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自發自用再生能源憑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自發自用再生能源憑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發自用再生能源憑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發自用再生能源憑證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確保符合全球供應鏈零碳排趨勢,台達電與台汽電簽訂長期綠色購電協議,向RE100目標邁進!(08/09/2021 經濟日報) (記者劉芳妙/台北即時報導)台達電(2308)9日宣布,與國內轉供量最大再生能源售電業者台汽電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台汽電綠能)簽訂長期綠色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 自發自用再生能源憑證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5 14:31:38
    有 12 人按讚

    確保符合全球供應鏈零碳排趨勢,台達電與台汽電簽訂長期綠色購電協議,向RE100目標邁進!(08/09/2021 經濟日報)

    (記者劉芳妙/台北即時報導)台達電(2308)9日宣布,與國內轉供量最大再生能源售電業者台汽電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台汽電綠能)簽訂長期綠色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PPA),採購台汽電集團風力發電裝置量7.2MW,每年轉供台達使用約1,900萬度綠電,以具體行動邁向台達RE100目標—2030年全球所有據點達成100%使用再生電力及碳中和。

    這是台達電繼今年3月宣布承諾RE100後,首度簽訂PPA,與事業夥伴攜手運用再生電力共創環境與產業永續的重要里程碑,台達亦成為RE100的台灣會員企業中,首家具備再生能源解決方案技術能力、同時簽訂PPA的企業,彰顯台達積極投入再生能源發展的決心。

    台達電執行長鄭平表示,台達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積極參與國際倡議,2017年通過科學減碳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s;SBT),訂定以2014年為基準年,2025年達到碳密集度下降56.6%的目標,藉由持續落實自主節能減碳、太陽能自發自用以及購買綠電或國際再生能源憑證三大策略,2020年碳密集度即已超前下降超過55%,亦連續三年遠超越年度階段性目標,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則已達到全球據點用電約45.7%,從中獲取的經驗,建立台達電進一步迎向RE100新挑戰的信心。

    台汽電集團董事長黃順義表示,配合再生能源發展趨勢,台汽電致力於風力發電、太陽光電及地熱等再生能源的開發,是國內第一家同時具備再生能源投資開發、工程承攬、運轉維護及綠電銷售全方位服務的電力事業集團,與台達的合作案可謂強強聯手。

    本次轉供的星寶(6130)風場裝置為集團最新建置完成的陸域風機,單一機組裝置容量為3.6MW,是目前國內裝置容量最大的陸域風力發電機組,提供台達最潔淨、有效率且具外加性的綠色能源。未來雙方將持續緊密地合作,台汽電必能扮演企業追求永續道路上強而有力的後盾,期許共創環境永續,共同朝向零碳排放目標邁進。

    台達於今年3月宣布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識RE100,承諾全球所有據點,將於203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電力及碳中和的總目標,為台灣高科技製造業中,首家承諾於2030年達到RE100目標的企業。台達營運據點遍布全球五大洲,為達成RE100目標,會以自主節能、運用太陽能自發自用以及自行投資再生電力電廠等能力為主,同時評估當地綠電市場的交易成熟度,搭配PPA或再生能源憑證,致力達到承諾目標。

    2020年,台達主要生產廠區產生的太陽能發電約2,530萬度,購買2.85億度國際再

    因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用電大戶條款上路,加上國際大客戶正式要求供應鏈以綠電生產,再生能源發電需求與日俱增,然而再生能源交易市場尚屬磨合期,造成綠電短期供不應求。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5661260

  • 自發自用再生能源憑證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4 15:39:09
    有 34 人按讚

    跟進台積電 聯電宣布加入RE100 加碼承諾2050淨零碳排(06/01/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不讓台積電專美於前,晶圓大廠聯華電子今(1日)宣布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於2050年採用100%再生能源,同時再加碼宣布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成為全球第一家宣布淨零碳排的晶圓業者,也是台積電之後第二家加入RE100行列的半導體晶圓業者,及國內第十家加入RE100的企業。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RE100是由國際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於2014年共同發起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邀請全球企業公開承諾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包含星巴克、Apple、Facebook等全球已逾300家企業加入,總用電量約等於英國(全球第11名)年用電量,其中部分企業已透過自發自用、購買再生能源憑證 、購買綠電等方式達成綠電目標,目前台灣也有台達電、宏碁等10家企業宣布加入RE100。

    台積電之後 聯華電子成為全球第二家加入RE100的晶圓業者

    全球最大的晶圓製造業者台積電去(2020)年7月底宣布加入RE100,呼應全球再生能源發展趨勢,成為全球第一家加入的晶圓業者,由於高階晶圓製造為高耗能產業,消息一出震撼各界,不僅讓再生能源市場供不應求,台積電股價也屢創新高,更被譽為「護國神山」,不過,目前台積電尚未提出「淨零碳排」的具體目標。

    如今,全台第二大的晶圓製造業者聯華電子(聯電)也跟進台積電,宣布加入RE100。聯電共同總經理暨首任永續長簡山傑說,氣候變遷已被視為地球永續的最大威脅,「在疫情緊繃的此刻,聯電抗暖減碳的腳步不停歇」,聯電選在世界環境日(6月5日)前,響應《巴黎協定》,承諾2050年淨零碳排,實踐地球公民的責任,為維護人類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

    RE100主席金敏斯(Sam Kimmins)表示:「歡迎聯電加入RE100倡議,成為全球推動綠電市場變革的300家最具影響力企業之一。」他提到,聯電的承諾顯示使用綠電具有商業意義,鼓勵更多企業共襄盛舉。

    聯電(UMC)於1980年由工研院出資成立,目前是全台第二大的晶圓業者,也是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廠,在全球有12座晶圓廠,每月可生產超過75萬片約當八吋晶圓的產能。由於全球晶片市場熱絡,2020年聯電營收達1768億,創下新高,年成長率近20%。

    根據聯電永續報告書,電力是聯電主要碳排放,約占七成以上,也影響營運成本高低,若台灣或新加坡的電價上漲1% ,估計每年營運成本將增加5000~7000萬;若未來台灣要比照新加坡的費率徵收碳稅,估計每年營運成本增加最多2億元。因此聯電多年來持續評估自設再生能源、儲能設施,以及推動節能與溫室氣體減量計畫。

    聯電也化危機為轉機,盼透過綠色低碳技術,帶動成長潛力。工業局報導,聯電於新竹的8A廠設置節能措施,並於屋頂設置光電板,未來將擴展到其他廠區。8A廠長劉恩宏表示,「聯電將於2020年起推動『Green 2025』5年計劃,目標每年減少1%能源耗費。」

    聯電表示,過去十年來積極推動節能減碳計畫,減碳效益累計達1226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於3萬多座大安森林公園年碳吸附量。2021年聯電決定進一步加入RE100行列,超前經濟部的用電大戶條款,短期目標於2025年達成使用15%再生能源、2030年採用30%的階段性目標,預計2050年可達成100%採用再生能源。

    不只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 聯電將投資淨零碳排技術 目標2050碳中和
    此外,聯電為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將針對營運活動的直接排放、能源使用的間接排放,以及價值鏈產生的間接排放,具體實踐「淨零行動」三部曲,聯電將研發先進晶圓專工技術、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將半導體晶圓製造及IC終端產品使用階段的碳排降到最低。

    聯電也要將再生能源推廣至價值鏈,目前已獲得美商應材(Applied Materials)、東京威力(TEL),以及美日先進光罩(PDMC)等逾500家供應商響應支持低碳能源,預期整體供應鏈於2030年將減碳20%、再生能源採用比例達20%,共同打造低碳永續供應鏈。

    同時,聯電也要投資淨零碳排放技術,並參與碳抵減專案,來抵減不可避免或尚有削減技術限制的碳排放。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324

  • 自發自用再生能源憑證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30 15:16:44
    有 41 人按讚

    你或許還不知道..... 水庫、火車頂都能蓋!5個海內外屋頂光電案例,本土企業不輸蘋果 (12/29/2020 天下雜誌714期)

    (文 劉光瑩 林綺薇)全球企業紛紛宣示淨零碳排與再生能源目標,但綠電究竟在哪?

    製造業是台灣用電大戶,用電超過56%。然而,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透過衛星地圖及民間空拍影片指出,從工業區到科學園區,八成以上建物沒有安裝光電。基金會進一步盤點,光產業園區屋頂,就有2.3GW(百萬瓩,即十億瓦)的潛力。

    領先世界腳步的蘋果公司及豐田汽車,都高規格從自己做起,讓光電優先去到屋頂,而非侵佔農田綠地,才能夠兼顧綠電需求又照顧環境。

    1.國瑞汽車自建屋頂光電,蓋出4座大安森林公園

    在桃園楊梅物流園區內,國瑞汽車有座面積超過一萬坪的太陽能光電場。

    這些太陽板不在農地上,而是在廠房的屋頂上。

    2018年建置完成的屋頂光電場,裝置容量3.4MW(百萬瓦),一年可發電320萬度,相當於減少900個小家庭的碳排放量,也等於多蓋了4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

    此案場不僅是北台灣非能源業者建造的最大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場,更是豐田(Toyota)亞太地區總代理第一家。

    國瑞為什麼要做屋頂光電?其實,跟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有關。

    國瑞汽車日本母公司豐田集團,在巴黎協定後許下承諾,全球豐田工廠自2019年起,每年至少要減碳3%。

    豐田更要求,全球生產工廠,2025年要達到35%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大方向一訂,全球都得動起來。

    國瑞股東和泰汽車協理劉松山說,這一方面是母廠要求,再加上台灣政府鼓勵,「裝上屋頂光電板後,發現室內溫度平均降了兩度,這是意外收穫。」

    和泰全省經銷商的屋頂,也都安上光電板,截至2020年底,已建置29處太陽能案場,每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約為12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吸碳量。

    目前這些屋頂光電,都賣回給台電,但下一階段,和泰也希望能走向自發自用。

    和泰正在評估全台灣30多個據點,以及楊梅物流園區交車中心,也導入屋頂型太陽能光電。

    經濟部已經宣布,2021年開始,用電大戶要建置一成再生能源。

    和泰並不屬於用電大戶,不過劉松山也認同建置光電應慎選地點,「既然都要用綠電,就該選擇對大自然破壞最少的方式,否則綠電都不綠了。」

    2.長照中心聖嘉民,發電自用還能賣憑證

    「阿姨,今天吃得好不好?有睡飽嗎?」院長黃龍冠聲若洪鐘,在宜蘭三星鄉,建築師黃聲遠蓋的聖嘉民老人長照中心裡快步穿梭,跟長者們閒聊。

    這個長照中心與附近的啟智中心,黑瓦屋頂上的太陽能板,小到不引人注目,意義卻很大。

    這是台灣第一個「電證分離」的綠能公益專案,成功達到社福單位發電自用、綠電憑證出售、企業以捐贈光電板取代純粹金錢贊助的三贏效果。

    在潮濕多雨的宜蘭,被褥與衣物的洗淨與烘乾,是滿可觀的電費支出。黃龍冠說,兩個中心在夏天每月電費約20幾萬,「洗衣機、烘衣機、氧氣機、病床、冰箱、電梯,是從早到晚都不能停的。」

    這套裝置容量僅22.2KW(瓩)的微型光電廠,是2018年由陽光伏特家媒合花旗銀行與民眾贊助籌建。每年產出1萬9000度綠電,讓長照中心「自己用的電自己發」,每年節省4.7萬元電費。

    此外,聖嘉民還能把自己用不到的再生能源憑證,出售給需要的企業。自2018年起,綠電憑證出售給大江生醫,2019年底起,啟智中心屋頂光電也加入行列。兩個中心一年節省電費九萬元,販售憑證一年收入近8萬元。

    社福結合綠電,是黃龍冠心心念念多年的夢想。

    「我20年前參訪慕尼黑老人之家,就看到屋頂鋪滿太陽能板,德國的主任說他們不想只推老人照顧,更想為地球做一些事,這番話對我影響很大,」他說。

    透過陽光伏特家的媒合,剛好認識正在找新公益模式、又不需要憑證的台灣花旗銀行。

    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認為,有了第一個案例之後,更多自發自用、電證分離的可能性會陸續出現。

    她指出,雖然聖嘉民案例的量體很小,但符合分散式、公民電廠的商業模式。反觀目前大部份光電業者,希望走大型開發、集中式大電廠思維,都希望成本最低、收益極大化,但無法得到民眾的諒解與支持,可能走不遠。

    「只有一點一滴累積人們的參與,一群人才可能會走比較遠,」她這樣相信著。

    3.美國蘋果總部,全球最大太陽能商辦

    蘋果公司在2018年宣布,全球營運將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提供電力。而位於加州、2017年啟用的新總部「蘋果園區」(Apple Park),也在建築物頂部安裝太陽能板,利用太陽能技術為總部發電。整個園區所需電力皆使用再生能源,這棟被戲稱為太空飛船的大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太陽能辦公大樓。

    4.荷蘭浮動式光電島,為萬戶家庭供電

    2017年創立的荷蘭再生能源公司Floating Solar,2020年開始在荷蘭北部安代克(Andijk)水庫上建造15座浮動式太陽光電島,裝置7.3萬片光電板,可提供一萬戶家庭用電,建造完成後,這將是全球最大的水面上追日型太陽光電廠。此一計劃由北荷蘭自來水公司PWN發動,PWN表示,水庫的水可冷卻浮動式太陽能板的電線,提高發電效率,對生態系統、水質環境的影響也小。

    5.澳洲太陽能火車,車頂發電驅動全車

    2017年起,澳洲的拜倫灣(Byron Bay)鐵路公司,在新南威爾斯州一段約3公里長的海岸鐵路上,做出全球第一列全太陽能驅動的火車。所有列車內部系統,包含電源、照明、控制電路等,都是由車頂與車站屋頂的太陽能板供電,再儲存於車上的鋰電池。(責任編輯:曹凱婷)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467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