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舟狀骨復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舟狀骨復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舟狀骨復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舟狀骨復健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我狂發文就是門診很閒(大誤) 一位年近40歲的大叔 看起來還是很年輕有為~~ Q: 報告醫生 我很愛運動 常常跳拳擊有氧 但我最近幾個月跳完後 右腳都會掰咖捏~~~ A: 麥安內共 通常都是我向您報告>>>請問有治療過嗎 Q: 有阿 有去骨科檢查過 說是筋膜炎啦~ 還有我這裡凸一顆骨頭硬硬...

舟狀骨復健 在 志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2:30:34

平均一年發作一次的左腳痛,就在我昨天上完網球課之後,又再次來報到了。 昨天真的是有夠不順的一天,早上莫名其妙被異溫層的人亂罵,晚上打球又把手機放口袋導致被鎖機,好不容易處理完手機的事情之後,睡前左腳開始隱隱作痛,雖然吃了止痛藥有稍微好一些,不過早上醒來疼痛漸漸加劇,就覺得不趁現在來看醫生的話,晚上...

舟狀骨復健 在 Amber Physiotherapist, MSc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6 06:50:04

哈囉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魍魅物理治療師Amber~⁣ ⁣ ⁣ 你知道很多足部疼痛傷害以及小腿內側壓力疼痛都可能是足弓的問題嗎?⁣ ⁣ ❗️足弓其實非常重要,他帶給足部以及很多本體感覺的穩定。⁣ 足部穩定為三個負責維持足部穩定的足弓,就像拱橋一樣,有一個完美的弧度跟比例。⁣ ⁣ 🙋🏻‍♀️常見的扁平足...

舟狀骨復健 在 陳曉謙 Jack Chen, PT, MSc, CSC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10:08:35

【髕骨外翻】 「治療師,我膝蓋痛好久了」 『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髕骨有外翻」 1. 什麼是髕骨外翻? 「髕骨(Patella)」俗稱膝蓋骨,即在我們膝蓋上的一顆圓圓的骨頭,而「外翻」指的是往身體外的方向傾斜,即是髕骨相對於股骨(大腿骨)往外翻出,可以想像成書被翻開的樣子。有無髕骨外翻多以...

  • 舟狀骨復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7 20:27:50
    有 286 人按讚

    看我狂發文就是門診很閒(大誤)

    一位年近40歲的大叔 看起來還是很年輕有為~~

    Q: 報告醫生 我很愛運動 常常跳拳擊有氧 但我最近幾個月跳完後
    右腳都會掰咖捏~~~

    A: 麥安內共 通常都是我向您報告>>>請問有治療過嗎

    Q: 有阿 有去骨科檢查過 說是筋膜炎啦~ 還有我這裡凸一顆骨頭硬硬的不知道是甚麼??
    復健沒效捏~~

    A: 醬子喔~~~應該是肌腱韌帶發言啦(請發言) 不然來照個超音波看看好~~~
    疑~~~好像沒甚麼大問題捏~~顆顆(慘)

    Q: 所以是...會好嗎?

    A: (大哉問) 還不確定是甚麼捏~ 我覺得可能是疲勞性骨折...!?(心虛)
    還是X光檢查一下好了

    Q: 報告 X光照好回來了

    A: 阿都....疑?這裡怎麼看起來怪怪??多一顆骨頭?!?
    阿都....可能是肌腱鈣化啦 巴拉巴拉~~~(心虛)

    Q: 安內喔 這樣會好嗎?

    A: 大概吧~~(心虛)
    ㄟ 會不會有可能是 附生舟狀骨 的對面好朋友 附生骰骨呢???
    來來來 試試看 Os cuboid bone.

    冰狗啦~~ 就是 附生骰狀骨啦~ 小時候骨頭沒長好沒有融合完全
    所以變成小三生的啦~
    兩個骨頭中間會有假性關節 所以容易發炎啦~~~(自信)

    以上為設計對白 請不要太在意~

  • 舟狀骨復健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1 20:00:04
    有 54 人按讚

    【髕骨外翻】
    .
    「治療師,我膝蓋痛好久了」
    『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髕骨有外翻」
    .
    1. 什麼是髕骨外翻?
    「髕骨(Patella)」俗稱膝蓋骨,即在我們膝蓋上的一顆圓圓的骨頭,而「外翻」指的是往身體外的方向傾斜,即是髕骨相對於股骨(大腿骨)往外翻出,可以想像成書被翻開的樣子。有無髕骨外翻多以「X光」來判斷,因為可以直接看到骨頭的樣貌,也有人會用肉眼觀察、觸診等方式。
    .
    .
    2. 髕骨外翻會痛嗎?是種病嗎?
    大多人會有個誤解,以為「髕骨外翻是種疾病,它會造成疼痛」,但實際上:
    .
    *髕骨外翻不是一種病也不是診斷,它是一個現象
    髕骨外翻(Patella tilt)不是一種疾病,它代表的是「我們觀察到髕骨有往外翻的狀況」就像是胸口摸起來「硬硬的」,「硬硬的」是個現象、事實,但背後代表的意義不確定,可能是肌肉緊繃、水腫、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等
    .
    *髕骨外翻可能造成疼痛,也可能不會
    在過去研究中,發現膝蓋有痛或沒有痛的人,可能都呈現髕骨外翻,所以髕骨外翻不一定會有疼痛或有疾病,但「或許有關聯」
    .
    .
    3. 髕骨外翻的重要性?
    由於髕骨是往外傾斜的,會導致膝蓋的關節面,即大腿骨(股骨)跟髕骨之間不是密合的,有點類似「脫軌或信封沒密合」,而造成關節接觸面積變小。
    .
    「關節接觸面積變小,會導致單點承受的壓力過大」,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即會產生疼痛,這邊可以想像成「很多人站在一條獨木舟上」,當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平均分佈地站著,船的壓力可以分散,但如果都集中在一處,該處壓力過大整條船就會沉。
    .
    .
    4. 真的是髕骨外翻嗎?
    髕骨外翻的成因很多,這邊列舉常見的兩大類:
    .
    *髕骨被往外拉
    這邊會分成是連接在髕骨外側的軟組織(例如筋膜、韌帶、肌腱等)過於「出力或緊繃」,所以髕骨被往外扯;但也有可能是連接在髕骨內側的軟組織,過於「無力或鬆弛」,一樣造成髕骨往外拉。
    .
    這是一個相對位置的概念,意思是說『當有台車呼嘯而過,可能是我們踩煞車,或對方催油門』,所以當髕骨往外偏移,可以是外側的力過大或內側的力過小。
    .
    *大腿骨(股骨)往內轉
    延續相對位置的概念,其實可能「髕骨並沒有動,而是相對的大腿骨往內轉」,而導致「髕骨看起來是外翻的」
    .
    .
    5. 髕骨外翻怎麼處理?
    應該先確定「需不需要處理」,也就是釐清「是不是髕骨外翻造成疼痛」,如果沒有疼痛,髕骨外翻不見得需要處理,但如果有伴隨疼痛,以下是常見的方式,包括運動治療、徒手治療、注射、貼紮、矯正性運動等:
    .
    *消除髕骨外側拉力
    例如滾筒、伸展、徒手放鬆來減少外側軟組織(肌肉、筋膜等)的張力
    .
    *增加髕骨內側拉力
    訓練附著在髕骨內側的肌肉群,試圖把髕骨拉回到內側
    .
    *避免大腿骨往內轉
    訓練臀部肌群可以減少大腿骨往內轉(像是內八的姿勢)
    .
    現今研究發現,對於能改善長期膝蓋痛較有效的方式似乎是第三點,即「訓練臀部肌群」,但我的建議是,每個人狀況並不同,因此除了訓練臀部肌群,伸展、貼紮、滾筒及其他治療方式,也是可以同時嘗試的。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kneepain #patellalateraltil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ist #CSCS #膝蓋痛 #髕骨外翻 #防疫 #社交距離 #新冠病毒 #疫情 #復健 #肌力訓練 #訓練 #運動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 舟狀骨復健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6 07:30:00
    有 58 人按讚

    進入總醫師階段以後,開始有寫論文的壓力,而且醫院升任正職主治醫師的條件,上修到必須要有 SCI 論文才及格。
     
    正好老師有一筆資料可以試試看,一開始其實也找不到這份資料的臨床意義在哪裡,就傻傻的一個一個病歷號輸入後整理出一份 Excel 表格,遇到統計又卡關。
     
    第一次請人幫忙跑統計,但是回來的資料連生統忘光的我,都看得出有問題,只好再找第二位幫忙。有了圖表以後,開始找一篇類似的論文,從頭到尾參考它的格式,就這樣依樣畫葫蘆的完成了。
     
    沒想到投稿才是惡夢的開始,總是一下子就被退件,主編連點意見都沒給,其實自己內心也有數,畢竟沒整理出什麼新的見解,只是 data 做出什麼就寫點什麼。
     
    🔔 2021 / 5 / 8(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2021 已有兩梯次額滿|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經過以上的歷程再來參加今天這堂《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心有戚戚焉。
     
    之前每一個步驟遇到的困難,無論是寫作、統計、圖表、投稿,今天都有完整的說明,把寫論文轉化成像是套公式那般簡單,彷彿只要有一筆資料,在套入這個公式以後,就能夠有所產出。
     
    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中午階段的互動實作時間,淺顯易懂的範例,將三、四種統計方式做最實際的應用,從 data 到完成,不過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原本不可逾越的藩籬彷彿被打破了。
     
    💖 太驚人了!校友發表成績大爆發
      
    🏆一月 84 篇創新高🏆
    🏆單月 13 位發表第一篇🏆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近期校友傑出榮耀 #每天都有學員發表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greatachievements/
     
    [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期間的住院醫師遠距醫療訓練經驗之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快訊] 謝惠姍與蔡明劭醫師團隊,提出新的咀嚼肌間隙膿瘍連續傷口沖洗法,獲 Ear, Nose & Throat Journal 刊登!
     
    [快訊] 雷偉德醫師團隊,關於臺灣嬰兒維生素 D 與腸道菌總體基因學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快訊]陳科廷醫師團隊,以集中式超音波打開血腦障壁治療腦瘤之研究,獲 Science Advances 刊登!
     
    [快訊] 楊大緯醫師團隊,關於錐狀斷層掃描診斷舟狀骨骨折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最「接地氣」的寫作攻略傳承|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