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io 【先進科技】兩隻手不夠用?加拿大究發出人人可裝的「第三隻手」
.
兩隻手還不夠用?現今高科技陸續研發製造「第三隻手」,可大幅節省力氣也可作為手臂殘疾人士的「再生手」。最近,加拿大社布魯克大學(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研究...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io 【先進科技】兩隻手不夠用?加拿大究發出人人可裝的「第三隻手」
.
兩隻手還不夠用?現今高科技陸續研發製造「第三隻手」,可大幅節省力氣也可作為手臂殘疾人士的「再生手」。最近,加拿大社布魯克大學(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研究人員發明了一個可以固定在腰間的機械手臂,幫助使用者執行艱難勞力工作。除此之外,京東科技早前也發布了AI仿生手,能幫助傷殘人士進行日常活動,並能大幅度提升該人群的勞動效率。
.
加拿大社布魯克大學研究的這一款外戴式機械手臂被稱為額外機械臂(Supernumerary robotic arm),可幫助人們執行特定任務時,提供額外的幫助並節省力氣。這款穿戴在腰部的液壓式手臂系統具有三個自由度(x、y、z軸的平移運動),由磁流變離合器(Magnetorheological Clutch)和液靜壓轉動裝置(Hydrostatic Transmission)驅動,以「在工業和家庭應用中模仿人類手臂的功能性表現」為發展目的。機械手臂每秒可移動3.4公尺,並能夠提起重達5公斤的物體。該機器手臂的重量與人的手臂差不多,但是需要另一個人透過迷你版機器手臂來控制。
.
這款機械手臂的力量足以強壯到擊穿牆壁,使用者可輕易執行各種艱鉅工作。研究人員表示,這技術不但可以協助摘水果、油漆、打羽球、清洗窗戶,甚至還可以拆除牆壁。但是,研究團隊人員希望,未來能在機械手臂上增加感測器和AI技能,讓它能夠自主理解和檢測人類想做的東西,這樣它就能支持更多任務。
.
另一方面,京東數科和清華大學合作進行仿生手領域的深度研發,並已實現了快速識別肌電信號的AI仿生手,可在0.5秒內迅速識別和響應肌電信號,準確率高達100%。這款可穿戴AI仿生手借助傳感器和人工智能,從一遲鈍的機械化手臂變成像人手一樣靈活還有感知能力。通過神經接口將感知的事物輸進大腦,並按照大腦的指令去實行任務。
.
AI仿生手的外型簡單靈巧,製作概念還綜合了機械電子、生物醫學、信息技術、仿生學和材料學的運用。它擁有15個靈活關節,並且能實現多關節同時控制和精細運作,還能通過內置智能感知模塊和AI算法進行自動操作。這款仿生手能協助傷殘人士實現握、拿和攪拌的動作,而且還能代替技術人員進行高危作業,如在易爆、易燃和劇毒的環境下執行任務,以保障生命安全。因此,它可以是傷殘人士的「再生手」,亦可以是身體健全人士的「第三隻手」。
.
京東數科表示,仿生手依賴觸覺傳感器的發展和人工智能兩大技術。未來仿生手還能擁有像人一樣的感知和發展能力,可進行多種任務。目前包括計算機,許多行業都往生物方向研究,只有像生物靠攏,才能讓機器越來越人性化。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今日科技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自由度計算機 在 GIGAZIN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遊園地経営SLGのジェットコースターで計算機を作り上げた猛者が登場(2018)
https://gigazine.net/news/20180722-rollercoaster-tycoon-calculator/
自由度計算機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網絡嚴控:中國網民翻牆受罰
中國網絡警察正在嚴密監控互聯網用戶。廣東、重慶至少兩位網民因通過vpn(虛擬私人網路)等方式“翻牆”瀏覽境外網站,被警方警告及處以罰款。
2019新年伊始,就傳出中國網民因使用虛擬私人網路瀏覽境外網站,遭警方傳喚及處罰。上周五(4日),重慶網民黃成城被該市公安局榮昌區分局傳喚、警告;公安發出的通知書指其“擅自建立、使用非法定信道進行國際聯網”,將他帶進警局接受調查8小時。被調查期間,黃成城的手機被公安檢查,他在境外社交網站發布的帖子被公安當作指控的證據。公安指黃在境外網站發表政治言論“違法違規”,情節嚴重。據民生觀察工作室網站稱,警方說,黃成城“翻牆”登陸境外網站是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判刑,恐嚇他以後不得再“翻牆”。
經常翻牆瀏覽境外網站的劉先生本周一(7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時表示,當局嚴控防火牆,從來就不遺余力。對“翻牆”網民進行打壓,無法阻止越來越多的網民“翻牆”瀏覽境外中文網站:“vpn就是專門針對中國設置的翻牆工具。我們通過比較,能夠發現信息自由流通的美國,遠遠比信息高度封鎖的中國,在信息經濟的發展以及自由民主的程度方面,更加發達。從新聞傳播學角度講,對新聞的壓制必然帶來反作用,也就是被壓制者對外面的世界更好奇。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另一名廣東網民,也因“翻牆”受到罰款處罰。廣東公安執法信息公開平台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19]1號信息稱,朱某某“擅自建立、使用非法定信道進行國際聯網”,違反“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第6條和第14條,處以警告並罰款人民幣1000元。
有報道引述網路消息說,當事人朱雲楓是廣東南雄居民,用自己的手機安裝翻牆軟件藍燈(lantern Pro),連接到自家的寬帶網路翻牆上網,最近一周登錄了487次。依據中國法規翻牆最多可處以一萬五千元罰款。
四川網民吳女士對記者說,政府不讓他們瀏覽境外網站,就是擔心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他們就是怕我們老百姓了解更多的事。我們有很多事情(在國內)看不到。”
上述事件引發網民熱議。多數人抱怨政府對互聯網的監控越來越嚴厲。一位要求匿名的網民對本台說:“中共企圖把控社會的方方面面,以維持其政權的安定。監控民眾思想、行為等一舉一動,壓制了整個社會的活力。”
目前,不少中國網民在臉書和推特注冊賬號,他們通過社交平台,了解中國社會的真實情況。網民徐崇陽說:“在目前,中國的司法環境決定了中國人的命運。翻牆這個問題是不讓你看,不讓你知道牆外的一些事情,國際上的事情,這是不當的做法。罰款實際上沒有法律依據。”
據報,在全球1000個最受歡迎的網站中,中國政府封鎖了其中至少165個網站,並關閉了大約2.6萬條谷歌搜索字詞和880個維基百科頁面。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是位於美國致力於倡導言論自由和民主的非政府組織。它在其互聯網自由度報告中,連續三年稱中國政府是“互聯網自由最大的施虐者”。
記者:喬龍 責編:胡力漢、嘉遠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自由度計算機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彼得·李:機器人將與人自然對話
2016/03/17
谷歌機器人Alphago大勝世界頂級圍棋手,人工智慧(AI)的進化正在加速。人工智慧將如何滲透社會,為産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産生什麼問題呢?微軟研究院院長彼得·李(Peter Lee)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的採訪。
記者:在人工智慧上,您注重哪個研究領域?
彼得·李:實現人與電腦的自然對話。我們希望創造一個不是由人來操縱的電腦,而是由電腦理解人類的需求,從而提供各類支持的智慧環境。
記者:您能具體説明嗎?
彼得·李:例如在Skype中應用人工智慧,對中文、英文等語言進行同步翻譯,使不同語言的用戶也能進行交流。2016下半年我們將增加日語語種。此外,讀取文章並能回答問題的人工智慧服務也逐步展開。
了解用戶習慣,預測下一步將使用的軟體,從而提高IT機器的運行速度,根據技能水平選擇最適合的遊戲對戰選手等,人工智慧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發揮著作用。在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等領域我們也抱有興趣。雖無法透露詳細情況,但我們正在開發相關合作夥伴和服務。在圖像識別技術上也能夠有所貢獻。
記者:與日本企業在什麼領域最有希望聯手合作?
彼得·李:日本在製造業上有很大優勢,物聯網的研發也十分積極。為了創造出更多劃時代的商品與服務,微軟應向日本學習。此外,日本有許多向老齡化等社會問題挑戰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能在這些領域發揮作用,我們能提供幫助。
記者:在人工智慧的普及上面臨著什麼問題嗎?
彼得·李:為了讓人工智慧的優勢通過雲技術推廣到社會各個角落,強大的計算機能力不可或缺。摩爾定律(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即當價格不變時,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即將走向盡頭是個大問題。如果晶片上的元器件縮小速度放慢,日益膨脹的需求便無法滿足。
記者: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呢?
彼得·李:為了在今後15年內提升計算機能力,我們研發了電能消耗更少、演算能力更高的晶片。在微軟的數據中心中嘗試使用了1600多個這樣的晶片,改善了搜索引擎的運行狀況。
建設海上數據中心的提案也已投入運行。與陸上相比,海上建設時間和場所的自由度都更高,可以稱之為開拓數據中心量産道路的技術。
記者:但同時也有人認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會搶走人類工作。
彼得·李:技術進步具有破壞性的力量,這是一柄雙刃劍。雖然新技術的出現會造成人類工作發生變化,但同時也帶來了機遇。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擴大了人類的能力範圍,促進了經濟發展。我樂觀地認為,這比過去任何技術都更加具有建設性。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惠一
彼得·李
曾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從事IT相關研究,後於2010加入微軟。現年55歲。
附圖:微軟副總裁彼得·李
資料來源: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18716-2016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