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艋舺結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艋舺結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艋舺結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艋舺結局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什麼《進擊的巨人》是我心目中的神作:意義這件事,會隨著放棄而消失嗎?】 2021 年 4 月 9 日,我淚流滿面的看完漫畫《進擊的巨人》最終話。 歷經長達 12 年的等待,作者諫山創給予這部作品一個後勁極強的結尾,雖然仍有網友憤憤不平地表示是「爛尾」。幸好絕大多數的網友,包含我自己,都認為這...

艋舺結局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19 08:03:42

【為什麼《進擊的巨人》是我心目中的神作:意義,會隨著放棄而消失嗎?】  2021 年 4 月 9 日,我淚流滿面的看完漫畫《進擊的巨人》最終話。  歷經長達 12 年的等待,作者諫山創給予這部作品一個後勁極強的結尾,雖然仍有網友憤憤不平地表示是「爛尾」。幸好絕大多數的網友,包含我自己,都認為...

艋舺結局 在 楊元慶 無法取代的溜溜球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2 12:53:44

【今秋藝術節 2018】 去年靜岡策展人Koga桑看完台南的《街藝狂響》說:「街頭藝術節應該要讓市民看見城市不同的樣貌,只發生在公園很可惜。」 當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時,正好到鹿港國中演講,季霙主任提到《今秋藝術節》與我們有相似的理念,上網一查不得了!他們早在四年前就有這樣的想法了!透過藝術節加深居...

  • 艋舺結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2 12:10:02
    有 205 人按讚

    【為什麼《進擊的巨人》是我心目中的神作:意義這件事,會隨著放棄而消失嗎?】

    2021 年 4 月 9 日,我淚流滿面的看完漫畫《進擊的巨人》最終話。

    歷經長達 12 年的等待,作者諫山創給予這部作品一個後勁極強的結尾,雖然仍有網友憤憤不平地表示是「爛尾」。幸好絕大多數的網友,包含我自己,都認為這是《進擊的巨人》最好的完結,每個角色的安排都適得其所,既能動情,又符合邏輯。

    -

    從小到大,自認少男漫畫看過不少,「王道劇情」是我最喜歡的套路,但是《進擊的巨人》之所以會被我列為心目中第一名的神作,在於它已經不僅僅是英雄組隊闖關的故事,其中更包含勾心鬥角的政變、立場轉換的糾結、選擇的兩難。

    關於「選擇」的人性議題,古往今來的動漫電玩、影劇作品都已經講到快老掉牙,但《進擊的巨人》獨特的地方是:這部漫畫做選擇的不會「只有主角群」,它會讓其他配角做出選擇,也讓觀眾見到他們承擔這份選擇所帶來的結果與變化。

    《進擊的巨人》中的每個角色都有成長曲線,沒有一個人物是多餘,甚至出現原本讀者認為是「路人」的角色,後面居然晉升成「半配角」這種奇異的發展。

    由於每個角色都值得開一篇文章細述,談「人物」肯定講不完,所以我這篇只想說說這部作品帶給我最大的啟示是什麼。

    – 以下將涉及「動畫」劇透內容,沒有看過作品的人請略過,漫畫結局不會劇透 –

    傳奇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在散文《來自過往的詢問》中提及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因為有值得獻身,值得深愛的事物,人生才有意義。」

    這位文學巨擎的真知灼見,我認為正是貫穿《進擊的巨人》的核心主旨。

    我們原生家庭的教育薰陶、成長環境遇到的受挫經驗,以及面臨與朋友和愛人來回交手,再來眼看他們來了又走的惆悵裡,到頭來終於發現:

    即便這些人事物都會變成回憶,可他們無形中都在步步形塑我們內心的世界觀、道德判準,還有為了追求某種盼望而產生的「意義」。

    於是這份「意義」,終至影響我們做出的每個決定。

    排除掉故事後段牽扯進兩國陰謀論,《進擊的巨人》起初大架構是「趕跑巨人」,主梗看似簡單,但細究每個角色撻伐巨人的理由,其實各有不同。

    -

    男主角艾倫想殺巨人,是不甘自己成為像家畜一樣被鎖在牆內的人類,他追求的意義是「自由」;女主角米卡莎對巨人沒有多大興趣,其意義就是「追隨艾倫」,加入調查兵團的理由跟殺巨人無關,只想保護艾倫;阿爾敏夢想走出牆外,是想知道書中的沙漠和海洋長什麼樣子。

    再看調查兵團,第 13 屆團長艾爾文,他驅逐巨人的意義是想「探索歷史的真相」;第 14 屆團長韓吉,她加入兵團是滿足研究巨人本體的好奇心;里維兵長擊殺巨人,是童年時見到兩位好友遭巨人虐殺,他想打跑巨人,意義是為全人類謀福利,倒成為劇中起心動念最符合英雄主義的人物。

    根據內心立場,和礙於大環境局勢的壓力,每個人物都必須面臨「強迫做出選擇」的時候。

    可是,正因每個人追求的價值不同,當一方做出選擇,就勢必得犧牲另一方的意見,於是便見到角色們如何在妥協與堅持中擺盪,情緒與性格上的轉折便各自鮮活,成就《進擊的巨人》這部人性浮世繪。

    -

    意義是什麼?這是時下厭世感濃厚的年輕人始終在探尋的疑惑。

    一旦理想無法立即得償所願,他們開始怨天尤人,質疑現在做的每件事情都「沒有意義」。

    還有一種人,他們一邊追尋自己的理想,一邊害怕做出「錯誤的選擇」,到處去求神問卜,聽各方國師的星座運勢,抽籤算命,就害怕萬一失敗,這份意義就會從此失去。

    就我個人觀點論,觀賞《進擊的巨人》最有感觸的就是「里維兵長」和「女王希斯特莉亞」追尋意義的方式,他們分別代表人類靈魂中「大我」與「小我」的展現。

    里維兵長,他是在變數中不斷奉行己身「為全人類付出」和「讓兵團其他成員們的犧牲有回報」價值觀,因此做出許多讓觀眾、連他自己都很心痛的抉擇,可是他依舊活在當下,為這份取捨負責。

    女王希斯特莉亞,她則是在變數中不斷成長,逐漸找回自己存在的價值,她的意義其實沒有多麽高大上,只是拿回自己原本的名字,懂得開始「練習自己做決定」,無愧於心的活著,發自心底的遵循使命。

    這讓我想到台灣電影《艋舺》中,由蔡昌憲飾演的小流氓一句台詞:「意義是殺小,拎北只聽過『義氣』,沒聽過意義啦!」

    但實際上,小流氓嘴上所奉行的義氣,正是他的意義。

    -

    意義這件事情,它早在你出生之時就存在,你可能有感覺,可能沒感覺。

    有的人可能是里維兵長和米卡莎,早早就明白自己的心之所向,一路追隨且心無旁騖。

    但我曉得更多數的人,他們可能是希斯特莉亞與尤彌爾,從原本被社會價值賦予的規矩,一路步步掙脫框框,終究明白意義不過就是「相信自己的目標」與「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如此簡單而已。

    謝謝《進擊的巨人》的存在,讓我們在看到每個角色的拼搏過程中,學會相信自己的判斷、為自己的立場負責之餘,同時也能理解對方的決定與立場。

    #ADaymag

  • 艋舺結局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08 12:00:31
    有 47 人按讚

    最近艋舺青山宮的年度繞境活動引發爭議,不少萬華居民抱怨整場廟會活動到半夜三四點還在放鞭炮,高分貝噪音讓附近民眾苦不堪言,也再次激起宗教民俗究竟是「堅持傳統」還是「適應當代」的討論。

    這篇討論青山王暗訪的文章,雖然是幾年前的觀察,但從今年民眾的反應中可以看見,台灣傳統民俗活動的某些問題依舊沒有改善。

    一如文中所說:多元、豐富飽滿與生命力原是廟會引以為傲的特色,然而為了拚場、為了面子,造成活動越拖越好、聲量越吵越好,場面較勁越拚越好。如果青山王遶境活動最終導致的結局是不同社群的人們彼此敵視,相互撻伐,甚至賤斥民俗文化本身,這會是我們所希望見到的嗎?https://bit.ly/3qz5SSd

  • 艋舺結局 在 啾啾姊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4 01:56:51
    有 179 人按讚

    就這陣子寫小說,邊寫邊找資料的下場就是一直被推各種廣告,一開始廣告推廚具餐具,再來有交友網站、服裝化妝品……

    寫到結局時因為找了一下婚戒資料,現在臉書滿面牆都是婚戒婚紗廣告。

    唯有旅行、機票的廣告一點影都沒出現,真的最高品質靜悄悄餒。

    📷 啾啾姊姊 /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 Mar.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