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興國管理學院 鬼故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興國管理學院 鬼故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興國管理學院 鬼故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興國管理學院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私校退場共同面對 #粗估560公頃土地 #440億 #校產不能變私產 #維護學生受教權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今天針對「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總計8個法案版本進行詢答。 我的版本比行政院版本新增4條,是立法院各版本中最完整處理私校退場包括「解散」及「改辦其他事業」兩型態的版本。 我今...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

  • 興國管理學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9 12:50:10
    有 2,163 人按讚

    #私校退場共同面對
    #粗估560公頃土地 #440億
    #校產不能變私產

    #維護學生受教權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今天針對「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總計8個法案版本進行詢答。

    我的版本比行政院版本新增4條,是立法院各版本中最完整處理私校退場包括「解散」及「改辦其他事業」兩型態的版本。

    我今天先以「私校校產具 #教育公共性」及「維護學生受教權」2大主軸,舉出4大議題跟教育部潘部長討論。

    1⃣ 退場學校將釋出大量校地校產,但行政院版條文卻完全未處理國家該如何統籌及有效運用與分配!

    教育部對於台灣高教發展,至今未估算出具體需求,以及連帶的私校退場後可能釋出多少校地和校產。但我認為這應該是新法案上路前,需具備的基本數據與研究。

    我辦公室只好自行簡要的以已退場的高鳳、永達、高美、亞太、南榮等大專院校粗估,#每間退場學校 平均會釋出 #14公頃校地、#11億校產。

    假若如高教工會估算「潛在退場私立大專院校」有40間,則台灣將釋出560公頃土地及440億校產。

    如此龐大的教育的「教育公共資源」,在行政院版條文卻完全未處理國家該如何統籌及有效運用與分配。

    我的法案版本新增第28條,增訂「院級決策會」處理。因私校校產「如何」歸公(中央、地方、學校或本基金),以及私校校地龐大,「如何」改辦投入現有教文社福事業(最大宗應為社宅或長照)。

    這都關乎國家重大發展,不能僅由「教育部」和「將退場或改辦之私校」決定;行政院應在這裡佔重要決策角色。

    2⃣ 改辦其他教文社福事業,仍應維持校產之教育公共性

    行政院106年函送立法院版本之「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包含「改辦」其他教育、文化及社會福利事業之條件及注意事項,如無積欠教職員工薪資及資遣費、須將校產信託、未依改辦計畫辦理應解散且財產歸公等。

    但在本次送行政院版本卻無相關規範,全回歸私立學校法(第71、74條)處理。如此,恐將造成「改辦」之私校其具「教育公共性」之校產,任由私校法人「自行決定」轉移成「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之資源。

    校產之教育公共性將 #蕩然無存。

    我的版本新增第26條處理,明定私校改辦條件、程序及相關事項;其實就是把行政院106年版本第14條拉回來,教育部當初送立法院評估可行之條文,實務上仍應可以處理。

    3⃣ 須退場學校轉為「小而美之辦學模式」應避免造成資源不符比例之浪費

    行政院106年函送立法院版本草案,預警及專輔學校指標有「全校學生數未達三千人,且最近二年新生註冊率均未達百分之六十」,但本次卻拿掉此項。教育部並解釋是因為有學校是「小而美之辦學模式」。

    但我辦公室整理出由原「興國管理學院」改成「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之數據,顯示原來收5000人學生的興國;轉為中信後只收 #825人,但仍然佔有原本一樣大 #26公頃 的校地。

    使得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每生平均校地面積」320平方公尺,是台大42.83平方公尺的「7.5倍」,顯然資源分配需要重新檢討。

    另外若以私校獲教育部補助相比,中信學院825個學生,每年度獲得3300萬補助;私立東海大學1.57萬個學生,每年度獲得3.13億補助。每生平均補助金額中信是4萬、東海是2萬。

    總結「小而美之辦學模式」,可能造成校地資源「大於」大專院校平均數、教育部補助每生金額「大於」私校平均數。 #這是我們想要的小而美辦學模式嗎?

    我認為,應該將行政院106年「學生數和註冊率」再次納入本次退場條例預警及專輔學校指標,才能至少在某個程度下避免教育公共資源浪費。

    4⃣ 應保障退場學校 #學生原校畢業 之受教權

    行政院版本目前只規範高二、高三、大三、大四學生可原校畢業,高一、大一、大二學生都必須轉學。

    我可以理解教育部認為,即將退場學校難以提供有品質之學習環境,反而可能對學生學習不利。

    但這不正是50億退場基金,以及教育部需要努力投入資源,來解決的問題嗎?

    所以我的法案版本,新增設計了保留學生得以原校畢業的機會,讓學生自行表達意願來決定:

    若超過五成學生不想轉學,則須至現有學生於年限中畢業後才得停辦;如果超過五成學生都願意轉學,學校才可以提早停辦。

    #私立學校退場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務實面對
    #切勿形式化立法

    我這次提出私校退場條例草案,研究了過去教育部和行政院多個版本(行政院106年函送立法院版、教育部109/4預告版、教育部109/9送行政院版,以及最後行政院函送立法院版),發現原本很多好的設計在一次次修正後,有的拿掉、有的修改。

    或許是因為各式各樣的立法壓力和妥協而造成的。

    大家都同意,私校退場已經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立法刻不容緩。

    但是若完成一部新的立法,卻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也為維持整體國家社會的教育公共資源,甚或在私校退場過程中,讓校產變私產。

    如此的新法,不只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造成新的問題。

    我提出的法案版本,希望能務實的解決問題,維持整體國家社會的教育公共資源、保障教職員生權益,也讓私校退場化危機為台灣的轉機。

    懇切的希望後續審查法案時,能夠納入我的法案意見。

    除了今天和部長討論的4個重要問題外,還有以下重點,簡要跟大家報告:

    ☑ 明定私校不論何故,停辦解散清算後,賸餘財產僅能歸公。(行政院版僅專輔學校須歸公)。-新增第27條

    ☑ 為強化私校主動退場之動機及提供誘因,明定非專輔學校退場也可使用本基金補助及墊付。-第4條、第17條

    ☑ 退場審議會納入教育工會代表,提升專業性。-第5條

    ☑ 選派董事及重組董事會加入「學生」,並增訂教職員及學生須經全體選舉產生。另因康寧之鑑,增訂選派董事「以個人為原則」。-第13條、第15條

    ☑ 法人解散後之清算人,由主管機關指定之律師、會計師三至五人擔任。(院版依私校法為全體董事。)-第22條

  • 興國管理學院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1 11:37:34
    有 2,584 人按讚

    【面對台灣社會變遷 高等教育的策略部署】
    ---少子化下的高等教育轉型

    #15年後大一新生少5.8萬人 #大專院校學生少27.1萬人
    #高教整體佈建與轉型現在就要行動
    #保障師生權益 #維護校產公共性

    延續昨天臉書發文,我跟臉友們分享,星期一教文委員會跟潘文忠部長討論高教議題的內容。

    台灣高等教育正面臨 #國家發展重點領域 #少子女化退場轉型 兩個重要且劇烈變化的議題。我在昨天臉書發文已經提出我對於高等教育如何協助國家轉型、產業佈局的思考。

    今天,我分享同一場質詢中,我所關注的另一個焦點:面對少子女化,高等教育應該如何因應,並且藉此轉型。

    依據教育部數據,我們現在已經可以預測 #2035年 的大一學生人數為18.1萬(是現在學生數23.9萬的四分之三)、大專院校學生94.2萬(比現在學生數121.3萬少27.1萬人)。

    人口的變化導致高等教育第一線現場的變動,包括系所增減、招生名額變動、學校整併轉型或退場,這些變動牽一髮動全身,直接影響校內學生受教權和教師勞動權益,必須小心謹慎、長遠規劃,才能把高教轉型的陣痛降到最低。

    因此,我跟潘部長提醒,教育部對於高教藍圖至少必須是到2035年的規劃,所有政策執行都需要思考,會如何影響 #15年後的台灣高教?

    #台灣高教特色
    #大學生七成讀私立
    #受高等教育人口比率達七成

    跟國外相比,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澳洲、紐西蘭這些國家的大學生八、九成都是讀公立大專院校。

    美國、OECD國家、紐西蘭、法國、德國等國家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大約都在四、五成。

    台灣15年後對於高等教育的圖像會是什麼?目前,少子化影響下,不少私校面對轉型或是退場的議題。

    #私校退場條例草案
    #只有強制規範退場 #轉型沒有處理

    108學年大專院校學生數是121.3萬,15年後會少27.1萬人。

    大專院校數是152所(公立48所、私立104所),15年後的數字會是如何變化?才能符合人民與國家整體的需求與規劃?

    從2013年開始,陸續有高鳳、永達、高美醫專、亞太、台灣觀光學院、興國管理學院等私校面臨必須退場或轉型的議題。

    相較於公立學校,教育部對於私校治理出現問題時,可運用的政策工具比較少。例如:私校「學校法人」一直握有大量土地、建築物等校產(平均每校至少10億);也出現財團接手私校,在過程中想方設法把具有「公共性」的校產轉為私有的現象。

    教育部因此擬訂了「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已在上個月底送進行政院。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在學校退場或轉型時,如何保障師生權益和校產公共性。

    但是目前的條例草案裡,只框限在「退場」;「改制」、「合併」和「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等轉型方案都不在內,而是依現有的《私立學校法》處理。這會出現以下的問題。

    #退場全部校產歸公
    #轉型可以繼續持有校產或移轉

    《退場條例》草案和《私立學校法》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校產的處理方式。

    依前者「退場」校產需全部歸公(捐贈或歸屬退場基金、中央機關、公立學校或地方政府);但「轉型」則可以繼續持有或移轉給新法人(也就是還可以握在原有董事會手上)。

    如果依照現有條例草案立法通過,很可能實質造成私校和財團選擇依私校法「轉型」以保留校產;但現行私校法教育部的監管機制薄弱,會造成這些私校轉型後仍能掌握大量校產資源。

    本來不能輕易變賣的校產資源,透過移轉給其他社福法人而變成法人私有資源變賣或運用;或是私校減招瘦身後, #不成比例 的擁有大量珍貴的土地資源。

    舉個實例,原本「興國管理學院」是五千至一萬人的學生規模;被中信金集團接手後,改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整個縮減,目前每年只招收約240名學生,全校約1000人。造就該學院擁有大量校地資源,但學生數少;以數字來看,該學院每生平均校地面積約是370平方公尺,是台大學生約43平方公尺的8.6倍;這牽涉高教公共資源如何分配才符合公平的比例。

    因為目前教育部修法草案的方向,使得這些龐大的校產利益,無法在私校轉型改辦的過程中 #持續維持公共性。會造成過去國家投入該校眾多的高教資源,在改辦過程中,消失無蹤。

    就算是轉成社會福利資源,仍不能等同於高教資源;更何況國家對社福法人所有的資產掌握度更低,社福法人完全可以自由處分變賣租售其資產。

    整個過程,將使得具有公共性的高教資源,透過一步步的轉換,不知不覺中私有化。

    這是絕對不能發生的事。

    因此,針對退場條例草案,我也會在立法院提出自己的法案版本;同時強烈要求教育部:

    ✅推出私校退場條例時,需一併處理轉型時維護校產公共性的配套法案。
    ✅國家須整體策略規劃,不是放任私校自行廝殺求生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興國管理學院 在 李宗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3-14 09:31:57
    有 256 人按讚

    - 白色情人節:給南榮科技大學的情書 -

    我不是不能承受分離
    但我不願接受妳的離去

    妳不完美
    妳有著不堪的過去
    現在的工作表現也讓他們
    做出讓妳我分離的決定

    但我不想放手
    因為在我眼中的妳
    不是只有這樣而已

    我希望他們在妳身上
    看到的不只這些
    至少我希望他們能看見我眼中的妳

    我希望他們看見
    妳曾經教國小的孩子操作機器人
    妳曾經陪地方的奶奶包粽子

    我希望他們看見
    妳曾經想讓高醫大在這裡有溪北分校
    妳曾經想讓地方的紙藝被發揚光大

    我希望他們看見
    妳本身的存在
    就是區域教育資源平等的重要象徵

    我不知道我們可以一起走多久
    五年、十年、二十年
    但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妳在

    如果可以
    請妳留在我身邊
    一起努力想辦法表現更好
    並讓我們的大新營地區更好



    我是李宗翰,
    我支持大學退場機制。

    但我希望在退場機制中,
    不應該完全以招生率作為評估,
    反而要顧及教育資源均衡與地方創生發展。

    南榮科技大學作為大新營地區的唯一大學,
    我希望他有機會
    如興國管理學院轉型成中信金融學院般,
    找到更好的合作夥伴與新的經營方向,
    讓更多人願意到這塊地方來
    也讓地方的技職專才有個進修的所在。

    我希望能夠留下來一所大學
    作為溪北地方發展的一部分。

    參考文章:
    大學退場怎麼退?市場機制不是唯一解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155

    逆轉退場黑名單 中信金融學院連3年註冊率百分百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228/126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