齡爸力推好文分享(不具版權不確定來源),窺見黑暗時代的光明人格,還有有智慧父母的愛與教導。
———————-
筆名落花生的許地山,是我們這一年代熟悉的作家。他女兒許燕吉的故事既真又感人。 (落花生的女兒 ) ---梁淑珍 撰文 「不相信愛情,不談戀愛,結婚三十多年不生孩子,做一對合作夫妻。我生活在動...
齡爸力推好文分享(不具版權不確定來源),窺見黑暗時代的光明人格,還有有智慧父母的愛與教導。
———————-
筆名落花生的許地山,是我們這一年代熟悉的作家。他女兒許燕吉的故事既真又感人。 (落花生的女兒 ) ---梁淑珍 撰文 「不相信愛情,不談戀愛,結婚三十多年不生孩子,做一對合作夫妻。我生活在動盪的歲月,被時代的浪潮從高山捲入海底:國家幹部變成了鐵窗女囚,名家才女嫁給了目不識丁的老農,其間的艱辛曲折、酸甜苦辣,稱得上傳奇⋯。」 這是許燕吉女士在回憶錄《我是落花生的女兒》一書中的一段話,直白地總結了自己可泣的人生,她以近百年的人生體驗,
告訴你一個真實得近乎殘酷的 20 世紀中國史。同時也讓讀者窺視了中國共產黨文革時代 至暗的時刻,而許燕吉就是那個激盪時代的縮影。
許燕吉祖父~許南英中過舉人,派至台灣當官,父親~許地山生於台灣台南。甲午戰爭台灣割讓給日本後,許地山隨家人遷回福建龍溪落籍。
1917 年考入燕京大學,五四運動時辦 「新社會」刊物。畢業後先至英國牛津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途中短期逗留印度,研究梵 文及佛學。
後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宗敎史。1927 年起任教於燕京大學,並在北京和 清華大學授課。
許地山一生創作,以閩、台、粤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他有一篇很出名的散文~《落花生》,文章作者筆名也是「落花生」,入選了小學國語課本。
這篇《落花生》文章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論花生 」而寫,是一幅令人神往、充滿著溫馨的闔家歡樂圖;這裏有母親的慈愛、嚴父的期盼、兄姊弟的手足之情,真實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這篇文章陪伴了台海兩岸幾代人的成長: 《落花生》許地山 著
我們家的後院有半畝空地,母親説:「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
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没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説:「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 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説:「你們愛吃花生麼?」我們爭著回答:「愛!」「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説出來?」姊姊説:「花生的 味兒美。」哥哥説:「花生可以榨油。」我説:「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 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説:「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説:「是。」母親也點點頭。父親接下去説:「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 用。」我説:「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説:「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文章主旨由「我」領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花生深埋在土中,以 自己的「犠牲」而使自己有用。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提醒我們看到樹上漂亮的果實,也要看看下面那些不甚好看的根。
許燕吉曾有過幸福快樂的童年。1933 年生於北京故取名「燕」,「吉」沖晦氣也。
1935 年,許地山受胡適推薦,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是著名才女張愛玲的恩師。那時候許燕吉三歲, 一家人在香港,生活很優渥,住在一幢兩層小樓上,一樓租給英國人做生意,家裏有一部轎車,父親不會開車,車子都是母親開的。這樣的生活在一個戰亂的時代,雖然美好,但也難以持久。
1941 年,許地山因心臟病不幸猝死。在香港大學為他舉行的葬禮,宋慶齢第一個送來了花圈,那時許燕吉才八歲。
接著而來災禍不斷,日本人佔據了香港。母親帶著一家人逃亡, 一路輾轉廣西、貴州、四川,最後才逃至南京。許燕吉在父親生前好友的幇助下,進入南京明德女中就讀,哥哥周仲苓就讀弘光中學。哥哥姓周,是從母姓,因外公家無男丁。
1950 年代初,許燕吉考上了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上大二那年,和同學吳富融談上了戀愛。經過黨組織同意後,兩人於 1955 年畢業後結婚,許燕吉也順利地分配到了工作。這對許 燕吉來説,是個好的開端;書讀完了,人也嫁了,工作也有了。 不幸,1958 年,共產黨在全中國如雪崩似的,展開了反右運動,許燕吉被打為右派,開除公職。
那時許多人都莫名其妙地被扯上了右派的關係,尤其像許燕吉這種「多嘴」的人,她心直口快是出於父親的性格。「我父親如果活到現在,也肯定沒好日子過。⋯要麽,他閉嘴;要麼,蹲監獄!」 許燕吉被逮捕時,她已懷有身孕。肚子裏的孩子還未出生,就胎死腹中,得知是一個女孩,許燕吉想看一眼,但醫生勸她別看,以免留下陰影。「假如當時知道:她是我唯一的孩子,無 論如何,我都要看看她的。」因為此後她這一生,再也沒生下過孩子了。 同年,許燕吉被判有期 6 年,管制 5 年。入獄後兩個月,許燕吉收到一張夫婿吳富融的訴狀紙,訴吿目的是離婚。短短一年,經歷入獄,孩子夭折,丈夫提出離婚,彷彿人生所有的苦難,都一次劈頭蓋臉向許燕吉砸來,毫無準備,就跌入了萬丈深淵。
第二天,許燕吉
舉人當官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歡迎光臨科舉地獄,明代末年甚至沒考上不給車馬費回家?】#精選書摘
在明代,考上進士的有一半是平民出身,可見科舉是一把通往成功的階梯,但實際上並不容易。就有日本學者把科舉形容成地獄,還得千里迢迢進京趕考。
自宋代起,距離京師較遠的地區,官方會給予舉人車馬費。但到了明代末年,兵部尚書楊嗣昌卻實行了一項新政:沒考上的回家不給車馬費。這造成一些考生流離不能回鄉,甚有在異鄉自殺……
#我要上京當官 #趕考 #科舉 #車馬費
舉人當官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晚上讀書不可以超過子時,因為那是血液回歸心臟的時刻,一旦不睡覺,會因為血液損耗而生病。我看到有人辛勤地讀書,甚至整夜不睡覺而導致吐血,都覺得可笑。
古代的人讀書是為了明白儒家的義理,後來的人讀書也是為了求得知識,現在的人讀書不過是為了科舉,身體反而因此受到傷害,難道不是件奇怪的事嗎?」
#準備考試的大家辛苦了
陳一中,《我要上京當官:明朝一點都不鐵飯碗之公務員人生》 ,臺北, 悅知文化,2020。
舉人當官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警政高層負起改革責任,別再演戲假挺基層】
今天,我針對新北中和分局員警的「以腳制伏」事件提出質詢。
👉質詢影片看這裡:https://youtu.be/jO3URdHf5aI
這個事件我們4月8日看到媒體報導,4月10日詢問警政署調查結果,這份調查報告詳細描述員警「為何以腳制伏」,最後說行為不當,記申誡2次。4月12日,新北市警察局長前廣中和分局國光派出所慰勉同仁辛勞,致贈慰問品。
我詢問內政部長,把人當足球踢的「以腳制伏」,還有嗆聲要民眾「吃慶記」的行為妥當嗎?「吃慶記」的部分要不要一併調查?新北市警察局長事後前去慰問,妥當嗎?
同時,我也詢問法務部的代表張春暉檢察官,這樣的行為,犯了甚麼法?是不是非告訴乃論?新北地檢要不要主動分案調查?
答案都是肯定的,這麼明顯的違法行為,可能觸犯了:刑法第 277 條的傷害罪、第151條的恐嚇罪,刑法287條也規定,公務員於執行職務時犯277條,是非告訴乃論罪。踹頭的影片已經這麼多人看到了,新北地檢應主動分案調查。
然而,除了個案處置外,我更在意的,是導致這種事件一再發生的制度與文化。
從前幾天的員警爆氣執法過當,兩個月前6名員警騙發拘票遭到判刑,到2019年8月的員警追車殉職。很巧合,通通都發生在幅員遼闊、人口全台第一高的新北市。警界的朋友說,這是新北的「獨特文化」。
確實,在複雜的環境因子催化下,「人力不足下的超高警民比」、「設備、教育訓練都不足的基層員警」、「逼死人的績效評比競賽」這三個結構性因素,造成了所謂的獨特文化,還有層出不窮的爭議與悲劇。
👇新北市超高警民比,人力不足累死員警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319597
「新北市汐止警分局汐止、社后兩大派出所,警民比各為1比1351、1144,成為警局的第1、3名;今年資料顯示,前三名派出所分別為三峽分局北大派出所、林口分局文林派出所與淡水分局水碓派出所,警民比分別為1比2513、2163、2140,嚴重失衡。目前新北市161個派出所,有73所警民比超過1千,尤以板橋、海山及樹林分局所屬派出所,全都破千。」
然而,我們看到新北市警察局長事發後的第一個公開動作,是到中和分局「慰勉同仁辛勞」。這個動作,外面看起來很荒謬,對於警界高層,卻是再合理不過的標準套路。
基層出事、媒體炎上➡表面懲處、虛應故事➡實質力挺、製造與基層站在一起的假象➡基層覺得溫暖、炮口向外➡高層迴避改革責任、繼續當官
這個套路就是這樣。平常用績效評比逼催基層,設備不補、人力不補、教育訓練不足,只有在出事的時候,才做動作與基層站在一起。等到風頭過了,基層扛罪,高層當官,所有事情都跟高層無關,都是基層的個人行為。
我要呼籲警政署,除了不護短外,負起你們該負的責任,給基層員警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給基層員警適當的教育訓練和合理的工作要求。如果你覺得警察執法的法規有所不足、裝備不足、人力不足,提出來,合理的我一定支持,這才是你們該做的。
我也要跟第一線的員警說,警察的辛苦,民眾都看得見,大家批判的是執法過當的部分,不是否定警察。
更重要的是,要解決第一線的痛苦,警政一定要改革。警政要改革,先從破除虛假的「警界團結」開始。長官的警界不是的基層的警界,真正支持你的,是願意批判警界高層的那些人。
切記,幫你解決問題的,才是你的兄弟。那些出事了打打嘴砲,過後繼續壓榨你的不是。
👮♀邱顯智警政改革相關議題👮♂:
🔹2019.04.18
【讓警察自己決定要穿長袖還是短袖,看起來並不會比較不整齊】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2307990859441293&set=a.1572766066297113
🔹2019.11.22
【員警用槍時機的訓練嚴重不足】
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HandyChiu/posts/2474920302748347
🔹2020.03.11
【警用防彈背心,廠商重大違約,還能得標!這樣的政府採購法制沒問題嗎?】
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HandyChiu/videos/2636518623239621/?d=n&vh=e
🔹2020.04.08
【公親變事主?倒楣的吹哨檢舉人,警政署出來面對】
https://www.facebook.com/…/a.15727660662…/2598608617046181/…
🎬附上今天的兩場質詢:
內政委員會【拆穿警政署的老戲碼:警勤教育不足?還是過勞基層爆炸?】
👉https://youtu.be/jO3URdHf5aI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名譽回復、錯案研究、獨立審查機制都沒有?冤案平反在幹嗎?】
👉https://youtu.be/uzm-s0_VRbU
手刀訂閱邱顯智YT頻道📍https://reurl.cc/O1baZ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