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艾 美 英語 PTT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艾 美 英語 PTT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uneye (How sweet~)看板Preschooler標題[幼教] 分享台北市艾力美語...
艾 美 英語 PTT 在 Camillus’ 歷史劇場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36:34
#audreyhepburn 『我相信開懷大笑是燃燒身上多餘卡路里最棒的方式!我也相信,心中快樂的女孩,就是世上最美麗的女孩!』 . 5月4日知名壽星:「好萊塢公主」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本名: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1929-1993)...
艾力美語標榜全人教育,全美語環境,他們真的做得到嗎?
小朋友在艾力美語從小班後期到大班初期共19個月的學習經歷,
從保育、硬體環境、語言三方面跟大家分享經驗。
先從保育談起
全美語的學校每一個班級除了外籍老師(外師)之外,每個班級分配一位台灣老師(台師)。
班級人數從12個人到16個人,小班或幼幼班的老師還會幫小朋友換尿布。
這些機構的學費一個小孩一個月大約兩萬到三萬之間。
收取高額的學費,學校的保育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不用擔心孩子被老師打。
這一點,不同全美語學校之間的差異不大。
再談硬體環境
艾力美語的學校空間很小。
在台北市區地狹人稠的環境,除非是有錢的財團,空間上很難跟公立幼稚園相比。
沒有專門的收納空間,因為空間的需要,課桌椅會被堆放在學生活動的空間。
小孩被要求不能跑來跑去,以免碰撞危險。
孩子在小班與中班時期,曾經跌倒摔到頭兩次。
一次有流血,因為早上體操時間踢到桌椅跌倒,傷到額頭; 另一次後腦撞了個包。
腿上常會有莫名的瘀青,小孩說是撞到東西。
孩子受傷了,台師不會隱蔽,會很細心地照顧。
空間的不安全性,參觀的時候看不出來。
既然選擇了,後果自己承擔。
全美語與外師的素質
艾力美語的校長有兩個小孩,成立艾力是因為當時找不到滿意的全美語學校。
標榜主題式教學,主題涵蓋生活,科學,人文等。
每週一個主題,以一年為週期重複。
主題式教學是美國一般幼兒托育中心所採用的方法。
沒有固定的課本教材,由外師帶領介紹。
有時用輔具操作介紹,有時讓小朋友體驗。
艾力認為這樣的方法比較會建立”母語感”的美語。
校長在家長日更豪氣地說:”顧好小孩的中文,英文我們來顧就好。”
真的這樣就好嗎?
小時候被講台語或客語的阿公阿嬤帶大,台語或客語就能夠如國語般流利嗎?
學習語言雖然從聽開始,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講出來。
不管我們教小孩講國語,或是美國人教自己的小孩講英文母語,
都是需要不斷地重複,糾正。
在主題式教學中,艾力沒有強調口語練習。
學習語言如果不強調口語,最後只能到聽得懂一點的程度。
再者,能夠有效帶領主題式教學老師更需要經驗與大量的知識。
但是,艾力美語的老師流動性很大。
小孩在艾力19個月的時間,從小班後期到大班初期,一共換了6個老師。
其中5個是新聘,也就是對於主題式教學完全沒經驗。
每週五,外師會準備一份英文的報告。
裡面有各種項目由1分到4分的評量,加上一段英文短文的報告。
這份報告是為了幫助家長了解小孩成長的狀況。
每週五早上是外師準備報告的時間,因此不需要教課。
但是外師在進入艾力時就被建議一開始分數打低一點,學期進行後再慢慢打高。
艾力希望建立小孩在學校慢慢進步的印象,學校說這樣可以幫助小孩建立信心。
這個理由很怪。 報告是家長在看的,也不會告訴小孩拿幾分,
感覺比較像是想博取家長的信任。
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個黑人女生,一開始可能搞不清楚狀況。
以自己的標準打分數,都給小孩很高分。
某一週以後,分數被打低了。 一問的結果,原來是她沒有按照學校的指示來給分。
從報告的英文短文,可以了解外師對於自己小孩的觀察。
絕大部分的內容是用英文說明這一週上的內容,
而那些內容台師在每天的聯絡簿就已經交代過。
只有幾句是講自己的小孩,卻也常常是說小孩沒有聽從指示(follow the instructions),
會持續地建立小孩這方面的能力。
即使是小班教學,從報告中也很難認為外師是認真地觀察小孩。
有一次,小班的台師報告我們的小孩在大家上廁所時不一起上,上課後才想去。
感覺艾力很重視紀律的管理。
曾經有個外師被艾力錄取,但是沒去教。
他說比起傳統配合教材教美語,主題式是困難的,非常需要經驗與知識。
他還補充說比起引導小孩與你合作,管理小孩卻簡單地多。
我們認同他的看法。 中班時期的老師主修歷史,教的物理概念是錯的。
上了大班,孩子的第一個老師雖然是新聘,從他的報告看得出用心觀察小孩。
只可惜他教兩個月就離職,校方雖然極力挽留。
接替的老師是德國人,學校沒有主動告知國籍。
這位主修社會科學的德國人的自介文充滿德式英文和一些文法錯誤。
跟學校反應,艾力不僅覺得他適任,還用話術來呼嚨這樣可以帶來歐式教育的精神。
一個強調“建立母語感”的學校找非母語老師上課,徹底消滅了我們的信任。
在教育理念不合的狀況下,我們終於決定離開。
19個月換了6個老師, 留不住真正的人才。
外師們的打工心態、膚淺的主題式教育、
強調紀律方便管理、全人教育只是貼在玻璃櫥窗外的符號。
校長自己的小孩已經長大,別人的小孩就可以找德國人來教。
偏離教育的本質,只要盡力服務家長,就能賺進鈔票。
主題式全美語教育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教育是良心事業。
如果沒有好的品質,只想用話術遮掩問題,我們又怎麼對得起小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132.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40299825.A.C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