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GLOs Confederation的不同公司,終於要逐漸介紹,感謝明報訪問,這是關於STEM教育的一篇
由國際關係學者進化未來學學者 沈旭暉與教授團隊推STEM教材
年輕教授沈旭暉專長分析國際關係,育有兩名女兒的他近年也在轉型,認為資訊科技、編程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將成新一代溝通必須認識的...
🌍 關於GLOs Confederation的不同公司,終於要逐漸介紹,感謝明報訪問,這是關於STEM教育的一篇
由國際關係學者進化未來學學者 沈旭暉與教授團隊推STEM教材
年輕教授沈旭暉專長分析國際關係,育有兩名女兒的他近年也在轉型,認為資訊科技、編程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將成新一代溝通必須認識的語言。他最近亦與多名新加坡著名大學的教授合作,推出STEM教材,現已在本港一些著名幼稚園及國際學校作為試點。
沈旭暉幾年前開始察覺不可畢生從事研究,於是尋求改變。他直言世界改變,近年大學的工作隨着科技發展,他專長的國際關係範疇轉變很大,以前分析中美關係,可窮畢生精力鑽研,現在卻不可能單憑一己之力,也需結合科技及人工智能等作分析。不少歐美學者經已轉型,如美籍日裔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已將國際關係與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混合作前瞻分析。
六大範疇搶灘
沈旭暉說,除大學工作外,亦創立GLOs「國際關係產業化」集團,主攻教育、研究、旅遊、生活、社會及創意六大範疇,內含不同公司和品牌,其中教育部分包括和一上市公司合組子公司研發國際教育教材,與大學教授合組的另一公司則主力發展資訊科技及STEM教育,並醞釀成立以Khan Academy為藍本的中文網上大專學院。
他的STEM公司創辦伙伴均為教授級人馬,全是曾於新加坡工作的香港人,為新加坡著名大學的資訊科技、國際關係及STEM研究的學者,包括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信息系統技術與設計系前助理教授雷兆恆,他亦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前訪問學者及2011年歐盟瑪麗居禮獎學金(Marie Curie Fellowship)得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前助理教授廖詩颺,另一位楊沁渝為財經專家。
沈旭暉坦言,香港發展STEM教育較新加坡滯後很多,更直言現時生活上任何事物都涉及STEM,仍用STEM這幾個英文字母都已經過時,如果仍只講發展STEM是很誤導。「現今時代變化很大,我們要做一些事情,令自己沒有那麼容易被時代淘汰。無論叫STEM或STEAM,我唔Care。我有很強的意識,如果現在不去做一些改變,5年後會徹底被社會淘汰。」 勿被時代巨輪淘汰
沈旭暉團隊的STEM教材,最小由幼稚園幼兒已可學習。他坦言自己很矛盾,一方面不希望女兒年幼已使用平板電腦,但又認為在這新時代幼童已需要懂得離線的編程,如在新加坡幼稚園已需學習編程。 「以香港及新加坡兩地政府推STEM態度比較,新加坡全國均大力發展資訊科技,學生由幼稚園已開始學習編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身亦起牽頭作用,在IG、Facebook分享他寫的編程,更邀請網民評價,結果引起網民挑機、互相討論等;當地全體公務員即使年屆50歲的高層公務員,都要學習大數據(Big Data)。」沈旭暉盛讚新加坡以由上而下、不離地手法推科普,很難想像香港政府會效法,認為香港只有STEM的外形如科學院、硬件,卻欠缺實務的政策。
隨著世界發展,沈旭暉認為編程是將來一種主要溝通語言,人人定要認識,否則會被淘汰,因為日常生活都會涉及相關知識。
下一波科技革命 大學或不存在
沈旭暉中學時修讀文科,大學任教的是國際關係,以為他與科技無關,但原來他會考時電腦科取得A級成績,大學畢業前已學了編程等知識,他更自己編程製作個人網頁,並不是以坊間的所謂罐頭軟件或樣辦倒模製成。隨?5G出現、資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他預料新一波科技革命到臨時,各行各業的中介將被淘汰,大學面對的衝擊亦會深而廣。
大數據 通天曉 「以政治科學的研究方法為例,大學一直以來的研究方法是:受訪者同意接受訪問需填問卷,並有許多前設條件,如果願意回應的人也不算是正常。但大數據年代,毋須透過問卷已可獲取很精準的資料。當然當中涉及道德及私隱問題。」他又以國際關係為例,即使英國脫歐公投及美國總統特朗普選舉時有否用外力干擾等,大數據均能提供答案。他坦言大學固有授課及研究方式,在這新時代必須尋求突破。
他預計,將來大學也會失去傳授知識的角色,並指現時美國許多網絡公司都自辦課程培訓人才,即使沒有大學文憑,無損市場競爭力。外國許多著名教授亦於網上授課,更開設與時代接軌的日常生活課程,不再是舊有的一套理論走天涯。他質疑大學除頒發證書及作為社交場所外,存在價值也受到衝擊。因此,他與大學學者設計新課程,開設網上學院,為未來作準備,有關課程年底將於網上推出。
新加坡式STEM引入本港 紙牌遊戲滲入科學
沈旭暉與三名港人創立的STEM公司Dr code,現時主要與學校合作,推出中小學及幼稚園課程,他們希望未來於本港設立多所學習中心,推廣STEM教育。創辦人之一廖詩颺表示,他們所推的新加坡STEM教育與坊間不同,由於不想幼童太早接觸平板電腦等電子工具,故特別設計紙牌遊戲或棋盤遊戲給幼童,讓他們透過玩耍學習邏輯思維、解難能力及計算科學。
#stem #steam #coding #codomo #drcode #glos #potatopirates #singapore #startup #sdm #創業篇 #編程 #新加坡
自辦都更條件 在 幸福空間 Gorgeous Spa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幸福居家專欄
蝦毀?!不是所有老屋都能都更?
貼心為你附上懶人包,
三大條件有機會「一坪換一坪」
別讓老屋淪為三明治屋~
-
#都更 #都市更新
( #Z馬看這編 )
自辦都更條件 在 內政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元節平安
2級警戒期間,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引
宗教場所不開放遶境、進香及遊行;
不開放福宴、平安宴、流水席。
宗教場所 #有條件開放
室內最多80人、室外最多300人
提醒大家進入時一定要配合防疫措施
保持社交距離、戴好口罩~
觸碰公用物品後,手部一定要消毒清潔
整個農曆7月都是民俗普渡時節
為了減少近距離人群接觸風險
大家可以選擇提前拜、線上拜、代表拜
或委託宮廟採買用品
普渡兼顧防疫,款待好兄弟,誠意不會變
公司行號或社區住戶自辦中元普渡或類似活動
也請一起與住戶來配合相關防疫規範
防疫措施不馬虎,生活才能更安心
#人民管家內政部
#勤洗手 #戴口罩
#疫苗輪到你就去打
#普渡防疫
自辦都更條件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名人堂-薛承泰
誰來釋放囚老
民國六、七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蓋了不少四、五樓公寓,到現在房子老了,當年打拚的年輕人也都成銀髮族。據內政部統計,住在這些老公寓二至五樓老人,約四十三萬人,其中十五萬人超過七十五歲,隨著快速高齡化,人數將不斷竄升。
七年前,因母親不良於行,住中和老公寓四樓,我買了新店老公寓二樓,原本以為她搬過來住可少爬兩層,可是經過兩周,她還是堅持回到自己的窩,並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這就是老人!已經習慣的居住方式與生活圈,是很難改變。
這例子屢見不鮮,住在對門老伯超過九十歲,老夫婦買新電梯大樓給孩子住,老伯不良於行,也曾和孩子住過,最後還是回到熟悉的家。幾個月前他做了神仙,至於住三樓的老太太,至今我還未曾見過她下樓。
如今我也老了,看到聯合報「願景工程」囚居晚年報導,感觸良多。筆者曾呼籲,政府不要把居住正義重點,只放在社會住宅或青年住宅興建上,理由是大部分年輕人不是沒家可住,而是因為求學或工作必須離家,希望在附近找到可負擔的住所。
台灣人口步入負成長,尤其是大專院校受少子化衝擊,招生人數年年減,住宿需求明顯下降。此外,年輕人因求學或工作,移居較頻繁,即使公部門大開支票興建,也難克服問題。
值得注意的,台灣住屋擁有率極高,以戶為單位約百分之八十五,且大部分在中高齡者名下;光是大台北地區超過四十年老公寓,就約三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很明顯的,都更才是實踐居住正義主要途徑;因為,今後十年長輩留下的遺產,總數應在百萬間以上,作為都更標的更不只百萬間,遠超過社宅支票!
這些老公寓大部分位都會好地段,都更不僅可解決囚老問題,也可釋放更多年輕人喜愛的好地點。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政府已著手提出誘因,提高不少老宅住戶都更意願。
對於地點好,土地面積夠大,建商當然有興趣,都更進展會較為順利;可是符合這種條件的老宅可能不到一半,就算以「危老」名義由住戶重建,走自辦或民辦都更都有困難,這不只因建商較無興趣,住戶間共識更難,只要到老舊社區走一趟就知道!
多年來,政府任由住戶侵占公有地,不僅處處違章,光巷道內占用停車位就嘆為觀止。如果公權力連巷道都處理不來,住戶間關係緊張,怎麼進行自辦都更?
內政部花次長曾提出,提供「囚居」長者換居選擇,補助長者向民間租用進出無障礙合宜住宅。這個方向是正確的!筆者認為,政府應先推動幾個大型「公辦都更」,完成後將多出來房舍,優先提供給附近最老宅進行「換屋」;政府又可取得新土地都更,一波波走下去。不僅老人可「在地老化」,還可帶動更多「民辦都更」。
飛機要降落松山機場時,往下看去這個國際都會是長什麼樣子?這就是國際觀光客的第一印象。都更不是只靠魄力,更要有方法,才能釋放囚老,也讓年輕人有更多適當的選擇。(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