達人的他,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大挖特挖這個國家的各種冷知識。在這集節目裡,燦宇會從維京時代開始,介紹瑞典歷史上的種種,剖析這個國家究竟如何成為它今天的樣子。
懷疑茶和咖啡都有毒的國王,進行人體實驗得到了什麼驚人的結果?冬天在家太無聊,為了找事做,導致瑞典人擁有分類控傾向,還出了個中古/上古漢語擬音研究權威?ABBA阿巴合唱團的服裝特異獨行,竟然和這個國家的稅制有關?趕快打開這集,一起享受被各種瑞典奇葩冷知識淹沒的快感吧!
🎙️ 來賓簡介:
郭璨宇,最為人所知的身份是《每日一冷》的Mr Holiday。大學讀政治跟歷史,研究所跑到英國倫敦念社會政策,第一份工作派駐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跟塞爾維亞貝爾格勒。臉書專頁「每日一冷」的共同作者,專門分享外國文化相關的冷知識,作品為《臺灣沒說你不知道》與《續‧臺灣沒說你不知道》。個人臉書專頁「小科員的漂流筆記」記錄自己的旅行見聞。現為全職PM與博士生。造訪過超過50個國家(或地區),期待造訪下一個國家,接受新的文化衝擊。
《每日一冷》 facebook.com/Dailycold
《小科員的漂流筆記》 facebook.com/KeYuanTraveller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Show note ltsoj.com/podcast-ep046
節目單集心得、問題或建議 -> forms.gle/tEym3A42mHPVcvz77
訂閱電子報 -> forms.gle/AbaseALd4BrxBLka9
✅ 本集重點:
(00:00:58) 歡迎來賓出場!怎麼會跑到瑞典去呢?
(00:01:46) 你對瑞典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我都是唸IKEA啦!
(00:04:01) 雷神索爾的鐵鎚在瑞典!談維京人的神話傳統
(00:07:45) 北歐文化核心精神,LOGOM——同舟共濟,不多不少剛剛好
(00:09:30) 披上基督教外皮的維京神話元素,至今猶存?
(00:13:20) 瑞典王國正式獨立:反抗卡爾馬聯盟的古斯塔夫.瓦薩
(00:16:34) 從海洋走向世界:殖民、茶與咖啡實驗、林奈生物分類法、漢學研究
(00:21:10) 瑞典也搞東印度公司,但卻不是為了瑞典自己人?
(00:24:20) 第二次世界大戰,瑞典或成最大贏家?
(00:29:59) 形象管理大師瑞典,一些藏在背後的黑暗面
(00:31:06) 第一世界的困擾,沒其他東西可煩惱了只好來煩惱動物權?
(00:36:41)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案發銀行還在,但是銀行可能沒有錢可以偷了?
(00:40:14) 康有為也跟瑞典很熟,而且還知道要去斯德哥爾摩炒房?
(00:42:29) 夾在瑞典與芬蘭中間、用芬蘭腔講瑞典語的奧蘭群島
(00:48:43) 結語、《每日一冷》介紹
(節目總長 50:12)
📚《每日一冷》上的延伸閱讀:
世界第三大流行樂竟然不是華語樂壇?瑞典才是真正的第三方霸主!
facebook.com/Dailycold/posts/1194861370586264
瑞典東印度公司
facebook.com/Dailycold/posts/1387419464663786
瑞典國王的飲料實驗
facebook.com/Dailycold/posts/1543280395744358
康有為島與瑞典勞資協定
facebook.com/Dailycold/posts/1700268066712256
為什麼ABBA唱歌要穿那麼浮誇?
facebook.com/Dailycold/posts/4453921991346836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旅行 #旅遊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北歐 #北歐旅遊 #斯堪地那維亞 #歐洲 #歐洲旅遊 #冷知識 #瑞典 #ikea #abba #stockholm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雷神索爾 #維京 #諾貝爾獎 #康有為 #奧蘭群島 #地緣政治
芬蘭稅制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EP46 我都唸IKEA!那些年,瑞典教我的冷知識 ft. 每日一冷 Mr Holiday 郭璨宇 aka 小科員的漂流筆記 Office Junior's Odyssey】
以下這些東西相信大家多少都有聽過,但你能想像,這些林林總總的事物全部都和同一個國家有關嗎?
- Spotify 思播
- IKEA 宜家家居
- ABBA 阿巴合唱團
- 雷神索爾
- 諾貝爾獎
- 林奈生物分類法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清末知識份子康有為
- 中古/上古漢語擬音研究
沒錯,這集的主角就是瑞典!不過我們不是從旅行的角度切入,而是從「知道這個要幹嘛啊!?」的各種冷知識出發。本集的來賓燦宇,曾因外派在瑞典工作生活兩年;身為超級冷知識達人的他,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大挖特挖這個國家的各種冷知識。在這集節目裡,燦宇會從維京時代開始,介紹瑞典歷史上的種種,剖析這個國家究竟如何成為它今天的樣子。
懷疑茶和咖啡都有毒的國王,進行人體實驗得到了什麼驚人的結果?冬天在家太無聊,為了找事做,導致瑞典人擁有分類控傾向,還出了個中古/上古漢語擬音研究權威?ABBA阿巴合唱團的服裝特異獨行,竟然和這個國家的稅制有關?趕快打開這集,一起享受被各種瑞典奇葩冷知識淹沒的快感吧!
🎙️ 來賓簡介:
郭璨宇,最為人所知的身份是《每日一冷》的Mr Holiday。大學讀政治跟歷史,研究所跑到英國倫敦念社會政策,第一份工作派駐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跟塞爾維亞貝爾格勒。臉書專頁「每日一冷」的共同作者,專門分享外國文化相關的冷知識,作品為《臺灣沒說你不知道》與《續‧臺灣沒說你不知道》。個人臉書專頁「小科員的漂流筆記」記錄自己的旅行見聞。現為全職PM與博士生。造訪過超過50個國家(或地區),期待造訪下一個國家,接受新的文化衝擊。
《每日一冷》 每日一冷
《小科員的漂流筆記》 小科員的漂流筆記 Office Junior's Odyssey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Show note ltsoj.com/podcast-ep046
節目單集心得、問題或建議 -> forms.gle/tEym3A42mHPVcvz77
訂閱電子報 -> forms.gle/AbaseALd4BrxBLka9
✅ 本集重點:
(00:00:58) 歡迎來賓出場!怎麼會跑到瑞典去呢?
(00:01:46) 你對瑞典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我都是唸IKEA啦!
(00:04:01) 雷神索爾的鐵鎚在瑞典!談維京人的神話傳統
(00:07:45) 北歐文化核心精神,LOGOM——同舟共濟,不多不少剛剛好
(00:09:30) 披上基督教外皮的維京神話元素,至今猶存?
(00:13:20) 瑞典王國正式獨立:反抗卡爾馬聯盟的古斯塔夫.瓦薩
(00:16:34) 從海洋走向世界:殖民、茶與咖啡實驗、林奈生物分類法、漢學研究
(00:21:10) 瑞典也搞東印度公司,但卻不是為了瑞典自己人?
(00:24:20) 第二次世界大戰,瑞典或成最大贏家?
(00:29:59) 形象管理大師瑞典,一些藏在背後的黑暗面
(00:31:06) 第一世界的困擾,沒其他東西可煩惱了只好來煩惱動物權?
(00:36:41)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案發銀行還在,但是銀行可能沒有錢可以偷了?
(00:40:14) 康有為也跟瑞典很熟,而且還知道要去斯德哥爾摩炒房?
(00:42:29) 夾在瑞典與芬蘭中間、用芬蘭腔講瑞典語的奧蘭群島
(00:48:43) 結語、《每日一冷》介紹
(節目總長 50:12)
📚《每日一冷》上的延伸閱讀:
世界第三大流行樂竟然不是華語樂壇?瑞典才是真正的第三方霸主!
facebook.com/Dailycold/posts/1194861370586264
瑞典東印度公司
facebook.com/Dailycold/posts/1387419464663786
瑞典國王的飲料實驗
facebook.com/Dailycold/posts/1543280395744358
康有為島與瑞典勞資協定
facebook.com/Dailycold/posts/1700268066712256
為什麼ABBA唱歌要穿那麼浮誇?
facebook.com/Dailycold/posts/4453921991346836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旅行 #旅遊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北歐 #北歐旅遊 #斯堪地那維亞 #歐洲 #歐洲旅遊 #冷知識 #瑞典 #ikea #abba #stockholm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雷神索爾 #維京 #諾貝爾獎 #康有為 #奧蘭群島 #地緣政治
芬蘭稅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鐘南山肯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傳人:要戴口罩,傳染源很可能來自野味】截至1月20日20時,中國境內累計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218例。中國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組長鐘南山解讀:
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很可能來自野味,源頭是什麼動物還不清楚,可能性比較大的是竹鼠、獾。
②根據目前的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在廣東有2個病例,沒有去過武漢,但家人去了武漢後染上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可以說:肯定有人傳人現象。
③新型冠狀病毒跟SARS病毒相比,儘管有很多的同源性,但是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病毒,只是某些方面有近似的地方。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正在爬坡,但是相比SARS傳染性沒那麼強。
④實際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一般的口罩是能阻擋大部分帶有病毒的飛沫進入呼吸道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戴口罩還是有用的。
⑤普通人要提高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認識,現在已經存在有人傳人,同時醫務人員已被病患傳染,要提高警惕。
重點中的重點:①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②有感冒要到發熱門診就診;③要戴口罩;④不要接觸野生動物。
* 【武漢15名醫務人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據武漢市衛健委:目前,武漢市共有15名醫務人員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為疑似病例。16例患者中,危重症1例,其餘病情穩定,均已隔離治療。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李克強作出批示。中國國常會部署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要求有力有效遏制疫情。
* 【世衛組織稱尚無明確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持續性的大規模人傳人,正密切監測】21日凌晨,世衛組織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回應,目前有證據表明存在有限人傳人的情況,尚無明確證據大規模持續性的人傳人。「有限人傳人」是指病毒傳一兩代就斷了,不會繼續傳下去。如果病毒可以連續傳幾代,比如A傳給B,B又傳C,C又傳D,就是「持續人傳人」。
*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採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中國國家衛健委發佈1號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 【山火肆虐!澳洲百種瀕危物種棲地被毀過半,或喪失50%的種群數】1月20日,澳洲環境和能源部發佈報告稱,上百種瀕危動植物已知棲息地,有半數以上遭森林大火燒毀。專家估計或有上百種瀕危物種在大火中喪失了50%的種群數。其中有49種瀕危物種在山火中損失了超80%棲息地。此前估計,超過10億野生動物可能在大火中死亡,100多種瀕危物種接近滅絕的邊緣。
* 【歐美數據稅休戰:美法同意將潛在關稅戰推遲到年底】法國總統馬克洪週一表示,他與美國總統川普就數位稅進行了「重大討論」,並表示兩國將共同努力避免關稅上漲。消息人士稱:「他們同意繼續談判,直到今年年底。在此期間,將不會再徵收關稅。」
* 【太陽能浮島】MPD Design公司設計太陽能浮島方案,目的打造由浮筒駁船構成的度假地,包括會議室、餐飲區和各式各樣的奢華別墅套房。每個獨立的漂浮別墅套房,像散落在海面上的荷葉,包括戶外甲板和餐飲設施,還有水下「觀察室」,可以讓居住在酒店的遊客們實時觀察海洋生物,提供更加愜意的海洋度假生活。 https://m.youtube.com/watch?v=-XYeWK-d1KQ
* 【計劃嚴管AI!歐盟考慮3至5年內禁用人臉識別】這份長達18頁的草案建議3至5年內禁止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公共場所,目的是留出更多時間評估技術風險。草案指出:「基於這些現有規定,未來的監管框架可能會進一步推進,包括限時禁止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 【「Made in China」的特斯拉將有多久的窗口期?】從今年年初第一輛「Made in China」的特斯拉首次交付期,這家美國電動汽車領先大廠算是真正完成了其在中國的「國產化轉身」。隨著特斯拉中國產化的正式落地,中國本土的產業鏈優勢、勞動力成本下降等效應將逐步釋放,並最終體現在其汽車價格的進一步下降上。分析預測,未來其售價大約在26萬-28萬人民幣。
* 【重塑人力資源: 首席人力資源官必須改進的5個方面】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和全球咨詢公司韋萊韜悅的一份報告,只有35%的高級商業領袖認為,首席人事官已經準備好應對公司未來面臨的挑戰。這份名為《未來的首席人力官》的報告指出了首席人力官為了加速自身發展而需要體現的五種行為,更不用說他們的公司了。「高度敬業的員工會帶來更強勁的業務表現,」韋萊韜悅人才咨詢、數據和軟件全球主管、該報告的合著者蘇珊•麥克安德魯表示。「首席人事官需要坐在這些問題的中心,充當領航員和戰略顧問。
* 【哈利·波特商店賺了2,600萬美元】哈利·波特對零售業施了魔法。如今,魔法的效果已經在財務報告上顯現。該報告顯示,這名巫師少年的連鎖商店雖然只有3家,卻在截至去年2月底的15個月產生了2,610萬美元(約合2,010萬英鎊)的收入。3家商店都座落於英國交通流量高的地點。2家位於倫敦主要機場——希思羅機場和蓋特威克機場的出港大廳,還有1家位於原作小說和電影著重描寫過的國王十字車站。
* 【拿出1/4利潤與員工分享 達美航空今年狂發16億美元獎金】美國第二大航空公司達美航空將拿出2019年稅前利潤的近四分之一用於其員工利潤分享計劃,這意味著該公司員工將分享創紀錄的16億美元獎金。符合條件的員工將獲得一張相當於他們年薪16.6%的支票,等於每個人多發兩個月的工資。達美航空去年稅前利潤為62億美元,其股價過去一年上漲近29%,跑贏標普500指數。
* 【蘋果CEO庫克:全球企業稅收體系必須徹底改革】外媒消息,蘋果首席執行官TimCook 週一表示,全球企業稅制需要改革,他對目前正在考慮中的改革持支持態度。蘋果等互聯網巨頭的增長將國際稅收規則推到了極限,促使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跨國公司納稅這一領域進行全球改革。
* 【隨著KKR持股超過10%,Dave & Buster’s的股價飆升】私募股權巨頭KKR集團上週五在一份文件中披露,該公司目前持有美國餐飲連鎖企業Dave & Buster’s 10.7%的股份,並計劃在推動業務改革的同時繼續與管理層進行討論。上週五的消息傳出後,Dave & Buster’s的股價飆升了16%,達到每股近49美元,為2019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目前,Dave & Buster’s股價上漲了12%,而KKR集團的股價上漲了2.5%。
* 【哈里王子談放棄王室頭銜:「走到這一步,我十分悲傷」】周日哈里王子打破沈默。此前,哈里王子曾宣佈放棄王室頭銜,震驚了世界。如今,他表示自己和妻子梅根是在「經歷了多年的挑戰」之後,「十分悲傷地」做出了這個決定。哈里王子在一個慈善宴會上致辭時稱,自己和梅根本來希望繼續履行一些王室義務,但是如果想要實現財務獨立,就無法這麼做。
* 【查爾斯王子或私下資助哈里夫婦 去年收到230萬英鎊】據每日郵報等多家媒體1月20日:查爾斯王子正計劃在哈里和梅根退出王室後,繼續用私人資金資助他們。儘管目前尚不清楚哈里夫婦能夠得到多少資助,但據報道,兩人去年收到了約230萬英鎊,約合2046萬元。
*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宣佈進入中國 主打線上銷售】Beyond Meat計劃在今年第一季度登陸中國市場,目前正在走進口食品相關審批程序,線上銷售預計會先於超商。不過Seth Goldman明確表示,目前並沒有在中國建設生產線的計劃。
* 【芬蘭科學家用水和空氣研發新食材計劃2021年投入市場]】芬蘭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食物原料,僅用空氣、水和電力即可生產,可作為新的蛋白質來源。這家名為太陽能食品的公司稱,這種營養粉中含有約65%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可以添加到麵包中,作為蛋白質補充劑,甚至用來製造肉類。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阿斯加德古菌或揭示人類起源或能解釋人類起源]】據英國《自然》雜誌的最新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利用深海沈積物,分離並培養了一種阿斯加德古菌。研究人員推測,該古菌可能揭示線粒體的演變,為解釋人類起源奠定了基礎。
芬蘭稅制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核能列為綠色轉型?莫讓核能爭議窄化歐盟綠色政綱!! (12/20/2019 聯合報)
歐盟綠色政綱通訊文件中,隻字未提核能,反而是強調再生能源在邁向碳中和之路中是不可或缺的,增加離岸風力也是必要的。
聯合報鳴人堂特約作者 :趙家緯,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顏東白,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
歐盟新任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任11天時,公布的首項旗艦政策則為「歐盟綠色政綱」(EU Green Deal),明訂歐盟將於2050年達成碳中和,並將2030年的減碳目標由原本的較1990年減少40%,提升至減少50%~55%。
為了達成此雄心目標,歐盟更研擬了包括推動碳關稅機制、協助受衝擊社區與勞工因應的公正轉型基金、2030年達到零碳鋼鐵製程發展計畫等50項具體行動計畫。
此舉不論是在政策目標上廣受各方讚許,認為歐盟展現國際氣候領導者的風範,其提出的永續投資金額與行動計畫,更被認為是其他國家提出長期氣候政策上可加以仿效的對象。可惜的是,國內有媒體面對歐盟提出此全盤性氣候政策,卻只聚焦於歐盟是否將核能列為綠色轉型的一環,以此批評臺灣「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政策。
綠色政綱旨在推動根本轉型
事實上,所謂將「將核能列為綠色轉型」的說法,乃是歐盟各國領袖高峰會討論綠色政綱時,該會議結論中提及「歐盟高峰會理解為確保能源供應安全,尊重會員國決定各自能源配比,並選擇最適技術。部分會員國傾向使用核電作為其國家能源組成的一部分。」(底線為筆者所加)
環顧其歐盟綠色政綱通訊文件中,隻字未提核能,反而是強調再生能源在邁向碳中和之路中是不可或缺的,增加離岸風力也是必要的。而歐盟執委會提出的50項具體計畫中,更訂定明年度將提出離岸風力策略,藉由明確海域利用規範,強化會員國間的合作,加速離岸風力發展。
上述舉動,顯見整體綠色政綱之中,核心原則乃是藉由再生能源的加速發展,在社會衝擊最小化下,儘速淘汰化石燃料,並將減碳視為歐盟未來經濟成長與競爭力的來源。
全球核電發展上,現行根本挑戰之一乃是興建成本昂貴、耗時又長,故不具有市場競爭力。因此歐美兩地的核電產業,現多以核電具有減碳效益為由,要求政府可以提供補貼,以利其發展。因此若要檢視歐盟是否要積極發展核電,關鍵乃是未來歐盟將其納入「永續投資」的一環。
核電就是綠能?歐盟專家並不這麼想
就在該媒體文論發表當日,歐洲議會與理事會通過歐盟永續投資分類指引系統(EU-wide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sustainable investments (Taxonomy)),細部規範哪類技術與計劃方有助於歐盟達成碳中和目標,藉此引導公私部門資金可投注至最有環境效益計畫,避免「漂綠」作為。
該分類指引裡,能視為永續投資的技術被分為三類:綠色(Green)、轉型(transition)、以及賦能(Enabling)。其中,只有綠色技術符合最嚴格的永續投資規範,而轉型技術則是在過渡階段,可以參與深度低碳轉型的技術類別。在分類指引當中,除了以碳排放量作為重要的區分指標,還有一個重要的「不造成顯著傷害」(Do No Significant Harm)原則;在這原則下,必須考量技術的相關廢棄物,是否會對環境產生長期性的顯著傷害。
歐洲議會在此分類指引討論過程中,核能的相關爭議被擱置。根據歐洲議會的環境委員會主席Pascal Canfin的說法,「核能或燃氣在任何條件下皆不能算是『綠色』技術,但兩者原則上並未被明文排除或納入其他分類當中。就像其他歐盟分類原則中所涵蓋到的技術,它們將受到『不造成顯著傷害』的嚴格檢視。」另一方面,歐洲綠黨黨團的立場是,如果依照「不造成顯著傷害」原則,核能也不應該被視為「轉型技術」。許多國家也採取這樣的立場。
而最終通過的決議,歐盟針對核能仍是模糊以對,強調並未納入也未排除在適格的環境永續經濟活動名單之中。後續將交由技術專家小組依循「不造成顯著傷害」,在考慮核廢料處理以及生命週期衝擊下,訂定詳細判別準則。
然而依據技術專家小組於6月所發布的技術報告所述,其雖認為核能可提供低碳電力,但亦強調,由於核能發電產生的核廢料,至今仍沒有廣泛有效的解方,而即使找到最終儲存場放置,也需要隔絕這些物質數百至數萬年,潛在傷害目前難以判斷。技術專家小組明文指出在核能價值鏈中,無法符合前述「不造成顯著傷害」原則,遂不建議將核能列入永續經濟活動名單的分類指引之中。
因此,在早前歐盟各國代表和歐盟議會議員的協商過程中,便已同意不將核能視為「綠色」技術。至多,核能僅有可能被視為「轉型」技術。
上開爭議很可能延續到2021年,歐盟執委會公布「轉型技術」的具體清單為止。然而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完全看不出歐盟統一將核能視作永續能源的具體事證。並且即使擁核勢力屆時將不可免地試圖影響決策,估計執委會也不可能完全置專家小組的建議、以及「不造成顯著傷害」原則的明文規範不顧,無條件地將核能納入考量。
無核也可的歐盟碳中和之路
此次歐盟領袖高峰會的決議,只是體現歐盟尊重各國在能源結構的自主權。然而盤點相關的情境研究,即可知核電對於歐盟碳中和之路,絕非必須。
依據歐洲執委會去年度發表的「人人可享有個潔淨地球」(A Clean Planet for All)衝擊評估報吿,分析了多個歐盟達到2050年碳中和的減碳路徑,其評估結果顯示在各情境中,核能於電力結構占比在12%~15%之間,較2018年的23%為低。
而再生能源方面,不僅2030年時就已經需要提升至57%,到2050年時更是需要達到80%,光是風力發電,其占比較需達到51~56%左右,顯見其乃是全力衝刺再生能源,才是歐洲碳中和之路。
且依據由被譽為德國再生能源法之父的漢斯-約瑟夫·費爾擔任主席的能源監察集團(Energy Watch Group),委託芬蘭拉彭蘭塔理工大學所進行的能源情境模擬,歐洲可於2050年時達到再生能源100%,同時淘汰化石燃料與核能。
此外,擁核方屢次引用所謂的彭博研究,指稱臺灣能源轉型不可行。然而若依據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年出版的《新能源展望》(New Energy Outlook 2019)的分析,綜合現行的市場動態,2022年時,風力與太陽能於全球電力結構的占比將會高過核電,2050年時,風力與太陽能占比合計達到48%,而核電將從今日的10%左右降至7%。
而若單就歐洲進行分析,則2050年時核電於電力結構占比將大幅萎縮至5.5%,風力與太陽能的占比將會達到78%以上。且從預期投資金額比較,未來30年間,歐洲核能累積投資金額僅會達到2,000億美元,而風力與太陽能合計將達2.3兆美元,遠遠高於核能。
綜合上述趨勢可知,所謂的歐盟把核能視為綠色政綱的說法,只是惡意窄化了綠色政綱在政策上的意涵。若伴同評論中對於再生能源的批評, 顯見只是想藉此護航核煤共生的守舊典範,而非關切如何加速臺灣能源轉型,提升氣候政策績效。
臺灣各界真正從歐盟綠色政綱學習的,乃是其如何將減碳視為產業競爭力的來源,以及為了觸發根本性的轉型,著手進行全面的稅制改革,甚至更該分析碳關稅機制對臺灣未來出口的影響。一同擺脫仰賴傳統能源的舊成長模式,共同踏上「這挑戰性猶如登月」(註ㄧ) 的碳中和之路。
註一 : 歐盟主席於綠色政綱發布記者會上,指出「這是歐盟的登月時刻」(This is Europe’s man on the moon moment),她深信仰賴化石燃料與污染的舊成長模式已經過時,已經不符合地球所需。
完整圖文資料內容請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423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