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自製隔音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自製隔音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製隔音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製隔音牆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過日考察系列:從北捷環狀線看黃線會遇到的問題】 圖文:李雨蓁 Lí Ú-chin 最近有許多時間都在台北,因此有時間多看看台北的公共建設,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台北捷運最新的一條路線:環狀線第一階段。這條路線為中運量捷運,設計規格和我們高雄捷運黃線相近,因此有些問題也可以作為未來黃線的借鏡。 ...

  • 自製隔音牆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01 23:59:27
    有 801 人按讚

    【好過日考察系列:從北捷環狀線看黃線會遇到的問題】
    圖文:李雨蓁 Lí Ú-chin

    最近有許多時間都在台北,因此有時間多看看台北的公共建設,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台北捷運最新的一條路線:環狀線第一階段。這條路線為中運量捷運,設計規格和我們高雄捷運黃線相近,因此有些問題也可以作為未來黃線的借鏡。


    👉車廂與機電系統

    首先在車輛方面,雖然同樣是中運量無人駕駛系統,但環狀線的日立軌道義大利(原Ansaldo)列車,搭乘起來比文湖線的馬特拉或龐巴迪列車都寬敞舒服,雖然寬度2.65公尺,比高運量捷運少了45~55公分,也只比文湖線列車寬了10公分左右,但並不會像文湖線有坐下來快碰到對面的腳之侷促感,四個車箱也都互相連通,鋼輪鋼軌的搖晃程度也小於膠輪系統,整體搭乘體感不錯。


    高捷黃線同樣是中運量、無人駕駛、鋼輪鋼軌系統,長度大約等於環狀線日立軌道列車的三節,載客數略少在500人左右,已能滿足目前的設計運量需求,未來的搭乘體驗應該較類似於環狀線。而環狀線列車和台灣車輛合作之類似模式,應該也能運用在未來黃線上,要求拉高列車自製比例,扶植國內軌道產業。


    👉高架或地下

    環狀線一階共有14站,除了大坪林站以外,均是高架車站。但由於環狀線不在北捷早期計劃路網內,而需遷就道路線型,還有跟64號快速道路並行部分,因此路線高低起伏,變化較大。


    環狀線從興建到完工,周邊居民也曾質疑高架橋的景觀與噪音等問題。環狀線行經部分路段狹窄,採用疊式軌道興建,但最近處靠近民宅僅有約6公尺。而在最高的車站部分離地有31公尺,約十層樓高,對地面採光遮蔽性較大。而由於幾乎全線都是隔音牆,甚至有3/4罩式隔音牆,也使得列車行駛時基本上看不到什麼風景。


    雖然環狀線靠近民宅處均有隔音牆,但剛通車時,沿線民生路社區噪音測量可達85分貝,引發居民抗議。在加裝自動潤滑設備、吸音板、拋光軌道與切削整圓車輪後,噪音值下降到71.3分貝至76.9分貝,平均73.3分貝,但也讓列車降速而造成營運耗時增加。整體而言仍對居住品質有較大衝擊,大於路面輕軌或地下捷運。


    環狀線採取高架興建,主要還是基於經費考量和施工難度,然而,後續南北環段就改採地下興建,北環段人口密度還相對較低。這也讓列車在環狀線上必須陡升陡降,而在新北產業園區站後轉為地下的這段,也因接續口工程抵觸周邊道路,並可能引起較大震動,而導致周邊工業區業主的抗議。


    為減低對都市景觀的衝擊,新北市府邀請艾曼紐.莫侯建築師設計,將全線梁柱、排水管、隔音牆與車廂內外都納入公共藝術範圍,用採用大膽活潑的色彩搭配藝術車廂,打造一條「移動的藝術品」,也讓環狀線看起來較為鮮豔。


    👉車站轉乘距離

    環狀線的好處,是大量增加轉乘站點,例如高雄環狀輕軌成圓後,就能增加8個站,除非城市真的已經朝環狀發展,否則中短程的聯絡或轉乘,會是環狀線的最大好處。然而北捷環狀線興建較晚,且一階為興建在道路上的高架站體,和原本多為地下之北捷車站,轉乘距離頗長。


    以最嚴重的板橋站為例,從板南線或台鐵、高鐵轉乘環狀線,必須從地下2樓爬到地上4樓,步行約需10分鐘。而或許因經費與後續開發考量,環狀線板橋站的大廳開口背對板橋車站,而不是位在車站同側,導致轉乘時還需從天橋繞道另一邊,相當費時。也因此環狀線在板橋等站引進了國內首創的20分鐘內完成站外轉乘,視同同一段票機制來鼓勵民眾使用。


    然而,這樣的轉乘距離,還是在通車後被許多民眾反應不便搭乘,或許是環狀線初期運量偏低的另一個因素。


    👉運量與財務困境

    過去高雄捷運財務問題,常被台北政客如馬英九、毛治國、葉匡時等人嘲笑,甚至表示高雄不應蓋捷運。然而,現在環狀線也遇到類似問題。


    環狀線長度約15.4公里,略長於高捷橘線,但造價700億,以比率換算,還高過高捷地下化橘線。通車前,環狀線運量預估10萬人,但在試營運優惠結束後,八月日運量約4.02萬人,大約也僅等於高捷橘線,造成今年預計虧損4億以上,對新北市府造成一定負擔。

    當然,環狀線後續路線興建完成後,將長達49公里,運量一定會有所改善。但光是一條環狀線造價就超過3000億,相當於高捷紅橘線加輕軌的總和再多1000億,這樣的鉅額投資,已經出現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


    👉對高捷黃線的啟示

    黃線前一陣子傳出,有審查委員要求五甲段改高架化,但市府立場仍決定以地下化興建。實際從黃線狀況來看,高架化顯然會引起居民更多反彈與後續不確定的政治風險,另外也會面臨線型高低起伏過大,交會站轉乘距離拉遠等等問題。若財務分析在合理範圍內,仍應以地下化興建為優先。

    黃線採用類似環狀線列車,機電系統和紅橘線不相容,但機廠設施與軌道養護車輛等方面,是否能具一定共通性,並拉高列車零組件自製比,都可以減少未來營運成本與重置費用。


    在列車運行上,因長度較短,且高度自動化,黃線的站體大小與營運人力成本應該都可下降。但不能省的是「#轉乘便利性」這點。在目前設計中,除了三多商圈站設計良好外,其他交會站都要行走250-400公尺,甚至可能站外轉乘。根據運輸學,每增加轉乘負擔,都會嚴重影響搭乘意願。若黃線要能達到運量目標,將轉乘介面與出口位置最佳化,是設計上最應優先調整的!@

  • 自製隔音牆 在 吳柏蒼 Pochang W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26 21:22:29
    有 540 人按讚

    那年暑假我沒有留在新竹,因為申請到了一份超酷的工作:去 Netscape Taiwan 做暑期實習生,協助一套新的搜尋引擎網站開發,那個網站就是後來的奇摩站。當年 Yahoo! 等美國網站還不太容易搜尋中文內容,更不用說尚未誕生的 Google。而本土的入口網站像是蕃薯藤等,不論是在搜尋結果或是使用介面上,也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於是,當我在悶熱的華齋宿舍裡,看到 Netscape 首頁上的徵才訊息時,豪不猶豫地寫了 email 去應徵。在 1997 年,Internet 就是未來,對於 18 歲的我而言,那是一件可以改變世界的事,就和搖滾樂一樣。

    我在幾十位面試者中被選上,是六名實習生中最年輕的。草創期的奇摩站人力十分精簡,除了實習生之外只有總經理、經理、一名設計和一名工程師,我們六個則分別搜集不同類型的網站並登錄到資料庫。我被分派的類型中包含一個其他男生都覬覦的項目:成人情色。

    除了必須建立大量的情色網站索引之外,還要仔細瀏覽網站內容以便寫介紹文字,於是自然而然我的電腦累積了許多性感照片。某一天下班前,我心血來潮用辦公室電腦自己架了一個色情網站,並登錄到奇摩的資料庫裡。結果隔天上班時,公司的網路因不明原因被塞爆,所有人都無法上網,我一查才發現是自己架的網站在一夕之間爆量,癱瘓了全公司網路。多年後,因為經營 StreetVoice 再次遇到當年奇摩總經理盧大為,我提起在奇摩實習的經驗,他說他因為此事對我印象深刻。

    同一時間,春佑和學長們在新竹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錄音室的建造工程。他們只有兩個月的時間,要從迴聲社那個空房間無中生有地蓋出一間錄音室。原本的規劃中,是希望請到專業的工班來施工(包括賽璐璐阿義老師),但廠商聽到這麼低的預算,都嗤之以鼻地回答:「不可能啦」。四處碰壁之後,自己蓋成了唯一選項,而即便是最省錢的狀況下,也需要在原有的兩面磚牆之外,另外蓋出兩面隔音牆——一面隔出控制室、一面擋住原本面對大禮堂的整面落地窗——把錄音區包圍起來。在各方請教和研究之後,社員們開始自己丈量、買材料和器具,原本佔據社辦的鼓組、音箱和擴音設備被全部清空,取而代之的是成堆的木板、石膏板和岩棉。

    當我結束奇摩站的實習回到新竹時,工程已經接近尾聲。兩面牆最困難的骨架部份都已完成,擔任工頭的小梅帶著防護口罩和手套,把岩棉放入牆面的夾層中,接著再交由其他社員們釘上石膏板和木板。幾週後,控制室和錄音室間的大面玻璃和自製隔音門裝上,錄音室興建便大功告成。

    除了蓋出一間錄音室之外,還需要添購設備。儘管自己施工省下了不少錢,但基於原本就窘迫的預算,設備也就只能用最克難的方式解決了。監聽用的是鼓神陳慧明捐贈的一對家用喇叭和擴大機,完全稱不上錄音室等級,收音麥克風也只有四五支 Shure SM-57 加上一支 SM-58。

    扣除掉線材、麥克風架等支出後,剩下的錢只足夠買兩樣東西:一台 16 軌的 Mackie 混音座,和一台 Roland VS-880 硬碟錄音座。然而,在我們這群十幾二十歲的小夥子眼裡,擁有這些器材已經是難以想像的幸福和奢侈。

    當所有的線路配置完成、器材各就各位,我們坐在大面的控制室玻璃前,一邊推動混音座上的滑桿、一邊聽見從監聽喇叭傳出隨之變化的音樂時,一種無上的榮耀油然而生,我激動的內心清楚地認知到:我的社團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事,一件台灣大專院校社團史上沒有人做過的瘋狂創舉,而我有幸參與其中。

    就這樣,夏天結束了,夢想中的錄音室在眾人的努力之前圓滿落成。照理說這樣的勵志故事,接下來的情節應該是迴聲社從此創作風氣鼎盛,努力實踐夢想的年輕人們一頭鑽進了音樂創作的世界,用這些簡陋的設備錄製出一首首才華洋溢的作品⋯⋯

    但事實是,錄音室隨後閒置了整整一年,沒有人錄出半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