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艘的造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艘的造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艘的造詞產品中有28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們渴望刺激與認可,以填補生活中的空檔 我們已經有明確共識,撫摸嬰兒以及對成人施予與之相當的象徵性待遇(認可),都具有生存意義。那問題是,接下來是什麼?日常生活中,人們互相問候完要做什麼? 在「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之後,接下來便是「結構渴望」(structure-hunger)。青少年...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YBY on Mar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系統】尋星者協會 Starfinder Society 【模組】1-07 恆星突襲 The Solar Sortie 【 GM 】YBY 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 (TRPG) 是一種以規則為基礎、用骰子增添隨機性、由同桌玩家與主持人共同創造屬於自己獨特故事的遊戲。主持人 (GM) 的責任在於裁決規則...
艘的造詞 在 丹妮婊姐星球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10:58:19
千古經典愛情題目,不管故事長怎樣,反正就是對方不願意交往,說詞就我現在不想談戀愛,我現在想專心在工作,我還在前女友的陰影,我喜歡你但等你回台再討論要不要交往,總之歸為 當他不想要交往時該怎辦? 第一,要相信他的說詞。(對,壞的要相信,但好的不要信哈哈哈哈,例如說我會分手我會離婚哈哈哈哈) 我真...
艘的造詞 在 雙橡教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9:14:31
繼上次推薦的 #實用工具書,小編這次特別寫一篇跟「#人生建議」相關的必讀書單,趕快趁著暑假閱讀這些好書,讓你能夠在新學期開學前、或是迎接大學前有機會做一番深入的思考,看見更多新的觀點,一起來看看吧! 1⃣️ 終生受用的 #人生建言:《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 🌟「你的公司可能會失敗,你的...
艘的造詞 在 一日一樂 | 音樂分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2:52:02
【Charlotte Day Wilson – Keep Moving】 . 「愛情來的太快~就像龍捲風~」這句來自周杰倫〈龍捲風〉的經典歌詞,完美詮釋了感情當中猝不及防的刺激感受,但其實〈龍捲風〉是以回首過往的角度進行創作。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歌曲,來自 Charlotte Day Wilson 的...
-
艘的造詞 在 YBY on Mar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1:24:19【系統】尋星者協會 Starfinder Society
【模組】1-07 恆星突襲 The Solar Sortie
【 GM 】YBY
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 (TRPG) 是一種以規則為基礎、用骰子增添隨機性、由同桌玩家與主持人共同創造屬於自己獨特故事的遊戲。主持人 (GM) 的責任在於裁決規則、提供挑戰、並確保遊戲過程順暢。
【注意事項】
此直播為 TRPG 跑團側錄,因疫情影響,全程以語音進行,並以記錄遊戲過程為主,玩家與主持人不會與直播觀眾互動,會全心全意地沉浸在遊戲中,但仍然歡迎大家留言、發問、討論,在遊戲空檔、中場休息、或遊戲結束時,YBY 會再抽空回覆。
由於本場遊戲並非「為了直播而玩」,純粹是紀錄 YBY 與同好們的遊戲過程,所以我們不會為了節目效果而刻意想哏、搞笑、綜藝化,也沒有預先排演過劇本與台詞,以原汁原味地呈現我們平常跑團的樣貌,避免讓想入坑的觀眾對「實際跑團」有錯誤的期待。
本團玩家與主持人皆非公眾人物,也非專業聲優、演員、或相關領域人士,而都只是喜歡玩 TRPG 的同好,如果你不喜歡我們的遊戲方式、扮演能力、或其他你能挑剔的毛病,請直接離開,不要留下任何負面或情緒化的批評,因為他們沒有責任配合你的喜好與習慣,也沒有義務接受你的情緒與言詞,若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為了保護我的同好們,我會不客氣地封鎖你。
若你看過影片後對 TRPG 產生興趣,也想親自試玩看看,歡迎私訊我的臉書專頁或影片下留言,也許我們有機會一起跑、或向你介紹我信任的玩家與主持人。
願疫情早日好轉,大家身體健康!
【系統簡介】
深入外星人的廢墟尋找失落的魔法、與大企業的科研魔導與機器人在太空站的街道上大殺四方、駕駛星艦掃射一艘攻擊巡洋艦、保護一個新殖民地不受致命異星掠食者的攻擊、或者與一個未知的外星帝國進行第一類接觸。
無論你手握雷射步槍、身穿動力護甲、操弄深奧的魔法、或僅僅依靠你的三寸不爛之舌,你在《尋星者》中扮演著一名踏上冒險之路的英雄,漸漸發現並改變銀河的真實面貌。
《尋星者》是一款由 Paizo 出版的科幻類 TRPG。比起另一款姊妹作 Pathfinder 來說,無論是遊戲機制還是世界觀,都更具未來主義色彩。Starfinder 受到許多科幻或太空歌劇作品影響,包括星際大戰、異形、星際異攻隊、戰鎚40K等,但仍保留許多奇幻設定,包括魔法、奇幻種族與怪獸等。
如果你喜歡奇幻與科幻的混搭風格,《尋星者》會是一款非常符合你口味的遊戲! -
艘的造詞 在 四枝筆Four Pen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0 21:00:132021/05/08
四枝筆【Lunar】 2021十周年線上虛擬實境演唱會
Simulation LIVE 開發場
⚡️台灣第一個虛擬實境演唱會⚡️
- 團隊為歌曲量身定做,打造符合意境的場景
曾經覺得十年是看不見的彼岸
而我們是一艘船
在名為時間的大海上載浮載沉
在名為未來的迷霧之中失去航行的方向
而你們是一輪明月
在黑夜中照亮前方的模樣
在白日中靜靜地陪著我們
曾經覺得十年是看不見的彼岸
因為你們,現在我們抵達了
繼續前進吧。
今年是四枝筆的十週年,也是你我相遇的十週年
四枝筆
主唱:小四
木吉他:Bibo
鍵盤手:咨咨
電吉他:詹詠翔
貝斯:Garry
鼓手:Josh
管樂手:李福海
演唱會出品
立楊文化有限公司 LYC
http://lyc.asia
演唱會製作
立楊文化有限公司 LYC Team VLP
製作群
總導演:李立荻(狄克)
副導演:U.U.
製作顧問:賈敏恕
製作經理:李立菁
音樂總監:Bibo
現場導播:丁立
虛擬導播:李立荻(狄克)
現場轉播工程:密特拉影像工作室 https://zh-tw.facebook.com/mitras.stu...
虛擬製作:狄克、U.U.
3D模型設計:狄克
虛擬系統工程:LYC Team VLP
現場音控:陳威良
成音工程:聲海音響
樂器執行:李書瑋
樂器工程:狀態音樂 https://shop.statemusic.com.tw/soundt...
錄混音師:陳偉中
錄音工程:Red Dot Studio
影像設計:狄克、U.U.
影像執行:U.U.
影像技術支援:動工設計王芳俊
燈光設計:狄克、U.U.
燈光執行:U.U.
燈光設計顧問:程宥芸
美術設計:可蘋(KP)
歌詞手寫字:寫字的人 海苔熊
字幕執行:張蓁禎
平面視覺設計:可蘋(KP)
主視覺平面攝影:Puzzleman Leung
樂團執行經紀:李鑫
樂團企劃A&R :四枝筆、Eva Chen
直播小編:哈哈
側拍紀錄:Puzzleman Leung 、 Lemon Chen
造型:tan tan Studio
妝髮:Fiona Li
器材技術支援:Jeff Yen 、Mr.Q翔鷹數碼工作室
器材支援 :民偉視訊工程有限公司 大雨國際實業有限公司 -
艘的造詞 在 四枝筆Four Pen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0 21:00:022021/05/08
四枝筆【Lunar】 2021十周年線上虛擬實境演唱會
Simulation LIVE 開發場
⚡️台灣第一個虛擬實境演唱會⚡️
- 團隊為歌曲量身定做,打造符合意境的場景
曾經覺得十年是看不見的彼岸
而我們是一艘船
在名為時間的大海上載浮載沉
在名為未來的迷霧之中失去航行的方向
而你們是一輪明月
在黑夜中照亮前方的模樣
在白日中靜靜地陪著我們
曾經覺得十年是看不見的彼岸
因為你們,現在我們抵達了
繼續前進吧。
今年是四枝筆的十週年,也是你我相遇的十週年
四枝筆
主唱:小四
木吉他:Bibo
鍵盤手:咨咨
電吉他:詹詠翔
貝斯:Garry
鼓手:Josh
管樂手:李福海
演唱會出品
立楊文化有限公司 LYC
http://lyc.asia
演唱會製作
立楊文化有限公司 LYC Team VLP
製作群
總導演:李立荻(狄克)
副導演:U.U.
製作顧問:賈敏恕
製作經理:李立菁
音樂總監:Bibo
現場導播:丁立
虛擬導播:李立荻(狄克)
現場轉播工程:密特拉影像工作室 https://zh-tw.facebook.com/mitras.stu...
虛擬製作:狄克、U.U.
3D模型設計:狄克
虛擬系統工程:LYC Team VLP
現場音控:陳威良
成音工程:聲海音響
樂器執行:李書瑋
樂器工程:狀態音樂 https://shop.statemusic.com.tw/soundt...
錄混音師:陳偉中
錄音工程:Red Dot Studio
影像設計:狄克、U.U.
影像執行:U.U.
影像技術支援:動工設計王芳俊
燈光設計:狄克、U.U.
燈光執行:U.U.
燈光設計顧問:程宥芸
美術設計:可蘋(KP)
歌詞手寫字:寫字的人 海苔熊
字幕執行:張蓁禎
平面視覺設計:可蘋(KP)
主視覺平面攝影:Puzzleman Leung
樂團執行經紀:李鑫
樂團企劃A&R :四枝筆、Eva Chen
直播小編:哈哈
側拍紀錄:Puzzleman Leung 、 Lemon Chen
造型:tan tan Studio
妝髮:Fiona Li
器材技術支援:Jeff Yen 、Mr.Q翔鷹數碼工作室
器材支援 :民偉視訊工程有限公司 大雨國際實業有限公司
艘的造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們渴望刺激與認可,以填補生活中的空檔
我們已經有明確共識,撫摸嬰兒以及對成人施予與之相當的象徵性待遇(認可),都具有生存意義。那問題是,接下來是什麼?日常生活中,人們互相問候完要做什麼?
在「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之後,接下來便是「結構渴望」(structure-hunger)。青少年經常面臨的問題是:「(互相問候)接著,你要對她(他)說什麼呢?」不光是青少年,對很多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社交中斷、一段沉默、空白的時間更令人不舒服。人類的永恆問題是如何安排其清醒的時間。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社會生活的所有功能都是為了讓人們朝該目標前進而互相幫助。
「時間結構」(time- structuring)的操作方面可稱為「程式」(programming),它有三個方面:物質、社會和個人的。安排時間最常見、最方便、最舒服和最實用的方法,是制定計畫以處理外部現實中的物質:這便是通常所說的「工作」(work)。這種規劃可稱之為「活動」(activity),「工作」這個詞反而不太合適,因為社會精神病學的一般理論應該會認為社交也是工作的一種形式。
「物質程式」(material programming)是為了應對變化無常的外部現實,就這一點而言,物質程式化的活動僅僅是安撫、認可,以及其他複雜的社交形式所產生與發展的條件。物質程式化一開始並不是社交問題,它在本質上以資料處理為基礎。建造一艘船的活動要依靠一連串的測量和評估其可能性,而為了讓建造活動持續進行,在此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社交互動都應當處於次要的從屬地位。
「社會程式」(social programming)產生了傳統的儀式性或半儀式性交流。其最主要的判斷標準是能被地方所接納,即通常所謂的「有禮貌」。世界各地的父母都會教他們的孩子要懂禮貌,也就是讓孩子知道如何適當的問候、進食、排泄、求偶和進行哀悼儀式,以及在一段主題式談話中如何表現出進退得宜。這種進退得宜便體現出一個人處理人際關係是否老練或得體,其中有些是普世通用的,有些則具有地域性。通常,正式儀式後面是半儀式性主題式談話,而為了區別,可以將後者稱為「消遣」(pastime)。
隨著人們愈來愈熟悉彼此,將會出現更多「個人程式」(individual programming),結果就會發生「關鍵事例」(incident)。關鍵事例在表面上似乎是偶然出現的,而且當事人也能夠將它們說清楚,但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它們往往遵循明確的模式(我們可以對這些模式進行整理、分類),而且有一些潛在規則限制了這些關鍵事例的發展順序。只要大家按照心理遊戲規則玩下去,無論雙方是友好還是敵對,這些規則便持續潛藏,但是一旦有人違背心理遊戲規則,它們就會現身,並且帶來一聲象徵性、口頭上,或者「有法律意義」的大喊:「犯規!」和消遣不同,這樣的發展順序更多基於個人程式而非社會程式,所以我們稱之為「心理遊戲」。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以及各種組織生活,都有可能在年復一年的進行著同一種心理遊戲的不同變體。
「大多數社交活動是由心理遊戲所構成」並不意味著心理遊戲「好玩」或者玩遊戲的人沒有認真參與關係互動。從一方面來說,如同「玩」足球和其他體育「遊戲」有可能一點都不好玩,而且參與者也可能相當嚴肅。人類心理遊戲的本質特徵並不是虛偽的情感,而是將人的情感規則化。一旦出現不合規則的情感,就會施以懲罰。「玩」心理遊戲可以非常嚴肅,甚至嚴肅到具有致命性,但是只有當規則被打破時,才會出現嚴肅的社會制裁。
消遣和心理遊戲,是現實生活中真實親密關係的替代品。因此,我們可以把消遣和心理遊戲視為訂婚,而不是真正的婚姻結合,這也是為什麼它們會展現出一種尖酸的戲劇性特點。當個人(通常是本能)的程式變得更強烈並且人們開始放棄社會模式和隱蔽的動機與限制時,就會出現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是唯一能夠完全滿足刺激渴望、認可渴望和結構渴望的方法。它的原型是充滿愛的受孕行為。
結構渴望具有與刺激渴望一樣的生存意義。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表達了個體避免感覺饑餓和情感饑餓的需要,缺乏感覺和情感會導致生物退化。結構渴望所表達的需要則是避免無聊,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曾指出,「惡」始於時間未結構化。如果這種未結構化再持續一段時間,無論多久,無聊就會成為情感饑餓的同義詞,並且帶來相同的結果。
一個人獨處時有兩種安排時間的方法:活動和幻想。有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有可能維持獨處,每一位學校老師都知道這一點。當個體成為由兩人或多人組成的社會集合的一員時,就有多種結構化時間的方法可供選擇。根據複雜程度,它們是:(1)儀式;(2)消遣;(3)心理遊戲;(4)親密;(5)活動,後者是前四種方式的基礎。
社會集合中,每一個成員都想透過與其他成員交流儘量獲得滿足,愈容易讓人接近並獲得的滿足就愈多,而他的大部分程式化社交都是自動的。由於有些「滿足」(satisfactions)是在諸如自我毀滅這種程式化之下獲得,我們很難用「滿足」一詞的一般意義去理解,所以最好使用更中性的詞來替換,例如「獲益」(gains)或「獲利」(advantages)。
社交接觸的獲益圍繞身體和心理平衡展開。它們與以下因素有關:(1)緩解緊張;(2)避免有害情境;(3)獲得安撫;(4)維持已建立起來的平衡。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已經詳細調查和討論了這些因素。若用社會精神病學術語來說,它們可表示為:(1)內在原發獲益(primary internal advantages);(2)外在原發獲益(primary external advantages);(3)次級獲益(secondary advantages);(4)存在需求獲益(existential advantages)。前面三個恰巧與佛洛德所描述的「疾病獲益」(gains from illness)相對應,分別為:內在原發性獲益(internal paranosic gain)、外在原發性獲益(external paranosic gain)和繼發性獲益(epinosic gain)。我們的經驗已顯示,從獲益的角度來考察社交作用要比視其為防禦機制運作更具啟發性也更有用。
.
【註】
安撫(stroke):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
伯恩將「安撫」定義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並認為安撫對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現在,物質剝奪、嬰兒依戀以及身體接觸對健康的重要性可能是心理健康領域研究最充分的幾個主題。例如,研究已證明幼兒需要身體安撫來維持生存,但是隨著他們學會用言語和非言語方式來交換安撫,實際的生理安撫已非必需。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8)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上面這段摘文讓我用簡化的語言來說明:就是人與人之間透過互動滿足彼此的需要,這過程中會自然而然表現出情感,而情感表達的規則,跟社會文化環境,還有每個人的個性有關。那些透過情感表達規則滿足雙方需要的互動,可以形成一種心理遊戲。
譬如說,有人常要搶占受害者的位置,因為恐懼為自己負責,所以把自己的某些情緒與行為,歸因於加害者的迫害。而被指派的加害者也可能透過這個過程,滿足自己的控制慾。受害者與加害者,都在這樣的互動中,滿足了部分的需要,儘管對彼此不滿,卻沒有覺察背後的動力。當這樣的互動方式固定了,就可能是一種心理遊戲。
「人們為了心理存活就必須獲得安撫,但由於社會及個體內在規則限制了人們自由交換安撫,所以人們普遍缺乏安撫,因此心理遊戲便成為成年人為獲得安撫而展開的權力鬥爭。」
這段引自施坦納(Claude Steiner)的說法,也可以作為補充。
這本書是50年前的經典,所以在閱讀起來會感覺吃力,這是自然。對我來說,這本經典是教科書等級的著作,書裡面有不少概念,含納相當大的知識量,但缺乏足夠的說明,讓讀者能消化明白。這或許要等到下一中譯本出版,才能讓一般讀者抓到個相對清楚的理論樣貌。
祝願您,能覺察自己如何結構時間,意識每段關係中或遠或近的交流,坦承面對自己的生活!
艘的造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少講出來的負能量 #當我目睹了有個孩子叫Jivan滾......
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到現在還是耿耿於懷,不知道自己是否處理得恰當。
我認為,自己是個不怕孩子去碰撞的母親,過去我寫過文章,在公共遊樂空間,若是孩子不覺得他人的行為對他造成了負面影響,譬如在插隊、拿走玩具,而能夠迅速轉換自己的焦點和心情,不一般見識,去找其它讓他快樂的事物的話,只要沒有動手,那麼我是沒有必要介入孩子的遊戲天地的。硬要孩子去「面對」,去為自己伸張正義,對某些內向的孩子,反而會製造他更多心理上的壓力。
畢竟,在玩的是孩子,倘若孩子真的感覺不好了,他也要學著反抗,生性害羞不敢替自己出頭的話,至少要體悟到自己已被侵犯,試著和信任的大人說明,尋求幫助。這是我相信的,不需要強迫孩子在「大人劃定的界線」上作出反應,他必須在引導與規範的學習中,慢慢建立自己的感知。
_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傍晚,我帶Jivan和Mira在遊樂區玩,那裡有一艘超大的海盜船,船身是一個開放無門的房間,約是一個車庫的大小,還有三個圓形的洞作為窗。因為我們來過多次,所以我坐在草地上,保持距離地看著孩子。
「媽媽!」Jivan已經鑽進船身,從洞口開心地向我揮手,笑很甜。我投以微笑說聲哈嘍,然後視線轉走,看向爬著繩索的Mira。一會兒,Jivan哭著跑回來我身邊。
「媽媽……那個哥哥說我不能進去船的裡面」,他說。
「但是你不一定要聽他的啊,這裡是屬於大家的,大家都能玩」,我回。
「可是他很兇說『最後一次機會,出去』,然後就把我推出來」,他重說一次時,聽起來好傷心,還說了有另外一個小女生也被趕出來。
這時候,我肯定Jivan會求助,和皺眉對方推人之外,心境上沒有太大的起伏,確認Jivan沒有做出不當的行為後,我問他:「那裡面有其他人了,你為什麼還想要在裡面玩?」他說:「因為我也喜歡在船裡啊!」我又問他:「那,現在還想進去玩嗎?」他點點頭,我說:「那就去吧,我跟你一起去看看怎麼回事。」
那個哥哥(給他起個G吧)和其他兩個同夥,大約是九歲十歲的年紀,已經出了船身,靠在一旁玩沙。Jivan先是指認推他的人,然後我示意他「沒事,進去吧」。我站在約一公尺半的距離看,他們沒有注意到我。
G發現了「自己的基地」又被同一個男孩進入,直接從窗戶做出不舒服的聲音和瞪大眼睛,「恐嚇」地要Jivan離開,Jivan僵住在裡頭沒動,接著,G就把頭貼至窗口,伸出指頭,除了比劃「weg(滾)!」的手勢外,我清楚地聽到他同時也兇狠地說了這個字。
這個舉止,瞬間點爆了我……又氣又想哭,憑什麼我的孩子要被這樣對待!如果我放任不管,我的孩子就有可能會成為在非母語國家的被霸凌者!當時我是這樣擔心受怕的,我自己沒關係,對於他人的輕蔑態度,我可以視為是對方的不成熟和心理狀態問題,但是對於會在這個國家受教交友的孩子而言,他是否能心態健全地成長、未來在班上群體生活的應對,我是萬萬不樂見孩子忍氣吞聲,被迫地要「消化」他人的不公平對待,甚至逐漸失去快樂的能力。
我沒有多想,一句「為什麼!」就脫口而出,很大聲。一方面氣憤填膺,一方面是腦袋理智地意識到接下來我要用不熟稔地德文替自己的孩子辯駁。手幾乎是顫抖的。
G和夥伴們抬頭看見我站在一旁。我再問了一次:「Warum muss er weg gehen? (為什麼他需要離開?)」我想起了自己教學時氣起來的模樣,是很難得很難得的板起臉孔了。說得如此大聲,我也很希望G的父母「聽聲現身」,至少來看看怎麼回事,然後我們可以談開來,機會教育之類的,因為,我完、完、全、全不想直接面對他人的孩子,這是權力的不對等,就像在教學時處理孩子們的衝突,是絕對不會讓孩子單獨面對另一個孩子的家長的。
好的,這幾個孩子是沒有父母看管的……。我等了幾秒鐘,G收起幫派氣息的臉色,扯謊說:「我沒有說」,我說:「我就站在這裡,我全部都看到也聽到了,你叫『我兒子』離開。」他不說話,意識到原來我是「the mother」,夥伴們趕緊澄清:「我沒說」,我說:「我知道你們沒有,是他(G)。」
我看著G嚴肅地說:「這裡是屬於大家的遊戲空間,我們都能夠『一起』享用,不是嗎?」天殺的,我頭腦當時超忙的,要說明立場,又要想單字想句型,還不能詞窮卡彈……G還是沒說話,夥伴們則是點點頭,最後我說了一句:「Sei nett, bitte(請善待他人), Dank!(謝謝)」
謝謝孩子們的理解與合作後,我便離開了現場,對於剛剛發生的一切既尷尬(因為周圍也有不少人,然後還聽到我的破德文),又感到氣憤(自己孩子被欺負,對方家長放縱)。沈澱下來之後,我甚至很矛盾地覺得,自己既勇敢(總算挺身而出),卻又太不理性(怎麼腎上腺素突然飆那麼高地大聲說話)……我為我的情緒而糾結著,怎麼到了德國,會慌了剛剛好的教養。
如果我當時真的好聲好氣地走到G旁邊,蹲下和他說明,他是否能意識到他的行為已經過分而停止對比他小的孩子「霸凌」?他對於這個膚色不同、德文說起來怪怪的女子又有幾分不以為意?又或者,我如果直接「說服」Jivan別進去船裡頭玩,不也是在助長G的霸道?然而,以G熟練地手勢和角頭老大式的口吻,我想這不是他第一次對他人無禮。
晚上我和Ra說時,Ra安慰我說他覺得我處理的很好了,這樣父母不管的孩子,只能由社會來教育,但問題就是,現在的社會,許多人已經不想插手去管他人的孩子,因為在荷蘭,就曾經發生過多起,父母因為保護自己的孩子而訓斥他人孩子,然後被他人孩子的親友圍毆的事件……(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會霸凌人的孩子原生家庭就已有狀況)(另外,指出他人錯誤時的態度和說話方法也不易控制得宜)。所以,Ra最後是跟我說,他也怕我必須承擔風險,對於面對不理智的、無法做好家教的父母來說,這很有可能是惹禍上身。
Jivan睡前,我特別把他叫來,跟他再說了一次傍晚發生的事:「媽媽跟你說,無論如何,千萬不能像G那樣對其他小孩說話,還有,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和爸爸都會保護你,但是,你也要記得,要保護你自己,懂嗎?」
說這句「媽媽會保護你」的話時,我也是在安頓自己的身心的。
_
在異鄉生活容不容易就不用多說了,為了另一半的職涯發展願意放下過去的自己,為了孩子也願意勇敢,更願意為了未來而虛心學習。文化上的差異,語言上的隔閡,和風土民情衍伸的社交障礙,即便到了德國快兩年了(一年全關在家就是了……),我還是會心灰意冷,有時就是不免會陷入「為什麼要到這裡被別人當次等公民呢?」「就因為語言問題所以要被狗眼看人低?」「我的孩子怎會跟著傻傻的媽媽一起吃虧」的情緒裡……
即便這次事件並非歸因於「歧視」,但很多時候遇到類似事件,我是那種會想要避開衝突,而把苦往心裡吞的人。這樣,孩子將來該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不被人軟土深掘呢......
我很少動怒或失望的,相信只要努力總會豁然開朗的,而那些沒說出口的難受,也真的只有在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信心喊話中,能稍微掩飾掉一些些。我不避諱地給孩子看到我的恐懼、不知所措和眼淚,但只要孩子求援了,做母親的,當然也就堅毅地捍衛這個家。比起學科上知識的學習,更期許自己,能扶植孩子的道德素養,使他們的小小心靈,長成一顆柔軟卻又強韌的麥粒。
#思考對孩子最適合而非最好的教養
#照片紀錄了幾種簡單好準備的居家小活動
艘的造詞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能在大銀幕觀賞 #大友克洋 監製的三部曲動畫長片《#回憶三部曲》,非常幸福!
.
第一部:《#她的回憶》
.
2092 年,太空運輸船收到求救訊號,兩名船員海因茲和米格爾進入神秘船艦,遭遇連串離奇事件...
.
森本晃司執導的《她的回憶》,動畫技術精良、配樂的使用讓人聯想起《2001 太空漫遊》、劇情彷彿是《鬼店》碰上《駭客任務》以及《撕裂地平線》(《#撕裂地平線》應該有從《她的回憶》汲取靈感吧?兩者實在太相似了),關於現實與回憶、逃避傷痛與直視傷痛的相互拉扯、關於人心底的執念幻化成「美麗/恐怖」怪物的反噬。
.
《她的回憶》改編自大友克洋作品,電影版編劇則出自今敏導演手筆,這支影片可以讓我們看到今敏導演日後作品的影子,例如利用小細節來深化(暗示)角色的內心世界。海因茲登上船艦後,一尊音樂娃娃從桌上滾落,海因茲反應不及,娃娃摔得粉碎。在不知道因果關係前,這場戲看似毫無意義(販賣詭異氣氛),但在理解海因茲的過往經歷後,才發現這艘船艦早在海因茲登船一刻,就已經在試圖操控他的心理,喚醒他內心的陰暗面。
.
此外,《她的回憶》劇中的台詞,也跟今敏導演日後的作品有所呼應,一句:「他在我的回憶中,就永遠不會變心」,像極《藍色恐懼》片中,未麻經紀人內心世界的展現(畏懼改變),或者「回憶不是用來逃避現實的地方」(接受改變)則可以跟今敏導演的《盜夢偵探》對照觀賞。
.
第二部:《#最臭兵器》
.
岡村天齋導演、大友克洋原作的《最臭兵器》,敘述製藥公司員工田中,意外服食新開發的生物藥劑,身上散發強大毒性,不但能夠取人性命,也能干擾電子儀器的操作。田中渾然不知自己是行走武器,從山梨縣一路奔向東京,想要達成長官交付給他的任務...
.
瘋狂,爆笑,想象力大爆發,《最臭兵器》看得人捧腹大笑之餘,也忍不住感慨萬千。感慨的是,人類以進步為名,進行權力鬥爭遊戲,他們設計的生物武器,本來是要拿來對付敵人,最終卻連累了自己,不只是研發人員付出慘痛代價,被蒙在鼓裡的無辜百姓也跟著遭殃。
.
感慨的是,田中所到之處,死傷慘重,他卻毫無警覺心,繼續朝大都會前進。田中完全沒有發現自己被打造成無差別殺人武器、完全沒有意識到個人行為帶來的災難,這或許才是《最臭兵器》最想批判的部分:#關於盲目的忠誠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傷亡。看著田中不顧危險努力向前,我想起人類歷史上大規模的血腥屠殺事件,背後的推手除了有貪婪的狂人外,還有被狂人所迷惑,成為加害者而不自知的群眾。
.
第三部:《#大砲之街》
.
大友克洋自編自導的《大砲之街》,敘述專門擊發砲彈的城市裡,一名少年與他的家人的故事。《大砲之街》會讓我想起《平克佛洛伊德:迷牆 》、《大都會》與《1984》:分明的階級、群體的一致性,以及少年思想的侷限等。《回憶三部曲》收錄的三則短片,風格與劇情無所關聯,但這三部作品都不約而同地對戰爭、體制、階級,以及人性做出批判和省思。只是,《她的回憶》華麗而神秘、《最臭兵器》瘋狂又爆笑,《大砲之街》相較之下,帶給我的驚喜並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