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舊石器時代特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舊石器時代特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舊石器時代特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舊石器時代特色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嗯嗯。莉莉嗯 Touch and Lif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義大利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8:馬泰拉Matera 這座城市非常有靈性,是我最喜歡的義大利城市之一 這個被世界拋棄的城鎮,卻從來沒有停止發光發亮。 當你微閉雙眼看著他,眼前就是一片星空。 我要很浪漫的說:馬泰拉有著星星的味道。 - Matera的特色就是洞穴的房屋們Sassi,200萬年前的舊石器...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起源》是款強調大世界的狩獵探索手遊,跳脫一般的RPG套路,藉由遊戲中栩栩如生的世界觀與多樣化的生態圈,並穿梭在舊石器、黑鐵、工業與科技四大時代之間,自由的探索並沉浸在這迷人的架空世界中。 這個繽紛的世界中孕育了各種別具特色的生物,從可愛的小豬到兇猛的龍獸應有盡有,玩家們能夠挑戰馴服這些生物並與...

舊石器時代特色 在 Yobi 葉媚 よーび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03 15:49:04

❄️ 好喜歡 #十日町市博物館 做成雪結晶的設計, 陽光灑下來時滿滿的雪結晶影子~ 館內依照新瀉十日町的三大特色作為三大區 「繩文時代-火焰型土器」、「豪雪」、「織物」 今天6月才新開幕的博物館,每個角落都美! 約一萬六千年前人類開始造土器 #繩文時代 (也稱後期的舊石器時代) 這裡面可以看到晚...

舊石器時代特色 在 Hanahanatour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03:39:12

更多MATERA的故事看這裡~ 📌https://goo.gl/K8yXEa 義大利的馬泰拉 Matera位於Gravina河流所切割的峽谷之上,地理貧瘠是一個不適人居的地方, 卻是有歷史紀錄以來義大利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可以一路回溯到舊石器時代......當初人們在Matera便是穴居,基本上就...

  • 舊石器時代特色 在 嗯嗯。莉莉嗯 Touch and Lif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9 08:17:56
    有 99 人按讚

    #義大利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8:馬泰拉Matera
    這座城市非常有靈性,是我最喜歡的義大利城市之一

    這個被世界拋棄的城鎮,卻從來沒有停止發光發亮。
    當你微閉雙眼看著他,眼前就是一片星空。

    我要很浪漫的說:馬泰拉有著星星的味道。
    -
    Matera的特色就是洞穴的房屋們Sassi,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邊就已經住人了,所以整個古蹟群區域非常的大,你有可能一天都逛不完,這一個小小峽谷裡面有非常多的Sassi,因為Sassi窗戶小又潮濕,加上屋子距離很近,當有傳染性疾病時這邊就是個巨大的病毒培養皿非常可怕,所以在觀光化之前其實義大利政府有勸導部分居民搬走,但有部分窮人沒有辦法負擔而留下,死城變得更死,之後因為電影取景加上文青們被這座城市給吸引,慢慢再次活過來,而成為我們今天看見的他

  • 舊石器時代特色 在 Hanahana Tou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13 20:00:01
    有 141 人按讚

    啊大家中秋節快樂,月圓人團圓,吃多不胖都開心啦🥂🌕🙆‍♀️

    📌窮山惡水也要活下去的鬼城。義大利馬泰拉 https://goo.gl/K8yXEa

    義大利的馬泰拉 Matera位於Gravina河流所切割的峽谷之上,地理貧瘠是一個不適人居的地方, 卻是有歷史紀錄以來義大利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可以一路回溯到舊石器時代。地形使然,幾萬幾千年來也沒有多大改變,哪裡都可以看到過往歷史的痕跡,好像隨便一個長滿青苔的鋪石板路,也可以讓你回到幾百年前的中世紀歐洲……

    當初人們在Matera便是穴居,基本上就是跟天爭地,使用器械開鑿堆疊,居住在石頭洞窟之中,形成當地有名的Sassi景觀(Sassi 其實就是義大利文石頭、岩壁的意思,後來被引用來形容建於石灰岩溶蝕作用而形成洞穴內的民居)西元前三世紀,古羅馬人在此建城後更是逐步發展,不但克服了先天貧瘠的條件,還在石灰岩地形之中發展出了良好的取水供水系統。來到這裡,除了叢聚壯闊的石屋群之外,地下水道也是有名的看點之一。

    住在石窟裡面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風不良加上水源取得不易,大部份人都是攜家帶眷連著牲畜一同居住(別的不說,想想排泄物🙈),糟糕的衛生條件讓這裡成了疾病與死亡的溫床……1950年代義大利政府為了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在旁邊建立了新城並進行了一連串搬遷Sassi居民的計畫,成效不彰,卻反而讓Sassi成了窮困流民們的聚集地,混亂骯髒,是義大利政府好一段時間的燙手山芋,沒人想碰……

    不過呢,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後來的義大利政府學聰明了~讓市場說話。他們輔導當地的居民進行旅遊業轉型,成為餐廳、酒吧、飯店,無形中也默默了加強這個區域的生活機能以及經濟水平,再加上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在1993年的加持,Matera的Sassi石窟民居與石頭教堂公園一起成為了世界遺產,終於華麗翻身,成為眾人趨之若鶩的觀光勝地。同時因為比起如今的耶路撒冷,Matera反而更接近兩千年前當時的景觀,這裡早已成為好萊塢眼中的電影寵兒~除了梅爾吉伯遜有名的基督受難記在這裡拍攝之外,這幾年風靡全世界的神力女超人,也是在這裡拍攝的喔!

    另外不可不提的就是宗教文化對這個地區的影響,如今的我們大概很難想像那樣被放逐迫害的生活,但是,說真的,為了維護自己的信仰而流離失所卻不失虔誠之心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對吧!在教會分裂的時期,Matera的石洞是無路可走的僧侶們的避難地,而逃難的時候怎麼去膜拜敬仰的真神呢~虔誠的僧侶們直接在石壁上雕刻或者用顏料描繪出聖經時的圖畫,許多年以後一切斑駁卻沒有完全的消失,就變成了Matera地區古教堂的特色,大大小小,光是石頭教堂便已經有150多座,多的是從外觀絲毫看不出任何痕跡的存在。S第一眼看到教堂內部的時候就想到了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亞,也是有名的僧侶避難地(我想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很難抓🙈)就連留下的痕跡乍看之下,也有幾分相似呢!

    S個人覺得Matera這個地方最吸引人的真的不只是風景遼闊或者充滿特色的建築(但是當然,壯觀的不得了沒錯)而是一種見證人類歷史的讚嘆之心~看看咱們人類是怎麼樣克服險困的環境,哪怕是窮山惡水,也阻擋不了人們生存下去的決心!這座城市,完全是依靠著人類的智慧所產生的,身處其中立刻便感覺到在這個地方生存的不易,需要多麼多的勇氣跟互相幫助才能夠在這樣的不毛之地生存下去。相較之下,身在現代文明的我們真的幸運了許多對吧,學會珍惜,也算是旅行帶來的一個好處(笑)所以有機會的話就去看看吧,在它還沒有被遊客們一窩蜂地塞爆之前好好看看這個古老城市的迷人風情,祝大家旅運昌隆啦,Buon viaggio💋💃🏻🙌🏻

    --
    喜歡旅行喜歡文字,非常想去南極,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把看過的美好風景全部記錄下來,老了下酒!

    📝圖文網誌 花花世界旅行趣
    https://hanahanatour.wordpress.com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nahanatour/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anahanatour/

  • 舊石器時代特色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20 08:00:00
    有 774 人按讚

    謝謝網友 Helen Chu 分享她的母親和她在臺東長濱八仙洞的今昔對照。

    圖中地點為八仙洞的第一洞(這裡最大的海蝕洞)「靈巖洞」。左上圖是1969年她的父母於婚前約會時由父親拍攝,右上圖則是她在半世紀後的2019年4月17日帶媽媽重遊舊地時所攝。左下圖是1992年她在靈巖洞的「靈巖寺」石碑旁留影,右下圖則是她在2019年4月17日於同地拍照,昔日洞中寺廟與石碑皆已不復存在。

    臺灣東海岸旅遊著名景點之臺東長濱「八仙洞」是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發現地,位於樟原橋南方約500公尺,臺11公路西側水母丁山山壁上的海蝕洞穴,即八仙洞風景區所在。八仙洞遺址在1988年由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一級古蹟,後於2006年5月1日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前身)重新指定為國定遺址。

    八仙洞的整體結構高約380公尺,外觀呈巨大岩石之山巖,面海的峭壁上有數十個被海水沖蝕而成的洞穴,約分布在130公尺的高度範圍內;垂直於地面節理而形成的古海蝕洞是其特色,這些海蝕洞是東海岸地殼在陸升過程中,海浪侵蝕岩壁較鬆軟的部分所形成的,由於地質硬度不均,因此每一個海蝕洞的形狀皆異,其高度都大於10公尺,近看更顯壯觀。

    八仙洞具有約30處海蝕洞奇景,包括靈巖洞、潮音洞、永安洞、海雷洞、乾元洞、潮辰洞、崑崙洞、菩提洞、水濂洞、土地洞、朝陽洞、龍舌洞、觀音洞、地藏洞、燕子洞……等。在海蝕洞旁的木棧步道拾級而上,沿途可見蓊鬱的林相與豐富的生態,攀登至永安洞以後,更能居高臨下,一探長濱地區鬼斧神工的海階地貌。

    早年八仙洞裡有一些大型的海蝕洞被靈修人士用來闢建神壇或寺廟而形成「洞内寺」,因此洞穴名稱具有濃厚的宗教氣息,例如最大的海蝕洞穴被稱作「靈巖洞」,而離地面最高的洞穴則名叫「崑崙洞」,另外還有部分小洞穴成了納骨塔。

    為了恢復八仙洞原始面貌,臺東縣政府文化處以民事訴訟、協商方式多管齊下,在歷經3年的追討後,終於在2017年底,將八仙洞的洞内寺全數拆遷完畢。目前,八仙洞遊客中心有一座解說展示館,館中有打製石器、文物與復原模型可參觀,是一個兼具地質美景與人文歷史的絕佳休憩景點。

    長濱文化是迄今在臺灣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化,那是一個以漁獵採集為生的隊群社會,居民人口不多,主要居住在海邊的洞穴及岩蔭,不知農耕、不識製陶,會以敲擊的方式製作石器。長濱文化的年代最早可以推算到距今約3萬年,其在臺灣東海岸一直持續到距今約5千年時便忽然消失,而且與之後普遍發現於臺灣全島的各史前文化層之間,完全找不到可連繫的關係,亦即臺灣島上的新石器時代,乃至金屬器時代的文化,並非從長濱文化演變發展出來的。

    八仙洞遺址的遺物出自潮音、海雷、乾元及崑崙等海蝕洞穴底層,出土器物以石器為主,屬礫石工業砍伐器傳統,多為石英、石英岩、玉髓、燧石與鐵石英等製成的小型刮削器、刀形器,石器類型以石片器佔多數。此外,考古學家也在此地發現各類型的小型尖器和骨針、骨尖器、骨魚鉤等日常工具與漁獵工具,同時亦發現了火塘、魚骨等生活遺留物;從這些器物推斷,住在八仙洞遺址的人類,應是將天然的石頭敲碎,再利用碎掉石片的鋒利邊緣,來進行切肉、割魚、刮掉獸皮上的脂肪、砍樹及削木頭等動作,而且他們也會把動物的骨頭削尖磨利,作成魚叉與釣鉤來捕魚,或者用動物骨頭做的針來縫製衣服。

    1968年,臺大地質學系教授林朝棨在這裡進行地質調查時,發現了史前文化堆積層。同年底,臺大考古人類學系教授宋文薰率領臺大考古隊至此進行發掘,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石器,並由考古學家李濟命名為「長濱文化」。

    此後,歷經五次考古發掘,不但找到了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而且在洞穴堆積的底層發現非常豐富的舊石器時代之先陶文化。宋文薰認為,八仙洞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族群來自中國大陸,應是在冰河期時由中國華南遷至臺灣。不過,瑞士籍傳教士艾格理則認為八仙洞遺址的族群,並非來自中國大陸,而是屬於南島語系。

    臺灣水下考古學家臧振華自2009年起,主持為期3年的「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由中研院史語所考古隊發現了10處新的洞穴,使八仙洞的洞穴數達到24處;另外,考古隊進行57處的岩心鑽探及7處的洞穴探掘,發現了大量舊石器與新石器時代的遺物。

    臺東長濱的八仙洞結合了歷史、考古、地質及自然景觀,是臺東也是臺灣的重要資產,相信在經過政府整體規畫設計後,將會成為國際級的頂級遺址公園。

  • 舊石器時代特色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21 17:00:21

    《我的起源》是款強調大世界的狩獵探索手遊,跳脫一般的RPG套路,藉由遊戲中栩栩如生的世界觀與多樣化的生態圈,並穿梭在舊石器、黑鐵、工業與科技四大時代之間,自由的探索並沉浸在這迷人的架空世界中。
    這個繽紛的世界中孕育了各種別具特色的生物,從可愛的小豬到兇猛的龍獸應有盡有,玩家們能夠挑戰馴服這些生物並與牠們一同並肩作戰,也成為遊戲中的一大特色。同時身上的裝備都能親手打造,只有你最懂自己的需求,做出獨一無二的搭配。製作的材料就是路旁的花草樹木,甚至河流火焰等都能採 集下來,至於稀有的素材,就等著玩家去探索囉!
    以上這些豐富的內容都在《我的起源》中,想要重拾遊戲的樂趣嗎?那就一起加入狩獵與探索的行列吧!

    (C)iCanEntertainment Co.,Ltd.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 舊石器時代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12 23:46:14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舊石器時代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3-24 10:36:21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史前史廳


      這次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為大家介紹臺灣史前史廳。

    展覽說明:
      臺灣早在史前時代就是各地族群來往頻繁之地。數千年來,臺灣逐漸經由移民與其交流,發展出多樣的史前文化,時間上涵蓋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及鐵器時代,延亙了至少一萬五千年。他們的故事構成了臺灣史前史的內容。本展示廳包含八個展示主題,以臺灣出現最早的人類與文化開始,到距今約四百年前,臺灣進入歷史時期為止。

    臺灣史前的序幕:
      本單元一開始簡要描述臺灣史前文化具有多元發展的特色,然後以冰河時期為背景,說明最早進入臺灣的人群曾在這個土地上發展出的史前文化。本展示室以「左鎮人」與「長濱文化」為起點,帶領觀眾走進臺灣史前的世界。

    臺灣史前人的生活:
      本單元以介紹臺灣史前人類的生業方式為主軸,以「古台北湖」為設定的背景。內容包含開啟臺灣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繼之而起的「細繩紋陶文化」,還有「圓山文化」人及「芝山岩文化」,以他們在古台北湖畔的生活方式,介紹臺灣史前人在採集、捕魚、狩獵及農業等生業活動的樣貌。

    臺灣史前陶器: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人類普遍使用的日用品,不論是日常生活、祭祀或是陪葬,陶器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單元以陶器為主角,以臺灣中南部為設定的背景。內容包含介紹臺灣史前陶器的類型、功能、特性、製作技術、文化特徵、藝術風格等,也說明陶器在臺灣考古研究上的普遍性及重要性。

    臺灣史前人與海洋:
      海洋對臺灣史前人類而言是充滿食物的寶庫,也是通行無阻的道路。本單元以海洋為主角,以恆春半島為設定的背景,從臺灣史前人的角度出發,介紹他們對海洋的各種利用,包括取自海洋的食物、工具及裝飾品等,還有史前人潛水、航海以及海洋貿易的證據。這些都顯示出他們對海洋資源的高度利用,超越了一般人的刻板印象。

    卑南遺址的卑南文化:
      「卑南遺址」是國定遺址之一,極為豐富精美的史前遺物至今仍保存在遺址地面下。本單元以「卑南文化」為主角,以「卑南遺址」為設定的背景。從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出發,介紹遺址上卑南文化的聚落、建築、墓葬(石板棺)以及式樣繁多製作精美的玉器及陶器,展現一個令人讚嘆的史前文化,原來史前時代的東臺灣竟是如此豐富。

    巨石與祭祀:
      東海岸的「麒麟文化」是臺灣唯一以「巨石」為特色的史前文化。本單元以「巨石」為主角,以東海岸為背景,主要介紹「巨石」的類型、分布的地點、可能的淵源、還有「巨石」究竟有什麼用途的謎團。除此之外,本單元也以「長光遺址」為背景,介紹史前人的祭祀活動,從遺留的祭品中發現史前人祭祀的各種祈求。

    臺灣史前石器與玉器:
      從生活中的工具到陪葬的飾品,石器與玉器陪伴著史前人類的一生。本單元以石器與玉器為主角,整體性的介紹臺灣史前石玉器,包括石玉器的種類、功能、選用的石材、製作的技術、社會文化意義等有關史前石器的知識,也介紹考古學家推測史前時代臺灣玉器貿易網路的可能性。

    鐵器時代的臺灣:
      鐵器等金屬器物流行於史前的臺灣,象徵臺灣邁入了一個新時代。本單元介紹臺灣鐵器時代的種種,包括這個時代在使用器物及社會文化轉變上的特徵,主要內容為臺灣各地鐵器時代的介紹,以及他們可能與近代原住民可能的關係。本單元述說新時代、新技術與新工具為臺灣史前時代帶來的轉變,在此追尋史前與歷史的交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