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芙樂奇心理諮商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芙樂奇心理諮商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芙樂奇心理諮商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芙樂奇心理諮商所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確診隔離期間的心理強化技術 #如何成為最有力的陪伴 #一位心理師與一位親友被確診隔離的夥伴對談 ​. 前陣子,看著 陳茻 陸續寫下關於他父母雙雙確診隔離,母親從防疫旅館住進醫院、從病情變化到復原,最終平安出院的種種經歷。一方面,祝福且欣慰他長輩平安;另一方面,也想從家屬的第一手經驗,了解隔離中還有...

芙樂奇心理諮商所 在 Mr. Voice陳威宇歌唱教學系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6-17 12:21:40

💖今天帶大家來認識Mr. Voice的老師們~ 報名課程可以看到本人喔😆https://mrvoice.com.tw/contact/ 現在在Mr. Voice任職的老師們由陳威宇老師領軍,由左到右分別是芙賽老師、心儀老師、曉芬老師、祈中老師、曉玫老師、旭婷老師以及品恩老師。 每位在Mr. Vo...

  • 芙樂奇心理諮商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7 11:29:13
    有 339 人按讚

    #確診隔離期間的心理強化技術 #如何成為最有力的陪伴
    #一位心理師與一位親友被確診隔離的夥伴對談
    ​.
    前陣子,看著 陳茻 陸續寫下關於他父母雙雙確診隔離,母親從防疫旅館住進醫院、從病情變化到復原,最終平安出院的種種經歷。一方面,祝福且欣慰他長輩平安;另一方面,也想從家屬的第一手經驗,了解隔離中還有什麼心理需求,可以如何強化心理照顧。於是,我們在線上聊了起來⋯⋯​
    ​.
    心理師:​
     「從你的經驗中,你覺得還有什麼會有機會帶來一些幫助呢?家人的聯繫鐵定是,如果一些錄音,有辦法協助像你父母這樣的人嗎?​」
    ​.
    茻:
     「​我其實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耶!這段日子,我就是傳我兒子的照片、影片。其實我覺得視訊最有用,我媽每天看到嬰兒就很有動力。​
     如果從這個方向去想,應該要有一些能帶來希望的、對未來生活的想像來支撐病患的精神健康。我們可以具體描繪那個圖像,讓他們『相信』自己會好起來,已經可以規劃之後的日子,而不是活在悔恨中⋯⋯​」
    ​.
    心理師:​
    ​ 「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安靜能繫望』」。
    ​.
    茻:​
     「這個是什麼?​」
    ​.
    心理師:​
    ​ 「(咦?)​」
    .
    ————​————​————​————​————​
    ​.
    這個是什麼?​

    ​ 這個是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防疫大作戰」裡,司長宣導的壓力因應內容。​
     ​這個是衛福部「總柴提醒」的緩解心理壓力五大招。​
    ​ 這個是2007 年,歐美各國災難創傷專家,針對大型災害與創傷,歸納出的五項介入原則,並且發表於學術期刊中。​
    ​ 這個是蘇逸人博士翻譯,後來在「災後創痛的復原長路:大型災難初中期介入的基本原則與作法」(蘇逸人、游勝翔、周嘉瑛,2009)文章中,整理出的應用表格。​
    ​ 這個是龔怡文博士在某次團隊會議腦力激盪時,提出成為「安、靜、能、繫、望」的五字訣。​
    ​ 這個是許多臨床/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經常掛在嘴邊的宣導內容。​
    ​ 這個可能是國內心理健康目前流傳最成功的口訣。​
    ​.
     然而,比起燒燙傷急救的「#沖脫泡蓋送」,這個「心理急救」五字訣可能仍是大眾較為陌生的字眼。​
    ​.
     因為比起生理的健康,我們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始終遠遠不足。​且讓我們透過「確診隔離」的處境,談談這些原則如何得以成為一種「心理強化」技術。​
    ​.
    ————​————​————​————​————​
    ​.
    茻:
     「所以這五點,有一個固定的順序嗎?​」
    ​.
    ————​————​————​————​————​
    .
     特別說明一下,「#安靜能繫望」其實是五項原則,不是五種做法,也不是五個步驟。不用照順序,也有很多彈性的做法。事實上,在確診隔離的處境,五個原則實際上可能會像是這個樣子:​
    .​​
    🟧 #安 安全​
    ​.
     安全是相對性的概念。即使身在隔離病房戴著氧氣罩,看似不安全,但我們仍可想辦法「提升」安全程度。例如:​

    ◼️接收正確的疾病訊息;​
    ◼️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會接受什麼樣的治療協助;​
    ◼️減少接觸引發焦慮不適的影像或訊息;​
    ◼️當過於恐慌擔心時,張開眼睛、凝神聆聽、專注身體感覺,重新與當下的環境連結。​
    ​.
    茻:
    ​ 「看來心理層面的建設,也是安全建設的一環。我比較好奇的是,對於專業的醫療人員來說,這些資訊都是「早已知道的事」,或是他們必須直接面對讓人焦慮的種種衝擊,那他們又能做什麼呢?​」
    .​
    🔺給醫療團隊:​
    .
     其實醫療團隊也很需要這些安全感喔!尤其對很多支援的人力來說,例如防護依就不一定是很熟悉的事。所以醫療人員也想要確定自己的需求有被聽見、確定自己有被保護與準備好、確定自己的生活有被良好支持,這都是重要的安全需求。​
    ​.
     不過如果先把重點放在病人身上,我們可以想像:當醫療團隊過於忙碌,又加上全身防護,難以重複說明相關訊息時,使用懶人包單張或海報,也許是個不錯的方式。當病人清楚知道自己現在怎麼了、接下來會如何,即使真的要面臨死亡,也能帶來莫大的安心。​
    ​.
     但請千萬千萬,不要給出虛假的保證。​
    ​.
    ————​————​————​————​————​
    .
    ​🟧 #靜 鎮定平靜​
    ​.
     平靜是為了減緩過度強烈的情緒波動,能夠避免後續更多的困擾。平靜不是壓抑情緒,而是讓我們獲得自我掌控。例如:​
    ​.
    ◼️知道這些壓力引起的焦慮反應是自然的;​
    ◼️把每天遇到的問題劃為可控制的小單位;​
    ◼️練習意象放鬆技巧;​
    ◼️促進正向情緒,例如喜樂、幽默、興趣、滿足、與愛。​
    ​.
    🔺給醫療團隊:​
    .
     當處在呼吸困難中,呼吸的放鬆練習恐怕難以帶來成效;當行走都成為負擔,肌肉放鬆可能也過於沈重。這時候,意象類的放鬆技巧,例如「自我暗示放鬆訓練」可能較有幫助。同時,人們可以在想像與實際的經驗中,感受到正向的情緒,並且擴展個人的資源庫。例如陳茻的母親走到窗邊曬太陽,說那是日光浴,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
    ​.
     特別提醒,不建議在這樣的狀況下,一直讓病人談論焦慮與憂鬱的困擾情緒。​
    ​.
    茻:​
     「什麼樣的情況算是與病人談論焦慮與憂慮的情緒呢?​」
    ​.
     過去有的做法認為,最好引導人們把不舒服的情緒盡量「說出來」,像是一種「宣洩」,並且相信這樣會有幫助。但是研究發現,在重大壓力下,刻意引導人們一直訴說負面情緒,反而增加後續產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所以現在不建議一直刻意引導病人談。不過如果病人本身很想談,還是可以談喔!甚至最好是安排專業的心理諮商!​」
    .​​
    ————​————​————​————​————​
    .
    🟧 #能 自我與集體效能​
    ​.
     效能是當個人與團體知道自己「做得到」的時候,感受到的權能與尊嚴感。這可以讓我們重新得到控制感,甚至開始累積成就感。例如:​
    ​.
    ◼️知道自己擁有許多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新校準現況,設定當下可以達成的目標;​
    ◼️主動判斷並解決問題;​
    ◼️行有餘力,幫助他人。​
    ​.
    🔺給醫療團隊:​
    .
     也許很難想像,都已經確診隔離了,還能如何幫助他人?然而陳茻的母親就是最好的示範:為了保護醫療同仁,她每天主動消毒、整理自己的房間,就為了讓他們少穿脫消毒一次。這樣的利他與感恩心情,有太多研究提出,對於身心的恢復,能帶來確確實實的助益。​
    ​.
     因此,千萬記得,不要把病人變「小」了。讓人們擁有一些自我的掌控,其實比無微不致的照顧來得更好。​
    ​.
    茻:​
     「所以,其實重點不只是這些舉動實際上產生的幫助有多大,而是這些行為本身,在事情發生時就具備深刻的意義嗎?人透過實踐,實際去做點事情,是真的會讓身心感覺變好嗎?​」
    ​.
     沒有錯,事情不在大小,「實踐」這件事情本身確實有極大心理健康意義。我們在具體的目標與完成的行動中,可以一次又一次確認自己是擁有能力與資源的。這就像是一種「參照經驗」,我們可以藉此更知道自己是誰!​
    ​.​
    ————​————​————​————​————​
    .
    🟧 #繫 聯繫​
    ​.
     社會支持一直是心理健康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哈佛大學超過80年的幸福(Happiness)研究,告訴我們「良好的關係讓我們維持快樂與健康」。只要能維持通訊,便有許多可以連結的方式,例如:​
    .​
    ◼️找出所愛的人,並與他們聯繫;​
    ◼️分享親密的情感;​
    ◼️感覺被需要;​
    ◼️確認自我的價值;​
    ◼️獲得實際上的協助(像是餐點、治療)。​
    ​.
    🔺給醫療團隊:​
    .
     注意到了嗎?在情感方面,也許我們都還有更多可以學習的面向。除了教導病人與家屬表達彼此的關懷與愛意外,也可以讓病人知道他是被需要的、有價值的,這同樣是社會支持的重要面向。而除了情感外,社會聯繫還可能帶來具體、實際的協助,甚至獲得因應方式的教導等。畢竟身而為人,我們都是社會性的動物。​
    .​
     但特別注意,社會聯繫也可能有負面的。例如若有人輕視病人的需求、對復原不切實際的期待、表示不認同⋯⋯等。因此,需要謹慎選擇聯繫圈。​
    ​.
    ————​————​————​————​————​
    .
    🟧 #望 希望​
    ​.
     希望是「蓋洛普調查」主張最有力量的幸福信念。希望是一種思考未來的方式,包含主動性,更要付出努力。例如:​
    .​
    ◼️標認、擴展、建立自己的能力;​
    ◼️設定嚮往的未來目標;​
    ◼️規劃前往目標的途徑;​
    ◼️看見自己已經展現出的力量。​
    ​.
    🔺給醫療團隊:​
    .
     希望不是許願,而是了解目前的困境,但接納各種可能性,努力克服困難。同時,希望也經常來自前面的安全、平靜、效能、聯繫四個原則。當陳茻的母親透過視訊看著可愛的小嬰兒,想著以後要怎麼跟他玩、帶他去哪裡,落實到生活的細節,知道自己做得到,也就更能相信自己會好起來。​
    ​.
     特別注意,可以讓人們看見自己「已經展現」的力量或從事件中的獲得,但不建議讓人們發現「尚未理解」的意義。​
    ​.
    茻:​
     「『安靜能繫望』,聽起來很簡單,但簡單的東西最好用。​」
    .​
     是的,它不僅是重大災難與創傷後的心理急救原則,也可以是促進病人恢復的「心理強化」技術。看似簡單,但都是經過實徵研究的有效作法!​
    ​.
    ————​
    .​
     撰寫「安靜能繫望」時,我想到前陣子看到一段話,來自電影《#愛上觸不到的你》結尾:​
    .
     「肢體接觸,出生後的第一種溝通方式,安全感,安心感,舒適感,都在指尖溫柔的愛撫下,或嘴唇輕輕觸碰柔軟的臉頰下,在快樂時聯繫著我們,面對恐懼當下使我們強壯,強烈情感帶來的興奮感,還有愛,被愛的人觸碰,就跟需要呼吸一樣重要。我從來不知道被觸碰有多麼重要,他的觸碰,直到我無法擁有它。所以,如果此時你正看著這段,可以的話,觸碰他,觸碰她。生命短暫,經不起任何一秒浪費。」​
    ​.
     在Covid-19時代的隔離病房中,碰觸已成奢望。不只得維持社交距離,有時甚至還生死兩忘。然而現代的科技,讓我們即使實際上隔著病房、隔著面罩,仍能透過網路與通訊,敲開一點點縫隙。​
    ​.
     台大醫院家醫部蔡兆勳主任,前陣子分享了一對老夫婦同時住院,當阿公進入呼吸窘迫後,團隊透過iPad,讓兩人透過視訊道別,見了最後一面。​
    ​.
     我真心相信,網路與通訊,真的是不亞於維生系統的重要生存依據。若各種維生系統包括藥物、氧氣維護我們的「身」,那麼網路與通訊,便在此刻維持我們的「心」。​
    ​.
     是否,我們能讓所有住進醫院的重症病人,都能擁有一台可供視訊的設備,無論是手機或是平板呢?​
    ​.
     若今生無法再碰觸彼此,請至少讓我們得以好好道愛與道別。​
    ​.
     有你(妳)的陪伴,即使死亡將至,也可不再恐懼孤單。
    .
    ​#安靜能繫望 #心理急救 #心理強化
    .
    👉本文由黃天豪臨床心理師撰寫,原發表於個人臉書,經同意授權引用;圖片由心理師想跟你說丁郁芙臨床心理師設計。相關連結分享於留言區,也歡迎大家參考!

  • 芙樂奇心理諮商所 在 Mr. Voice 陳威宇歌唱教學系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03 18:18:33
    有 38 人按讚

    💖今天帶大家來認識Mr. Voice的老師們~
    報名課程可以看到本人喔😆https://bit.ly/36NqtJf

    現在在Mr. Voice任職的老師們由陳威宇老師領軍,由左到右分別是芙賽老師、心儀老師、曉芬老師、祈中老師、曉玫老師、旭婷老師以及品恩老師。

    每位在Mr. Voice的師資都是由威宇老師親自培訓,
    加上台大音樂所教授、喉科、牙科醫師甚至心理諮商師及精神科醫師等全方位培訓出來的專業師資。

    不單單只專注在老師們的歌唱專業,
    更在這一年多的培訓過程中,
    讓老師們在各層面的知識都更加全備!

    在Mr. Voice我們相信 ”Anyone can sing!!” 🎶
    也真實的見證了"Anyone can sing"!
    許多的學生在這經歷了他們沒有想過的突破,
    邀請你們也一起來經歷聲音的奇蹟!

    點選連結報名來和我們的專業師資上課!
    👉https://bit.ly/36NqtJf
    我們課堂上見~~~😉

    #mrvoice陳威宇歌唱教學系統 #mrvoice #威宇老師 #官方帳號 #line #707ruqeh #歌唱教學 #歌唱體驗 #歌唱 #體驗課程 #學唱歌 #唱歌學習 #歌唱訓練 #專業歌唱 #假音 #真假音 #真假音轉換 #KTV #歌唱技巧 #流行音樂 #音樂教育 #音樂創作 #工作坊 #講座

  • 芙樂奇心理諮商所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5-07 20:00:00
    有 2,571 人按讚


    全新的父母角色讓夫妻關係退位

    夫妻在婚後的磨合,甚至要適應彼此的原生家庭,已經夠難了。婚後很快變成父母,這個角色扮演又更難。

    所以我在跟年輕人討論愛情的時候,很重視關係中的溝通能力。剛開始因為強大的情緒在一起,如果沒有藉此成長,懂得磨出面對問題的默契,以及跟自己與對方的在心理上的同在感,那再怎麼強大的愛戀,也可能像高空迸發的煙火,絢爛但短暫。

    因為《七個讓愛延續的方法》這本書,以婚姻為本位,再來談夫妻關係與父母角色的切換。我有了一個更清楚的藍圖,跟爸爸媽媽們談。

    很多媽媽,在家庭中感到寂寞,很深很深的寂寞。不是每個女性,都喜歡到處找朋友,談論自己的困境。

    不是孩子不可愛,也不能說是不想扮演媽媽這個角色,而是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有甜也會有苦。突然變成媽媽的心路歷程,沒那麼簡單。教養的挫折與疲累,沒有人可以分擔,也沒辦法跟先生討論,甚至一說出口就被認為是抗壓性低,那就更是多了一層無奈。

    「六成七的新手媽媽會覺得很累,其他三成三的媽媽則似乎很平順地就轉變為母親(其實這當中有人透露自己婚姻變得更好)…,真正的關鍵反而是爸爸是否與媽媽共同經歷轉變為父母的過程,還是爸爸落後沒有跟上。」

    這段話,印證了我的臨床經驗。有一些媽媽,得到強大的支援,娘家或婆家,給予經濟與情緒上的充分幫助,這時候爸爸暫時沒有加入,其實還好。可是,大部分媽媽沒有心理準備,許多人會自然而然認為,生了孩子便理所當然地會當媽媽,沒有危機意識。

    最讓人遺憾的就是,新手媽媽抵不過產後憂鬱的磨難,帶著孩子離開這個世界的新聞。或者失控地對孩子情緒爆發,事後懊悔,但下次又忍不住爆發,那種愧疚、難受、氣憤、自責…混在一起的糾結,有時候這些情緒太複雜,當事人自己也講不清楚,常悶在心底。或者講清楚了,也不見得有人想聽。

    我的工作,常讓我深刻地感受到這些無奈。不過,有些爸爸跟上來的速度其實很快,從男孩變成了男人,也很讓我鼓舞。或者,媽媽憑著一己之力,跟其他媽媽組織了一個能感覺到歸屬的團體,那種決斷與勇氣,也令人感動。

    讓我們多閱讀、多思考,不用期待一個萬用的標準答案,但是邊做邊調整。然而,不能只依賴反射性的情緒過生活,那種不知不覺所形塑而成的僵局,等我們意識到了,很多時候已經不那麼容易處理了。

    我衷心感謝出版社,出版了這樣的好書,讓我們成長學習。也謝謝出版社願意授權文章,讓網路上的朋友們一同精進。

    母親節前夕,讓我們理解,當媽媽不是理所當然。

    ---------------------------------

    【約翰‧高曼, 妮安‧希維爾】

    任務內容:擴展你們的「同在感」,把孩子包含在內。

    諾拉.艾芙倫(Nora Ephron)在其著作中曾描寫自己上一段崩裂的婚姻。她在書中寫道:「孩子就像是手榴彈。當夫妻有了孩子,婚姻就會發生大爆炸。等到塵埃落定之際,婚姻已不同於以往。不一定比較好,也不一定比較差,但就是不同於以往了。」關於夫妻轉變為父母的研究幾乎都佐證她的觀點。孩子會為婚姻帶來劇烈改變。但遺憾的是,常常這些改變讓婚姻越變越糟。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七成的太太對婚姻的滿意度驟降。這種狀況比較晚發生在丈夫身上,他們是因為太太鬱鬱寡歡才開始不快樂。這個極度不滿的情緒背後有種種原因,諸如睡眠不足、難以負荷、沒人領情、照顧幼兒的責任太大、必須兼顧照顧孩子與工作、經濟壓力、缺乏個人時間及其他原因。

    六成七的新手媽媽會覺得很累,其他三成三的媽媽則似乎很平順地就轉變為母親(其實這當中有人透露自己婚姻變得更好)。真正讓人迷惑的,不是為何這麼多媽媽經歷重大痛苦,而是為何少數媽媽能輕鬆度過。我們曾研究過一百三十對夫妻,從新婚階段一直追蹤到婚後八年。因為這些研究,我們找到「手榴彈」爆炸後保持婚姻快樂穩定的秘訣。幸運的媽媽與其他媽媽的差別並不在於孩子是否會腹絞痛、有沒有乖乖睡覺、媽媽親自餵哺或奶瓶餵乳、媽媽是職業婦女或家庭主婦。真正的關鍵反而是爸爸是否與媽媽共同經歷轉變為父母的過程,還是爸爸落後沒有跟上。

    生孩子會讓新手媽媽徹底蛻變,這點幾乎毋庸置疑。媽媽感受到對孩子深刻無私的愛,體驗到人生意義深刻無比的轉換。她願意為孩子做出重大犧牲,這個脆弱的小生命讓她感動萬分,覺得驚訝又神奇。這個經驗能讓生命徹底翻轉,所以如果丈夫沒有共同經歷,夫妻之間會漸行漸遠。當太太接受包括孩子在內的全新「同在感」,丈夫可能還在懷念過去的「小倆口」。所以他不禁會埋怨太太留給他的時間變少,而且太太總是筋疲力盡、滿腦子想著要餵孩子喝奶。他討厭兩人再也無法一起騎腳踏車、去海邊玩,因為孩子還太小,不能放進嬰兒背帶裡。丈夫很愛自己的孩子,但他也希望太太能回到身邊。丈夫這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這個困境的解套很簡單:他的太太已經一去不復回。太太已邁入全新領域,丈夫必須跟上。唯有如此,兩人婚姻才能繼續成長。在丈夫能做到這點的婚姻中,丈夫不會討厭孩子。他不再只覺得自己是丈夫,也會覺得自己是父親。他會對子女感到自豪,百般關懷呵護。

    夫妻要如何確保丈夫能與太太共同轉變?首先,夫妻必須忽略一些坊間的建議。有些人會建議要在婚姻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彷彿生活是蹺蹺板,一邊是孩子,一邊是婚姻。諮商者會建議夫妻放下孩子,花點時間專注於兩人婚姻與其他興趣:例如討論兩人關係、工作、天氣。總之聊什麼都好,就是別聊家中的孩子。可是,婚姻與家庭非但不是截然對立,反而是一體的。沒錯,夫妻確實應該偶爾放下孩子。可是如果夫妻能好好共同轉變,他們就會發現兩人還是不停在聊孩子,而且聊得欲罷不能。也許可能還沒吃完第一頓飯,他們就打電話回家了,而且至少打了兩遍。這種夫妻往往會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事,因為他們似乎更重視自己全新的父母角色,讓夫妻關係屈居第二位,所以壓力更大,也更迷惑。可是他們其實做得對極了。這樣做的重點在於夫妻要共同經歷。夫妻的思維一起轉變,讓親子關係與婚姻一起成長茁壯。

    .

    七個讓愛延續的方法:兩個人幸福過一生的關鍵秘訣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0503?loc=P_003_066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http://ppt.cc/XpS6Y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