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致姍姍來遲的你小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致姍姍來遲的你小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致姍姍來遲的你小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致姍姍來遲的你小說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也許音樂產業就是需要讓它死掉」 ——Esquire ──────────────── 這一週有許多具有指標性的數據出爐。Bloomberg Opinion一篇專欄文章在檢視這些數據的同時,認為在事情好轉之前還有...

致姍姍來遲的你小說 在 MillyQ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8 18:22:42

從沒跟任何人說過,但這是我非常喜歡,之前在地鐵上看到別人抱著而一直想去看看的巴黎花店(我當時甚至還不確定這是不是花束,因為它的外盒實在太像禮物了),所以收到它,可以想見我的意外,怎麼有這種事♥️。 而讓大家意外的,是啊,男子的字很漂亮✍🏻。 / #說故事的女子 第七篇故事第二回–【浪子/ 二.致姍姍...

  • 致姍姍來遲的你小說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21:16:53
    有 796 人按讚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也許音樂產業就是需要讓它死掉」
    ——Esquire
    ────────────────

    這一週有許多具有指標性的數據出爐。Bloomberg Opinion一篇專欄文章在檢視這些數據的同時,認為在事情好轉之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我們至少還有一線生機是:這波疫情正在提供大家未來娛樂消費趨勢的清晰圖像,並幫我們驗證了那些串流平台的鉅額投資到底值不值得。


    音樂產業需要再死一次?
     ̄ ̄ ̄ ̄ ̄ ̄ ̄ ̄ ̄ ̄ ̄
    Esquire的專欄作者William Ralston這週寫了一篇標題非常聳動的文章叫做”Coronavirus Might Kill The Music Industry. Maybe It Needed To Die”。搭配本週發生的相關新聞服用,會是一劑醒腦的藥方。

    IFPI正好這兩天發布2020年全球音樂報告,內容是令人歡欣鼓舞的消息,但其實已經是2019年的好消息。統計數據指出2019年音樂產業營收上升至202億美元,較前年成長8.2%,並且是連續第五年成長。其中音樂串流較前年大幅成長了23%,產值來到114億美元,等於光串流一個部門就佔了音樂產業56%的營收。實體唱片則下滑了5.6%。而這一切都是去年的榮景了。

    眼前唱片產業靠著串流收入的庇護,成為受到疫情傷害最小的部門,但實體唱片銷售幾乎停擺,授權收入預估也會因為影視劇組合演唱會全面停擺而快速下滑。更別提演唱會產業導致無數音樂工作者頓失收入的慘況,對他們來說2020年正是“The Day The Music Died”。

    這幾天英國的UK Music和眾多英國音樂人再次呼籲政府出手救援,擔心英國演唱會上下游產業鍊將在幾週內崩塌瓦解。在大城市中的表演場所因為財務負擔最大,所以狀況也最危急。「整個產業鍊支持了10萬音樂人的生計,所以如果有82%場地關門,就等於音樂人可以演出的地方瞬間少了82%。」Music Venue Trust執行長Mark Davyd說。

    流行音樂產業不是第一次遇到逆風,但從來沒有遇過COVID-19這種一瞬間把整個產業插頭拔掉的狀況。每一種類型、每一種大小的演出、每一種定價通通沒能逃過一劫。雖然串流取代了唱片的產值,但演唱會才是真正餵養音樂人活下來的方法。經過Spotify和唱片公司的一路剝削,串流收入流到音樂人這一端時已經只剩銅板價。唯獨只有世界頂端的藝人真正有辦法從串流中吃飽喝足。

    夏天原本是音樂人賺奶粉錢的黃金時段。大量的音樂節讓他們更多機會賺到演出費、賣出更多週邊商品,同時吸引到新粉絲,並依靠著接下來幾個月粉絲的消費來養家活口。同樣的問題是只有世界頂端的藝人靠著演唱會吃飽喝足,對多數音樂人來說這些無止盡的勞動只有在運氣好的時候才能勉強糊口。

    Esquire 的那篇文章認為COVID-19的疫情使音樂產業的結構性問題變得更顯著:我們產出了過量的音樂讓它們便宜到幾乎等於一文不值,那些靠著音樂賺錢的公司根本只分零頭給音樂人。疫情之下我們終於看清音樂人到底被整個產業、整個社會佔了多少便宜。

    很多音樂人已經出來呼籲Spotify調高三倍版權費來彌補大家在災情中的損失,即使Spotify和其他串流公司目前都是屬於賠錢狀態。疫情也會促使音樂人重新檢視和唱片公司的制式合約內容,促使唱片公司把真正的版權收入透明化。

    許多人開始在疫情中想辦法改變這種結構性現況,藉以存活下來:有些藝人自己在線上銷售專屬單曲或是演出,有些人則是舉辦線上的工作坊。

    其實市場上一直都有線上演出,只是疫情把大家關在家中之後,大家才開始發現這種體驗很酷。許多人相信最終線上演出會變成一種商業模式。比如柏林愛樂的數位音樂廳。當然線上轉播永遠不可能複製音樂現場的氣味和氛圍。

    其他的創新解法還包括美國DJ Marc Rebillet開始借用電影產業的最後一盞燈火——汽車電影院來照亮音樂現場演出的路。電玩遊戲《Fortnite 要塞英雄》則是繼吸引1230萬玩家參與的Travis Scott演唱會後,立刻又安排了Steve Aoki和 deadmau5的演出。

    Esquire 的文章認為當我們要從灰燼中重建音樂產業時,不太可能再從現有的經濟結構模式下手。而電競產業的經驗可以作為參考:粉絲願意透過Twitch 或是 Patreon等社群付費支持他們鍾愛的選手。這次疫情讓全世界體會到原來音樂這麼脆弱,也因此大家開始用行動來支持他們鍾愛的音樂人。當大家透過那些更透明的平台比如bandcamp,購買一張專輯或是黑膠時,音樂人因此得到的收入可能超過數千次串流播放。該平台原本抽成15%,疫情發生以來已經兩次舉辦活動將100%銷售所得全數歸給音樂人。

    不過在這些音樂人寄望在置之死地而後生之後重建一個更甜美、更公平的新音樂產業時,Spotify正在默默策劃一個可能更劇烈的改變:

    Spotify宣佈在自家平台推出Harry Potter At Home計畫,將由Daniel Radcliffe打頭陣為大家閱讀第一本Harry Potter小說的第一章,後續還有Stephen Fry、David Beckham、Dakota Fanning 、Eddie Redmayne和韓國男星金秀賢等名人輪番上陣。這個策略應該屬於Spotify的Podcast大戰略的一環。過去一年Spotify已經花了大把鈔票在收購Podcast的製作公司。他們急需自己100%擁有版權的新內容,借以逃脫現在完全受到唱片公司拆帳合約宰制而永遠無法損益兩平的狀態。一旦越來越多消費者為了Podcast和有聲書內容而來,Spotify就可以開始向唱片公司主張必須重新談拆帳比以便把月租費收入拆給Podcast的權利人。

    對來說長年虧損的Spotify來說這一個計畫純粹出自求生本能,然而一旦現有分帳比例被推翻,影響所及會使音樂人從串流這塊幾乎被唱片公司和串流公司吃光光的大餅中分得的餅屑又少了好幾塊。

    音樂人只能吃土了。


    疫情正在把有線電視送進墳墓
     ̄ ̄ ̄ ̄ ̄ ̄ ̄ ̄ ̄ ̄ ̄ ̄ ̄
    難得Variety上出現跟台灣有關的產業報導,當然得多看兩眼。新聞中指出Kbro凱擘成為第四家與HBO Go合作的有線電視業者,這四家有線電視系統台用戶將可以每月99元台幣的費用使用HBO Go的服務,並允許五個裝置登入兩個裝置同時收看。報導還特別指出,這些有線電視系統的關係企業包含凱擘影藝和台灣大哥大都參與了HBO Asia的台灣電視劇《做工的人》的投資。

    對一頭霧水的消費者來說,最令人混肴的是到底HBO Go跟HBO Now和HBO Max有什麼差別?

    HBO Go是HBO在這場串流的典範轉移中的第一個即時反應。實際上HBO早在10年前(連Netflix都還沒拍《House of Cards 紙牌屋》的時候)就推出了HBO Go,希望吸引有線電視的用戶轉移到網路上看節目。但顯然HBO在全世界的經銷商/有線電視系統都沒有太高意願配合,所以HBO Go在國際市場上拓展得很慢。十年後Netflix都統治地球了,HBO Go才姍姍來遲地登陸台灣。

    HBO Now則是HBO進軍串流的第二步棋,有別於HBO Go必須搭配有線電視訂購,HBO Now則是單獨推出的串流產品。因為對傳統有線電視的威脅更大,迄今HBO Now只在美國推出,並為進軍其他市場。

    HBO Max則是在HBO的母公司Warner被AT&T買下來後,趕走不配合品牌整合的HBO執行長,重新定位為整個大WarnerMedia集團所有影音娛樂內容的串流平台。

    所以HBO Go在台灣的「隆重」推出,其實是一則哀傷至極的新聞。到底有多少台灣人會願意接受這種搭售:在享用HBO Go的《西方極樂園》、《權力遊戲:冰與火之歌》、《核爆家園》等優質節目的同時,被強迫購買那些服務品質經常是上個世紀水準的有線電視系統和有線寬頻服務?Anyone?

    事實上這波COVID-19疫情正在加速將傳統有線電視送進墳墓裡的進度。

    驚悚的數據是光今年第一季美國付費電視就損失了180萬用戶,其中AT&T旗下的DirectTV幾乎佔了半數。此時此刻是有史以來有線電視用戶數萎縮最快的時刻。不管是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或是後來才崛起的網路傳輸電視頻道服務都在疫情中面臨雪崩式的剪線潮。全美總計已經有460萬家庭沒有買有線電視服務。這個數字等同於1998年有訂購有線電視的家戶總數。

    產業分析師John Hodulik認為對消費者預期疫情過後會有經濟衰退,致使他們果斷放棄昂貴的有線電視,加入剪線族的行列。如果疫情趨緩之後運動比賽轉播沒有及時恢復的話,預計將由運動頻道再帶起一波退訂的超完美風暴。

    Disney、WarnerMedia和NBCUniversal等媒體集團都在積極繞過有線電視服務,直接透過串流平台將內容送至消費者身上。其中光Netflix第一季就擄獲1600萬新用戶。

    目前服務範圍只有美國YouTube TV則是另外一種新嘗試:除了隨選節目之外,它還提供超過70個頻道的節目,並利用超級方便的雲端錄影機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預約錄下自己喜歡的頻道節目。這個直攻傳統有線電視系統咽喉的創新服務,近日再下一城:旗下擁有CBS、MTV、Nickelodeon、Paramount Network等頻道的ViacomCBS與YouTube更新合約,再增加14個頻道。YouTube TV的最大競爭力它是不像有線電視一樣需要綁約,也不需要任何機上盒之類裝置。處在串流和有線電視的緩衝地帶,YouTube TV可能是剪線族的另外一種選擇。

    曾經伴隨我們數十年,並且用各種成藥蓋台廣告、惱人跑馬燈和垃圾訊號品質毀壞我們的電視體驗的有線電視系統,終於要踏上窮途末路。


    沒有意外的Disney財報週
     ̄ ̄ ̄ ̄ ̄ ̄ ̄ ̄ ̄ ̄ ̄
    91%這個數字涵蓋了電影產業未來幾年的產業結構。

    這是Disney上一季淨收入縮水的比例。

    當然Disney不是唯一受害的娛樂媒體集團。所有媒體巨人中只有一家公司不涉及廣告收入、沒有任何體育內容以及不需要消費者出門就可以消費。那家在股災中毫髮無傷的公司叫做Netflix。

    2019年靠著併購Fox和復仇者聯盟電影的豐收,Diseny一家公司就佔了全美票房的40%。沒想到2020年Disney立刻從天堂掉到地獄,不僅電影失去舞台,營收金雞母主題樂園的營收還幾乎變成零。分析師指出:「沒有任何一家媒體公司比Disney更被疫情正中紅心。他們受到重傷害。」華爾街因此一直在坐立難安地等待Disney本週發佈的上一季財報數據,希望摸清楚Disney的災情到底有多慘已經到底可能會慘多久。

    此外,這份財報也是新任執行長Bob Chapek的第一份成績單。前任執行長Bob Iger先前傳出已經回到第一線繼續指揮應變,董事會和華爾街到底對Bob Chapek有多少信心是個問題。

    股價早就跳水的Disney可能為了減緩財報數據對股價的衝擊,非常用心地在發佈前、發佈後都安排了新聞彩蛋。財報發佈前的彩蛋是5月4日星戰日無預警宣布Taika Waititi即將執導星戰電影來增加好消息版免。財報發佈後,則是公開演練上海迪士尼樂園重新開張的服務流程,並同時傳出重新開張第一天門票秒殺的消息。

    重頭戲仍然是財報發佈當天:

    結果一如預期Disney集團營收銳減37%,跌至24億美元。Disney旗下每一個部門都受到衝擊,但最嚴重的還是主題樂園業務,在14億美元的獲利減少中有整整10億來自於主題樂園產業。而且上季還只有部分期間受到疫情影響,估計下一季的財報將會更加難看。唯一的好消息Disney+推出以來表現搶進,已經有5450萬用戶。主持電話會議的Disney執行長Bob Chapek宣佈上半年將不會配發股息,以便為公司保留16億美元現金應變。

    發佈完自家的噩耗之後,Disney隨即發佈電影院業的噩耗——Disney準備繼續忽略空窗期的慣例。「我們深信電影院體驗的價值」Disney執行長Bob Chapek 按慣例先宣示信仰純度。他說這波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使Disney必須考慮調整他們的發行策略。因此Disney將會開始逐案判斷,來決定是否要讓電影跳過電影院直接上網路平台,比如像下個月要直接上Disney+的《Artemis Fowl阿特米斯奇幻歷險》。

    對於要在7月24日在電影院上映的《Mulan 花木蘭》,他們仍有比較大的信心,畢竟前一週還有另外一部大片會陪木蘭壯膽。那部電影叫做《Tenet 天能》。

    上海迪士尼樂園明天重新開門的門票已經秒殺。園區開放初期採取預約制,限制每天8.8萬人入場。而且除了角色扮演者之外,遊客和員工都必須戴上口罩, 沒戴口罩的角色扮演者則必須與遊客保持距離。這個計畫不僅考驗主題樂園業的應變是否足以應付重新開門,也會驗證這樣的應變是否能讓消費者安心回來。全世界的主題樂園產業都在密切觀察,尤其Disney自己準備在日後將同一套方法運用在從東京到巴黎的各個園區。

    Disney的這場線上財報發佈會由上任不到三個月的執行長Bob Chapek主持,已經改任執行主席(同時擔任董事長)的前任執行長Bob Iger也有參與會議,但主要仍由Chapek回答提問。

    Diseny家族繼承人Abigail Disney先前砲轟Disney公司疫情應變的聲音仍迴繞不去,這兩位Disney高管的薪資再次成為本週新聞。Bob Chapek自願把250萬美元年薪打對折,但實際上他一年可以拿到的各種獎金合計4450萬。Fox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Lachlan Murdoch以及CAA、Camcast、NBCUniversal等公司的高級主管通通也比照自願放棄薪水。然而這些娛樂大亨都過著奢華生活,不可能這麼乾脆就放棄他們日常所需的現金流,所以幾乎所有的「自願減薪」都是表演性質居多的障眼法。

    針對同樣自願放棄薪水的Disney董事長Bob Iger,一名正在放無薪假的Disney員工酸溜溜地評論道:

    「當10萬名Disney人正在放無薪假的同時,這些巨額獎金和股息卻照常發放,你真的很難相信什麼『我們都在同一條船』和『員工是我們最大資產』之類的鬼話」。

    (按:Disney在同一時間宣佈上半年停發股息)


    |新聞出處|

    5/3~5/10一週大事

    IFPI Global Music Report 2020: Music Revenues Rise For Fifth Straight Year to $20 Billion(https://bit.ly/35z1j06)

    HBO Go Added By Four Platforms in Taiwan (https://bit.ly/2yliSF6)

    Disney Takes a Pandemic Hit, and There’s Worse to Come(https://nyti.ms/2LhT3IV)

    Disney Says More Movie Releases Could Skip Theaters, Sees “Some Changes” To Release Strategy During And After COVID-19(https://bit.ly/3frD34E)

    With Shanghai Plan, Disney Offers Blueprint for Domestic Park Reopening(https://bit.ly/2Wb8TeC)

    Daniel Radcliffe and other stars are recording a free reading of the first Harry Potter book(https://bit.ly/2zd9N0Y)

    Hollywood CEOs "Sacrifice" Base Pay, Yet Keep Big Bonuses(https://bit.ly/35CP96u)

    Live music circuit 'risks collapse within weeks(https://bbc.in/2LcXEvO)

    Coronavirus Might Kill The Music Industry. Maybe It Needed To Die(https://bit.ly/2LakUKP)

    Cord-Cutting Explodes in Q1 as Pay-TV Sector Delivers Worst-Ever Losses(https://bit.ly/2WKdnro)

    How Covid-19 Is Changing Entertainment, in Five Charts(https://bloom.bg/2WjKqUi)

  • 致姍姍來遲的你小說 在 一線三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18 23:59:11
    有 564 人按讚

    PTT marvel板長篇小說連載
    《一線三的日常—相機》
    為遵守偵查不公開原則,本篇以創作為標題,
    若有雷同,純屬虛構,請別吉我。
    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複製、引用,謝謝。

    ---

    風和日麗的午後,咖啡廳室外的露天雅座,
    一個皮膚黝黑、梳著短油頭、戴圓框眼鏡的男子,
    啜飲著咖啡,一邊滑著今天的新聞,時不時皺著眉;

    很快的,遠方出現一名個頭嬌小的身影,
    穿著皮卡丘圖案套裝的女子蹦蹦跳跳的進入男子的視線,
    開心的對著他揮手。

    那是對皮卡丘有著狂熱喜愛的小六,
    也是我的大學同學兼前同事。
    大學時她便對攝影展現高度天分及興趣,
    但一個小女生時常喜歡拍些鳥啊魚啊蟲子的屍體,
    坦白說,是個怪咖,旁人無法理解的,
    越是獵奇、越是血腥的她越喜歡,
    不置可否,眼光獨特的她,作品受到不少教授的青睞,
    安靜乖巧個性卻也讓她形同班上的隱形人。

    在一次機緣之下與她分到同組報告而有所接觸,
    發現她其實就是個很單純的女孩,平時很文靜,
    只是做起自己喜歡的事情會過度認真而忽略其他人罷了。

    小六在大三時休學,考上警專,當上警察。
    也許是身為警察世家的她註定的宿命吧,
    爺爺、爸爸、伯父、舅舅、每一輩都有人當警察,
    身為家裡的獨生女,踏入警界似乎也是可預期的結果。

    好死不死,我在退伍後也考上警察,
    完成受訓後分派到了小六所屬的四季分局,
    而她也沒有辜負自己的天賦與當初教授對她的期望,
    在我還是小菜鳥時,她已經是鑑識小隊的資深學姊了。

    一般情況下,鑑識小隊編制於分局偵查隊內,
    與收案小隊和機動小隊一樣,大概五六個人一組,
    負責刑案的現場拍照蒐證與事後建檔等,
    除非是重大刑案、直接交由縣市警局鑑識中心的那種,
    鑑識小隊基本上會經手該分局所有需要鑑識的刑案。

    要我說,這也算是緣分吧,
    看著當初在班上形同陌路的女同學,
    如今成為案發現場負責蒐證指揮的學姊,
    五味雜陳的同時也是滿替她高興的。

    「等很久了嗎?」皮卡丘女子絲毫不帶歉意的寒暄,
    「不會啊,大概一小時吧,跟紅貴賓那一次差不多久。」
    男子沒好氣地翻了個白眼。

    和她合作的案子中,
    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三件現場。

    第一次是個悶熱的晚上,地點是轄內某間豪宅,
    在外租屋的兒子報案說房東向他表示媽媽積欠房租,
    打電話給媽媽都轉入語音信箱,便到租屋處敲門,
    發現大門被反鎖,只好請消防來破門。

    門一撞開就發現臭氣沖天,滿地都是狗大便,
    但空氣中瀰漫著除了屎味之外的另一個味道……

    屍臭味。

    不愧是豪宅,樓中樓格局,二樓還不用彎腰,
    在一樓客廳旁的乾濕分離浴室地板,躺著一具乾屍,
    乾涸的屍水旁邊地板放著電鍋、炭爐、木炭等用具,
    在一旁瑟瑟發抖的紅貴賓解釋了到處都是狗屎的原因。

    打電話給勤指後,我們先封鎖現場,等了很久鑑識才來,
    原來是他轄有一件跳樓案,但假日只有一人執勤,只好掛號,
    大概快一小時才看到小六揹著單眼相機姍姍來遲。

    死者應該死亡超過三周,屍體很僵硬,
    整個臉部的肉都沒了,像是海盜船旗幟上的骷髏頭,
    左手臂因為靠著洗手台,有一層薄薄、橙色的皮黏在上面,
    像是撕開漫畫封模一樣脫落,但其他部位的肉依舊清晰可見。

    但右手手掌不見了。

    擔驚受怕的紅貴賓獨自一狗在這活了將近一個月,
    飼料袋空空如也,豪宅內找不到其他食物,
    為了活下去,啟動最基本的求生意志,
    頓時不難想像屍體的右掌到哪裡去了。

    至於臉部,有一說是因為人的臉部只有一層皮膚,
    脂肪跟肌肉組織相較其他部位來的薄很多,
    加上屍體腐爛的程序無跡可尋,可能從任一部位開始,
    但判斷了一下,臉部的腐敗程度與四肢實在相差過大,
    所以大概也是被紅貴賓給……

    詭異的是,看起來主人是打算跟狗狗一起自殺的,
    但我們到場時,案發現場浴室的門卻是半掩的狀態,
    狗狗才可以活動自如地在一樓與樓中樓穿(拉)梭(屎)。

    浴室內部貼滿了封箱膠帶,將整扇門所有縫隙都封死,
    假設主人帶著狗在浴室燒炭,狗是怎麼推開門跑出去的?
    若門是主人打開的,那祂又怎麼會死在門縫半開的浴室...。

    「到底要怎麼解釋發現屍體時,浴室的門卻是開的?」
    畫面轉回街角的咖啡店,皮卡丘女子攪拌著手中的咖啡思索著,
    「我到現在還想不通耶.…..啊啊,還有那個,小孩的你記得嗎?」

    怎麼會不記得?

    第二次共事,是一件震驚社會的案件,
    雖然網路上找得到新聞也大概看得到判決書,
    但這篇是創作文,還是對內容稍做修飾。

    不是最噁心,也不是最血腥,卻是印象最深刻,
    小六也說處理這一件是她至今心裡最難過的。

    僅僅學步兒年齡的幼小身軀,臥倒在滿是糞便的浴室地板,
    周圍只有一個手機皮套,還有一罐喝空的鋁箔飲料包,
    像骷髏般的皮包骨、雜亂稀疏的頭髮,眼神空洞沒了生氣,
    不到一坪大的廁所內充斥著絕望的氣味。

    第一眼看到就心痛萬分,好難想像祂生前受到怎樣的對待。

    死者的生母有輕微智能障礙,職業是八大,
    每天與同居人夜夜笙歌,對小孩完全疏於照顧,
    甚至當祂因為餓肚子哭鬧時,將祂鎖在廁所內眼不見為淨,
    猜測那個手機皮套是送給祂打發時間的「玩具」。
    最後因為長期未進食而脫水死亡。

    就像是一個沒有人要玩的布娃娃一樣,
    靜靜地躺在滿是穢物的磁磚上,慘白的肌膚與瓷磚同色調,
    沒有機會發育的纖細四肢像是四支蠟燭一樣,僵硬詭異,
    腹部因為細菌增長的關係已經腫脹呈現黑綠色,
    難以抹去的是那雙瞪大卻混濁無神的雙眼,
    似乎在離開人世前一瞬還不明白發生甚麼事。

    當下我無法控制內心激動的情緒把臉別了過去,
    眼角餘光發現小六在現場蒐證時是邊拍照邊落淚。

    生母在現場激動的表示:

    「早上我還看祂站著啊!怎麼可能死一個禮拜了!」

    本來很想嗆回去,卻看見小六被偵查隊的學長叫住:

    「小六,妳來站這邊。」

    學長賊頭賊腦的向她招手,
    指示小六移動所站位置,
    來到生母的左側,一邊看她荒誕不羈的表演。

    「唔…...好臭!」

    她忍不住掩住口鼻,看到偵查隊的學長似笑非笑的看著她,

    「那妳移動來我這個位置看看。」

    跨了兩步,繞過生母,來到她的右側,
    神奇的是,這裡一點味道都沒有。

    「有發現齁?」學長悠悠一笑,
    那臭味……怎麼有點孰悉,跟廁所的味道好像,
    糞便混雜嘔吐物、體臭,加上一點點絕望的味道,
    看到床頭櫃上一張雙親與小孩的合照相框,
    照片上小孩掛著天真爛漫的笑容,站在媽媽的左側。

    被帶回去做筆錄時,生母馬上一改現場的態度,
    變成一位唯唯諾諾、貌似不擅應答的小女人,
    垂頭喪氣地做筆錄。

    事後這案件開庭小六剛好有出席,她跟我說,
    她永遠忘不了,當法官裁定不羈押、僅限制住居時,
    生母像是如釋重負一般對著法警大吼「幹你娘機掰啦!」的表情。

    「是啊,幹你娘機掰。」
    短髮男子雙手抱胸,露出苦笑的表情,
    「最痛苦的是我們好像什麼也做不了。」

    「不是耶,我覺得最痛苦的,還是阿翔那件事.…..」
    皮卡丘女子說道,眼神黯淡了下來,短髮男也陷入沈思。

    第三次遇到她,也是工作上碰面的最後一次,
    原本以為是很單純的A2受傷車禍,到場趕緊疏導交通,
    搭擋的學弟分工合作確認傷者狀況,撥打119,
    機車騎士搶快左轉,被直行的公車擦撞。

    看著機車騎士動也不動地躺在地上,
    頭上戴著看似昂貴的全罩式安全帽,
    反光的遮光罩因為是彩色的,看不出他的表情,
    只見越來越多鮮血從安全帽下汩汩流出,
    學弟趕緊給我打pass,學長這個不太妙啊……

    靠近一看才發現安全帽稍微變形了,所以罩子無法完全打開,
    用力扳開罩子一看,映入眼簾是個稚氣未脫的微笑,
    但無論怎麼拍打,騎士都沒反應,只好想辦法把罩子再往上拉,
    接著,兩顆紅通通的眼球就這樣從面罩噴了出來.…..

    依照目擊者的說法是,
    騎士在被擦撞後,被公車的後輪碾了過去.…..
    整顆頭顱嚴重變形,當場死亡。

    圍上圍幕,依照死亡刑案現場做處置並通知鑑識,
    小六夯不啷噹的背著單眼晃到現場,
    一邊語帶輕鬆地和大家打招呼準備上工,
    沒想到一掀開帷幕,她先是倒退幾步,
    接著跌坐在地上,開始放聲大哭,
    無論怎麼勸依然無法停止。

    我先帶她到旁邊休息,安撫她的情緒,
    平復了一會,小六才向我開口,
    那是她前陣子和朋友出去玩認識的朋友。

    ---

    鑑識小隊每個人都會配發一台單眼相機,
    大概就是台可以外接閃光燈的中高階單眼,
    平常會讓隊員自行保管,屬公有財,
    按照規定是不能夠攜出外用的。

    但,規定是規定,總有不小心打破的時候。

    大約一週前,小六自己一人加班到很晚,
    在處理某件震驚社會大眾分屍案的存卷與照片,
    因為內容太過龐大,她打算在隊部過夜,
    打開外送app叫了麻辣燙來吃。
    (沒有綽,鑑識小隊每個對於屍體的腥羶早已習慣,
    一邊處理被大卸八塊的照片,一邊用餐是家常便飯)

    半夜實在敵不過睡意,趴下睡了一會,
    結果一不小心就被刺眼的陽光所吵醒,
    低頭看錶發現已經九點半了,她猛然驚醒,
    距離與閨蜜們約好要出遊的時間早過了半小時,
    媽呀,今天約好大家要去白沙灣跑車的!

    小六趕緊傳了訊息表示自己會晚到,
    慌慌張張的盥洗完,抓起桌上的單眼相機便匆匆出門。

    到達現場果然大家都在等了,
    加上她四男四女,共五部重機的大陣仗,
    體諒她的職業,閨蜜們沒有對她生氣,
    反而跟她說,今天特地找了個男生一起同行,
    就叫他阿翔吧,也是位重機愛好者,對小六揮了揮手。

    三位閨蜜們分別都讓自己的男友載,
    由於小六個性使然,對於閨密們刻意的配對感到彆扭,
    卻也與阿翔一前一後騎著自己的重機墊後著。

    一群人沿途欣賞沿途風景來到目的地,
    最後要求小六幫大家拍一張大合照做為紀念,
    小六拿起單眼,找了個平坦的基石設定倒數,
    拍了張海天一線、風景絕美的大合照,
    接著去附近的小餐車坐著看海景喝咖啡聊是非,
    也在眾人的起鬨下與阿翔交換聯絡方式,
    阿翔笑起來給人一種小男孩純真的感覺,
    講話時會盯著小六的眼睛看,十分誠懇,
    小六發現靦腆的阿翔其實滿可愛的。

    返程後小六回到辦公室繼續整理照片,
    整理物品時瞥見抽屜裡她個人的單眼相機,
    才覺得有些奇怪,一比對才發現剛剛帶出門的相機上,
    貼著「四季分局公有財」的貼紙。

    「原來今天我把公務相機帶出門了啊……」
    沒想太多的小六,把記憶卡插進電腦裡檢視照片,
    因為天氣很好,照片不用後製調色就很美,
    唯獨剛剛的大合照怎麼看怎麼不對勁,
    排在最後面角落的阿翔,臉怎麼有點模糊,
    不知道是不是沒對到焦,抓進電腦放大一看,

    才發現阿翔的臉是爛掉的。

    整張臉血肉模糊,白色紅色的肉塊覆蓋在原本俊俏的臉龐,
    只剩原本應該是嘴巴的部位依舊掛著稚氣未脫的微笑,
    雖然嚇了一跳,但身為老江湖的小六立刻安慰自己,
    大概是iso值或對比沒有調好的關係導致相片曝光了,
    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直到今天來處理車禍才想起來,
    那一天出遊合照裡阿翔那張爛掉的臉,
    就跟車禍現場那頂昂貴安全帽裡面的慘狀一模一樣。

    ---

    傳說在清朝時期,西方攝影師曾經想幫皇帝拍照,
    在百般無奈之下皇帝同意了,卻只接受閉著眼睛拍,
    當時有個傳聞,外型像一台大砲的古董相機會轟掉你的腦袋,
    或者另一說是,相機會攝取你的靈魂,
    一旦你的雙眼與它對視,靈魂便遭吸取,

    永世不得超生。

    平時大多時間都在拍屍體的公務相機,
    除了大觀外,屍體的特寫與傷口細節是少不了的,
    長年累月下來不知道與多少具死不瞑目的屍體四目相交,
    是因為這樣而累積的過多的負面能量嗎?

    亦或是,阿翔就是單純的地獄倒霉鬼而已呢……

    處理過上千百件死亡案,練就了麻木的專業身手,
    畢竟那些屍體即便死狀再難看,都是素昧平生的菩薩,
    無論是被復合不成的前男友由愛生恨大卸八塊棄屍、
    或是男女吵架一時情緒過不去選擇在警方面前跳樓的小飛俠,
    只要帶著為民服務的心態,即可心安理得地做事。

    直到那一天,處理的當事人是自己認識的朋友,
    那張記憶中的臉,伴隨著外力的擠壓、衝撞,
    變成白色、粉色、肉色的膏狀不明物體時,
    當下崩潰的心情大概是旁人無法理解的。

    __

    「所以妳現在還好嗎?」短髮男子將咖啡一飲而盡,打趣的問,
    「很好啊,我找到新工作了。」皮卡丘女子露出微笑。

    小六在處理完阿翔的死亡案後就辭職了,
    說也奇怪,這些日子沒見好像整個人都變開朗了,
    她應徵上一家知名寺廟編輯的工作,不但可以繼續拍照維持興趣,
    在寺廟內似乎也不用怕會拍到怪東西……

    「我現在拍的,都是祂們的老大哦。」

    短髮男子拿出一本銀色封面的書遞給皮卡丘女子,
    作為交換,女子拿出一本XX寺100週年紀念專刊,
    雙方看了一眼手中的空杯相視而笑。

    「你呢?調偵查隊了沒?」小六問,
    「沒有欸,依然在派出所,」一線三回答,
    「 比起在辦公室批公文,我寧可跟神經病或刁民相處啦。」

    看著逐漸西下的夕陽,時間差不多了,兩人起身,往反方向走去。

    「生而為人,我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加油吧,無論如何。

    - -

    #一線三的日常

    Edited by Mo
    Written by 一線三
    Post by M編
    Refine by Jun、Pika
    Special thanks 淵哥

    這一篇歷時蠻多時間才寫出來,
    同時應該也是字數最多篇幅最長的一篇,
    創作期間受到不少人很多的幫助,
    真的是萬分感謝!

    希望各位喜歡!

  • 致姍姍來遲的你小說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05 19:00:00
    有 37 人按讚

    【飢餓藝術家的真相】
     
    還記得我們週二分享的「卡夫卡式」嗎?
    裡面提到了卡夫卡的短篇小說〈飢餓藝術家〉。
    這個故事描述了一位表演飢餓藝術的人,渴望通過表演來爭取群眾的目光,還要在「飢餓藝術」上不斷突破自我。
    然而,在他將死之時,卻吐露出了「飢餓藝術」的真相......
    -

    飢餓藝術家 / 卡夫卡
     
    飢餓表演近幾十年來明顯地被冷落了。
    早些時候,大家饒有興致地自發舉辦這類大型表演,收入也還不錯。
    可是今天,這些都已毫無可能。那時的情形同現在相比確實大相逕庭。
    當時,全城的人都在為飢餓表演忙忙碌碌,觀眾與日俱增,人人都渴望每天至少觀看一次饑餓藝術家的表演。臨近表演後期,不少人買了長期票,天天坐在小鐵籠子跟前,就是晚上,觀眾也絡繹不絕。為了看得不失效果,人們舉著火把。天氣晴朗的時候,大家就把籠子挪到露天,這樣做是為了孩子,他們對飢餓藝術家有著特殊的興趣。大人們看主要是圖個消遣、趕趕時髦,可孩子們卻截然不同,他們看到這位身穿黑色緊身服、臉色蒼白、瘦骨嶙峋的饑餓藝術家時神情緊張,目瞪口呆,為了壯膽,他們互相把手拉得緊緊的。飢餓藝術家甚至連椅子都不屑一顧,只是一屁股坐在亂鋪在籠子裡的乾草上。他時而有禮貌地向大家點頭打個招呼,時而用力微笑著回答大家的問題。他還時不時把胳膊伸出柵欄,讓人摸摸瞧瞧,以感覺到他是多麼乾瘦。隨後又深深陷入沉思,任何人對他都變得不復存在,連籠子裡那對他至關重要的鐘表(籠子裡唯一的東西)發出的響聲也充耳不聞,只是那雙幾乎閉著的眼睛愣神地看著前方,偶爾呷一口小玻璃杯裡的水潤一潤嘴唇。
     
    除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觀眾外,還有被大伙推舉出來的固定的監督人員守在那兒。奇怪的是,這些看守一般都是屠夫,他們總是三人一班,日夜盯著飢餓藝術家,防止他用什麼秘密手段偷吃東西。
    其實,這不過是安慰大伙的一種形式而已,因為行家都曉得,飢餓藝術家在飢餓表演期間是絕對不吃東西的,即使有人強迫他吃,他也會無動於衷。他的藝術的榮譽不允許他這麼做。
    當然,不是每個看守都能理解這一點。有些值夜班的看守就很馬虎,他們坐在遠離飢餓藝術家的某個角落裡埋頭玩牌,故意給他一個進食的機會,他們總認為,飢餓藝術家絕對有妙招搞點存貨填填肚子。
    碰到這樣的看守,飢餓藝術家真是苦不堪言,這幫人使他情緒低落,給他的飢餓表演帶來很多困難。有時,他不顧虛弱,盡量在他們做看守時大聲唱歌,以便向這幫人表明,他們的懷疑對自己是多麼的不公道。但這無濟於事。這些看守更是佩服他人靈藝高,竟在唱歌時也能吃東西。
    所以,飢餓藝術家特別喜歡那些「秉公執法」的看守人員,他們靠近鐵柵坐在一起,嫌大廳燈光太暗而舉起演出經理提供的手電筒把自己照得通明。刺眼的光線對他毫無影響,反正他根本睡不成覺,但是無論什麼光線,也不管什麼時候,就是大廳裡人山人海,喧鬧嘈雜,打個盹兒他總是做得到的。他非常樂意徹夜不眠和這樣的看守共度通宵,喜歡同他們逗樂取笑,給他們講述自己的流浪生活,然後再悉聽他們的奇聞趣事。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看守們保持清醒,讓他們始終看清,他的籠子裡壓根兒就沒有吃的東西,他在挨餓,不論哪個看守都沒有這個本事。而最令他興奮的是早晨自己掏腰包,請看守們美餐一頓讓人送來的早飯。這些壯漢子們在艱難地熬了一個通宵之後個個像餓狼撲食,胃口大開。然而,有些人卻認為請客吃飯有賄賂之嫌疑,這純屬無稽之談,當別人問到他們是否願意兢兢業業值一夜班而拒吃早餐時,這些人卻溜之大吉了,可要讓他們消除疑心並不容易。
     
    諸如此類種種猜疑,飢餓藝術家似乎也難於擺脫。任何一位看守也做不到夜以繼日、絲毫不間斷地守在飢餓藝術家身邊,因此無人親眼目睹過,他是否確實持續不斷地挨餓。只有飢餓藝術家自己心裡最清楚,只有他才算得上是對自己的飢餓表演最為滿意的觀眾。
    但是由於另一種原因,他又從未滿意過。或許他乾瘦如柴的軀體根本就不是由於飢餓所造成的,而是對自己不滿所致,以致於有些人出自於對他的同情而不來觀看飢餓表演,因為這些人不忍心看他那被折磨的樣子。
    其實他自己明白,飢餓表演極為簡單,是世上最容易做的事,這一點恐怕連行家也不清楚。對此,飢餓藝術家直言不諱,但人們死活就是不信。善意的說法還好,說他謙虛,可大部分人認為他自吹自擂,更有甚者說他是個騙子手,他當然覺得挨餓是件輕鬆的事,因為他懂得如何能使挨餓變得輕鬆,而他竟然厚顏無恥,不肯百分之百地道出實情。
    所有這一切,飢餓藝術家都得忍受著。天長日久他也習以為常,然而內心深處的不快總攪得他不得安寧。每當一輪飢餓表演結束時,飢餓藝術家沒有一次是自願離開籠子的,這一點,人們一定要為他作證。演出經理規定每輪表演最高期限為四十天,期限過後,他絕不讓飢餓藝術家再繼續挨餓,即使在世界大城市裡也是如此。經理這樣做不無道理,因為根據以往經驗,全城人的興趣會通過四十天裡越來越火的廣告充分被激發出來,而四十天後,觀眾就會感到疲倦,看表演的人數隨之銳減。在這一點上城市和鄉村當然有些小小的區別,可是四十天最高期限已經成了一條通用的規律。
    在第四十天,籠子的門被打開,籠子四周插滿鮮花,半圓形露天劇場裡人海如潮,觀眾興高采烈,軍樂隊奏著樂曲。兩個醫生走進籠子為飢餓藝術家作必要的檢測,檢測結果通過高音喇叭傳遍劇場。隨後,兩位女士走上前來,她們樂滋滋的,慶幸自己能被選中去攙扶飢餓藝術家離開籠子走下前面的台階。台階前的小桌子上早已擺好了精心準備好的病號飯。在這種時刻,飢餓藝術家總是加以拒絕,雖然他還是自願地把自己皮包骨頭的手臂遞向前來幫忙的女士,但是他不願站立起來。
    為什麼剛到四十天就停止表演呢?他本來能長期地、無休止地餓下去,為什麼恰恰要在他表演最緊要的關頭停下來呢?他還沒有真正精彩地表演過一回哩!他還能繼續餓下去,他不僅能成為空前最偉大的飢餓藝術家(他或許已經是了),而且還要超越自我,達到不可思議的境界,因為他感到自己的飢餓表演能力永無止境。可是人們為什麼要奪走他繼續挨餓的榮譽呢?為什麼這些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多一點耐心都沒有呢?他都能堅持繼續飢餓表演,為什麼這些人連耐心當觀眾都做不到呢?
    唉,他也累了,本該坐在乾草上好好歇一會兒,可現在他得立起他那又高又細的身軀去吃飯。他一想到吃就感到噁心,只是想到女士在自己旁邊才把要說的話嚥了下去,他抬頭看了看表面上和藹其實殘忍的兩位女士的眼睛,搖了搖耷在他無力的脖子上那過於沉重的腦袋。
    緊接著,老一套又來了。演出經理登場,他像啞巴一樣,一句話也不說(其實是音樂聲吵得他沒法講話),雙手舉到飢餓藝術家的頭上,好像在邀請老天爺下凡,參觀他那坐在蓬亂乾草上的作品——這位頗值憐憫的殉道士。說實在的,飢餓藝術家確實是個殉道士,只是在另外一層意義上罷了。經理雙手卡住飢餓藝術家的細腰,有些過分小心翼翼,他的動作神情使人聯想到,他手中不是一個活人,而是一件極易破碎的物品。
    這時經理或許暗中輕輕碰了一下飢餓藝術家,以致於他的雙腳和上身左右搖擺不停。緊接著經理把他交給了兩位臉色早已嚇得蒼白的女士,飢餓藝術家任其擺佈,他腦袋聾拉在胸前,好像它是不聽使喚地滾到那裡,然後又莫名其妙地一動不動。他的身體已經掏空,雙腿出於自衛本能緊緊和膝蓋貼在一起,雙腳卻擦著地面,似乎那不是真正的地面,它們好像正在尋找真正的可以著落的地方。他全部的、其實已經很輕的身體重量傾斜在其中一個女士身上。她喘著粗氣,左顧右盼,尋求援助,她真沒想到,這件光榮的差事竟會是這樣,她先是盡量伸長脖子,這樣自己的花容月貌起碼可以免遭「災難」,可是她卻沒有辦到。而她的那位幸運些的夥伴只是顫顫悠悠,高高地扯著飢餓藝術家的手——其實只是一把骨頭——往前走,一點忙也不幫,氣得這位倒楣姑娘在大庭廣眾的起哄聲中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早已侍候在一旁的僕人不得不把她替換下來。
    隨後開始吃飯,經理先給處於昏厥狀態、半醒半睡的飢餓藝術家餵了幾勺湯水,順便說了幾句逗樂的話,以便分散眾人觀察飢餓藝術家身體狀況的注意力。接著,他提議為觀眾乾杯,據說此舉是由飢餓藝術家給經理耳語出的點子,樂隊憋足了勁演奏。隨後大家各自散去,沒有人對眼前發生的一切不感到滿意,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饑餓藝術家自己,他總是不滿。
     
    就這樣,表演、休息;休息、表演,他過了一年又一年,表面上光彩照人,受人尊敬,而實際上陰鬱的心情經常纏繞著他。由於得不到任何人的真正理解,他的情緒變得越來越壞。人們該怎樣安慰他呢?他還有什麼渴求呢?如果同情他的某個好心人告訴他,他的悲哀可能是飢餓所致,那麼他就會勃然大怒(特別是在飢餓表演進行了一段時間以後),像一隻兇猛的野獸嚇人地搖晃著柵欄。但對於這種狀況,演出經理自有一套他喜歡採用的懲罰手段。他當眾為飢餓藝術家辯解並且表明,飢餓藝術家的行為可以原諒,因為這種由於飢餓引起的反常的易怒心態是正常人根本無法理解的。接著他就開始大講飢餓藝術家自己的需要加以解釋的觀點,說他實際能夠挨餓的時間比他現在做的飢餓表演的時間要長得多,經理大為讚賞他的執著追求、良好心願以及偉大的自我克制精神,這些當然也包括在飢餓藝術家的說法之中。
    而隨後,他又拿出一疊照片(照片也用於出售),輕而易舉就把藝術家的說法駁倒。因為從照片上人們可以看到,飢餓藝術家在第四十天的時候躺在床上虛弱不堪,奄奄一息。這些雖是老生常談,卻又不斷使飢餓藝術家難以忍受。他氣憤的是這種歪曲事實的做法,明擺著是提前結束飢餓表演的結果,人們卻要把它說成是不得不停止表演的原因。同愚昧抗爭,同這個愚昧的世界抗爭是徒勞的。他總是虔誠地、如饑似渴地抓著柵欄認真地聽經理說的每一句話,但當經理展示照片時,他每次都放開柵欄,唉聲嘆氣地坐回草堆。於是,受到撫慰的觀眾又重新圍過來看他表演。
     
    數年之後,每當這一場面的見證人回憶起這一幕時,連他們自己都弄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因為這期間發生了那個被提及的事變。這變化來的極其突然,它或許有更複雜的原因,但有誰去深究呢?
    無論如何,這個曾受大家喜歡的飢餓藝術家有一天發現自己被那些熱鬧上癮的觀眾忘卻了,他們紛紛湧向其它演出場所。演出經理領著他又一次跋涉了半個歐洲,他們想看看,是否能在某個地方重新找回逝去的狂熱和興趣,然而他們一無所獲。好像人們私下達成了某種默契,到處都籠罩著厭惡飢餓表演的氣氛。
    當然,這種情緒絕非一朝一日形成的,只怪當時人們過分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之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未加防範,而現在採取對策為時已晚。儘管肯定有一天,飢餓表演定會再次紅火起來,但這對於活著的人毫無慰藉。
    眼下,飢餓藝術家該去做什麼呢?成千上萬觀眾曾為之歡呼的飢餓藝術家如今去集市上的簡陋戲台上演出未免太慘了些,改做其它行當吧,他不僅年紀太大,而更主要的是他對飢餓表演有著如癡如狂的追求。最終,他告別了經理——這位人生旅途上無與倫比的夥伴,受聘於一家龐大的馬戲團。為了避免再受刺激,他甚至連合同條件都沒瞥上一眼。
     
    馬戲團確實很大,數不清的人、動物、器械隨處可見,他們需要不斷更新和補充,不論什麼人才,任何時候都能在馬戲團派上用場,當然飢餓表演者也不例外,只要條件不苛刻。另外,他之所以受聘當屬特殊情況,這不單單是聘用一個藝術家本身,而更重要的是他當年的赫赫大名。
    其實,飢餓表演的技藝根本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黯然失色,單憑這一點,人們起碼不能說,一個老得不中用的、再也不能站在技藝巔峰表演的飢餓藝術家想躲到馬戲團某個安靜的位置上去混日子。恰恰相反,飢餓藝術家向人保證,他的飢餓藝術不減當年,這是絕對可信的。他甚至還宣稱,只要人們准許他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人們馬上答應了他的這一要求),他要真正地震撼世界,達到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飢餓藝術家一激動起來,早把當今形勢忘得一乾二淨,他的話只引起懂行的人付之一笑。
     
    然而,飢餓藝術家到底還是沒有忘記著眼於現實。人們把他和籠子沒有作為精彩節目放在馬戲團的中心地段,而是安插在一個交通路口,他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籠子四周掛滿了標語,那些花花綠綠的大字在告訴人們那裡可以看到什麼東西。若是觀眾在其它演出休息的時候湧向獸場的話,總要從飢餓藝術家跟前走過並在那兒停留片刻。假如不是道窄人擠,後面的人又能夠理解前面的觀眾為什麼不急著去看野獸而停留下來,人們或許能在他面前多待一會兒,慢慢欣賞他的表演。這就是飢餓藝術家看到觀眾馬上要向他走來時不往顫抖的原因。他以人們觀看自己為生活目的,自然盼望這種時刻。
    起初,他急不可待地盼著演出休息,眼看一群群觀眾朝自己蜂擁而來,他激動得欣喜若狂,可是他很快就看出,觀眾的本意是去看野獸,每次如此,幾乎無一例外,就是最固執的、故意自欺欺人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但是不管怎麼說,看著遠處的觀眾朝自己走來是令他最為高興的事,人們湧過來時,持續不斷的呼喊聲和叫罵聲亂成一片,一些人慢悠悠地看他表演,不是出於對他的理解(這些人使飢餓藝術家甚感痛苦),而是故意和後面催他們的人過不去,而另一些人則是心急火燎地想去獸場。大批人過後,剩下的是一些姍姍來遲者,沒人催趕他們,只要他們有興趣,滿可以在他面前多待一會,但是這些人大步流星,目不斜視,直奔獸場。
    不過,飢餓藝術家偶爾也能碰到幸運的時刻。有時父親領著孩子來到他面前,父親一邊指,一邊詳細地講述這是怎麼一回事,他講到過去的年代,說他曾經看過類似的表演,但那時盛況空前。可是孩子們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生活中都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所以,他們始終不能理解大人的話,這也難怪,他們怎麼能懂得什麼叫飢餓呢?但是,從他們那探究性閃閃發光的眼睛裡流露出一種嶄新的、屬於未來的、更為仁慈的東西。飢餓藝術家有時悄然思忖,假如自己的表演場地離獸場稍遠一點,或許情況會好起來,而現在離獸場這麼近,人們很容易選擇去看野獸,更不用說獸場散發的臭味、動物夜間的鬧騰、給野獸送生肉時人走動的響聲以及投食時動物的狂嘶亂叫攪得他不得安寧,使他長期憂鬱消沉。但是,他又沒有膽量向馬戲團的頭頭們去說。他還得感謝那些野獸們,沒有牠們,哪能引來那麼多觀眾?況且眾人當中還能找到某位真的是衝著他而來的呢。如果他要提醒人們注意自己的存在,那麼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他——確切地說——只不過是通往獸場的一個障礙,誰知道人家會把他塞到哪個角落。
     
    當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障礙,而且會越變越小。人們在當今時代還要為一個飢餓藝術家耗神費力,這簡直是個怪事,可是人們對奇怪現象已習以為常,而正是這種習慣宣判了他的命運。他想使出最大能力做好飢餓表演,他也確實這麼做了,然而這一切都挽救不了他的命運。觀眾個個如匆匆過客飛快地從他面前掠過。去試試給人講飢餓藝術吧!但是誰對飢餓藝術沒有親身感受,就根本不可能心領神會。
    漂亮的彩色大字已經被弄髒,變得模糊不清,它們被撕了下來,沒有想換上新的。用於計算飢餓表演天數的小牌子上的數字當初每天都有新的記錄,現在卻無人問津,數字多日不變,因為數周之後,連記錄員自己都對這項單調的工作感到厭膩。雖然飢餓藝術家不停地做飢餓表演,這是他過去夢寐以求的事,也是他曾經誇過的海口,現在,他可以任意獨行其事了,但是,沒有人為他記錄表演天數,沒有人,甚至連他本人也搞不清楚自己的成果究竟達到了何種程度,他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假如某個時候來了一個遊手好閒的傢伙,用那個舊數字逗笑取樂,說這是騙人的鬼把戲,那麼,他的話才真正是最愚蠢的、能編製冷漠和惡意的謊言。因為,飢餓藝術家誠實地勞動,他沒有欺騙別人,倒是這個世界騙取了他的工錢。
     
    又過了許多日子,表演告終了。有一天,那個籠子引起了一位看管人的注意,他問僕人們,為什麼把一個好端端的籠子閒置不用,裡邊的谷草已經發霉變味,對此無人知曉,直到其中一位看見了記數的小牌子,他才猛然想起飢餓藝術家。人們用棍子撥開腐草,在裡邊找到了他。
    「你還一直不吃東西?」看管人問道,「你究竟什麼時候才算完呢?」「諸位,請多多原諒。」飢餓藝術家有氣無力地低聲細語,只有看管人才能聽清他說的話,因為他把耳朵貼在柵欄上,「當然,當然。」看管人一邊點頭,一邊把手指向額頭,以此來暗示其他人,說明飢餓藝術家的身體狀況非常危險,「我們當然會原諒你。」「我一直在想著,你們能讚賞我的飢餓表演。」飢餓藝術家說。
     
    「我們確實也挺讚賞的,」看管人熱情地說。
    「可是你們不應該讚賞,」飢餓藝術家說。
    「那麼我們就不讚賞,」看管人說,「為什麼我們不應該讚賞呢?」
    「因為我只能忍饑挨餓,我也沒有其他辦法。」飢餓藝術家說。
    「你們瞧,太怪了不是,」看管人說,「你為什麼沒有其他辦法呢?」
    「因為我,」飢餓藝術家說著,小腦袋微微抬起,嘴唇像要吻看管人似的,直貼在他的耳根,生怕露掉一個字,「因為我找不到適合我胃口的食物。假如我找到這樣的食物,請相信我,我不會招人參觀,惹人顯眼,並像你,像大夥一樣,吃得飽飽的。」這是飢餓藝術家最後的幾句話,然而,從他那瞳孔已經放大的眼睛裡還流露出一種不再是自豪、而是堅定的信念:他還要繼續餓下去。
     
    「好了,大伙整整吧!」看管人說。飢餓藝術家連同腐草一起被埋掉了。籠子裡放進了一隻年輕的美洲豹子。即使是感覺最遲鈍的人,看到這隻野獸在閒置長久的籠子裡活蹦亂跳時,他也會覺得這是一種舒服的休息。這隻豹子什麼也不缺,可口的食物看守人員無須長時間考慮就會送來。失去自由對牠似乎都無所謂,這個高貴的軀體應有盡有,不僅帶著利爪,而且連自由好像也帶在身邊,自由似乎就藏在牠利齒的某個地方。牠生命的歡樂總是同牠大口裡發出的強烈吼叫而一起到來。觀眾從牠的歡樂中很難享受到輕鬆,可是他們克制住自己,擠在籠子周圍,絲毫不肯離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