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產品中有8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是我的生日跟大家分享我的新書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前年十一月出了《優雅教養》這本書之後,就開始寫新書。原本以為可以在去年五月時出版,當作母親72歲的生日禮物,沒想到歷經換編輯等一波三折的干擾因素,在去年五月不但沒出成書,還和出版社終止合作計畫,母親也在去年五月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
「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的推薦目錄
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 在 企業精英 Elites Insider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9:09:26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剛剛取代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作為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Tesla)及SpaceX的創始人,他的資產淨值在特斯拉股價上市後已經超過1850億美元。他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呢? 1. 這無關金錢 這絶對是伊隆·馬斯克對商業態度的...
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 在 哇賽!心理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31 00:06:54
用 #正向教養 教出快樂自主的孩子 「了解正向教養並不是在否定現在的教養方式,而是學會更多的可能方法來讓父母做選擇。」 【正向教養】 正向教養的「正向」的英文是positive,有人翻譯成正面、積極,也可以解讀成「強調一種正向的態度」,是可以隨時落實在生活中的風格。正向教養的核心模式是合作和主動...
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 在 陪學生一起變得更好的英文老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2 10:06:30
怎麼在職場溝通最有效率又得人心?三類溝通心法,讓你在職場如魚得水! - 💼綜合溝通心法 1⃣️三明治溝通法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在給予意見時,要先以正向開頭,再批評指教,較容易聽得進去。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三明治溝通法,將批評夾在讚美中。 🥪三明治吐司(肯定):「你這次的簡報檔案做得非常好。這真是一場...
-
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29 19:00:14【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如果你是我們長期的聽眾的話,你一定知道,我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
因為推出了這一門課程,所以談了很多關於理財啊、投資啊,怎麼樣去做自己金錢上的規劃?這方面的內容。
然而一旦談到這個方向的內容,我們一定就不能忽略掉,在「行為經濟學」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叫做「心理帳戶理論」。
我在很多的內容裡面,都有談過相關的觀念,包含它怎樣運用?我們怎麼樣透過這樣的概念,去調配自己的預算和財務?
只是好像沒有特別一段內容,把它做一個總合性的整理,那我今天剛好趁這個機會,跟你做一個總合性的整理。
當然了,能夠跟你分享這麼完整的內容啊,也是因為我讀到了一本書,書名叫做《為什麼我們總是掉進消費投資陷阱》;這本書把心理帳戶理論,結合了生活,做了很棒的整理哦!
如果你還不是很清楚,什麼是心理帳戶理論?我就打一個比方吧,如果你想安排一趟旅程,我們往往會感覺跟團能夠省下不少錢,於是呢,能夠玩得很盡興。
這個原因就是,我們一下子付清了所有的團費,而在過程當中,不用再一筆一筆的小額,去支付任何的費用;所以感覺上哦,不用再額外的花錢。
可是如果是自由行的話,你所需要付錢的地方,非常非常的多;你幾乎到任何地方,任何一個吃喝玩樂,你都要額外的再花錢。
所以說呢,你每一次的花錢,都是每一次有一種心痛的感覺,這讓人覺得有點不舒服。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兩個比較起來,很有可能你所花的總費用是一樣的;但是在消費過程當中的「幸福感」,可能會有一點差別。
這是我們在談到「心理帳戶理論」的時候,經常會引用的一個例子哦!
也因為這樣子,在我們個人收支的管理上,「心理帳戶」會讓我們比較傾向於「抓大放小」。
就是呢,我們在收入方面,往往會把一大筆的收入存起來,而把那些小小、凌凌散散的收入把它花掉,覺得沒有什麼關係;而在消費的部分,我們就會去控制大額的消費,但卻不在意小額的消費。
當你聽到這裡,你會不會突然有一種感覺,這樣子真的能夠對自己的財務健康,有更好的幫助嗎?
答案當然不是啊!因為你雖然把大錢存起來了,可是眾多的小錢加起來它一樣是一筆大錢;而且更可怕的一點是,它會麻痹你,你會有一種不知道錢花在哪裡,但是你就是沒錢的感覺。
當然了,如果說的更實際一點的話,這樣的狀況延伸到後面,它不是一種感覺,是你真的沒有錢了!
所以呢,你可能發現了,所謂的「心理帳戶」這樣的機制,它往往是我們一種內在的認知偏差。
然而我們要怎麼樣幫助自己,不要被這個認知偏差造成我們的損失,而反而利用心理帳戶的理論,讓我們的財務越來越健康呢?
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出幾個建議:
第一個就是你首先要認清,金錢本身沒有任何的貴賤差別。什麼叫做金錢沒有貴賤呢?就是不管你的收入形式、收入來源是什麼?你都要一視同仁。
你可能會有一種狀態,叫做中獎的錢、賭博得來的錢,就不是錢,就可以亂花;然而辛辛苦苦賺到了錢,你反而會謹慎。
可是你沒有想過,不管你的來源是如何,1萬塊就是1萬塊、100萬就是100萬,它不會因為你的來源,是那種可能比較投機的、比較輕鬆的,它的客觀消費力就有任何的差別。
然而也因為這樣子,你不妨從現在開始,每當你要花任何一筆錢之前,你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只是透過工作的話,要多久能夠賺到這樣的一筆錢」?
如此啊,你就會慢慢的正視,不管這些錢的來源是如何,它真正的價值就是在那裡?你也可以因此控制自己揮霍它們的慾望。
而第二個提醒呢,就是不要把一些錢看得太重,捨不得拿出來投資。
這裡所說的就是,你要把自己的收入區分出一部分,去做一些合理的投資;不管是增加財富的投資,還是自我學習成長的投資。
因為呢,錢只有在流動的狀況底下,才能創造價值;存在銀行裡面的錢,只會不斷的貶值而已。
所以呢,養成自己有投資的習慣,無論是投資自己,還是具體的財務工具,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的。
而第三個提醒就是,你要「見林」也要「見樹」!
在進行任何一筆大額消費的同時,你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那些附加的消費;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吧,當你買了一棟新的房子,這個時候,房子是一筆很大筆的消費;可是呢,在此同時買傢具啊,或者是買電器;這些因為你前面花了一大筆,所以你在主觀感受上,就會覺得這些是小錢。
可是別忘了,如果你沒有因為買房子的緣故,你要買一個冰箱,在平常的時候是不是都要考慮再三,怎麼反而你買了房子之後,你買了那個冰箱,就覺得買多少錢的都沒差,這是不合理的!
這也是讓你錢會不見的一個主要的原因,所以每一筆的消費,你要見林,也要見樹。
你可以問自己,如果今天沒有因為買這個房子,我會選擇買這個冰箱嗎?像這樣的問題,你才能夠讓自己的消費習慣上,慢慢的越來越理性。
而第四個提醒,就是養成存錢的好習慣。
我想這是一個大白話,如果你連小錢都存不住的話,那麼再美好的財務規劃,都是一個幻想而已。
而第三個提醒,學會算帳和記帳。算帳這裡所談的,就是你要預算的概念;然後你更要有記帳的概念。
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可能的花費是哪些,看你的錢到底是怎麼花出去的,那麼財務自由跟你真的會很遠、很遠哦!
而最後一個提醒,就是時刻的記住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尤其是對於那些需要關閉的心理帳戶,不要做太多的留戀。
比如說,已經明確損失的投資,這裡不要幻想著有一種,它有一天會漲回來的概念。
這個時候堅決的停損,快刀斬亂麻才是上上之策哦!拖延越久,你就會越糾結、越難受。
其實在你其他的那些,眼見沒有回收可能的花費的時候,這些也都是你需要當機立斷,為自己設下停損的一個財務處置。
所以談到這裡,我們復習一下,這三個提醒就是~第一個,金錢本身沒有貴賤;第二個,不要把一些錢看得太重,捨不得拿出來投資。
第三個,見林也要見樹;第四個,養成存錢的好習慣;第五個,學會算帳和記帳;第六個,時時刻刻的記住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我想呢,這六個提醒,都是你在邁向自己財務自由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關鍵,尤其是當你面對自己的未來,期許讓自己過得更好、更富足。
那麼你可能在此刻,就需要很積極的建立自己良好的財務習慣,而且這些習慣的背後,是你的信念。
我常說「富有是一種觀念」,然而這些觀念,可能受到你的原生家庭,還有很多過去經驗的因素的影響。
那麼我們在【理財心裡學】的這一門課,就是幫助你回到最根本的部分,讓你很真實的弄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信念,影響了你面對財務的態度?
並且用很實際的做法,不管是最基本的記帳、編列預算,還是怎麼樣去規劃自己的消費,都會帶給你很具體的幫助。
特別是我們【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哦,1399的優惠,即將在6月30號,也就是明天晚上12點就截止了!
所以如果你還沒加入的話,記得一件事情,不要把一些錢看得太重,捨不得拿出來投資,這1399的投資,絕對會是你生命當中,最值得的一個學習投資!
所以呢,歡迎您的加入,更期待能夠透過我們的內容跟分享,讓你活得更好,活得更富足;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具體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請你務必把握1399的優惠期限,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28 19:00:11【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們知道預設立場,往往是在人際關係裡面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無論是我們遭受到別人這樣的對待,還是我們不小心這樣子對待別人,
然而如果進一步來看哦,當你所處的環境,在你的關係裡面,你經常要遭遇到這樣的狀況,別人總是在你身上貼標籤,別人總是對你施加預設立場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時候,這時候你可以怎麼保護自己呢?
我知道很多朋友參與過我的【人際回應力】,在裡面有完整的思維流程,然而我也知道,並不是每位朋友都有這樣的一個緣分,踏進我的教室,接受到完整的學習跟思維的架構,
那麼如果是這樣,我可以給你什麼樣的幫助呢?今天我來嘗試一下,雖然我們說在人際關係裡面,面對到這樣的狀況,它要有一個完整的思維跟邏輯,但是呢,今天我試著給你三個方向,這三個方向或許在你還沒有緣分踏進我的教室之前,會對你產生一些幫助的,
第1個方向,就是當我們遇到別人的預設的時候,你可以先第一~回歸真實,什麼叫回歸真實呢?簡單來說就是先觀察,先不要輕舉妄動,先不要急著回擊,或者是先急著認錯,
在人際關係裡面,我們往往因為情緒走得太前面,所以呢,要麼就是做了不適當的反擊,要麼就是在其實根本不是你的問題的狀況底下,你就先認錯了,所以大家就認為那是你的問題,
所以當你發現,在你的關係裡面,常常被別人貼標籤,這時候你先靜下心來,觀察一下,觀察的重點在於,對方的這些標籤有沒有他的道理、他的出發點,
從他的視角裡面,有沒有可能自己做了某些事情,引發了對方這樣的認為?
甚至於可以觀察一下對方表現出來的狀態,他的情緒,因為我常遇到有些朋友是這樣,其實別人可能只是跟你開個玩笑,但是自己的玻璃心碎了一地,先不論他的玩笑適當與否,但如果自己常常在感覺受到攻擊,而並不一定是真的受到攻擊的狀態底下,就玻璃心碎一地,其實這樣子在人際關係裡面,也是很辛苦的,
不管是你,還是要跟你相處的人,因為我們回頭想一下,你可能一定認識那樣的朋友,就是呢,要跟他講話要非常、非常的小心,稍微放鬆,稍微一句話講的不對,對方要不就是勃然大怒,要不就是痛哭流涕,你會發現跟他相處壓力好大的啊,
所以第1個,當我們遇到別人的預設的時候,這時候你可以先觀察,先回歸真實,到底這一切發生了什麼?怎麼發生的,跟誰有關?或者是它的演變,到底是怎麼樣,
而第2個,試著使用情緒的標籤,把你的情緒感受試著用語言標定出來,而不是在自己的行為裡表現出來,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呢,台灣在這一段時間裡面,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每天下午2點會追一個劇,這個劇就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那我們一定很熟悉陳時中。
其實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陳時中在每天的記者會,都要回答很多記者的問題,然而這些記者的問題當中,有很多是很尖銳、很帶攻擊性的,
舉個例子吧,當初磐石艦的疫情爆發的時候,就有記者衝著他去問說,你身為指揮官,怎麼這些狀況沒有辦法好好的掌握呢,呸哩啪啦批評了一堆,他當初的反應是什麼呢?
他當初的反應說,聽起來好像大家都覺得,不希望我繼續坐在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位置,這真的讓人感覺到「蠻傷心」~注意聽哦!他說:「這真的讓我感覺到蠻傷心的」,
他沒有回擊記者,他也沒有急著為很多事情辯護,他先標定了自己的情緒,他說這件事情,遭受大家這樣的質疑,似乎不希望他繼續為大家努力,他感覺到蠻傷心的,
那為什麼說標籤情緒,在面對到別人的預設或攻擊的時候是有用的呢?其實你不妨想一下哦,在我們的生活里,一個否認自己生氣的人,會比較危險,還是一個承認自己生氣的人,會比較危險?
你只要仔細想一下你就知道答案了,那個否認自己生氣的,他其實會展現出很多攻擊的行為,然後口口聲聲說我這不叫做生氣,可是呢,只要一個人他先願意承認自己的生氣,他只要願意先說「我對這件事情很生氣」,
你會發現他後面的言行舉止,都會相對理性,同樣的當我們在面對別人的攻擊,或是別人刻意要激怒我們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先標籤、或標定出自己的情緒,那麼雖然陳時中他蠻傷心的,可是他後面的表現,你覺得他有因為他的傷心,而受到影響,做得不洽當嗎?完全沒有,對吧!
所以呢,其實標籤情緒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那當然這一點呢,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有意識的去做練習,因為我遇到蠻多朋友,他的情緒詞彙真的實在是太貧瘠了,
那如果你想要擴充自己的情緒詞彙,第1個可以來參與我的實體課程,而第2個多聽一天聽一點吧,所以呢,當你下一次遇到別人的攻擊的時候,你心中可能是難過,你心中可能是憤怒,你心中可能是委屈,你可以第一時間先說:「聽你這麼說,我感覺到委屈,然後接著才去說你的想法,這件事情是如何,或你該怎麼做,
或許這樣子,就可以把別人的攻擊力道,不管與你自己的內在,還是他外在繼續再加乘加碼的部分,都能夠得到減緩,
而第3個方法就是明確表態,什麼叫做明確表態呢,就是用一種不帶預設回歸真實的陳述,你聽到這邊可能還是有點模糊,簡單來說,他有一點呼應剛剛說的,第1個叫做觀察,
當你在被攻擊的第一時間,你先靜下心來演練一下,觀察一下,那這個時候呢,所謂的明確表態,就是,不是有一種辯解或者是反擊的出發點,都不是用這些方法,而是爬梳清楚脈絡,用「就事論事」的態度說一下,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而中間的過程如何,後來又如何,
就好像是別人貼你標籤,那麼晚回家就是不關心家裡,你可以告訴對方說,我能夠理解,你覺得我晚回來,的確我回到家是很晚,可是呢,這不代表我不關心家庭,其實呢,最近晚回家,如果算一下日子,也是最近這兩個禮拜的事,如果你還記得的話,兩個禮拜之前,我其實有告訴你,公司有一個專案需要我全權負責,所以我也先告訴你,
我再說一次,我很能夠理解你在家裡的心情,可是呢,這些事實,我必須要讓你很清楚,我在工作上面會有這些努力,不也為了這個家努力,而且我也盡可能的去關心你,更關心孩子的一切,是不是這樣子呢?
好,其實剛剛就是做一個叫做「明確表態」的示範,所以聽到這裡,我們來復盤一下哦,當我們遇到別人的預設立場,當別人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時候,
第1個你可以試試看,回歸真實好好的觀察,第2個使用情緒的標籤,像是陳時中的例子,第3個你可以明確的表態,用不帶預設回歸真實的陳述,把那個脈絡爬梳一遍,我想哦對多數的關係跟狀況而言,你做到這三點,就很有機會能夠看見化干戈為玉帛的曙光了,
然而如果你想要進一步學更多,並且建立起面對多元的人際關係裡,怎麼樣去理解情緒,並且知道怎麼思考、怎麼回應的話,那就一定不要錯過我在8月3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它會帶給你非常完整,有系統的幫助,
最後呢,不管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我都希望你在人際關係裡面,能夠讀懂情緒,並且做到良好的回應跟連結,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除了訂閱之外,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行動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8月3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在8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是我的生日跟大家分享我的新書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前年十一月出了《優雅教養》這本書之後,就開始寫新書。原本以為可以在去年五月時出版,當作母親72歲的生日禮物,沒想到歷經換編輯等一波三折的干擾因素,在去年五月不但沒出成書,還和出版社終止合作計畫,母親也在去年五月往生。
在什麼都天崩地裂的去年五月,悲傷像是伏兵,常常猝不及防的攻擊我的日常,我總是被打的潰不成軍。
在每一個被思念與悲傷填滿的瞬間,我想起父母的愛與慈悲,那像是再多的淚水也換不到一個溫暖的擁抱,但我還能怎麼辦呢?我不能讓天上的父母為我擔心,我要把自己照顧好,把生活過好。
認真的寫每一篇文章,認真的推薦每一本書,認真的分享每一場演講,認真的跟家人互動,跟自己獨處。
天道酬勤,去年十二月十五日,時報出版的主編郭香君找我出書,我們開始了素不相識卻恍如舊識的空中交流。
最近我才知道,我們都是巨蟹座,難怪常常會有心靈相通的感覺。
從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到今天七月十五日,我收到了自己的新書,翻讀著自己的新書,這是天上父母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書中字字句句除了是自己對教養的愛與祝福,滿滿含載著是父母對我的祝福與愛。
#七月十五日今天是我的生日
#謹以本書獻給天上的父母
#謝謝爸媽對我的愛與信任讓我懂得信任與愛孩子
#謝謝郭香君的邀請與大家的支持
跟大家分享書中的自序
孩子的樣子,就是父母的鏡子
教養很累,累就累在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每個階段的需求也不一樣,沒有通體適用的法則,更沒有永遠有效的攻略,因為孩子就是一個不可控制的變數。
面對孩子的管教問題,父母到底有沒有最好的方法,讓自己不要那麼辛苦或挫折呢?當然是有的,那就是抽離父母的本位主義,以孩子本身的性格與特質為本,給孩子量身打造的愛與榜樣。因為教養是如孩子所是,而非如父母所願。
只有一個兒子的時候,我竭盡所能的陪伴與教養,日子雖然在游刃有餘中快樂地前進,但我總有著隨時被掏空的壓力。當第二個兒子出生後,我才發現之前的壓力來源是因為沒有經驗。
我們都是在孩子生下來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適合的父母,雖然辛苦,但也樂趣與驚喜不斷,而且教養並不孤單,當我在教養上卡住,疑惑與挑戰不斷出現的時候,我都透過大量的閱讀或與親友交流,汲取和內化適合的親子教養方式,交換過來人的經驗,讓彼此都在互相學習與取暖中,變成更有自信、更成熟與更睿智的父母。
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與需求都不同。未就讀幼兒園的學齡前階段,孩子需要安全與安心的依附感,需要良好的生活規矩和習慣,這部分可以參看我上一本書《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當孩子奠定好生活習慣與情感依附,就像是為房子打好地基,後續的施工就可以循序漸進。
進入幼兒園後,孩子需要發展觀察環境人事物和自己的人際互動關係,而不是急著學習識字、寫字或學習各式各樣的才藝等,因為人是群居動物,識字與寫字的能力慢慢學總是會學會,但人際相處的表達與訓練,卻是孩子內在自信心的來源。
進入小學,孩子面對更多形形色色的老師和同學,以及愈來愈多的學科與課業壓力,他需要奠定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而不是斤斤計較考試上的分數,若為了得高分不惜取巧或作弊更不可取。
雖然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但所有父母的初心都相同,都希望孩子可以平安健康地成長。儘管每個家庭的資源都不同,但我們都在同一個世界裡互相競爭、合作與生活,所以每一天的管教,都是要讓孩子長出自己的力量與能力,可以慢慢地獨自面對自己人生的考驗與課題。
孩子剛學走路時,我們不能代替他行走,但可以為他示範如何邁出步伐;孩子跌倒了,我們無法替他疼痛,但能陪著他再站起來,勇敢地踏出下一步。
父母一直是孩子最好的示範與榜樣,親子之間的互動與連結,就像是心理學中「鏡像效應」的相互影響,父母怎麼看孩子,孩子就怎麼看自己。大兒子在一歲多的時候用像是發現什麼天大驚喜似的口氣跟我說:「媽媽,妳的眼睛裡面有我耶!」那時他坐在我的膝蓋上被我抱著,我說:「對啊﹗因為媽媽很愛你、很重視你,會看著你的眼睛跟你說話,你才會看見在媽媽眼中的自己喔﹗」
在媽媽眼中看見的自己,是孩子第一個認知的自己吧﹖因為我很珍視與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們也學會尊重與珍視自己。請賞識你的孩子,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愛與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步驟,有時候快一點,有時候慢半拍,甚至會有卡住停滯不前的時候。這些都需要父母的耐心觀察與等待,不是著急就可以有效解決的事。
像我兩個兒子的個性也有很大的差異,哥哥祐亨以前性子急,做事快又有效率,但有時候會因為過分自信而輕忽大意,我在旁邊觀察後總是會適時的提醒他,他也逐漸學會修正和改善,現在在明星高中為了自己的未來,積極快樂的學習與進步。弟弟竑勳個性溫和卻有些缺乏自信,即便他國小拿縣長獎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還是會對沒做過的事猶疑不定,不敢輕易嘗試,這時我會用自己的經驗給他當例子,再引領他從過往首次嘗試就成功的經驗中,找出自信和肯定來給自己賦能。現在他是國二生,面對未來的會考也按部就班地向著目標前進與努力。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教養出完美的孩子,每一對親子在相處中都會犯錯,甚至可能傷害彼此,但這些都是磨合的過程,也是教養手段的必要調整,只有搭配孩子的特質與個性,才能做到剛剛好的管教。管教如果過頭,會變成操控或是壓迫;管教如果不夠,會形成溺愛或是放縱,過猶不及。根據客觀環境和孩子主要特質,搭配出適合親子雙方的管教方式,才可以讓親子關係在愛的交流與約制中,達到互惠的共振。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光彩,也期望自己不管是當代課老師還是做為母親,都能透過教育和教養能協助孩子找出他們的亮點。
一本書的完成,要感謝的人太多,謝謝親朋師友的支持與鼓勵,謝謝我教過的學生給我發想與省思,謝謝先生和兒子們給我愛與溫暖,更謝謝時報出版的主編香君,不但邀請我出書,也給我很多編寫的想法和方向,讓這本書更貼近親子的各種需求。也謝謝現在正在看這本書的你,因為我們都想做好為人父母的這個初衷,讓我們一直在親職上努力與進步,不但自己做好了,孩子也學好的,達到了親子關係的雙贏和共好,讓社會有穩定運作的力量。
教養需要學習自我療癒力和充電,父母也要隨時保有覺知與自省,透過看書、聽演講,和朋友長輩取經交流經驗等,其實都可以優化教養的流程和效率,雖然這樣的過程深具挑戰與讓人疲累,卻也使人感到成長與喜悅。
這本書集結了我十幾年的母職與九年多的代課經驗,是教養與教育的想法、心法、方法與作法,雖不完美,但仍讓我的親子人生持續加分,希望也可以協助各位的親子的人生加分。讓我們一起陪著孩子,走進更好的未來。
謹以本書,獻給天上的父母,謝謝爸媽給我的愛與信任,讓我懂得信任與愛孩子。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同理孩子」不是一種招式,是需要仔細琢磨的能力】
應該有不少人聽說過,或是在教養書上讀到過,要處理跟孩子之間的衝突的時候,直接「說道理」是沒有效果的。大人必須要先「同理」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他的情緒被理解,心情緩和下來之後,才能開始有效溝通。
但是,「同理」兩個字說得輕巧,好像只要家長手頭上備著幾組情緒相關的詞彙,遇到問題,就亮出「你是不是在難過」牌、「你是不是在生氣」牌,被情緒困住的孩子就會立刻被「降伏」,聽懂大人要說的道理,恢復成笑容滿面的小可愛。
怎麼觀察,怎麼抓準時機,怎麼斟酌用字,怎麼判斷「同理」有效無效,這些魔鬼般的細節,放到每個孩子身上都不一樣。教養文章裡的例子永遠都是有一些類似的地方,但是又有差異很大的地方,那些差異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其實「同理」這件事情,是諮商師需要重點磨練的能力之一。我用「磨練」兩個字來形容,大家就可以比較能理解,這不是像說話或走路一樣,在長大過程中必然會學習到的能力。諮商師需要磨練「同理的能力」,因為這跟個案之間的「信任感」息息相關。透過「同理的回應」,個案才能一步一步確認「諮商師真的能夠了解我的處境」,才有可能逐漸敞開心房,說出內心的想法。
以同樣的邏輯思考,「同理孩子」這件事,並不是一種「調教用的招式」,而是一種「了解的過程」。當大人的態度,語言和肢體碰觸,傳達出「我願意懂你,可以相信我」的訊息時,孩子才會放鬆下來,表達出內心真正的情緒,或者是說出剛剛原本不願意透露的想法。
類似這樣「同理孩子」的過程,我有過一次很完整的經驗。
***
蕃茄拿了一本英文繪本要我讀,我問他想聽中文還是英文,他說要中文就好,於是我就看著英文,用我自己的翻譯讀出來。讀到某一頁的時候,蕃茄阻止我:
「你念的跟我想聽的不一樣。」
以前的翻譯不一樣嗎?我想很久,想不起來以前到底怎麼翻的,就稍微更改了斷句跟選字,再唸了一次。
「不是這樣,還是不太一樣。」
「你記得我之前是怎麼讀的嗎?」
「我不知道,反正就是不一樣!」
蕃茄的表情跟聲調都改變,明顯感覺到不悅。喔喔!這種時候就是要靠「同理孩子的情緒」來解決吧。應該沒有問題,這個情境還滿簡單的。
我說:「 你覺得沒有聽到想要的版本有點不高興嗎?」
蕃茄把我的臉推開:「我不想說,我不要說。」
「沒有關係的,我知道這種感覺。有時候我在講一些我覺得爸爸應該要記得的東西,可是他卻不記得,這個時候我也會不高興。」
「我不要講。」
奇怪,為什麼不是很順利?有哪裡的頻率沒有對到嗎?我琢磨了一下剛剛跟蕃茄的對話,我說「不高興」的時候他的反應很抗拒,感覺並不接受我的解讀,這時我就急著跟他說「沒關係,我知道」,其實他不相信我真的知道他的感受吧。
我靜下心來,回想起小時候媽媽曾經編過一個故事給我聽,我實在是很喜歡,但隔了一陣子當我希望媽媽再說一次那個故事的時候,媽媽卻說他忘記了。回想起當時的心情,我對著蕃茄說:「你真的很希望能夠聽到一模一樣的說明是嗎?沒有聽到很失望吧?」
蕃茄突然抬頭看我,點點頭,眼淚就流下來了。
Bingo。
蕃茄瞬間跳下沙發丟下書跑去找爸爸了。我聽見蕃茄在遠方,抽抽噎噎地跟爸爸說:「我,我好想聽那個一模一樣的,嗚嗚,可是媽媽,嗚嗚嗚⋯⋯都說不出來⋯⋯」
當我狀況不好,疲倦又煩躁的時候,這個情形很容易被我解讀成「蕃茄在生我的氣,討厭我了,還跑去跟爸爸告狀」。但是這天我跟他的情緒非常對焦,我發現他跑走其實是因為他被正確同理了,失望的情緒找到出口流出來了,所以立刻需要爸爸的安撫。
傑克輕輕地問他:「媽媽上次是照著書上唸的嗎?」
「不是。」蕃茄吸著鼻子說。
「那真的是沒辦法呢,這樣的話必須媽媽自己想起來才行。」
接下來的對話小小聲的,我聽不清楚。隔了一會兒,廚房裡並磅並磅,一大一小開開心心出門去倒垃圾了。
幹得好啊媽媽!我有點得意地站起身,把書拿回櫃子放。
***
這個例子發生的時候差不多剛好一年前,蕃茄四歲半左右。看到這一段紀錄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我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辦法這樣同理蕃茄了,經常因為他的「玻璃心」感到非常的不耐。
例如說,接蕃茄放學以後帶他去公園玩,要回家的時候我站起身跟其他家長說:「那掰囉我們要先回去了。」蕃茄就崩潰大哭:「你不可以跟其他人說掰掰,我不要你跟他們說掰掰!!!」
又例如說,我從廚房倒杯水過來,聽到蕃茄跟爸爸在討論「家裡還剩幾顆蘋果」,我隨口說句「喔我剛好有看到,還有兩顆」,蕃茄也可以崩潰大哭,因為他是要爸爸猜答案,不是在聊天,結果被我搶先講出來了。
還有更多根本想不起來的例子,都是因為他自己心裡有某個藍圖,結果我做的事情不符合他的預期,或者打亂他原本心裡的計畫,他就瞬間被引爆,尖叫眼淚齊發,有時還罵人!
真的是搞不懂耶!到底有什麼好這麼難過的,我又沒有做什麼很誇張的事,只是一些誤會,不然就是你自己想耍把戲又不講,誰知道你在想什麼啊!我哪有這麼糟糕,也不是故意的,你這樣呼天搶地的好像我對你很差是什麼意思?說要同理小孩,也都有在同理你了讓你好好哭哭個過癮,還這樣不知好歹,都幾歲了。拜託我已經算很尊重你了,該道歉的時候也跟你道歉了,你要不要去看看其他家長,像你這種哭法,早就不知道被揍過幾輪了!
啊。
我突然意識到,剛剛那段內心的碎念,都是在替我自己抱不平。我覺得我做了這麼多,同理這麼多,讓步這麼多,蕃茄也該「鬧夠了」,該「知足了」吧。比起其他人,我已經做得很好了,你這孩子不要太過分。
我其實在意的是我自己。
我被不平衡的情緒塞得滿滿的,根本沒有空間去理解蕃茄。雖然我並沒有惡言相向,看似有給予蕃茄表達的空間,也說了「我知道你很難過啦」,但是我說出口的話是「空的」,裡面並沒有真心。我不想浪費時間。我不想讓我的心情被他「牽動」,因為這樣好麻煩又要拖好久。我想要維持我的冷靜和超然的態度,所以只想著給他哭一哭我就要來說教,完全沒有意願把蕃茄安撫下來。
我似乎也在不知不覺中,認定「你已經夠大了」,主動提高了對蕃茄情緒表達方面的要求,擅自訂出我認為他應該要做到的標準。所以,在蕃茄崩潰的當下,我早就私自判斷了蕃茄的情緒是否「適切」,如果我覺得適切,他才有資格得到我的同理;如果我認定不適切,我就不應該去「配合」他,讓他稱心如意。追根究底,其實是因為我自己對激烈的情緒表達,有非常負面的觀感。我並不想去感受,也不想去理解,我只想要蕃茄停止,改掉這種動不動就崩潰的「壞習慣」。
所謂的同理對方的情緒,很重要的關鍵是「#不帶批判的接納」,還有「#主動理解的意願」,才能讓對方感受到我跟他在同一個位置,願意分擔他內心裡的感受。我根本沒做到任何一項。這樣虛有其表的「同理」只是一種表演,讓我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我想起以前,我的父母總是板著一張臉命令我:「說啊,我們是你爸媽,有什麼好不能說的。」他們總是覺得心累,總是覺得「方法用盡,我就是不肯說」。但是事實上,從我的角度來看,我早就用過很多的方法「說」,是他們不願意去聽,我再也不會上當了。
我分享學校發生的趣事,父母說:「你在學校都做什麼啊,有沒有在專心唸書啊。」
我跟同學吵架了,關在房間裡哭,父母說:「這些人你長大以後都不會記得,不要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
我被同學霸凌,跟父母說出具體細節,數年後那些細節被父母提出來,說是我人格有問題不討人喜歡的證據。
沈默,是一種自我保護。說出口的話如果不被接納,只會讓自己更受傷,所以寧可閉口不談。寧可抱著沒有任何人可以傾訴,無法被人理解的寂寞,住在很深很深的黑暗裡。
沒有同理,就沒有信任,就不可能卸下心防說出心裡的真正的想法。
如果,我還是堅持這樣「我比較委屈,我已經很努力了,你應該要知所回報」的態度,那麼遲早,蕃茄也會開始用冷冽的眼神看著我,半個字都不想說出口吧。
我還不是很確定,能夠如何有計劃又有效果地,讓我自己同理他人的能力有長足的進步。但是至少,我可以先從「#在當下發覺其實我比較在乎自己」,還有提醒自己「孩子拒絕溝通時,#別急著責怪他」開始吧。
---
歡迎到匿名塗鴉牆留言:
[蕃茄家塗鴨牆--同理心](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1v85hlwpof0qc7ou)
良好學習態度的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業之死》
專業已死嗎?
#反知識
當鄙視專業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態度,人人都能發表高見,成為意見領袖,我們將因此面對怎樣的危機?
專業就不會犯錯嗎?我們該如何看待專業會錯這件事。
裡面雖然是以美國社會政治為背景,但把它縮小到你我學習的環境跟經驗,其實也很貼切實用。
我將以一些比較實際的例子來闡述。
#專家與素人
世界越來越複雜,要做的事越來越多,所以相對人就會感覺越來越笨,因為你無法精通全部的事情,所以專業分工是重要的,擁有專業的人叫作專家。
所以理論上你要上瑜伽課要去找瑜伽老師,要上重訓課要去找重訓教練。
但隨著資訊發達,資訊的取得變得容易了,似乎看個幾本書,隨便上個課或是網路看一下,都可以對任何專業領域講上幾句,素人專家化的現象也不是新鮮事了。
但麻煩的就是這種拉低專業信任度的行為,最後大部分人們也無法真正分辨到底誰是真正專業。
專業當然會犯錯,只是理論上真正專業犯錯的機率比較低,或比較不會犯致命的錯誤,但一般人就難講。
而要如何判斷真正的專家呢?
學習,天分,經驗,同儕確認。
這同理也可以用在選老師或選課,特別是同儕確認很重要,但往往大家都沒做好這個功課。
#為甚麼溝通那麼難
Dunning-Kruger Effect
越笨的人自信越爆棚。
而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點自我感覺良好(說自己完全沒有的,應該也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
先認知到這件事,後面才好繼續討論。
認知偏誤
當你手上只有鐵槌,眼中看到都是釘子。經驗會幫助你,但有時候也會矇騙你。
就像評估的時候,我們因為總會根據經驗而整理出一些規則,但隨著經驗越多,也應該只能保證你猜對的機率越來越高,有時候當你卡關的時候,不妨從頭開始,看看是否自己一開始的假設就已經不合適了。
你好我也好
在溝通時,有時不想得罪別人,所以即使對方錯也不敢講出真正想法,或即使自己是對的,也不會為自己的專業辯護,但這對整體社會知識水平的進步沒有幫助。
就像如果討論到的內容真的是屬於你的專業,當有人講的是錯的,你是否有勇氣出來指正,同樣的當你講的是錯的,同樣也要有勇氣被指正以及改進。
#高等教育客人永遠是對的
大學無用化,證照無用化,大概就是在講這件事。
本來應該是個窄門跟有門檻的學習認證機制,漸漸越來越商業導向之後,所有的學生都變成了珍貴的客戶,而以客為尊的前提下,當然也不會有什麼嚴格的把關機制。
大概看看目前大部分的教練認證跟瑜伽師資認證,就可以略知一二。
當然也有很多人會說,「這只是一個開始啊,幹嘛那麼嚴肅。」
那同理也可以說,「大學只是一個開始啊,幹嘛那麼嚴肅。」
不能說一定對或錯,只是無形中就變成了一種新的標準。
但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種通常價錢不會下修,但平均水準一定會一直下修的情況下,如果你只是要拿一張證書,的確是很輕鬆,不過反過來如果你是要認真想學點東西的,可能到你真的需要用的時候,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
#Google一下啊
比起圖書館,至少是分門別類,每本書的出版至少都經過一系列的審核才會到你的眼前。
Google就像是一個大水庫,每個人都能往裡面丟資訊。
在廣大的資訊海中,找到資訊不難,但分辨哪些是正確有用的資訊甚至知識,而哪些是無用的垃圾資訊甚至還有誤導效果的,對一般素人其實很困難。
不斷出現的新聞,農場文也是一樣轟炸了我們的知識世界。
如何能夠比較正確的分辨呢?
首先,慎選資料的來源很重要。
例如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什麼背景,有足夠的經驗講述這個議題嗎?
第二,也許可以參考一下其他的專家怎麼看。
第三,可以相信但不要把它當作永遠的真理,因為也很有可能被推翻。
所以自己做功課還是重要的,並不是把關鍵字輸入google,第一頁跳出來的就是正確答案。
#專家錯了的那一天
如同一開始講的,專家也會錯。
專家之所以是專家,只是因為他在該領域有一定的經驗,知道如何用科學有系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也許出錯的機率比一般人低,就是這樣而已。
而問題越複雜,出錯的機率當然會越大。
波耳:「誰能夠把在該領域能犯的錯都集滿了,他就是那領域的專家。」
這是屬於合理的錯。
那什麼是不合理的錯。
例如因為自己在某領域是個專家,就自然而然覺得自己在另一個領域也會是專家,這個就是一個危險的錯誤認知。
例如你可以相信你的重訓教練能夠帶你做好重訓動作,但如果今天他沒有相關經驗卻跟你說他營養學也略懂,反正增肌減脂他也在做,然後就要幫你開吃的菜單,這時候你就要小心。
另外一種可能比較少的?就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出賣自己的專業的情況。
#該怎麼辦
最後,回到自己身上,如何把DKE的影響盡量降低?
書中講到「元認知 mrtacognition」很重要。
簡單說就是: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有時候「知道自己不會什麼比知道自己會什麼還重要」,而不要害怕自己錯,反而是能夠持續不斷的學習,甚至推翻舊的自己才是能一直成長的關鍵。
講到最後,原來「我就廢」是一句那麼有哲理的話,看完書我終於懂了。
希望這些反思對大家有幫助
📌如果覺得這篇分享對你有幫助
📌歡迎按讚 留言 分享跟tag我
📌你的回饋是我持續寫文章的動力
#專業之死 #我就廢
#阿肯師閒聊
#kensyog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