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采文化X國際內世鏡宣傳合作:《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
〈在疫情中如何判斷消息的真偽?重量級醫藥史學權威:錯誤的醫學觀點往往才是荒謬看法的來源〉
三采文化《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馬克.霍尼斯巴姆(Mark Honigsbaum)著
⠀⠀⠀⠀⠀...
【三采文化X國際內世鏡宣傳合作:《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
〈在疫情中如何判斷消息的真偽?重量級醫藥史學權威:錯誤的醫學觀點往往才是荒謬看法的來源〉
三采文化《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馬克.霍尼斯巴姆(Mark Honigsbaum)著
⠀⠀⠀⠀⠀⠀⠀⠀⠀⠀⠀
病原體的存在是人體發病的必要條件,卻往往不是充分條件。微生物以各種方式和我們的免疫系統產生作用,一種病原體可能讓一個人生病,對另一個人卻毫無影響,或者影響甚微。事實上,有許多的細菌和病毒會在人體組織和細胞中潛伏數十年,直到受到特定外在因素觸發。這些因素有可能是另一種微生物引發的共同感染、壓力造成的免疫系統失調,或者是因老化而造成的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更重要的是,如果一直把焦點放在這些病原體身上,我們便很難顧全大局。
⠀⠀⠀⠀⠀⠀⠀⠀⠀⠀⠀
舉例來說,伊波拉病毒是目前已知最致命的病原體,但其實人類行為才是造成該病毒進入人類世界的原因。過度砍伐熱帶雨林,使帶原的蝙蝠喪失棲息地並傾巢而出,而盜獵者為了食用用途,也會狩獵並屠宰帶原黑猩猩。我們也要知道,伊波拉病毒藉由血液傳染,因此只有當醫院環境衛生條件極差時,疾病才有可能散播,或者傳入都市地區。當我們面臨這樣的處境時,最好謹記知名劇作家蕭伯納在《醫生的兩難》中所表達的觀點:「一個典型的病原體可能不過是現象之一,而非成因。」蕭伯納所言甚是,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直言傳染病幾乎總是受到環境和社會因素影響,而非只與病原體相關。唯有當我們將生態學、免疫學、人類行為學等各種對病原體擴散影響深遠的因素列入考量,我們對該種病原體及傳染病的了解才算是完整而全面的。
⠀⠀⠀⠀⠀⠀⠀⠀⠀⠀⠀
幸好我們身邊一直有不厭其煩細究人類與微生物交互作用的醫學家,人類才得以安然生活至今。舉例來說,1959年抗生素革命來到高峰,當時的洛克斐勒研究所研究員勒內.杜博斯(René Dubos)對這種治標不治本的短期特效藥提出抗議。杜博斯身邊的同事早已將戰勝疾病視為日常,甚至認為人類徹底消滅一般細菌感染之日指日可待。杜博斯獨排眾議,即便他曾於1939年成功分離出第一支商業化生產的抗體,卻還是對醫療界這股傲慢自大的氛圍提出警告。杜博斯將人比喻為「魔法師的學徒」,並認為現代醫學已經推動了「一股暗藏毀滅的力量」,而這股力量未來可能會徹底推翻醫學界對理想世界的美夢。杜博斯寫道:「現代人類認為他們已經幾乎完全掌握了形塑自身演化歷史的自然力量,甚至妄想藉此控制自己的未來,從生物學和文化的角度來左右自己的命運。
然而,這不過是虛幻的假象。如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人類不過是龐大而複雜的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而且與其他所有部件緊密串連、密不可分。」杜博斯認為人類能夠徹底戰勝疾病「不過是一種假象,終有一天大自然將會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撲」。
⠀⠀⠀⠀⠀⠀⠀⠀⠀⠀⠀
杜博斯爭議性的論點讓他的著作在六零年代深受美國大眾歡迎,但他有關傳染病群魔亂舞的預言卻未受到科學界同袍重視。1982年,杜博斯剛逝世沒多久,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就制定「愛滋病」(AIDS)一詞,用於描述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症狀。愛滋病從洛杉磯的同性戀社群開始,逐漸蔓延至其他族群,在醫學界投下震撼彈。但疾管中心早該對大型傳染病習以為常,因為六年前就有一場十分相似的疫情。當時的受害者是一群退伍軍人,他們出席了於費城一家豪華大飯店舉辦的退伍軍人大會,緊接著便相繼感染非典型肺炎。社會大眾人陷入恐慌,流行病學家手忙腳亂,心急地想辨識出病原體。「費城殺手」的真身起初讓疾管中心的探員們困惑不已,直到一位微生物學家發現真相,找到了後來命名為「嗜肺性退伍軍人桿菌」的細菌,這種桿菌大量生長於水域環境,其中也包括飯店的冷卻塔。1976年,退伍軍人症使得人心惶惶,紐澤西軍事基地也有一株新的豬流感病毒突然爆發,緊急的情況令疾管中心和衛生官員措手不及,最後造成數百萬美國人民接種了不必要的疫苗。
⠀⠀⠀⠀⠀⠀⠀⠀⠀⠀⠀
到了2003年,類似的病狀再次出現,一名年邁的中國腎臟學教授入住香港大都會飯店(Metropole Hotel Hong Kong),引發一場嚴重呼吸道疾病的跨國傳染,專家一開始以為是H5N1禽流感,但後來得知其實是一種促成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新型冠狀病毒。所幸該次疫情並未蔓延成全球大流行,因為有微生物學家精密的探究和史無前例的跨國合作,各地研究員密切交換疾病情報,才讓我們逃過一劫。而自那時起,世界開始見證許多意料之外、甚至是被錯誤低估的傳染病危機。
⠀⠀⠀⠀⠀⠀⠀⠀⠀⠀⠀
進步的醫學知識及優異的傳染病監控能力,卻也可能同時散布恐懼。過往我們都一無所知的疫病,現在反而能引起人們的過度警覺。正如救生員會反覆掃視海面尋覓凸出的背鰭,以提前向泳客示警,世界衛生組織也會定期在網路上搜索異常疾病爆發的報告和變異的實驗結果,找尋下一種瘟疫病毒現蹤的訊號。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過分預警其實符合情理,但我們卻得付出永遠為下次疫病大爆發不停憂慮的代價。我們已了解,問題不再是大型傳染病是否會再發生,而是何時會發生。
—————————
#新書宣傳 #瘟疫啟示 #三采文化 #國際內世鏡 #insightintoissues
自體免疫疾病權威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美CDC稱戰爭已經改變 Delta感染率等同水痘將扭轉政策》
{稿頭}
1.全球防疫模範生以色列在經歷一番痛苦掙扎後,周五宣布8/1全面替60歲以上長者施打輝瑞第三劑加強針,這也是他們兩週前率先替免疫系統嚴重受損者施打後,再次擴大接種範圍。因為華郵引述美CDC內部報告稱,Delta變種傳播與感染率已等同水痘,病毒量千倍於武漢原始毒株,即使完整接種兩劑,仍可能攜帶相同病毒量傳播他人,且越來越多突破性感染讓人不安,那些打完疫苗者的住院重症及死亡人數飆升,已使各國的第三劑加強針政策,已經勢在必行,差別在於何時施打及針對哪些族群優先施打。
2.當第一批施打疫苗者正逐漸跨越六個月大關,全球各地卻先後颳起新一波疫情風暴,以色列衛生部最新公布數據稱,一月接種疫苗者的保護力已降至16%,儘管四月分接種輝瑞疫苗者仍具有75%有效性,已足夠讓他們膽戰心驚,不過紐時援引另一份數據,稱兩劑輝瑞在接種後的前兩個月保護力已能達到96%,雖然其後數字確實逐漸下降,平均每兩個月下降約6%,也就是說接種完四到六個月,疫苗有效力將只剩下83.7%,但防範重症的保護力仍穩定維持在97%的高水準。
3.以色列這個小國,或許可以一聲令下開打第三劑,但當全球疫苗嚴重短缺及分配不均的情況下,美國政策動見觀瞻,尤其輝瑞疫苗目前是美國施打最大宗,牽涉數十億美元利益,官方一再強調必須要有紮實科學數據,在確定加強針能讓18到55歲族群抗體增加五倍、65到85歲抗體增加11倍後,已鬆口考慮替高風險的美國人及65歲以上老人注射加強針,官方也已緊急下單輝瑞BNT兩億劑,並要求莫德納1.1億劑交貨時間提早到今年第四季,這無疑預告了全球疫苗短缺形勢會更加嚴峻,新一波搶單潮正醞釀再起。
{內文}
新聞旁白:「今晚,美國正陷入一場關於新冠疫苗加強針的全國性辯論,製藥巨頭輝瑞將與美國最高衛生官員會面,討論加強注射的好處。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會議將在幾天內舉行,因為輝瑞研究表明,第三針可以提供更多的保護,防止高傳染性的 Delta 變種,但CDC和FDA認為,已經完整接種疫苗的美國人此時不需要加強注射。」
美總統首席醫療顧問 佛奇:「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會非常非常積極主動地追蹤和蒐集所有相關訊息,以便決定我們是否及何時可能需要它,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需要的時候,我們將隨時準備好一切。」
NBC記者VS歐巴馬任內政府間事務辦公室政策主任 Dr. Kavita Patel:「為什麼會有關於第三劑的辯論?這是因為有一個關於我們「什麼時候」需要第三劑的問題。但是CDC和FDA所引用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臨床試驗參與者的8到12個月後,他們仍然持續有抗體且具有免疫力。」
這不是莎士比亞劇作哈姆雷特裡的經典對話,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是如同華郵最新出刊的重磅文章,「整場戰爭已經改變」,美CDC內部文件警告Delta變種傳播與感染率已等同水痘,病毒量千倍於武漢原始毒株,即使完整接種兩劑,仍可能攜帶相同病毒量傳播他人,且越來越多突破性感染讓人不安,那些打完疫苗者的住院重症及死亡人數飆升,已使要不要施打第三劑加強針,在第一批接種者逐漸跨越六個月大關,及Delta變種於全球持續颳起的新風暴下,不斷催促科學界端出新數據,支撐或改變官方的政策主張。
美總統首席醫療顧問 佛奇:「輝瑞所做的,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查看了他們的數據,然後說根據我們的觀察,我們認為人們應該接種疫苗加強針。嗯,那很好,只是他們並非官方防疫指南的負責機構。所以,儘管他們做得很好,他們有研究和數據,但我們將與他們一起檢查以確認是否有任何我們需要使用的東西。」
輝瑞近期的大動作,引發了全球高度關注。他們援引最新數據發動新聞戰,攻佔了幾乎所有媒體的重要版面。其中來自以色列衛生部上周公布的數據,最令人震撼。以色列時報以總理班奈特即將批准新冠加強針注射為題,認定輝瑞疫苗效力正在減弱中,理由是一月接種疫苗者的保護力,如今只剩下16%;儘管四月分接種輝瑞疫苗者,仍具有75%有效性。輝瑞強調,這當然不是因為疫苗本身無效,而是Delta變種傳播力實在太強,致使現實世界的數據在接種後六個月持續下降,這與他們持續在進行的第三階段,人體試驗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但紐時援引一份目前僅線上發布還未經同行審查或發表在權威期刊的研究,認為兩劑輝瑞在接種後的前兩個月,保護力已能達到96%,雖然其後數字逐漸下降,平均每兩個月下降約6%,也就是說接種完四到六個月,疫苗有效力將只剩下83.7%,但防範重症的保護力,仍穩定維持在97%的高水準。這與多數免疫學家的認知差距不大,並不足以支撐全美應普遍施打加強針的訴求。
美總統首席醫療顧問 佛奇:「這(加強針)無關疫苗是否有效,它攸關保護力的持續性。所以真的沒有錯,如果,事實上,我不知道是否會發生,但如果有必要透過在某個時間點,使用加強針來維持疫苗保護力的高水準,那可能是一兩年內,或者你可能屬於,我們會選擇性地用於老年人或潛在疾病患者,這不存在本質性的錯誤,我們一直透過疫苗來做到這一點。」
對以色列來說,要不要打第三針可能只是總理一句話、下達命令這麼簡單,他們一直在這場新冠大流行病中超前部署,無論是疫苗的群體覆蓋率,甚或是兩週前率先開始替免疫系統嚴重受損者進行第三劑加強針注射,他們都很自信地告訴全世界,「我們處於領先地位」。但對第三針的遲疑,就在本周確診數飆出三月中以來新高,目前國內138起重症病例,衝破前一週的兩倍多,已形同向總理班奈特發出最後通牒,以色列不得不正視疫苗保護力下降的問題。在疫苗庫存充足的情況下,補強第三針絕對足以搶救更多人命。問題是當下全世界多數國家,仍苦於第一劑都打不到,以色列的決定將不只是一個科學問題,更是一個道德選擇。
以色列衛生部長 Nachman Ash:「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我們必須在沒有全世界支持的情況下,獨自承擔這樣的壓力。一方面我們希望看到它是安全有效的,並依靠我們的數據來檢查免疫力是否真的在減弱,另一方面我們真的想要想阻止這波疫情爆發。」
美國的決定更是動見觀瞻,當輝瑞BNT疫苗在全美施打數量逼近兩億,幾乎是美國人選擇接種的最主要疫苗,緊接著還要繼續向下延伸施打到12歲以下幼童之際,紐時分析稱,官方若決定背書全面施打加強針,將等同給輝瑞送上一份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大禮。新冠疫苗在過去三個月已經替該公司帶來了至少78億美元營收,並可望在今年替該公司創造超過335億美元收入,儘管輝瑞從未透露疫苗的確切利潤,但粗估至少在售價20%的範圍,如此龐大的利潤,也讓官方在紮實數據出爐前,始終不願鬆口。
新聞旁白:「今晚,白宮的加強針計畫發生了急遽的改變。紐約時報報導稱,衛生高層官員正在考慮替高風險的美國人及65歲以上老人注射加強針。」
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援引一份輝瑞最新出爐的實驗室數據,稱加強針能讓18到55歲族群抗體增加五倍,65到85歲抗體增加11倍,是讓白宮態度出現鬆動的最主要原因,此外還有占總人口2.7%免疫系統較弱的族群。Science期刊特別點名接受過器官移植的患者,感染率比一般公眾要高82倍,轉成重症的機率更高出485倍,近期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期刊的數據稱,第三劑加強針有助於增加40%抗體,研究成果在英法等多個歐洲國家普遍獲得政策上的認同,也讓美防疫專家佛奇對此最先鬆口。
美總統首席醫療顧問 佛奇:「那些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移植患者、癌症、化療、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如果有第三劑加強針,這有可能發生,這些人將會是最優先接種的脆弱族群。」
儘管英國官方數據認為,以色列實體研究某種程度誇大了輝瑞疫苗可能逐漸失效的恐慌,但伴隨越來越多變種病毒的出現,各國對第三劑加強針的討論,已經不再是該不該打,而是該針對哪些族群先打,才能避免最多重症與死亡。這是為什麼美國持續增加疫苗購買,光是輝瑞BNT本周已緊急下單兩億劑,莫德納1.1億劑交貨時間,也提早到今年第四季。這無疑預告了全球疫苗短缺形勢會更加嚴峻,新一波搶單潮正醞釀再起。
https://youtu.be/lsc31joYGyU
自體免疫疾病權威 在 皮膚科 黃昭瑜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白斑症 與 新冠病毒 | Vitiligo & Covid-19
最近本土疫情頻頻升溫
白斑症患者有些擔心自己是自體免疫疾病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是不是會增加,又適不適合打疫苗?
根據國外白斑症協會 (The Vitiligo Society)以及美國麻省大學白斑治療與研究中心的白斑症權威,也是我的啟蒙老師 - Dr John Harris 的說明,幫大家整理出以下問題以及解答。
》白斑症是不是比較容易感染到新冠病毒?
簡短的答案就是 :不會 !
由於白斑症是自體免疫疾病,病人會認為自己的免疫系統是不是比較差,容易得到白斑症。但事實上,白斑症的免疫系統不是低下,甚至是有點“過度用功”,導致它會攻擊自己的黑色素細胞。但是對於感染,白斑症的病人並沒有特別差喔。
》白斑症的治療,是不是會讓我免疫力降低,容易得到新冠肺炎?
答:白斑症的免疫調節劑都很輕,「不至於」造成身體全部的免疫系統受到抑制。藥膏與照光治療是完全只針對皮膚,並不會造成身體的影響。至於有些人在使用的口服免疫調節劑,由於劑量很低,大部分不至於會影響到免疫力去抵抗感染,但是如果你會擔心,可以跟你的主治醫師討論。有趣的是,部分免疫調節劑如類固醇(Dexamethasone)與Jak 小分子藥物(Baricitinib),也有被使用在治療嚴重的新冠肺炎。但是不建議病人自行亂使用,一定要跟主治醫師討論才行!
》白斑症與皮膚免疫疾病的患者如(乾癬、異位性皮膚炎、圓禿)可不可以打新冠疫苗?打疫苗要注意什麼呢?
答:疫苗是預防重症最好的方式!因此鼓勵各位病友去接種疫苗。正如前面所說的,白斑症與皮膚免疫疾患的患者免疫力並不是低下,而是部分免疫細胞過強,因此應不至於造成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增加。
至於有在服用口服免疫調節藥物患者,有部分會對於新冠疫苗的效果會減弱(見附表,如滅殺除癌錠、JAK小分子),但是美國cdc 疾病管制局,還是建議病人施打。如有疑慮,一定要跟主治醫師討論喔!
※ 上述之建議不能取代臨床醫師之實際判斷。
參考資料與連結:
美國麻省大學白斑治療中心: https://www.umassmed.edu/vitiligo/blog/blog-posts1/2021/01/covid-vacination-and-vitiligo/
The Vitiligo Society Coronavirus Update: https://vitiligosociety.org/news/the-vitiligo-society-coronavirus-update/
Global Vitiligo Foundation: https://www.myvitiligoteam.com/resources/vitiligo-and-the-novel-coronavirus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最新指引(COVID-19 Vaccine Clinical Guidance Summary for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and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
#長庚 #白斑症 #皮膚免疫疾患 #新冠肺炎 #疫苗 #黃昭瑜醫師
自體免疫疾病權威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精神病院裡想獲得自由?你必須證明自己沒有瘋
一位心理學家與八個假病人
一趟顛覆「瘋狂」的祕密任務
・
數世紀以來,醫生們一直試圖定義精神疾病——如何診斷治療?如何分辨瘋狂與理智?到底什麼是精神疾病?
為了尋找答案,1970年代,一位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大衛‧羅森漢恩(David Rosenhan)說服八位心智健全的男女,自願潛入美國各地的精神病院臥底,測試精神診斷與標籤的可信度與合理性。而且他們必須證明自己精神正常,才能被釋放。
他們之中有男有女,職業多元,包括: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家庭主婦、畫家及研究生。
・
八名假病人,十二次入院紀錄。
主訴症狀:幻聽,那些聲音說著「砰、空洞、空虛」等字眼。
平均入院天數:19日。
醫師診斷:七人判為思覺失調症,一人被判為躁鬱症。
・
他們順利潛入精神病院後,行為表現正常,不再有幻聽,也不自稱瘋子。卻沒有任何醫護人員識破他們。
・
大衛‧羅森漢恩曾說:
|#一旦被貼上思覺失調的標籤,
|#假病患就再也無法將標籤撕下。
|#這張標籤會大幅影響旁人對患者與其行為的感知。
・
這個被稱為「羅森漢恩實驗」的研究,被認為是對精神病患鑑定標準的重要批判,引起許多爭議和討論,間接深刻影響了當代精神醫學。
這項經典的研究幾乎出現在每本心理學教科書中,促使人們正視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標籤汙名化的議題,以及精神健康照護機構的重要性、並間接推進了《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的修正,是促進現代精神病學的一大推力。
・
患有自體免疫腦炎,曾被診斷為精神失常,與精神疾病為伍的作家蘇珊娜‧卡哈蘭,曾將她的這段經驗寫成暢銷書《我發瘋的那段日子》。這段曾經遊走正常世界與精神疾病兩端的經驗,讓她對「何謂正常、何謂失常」這個命題感到興趣。
於是,她開始回頭檢視精神疾病診斷的標準,試圖找到這個世界判斷誰才是與瘋狂為伍的界線。她決定深入調查,這個改變了現代精神醫學的震憾實驗。
她在偵探過程所揭露的驚人發現,這個傳奇的冒險故事並不如它看起來的那樣權威。那扇緊閉的精神病院門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對於今日我們對精神疾病的理解又有什麼意義?
卡哈蘭的傑出調查,不僅試圖解開近半世紀前的瘋狂謎題,另一方面,也帶來心理健康與精神醫療體系的全景觀察,探討精神疾病及其標籤所帶來的束縛與不公。這本書既是歷史,也是謎團,是哲學,也是對社會變革的吶喊。
・
《大偽裝者:一個臥底精神病院的心理學家與八個假病人,顛覆「瘋狂」的祕密任務》,作者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著有暢銷書《我發瘋的那段日子》。
👉 讀讀本書:https://tinyurl.com/2orb5qd4
🟧 本書由大牌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