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重點】體況辨別指標!新冠肺炎、低血壓、高血糖常見症狀有哪些?自我檢視不恐慌!
天氣一熱就容易頭暈目眩,食不下嚥,又碰上疫情當前,總讓人不禁胡思亂想!到底是患上了新冠肺炎、熱感冒、腸病毒、低血壓、高血糖還是中暑了?
先莫急莫慌,這次特別彙整常見病症的體況辨別指標,當自己或身旁親友出現身體不...
【凱鈞話重點】體況辨別指標!新冠肺炎、低血壓、高血糖常見症狀有哪些?自我檢視不恐慌!
天氣一熱就容易頭暈目眩,食不下嚥,又碰上疫情當前,總讓人不禁胡思亂想!到底是患上了新冠肺炎、熱感冒、腸病毒、低血壓、高血糖還是中暑了?
先莫急莫慌,這次特別彙整常見病症的體況辨別指標,當自己或身旁親友出現身體不適時,不妨先進行簡單判別。特別要提醒,如果不適症狀持續未能緩解甚至惡化,應主動通報相關單位尋求協助,正處非常時期,人人都應時刻留意身體變化,以保持健康狀態!
⚠️新冠肺炎的常見症狀
🔸常見症狀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目前得知新冠肺炎常見症狀包含發燒、疲勞、腹瀉、呼吸困難、咳嗽、喉嚨痛、嗅味覺喪失、噁心或嘔吐、鼻塞或流鼻涕。潛伏期比較長,可能1~14天左右,若患有長期慢性疾病者如心臟病、糖尿病,更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病發症。以目前台灣的死亡個案,患者平均年齡較高,有超過80%患有慢性疾病,高風險族群包含:大或小於60歲有慢性疾病,以及大於60歲無慢性疾病。如果出現高燒不退、呼吸困難甚至喘不過氣時,就應要儘速就醫
🔸無症狀
目前新冠肺炎出現許多無症狀或輕症個案,其中最嚴重的隱形殺手即為「快樂缺氧」,主要是COVID19病毒會攻擊人體的紅血球,損害其攜氧的能力,使得患者出現「低血氧」情形卻不自知,但病程變化卻很快速甚至會導致猝死。一般正常成年人血氧濃度93%以上為正常值,若低於90%就必須儘速就醫
🔸4招自我檢測防「快樂缺氧」
在手邊沒有血氧機的狀況下,也可以從幾個方式自我檢視是否陷入低血氧危機。第一,觀察指甲顏色,若為粉紅色,血氧通常會有90%以上,若呈現紫色,就應盡快就醫。第二,按壓指甲,如果2秒內由白恢復為粉紅色,代表血氧循環正常,若放掉後,依舊為白色或是很慢才恢復粉紅,就得要特別注意。第三,以正常的速度連續走路6分鐘,若嚴重喘不過氣或臉色發黑,則應儘速就醫。第四,成人正常呼吸每分鐘平均12~20次,在沒運動的情形下,若呼吸次數超過30次,且喘氣明顯,代表已經缺氧,需要緊急送醫
⚠️熱感冒的常見症狀
原因多是因為室內外溫差大,有點像輕微中暑,但症狀其實不太相同,熱感冒的常見症狀如發熱、胸悶疲勞、四肢無力、黏稠鼻涕、發燒、頭昏頭痛
⚠️腸病毒的常見症狀
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主要經由腸胃道、呼吸道傳染,可以引發多種疾病,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大人也會得腸病毒,只是大多症狀比較輕微。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或嘔吐等,病況進展嚴重時可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
⚠️低血壓的常見症狀
若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就可能有低血壓的問題,這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身體的異常狀態,通常好發在年輕且偏瘦的女性族群,但不一定有明顯的症狀。較常見症狀如頭昏眼花、嗜睡、臉色蒼白、冒汗、口渴、注意力下降。如果只是輕微頭暈或無症狀的低血壓,基本上是不需要治療的,若狀況持續未改善,建議要諮詢醫師,協助找出原因及適合的治療方式
⚠️高血壓的常見症狀
高血壓是為一種動脈血壓升高的慢性疾病,收縮壓高於140mmHg,舒張壓高於90mmHg,就是高血壓。高血壓平時症狀並不明顯,有些病人即使血壓異常升高,身體不會有不適感,因此常常忽略而耽誤就醫。高血壓的可能症狀為: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流鼻血、兩肩酸痛;嚴重者甚至有噁心、嘔吐、昏迷等症狀。通常高血壓好發族群有肥胖、吸菸、年長者、生活習慣不良、孕婦、腎臟疾病、內分泌失常。高血壓會對全身器官造成不同的併發症,建議及早治療才能降低風險
⚠️低血糖的常見症狀
當血糖低於70mg/dl時就屬低血糖,會出現飢餓、冒冷汗、心跳加快、臉色蒼白、頭暈無力等症狀。當轉為重度時,就會出現反應遲鈍、行為反常、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口齒不清、意識喪失。提醒低血糖患者,平常應遵從糖尿病飲食原則,三餐定時定量,學習居家自我監測血糖並記錄,預防低血糖的發生。隨身也可以帶低血糖急救包,放入含升糖素、葡萄糖粉等
⚠️高血糖的常見症狀
當體內缺乏足夠的胰島素時,會導致攝取的碳水化合物(醣類)無法被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血糖濃度就會升高。常見症狀如多吃、多尿、口渴、體重減輕,若再嚴重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眼眶凹陷、視力模糊、神智不清甚至昏迷。提醒高血糖患者,定期要做好血糖或尿糖監測,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按醫囑服藥或注射胰島素。如有噁心、嘔吐或發燒情況時,應立即就醫治療
⚠️熱衰竭&中暑常見症狀
炎炎夏日容易出現中暑及熱衰竭,根據衛福部資料公告,「熱衰竭」是指在熱的環境下過久,持續的流汗,且未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造成全身性不舒服,常見症狀如頭痛、疲倦、無力、躁動不安、定向力變差、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現象
「中暑」指的是在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造成身體的核心體溫升高超過40.5℃,同時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有危及生命的狀況。患者起初身體會覺得熱、皮膚乾躁發紅、心跳過快、呼吸過快、低血壓;情況繼續惡化時會發生熱的調節機能失效,身體體溫上升很高,無法流汗、頭痛、頭昏、噁心、嘔吐、視力障礙,多個器官衰竭、神智混亂、定向力變差以及昏迷、抽筋
#凱鈞話重點
舒張壓高心跳快 在 貝醫師的急診無間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接受警廣新竹台 健康情報站 電話連線訪談
聊聊暈厥
前幾天天氣轉晴轉熱,上個週末許多民眾提早掃墓,週末那兩天有不少民眾因為各式各樣的頭暈、暈倒來急診就醫。
以下是訪談稿
主持人張玉雲
主持人:
暈厥,除了發燒、腹痛、胸痛之外,暈厥也是病患來急診就診的常見原因之一。
請問醫師什麼是暈厥?和一般說的眩暈、頭暈有什麼不一樣?
貝琪梨:
一樣有個暈字,一般民眾很容易搞混暈厥、眩暈和頭暈這幾個詞有什麼不同,暈厥講白話就是大家平常說的「暈倒」,和其他各種頭暈不同,指的是暫時性的意識喪失,會有幾秒鐘到最多幾分鐘內失去意識,因為一時到腦部的血流灌流不足,通常血液一恢復灌流,病人就會醒來。而眩暈(眩暈症、動暈症)指的是天旋地轉、或是病人經常描述像暈車、暈船般搖晃的暈,經常伴隨噁心、嘔吐、看東西會轉的症狀,但是人會從頭到尾意識都會清醒的。今天要談的是會失去意識的這種「暈厥」。
主持人:
那什麼原因會造成暈厥?
貝琪梨:
造成暈厥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類,反射性暈厥、體位性暈厥、心因性暈厥、神經性暈厥,聽起來很複雜,我個人把它簡單區分為比較「不要緊」(台語)和比較「有要緊」的原因來說明,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主持人:
哪些是比較「不要緊」的常見暈厥原因呢?
貝琪梨:
比較「不要緊」的暈厥,最常見的是反射性暈厥和體位性暈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或是遇過身邊認識的人說打針會暈針,打疫苗暈過去、牙痛去看牙醫打麻醉針痛到暈過去、嚇到暈過去,休息一下幾分鐘就醒過來,這些都是反射性暈厥,我們人體隨時都有自律神經在調控呼吸心跳血壓,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自律神經有一組交感神經,在我們痛、暈、喘、生氣、緊張的時候,讓我們心跳快、血壓高,另外一組副交感神經,又叫做迷走神經(迷失方向的迷、走路的走),作用與剛剛提的交感神經正好相反,在我們放鬆的時候,能讓我們心跳慢、血壓降低。有些人的迷走神經天生比較敏感,受到較強烈的刺激,就會造成瞬間心跳緩慢、血管舒張、血壓降低,一下子到腦部的血流不足,便失去意識暈倒。
還有另外一類常見比較「不要緊」的暈厥,是體位性暈厥,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姿勢性低血壓,蹲著一會兒突然站起來會眼前一片黑或一片白就倒下,是人體調控血管舒張、收縮功能較差,來不及跟上姿勢改變的速度。
主持人:
那什麼是「有要緊」的暈厥呢?
貝琪梨:
剛剛提到的,「不要緊」的暈厥通常坐下或躺下休息幾分鐘,身體就會恢復,很快就能自動清醒過來。
而「有要緊」的暈厥,誘發的原因可能是心臟的問題,最常見是心律不整,病人的心臟亂放電,讓心臟亂跳後,心臟無法正常順利地收縮,把血液打到腦部去而暈厥,而引起心律不整的原因又很多,所以必須去心臟科檢查是否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梗塞或是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等等,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放置心律調節器,才能避免反覆發生暈厥的狀況。
還有一類「有要緊」的暈厥,是神經的問題,最常見是癲癇發作,腦細胞膜放電異常,造成病人失去意識,大家對癲癇發作的印象可能都來自連續劇演的,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眼睛上吊,癲癇發作也可能是四肢僵硬倒下、也可能是像發呆一樣突然眼神無神地倒下,造成癲癇發作的原因,也是需要進一步去神經科門診檢查,是否是腦中風、腦出血、腦腫瘤、代謝性疾病所引起的。
主持人:
要如何避免發生暈厥呢?
貝琪梨:暈厥很難百分之百避免,但是前面提到的比較「不要緊」的反射性暈厥和體位性暈厥,是可以盡量避免的,反射性暈厥經常發生在久站、解尿、排便、做憋氣、用力咳嗽這些動作時,臨床上在急診經常遇見病人是早上清晨剛起床去上廁所時暈倒。建議若發生過類似暈厥的民眾,盡量避免用力憋氣、用力咳嗽的動作,早上起床坐起後,先坐一下再起身,也可以先喝一杯水,再開始活動,蹲姿站起時也是放慢動作,停一下再整個站起,避免久站或長時間曝曬太陽,水分補充要充足,只要感到稍微不適時,立刻找地方坐下或蹲下,以免暈厥倒地造成撞傷腦出血其他意外。
主持人:
那請問醫師有沒有在臨床上遇見什麼樣的案例呢?
貝琪梨:
曾經遇過一位油漆工大哥表示自己知道有迷走神經暈厥的體質,他曾經因為暈厥從鷹架上掉下來,後來他自己知道只要感覺稍為頭暈不適便會趕緊先坐下來。
前幾天一位大姐掃墓在太陽下曬兩個小時,暈厥撞到左眉間撕裂傷兩公分要縫合,表示兩年前掃墓也發生暈厥,她只表示前一天只睡三個小時,掃墓當天忙碌又幾乎沒喝水,身體水分不足就更容易讓迷走神經敏感體質的人,更容易發生暈厥,所幸病人還好只有臉部撕裂傷,之前甚至遇過病人暈厥後倒地撞到頭,造成造成創傷性硬腦膜下出血。
主持人:
接下來的清明連假,參加戶外活動和掃墓的民眾,記得防曬和充足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暈厥喔。
舒張壓高心跳快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及時CPR 的重要」
比醫生快一步,離死神遠一步!
再次強調及早執行一般民眾施救者的 CPR 重要性。
林口長庚醫院 研究顯示:
152 位 OHCA 病童中,有15名病童在心臟停止跳動後,有即時接受心肺復甦術(CPR),經急救後恢復自發心跳率為60%,其餘137例沒有接受CPR者,經急救僅有32%恢復自發心跳,顯示即時進行CPR可增加救活率高達1倍。
2020 AHA CPR重點提到:
2015年,美國約有 350000 名成人曾經歷非創傷類到院前心臟停止 (OHCA) 並由緊急醫療服務 (EMS) 人員到場急救。 儘管此數量近來有所增加,但在 EMS 抵達前由一般民眾施 行 CPR 的個案所佔比例仍不到 40%,而使用自動體外心臟 電擊去顫器 (AED) 的個案所佔比例則不到 12%。經過一段時 間的大幅改進後,自 2012 年起,OHCA 的存活率達到穩定水準。
美國每年有 20000 多個嬰兒及兒童發生心臟停止的情況。雖然小兒 IHCA 治療後的存活率有所提升並且神經功能預後良好的機率比較高,但小兒 (尤其是嬰兒) OHCA 治療後的存活率仍然不佳。
莫忘初衷,常保急救的熱誠
2020 AHA 兒童CPR有更新,部分重點如下⋯⋯
首先:
若嬰兒和兒童有脈搏但沒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 ,每2-3秒進行1次人工呼吸 (20-30 次/分鐘) 。
另外就是高品質CPR:
「快快壓」1分鐘至少壓100下(100-120),
「用力壓」按壓深度約1/3胸廓高,
「要回彈」按壓後確保胸口回彈再繼續按壓,
「不可中斷」CPR期間不可中斷超過10秒,
若無使用高級呼吸道,則維持15:2按壓通氣比率,
每2分鐘更換一次按壓者,疲倦時可提早更換。
最後就是:
小兒復甦術的最新資料顯示,對於所有情況下的小兒復甦術,建議的輔助通氣速率加快至每 2-3 秒通氣 1 次 (每分鐘通氣 20-30 次)。
對於需要插管的任何年齡層病人,建議使用有氣囊的氣管內管, 以減少漏氣情況發生以及管的更換頻率。
為小兒病人進行氣管插管時,不建議例行地採行環狀軟骨壓迫法。
盡早給予腎上腺素 (epinephrine),最好在不可電擊心律(無收縮心臟停止與無脈性心電氣活動) 引起的心臟停止後 5 分鐘內給予腎上腺素 (epinephrine)。
最新的研究顯示,對體內動脈導管的小兒病人施行CPR時,若嬰兒的舒張壓不低於 25 mm Hg、 兒童的舒張壓不低於 30 mm Hg,則存活率以及神經功能預後良好的機率更高。
比醫生快一步,離死神遠一步!
舒張壓高心跳快 在 揚揚藥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2 節氣小雪 開始變冷 讓我們一起守護血管健康]
血壓高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慢性血管問題,而且隨著生活不正常、壓力、飲食等等因素,高血壓已不再是高齡者的專利,而是越有年輕化的趨勢。
血壓的正常數值是在120/80以內,當隨著年紀和飲食運動改變,有可能會慢慢變高到130/90,一但超過140就是危險期,很有可能身體的血管已經無法負荷收縮的壓力,增加中風和心梗的風險,就已經是高血壓了。
超過65歲以上的長輩,給予的血壓範圍比較寬鬆,畢竟血管已經退化和硬化,會建議控制在140/90以內,若是長期臥床的個案則是150/90以內,避免過度積極治療造成低血壓的風險,造成跌倒。
所以現在就來教教大家如何正確測量血壓,簡單的三步驟,包含測量的時機、測量步驟和量血壓的注意事項。首先血壓測量的時機可以分為早上飯前一次、晚上睡前一次,盡量避免一早起床或是午睡後,通常血壓值都會偏高不准。
過程中請在平靜的狀態下測量。若身穿厚重衣物需要捲起來方便測量血壓。測量步驟中請注意不限左手或右手,但包覆的上臂不要太緊,約留1指腹的空間,壓脈離肘窩約兩指腹的寬度。
接下來就是坐姿挺直,掌面朝上請勿握拳,提醒壓脈帶與心臟位置務要同高度,避免誤差值過大。在測量期間也請勿活動、飲食及交談,都會增加血壓數值。以上的注意事項和流程請大家一定要注意,若是偏差太多,會建議測量奇數次取中間數值做登記,每日測量觀察變化也可以知道當天身體的改變,做生活上的預防歐^^
經過醫生的診斷後,會依據不同的生理狀況給予適當劑量的藥品和分類,以高血壓來說就有分為六大類別,像是歐美首選減少血管張力素II生成降低周邊血管血壓,但對於台灣地區的民眾來說卻有30%會有乾咳的副作用,就會轉為作用在血管張力素II型受體拮抗劑,直接血管舒張,降低血壓。此外前列腺藥品也可以協助降低血壓,但相對就會容易造成與血壓藥的降壓效果太強造成姿態性低血壓;若心跳太快或心衰竭等個案,醫生就會開降低心臟負擔的血壓藥,保護心臟。此外有水腫/肺水腫/心衰竭,醫生短暫會開利尿劑,將身體中過多推積的水分做排除,但相對來說若一併服用高鉀蔬果:像是香蕉/釋迦/菠菜/香菇等等,反而會造成高血鉀症,造成心悸、肌肉無力等副作用。最後就是長輩們最常使用的鈣離子阻斷血壓藥,可以主動擴張周邊的小動脈,降低血壓,但相對來說有糖尿病或是下肢循環不好的長輩就容易造成下肢水腫。
我想經過介紹六大常見血壓用藥的功能和副作用後,想必大家會清楚知道每個種類的作用族群和注意事項都不一樣。對於血壓藥來說,定時定量最為重,降壓是一個結果但作用是在心臟/周邊血管,還是腎臟都不一樣,在妤平常少鹽多動,自然血管的彈性就會叫好不容易高,最後當有問題時,可以隨時在LINE/電話/或是藥師現場諮詢了解服用藥物的作用和風險。讓藥師成為你諮詢的好朋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3xUu5CiqP8&t=3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