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至為感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至為感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至為感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至為感禱產品中有6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沒有媽媽的日子不會如常。 話說,媽媽是一個在宗教信仰上滿混亂的人。 媽媽會拿香拜拜,跟我們一起去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十幾次。但受阿姨邀請,媽媽這幾年也會向上帝祈禱,她信誓旦旦說自從她睡前虔誠祈禱後,股票就一直漲一直漲,屢試不爽。以前我覺得上帝應該是沒在管媽媽買了什麼股票,但現在想想,說不定上帝就是有這麼...

至為感禱 在 紅花大戲院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1:34

【#紅花私藏】 / 《彗星的軌跡》:貪婪接受 ⠀Comet, 2014 - 我是一半的無神論者,卻對科學虔誠到了近乎迷信的地步,好比時空旅行、非線性時間、量子傳送諸如此類,這些遲遲無法被證實的理論成了我膜拜祈禱的對象,其中,我大抵算的上平行宇宙論最狂熱的信徒,是我的價值觀、人生信念的其中一部分,更多...

至為感禱 在 吳蔚蔚 Queenie Ng - 作家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21 23:47:19

💫 這是我在之前的直播中,為大家朗讀的文章。 收錄在我的散文集《愛從小事開始》。 . 選這篇來為大家朗讀,祝福你們新年快樂。 希望在這新的一年,我們都能夠活得豐盛美好。 . . ⋯⋯⋯⋯⋯⋯⋯⋯⋯⋯⋯⋯ 💖〈活出最美好的一年〉 . 自從中學二年級那年,班主任教導了我們訂立新年大計的重要性後,我便開始...

至為感禱 在 倪子鈞(小馬)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9 09:06:24

讀經 以賽亞書17:10-11 10. 因你忘記救你的神,不記念你能力的磐石,所以你栽上佳美的樹秧子,插上異樣的栽子。11. 栽種的日子,你周圍圈上籬笆,又到早晨使你所種的開花,但在愁苦極其傷痛的日子,所收割的,都飛去了。 領受 當遇到急難的時候,我們會呼求神。但當我們一帆風順,心中就容易忘了...

  • 至為感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5 23:41:43
    有 22,857 人按讚

    沒有媽媽的日子不會如常。
    話說,媽媽是一個在宗教信仰上滿混亂的人。
    媽媽會拿香拜拜,跟我們一起去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十幾次。但受阿姨邀請,媽媽這幾年也會向上帝祈禱,她信誓旦旦說自從她睡前虔誠祈禱後,股票就一直漲一直漲,屢試不爽。以前我覺得上帝應該是沒在管媽媽買了什麼股票,但現在想想,說不定上帝就是有這麼閒。
    所以告別式要依照哪種宗教的禮儀進行,我們一開始有點摸不著頭緒。
    阿姨說,如果採基督教儀式就很簡單,沒有繁文褥節,重點放在家屬追思。
    但亭姊妹倆商量後,還是讓媽媽依照台灣佛道混搭的方式處理後事,畢竟媽媽也沒有受洗,以後股票會不會漲就交給……大家了。
    不得不說選擇佛道混搭的習俗,滿能讓家屬藉由不得不忙碌跟崩潰保持距離。
    頭七很累,圓七很累,法師總是用很嚴肅的語氣在發號施令,讓所有人神經很緊繃,生怕哪個動作做得不確實,聖茭就擲不出來,燒的紙錢紙屋紙車媽媽就會收不到。
    每天都要摺蓮花摺元寶,聞著時時刻刻都在燃燒的香,令媽媽過世後的時間感變得非常模糊,回到家渾身都是線香的氣味,彷彿從未離開過靈堂。
    許多決定必須一直做,媽媽要葬在哪裡?台北還是蘆竹?骨灰罈要選哪一個?還是不要殯喪業者套餐裡的骨灰罈自己另外去買一個?骨灰罈要不要內膽?棺材要哪一款?要不要點選殯喪業者的大體梳洗服務?哪一款壽衣媽媽會喜歡?
    附帶一提,在家屬念經這個環節複習了幾遍心經,在生死的心境下覺得超級有道理,充滿智慧,以前抄了心經好幾百遍,以後也要常常看。
    每天晚上,亭就沉浸在剪接回顧影片的素材裡,當然都剪到爆哭。
    越是美好的回憶,眼淚就越大顆。
    在這之前,亭瞞著媽媽暗中請人做了一件跟她小時候一模一樣的卡通衣服,要給魯拉穿,然後邀媽媽去小人國舊地重遊,拍一模一樣的照片,給媽媽一個超級驚喜。
    最後,魯拉只能穿著緊急趕製出來的復刻童裝,參加了阿嬤的告別式。
    告別式結束後,媽媽的死訊上了新聞。
    許多醫學專家在電視上隔空發表媽媽可能的死因,我們都謹記在心,做了筆記。我寫了陳情書,希望正在撰寫解剖報告的法醫可以參酌一下諸方意見,驗一下免疫螢光反應,驗一下小板第四凝血因子抗體。我們遠遠不是專家,只能藉著這種方式提醒。
    現在就是靜待解剖報告出爐,我漸漸懂了,這不是給媽媽一個答案,需要答案的是我們。
    真正的情緒關卡在告別式後來臨。
    白天有很多事要忙,但無數生活細節裡都有媽媽。
    媽媽還沒教會亭滷肉的秘訣。媽媽會模仿亭的表演為魯拉讀童書。媽媽打的綠拿鐵總是太濃了味道很怪。媽媽總是在念廚房一定要收好,只有東西收拾好了才會一直想維持下去。媽媽煮的午餐份量總是大家食量的兩倍以上,最後一個還留在餐桌吃的人很可憐要一直被媽媽問還剩一點你要不要吃完。亭雖然嘴巴沒講但其實有一個專門給媽媽用的盤子。媽媽跟我們打乒乓球時偶爾會忍不住殺球,她的殺球很殘暴,我們沒有一個人接得住,亭會腦羞抱怨(真的是沒道理地念念念,念說妳幹嘛殺球啦這樣要一直撿球很煩耶),媽媽只好封印她的絕招從不生氣。媽媽以前只會點最便宜的黑咖啡,只喜歡苦味,但被亭的手沖調教到覺得咖啡喝起來酸酸的才好喝。媽媽很容易忘東忘西,我載媽媽去捷運站搭車時會問她手機有帶在身上吧。
    我跟亭說,子女一旦超過二十五歲,對世界的見識幾乎一定會超過父母,媽媽比妳不懂、比妳聳、認識的新奇的店比妳少、比妳對這個世界有更多先入為主的想法,這是很自然的,所以我看到亭跟媽媽相處的模式,其實更像是姐姐與妹妹,但媽媽才是比較小的那一個。
    白天的眼淚總滴在細節裡。
    到了晚上,亭會無預警大哭。
    我知道,沒有媽媽的每一天,每一夜都是大哭的好日子,我不想阻止也沒資格,有時候亭哭累了還會反過來安慰我,說她不是悲傷,只是非常想媽媽。
    平常很魯小的魯拉會走過來拍拍亭的臉,秀秀,母女關係就是天底下最親密。
    在生死前所有事情都顯得渺小。我們懂得太少,想知道的關於靈魂的一切又充滿了種種不確定(改天我們再另外寫一篇文章跟大家討論吧老高)。
    我們一直尋找媽媽去世前的種種線索,一些藏在生活細節裡的暗示,努力拼湊出兩個結論……
    一,媽媽的離世是冥冥中註定,是早已安排好的。
    二,媽媽的早逝其實是幸運的,避開了病痛,避開了即使急救回來產生的嚴重後遺症(大概吧),在人生中至為幸福的高光時刻華麗轉身,留下無數思念。
    與其說是從蛛絲馬跡推導出的結論,不如說是我們很想相信的,自我安慰。
    回想起來,線索如下。
    最後一個月,媽媽跟亭之間基本上沒有爭吵,媽媽的字句裡都是對魯拉的疼愛,甚至是感激魯拉的到來。
    三個月前,媽媽揮霍了她一生中最豪爽的一次消費,存錢去割了眼袋!她的眼睛變得很年輕。加上我們請客讓媽媽去做的植牙,只要再去兩次永和的世樺牙科(謝謝你們),媽媽的牙齒就能重造完成。媽媽為自己最後的面容做了最漂亮的修飾。
    越說越玄,媽媽最後兩次來家裡吃晚餐,都順手將她放在我們這裡的衣服、鞋子、化妝品、洗牙器乃至網購的洗髮精通通都打包帶走,還要亭幫她整理遺漏。理由大概是,以後平日我們兩夫妻自己照顧魯拉過小家庭生活,她週末再來跟魯拉睡覺。
    當我們整理媽媽遺物時,亭頹然坐在床緣說,曾住在我們家一年以上的媽媽,竟完全沒有留下任何東西,讓我們看了觸景傷情。
    媽媽最後時光沒有跟我們同住,才有了跟其他親戚朋友相處的片刻,愛熱鬧的她召集了在新竹與桃園的家族聚會,也因此興起好好整頓桃園家的念頭,她在網路上逛了很多收納的家具,最後整理起陳年相簿裡的老照片,從爺爺輩開始,用相框裝好每一階段的家庭記憶,掛滿了一整面牆。
    我們最後一次回桃園吃飯時,媽媽抱著拉拉指著爺爺的照片說,這是阿祖。過了幾個小時,阿拉指著照片說,阿祖阿祖,媽媽興奮地說,才講一次就記得住,阿祖知道了一定很窩心。
    冥冥中媽媽自己安排好了回首的一切,很溫柔。
    媽媽的手機被亭保管著。
    我們說好了不偷看媽媽的私人對話,媽媽想讓我們知道的事,她早已說給我們聽,她沒說的,我們不能自己看。
    亭用媽媽手機,試圖退掉媽媽買給我們的快到期的旅遊卷,發現媽媽最新一個月在中華電信約聘的薪水,比想像的要多很多,一想到媽媽努力打電話推銷MOD的嗓子,亭馬上就哭崩了。
    緊接著,亭又發現媽媽每個月都定期定額捐贈給樂作愛基金。
    苦過來的人,更知道需要被幫助是什麼滋味。
    她從未告訴我們這件事。媽媽是一個很好的人。
    我們決定從此接力下去,在這裡也一併推薦給大家。

    https://www.happyworks.com.tw/愛心捐款

  • 至為感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5 15:38:47
    有 1,790 人按讚

    七年前,一位開咖啡廳的老友開心地跟我聊著,他想當包租公的夢想,他計畫貸款三千萬買兩間房,預計二十年還完貸款後,就可以享清福了。
    我笑著說,如果有幸能當他的房客,一定是上輩子有福報,因為他真的是個善解人意的好人。
    不過,我還是提醒他,當下房市已經太高,雖然我不反對他買房,但要他多注意自身的資產狀況,不要把錢全部砸進去,免得哪天出現意外,還不出貸款,賠了夫人又折兵。

    他聽完後自信地說,他看準房市只漲不跌,更何況自己有店,怎麼可能會出意外,叫我不用擔心,等著看他當包租公吧!

    時間一轉眼過去,前陣子老友再次跟我聊起當包租公的事,但此次他臉上卻沒有了笑容和自信,只有滿滿的後悔與無奈。
    他疲倦的說,真沒想到疫情影響如此之大,本業已幾個月沒有收入,甚至連租客都沒了,蠟燭兩頭燒,再幾個月沒收入,還不出貸款,兩間房可能就要被法拍了。
    他還說,發現房價往下走時已經晚了,當初大家搶預售屋,所以買貴了幾百萬,現在要降價賣會心痛…
    委託仲介賣了一年,每天都祈禱能賣出,卻都賣不出去,心理壓力愈來愈重,如今已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問我該如何是好?

    我說,這道理就跟融資買股一樣,即使未來股價有機會上去,但你現在就要面臨被斷頭的風險,若你賭輸了被斷頭,反而賠更多,還不如先降價求售,減輕心理壓力。
    等拿回現金,身體也顧好了,再用投資把虧損的部分賺回來也不遲。

    又過了一個月,他的氣色明顯好了一些,並露出笑容跟我說,房子成功賣出。
    他說這次賣房,不但沒賺還倒賠六百多萬,但心裡重擔放下了,希望接下來十幾年能靠穩健投資慢慢賺回來,他不敢再做把自己逼死的投資了。

    總之,我分享身邊朋友的經歷是想告訴大家,如果你的資金不夠或是現金流不足,卻還硬著頭皮背上高額債務購買假資產,或開高槓桿投資,這些對你來說就都是未爆彈。
    因為人往往會因為眼前的利益,忽略掉後面的風險,被無限放大的貪欲,將會蓋過理性的判斷,和對風險的恐懼,我想他當時真的沒想過,經過短短幾年,竟然就有差點付不出房貸的情況。

    此外,正是因為人生沒有早知道,所以更不該把一切都賭在未知上。
    希望大家都能了解風險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跟未來的自己過不去,想讓自己有個好的老年過,決不是現在砸大錢,做你自以為的投資。
    而是要審慎評估當前局勢與趨勢,做好短、中、長期的規劃,並給自己準備一條後路,有了準備金再出擊。
    否則,當你衝動行事,破釜沉舟賭上一切,即使當下你因為自己的衝動,得到了一些收穫,甚至為此感到開心,但出來混遲早要還,未來的某一天,你終究會以不同的形式付出代價。

    Photo by Thomas Tucker on Unsplash

  • 至為感禱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6 18:40:14
    有 53 人按讚

    韓國導演李滄東的《薄荷糖》在台灣重映,非常羨慕台灣觀眾能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作品,這部電影只是李滄東的第二部電影,但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部李滄東作品,將他總以詩意直視殘酷的電影語言發揮地淋漓盡致,不只對於李滄東而言重要,在理解韓國近代發展,尤其1980年代後韓國命運宛若乘雲霄飛車,這部片收緊了歷史脈絡與底下的平凡人性,是不能錯過的經典。

    對韓國政治歷史更瞭解之後,又覺得《薄荷糖》更脫離作品上的好,它像幫韓國人清創傷口,雖然很慢很難,但韓國應慶幸有這麼一部電影,電影刻畫的二十年(1979-1999),不長也不短,卻正是影響韓國之所以成為現在的韓國至為重大的期間,一路從朴正熙垮台,全斗煥獨裁續政,民主化,國際地位提升,到1997年金融風暴的挫敗。

    李滄東用刻畫一個人的崩毀,襯出韓國人的集體共業,瘸了一條腿,跑得再快依然有什麼地方隱隱作疼,只能祈禱業力引爆的那天不是今天,這就是現在韓國社會高速發展下的黑暗角落,誰看得見被踩碎一地的薄荷糖?

    《薄荷糖》從個體出發,用七個片段牽引時空背景,角色的質變幾乎都與當代政經有關,這些線索藏在年代裡面,藏在角色偶然拾起的報紙標題中,首末都出現的那首《나 어떡해》 (我該怎麼辦)也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逆轉時間的手法,不華麗,只讓人感到悲傷,因為觀眾看見一個人從未被摧殘的樣貌,看見破敗不是難事,直視破敗最初的美好才是殘忍。而那輛逆行的火車,到現在還在開,你要回溯歷史掀開未知,就必須得輾過什麼,韓國人二十年前就已經知道,而且一直做到現在,這是應該要拿來當榜樣的。

    如果要理解近代韓國人是如何煉成的,絕對不能夠錯過《薄荷糖》。

    甲上娛樂

    IG:www.Instagram.com/pengshaoyu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