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舊公屋還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舊公屋還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舊公屋還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舊公屋還原產品中有28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整改清算】香港地產商十大高危「#壟斷行為」 外電指地產商受中央施壓引起全城烘動,地產股亦隨著恒大爆煲而大跌。其實所謂「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並非重點,「壟斷行為」一詞才是對地產商來說可以內容無限擴充的紅線,如何才構成「壟斷行為」暫時沒有任何定義,以下嘗試探討香港地產商十大最高危的潛在「壟斷行為」,從...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uzuki Every改造|$5,300投得長洲退役消防車 車主獲高登仔幫手圓夢 考車牌翻新揸出街全紀錄 四年前,William在高登開了貼文,表示想從政府物流服務署買一輛退役的小型消防車,當時車子不但殘破,亦需要重新申請私家車牌才能在路上使用。於是,由競投、修復以至出牌,一個歷時數年的改造過程...

舊公屋還原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10:45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研之有物:《斯卡羅》真實考古揭密:羅妹號事件中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其實是熱愛舶來品的大戶】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自此捲入西方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 一方面,南臺灣海域歷來海難頻繁,不時有漂民被視為入侵者遭原住民殺害;而清廷長年將瑯嶠一帶視為「化外之地」,...

舊公屋還原 在 CaRmEn Chi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4:02:31

2021.09.07 #勁流心奶黃月餅 #荔園版鬥獸棋 中秋節點少得食月餅🥮,近呢幾年,卡卡已經好少買傳統月餅嚟食,改買流心奶黃及冰皮月餅比仔仔食~ 見到荔園推出 #玩味感超重的流心奶黃月餅~以Q 版叢林探險隊為主題,盒內除了6 件獨立包裝的流心奶黃月餅之外,更附送了 #復刻荔園版本動物園鬥...

舊公屋還原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20:06:55

【@marketfocus.hk 】【龔成專欄】青年月入4萬炒牛熊輸身家求救 翻身建議:先剪卡戒借貸 再月供儲股票 . 【引言】有27歲小股民月入近4萬,因沉迷炒牛熊致賠掉積蓄兼欠下高息卡數,悔恨之餘去信給投資書籍作者兼股評人龔成求救。龔成強調投資非賭博,故呼籲來信小股民要戒炒牛熊及看10本有關股神...

  • 舊公屋還原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1 23:35:06
    有 1,485 人按讚

    【整改清算】香港地產商十大高危「#壟斷行為」

    外電指地產商受中央施壓引起全城烘動,地產股亦隨著恒大爆煲而大跌。其實所謂「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並非重點,「壟斷行為」一詞才是對地產商來說可以內容無限擴充的紅線,如何才構成「壟斷行為」暫時沒有任何定義,以下嘗試探討香港地產商十大最高危的潛在「壟斷行為」,從而預視香港地產商將會否/如何遭到整改清算。

    ■ 1 #囤積居奇

    單是四大地產商抬面有上千公頃土儲,估計仍有大量未登記、仍然掌控在俗稱「艇仔公司」的中介手上的土儲,亦未完全反映入公司年報, 圈地規模遠超枱面所及。

    這些土地資源本來是尋常百姓的家園、自給自足的農田、自然生態的棲息地,都被囤積高度集中化起來。這些囤起來的土地資源無論有多不適合作發展,現時都歸咎政府阻礙他們點地成金,也不讓出來還原各種用途,為社會作業及自然環境重建生機。只肯短借出來作過度屋,收回之後又能借機變豪宅。

    地產商的囤積壟斷,並不限於公開在公司年報上的一千公頃土地儲備,還有每年囤起上萬個已建成空置單位。本來針對此問題的《一手樓空置稅》條例草案,準備好通過最後都可以失踪泡湯,繼續容許地產商將手上空置單位待價而沽,彰顯了後國安法時代地產影響力仍然法力無邊。

    ■ 2 #壟斷式圈地

    除了大規模囤地自肥,過往在新界的圈地模式也很可能構成所謂「壟斷行為」。

    一直以來透過在新界與村長「打好關係」,大地產商之間已形成了無形的收地地盤,亦令其他潛在競爭者無法進場,明顯的例子如新界東北及洪水橋,明顯有著分區割據之收地格局。加上還有政府配合的規劃選址及原址換地,大大鼓勵了地產商進一步圈地壟斷。

    土地業權外,亦透過不限於「田地生產」的手法,從小業主手上集中化市區業權作重建,亦成功爭取放寬強制拍賣門檻的政策,大大加強收購議價能力,掃平中下階層在舊區的生存空間。

    ■ 3 #操控衣食住行每個環節

    過往談到「地產霸權」,一般都指不單是在住屋問題上由地產主導,而是在交通運輸、電子消費、物業管理、飲食娛樂、城市活動,深植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各種服務選擇、物價水平、生活質素都牢牢挾制在地產商手中,連街市規劃也可以操縱。

    真正的霸權壟斷莫過於市民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民生大小事,而當今被套上「壟斷行為」的罪名,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們在各行各業霸佔龍頭地位,未有全面「讓」給「其他競爭者」入場所致。

    ■ 4 #公眾輿論帶風向

    地產利益不只在政治體制及大大小小的政策委員員內,過往還透過籠絡「經濟學者」、地產經紀、退休高官等知名人士,透過媒體版位、董事袍金、團體資助、政黨捐獻、評論專欄、顧問研究的方式,讓社會各界都有專業打手或代理人協助主導社會輿情,帶出有利地產商利益的論調,實現公眾輿論的壟斷。過往遇上反對地產利益的社會聲音,曾有抽廣告、發信傳媒及團體作「提示」的做法。

    透過以上的廣泛動員做到轉移視線、sideline反對聲音的效果,過去成功創造出「土地不足」、「地權複雜」、「收地困難」、「環保霸權」、「補地價 = 白做」、「一日最衰都係辣招」等論調,令地產利益能夠以公眾利益之名滲透香港日常議題,主導土地房屋施政。

    而當今還能保有「帶風向」的權力,在全面管治權下當然會被理解為新時代香港隱患。

    ■ 5 #利益主導政府施政

    當今各種被質疑為地產利益度身訂造的土地房屋政策,例如土地共享、原址換地、發水露台、強拍門檻、加大濕地發展密度,放寬祖堂地等,都會獲得過政府大力幫手背書成訂立, 一般都會以「地產商發功」來形容背後難以得知的政策制訂過程,卻可從「許士仁案」、「梁展文案」反映這種「功力」並非空穴來風。

    人脈財力使然,這亦未必是能透過削阻地產商在特首選舉的影響力,就能輕易破除,這些都應該會被明眼人看在眼內。

    ■ 6 #區位租值壟斷

    壟斷不僅只在資源上、媒體中,還能透過主導基建配套達到區位上的壟斷,令區域中心地段全面配合地產利益,才能有效收割小市民的租值。

    這樣就不停留於大地產商的行為,領展、港鐵、市建局三座大山顯然也是加劇城市空間階級化及房屋問題的元兇,不過暫時仍未有在輿論上分享著地產商相同的待遇。

    ■ 7 #阻礙政府收地與發展

    近年提出10塊私人地事隔兩年有7塊擱置,1,000公頃未發展棕地不斷避開地產商土儲只額外收得47公頃,可以預視背後現今依然有著巨大的收地力場,守護著他們愈儲愈多的土地儲備。

    事實上,過往有不少案例發展商動輒進行司法覆核及上訴,發展商成功率亦相當高。明明收回土地條例是最難以挑戰的尚方寶劍,政府一直都避開而選擇更貴更破壞的填山填海。

    現今恆隆地產陳啟宗試圖甩獲反指土地短缺全因反對派,但明顯土地發展最有力的反對派,其實就是地產商本身,這並不是發展商憑口就能帶過的事實。

    ■ 8 #非正規掠地起豪宅

    地產商不僅會大手收購公共事業如電力、巴士、媒氣等行業進行壟斷,更甚者是「不務正業」,利用這些公共事業大搞地產,懂得將旗下/合作團體的巴士廠、變電站、碼頭、機樓、科學園區、教堂等公共設施申請改劃成私樓住宅項目,如同黨媒所形容恒大在不同省市「以車圈地」的騙地模式。

    這除了大大影響香港賣地庫房收益及公地公用的潛力,變相廉價搶地,將原有批租作公共用途的土地變成私樓豪宅圖利。

    ■ 9 「#智商勾結」

    還有透過私下「捐獻」或參與某某智庫組織,一方面能因慈善牌可獲免稅優惠,另一方面亦能借助他們影響政府施政,製造對地產利益更有利的政策環境,一石二鳥,可謂「智商勾結」,但這些行為大眾是看到的,亦可理解是另一種助長壟斷的行為。

    ■ 10 #大孖沙「#鋤Dee會」

    根據不少過往報導,傳聞大地產商們曾私下組成「鋤Dee會」,有傳成員包含恒大許家印、「重慶李嘉誠」張松橋、「大劉」劉鑾雄等大地產商,這種富豪「共富」的合作模式,方便在過往地產股票市場大手交易,互惠互利做Deal。

    不論鋤Dee會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已經在新時代香港式微,外人不得而知,但若然還有這個沒有社團註冊的「團伙」,今時今日也很有可能以「壟斷行為」被取締。

    小結:風聲已聞 危難未至

    現時其實只聞風聲草動,未有實質行動,但現今地產商還想以小恩小惠打發就算,更想借機以解決住屋問題之名大撈一筆,現屆仍較親地產界時或尚可蒙混過關,靠拿劏房業主Slumlord祭祭旗,但長遠且看「壟斷行為」的紅線如何變化,如何換莊,畢竟香港地產收益供養不同利益版塊,政商之間還是你中有我的利益共同體。

    想留意更多有關地產商壟斷行為:

    【本研Podcast】Ep57 - 施壓中 - 地產商就嚟冇得玩?
    🎧Spotify:https://spoti.fi/3EwCgMw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 舊公屋還原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4 22:45:17
    有 392 人按讚

    應該很少人進去過浸水垃圾掩埋場(新竹市環保局垃圾衛生掩埋場)裡面吧,提到掩埋場我們往往想到的就是惡臭、髒亂甚至會憂慮土壤跟水是否被污染,當然更不太可能走進去。

    但你知道嗎?近30年前,這裡和客雅溪對面的金城湖可以說是新竹海邊最好的賞鳥點,生態相當豐富,是候鳥喜歡的歇腳處。

    浸水一帶也一直有個說法,當初建掩埋場時,市府曾經承諾只用十年,十年後會還居民一片公園綠地,結果快三個十年過去了,這裡還是沒有變成公園綠地。

    無論是居民,還是當年心痛地看著市府把水鳥的家變成掩埋場的鳥友們,其實心裡都有個期待這裡能夠復育植被,還原自然環境以及變成一處可以讓市民親近,讓居民感到驕傲的公園。

    當然我能理解新竹市終究需要一片土地來掩埋焚化爐每天產生的底渣,目前浸水掩埋場內也還有資源回收站、二手家具的再生展示場、海洋廢棄物的暫存場這些處理廢棄物、資收物甚至循環再生物品的場域。

    這些區域不但還有環保業務的需要,同時也有環境教育的功能,但是浸水掩埋場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是已經不再使用的掩埋區域。

    環保局目前希望能將掩埋場重新規劃,場區內除了既有環保業務的維持與增加環境教育之外,其實他們也注意到應該將舊掩埋區域恢復生態功能,加以活化。我在議會臨時會以及私下的拜會,都一再的提醒市府:

    1. 市府應舉辦居民參與式工作坊,讓居民可以一同設計規劃這個遲來的公園。

    請市府不要忘記對浸水人的承諾,浸水掩埋場重新規劃應該還給我們一片公園綠地了,此次重新規劃應該要能讓居民表達對這塊土地的期待與想法,讓空間如何使用的決定權還權於民。

    2. 納入自然生態公園設計,給原本熱愛此片土地的候鳥得以歇腳,給孩子親近自然的環境教育空間。

    這片土地是有可能恢復成往日的水鳥熱區的,希望未來的規劃能夠以恢復生態功能為先,並且與公園結合,如果規劃得宜,這裡可以是新竹市最大的自然遊戲空間,讓孩子能夠自由地在草、樹、沙、水的環境裡遊玩,還可以參與生態觀察的活動,到時候我相信連外縣市的爸爸媽媽假日都會想帶孩子來這裡放電。

    3. 改善清潔隊員休息環境,給勞苦功高的清潔人員應得的舒適休息空間。

    現在以及未來仍將使用的環保業務區域,應該盡快改善清潔隊員的辦公與休息環境,其實大家沒進去過可能不知道,每天幫我們收拾垃圾的清潔隊員們,在這裡的辦公與休息空間都是臨時搭建的鐵皮屋,裡面狹窄擁擠,天花板會漏水,上廁所還需要走一段路到建築物內。

    不久前我才參觀過他們的辦公空間,真的很心疼,肩負起為新竹市民清垃圾這份重大工作的隊員們,值得一個更好的辦公休息空間的。

    你也進去過浸水掩埋場嗎?你希望浸水垃圾掩埋場復育變成自然遊戲空間和水鳥的家嗎?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

  • 舊公屋還原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1 17:00:01
    有 451 人按讚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自此捲入西方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

    一方面,南臺灣海域歷來海難頻繁,不時有漂民被視為入侵者遭原住民殺害;而清廷長年將瑯嶠一帶視為「化外之地」,治理態度消極,國際強權因而獲得可乘之機。

    相隔不到十年的「羅妹號事件」(1867)、 「牡丹社事件」(1874),便是強權藉口船難爭端、嘗試搶占臺灣的例子。

    當時,以漢人為經營體系的糖、樟腦、茶葉出口,讓臺灣躋身世界貿易體系。不過從考古學調查,被清國視為化外之地的原住民部落,也並非與世隔絕。

    1980 年代在墾丁一帶發現的「社頂遺址」,石棺內採用屈肢蹲踞葬、複體多次葬,判斷是古時排灣人盛行的墓葬形式。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郭素秋副研究員進一步做考證。

    她將考古挖掘的社頂、龜子角遺址地點,與 1904 年日人繪製的「臺灣堡圖」套疊,進行古今比對,證實了這兩處應該就是「羅妹號事件」中力戰美軍的主角──龜仔甪社的相關遺址!

    剽悍的龜仔甪社族人,是否孤立封閉、鮮少與外界接觸?考古研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社頂遺址的陪葬品相當精緻豐富,有銅環、瑪瑙珠、玻璃珠,閩粵的瓷碗、瓷壺,甚至還有西班牙、墨西哥銀幣,都出現在排灣部族的石棺內。這些充滿「異國風味」的器物,與其他排灣遺址的考古發現相當吻合。

    「從屏東牡丹鄉、滿州鄉、來義鄉的出土文物,大概三四百年前,原住民就大量使用福建燒製的陶罐和青花瓷。」

    郭素秋解釋, 來義、恆春半島等排灣舊社皆位居深山,但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物,十三至十五世紀(宋元時期),部落已經出現福建的青瓷、白瓷。

    十七至十九世紀(明清時期),排灣族家屋的出土文物,幾乎看不見部落傳統的手製軟陶,中國閩、粵陶瓷器取而代之成為日常用品。

    來義舊社甚至挖出日本江戶時代的銅錢。

    上述種種的考古發掘意味著:

    「三、四百年前,深山部落與外界已有活絡的交流往來,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也是海外陶瓷器的消費者。」

    「我完全沒料到會找到這麼多海洋性器物!部落看起來很山區、很邊緣,但並不是一般想像的貧瘠和無知。他們大量使用舶來品作為日用品,代表可以穩定地持續取得這些器物。」

    郭素秋打趣地說,「其實部落可能過得挺好的,有大鐵鍋,還能用銀幣、瑪瑙珠、瓷碗陪葬。」

    但這些海外器物,怎麼遠渡重洋到達南部深山?西班牙、墨西哥銀幣,又怎麼來到龜仔甪社的石棺裡?

    目前仍是待解之謎。郭素秋推測,因緣於大航海時代下的殖民浪潮與全球貿易,讓遠在墨西哥的銀幣、菲律賓(西班牙殖民地)的物資,有機會飄洋過海。

    同一時期的福建,也出現類似銀幣,隱然勾勒出在美洲墨西哥城、菲律賓馬尼拉、中國廈門、臺灣瑯嶠之間輾轉流通的貨貿關係。

    透過出土文物、文物的使用痕跡和記號,對照歷史脈絡,考古學家雖無法完全還原銀幣流通的路線,卻獲得了一幅全球尺度的圖像,映照出各地人群透過戰爭、殖民、貿易產生的連結。

    而從這一枚銀幣,也隱約窺見臺灣原住民曾在全球貿易舞臺「參一腳」。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斯卡羅 #瑯嶠 #原住民 #排灣族 #龜仔甪社 #陪葬品 #社頂 #社頂遺址 #舶來品 #貿易

    閱讀完整文章:
    【研之有物】▹《斯卡羅》真實考古揭密:羅妹號事件中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其實是熱愛舶來品的大戶 https://bit.ly/2VyeTR3

  • 舊公屋還原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2-19 12:30:01

    |Suzuki Every改造|$5,300投得長洲退役消防車 車主獲高登仔幫手圓夢 考車牌翻新揸出街全紀錄
    四年前,William在高登開了貼文,表示想從政府物流服務署買一輛退役的小型消防車,當時車子不但殘破,亦需要重新申請私家車牌才能在路上使用。於是,由競投、修復以至出牌,一個歷時數年的改造過程便隨之展開。「這輛車是以前的消防車,是Suzuki Every的第四代。」原本是屬於日本的鈴木公司出產的麵包車系列,後來政府被廣泛採購為離島消防局執行任務,在退役後則被William買下來改為私家車用途。

    剛買回來時,William憶述車子是殘破不堪的,而且多處生銹,需要從日本購買零件逐一更換。「這兩個Kpa是代表胎壓,我有拍照留回這些噴漆字樣,再以電腦剪裁字體製成。」為了盡量貼合消防車當時的原貌,William不惜工本地盡量還原。他亦選擇沿用本來的老舊倒後鏡,為的是一份「在消防局見到它的感覺。」除了倒後鏡,標示電油的貼紙亦仍張貼在車頭位置。William認為全車保存得最好的,就是一幅影着此輛F672消防車的過膠照片,他珍而重之地放在駕駛座旁。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217/7YTZQF3CIBBCNEXEEO6XITIJBE/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高登 #Suzuki #長洲 #消防車 #考車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舊公屋還原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7-29 23:00:12

    傳聞已久的Sony A7S 3終於正式現身,事隔5年,新機從硬件到軟件都有大升級,繼續主攻高感光以及錄影表現。有預計中的升級,亦有大驚喜。

    409,600超高ISO唔偏色
    A7S III採用全新設計的1,210像素背照式CMOS,以及BIONZ XR影像處理器,動態範圍達15級,果凍效應進一步減少,亦升級至759點相位對焦系統。

    我們以只有一點燭光的密封黑箱,測試其低光表現。新機ISO最高可以擴充至409,600,與上代一致,仍還原到物件的實際顏色。在這個極限ISO下,畫面雖然有噪點,但就不會出現一般相機的紫色噪點,可謂是相機中的夜視鏡。

    降回ISO 6,400後,畫質當然沒問題,畫面仍然乾淨噪點少,細節亦很清晰。

    4K 120fps慢動作錄影 散熱系統升級
    A7S III高感光表現暫時應該都沒人能敵,但這就犧牲了像素,硬件上不能拍攝8K或6K錄影。新機拍攝4K時採用全像素讀取,最高支援4K 120fps和1080P 240fps錄影,更支援高達600Mbps的4K 60fps錄影,實拍各模式下畫質都非常細緻。新機升級至10-bit 4:2:2機內錄影,亦加入數碼防震,加強手持拍攝的穩定度。但沒有6K和8K錄影,規格上就比競爭對手較遜色。

    A7S 3的機身設計看起來與A7R IV一樣,但內裏的散熱系統有特別改進,Sony表示拍攝4K 60fps可以一直長拍至沒電。新機是Sony第一部使用多角度側翻式屏幕的無反相機,自拍和取景時,角度都更多更方便,而錄影鍵亦移到機頂,更易操作。

    介面重新設計支援觸控 清晰易上手
    Sony被詬病多年,複雜難用的操作介面終於迎來大更新,菜單經重新設計,配色更加明亮,清晰了許多。最重要是全面支援觸控,就連拍攝介面亦都支援觸控,從更改設定到拍攝,用起來都快以及友好了很多。

    A7S III是第一部採用CFexpress Type A卡的相機,與Canon R5、Nikon Z7使用的CFexpress Type B不同,主要是體積更細,機身體積亦較易控制。大家也不用太擔心要馬上買新卡,A7S III兩個卡槽都同時支援CFexpress Type A卡以及UHS-II SD卡,舊卡還能用。

    Sony A7S III硬件上,與上代相比的確有大幅度升級,主力拍攝4K的用家都能滿足的,不過缺少了8K或6K,姑勿論是否用得着,但看起來的確較遜色。不過整體而言Sony的確抵讚,從全新觸控介面、翻轉屏幕到色彩表現等,都可見Sony有聽取用家意見不斷改進,這部新機也是有誠意有實力的。"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暫別熟食中心】周潤發發哥每周必吃半世紀老店即炸巨型豬扒 兄弟檔同場破解不和傳聞 (果籽) (https://youtu.be/nmUTwMG7818)
    【窮茫青年2/4】五人迫爆300呎公屋 低薪青年嘆香港閹割夢想:「搬去劏房為有喊的角落」(果籽)(https://youtu.be/WOQdpMG11Z8)
    【肥瘦戀人】戀上肥妹不被看好 愛情魔力令蒲友變乖仔「我喜歡她已足夠」(果籽)(https://youtu.be/-tjOom7O7iM)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https://youtu.be/ZRxuvymM7j4)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Sony #A7S III #夜視鏡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舊公屋還原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02 22:00:12

    足本訪問:https://bit.ly/3gjAOQP

    炒水魚絲,名字乍聽簡單,其實是道坊間難找的懷舊菜式。桃花源小廚的黎有甜是少數曾親嘗又懂得還原這舊滋味的廚師......

    相關影片:
    【佐敦小菜館】打死不離三兄弟 札根渡船角近40年 即燒燒鵝吸客 大哥經歷高低起跌:盡力將餸菜炒到最好 https://youtu.be/xFA4oeQZPZ4
    【大廚出軌實錄】亞洲最佳女廚走入蛇羹店 克服恐懼撕蛇肉創「法式蛇羹」 中環OL識唔識欣賞?
    (https://youtu.be/j5JVkFj4lPs)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香港最老狗?】23歲金毛尋回犬等同人類140歲 主人公開四大長壽秘訣 最緊要食乜?(https://youtu.be/mHNCyTfiwP4)
    【逃走他鄉】BNO移民英國$12,000租三層獨立屋 銀行中層變餐廳侍應 居英權二代:要接受由低做起!(https://youtu.be/FLFGdaKUtPo)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佐敦 #飲食男女 #燒鵝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