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舒張壓高心跳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舒張壓高心跳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舒張壓高心跳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舒張壓高心跳快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57的網紅貝醫師的急診無間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接受警廣新竹台 健康情報站 電話連線訪談 聊聊暈厥 前幾天天氣轉晴轉熱,上個週末許多民眾提早掃墓,週末那兩天有不少民眾因為各式各樣的頭暈、暈倒來急診就醫。 以下是訪談稿 主持人張玉雲 主持人: 暈厥,除了發燒、腹痛、胸痛之外,暈厥也是病患來急診就診的常見原因之一。 請問醫師什麼是暈厥?和一般...

舒張壓高心跳快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15 01:59:23

【凱鈞話重點】體況辨別指標!新冠肺炎、低血壓、高血糖常見症狀有哪些?自我檢視不恐慌! 天氣一熱就容易頭暈目眩,食不下嚥,又碰上疫情當前,總讓人不禁胡思亂想!到底是患上了新冠肺炎、熱感冒、腸病毒、低血壓、高血糖還是中暑了? 先莫急莫慌,這次特別彙整常見病症的體況辨別指標,當自己或身旁親友出現身體不...

  • 舒張壓高心跳快 在 貝醫師的急診無間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31 22:49:18
    有 23 人按讚

    今天接受警廣新竹台 健康情報站 電話連線訪談
    聊聊暈厥
    前幾天天氣轉晴轉熱,上個週末許多民眾提早掃墓,週末那兩天有不少民眾因為各式各樣的頭暈、暈倒來急診就醫。
    以下是訪談稿

    主持人張玉雲

    主持人:
    暈厥,除了發燒、腹痛、胸痛之外,暈厥也是病患來急診就診的常見原因之一。
    請問醫師什麼是暈厥?和一般說的眩暈、頭暈有什麼不一樣?

    貝琪梨:
    一樣有個暈字,一般民眾很容易搞混暈厥、眩暈和頭暈這幾個詞有什麼不同,暈厥講白話就是大家平常說的「暈倒」,和其他各種頭暈不同,指的是暫時性的意識喪失,會有幾秒鐘到最多幾分鐘內失去意識,因為一時到腦部的血流灌流不足,通常血液一恢復灌流,病人就會醒來。而眩暈(眩暈症、動暈症)指的是天旋地轉、或是病人經常描述像暈車、暈船般搖晃的暈,經常伴隨噁心、嘔吐、看東西會轉的症狀,但是人會從頭到尾意識都會清醒的。今天要談的是會失去意識的這種「暈厥」。

    主持人:
    那什麼原因會造成暈厥?

    貝琪梨:
    造成暈厥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類,反射性暈厥、體位性暈厥、心因性暈厥、神經性暈厥,聽起來很複雜,我個人把它簡單區分為比較「不要緊」(台語)和比較「有要緊」的原因來說明,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主持人:
    哪些是比較「不要緊」的常見暈厥原因呢?

    貝琪梨:
    比較「不要緊」的暈厥,最常見的是反射性暈厥和體位性暈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或是遇過身邊認識的人說打針會暈針,打疫苗暈過去、牙痛去看牙醫打麻醉針痛到暈過去、嚇到暈過去,休息一下幾分鐘就醒過來,這些都是反射性暈厥,我們人體隨時都有自律神經在調控呼吸心跳血壓,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自律神經有一組交感神經,在我們痛、暈、喘、生氣、緊張的時候,讓我們心跳快、血壓高,另外一組副交感神經,又叫做迷走神經(迷失方向的迷、走路的走),作用與剛剛提的交感神經正好相反,在我們放鬆的時候,能讓我們心跳慢、血壓降低。有些人的迷走神經天生比較敏感,受到較強烈的刺激,就會造成瞬間心跳緩慢、血管舒張、血壓降低,一下子到腦部的血流不足,便失去意識暈倒。

    還有另外一類常見比較「不要緊」的暈厥,是體位性暈厥,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姿勢性低血壓,蹲著一會兒突然站起來會眼前一片黑或一片白就倒下,是人體調控血管舒張、收縮功能較差,來不及跟上姿勢改變的速度。

    主持人:
    那什麼是「有要緊」的暈厥呢?

    貝琪梨:
    剛剛提到的,「不要緊」的暈厥通常坐下或躺下休息幾分鐘,身體就會恢復,很快就能自動清醒過來。

    而「有要緊」的暈厥,誘發的原因可能是心臟的問題,最常見是心律不整,病人的心臟亂放電,讓心臟亂跳後,心臟無法正常順利地收縮,把血液打到腦部去而暈厥,而引起心律不整的原因又很多,所以必須去心臟科檢查是否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梗塞或是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等等,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放置心律調節器,才能避免反覆發生暈厥的狀況。

    還有一類「有要緊」的暈厥,是神經的問題,最常見是癲癇發作,腦細胞膜放電異常,造成病人失去意識,大家對癲癇發作的印象可能都來自連續劇演的,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眼睛上吊,癲癇發作也可能是四肢僵硬倒下、也可能是像發呆一樣突然眼神無神地倒下,造成癲癇發作的原因,也是需要進一步去神經科門診檢查,是否是腦中風、腦出血、腦腫瘤、代謝性疾病所引起的。

    主持人:
    要如何避免發生暈厥呢?

    貝琪梨:暈厥很難百分之百避免,但是前面提到的比較「不要緊」的反射性暈厥和體位性暈厥,是可以盡量避免的,反射性暈厥經常發生在久站、解尿、排便、做憋氣、用力咳嗽這些動作時,臨床上在急診經常遇見病人是早上清晨剛起床去上廁所時暈倒。建議若發生過類似暈厥的民眾,盡量避免用力憋氣、用力咳嗽的動作,早上起床坐起後,先坐一下再起身,也可以先喝一杯水,再開始活動,蹲姿站起時也是放慢動作,停一下再整個站起,避免久站或長時間曝曬太陽,水分補充要充足,只要感到稍微不適時,立刻找地方坐下或蹲下,以免暈厥倒地造成撞傷腦出血其他意外。

    主持人:
    那請問醫師有沒有在臨床上遇見什麼樣的案例呢?

    貝琪梨:
    曾經遇過一位油漆工大哥表示自己知道有迷走神經暈厥的體質,他曾經因為暈厥從鷹架上掉下來,後來他自己知道只要感覺稍為頭暈不適便會趕緊先坐下來。

    前幾天一位大姐掃墓在太陽下曬兩個小時,暈厥撞到左眉間撕裂傷兩公分要縫合,表示兩年前掃墓也發生暈厥,她只表示前一天只睡三個小時,掃墓當天忙碌又幾乎沒喝水,身體水分不足就更容易讓迷走神經敏感體質的人,更容易發生暈厥,所幸病人還好只有臉部撕裂傷,之前甚至遇過病人暈厥後倒地撞到頭,造成造成創傷性硬腦膜下出血。

    主持人:
    接下來的清明連假,參加戶外活動和掃墓的民眾,記得防曬和充足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暈厥喔。

  • 舒張壓高心跳快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07 11:28:30
    有 470 人按讚

    「及時CPR 的重要」

    比醫生快一步,離死神遠一步!

    再次強調及早執行一般民眾施救者的 CPR 重要性。

    林口長庚醫院 研究顯示:
    152 位 OHCA 病童中,有15名病童在心臟停止跳動後,有即時接受心肺復甦術(CPR),經急救後恢復自發心跳率為60%,其餘137例沒有接受CPR者,經急救僅有32%恢復自發心跳,顯示即時進行CPR可增加救活率高達1倍。

    2020 AHA CPR重點提到:
    2015年,美國約有 350000 名成人曾經歷非創傷類到院前心臟停止 (OHCA) 並由緊急醫療服務 (EMS) 人員到場急救。 儘管此數量近來有所增加,但在 EMS 抵達前由一般民眾施 行 CPR 的個案所佔比例仍不到 40%,而使用自動體外心臟 電擊去顫器 (AED) 的個案所佔比例則不到 12%。經過一段時 間的大幅改進後,自 2012 年起,OHCA 的存活率達到穩定水準。

    美國每年有 20000 多個嬰兒及兒童發生心臟停止的情況。雖然小兒 IHCA 治療後的存活率有所提升並且神經功能預後良好的機率比較高,但小兒 (尤其是嬰兒) OHCA 治療後的存活率仍然不佳。

    莫忘初衷,常保急救的熱誠

    2020 AHA 兒童CPR有更新,部分重點如下⋯⋯

    首先:
    若嬰兒和兒童有脈搏但沒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 ,每2-3秒進行1次人工呼吸 (20-30 次/分鐘) 。

    另外就是高品質CPR:
    「快快壓」1分鐘至少壓100下(100-120),
    「用力壓」按壓深度約1/3胸廓高,
    「要回彈」按壓後確保胸口回彈再繼續按壓,
    「不可中斷」CPR期間不可中斷超過10秒,
    若無使用高級呼吸道,則維持15:2按壓通氣比率,
    每2分鐘更換一次按壓者,疲倦時可提早更換。

    最後就是:
    小兒復甦術的最新資料顯示,對於所有情況下的小兒復甦術,建議的輔助通氣速率加快至每 2-3 秒通氣 1 次 (每分鐘通氣 20-30 次)。

    對於需要插管的任何年齡層病人,建議使用有氣囊的氣管內管, 以減少漏氣情況發生以及管的更換頻率。

    為小兒病人進行氣管插管時,不建議例行地採行環狀軟骨壓迫法。

    盡早給予腎上腺素 (epinephrine),最好在不可電擊心律(無收縮心臟停止與無脈性心電氣活動) 引起的心臟停止後 5 分鐘內給予腎上腺素 (epinephrine)。

    最新的研究顯示,對體內動脈導管的小兒病人施行CPR時,若嬰兒的舒張壓不低於 25 mm Hg、 兒童的舒張壓不低於 30 mm Hg,則存活率以及神經功能預後良好的機率更高。

    比醫生快一步,離死神遠一步!

  • 舒張壓高心跳快 在 揚揚藥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2 20:45:20
    有 46 人按讚

    [2020.11.22 節氣小雪 開始變冷 讓我們一起守護血管健康]

    血壓高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慢性血管問題,而且隨著生活不正常、壓力、飲食等等因素,高血壓已不再是高齡者的專利,而是越有年輕化的趨勢。

    血壓的正常數值是在120/80以內,當隨著年紀和飲食運動改變,有可能會慢慢變高到130/90,一但超過140就是危險期,很有可能身體的血管已經無法負荷收縮的壓力,增加中風和心梗的風險,就已經是高血壓了。

    超過65歲以上的長輩,給予的血壓範圍比較寬鬆,畢竟血管已經退化和硬化,會建議控制在140/90以內,若是長期臥床的個案則是150/90以內,避免過度積極治療造成低血壓的風險,造成跌倒。

    所以現在就來教教大家如何正確測量血壓,簡單的三步驟,包含測量的時機、測量步驟和量血壓的注意事項。首先血壓測量的時機可以分為早上飯前一次、晚上睡前一次,盡量避免一早起床或是午睡後,通常血壓值都會偏高不准。

    過程中請在平靜的狀態下測量。若身穿厚重衣物需要捲起來方便測量血壓。測量步驟中請注意不限左手或右手,但包覆的上臂不要太緊,約留1指腹的空間,壓脈離肘窩約兩指腹的寬度。

    接下來就是坐姿挺直,掌面朝上請勿握拳,提醒壓脈帶與心臟位置務要同高度,避免誤差值過大。在測量期間也請勿活動、飲食及交談,都會增加血壓數值。以上的注意事項和流程請大家一定要注意,若是偏差太多,會建議測量奇數次取中間數值做登記,每日測量觀察變化也可以知道當天身體的改變,做生活上的預防歐^^

    經過醫生的診斷後,會依據不同的生理狀況給予適當劑量的藥品和分類,以高血壓來說就有分為六大類別,像是歐美首選減少血管張力素II生成降低周邊血管血壓,但對於台灣地區的民眾來說卻有30%會有乾咳的副作用,就會轉為作用在血管張力素II型受體拮抗劑,直接血管舒張,降低血壓。此外前列腺藥品也可以協助降低血壓,但相對就會容易造成與血壓藥的降壓效果太強造成姿態性低血壓;若心跳太快或心衰竭等個案,醫生就會開降低心臟負擔的血壓藥,保護心臟。此外有水腫/肺水腫/心衰竭,醫生短暫會開利尿劑,將身體中過多推積的水分做排除,但相對來說若一併服用高鉀蔬果:像是香蕉/釋迦/菠菜/香菇等等,反而會造成高血鉀症,造成心悸、肌肉無力等副作用。最後就是長輩們最常使用的鈣離子阻斷血壓藥,可以主動擴張周邊的小動脈,降低血壓,但相對來說有糖尿病或是下肢循環不好的長輩就容易造成下肢水腫。

    我想經過介紹六大常見血壓用藥的功能和副作用後,想必大家會清楚知道每個種類的作用族群和注意事項都不一樣。對於血壓藥來說,定時定量最為重,降壓是一個結果但作用是在心臟/周邊血管,還是腎臟都不一樣,在妤平常少鹽多動,自然血管的彈性就會叫好不容易高,最後當有問題時,可以隨時在LINE/電話/或是藥師現場諮詢了解服用藥物的作用和風險。讓藥師成為你諮詢的好朋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3xUu5CiqP8&t=373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