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航運管理證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航運管理證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航運管理證照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75的網紅李世淦-屏東縣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徵才機關: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 人員區分:約僱人員 官職等:約僱4等250薪點 職系:無 名額:1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90-屏東縣 有效期間:109/12/11~109/12/17 資格條件: (一)國內外專科以上學校畢業 或 高級中等學校畢業並具有農林漁牧相關工作1年以上經驗者,曾修習...
航運管理證照 在 李世淦-屏東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徵才機關: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
人員區分:約僱人員
官職等:約僱4等250薪點
職系:無
名額:1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90-屏東縣
有效期間:109/12/11~109/12/17
資格條件:
(一)國內外專科以上學校畢業 或 高級中等學校畢業並具有農林漁牧相關工作1年以上經驗者,曾修習航運管理、資訊管理相關科目或具電腦技能競賽訓練經驗者尤佳。
(二)具備電腦基礎文書編輯及網路操作處理能力。
(三)處事細心,服從負責,品德端正,善於溝通協調,無不良紀錄。
(四)無雙重國籍,且無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6條迴避任用、第28條各款及公務員服務法有關兼職、經營商業等情事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1條第1項不得任用之情事。(如為大陸地區人民須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10年)
工作項目:
(一)辦理本校航運管理科之財產管理業務。
(二)實習、專業教室及各項設備器具之管理與維護。
(三)各類教學有關之設備、器材、消耗品之計劃申請、維修、管理及報廢。
(四)各項實習教學訓練資料之整理及保管。
(五)協助技藝競賽、專題競賽及技能檢定之準備。
(六)其他臨時交辦事項。
※ 雇用期限自到職日起至110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錄取人員分發報到前1日止 (預計至110年10月下旬)。約僱原因消失或期限屆滿時,即無條件解僱,終止契約,受僱者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留用。僱用期間應接受工作上之指派調遣,並遵守學校一切規定,如因工作不力、表現不佳時或不適任該項工作或違反契約書有關規定,經學校主動通知,得隨時解僱,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留用或救助。
工作地址:
屏東縣東港鎮豐漁街66號(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航運管理科)
電子地圖
聯絡E-Mail:personnel@tkms.ptc.edu.tw
聯絡方式:
一、請至本校人事室網站(https://www.tkms.ptc.edu.tw/ischool/publish_page/0/)下載報名表件併同下列文件,以掃描檔於12月17日前寄至[email protected],報名表件收受後將回覆通知,若無接獲通知請致電本校人事室(08-8333131-332、331)確認,逾期不予受理。
(一)報名表(含照片、自傳、連絡電話或手機)。
(二)身分證影本、最高學歷證書影本。
(三)相關工作經驗證明影本。
(四)專長證照或相關檢定合格證明文件等資料影本(無則可免)。
(五)兵役相關證明文件影本(無則免附)
(六)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資料查閱同意書。
※以上(二)-(六)於考試當日報到時請提交正本以供查驗。
二、符合資格人員名單於109年12月21日(星期一)在本校網站公告,請自行上網查閱不另行通知。
三、甄選日期及報到地點:預訂109年12月22日(星期二)上午9時舉行,如有變更於本校網站公告。請應考人攜帶身分證明文件於當日上午8時50分前至本校行政大樓2樓人事室報到。上午9時起甄試開始時仍逾時未報到者視為棄權。
四、甄選結果於甄試完成一星期內於本校網站公告,正取人員另以電話通知;但若參加甄選人員均不符合本校需求時,本校得予從缺不錄取。
職缺類別:
不須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職缺
* 請注意:本職缺啟用應徵人員調閱履歷功能,應徵者需同意開放履歷給徵才機關調閱 公務人員應徵作業說明
航運管理證照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院拍板高雄國際機場改建計畫再升級】
目前高雄國際機場升級已進入規劃階段,預定2020年6月完成期末報告,最快2021年完成環評並動工,2027年完工,將耗資500億元,打造結合捷運、客運轉運站,年容量1,650萬人次的大航廈。
這樣的成果,並非是「行政院喊一句高雄大機場」就得來的,而是經過了3年多規劃修正,不斷檢討下的結果。
其實,十年來,高雄機場這幾年國際航運量不斷上升,但機場改善方案遲遲沒有下文。
2010年,馬英九政府提出2632億「#高雄海空經貿城」計畫,來幫當年中國國民黨黃昭順競選高雄市長造勢,經建會並煞有其事做出整本報告。但因陳菊連任,馬英九吳敦義竟然「見笑轉生氣」,不編預算,第二年直接廢掉此計畫,連上網公布的計畫書都拿掉。因此,本來說好的高雄海空港升級就瞬間沒有了。
直到馬英九下台後,2017年,在前鎮小港在地賴瑞隆 立委等多位委員爭取下,交通部才正式核定「#高雄國際機場2035年整體規畫」之經費,改善機場場面設施、航廈擴建、機坪、轉換空間,將可容納更多旅運人次,提升高雄機場整體功能。
2018年10月「高雄國際機場新航廈綜合規劃暨基本設計」已決標委託由台聯工程顧問、 驚蟄國際顧問及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組成之團隊辦理,該團隊提出的計畫,透過以美濃油紙傘為概念,連綿不絕的白浪為色彩的大屋頂,將「海關/證照查驗/檢疫/安檢(CIQS)」設施,高雄機場聯外交通轉乘與餐飲、購物、商業等複合機能整合起來。並隨則進入「綜合規劃」、「基本設計」及「後續細部設計及施工階段採購管理分析」等三階段。
2019年5月,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宣布,行政院將斥資252億元,升級高雄國際機場,以1000萬旅客作為目標。
原先,高雄機場的國際線容量為609萬人,2019年已達608萬人近飽和;而國內線設計容量為420萬人,但2019年只服務約140萬人。因此設計的理念都在於把更多空間挪用給國際線。因此,計畫之初,是要將國內航廈拆除重建國內國際共用航廈,容納國際400萬人次,國內100萬人次,加上原本國際線600萬人次,擴建1100萬人次。
但進入綜合規劃後,設計單位發現新舊航廈介面整合困難,且為達更大容量,因此新航廈、停機坪、轉運工程併案處理,並把航廈設計目標從1100萬人次擴充到1650萬人次。將以三階段方式建設,先自既有國際航廈東側,建置年容量800萬人次新航廈,並與國內航廈共用,再整合既有國際航廈,提升年容量至1,055萬人次,最後,擴建登機廊廳成為年容量1,650萬人次的大航廈。營運後,捷運、地下停車場和出入境大廳直接立體連通,提供旅客更順暢、便利的出入境動線及轉乘服務!
和過去相比,在亞洲區域航空量大增,廉價航空興起下,航空業從 #幅軸式系統(Hub-and-spoke)為主流,轉變為 #點到點系統(point-to-point)比例也逐漸增加。而747,A-380這些巨型客機,市佔率也逐漸下降,反倒是更省油,起降距離更短的雙發廣體客機成為主流。也就是說,高雄機場能否起降滿載的747貨機,已不是限制發展的最大因素。
對比中國黨馬政府漠視高雄海空城發展,而韓國瑜只是空喊口號,給議會報告只有空虛兩頁,連高雄機場是不是國際機場,能不能停747都不懂。所幸行政院在這三年時間終於提出了較完整的高雄機場升級計畫,也希望已經快下台的韓市府沒做事沒關係,不要扯後腿就好!
航運管理證照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破解版 #拆穿中國26條誘台陷阱
第1條
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檢測評定、示範應用體系建設,可同等參與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建設。
【破解】
台資企業需要的是市場,若台商帶著技術去參加裝備研發創新,恐怕演變成「奉獻」的後果較大。
第2條
相關新聞:投資黑暗面 給甜頭再弄垮 騰籠換鳥 台商慘賠還遭勒索
台資企業可按市場化原則參與大陸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測試和網路建設。
【破解】
對台商而言,重要的是開發5G智慧應用,即使參與標準制訂,也不敵華為等巨獸,最終還是無法享有主導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提醒國內因國安因素,禁用中國製關鍵通訊設備,5G推出也會延續,即使台商願意加入,後續設備仍無法輸回台灣使用,這一條恐是空頭支票。
第3條
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大陸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園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城鎮污泥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和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等迴圈經濟項目。
【破解】
台灣的環保技術設備、技術較中國好太多,且這類型產業潛規則多,屬於內需市場,利益多由特定大型集團掌控,進入門檻相對高,台商看得到吃不到。
第4條
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投資航空客貨運輸、通用航空服務,參與符合相關規劃的民航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建設,開展諮詢、設計、運營維護等業務。
【破解】
交通事業屬重大建設,多為集團化經營,更需要在地化,台資企業想要取得大陸業務困難度很高。
第5條
台資企業可投資主題公園,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
【破解】
主題公園屬於內需產業,要投資不但得遵守很多潛規則,更需要人脈,還要透過特許經營方能參與,除非是迪士尼這類跨國企業,外國集團很難勝出。
第6條
支援符合條件的台灣金融機構和企業在台資企業集中地區發起或參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
【破解】
只能做台商生意,不如讓我金融業去設立子行、分行,加上中國資本管制,錢進去容易,出來困難。
第7條
鼓勵各地根據地方實際,為台資企業增加投資提供政策支援。
【破解】
內容空洞、老套,對台商吸引力不夠。
第8條
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向地方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申請擔保融資等服務,可通過股權託管交易機構進行融資。允許台資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
【破解】
以政府信用做擔保,讓缺錢的台資企業有融資管道,但若是股權託管會有所有權轉移、恐有被中國政府接管風險。
第9條
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享受貿易救濟和貿易保障措施。
【破解】
台商從中國出口產品到外國,本應享有同樣貿易保障措施。
第10條
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等工具,保障出口收匯和降低對外投資風險。
【破解】
買出口保險,如果拿不到客戶錢,就會透過保險賠償,可降低出口收匯風險,但其實只要有足夠商業保險,就可保障;其次條文規定「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享有,但「條件」為何,只能由中國政府說了算。
第11條
對從台灣輸入大陸的商品採取快速驗放模式,建立有利於規範和發展協力廠商檢驗鑒定機構的管理制度,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科學、穩妥、有序推進台灣輸入大陸商品協力廠商檢測結果採信。對來自台灣的符合要求的產品實施風險評估、預檢考察、企業註冊等管理,推動兩岸食品、農產品、消費品安全監管合作。
【破解】
潛在風險是中國政府可以隨時翻臉不認人,過去查台商食品安全,台商吃暗虧有口難言。
第12條
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共同促進兩岸標準互聯互通。
【破解】
若台商和中國企業比票數,最終難平起平坐,無法取得主導權。
第13條
符合條件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可以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
【破解】
雖能吸引台灣年輕人赴中國創業,但中國仿冒盛行,好點子沒辦法保證智慧財產權。
第14條
台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
【破解】
將逼使他國與台灣斷交,不承認台灣主權地位,誘使台人向中國使館求助,把台灣逼入一國兩制框架,非真正提供台人協助。
第15條
台灣同胞可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申請符合條件的農業基本建設專案和財政專案。
【破解】
農民前往中國投資,農委會提醒小心政治炒作,宜由兩國政府先談好投資保障協定;另若涉技術授權應按規定辦理,不應影響國內農產品,如赴澳洲投資荔枝生產,因生產期和我國顛倒,就不會造成衝擊。
第16條
台灣同胞可同等使用交通運輸新業態企業提供的交通出行等產品。
【破解】
在中國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必須留存使用者資料,警方提醒,中國對於個資保護並不理想,要小心行蹤遭中國掌控。
第17條
試點在福建對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胞使用大陸行動電話業務給予資費優惠。
【破解】
NCC提醒,在中國使用當地門號,要評估隱私是否可能因此外洩。另外,在中國申請門號,得留存申請人個資,遭濫用風險高,通話內容也可能會被監聽,若談論中國政治問題,有被扣押之虞。
第18條
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破解】
目前中國各省規範不一,多數省市會要求稅籍,例如北京置產須在地繳稅5年,台人應多留意。另外,中國房貸利率高達7%,並因外匯管制,過去台商多循地下管道將錢轉出中國,自洗錢管制趨嚴,就算不動產獲利想出脫,也很難將錢匯出。
第19條
台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台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
【破解】
中國利誘台灣文創機構進入中國工作,中國國家電影局卻打壓台灣金馬獎,刻意把金雞獎訂在11月23日金馬獎頒獎當天,香港電影不敢報名,導演杜琪也辭去評審團主席,贊助商寶格麗、名車瑪莎拉蒂終止合作。中國蠻橫至此,還談什麼文創交流。
第20條
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同胞可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
【破解】
台灣文創產業本就可到中國參賽,沒新意也沒實質幫助。
第21條
在大陸高校、科研機構、公立醫院、高科技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台灣同胞,符合條件的可同等參加相應系列、級別職稱評審,其在台灣地區參與的專案、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視為專業工作業績,在台灣地區從事技術工作的年限同等視為專業技術工作年限。
【破解】
美中貿易戰顯示中國產業鏈都受影響,連華為都大受衝擊,台灣高技術人才考量對就業實質幫助不大,誘因大減。
第22條
台商子女高中畢業後,在大陸獲得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可以在大陸參加相關高職院校分類招考。
第23條
進一步擴大招收台灣學生的院校範圍,提高中西部院校和非部屬院校比例。
第24條
台灣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按照有關規定向所在大陸高校同等申請享受各類資助政策。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台灣教師和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
【第22 23 24條 破解】
因美中貿易戰,持中國學歷要赴美留學者恐受影響,赴中念書誘因越來越小,且中國職業學校(相當台灣四技)把技術和證照連在一起,希望學生留在中國工作,增加就業導向,但我方不見得會承認中國證照。
另外,近年中國限縮言論自由,台日都有學者赴中後失去消息,影響學者赴中意願,學界正在「停看聽」。教育部提醒,政策未鼓勵赴中就學,應針對兩岸文化、政治不同,評估可能風險。
第25條
歡迎台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全國性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積極為台灣運動員、教練員、專業人員來大陸考察、訓練、參賽、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條件,為台灣運動員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提供協助。
【破解】
按過往經驗,台灣運動員和隊伍到中國參賽,經常在隊名上遭主辦單位吃豆腐,把「中華台北」的名稱改成「中國台北」。體育署認為體育交流皆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進行,不會因中國片面發布條例之後,「過去不允許、不適法的就變成
OK。」
第26條
台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足球、籃球、乒乓球、圍棋等職業聯賽,符合條件的台灣體育團隊、俱樂部亦可參與大陸相關職業聯賽。大陸單項體育運動協會可向台灣同胞授予運動技術等級證書。歡迎台灣運動員報考大陸體育院校。
【破解】
美其名開放台灣運動員參加中國職業運動,但條文仍強調須以「內援」身分,亦即視為中國球員,而非外籍球員身分。目前台灣球員參加中國CBA男籃聯賽,就因對岸政策經常改變,造成工作權無法獲得保障。
#2020台灣要贏
蘋果今天真的很用心耶,值得收藏。
拆穿中國26條誘台陷阱 謊稱海外協助 逼入一中框架 參與技術研發 恐被生吞活剝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BTW3ROWDPVDYY27AR6NYKJ4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