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舊建築再利用國外案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舊建築再利用國外案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舊建築再利用國外案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舊建築再利用國外案例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自行車倉庫將會浴火重生】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今晨駁二自行車倉庫大火震驚全市,雖然有少許韓粉幸災樂禍,甚至抹黑駁二,但絕大部分市民除了痛心外,都希望這座倉庫能盡快恢復原貌。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更宣布:一定重建自行車倉庫! 作為一路看著自行車倉庫從自行車學校,到本東倉庫...

  • 舊建築再利用國外案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9 21:51:09
    有 1,129 人按讚

    【自行車倉庫將會浴火重生】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今晨駁二自行車倉庫大火震驚全市,雖然有少許韓粉幸災樂禍,甚至抹黑駁二,但絕大部分市民除了痛心外,都希望這座倉庫能盡快恢復原貌。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更宣布:一定重建自行車倉庫!

    作為一路看著自行車倉庫從自行車學校,到本東倉庫商店的高雄人,我們更希望,這場惡火之後,不僅是修復,而是能帶給高雄的文史資產,以及駁二的文創機能新的動能和轉機。猶如浴火鳳凰,很快再和市民再見。

    以下是幾點期待

    1. #釐清火場鑑識與責任,勿隨意猜測:古蹟火災原因大致有幾個,在國外大多是配電系統或電線走火,導致沒有防火建材和滅火設備的古蹟燒毀。在台灣,人為縱火的機率高了很多,甚至有「古蹟自燃」的笑話存在。高雄過去#舊岡山車站、#雄中雅樂軒、#旗山車站與武德殿,都是可疑案例。然而,本案現場仍在調查中,現場並無破壞痕跡,不宜任意猜測。

    2. #加強文資保護:老舊歷史建物,不論主被動安全性都不如遵守新法規的新建物,然而舊有結構或建築特性,也不見得適合加裝各類新設備。我們希望,駁二舊倉庫、甚至全市文資,應通盤引入「性能式防火設計」概念,在達到防火規範下容許一定的彈性,並強化災害應變管理機制 (尚包含風災地震等)。

    3. #加強自行車倉庫與社區互動:該棟之重建,在責任釐清以及與所有人溝通後,可考慮重新規劃倉庫內部用途,整修倉庫周邊廣場,並強化新化街與光榮街立面的進出機能,改善新化街側的徒步環境,加強與社區之互動性。

    4. #增加倉庫機能多元性:自行車倉庫位於大勇與大義倉庫區間,個人認為比起目前一間商店與一處展場規劃,應能更多元利用和增加機能,以更好的串聯徒步動線。例如日本廣島尾道的 ONOMICHI U2 倉庫,同樣以自行車為主題,就在大倉庫內興建了多個微型結構體,把旅店、餐廳、咖啡店、選物店佈置在內,也包含可以與愛車共眠的旅館,捷安特之旗艦店。內裝更運用金屬、鐵件等和海運、造船業相關的素材,除了高質感的設計外,也呼應著港濱特色。由於自行車倉庫過去就是陳其邁市長創辦的「倉庫自行車學校」,喚起過去回憶,豐富使用機能,或許更能帶給這座倉庫重生。

    5. #讓本東復活:本東倉庫商店的主人李瑾倫,當初來高雄發展就是響應最早的駁二人才駐市計畫,長期也和文化局合作。在釐清火災原因後,應考慮協助本東倉庫商店有機會在短期內移地復業 (大義倉庫群、甚至棧庫群),讓插畫與動物們,再次和大家見面~

    而在那之前,大家還是可以去民有街的撥撥橘和灰灰基地美術館支持一下喔!

  • 舊建築再利用國外案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3 00:01:47
    有 1,161 人按讚

    【高美館 REOPEN 美學走入城市 】
    文:李雨蓁 Lí Ú-chin、圖:立足城市 City Story

    今天晚上, #高美館 重新開幕了,館內外大幅的白色調,讓空間更加明亮,Go Go Machine Orchestra 跑跑機器人 的音樂和正門的投影,揭開美術館的序幕。一旁的居民,若無其事的做著平日的運動,這是市民的美術館。在內惟埤走著,看著森林與湖泊中倒映出的城市光影,令我想起了這些年,幾件美學案例對高雄的啟發。


    #一座美術館可以翻轉城市

    近幾年,不只是台灣,世界各國城市間紛紛爭相興建藝術相關場館,很多城市的模範指標都是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


    1991年,在當地市政府與議會齊心邀請下,古根漢到畢爾包設館,並由法蘭克.蓋瑞操刀在內維翁河充滿廢棄工廠與造船廠的碼頭區,興建弧面流線的美術館,開幕頭3年,遊客為地方政府帶來超過1億歐元的稅收;開幕頭4年,全市觀光客暴漲700%,更創造超過5000個工作機會,效益遠遠超過興建成本。


    2018年,歐洲都會化獎(Urbanism Awards)頒發年度歐洲風雲城市,從社會、經濟、環境、良好的政府治理與商業成功等元素評選,畢爾包脫穎而出。


    然而,畢爾包的成功並不只靠古根漢。水岸區域的活化、地鐵與輕軌串連的大眾運輸升級,文化投資帶動工業經濟的轉型,都是畢爾包從年輕人外流的城市,轉變為償還負債,人均收入高於全歐30%城市的原因。


    與其說一座美術館能翻轉城市,重要的更是不分黨派,官民齊心合作,改變城市的決心。


    #台灣在地創作也能爆發龐大能量

    去年底到年初,藝術圈最夯的展覽,就是MoNTUE北師美術館的「#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這檔展覽將過去許多只能從美術史冊、書籍圖錄裡看到的經典名畫,甚至有些僅存於文獻史料口耳相傳的佚失作品、遺作手稿,包含石川欽一郎的《河畔》、陳澄波的《東臺灣臨海道路》、陳進的《三地門社之女》及《少女》大理石雕像紛紛從散落各地的私人藏家、公立博物館和國外美術館借出,讓一般民眾得以親眼目睹近百年前台灣畫家的原畫真跡。


    在沒有政府資源、大幅宣傳下,居然靠著網路好評口耳相傳,到了展覽最後一週天天爆量排隊,甚至延長展覽時間到夜間。如此成功的策展,也證明了民眾對台灣本土美術史「遺失歷史」的高度興趣。透過策展,銜接本土過去與未來創作能量,並在國際上取得定位,這正是新世代美術館建築潮以外,另一項更重要的事。


    #將美學引入城市品牌與在地產業

    奧地利第三大城林茲(Linz),人口約 20 萬人出頭,二戰前林茲就成為奧地利的工業中心,但70年代面臨重工業衰退,城市品牌競爭不如維也納與薩爾斯堡等困境。於是林茲做出了認同上的轉型,和藍領生活結合,引進在地精神,並且強調「未來」而非過去,將當地文化的重點放在了「當代藝術」與「電子藝術」。


    1979 年林茲開辦 #電子藝術節,和「聲音之雲(Klangwolke)」戶外聲光音樂會,結合多瑙河水岸風光,夜間開唱時,聲光煙火齊射,色彩斑斕,完全顛覆了城市過去的意象。在林茲制定的文化發展計劃中,科技和新媒體佔了關鍵角色,1995 年更設立了公私合營的電子藝術中心(Ars Electronica Center GmbH),提供互動科技,互動裝置和藝術結合的教育學習環境,並下轄「未來實驗室」,和林茲大學「媒體藝術與科技中心」結合,推動技術與創意並進。


    而林茲在地其他文化建設,如倫托斯美術館(Lentos Museum),Ok 當代藝術中心等,也均和電子藝術相關活動密切合作。同時這些在造型上下了一番工夫地新建館舍,也成為多瑙水岸重要的光影風景。發展以來,電子藝術活動和周邊高等教育合作,培育了充沛的資訊媒體人才,使得林茲的文化產業能蓬勃發展,特別是資通媒體和研發教育諮詢業營業額顯著增加,成為鋼鐵與石化以外的另一重要產業。


    總計在 2005-2010 年間,文化軟硬體建設和觀光創造了6000 個左右的就業機會。林茲在電子藝術上的投入,和官民通力合作的結果,也讓林茲獲選 2009 年歐洲文化之都,在當年帶來 10 倍的觀光人數成長,活動過後,林茲站穩以「數位媒體為介面的文化之都」形象,進一步於 2014 年加入 UNESCO 創意城市網絡,獲選為「媒體藝術城市(CIty of Media Arts)」。近期的新目標更要利用舊菸草工廠活化,打造林茲成為奧地利主要的創業產業創業中心。

    #高雄再造靠藝術?

    從畢爾包、林茲這些國外城市的成功案例,我們都能看到,從藝術帶動城市復興,並非不可能;而從近年台灣藝術與設計策展品質提升,我們也看到了在地需求與供給端的龐大潛力。


    然而,這些城市並非只有館舍或藝文活動,還包含整體城區的改造規劃、交通動線重整、教育資源投入、結合文化的產業佈局等多種策略,並且在取得市民高度共識下,打造出城市新形象。


    未來,高美館透過輕軌可以連接當代美術館、駁二、流行音樂中心等文化設施、一直到高軟、5G/AIOT園區等產業地帶,高雄如何用藝術做為能量,創造城市新動力,就是這波城市轉型的一大挑戰了!

  • 舊建築再利用國外案例 在 林宛蓉加油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09 19:15:42
    有 174 人按讚

    #允棟市場攤商的血汗悲歌,市府務必重視其權益伸張
    #給世貿展覽館北館一條佈展通道=給廠商一條活路
    #地方經濟崛起,經發局責無旁貸
    #提升家鄉認同感,青年局應積極推動青年公共參與

    宛蓉從政以來一直沒有離開草衙部落,尤其是允棟市場也是當地人的記憶,允棟市場因為建物老舊成為危險建物被拆除,這些攤商早期用辛苦的血汗錢取得攤位經營權,如今遭市府強制拆除,攤商何去何從?宛蓉一直很關切,9日議會進行財經部門質詢,宛蓉再度提出質詢,務求力爭攤商的權益。

    允棟市場民國58年成立,見證60~80年代附近加工區及拆船業繁榮歲月,但因時代變遷,地方產業沒落,人口外移,攤商陸續遷出,市場興盛不再,建築物老舊被認定為危險建物,工務局依建築法強制拆除東側及西側建物,但遺憾的是,拆除後市府沒有配套措施,攤商權益受損無法伸張,宛蓉認為市府公權力應積極介入協助輔導,才能確保這些攤商的權益。

    再者,宛蓉長期以來為世貿展覽館北館爭取一條廠商佈展的通道及停車空間而努力,宛蓉引用國外案例希望市府能重視,如德國司圖加特展覽館,位於高速公路旁,故直接利用其上方興建6層立體停車場,提供4200格停車位給廠商及參展民眾使用,反觀我們高雄市的世貿展覽館北館卻連一條佈展通道都沒有,令人遺憾。還好在日前都委會質詢時,林副市長親口允諾成立專案辦理,宛蓉希望經發局能積極掌握進度,以提昇本市展覽產業競爭力。

    最後,如何振興地方經濟?宛蓉建議經發局應輔導傳統商圈導入創新能量,透過商圈再造振興地方經濟;青年局應深根在地輔導在地青年就業,地方歷史文化加上文化創意產業,使高雄的青年族群築夢踏實,讓高雄成為全台青年就業、居住首選的文創友善城市。
    如之前在興仁公園舉辦的前草生活節,就能有效活化地方經濟,產官學民共同動起來,讓地方風華再現,永續發展。

    青年局局長:因有其他行程無法親自出席前草生活節很抱歉,但本局有派專員過去了解,下次有機會我一定會親自到。

    經發局局長:蔬食部分我會先從個人做起,再努力去推廣整個局處執行。
    在地方創生這一塊,最好的方法其實就像前草生活節這樣,利用地方既有的能量,跟地方有很好的凝聚跟整合,有很優秀的學校團體去合作,當天我過去時有發現前鎮國小裡有貨櫃業者一起過去配合,也有請一些老師在貨櫃裡幫忙介紹當地的歷史文化,甚至未來貨櫃還可以留在國小,像這種比較長期的,不是一次性活動,每年都可以再辦,東西還能留在當地重複使用,其實這就是我們現在輔導商圈轉型的一種形式的體現,未來我們也會以這個活動為標竿,一樣找地方的團隊與業者一起來合作。
    關於允棟市場這一塊,之前拜訪議員時也有講到,主要癥結點是私有地,比較偏民事,也不容易聯絡到地主,的確如議員所說,後續我們會積極輔導攤商另尋地點去營運,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積極去協調地主,處理民事的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