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晚的演出,我是幸福的人。
我衷心多謝唱片部大佬Raymond和老友 以及這個音樂會的監製兼總導演@chongsiuwing 的支持和信任; 老友記 Bao爺、Carmen、@johnnyyim 及樂隊各位成員、A Team文哥及團隊、攝影師 @mr.yeji 及團隊和燈光組、Art Tea...
.
這晚的演出,我是幸福的人。
我衷心多謝唱片部大佬Raymond和老友 以及這個音樂會的監製兼總導演@chongsiuwing 的支持和信任; 老友記 Bao爺、Carmen、@johnnyyim 及樂隊各位成員、A Team文哥及團隊、攝影師 @mr.yeji 及團隊和燈光組、Art Team KJ和團隊、視覺後期及藝術指導 @cow10_ , @edwardochan @ericcyc_ 、網上直播支援 @mlv_musiclivevalley Bob及各位同事、物流高生、阿樂、蕭生、蕭太、陳生; @cyruslee1018 @ritzlam @constanclee 、阿迪、Derek、 @aukho_ @mm121 我的兩位經理人 @purple_ho @wah_wah_lee 、好兄弟 @wahwahliu 、Kavod Team以及香港大學的大力相助!
#關於製作
原定以實時直播音樂會的形式呈現給大家,但經過在Alberose實地網絡測試、具體情況分析以及模擬播出效果後,我和團隊決定提前一晚(4月10日晚)進行音樂部份的現場同步現場録音録影,第二天晚上(4月11日)以網上直播+録播的形式放送。
#關於樂隊演奏
整個樂隊的錄音地點安排在玄關位置,無論我們在那一個區域演唱,樂隊都能從監聽系統中聽到我們的演唱,大家聽到的是人聲和樂隊的同步錄音。
#關於收音
這個小型音樂會,我希望我和嘉賓都能夠擺脫手持收音的既定模式,以音樂劇舞台中常用的額部收音的方式再加配備超心型指向的Shotgun Microphone去完成人聲部份的收音。#即是將微型Microphne收藏在頭髮裡 去年在拍攝Citi Bank廣告時,認識了資深現場收音師朱老闆,他是位十分細心、專業的收音師,也是香港影視界一流的幕後精英。這次我們採用了DPA 4060 Omni Lavalier Microphone 和 Sennheiser MKH 416兩款Mic去完成人聲部份的拾音。比起手持式Mic,我必須承認使用這兩款非正常舞台拾音的Mic在技術和參數上有一定取捨,但我覺得在這次的音樂會裏面,唱歌的時候轉換另一種表演狀態更重要。手上沒有拿著Mic,一方面會逼著大腦和身體去離開固有的表演時候的身體反應和條件反射,另一方面可以令身體放鬆,加強演唱時的對話感和Projection,也令現場同步録音的還原度得到最佳保証。
#關於燈光
整個拍攝過程當中的燈光效果,都是由專業的電影燈光團隊馬仔和他的各位同事負責,他們豐富的經驗和紮實的審美為整個音樂會帶來了電影級數的燈光效果。
#關於美術
這次的美術指導 KJ是第一次合作,他和他的團隊在保留Alberose 原貌的基礎上,也加入了很多裝置藝術的處理,尤其是Sweet Escape中那張會發光的餐枱,是仿照原有的餐枱、1:1用透明亞加力膠複製的。
#那瘋狂的兩天
由於我的9號全天有通告拍攝,而同日也借出Alberose供朋友拍攝紀念相冊,所以傢俬和decorations,包括美術指導團隊進行場地佈置都必須在8號完成搬運和設置。睡房要清空作音響及導演組的指揮部,拆床拆櫃拆枱拆櫈、搬屋搬廠搬寫字樓😂10號早上09:00,道具及燈光、攝影、音響設備全面進駐,下午15:00樂隊到現場Setup,五點開始Sound Check,18:30半開始到我及朱老闆進行人聲收音的技術綵排。解決了一堆無線距離、訊號干擾向問題後,七點半正式開始拍攝。在這裡要特別特別感謝寰亞的各位前輩、Jay和Terence的信任,接納和配合這次的收音方式🙇🏻由於場景轉換、置燈和置景都需時,最後完成所有拍攝已經是凌晨三點幾。
隨後我和音樂組 @johnnyyim @joyceeechor @marcushobass 留守在Alberose負責音樂及音頻上的編輯和文件整理,録音師銘哥凌晨05:00在Avon開始為分軌文件處理樂器和人聲的降噪,進行開始混音。下午16:00,奇女子沁怡和 @wahwahliu 在Avon接力,根據手機擴音喇叭、耳機和不同收聽源的參考指標作最後調整和平衡。下午18:00,谷Live直播的各位同事到達準備晚上的節目播出,但由於古建築物的網絡線路帶寬有限,即使是有線連接,信號也十分不穩定,網絡測試一直出現問題,我又抓狂又累,終於在車上攰到睡著⋯⋯現在回憶起來,所有音頻視頻文件合成好,已經是4月11日的晚上23:30,離原定直播時間還有15分鐘。
23:45, 直播本應開始,但網絡出現故障,伺服務器一直沒有回應,我坐在車上睡睡醒醒...
視像組 @cow10_ @edwardochan @ericcyc_ 其實由4月10日早上10:00至4月12日凌晨1:00都在Alberose, 負責畫面剪接,調色及直播格式校正,直至保證節目順利播出後才收拾及包裝所有電腦及工作站離開😔
這瘋狂的48小時,畢生難忘。再一次衷心感謝成就這件事的各個單位🙇🏻
最後,要再一次衷心感謝我的兩位嘉賓 @jayfungmusic 和 @terencelam0903 。 我很開心有你們兩位的支持,也很享受我們一起相處的時間,多謝兩位!也要多謝Jay所屬的寰亞唱片的 Tony 和 @janicepun 及Mandy
舞台監聽耳機系統 在 李霈瑜 大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昨天最重要的貢獻、最強烈的愛就是把《消失的情人節》電影主題曲”Lost & Found”在金馬舞台給唱好。
跟著我的瘦瘦英雄 @soso.heroes ,在耳機監聽系統完全水逆的狀況下穩穩的做出了演出,表演嘛,突發狀況是常有的事。
能在金馬舞台上又唱又跳,開開心心的唱給電影人的大家聽,是非常驕傲的事。
落馬感言在這謝謝盧律銘 @luming ,後搖人能寫出這首鄉村歌曲實在是有夠人格分裂,你做的情人節原聲帶是我心目中的最佳配樂,希望版稅可以讓你趕快買到豪宅❤️
謝謝我的英雄們,Victor, 葉超、秉和、林傑,金馬舞台是超酷的里程碑,共同的榮耀,沒有你們陪我一起在舞台上肯定嚇到漏尿。雖然我們也曾經編了一個瘦瘦英雄的版本,最終被導演打槍也是應該的。
最後是我的師父勳導,你的提(ㄅㄨˇ)議(ㄔㄤˊ)是我站在台上的原因,謝謝你讓我唱自己的電影、襯在自己的畫面上。
夢幻,包含這一步❤️
繼續玩音樂吧,自由自在的。
喔對了,各大音樂平台都聽得到我們的ep《單程旅行》了呀,按完這張照片讚之後趕快去聽。
#金馬57
#瘦瘦英雄
舞台監聽耳機系統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5
隨著展演場地的擴大,在類似TICC國際會議廳或小巨蛋這樣大型空間舉辦的現場音樂演出越來越多,對於音響工程人員要克服的場地問題也越來越複雜;早年在這一類的場館演出時,樂手的主要監聽系統還只有地板監聽的條件下,如何能讓每一位樂手都能在自己的監聽裡得到理想的樂器平衡,真的是一個非常困難而耗時的工作。更多時候我們會要面臨的是,因為場館巨大的聲音反射干擾,樂手的監聽必須壓制過現場PA所產生的回音時間差,但也因此非常容易造成從歌手麥克風所『必然』會擷取到的音源,而形成回授的元兇;但如果沒能壓制掉現場PA所產生的回音時間差,任何有經驗的樂手都知道那會是什麼樣的工作悲劇。並且,除了極少數的鼓手會採用Shaker音色的節拍器,讓Click勉強可以從地板監聽播放出來、來協助樂手整合速度拍分之外,在這種條件的演出環境,很多時候你甚至必須依賴視覺、看著鼓手的動作,才能在一片汪洋的聲音浪潮中,勉強維持住整個樂團的穩定性。
所幸,那已經是上一個時代的過去。現在的專業工作條件,應該都已經進化成『個人化監聽系統』搭配『耳道式監聽耳機』的作業方式了:音響工程人員將每一位樂手的訊號取得足量的放大,再將所有樂器訊號分軌回送到樂手身邊的小型訊號控制臺,樂手各自佩帶完全阻絕外界聲音的密合式的監聽耳機,各自去調整自己希望的聲音平衡;這麼一來,立刻克服了場館的聲音時間差,以及完全去除掉地板監聽的聲音來源,這會讓音響工程人員所需要顧及的變因大大地降低,尤有甚者,如果能將吉他、鍵盤與貝斯音箱搬離舞台區,其實,音響工程人員應該會有非常好的機會,讓現場觀眾聽到層次更分明清晰的聲音演出。
而如果我們已經在討論這種IEM系統(耳道式監聽),我推測你應該已經克服過不少棘手的工作環境與條件,應該是一位很有經驗的職業型音樂工作者了,照理說,你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標準,不必我多做什麼提醒;不過,如果從經驗交流的觀點來看,也許我們可以彼此參考一下對方的做法。
[一. 與音響工程人員的工作互動_05]
1. 各樂器的定位:現在在臺灣的音響器材供應方面,這一類型的監聽系統大概都已經進化、更新到16個stereo的訊號軌道;於此同時,甚至包括吉他手,也越來越多樂手會採用stereo的收音方式;但如果由音響工程人員所整理出來的鼓組(stereo)、打擊樂器(為了聲音的畫面感,通常都會是stereo)、鍵盤(很多時候會是兩個鍵盤手的兩個stereo)、Program(這類型的預錄聲音裝置,幾乎沒有意外都是stereo),以及新型態的吉他手(最近我就遇到同時有倆位吉他手都是採用stereo收音)的所有聲音訊號,如果你也都是採用開放的stereo位置來調整各樂器的音量平衡,你會發現,其實所有的『聲音成像』都像是集中在頭部中間,其實是很難去做更好的層次區分。我比較建議的是以音樂製作時的『Mix』觀念來處理這些樂器的定位:
A. 鼓組:其實在現實的世界裡,鼓組的聲音定位寬度不會是stereo所能提供的那種9點到3點極左、極右的畫面,在現場演出時,我比較喜歡將鼓組限縮在11點到1點的範圍,來讓鼓組與貝斯樂器形成一個比較緊密的區塊;如果我所合作的鼓手能夠讓我選擇整個鼓組的擺放面向,我會習慣採用Hi-hat偏向右邊的『觀眾定位』。如果我們同時會有打擊樂器手,我會將他的定位擺在10:45到1:15這種略寬於鼓組的畫面。
B. 貝斯:通常這會是一個Mono的訊號,我習慣放在12點位置,除了上述與鼓組形成『節奏組』的區塊之外,同時,也做為工作進行中、Vocal的一種支撐。
C. Program:這個原本是輔助功能、近年卻幾乎快要取代掉樂手的音樂工具,因為內容大多是現場不易執行的樂器或特殊聲響,以及一些特殊定位處理的樂器(譬如Loops),所以我會把9點到3點的這個最寬的寬度留給這個樂器。
D. 鍵盤組:如果我們有倆位鍵盤手,通常會是一位主鋼琴、一位主電氣鍵盤;在定位上,我會把鋼琴放在10:30到1:30這種略寬於鼓組的位置,而另外一個會有更多音色變化的鍵盤放在10點到2點的寬度來包覆主鋼琴。
E. 吉他組:如果聲音訊號源都是Mono,我會採取左右對稱的方式,視頻率的狀態來決定各自的偏向。而如果有任何一組以上是stereo訊號源,我會將這個stereo限縮成略寬於鼓組的寬度,再整個做向左或向右的偏向。也就是說:即使我自己也是一位吉他手,我在工作時的監聽,常常是偏向在某一邊的;而我個人的喜好,是將自己偏向右邊。
F. 和聲組:我會習慣將和聲組緊貼著主Vocal,大概拉開約莫左右15分鐘的定位,這真的會讓主Vocal好聽很多。
G. 主Vocal:呃…如果這個不是在12點鐘方向,好像有點兒不太對勁~
2. Click:這個維持音樂穩定最重要的工具,不論是來自鼓手或來自Program,在對完彼此的音量平衡後,我習慣將它放在我的極左邊。這個選擇來在兩個原因:
A. 很年輕的時候,我讀過一篇普科報導,它說明了人類的左耳對於聲音的反應,敏感度優於右耳;這次我整理筆記時,勉強只能找到一些不算是非常正式的報導:
https://kknews.cc/zh-tw/health/me33r2.html
https://swgwsm.51240.com/weishimezuoertingjuebiyouerqiang__xswgwsm/
因此,相較於右耳,我可以用較低的音量就感知到Click的存在。
B. 來自於年輕時在錄音室錄木吉他的訓練。由於我是慣用右手,所以木吉他的收音麥克風會是對著在我身體右側的吉他音孔;而錄音時非常需要檢查Click的串音問題,因此,我會下意識地將Click放在距離麥克風位置最遠的左邊。
而因為上述兩點所採行的Click擺放位置,其實在整個工作中會形成一種有趣的平衡:左邊的Click告訴我絕對的速度,而我可以聽到自己的樂器在偏右的狀況下與它的誤差;同時,鼓組的Hi-hat也是偏向我的右邊,我可以去校正自己與這位鼓手的『呼吸感』,來建構比較人性化的Groove。
因為,音樂最終是來自於你與你的樂手彼此的互動,而不是單純的『準度』。
3. 與外界的互動:當你使用了隔絕外界聲音的密合式的耳機,有太多在現場發生的事件,你會渾然不覺;比較理想的方案是你的Band Leader應該要配置一組Cue Mic,我會建議你也把它擺放在你的極左邊,用來提醒你任何突發的事件;另外一個關鍵,應該是要注意避免自己過度沈溺在自己的世界,而忘記了與你的樂手該有的音樂互動。
關於這一點,我所尊敬的華語音樂大師鍾興民先生有著非常強烈的觀點,他認為時下的職業樂手很容易因為自己所主觀調整的音量平衡,會一定性地影響了彈奏的力度與音色,因而反而使整體的音樂缺乏所有樂手共同的呼吸感,使音樂的起伏受到相當程度的損害。從邏輯上來說,我完全支持Baby老師的論點,而這個非常人性曲線的音樂能力修煉,應該就是『職業』樂手與『專業』音樂家的那種若有似無卻又涇渭分明的分野吧。
4. Vocal:我看過太多的歌手不是太能適應這一類型的監聽工作模式,原因來自於:
A. 不論如何緊密、甚至是以自己的耳道來開模製作的耳機,都會因為演唱時的口腔動作連動到耳道的肌肉,造成耳機並不是一直處於完美密合的狀況,因此,來自於外界的聲音干擾會非常嚴重地影響聆聽與演唱的狀態;目前唯一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應該是採用較大的耳機外殼、用耳殼的輪廓來限制耳機鬆動的範圍。
B. 但其實,我一直不是很理解為什麼歌手在耳機裡所聽的音樂內容,常常是交由現場的音響工程人員來調整,而不是自己有一組自己可以控制的系統、由自己來調整,而在演出時請音響工程人員做總體音量適度的增減。當然,如果你的工作級數已經是這樣的境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181sMH8gw
我覺得一切都好極了!但如果你相對於這個狀況還有一些距離,我真的建議,做為一個主要的『演出焦點中心』,提早一點時間到場,與你的樂手一起做Sound Check,一方面可以調整出一個自己比較有安全感的聲音平衡比例,一方面也認識你的樂手與你的聲音頻率互動的過程,這應該是讓整個音樂演出都更能提升水平的做法吧?
以上。
我深深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在器材面向上、我們還覺得不是那麼方便的事務,一定會在未來取得我們現在難以想像的巨大進步;但到了那個階段,我們在音樂上的進步,真的追得上那些硬體的演化嗎?為什麼會想要現場演出呢?為什麼會想要與觀眾分享那些獨一無二的時刻呢?你、我的內在,真有那些非表現出來不可的慾望與衝動嗎?如果沒有,再強大的硬體技術、再好的工作人員,恐怕都沒辦法為這樣的音樂內容增加絲毫的顏色。在我們開口向工作人員要求技術支援之前,也許,我們都應該再想想自己究竟有沒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舞台監聽耳機系統 在 DMT Stud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DMT studio 火熱開張🔥🔥🔥🔥
地表最強聯合社團養成計畫開始囉!
現在學生同時租借練團室和練舞室,只要$2450四小時喔!
//
如果你是一隻癩蛤蟆,你是不是對於你沒有辦法跟天鵝在一起感到難過呢?關於這個 ... 我們無能為力👍
但!如果你是一個樂手,別再擔心你跟熱舞社的心儀對象沒有話題了💪💪 現在DMT將推出聯合修煉計畫,同時租借彩排室(練舞/舞台彩排)以及練團室,超便宜的價格,讓同校/甚至不同校的你們,能夠有個共同的據點,能夠一起為自己的社團努力,然後一起搭公車,共同加油打氣、噓寒問暖,還可以問她你不會的三角函數、國文修辭、化學式,順便再問問她願不願意當你的女朋友(設計對白)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社團練習,成為一個頂尖的表演者啦🤔🤔
.
言歸正傳!沒錯!這個暑假,同時租借彩排室以及練團室,一個小時只要$700,憑學生證一次訂購四個小時再折$350,也就是四個小時只要$2450喔!
-------------------------------
練團室租借:
一般 $400/H,$650/2H
學生 $300/H,$550/2H
彩排 $650/H(五組耳內監聽系統)
//
彩排室租借:
舞團練舞 $450/H,$800/2H (20人以內)
舞團驗舞 $3000/4H(人數請先告知)
舞台彩排 $4000/4H(地板監聽*4+鼓手耳機監聽)
樂團彩排 $10000/8H(avion有線耳機監聽系統)
//
綜合租借
彩排室+練團室 $700/H
學生證 $2450/4H
//
*練團室大約七坪,適合三至七人練團。
*彩排室空間400cm*550cm,長面有整面落地鏡。
*彩排室地板為懸浮木板地板,鋪上黑膠地板。
*樂團彩排變數較多,歡迎私訊討論細節。
*彩排室除了高跟鞋以外,其餘舞鞋皆可穿著。
-------------------------------
注意!練團預約請務必事先線上預約,並無法現場預約。
DMT studio屬於半私人空間,若未預約請不要自己亂跑進來喔~
.
可以的話,幫我們按個讚,順便分享一下:
www.facebook.com/DreamMakesTruth
.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350巷15號一樓
google 地圖:https://goo.gl/maps/Nn7WA24o2oH2
到達方法:https://goo.gl/V2Jprh
.
DMT studio擁有修改及取消方案之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