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自行車 隊 分工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自行車 隊 分工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ddar (白馬~~馬力夯.....@@)看板bicycle標題Re: [問題] Vanden ...
首先板友要先瞭解一下一個有規模的自行車隊,應該要有什麼樣的編制。
先參考這篇文章
漫談英國自行車運動的崛起
http://tinyurl.com/hjo5fhz
by 老板友 徐郁芳
節錄其中一小段.....
除了金恩這位專業運動人才之外,許多不同領域的人士也加入了這個團隊,包括善於研發
器材的金牌選手伯德曼、航太工程師、材料工程師、F1賽車的麥拉倫團隊、甚至犯罪心理
學家等等...
像英國自行車國家代表隊,他們的編制很龐大。
而一般的職業車隊,可能會有這樣的編制......
贊助商,金主。
贊助商,有可能只是掛名,或是像g牌m牌只提供器材。
但也有金主直接贊助花錢當主要贊助商。
車隊經理,總監。
負責車隊運作,負責和金主與贊助商的聯繫和關係。
有時車隊經理還要負責找錢,維持車隊運作。
教練團。
現在運動訓練分工很細,基本上都會有運動專項教練。
(運動專項,自行車隊,就是教自行車)
功率訓練教練,大家都用功率計練,真的有效。
體能教練,負責選手體能維持和重量訓練。
醫療團隊。
醫生,負責運動傷害諮詢。
物理治療師,協助療傷和恢復。
心理醫師,幫助選手心理建設。
營養師,負責選手飲食規劃。
器材組。
機械車,負責器材維修。
因為現在分工太專業了,還有fitting的專業,風洞的專業。
其他如按摩師,廚師,開車司機.....工作很多。
上述的工作,很多都是需要跨領域協調合作。
ex.
功率訓練和重量訓練有衝突時,如何調整?
fitting時,要和醫療團隊溝通選手狀況,還要和器材處理器材。
現在的運動團隊,分工真的很細。
真的不是一個教練可以搞定,上述的任何一個專業,
都很可能要人窮盡一生去鑽研。
選手也不太可能只靠某個專業指導,就可以拿金牌。
V攻擊黃亭茵個人覺得相當不妥。
事實上,選手固然需要大家支持。
但,選手絕對不是為了某人的期待去騎車比賽。
若今天這個選手不合乎我個人的期待,我就死命攻擊他,這非常一廂情願。
V攻擊黃亭茵參與環義大利賽,猶如鄉巴佬進城。
讓我想起V在前幾年,去了美國紐約的車店見習工作。
那段時間,V常常說紐約車店很棒,
工具很棒,銷售量很大,總之紐約車店電爆台灣任何一家車店。
請板友想想,V批評前一陣子批評黃亭茵鄉巴佬進城。
再想想V在紐約的經歷,心中自然會心一笑。
但V自從有FB這種私人領域的自媒體後,其實已經不太能聽進別人的話。
以前大家在討論區互戰,還能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在FB,不合意的文章,刪光光。
很多戰績,都沒得看了。
這邊舉個例子,請出宜蘭縣自行車培訓隊。
花點時間看一下影片.....
2013.03.16【民視異言堂】踏板上的協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goSmp7Qjo
但為了維持車隊運作,黃教練還負債。
說是教練,但也需要指導小選手功課學業,照顧三餐.....
講真的,這樣的基層教練,任人看了都不忍苛責他在自行車專業上的不足。
台灣很多基層自行車教練,都像宜蘭黃教練一樣。
以前我常參加比賽時,常常遇到高雄林園高中自行車隊的張教練。
看看剛剛介紹的職業車隊編制,再看這些基層選手,還要求什麼專業呢?
我常看到張教練一個人開車,身兼司機,機械師,按摩師。
還要整場控場,補給......
一般日常訓練,也是一個人帶很多選手,分身乏術。
而張教練,也常常找贊助,當年還好找到SARS車廠。
SARS,這個牌子,我相信一般車友可能在車展連看都不看。
但,這牌子卻是當年大力幫助林園高中車隊的車廠。
一個基層教練,平常帶選手都沒時間了。
要去進修,其實真的有困難。
有的教練或許是自己不上進,認為以前他怎麼練,
現在一樣練就好,但確實很多教練是有心無力。
網路時代,有外語能力的人可以很快獲得最新的資訊。
一些選手轉教練的資深教練,他們沒有這樣的能力,連進修都沒管道。
那是這幾年自行車人口多了,
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辦講座的頻率才變高,
以前連教練講習都很少。
今天不是要幫基層教練講話,而是台灣基層體育界,
都有類似的問題,並不是只有發生在自行車界而已。
現在只覺得,以毒攻毒,可能先被毒死。
受到網路的幫助最大,做生意,需要名氣。
剛好網路就是快速累積名氣的方式之一,好名壞名都是名氣。
但長遠來看,還是要看實力。
還是有很多低調,但很有實力的商業化教練被低估。
fb這種個人媒體,挑對自己有利的話說,事情很難看明白。
像我這種喜歡像水母上浮的人,真的少了。
首次上大賽可以完賽,實力是夠的。
主場不用,到公開競技場,風險高很多。
但,誠如前文所提,單項專業並不足以成就一個金牌選手。
V比較擅長的是FITTING和功率計訓練。
以我個人體驗消費過得商業化教練來說,
S.S.E Interaction Fitness廖教練的專業面就比較廣。
(是的,沒錯,V也指名戰過小廖)
小廖教練,個人的體育專項是場地車。
105年自由車場地全國錦標賽
男子菁英組
爭先賽:銅牌
團隊競速賽:銅牌
競輪:第六名
台體大教練研究所畢業,
不管是體能方面的菜單,重量訓練,食物營養.....
都能給予選手和消費者比較多面向的幫助,本身也有能力開功率計的訓練菜單。
或許,在小廖教練的各項服務中,我們都能找到專項很強大的人物。
但,小廖教練可以同時顧及多個面向,給予選手正確的大方向,
不用讓一般人去找很多不同科目的教練,這個就很棒了。
重點來了,其實像小廖這樣的教練,台灣真的還不少。
台灣體育界有另一個問題是,
學界和產界(選手),兩者互助合作的機會不多。
如何讓學界,用最新的運動科學,去彌補基層教練的不足。
而非等選手上大學,才有機會接觸運動科學。
(何況很多選體育選手根本沒機會上到大學)
這邊講個夢境好了~
請大家千萬別要對號入座,因為我是夢到的。
有個專項教練開了很多的間歇訓練,認為這樣的菜單,省時又有效。
但這位選手,還想加入重量訓練,找了另一個體能教練。
體能教練表示,間歇訓練強度開太高,組數多,這樣很難排進重量訓練。
希望選手和專項教練討論,減少一些間歇,好讓重量訓練能排進去。
沒想到專項教練就火大生氣了,認為體能教練是在找他麻煩。
事實上,高強度的重量訓練,本身就有間歇訓練的功能,同時還能練肌力。
在專項教練的專業堅持下,重量訓練的安排就不了了之。
沒有充足重量訓練的選手,在目前的體育競賽,是很難有好表現的。
請參考報導.....
彭政閔:30歲才懂重量訓練
http://news.tvbs.com.tw/sports/629290
專業很多種,各種專業好好組合合作,才是選手的福氣。
從一起當戰友,戰某些議題,見面會聊天,通過電話。
到看他和其他車友吵架翻臉,和自己當年推崇的店家鬧翻。
而近年看他到處放火,有的燒得一片華麗,也有燒得灰頭土臉。
很多人都是默默在觀察,在看。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人生很長,我看10年了,應該還可以看下去。
我不打算戰v,我不用靠自行車這行吃飯,沒必要出名。
別人敲鑼打鼓說自己贊助選手,就是一種商業贊助,好事。
但我捐錢或是捐獎品給越野車比賽,只是出自自己的興趣,希望環境更好。
哪一種對自行車環境比較好?
我不知道,就能力範圍多少作一點。
希望自行車能成為大家生命中的熱愛,而不是痛苦的來源。
=====扯太遠了=====
簡單說,現行台灣體育界的教練,確實學養跟不上先進體育強國。
但台灣體育學界真的不賴,只要能及早引進學界知識到基層體育界,
同時給年輕選手好的觀念,
也刺激基層教練成長,台灣的體育選手一定更有發揮。
騙p幣完~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5.113.1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68249910.A.77C.html
個人比較尊重專業,只要比我專業就算專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