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密的角落 (無尿點)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 有隻小白船~
這大概是我看完這部劇都會朗朗上口的歌
改編來自壞小孩原著,故事圍繞著一位文職彬彬的數學老師和三位小孩的故事
第一集的開頭這位張老師一手把岳父母推下懸崖留下了伏筆,而這三位小孩不經意拍到張老師的殺人證據,一切故事開始了。
嚴...
#隱密的角落 (無尿點)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 有隻小白船~
這大概是我看完這部劇都會朗朗上口的歌
改編來自壞小孩原著,故事圍繞著一位文職彬彬的數學老師和三位小孩的故事
第一集的開頭這位張老師一手把岳父母推下懸崖留下了伏筆,而這三位小孩不經意拍到張老師的殺人證據,一切故事開始了。
嚴良和普普是福利院的孤兒,因為普普想要救自己急病的弟弟和嚴良一起逃了出來,急忙湊錢想給弟弟治病,走投無路找回嚴良兒時的朋友‘’朝陽
朝陽是個品學兼優卻不擅長人際的學生,嚴良和普普的出現帶給他不同的生活,而他們三個開始計畫拿著這影片勒索張老師,一切都看似單純照著計劃走,但因為每個角色背景和人性的複雜,開始膨脹了整個劇情,增加整個故事的厚度。
朝陽的爸爸再婚因而多了個阿姨和同父異母的妹妹,也讓朝陽加深對父親的不諒解,心思縝密的朝陽,在某一幕用髮絲來斷定嚴良和普普的信任度,還有發現父親帶著錄音筆而說謊的橋段,都在說明人眼中的好小孩其實不一定是真的。
在還沒有了解整個故事內容的情況下,輕鬆的點開,光是片頭的黑暗動畫,是我每次必跳過的段落,雖然知道它是部黑暗負面題材,但一開始卻讓我不太舒服,但僅僅是片頭也隱藏很大的關鍵,配合著劇情走向,事後也才讓我恍然大悟。
因為大陸需要過審的關係,改了很多在原著的真實性,但導演厲害在利用童話與現實之間都包含了,這也是讓我看完腦袋欲罷不能的理由。
關於人性,善與惡,一直都是非常多的戲討論的題才,但不同的故事背景所架構顯現每個不同環境人會面對的課題,朝陽究竟和張老師是同一種人嗎?
孤兒就會是壞小孩嗎?他們的所作為在一個惡後會補上一個善,這在看劇的我同時也會軟化我對這角色的想法,張老師真的壞嗎?不就是慾望達到極致時會出現的行為?也反應在朝陽身上,面對著一位離異的爸媽,只想做他們心中的好小孩即便都是第一名,卻也不懂是為了什麼,而在這種教育之下養成他心中黑暗的一塊,而嚴良和老陳的關係是我最喜歡的一對角色,嚴良看似一個兔崽子卻是裡面最善良正直的角色,而老陳因為愧對嚴良的爸爸,而把情感轉移至嚴良身上,在劇中看他們對立有趣的畫面,也反映出他們心中對對方的包容度,嚴良最後對老陳說:「我沒有做壞人」這大概是我看到最感動的一幕。
在第四集當中,朝陽媽有一幕的畫面是他被偷情對象在賓館被拒絕,那幕她含淚吃著整顆橘子,吃完便離場,也是一幕我很喜歡的鏡頭呈現。
而在故事快結尾時出現了王立這個角色,這個從未出現的關鍵,也讓我覺得是戲加分的地方,以前看戲覺得每個角色好像出現的差不多了,就圍繞著故事而走,但導演加了這角色,恰如其分,讓整部戲放了把火,不然到底該怎麼收尾?每個人的動機都相當的明確,說的一字一句,即便是背景音樂,電視播放的橋段,廣播也好,都是輔助的關鍵。
這讓我想到是枝裕和的作品也常呈現這類人性的題材,看完你會反思,到底好人與壞人該怎麼去定義,是否你看到的就是真的?有太多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嚐,怎麼拿捏在社會生存這一塊,想要的常常與我們事與願違。
在總集數12集裡,有太多細節可以讓我一一的去找出導演想帶給我們的啟發,導演依然沒有拋棄原著的精神,而是在一體兩面之下讓我去探索,只能說明導演說故事的能力很強大。
包含秦昊的禿頭造型也是一個亮點,雖然很刻意,卻也增添他這個人的變態程度,我想像他現在站在我面前,我應該都會不寒而慄,而他對普普的轉變,也說明他還是有愛的存在。
由於劇情走向,和導演想表述的事情太多,常常會讓我想太多,最後張老師和朝陽兩人在船上都身穿白色上衣,馬上讓我出戲開始思考一定有含義,我並不清楚電影和電視劇呈現的定義在哪?是想拍成電影的電視劇?那又何嘗不可,還好以十二集的長度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每位演員的設定,都再一次次地呈現裡開始也有極大的變化,從表情可以得知
他們心中的到底知不知道真相,而最後的朝陽還是選擇了說謊,在他白色的上衣沾滿張老師的血跡,老師的黑暗早已轉移到朝陽身上了。
角色背景清晰一直都是每位演員很大的福利,他可以讓你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即便不管角色大小場次多寡,每個角色可以環環相扣,落了一個都不能的關鍵是很重要的核心,連裡面出現的水果都包覆滿滿的意思,想破頭也無法忘懷。
最後決定去買回原著,好好的再來找蛛絲馬跡。
#一千七百字心得分享
良值手把連發設定 在 楊童華 YokoY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隱密的角落 (無尿點)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 有隻小白船~
這大概是我看完這部劇都會朗朗上口的歌
改編來自壞小孩原著,故事圍繞著一位文職彬彬的數學老師和三位小孩的故事
第一集的開頭這位張老師一手把岳父母推下懸崖留下了伏筆,而這三位小孩不經意拍到張老師的殺人證據,一切故事開始了。
嚴良和普普是福利院的孤兒,因為普普想要救自己急病的弟弟和嚴良一起逃了出來,急忙湊錢想給弟弟治病,走投無路找回嚴良兒時的朋友‘’朝陽
朝陽是個品學兼優卻不擅長人際的學生,嚴良和普普的出現帶給他不同的生活,而他們三個開始計畫拿著這影片勒索張老師,一切都看似單純照著計劃走,但因為每個角色背景和人性的複雜,開始膨脹了整個劇情,增加整個故事的厚度。
朝陽的爸爸再婚因而多了個阿姨和同父異母的妹妹,也讓朝陽加深對父親的不諒解,心思縝密的朝陽,在某一幕用髮絲來斷定嚴良和普普的信任度,還有發現父親帶著錄音筆而說謊的橋段,都在說明人眼中的好小孩其實不一定是真的。
在還沒有了解整個故事內容的情況下,輕鬆的點開,光是片頭的黑暗動畫,是我每次必跳過的段落,雖然知道它是部黑暗負面題材,但一開始卻讓我不太舒服,但僅僅是片頭也隱藏很大的關鍵,配合著劇情走向,事後也才讓我恍然大悟。
因為大陸需要過審的關係,改了很多在原著的真實性,但導演厲害在利用童話與現實之間都包含了,這也是讓我看完腦袋欲罷不能的理由。
關於人性,善與惡,一直都是非常多的戲討論的題才,但不同的故事背景所架構顯現每個不同環境人會面對的課題,朝陽究竟和張老師是同一種人嗎?
孤兒就會是壞小孩嗎?他們的所作為在一個惡後會補上一個善,這在看劇的我同時也會軟化我對這角色的想法,張老師真的壞嗎?不就是慾望達到極致時會出現的行為?也反應在朝陽身上,面對著一位離異的爸媽,只想做他們心中的好小孩即便都是第一名,卻也不懂是為了什麼,而在這種教育之下養成他心中黑暗的一塊,而嚴良和老陳的關係是我最喜歡的一對角色,嚴良看似一個兔崽子卻是裡面最善良正直的角色,而老陳因為愧對嚴良的爸爸,而把情感轉移至嚴良身上,在劇中看他們對立有趣的畫面,也反映出他們心中對對方的包容度,嚴良最後對老陳說:「我沒有做壞人」這大概是我看到最感動的一幕。
在第四集當中,朝陽媽有一幕的畫面是他被偷情對象在賓館被拒絕,那幕她含淚吃著整顆橘子,吃完便離場,也是一幕我很喜歡的鏡頭呈現。
而在故事快結尾時出現了王立這個角色,這個從未出現的關鍵,也讓我覺得是戲加分的地方,以前看戲覺得每個角色好像出現的差不多了,就圍繞著故事而走,但導演加了這角色,恰如其分,讓整部戲放了把火,不然到底該怎麼收尾?每個人的動機都相當的明確,說的一字一句,即便是背景音樂,電視播放的橋段,廣播也好,都是輔助的關鍵。
這讓我想到是枝裕和的作品也常呈現這類人性的題材,看完你會反思,到底好人與壞人該怎麼去定義,是否你看到的就是真的?有太多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嚐,怎麼拿捏在社會生存這一塊,想要的常常與我們事與願違。
在總集數12集裡,有太多細節可以讓我一一的去找出導演想帶給我們的啟發,導演依然沒有拋棄原著的精神,而是在一體兩面之下讓我去探索,只能說明導演說故事的能力很強大。
包含秦昊的禿頭造型也是一個亮點,雖然很刻意,卻也增添他這個人的變態程度,我想像他現在站在我面前,我應該都會不寒而慄,而他對普普的轉變,也說明他還是有愛的存在。
由於劇情走向,和導演想表述的事情太多,常常會讓我想太多,最後張老師和朝陽兩人在船上都身穿白色上衣,馬上讓我出戲開始思考一定有含義,我並不清楚電影和電視劇呈現的定義在哪?是想拍成電影的電視劇?那又何嘗不可,還好以十二集的長度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每位演員的設定,都再一次次地呈現裡開始也有極大的變化,從表情可以得知
他們心中的到底知不知道真相,而最後的朝陽還是選擇了說謊,在他白色的上衣沾滿張老師的血跡,老師的黑暗早已轉移到朝陽身上了。
角色背景清晰一直都是每位演員很大的福利,他可以讓你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即便不管角色大小場次多寡,每個角色可以環環相扣,落了一個都不能的關鍵是很重要的核心,連裡面出現的水果都包覆滿滿的意思,想破頭也無法忘懷。
最後決定去買回原著,好好的再來找蛛絲馬跡。
良值手把連發設定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 結合國際關係和未來學的代表人物,除了我們介紹過的不同學者,自然不得不提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的作者倪匡先生。說起來,我是中學時代就把衛斯理小說全套讀完的忠實粉絲,雖然不少故事都有點虎頭蛇尾,但故事對人性的洞悉、對未來的前瞻,都是相當值得重視的一家之言。除了經典《頭髮》,最值得反覆閱讀的,還有一個表面上不涉及科幻的故事:《背叛》。
《背叛》以國共內戰的孟良崮戰役為時代背景,講述國軍兩名情同兄弟的正副師長打造了一支鐵軍,最終在關鍵戰役,弟弟卻無緣無故背叛,導致鐵軍全體潰敗。不同一般背叛劇情的是,副師長並非被敵方收買,並不認同敵方理念,也不求金銀珠寶,背叛後一無所得;他幼年在垃圾堆中,被當時還是排長的師長撿回來,然後一步步成為名將,哥哥當正職,他就當副職,全軍上下,都知道二人一心,副師長也老是把「師長把我從垃圾堆撿回來」掛在口邊,以示大恩大德永不忘。
數十年後,經衛斯理連串探究,甚至連「外星人影響腦電波」一類「萬能key」也用上,依然沒能發現背叛的秘密。最終遇上當事人副師長本人,才知道他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背叛,只是覺得自從被師長撿回來,在對方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感到越來越窒息,失去了真正的自我,但因為天下皆知師長對他恩重如山,他不得不在軍隊亦步亦趨,外人眼中這是平步青雲,他自己卻十分痛苦,白天要服從所有社會潛規則,睡覺後的潛意識卻要爭取自由解放。壓垮二人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師長連二人共同戀上的戀人也讓給副師長,副師長發現一生再沒有可能還清人情債,卻靈光一閃,恍然大悟,發現唯有徹底叛變,才能改變一切,做回自己。
倪匡坦言,這不是科幻小說,只是探討人性潛意識。《背叛》發表後十年,有一半心理學暢銷書在西方大行其道,年前再有種種華文翻譯版、改版面世,書名是《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副題「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疚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背叛》的主題,正是師長對副師長的「情感勒索」,反映倪匡的觀察力領先時代起碼十年,單是這一點,已令人佩服。
「情感勒索」這名詞雖然早於五十年前已出現,但大行其道,還是心理學家Susan Forward在1998年出版上述著作,才令一般人明白這是甚麼回事。根據她的定義,每人都會有負面情緒,但有些人永不能正視自己的負能量,卻會通過製造罪疚感、恐懼與義務,來控制其他人,所以情感勒索又稱「FOG」,即Fear、Obligation、Guilt的簡稱。例如職場上,上司不斷強調對下屬怎樣提拔,這是為員工製造「不得跳槽」的義務感;家庭中,父母不斷強調怎樣栽培子女,這是為子女製造「假如不出人頭地就是辜負父母」的罪疚感;感情關係中,一方(通常是女方)不斷要脅「要是放假不陪我就分手」,這是為對方製造時刻最後通牒的恐懼感。由於在傳統社會(特別是華人社會),情感勒索的方式,又每每和「孝順」、「忠誠」、「賢良淑德」等傳統道德混在一起,被勒索者雖然感到不舒服,卻往往不知如何解決,一旦缺乏宣洩口,最終情緒只能山洪暴發,就像《背叛》的副師長。
倪匡比學術大師更落地的是,他在《背叛》故事中,增加了種種設定,讓被情感勒索的壓抑推倒最極致。首先,師長人前人後都是真正的模範軍人、一代儒將(影射在孟良崮戰役戰死的國軍將領張靈甫),除了後來不得不承認自己對副師長好,也有一手把爛泥扶上柄的滿足感外,幾乎是零瑕疵,這卻令對同胞同樣義薄雲天、一生光明磊落的副師長,連最微小的宣洩口也失去。倪匡也設定二人都是同性戀者,共同鍾情的第三方自然也是同志,這在當時的社會自然受盡歧視,當事人自然要努力掩飾,潛意識的壓抑就更強 大。然而與此同時,師長與副師長卻不是同志戀人,雖然第一次邂逅有點「gaydar」帶引,但二人相交更像兄弟情(bromance),令副師長同樣不能通過愛情的中介,對師長發洩潛意識的鬱悶。整個故事發生在講求紀律的軍旅生活,這本來就不是正常社會環境,時刻都在軍法處置的恐慌中,進一步加劇了潛意識的反彈。結果,本可通過簡單途徑解決的問題,只能到了最誇張的玉石俱焚才能善罷,代價除了整段珍貴無比的頂級友誼,還有數萬條人命、為整個社會不容的反道德,才能徹底回到「自我」狀態。
《背叛》表面上不是科幻小說,但實際上,卻充滿前瞻性。到了今天網絡時代,「情感勒索」的概念忽然普及了很多,這背後自然有其宏觀國際背景。除了這概念和其他知識一樣,散播比從前容易得多,也因為在網絡製造Fear、Obligation和Guilt的門檻,也比從前為低,不用特別親密的人、特別擁有資源的一方,都能施以不同形式的「虛擬情感勒索」。簡單如「我上次幫你忙分享了你的活動,你怎能不對我的每個post share and like」?
然而與此同時,被勒索者要宣洩,也比從前容易得多。單是在網絡匿名訴苦,「為甚麼老闆總以為我的一切都是他施予」、「為甚麼母親老是以『為我好』來蠻不講理」等等,天天充斥網絡討論區,就不是前人能掌控的渠道。好處是潛意識被勒索的一面得到釋放,但與此同時,壞處卻是容易過猶不及。加上這類釋放渠道的聆聽者並非專業心理治療師,而往往是同樣充斥負能量的天涯淪落人,經過一輪「誘導」,可以返回正能量、回到現實世界解決問題,但也可以走火入魔。
結果,種種現實世界確實存在的友誼、感情、忠誠與義氣,都容易被片面理解為「情感勒索」,一切情誼比從前更難維繫,人與人之間的現實脈絡,隨著虛擬世界興起,也和種種知識一樣邁向碎片化、多變化。衛斯理的《背叛》,本來是特定時空、連串罕有元素交錯下的特大悲劇,但到了未來,這級數的背叛雖然不一定出現,但種種中型背叛,卻可能密集得多,令人見怪不怪。未讀過《背叛》的朋友,誠意推介讀一遍吧,這遠比學術著作發人深省。
良值手把連發設定 在 口袋財經 Pocket Mone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你被困住時,打破牆壁然後試著脫離吧!】
上一篇我們談到Wii如彗星般一閃即逝的成功,以及任天堂一直以來不死之身的關鍵-掌上型遊戲機,那現今的遊戲市場又是如何呢?今天我們就從遊戲市場的角度以及任天堂近幾年的作為來看看吧!
網頁好讀版 ➡️ http://bit.ly/2MgIkxv
👉 遊戲產業的困境
■ 要求越來越高
電子遊戲發展的幾十年間,有個很明顯而且避免不了的趨勢-玩家對遊戲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從一開始要求遊戲設計要多樣化、畫質要不斷提升,甚至到現在加入體感元素,遊戲產業不斷在升級,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這個升級是無止盡的,而這些要求嚴重的破壞了遊戲開發的成本結構。
■ 玩家追求開放空間
開放空間是什麼意思呢?以馬力歐為例,馬力歐屬於非開放空間遊戲,遊戲只有一個主線任務,而且中間遊戲的操作過程是設定好的,玩家能做的事情有限,但是現在的遊戲講究開放空間,意思就是玩家基本上想做什麼就坐什麼!以薩爾達傳說為例,假如你看到一顆蘋果樹上面有顆蘋果,你可以拿弓箭將它射下來並撿到自己的背包中,在遊戲中途還可以拿出來吃。這在舊時代的遊戲裡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代表廠商必須製作大量和主線任務無關的的設計,來滿足玩家各種不可預測的行為。最終,這些技術的升級與玩法的追求,帶來的就是遊戲整體開發成本大幅提升
■ 市場沒有擴大
遊戲市場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玩家群體沒有擴張,市場仍然一樣大。用數字呈現給大家看:
.PS1推出時整個主機市場銷量約1.5億,其中PS1佔了一億
.PS2推出時同時還有Xbox以及NGC,最終銷量總和約2.1億
.PS3同時期有Xbox360跟Wii,因為Wii的大賣讓整體銷量達到2.7億,但也很快地就跌落了
.現在到了PS4、Xbox One加上任天堂的Switch,截至2018年初銷量約1.3億,等到整個主機的生命週期結束,可能也就是2億多一點
總的來說,主機經過四代主要競爭時期,玩家基本上沒增加多少,就是2億左右,產品成本大幅增加,市場卻保持不變,遊戲公司想提高獲利的方法就只有提高價格了,但提高價格的影響是好是壞無從得知,因此也沒有人敢大膽嘗試。
■ 玩家心理帳戶
所謂的心理帳戶是指人們會將現實中客觀等價的支出或是收入,在心理上畫分到不同的帳戶中,舉例來說,工作的薪水會被分到「勤勞致富」的帳戶中,而樂透中的獎金會分在「獎勵」帳戶,相同的一萬塊,而花獎勵帳戶中的錢也會比花勤勞致富帳戶中的錢來的心安理得。支出方面也一樣,我們對於每樣東西都有一定的額度,如果不是生活必需品,只要這樣東西超過你的心理額度消費者就不會買,而這也正是遊戲機無法提高價格的原因 !對於消費者來說,遊戲機絕對不是生活必備,是一種休閒娛樂,即使沒有遊戲機生活還是得繼續,所以對於遊戲機的心理額度有限,一旦遊戲機價格大幅提升,造成的肯定是銷量更大幅的降低。
👉 任天堂的再度革新
以遊戲產業三大龍頭來比較,任天堂面對的困境相對較艱難:
1. 連續好幾代主機銷量失敗,落後於Sony和微軟
2. 不死之身的關鍵-掌上型遊戲機,受到智慧型手機的衝擊,未來發展岌岌可危
3. 公司股價低迷了快十年,市場上缺乏信心
整體行業景氣差,開發成本提高,價格提升影響太大,銷量又不好
4. 任天堂的選擇其實不多,一是保持現狀,繼續維持,二是跟其他廠商一樣開始開發手遊市場,但任天堂的韌性豈容他這麼做?他選擇了第三條路:再度創新,而這個創新的名稱就叫做「Nintendo Switch」。
👉 Nintendo Switch
2017年三月才上市的Switch,根據任天堂的財報,截至2017年12月底一共售出1486萬台,只用9個月的時間就超過WiiU整個周期的銷量,也成為遊戲市場最被看好的遊戲機,而它的設計之所以受到大眾喜愛,是因為任天堂記取教訓後的改良:
1. 獨立持握的手把:像Wii一樣分離式的手把可以產生更有趣的互動,而組合起來也可以變成玩家習慣的傳統手把
2. 掌上型+主機:透過獨立手把的設計,可以做為掌上機帶出門,也可以連接設備變成主機
3. 體感功能:體感是任天堂相當重要的創新,Wii的大賣就證明他的吸引力
4. 299美元的價格相對較便宜
但是Switch終究只是一台主機,並沒有克服前面那些問題,然而Switch只是任天堂創新的一部分,2018年一月,任天堂又推出以Switch為基礎的新產品:「Nintendo Labo」。
👉 Nintendo Labo
http://bit.ly/2sPUmpt
相信大家看完影片肯定跟我一樣,既驚訝又驚喜!影片裡的紙板就是大家隨手可得的紙板,而且任天堂還將設計圖公布出來,讓玩家實現自己的構想,另外一直以來都以第一方遊戲為主的任天堂,這次也積極邀請第三方廠商參與設計,而為甚麼說Switch加上Labo才是真正的創新呢?我們來看看任天堂試圖透過Switch+Labo為遊戲產業做些甚麼:
1.保護小廠商、小創意
正如上面提到的,整個遊戲產業環境相當惡劣,這種情況下大公司還能靠反覆炒賣已經紅起來的IP遊戲來維持利潤,但對於中小型廠商而言,如果沒有被大公司併購,就只能原地解散了。然而對於一個健康的生態系來說,大小玩家的共同存在是很重要的。在任何創意產業裡,中小型廠商都承擔兩個重要任務:一,不斷為大公司提供創意,二,為大公司輸送人才,而Switch+Labo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Switch的硬體技術比不上大型主機,因此大廠商大動作高畫質的遊戲受到一定的限制,這就給了中小廠商一些機會
.掌上型的設計以創意為主,一般工作室就能完成的小遊戲
.組合後形成傳統手把,廠商設計較為容易
2.擴大玩家群體
如果你回去再看一次影片你會發現,大部分的玩家都是小孩。現在的大製作遊戲玩家基本上都是成人了,但仔細回顧任天堂,從FC、Wii到Labo,主要都是設計給小孩的遊戲,讓小朋友透過手作獲取遊戲以及愉悅感,正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方式。最一開始談到遊戲產業的兩大問題:成本太高以及市場不變,既然成本只會越來越高,那唯一的辦法就是擴大這個市場,若是成功,影響到的不只是任天堂,而是整個遊戲產業,這也正是任天堂現在積極在做的事情。
👉 小結
Nintendo Switch基本上拯救了長期處於低迷狀態的任天堂,股價在一年之內狂漲超過90%,雖然還沒有到達Wii當時的榮景,但Switch的生命週期也還沒結束,銷量與股價都值得期待,而任天堂也再度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與創意,即使整個產業瀕臨危機,任天堂仍然能夠突破障礙,而且這次是為整個產業帶來新的啟發,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環境下,越來越多廠商開始投注資金開發手遊,手遊的效能與畫質雖沒有遊戲主機好,但他的便利性以及免付費的好處成為許多純粹為了消磨時間的休閒玩家的一大選擇,雖然Switch+Labo富含教育意義,也充滿創意,但對於智慧型手機以及PC遊戲的衝擊,他能不能與後者並存?又或者他只是像Wii一樣泡沫般的成功?這個問題就留給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