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自由副刊稿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自由副刊稿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由副刊稿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由副刊稿費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渾水財經Channe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摸魚手札】為蘋果訂閱制把脈(渾水) 蘋果日報這幾星期吹大雞叫人訂閱,那些超一線、親蘋果意識形態的大砲級KOL已經響應,連我這些不入流無名氣,咬吃蘋果大批餅碎的邊緣人也收到記者朋友邀請幫忙推推。蘋果是最早期發掘我的報紙媒體,我寫了六年,知遇之恩在前,我義不容辭。 靠攻訐敵人尋找自我存在價...

  • 自由副刊稿費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18 20:50:12
    有 263 人按讚


    【摸魚手札】為蘋果訂閱制把脈(渾水)

    蘋果日報這幾星期吹大雞叫人訂閱,那些超一線、親蘋果意識形態的大砲級KOL已經響應,連我這些不入流無名氣,咬吃蘋果大批餅碎的邊緣人也收到記者朋友邀請幫忙推推。蘋果是最早期發掘我的報紙媒體,我寫了六年,知遇之恩在前,我義不容辭。

    靠攻訐敵人尋找自我存在價值的國家級領導人梁同志也幫忙打廣告推訂閱制,梁同志提議蘋果作家自願減稿費,私下我也跟編輯大人說不介意減稿費。其實,我一直都不知自己稿費多少,反正也不靠稿費開飯,只是體驗文字有價,換點尊重,意思意思好了。

    要訂閱蘋果的人也早已訂閱,蘋果的朋友自己也知道,很多人不是不想訂閱,而是支付系統不方便用戶,UI/UX太差。是贖罪券心理也好,認同理念也好,內容吸引也好,很多人不想不想付費,但好歹也做好個payment gateway吧。

    我和蘋果的財經版最熟,但港聞、副刊果籽也有一些朋友,有時也會接受不同版的訪問。最近果籽找我做一個專題,團隊很認真,找了三、四個訪問對象,一個導演、一個監制、一個撰稿員和兩個拍攝人員,耗了近六個小時,但我非常肯定這條製成品不會超過二十分鐘,還有前期預備和後期剪片,可見條片的成本之高。上兩星期有黃絲youtuber引戰,指拍一條片不值100萬,然後被拍片相關的行業口誅筆伐,最後被逼道歉。有了前車之鑑,我是不會挖坑自栽跳入這些罵戰漩渦。

    自問間接處理過電影投資,也大概了解一般媒體拍片的人力成本,在商言商,這樣消耗下去蘋果只會攪炒。若把一條片看成藝術品,那麼天價製作成本都ok的,問題在於錢由誰出。如果是拍廣告,那ok的,羊毛出自羊身上,到時mark up成本好了。如果是拍電影,那麼也是坑投資人,能交代就好。如果是自資拍出自家平台,那就一定要計自己P and L,這是任何生意人都要有的生存意識。壹傳媒的業績是公開的,在商言商,情況不樂觀。趨勢上也是走下坡,否則也不會上至才子陶傑,下至垃圾渾水都要力推。賺錢時理得你用荷里活級數的制作,還是土炮玩一鏡到底,只是艘船開始沉,如果再沿用以前的模式,那麼黎智英富如鄧通都無用。

    肥佬黎被捕再被捕,連帶他的精神好友,親民主派人士亦如是。警察和政權把打壓言論自由,抗爭的道德光環送到這班民主大哥頭上,外國社會有目共睹,那何不善用一下?社會多月抗爭讓我們知道我們多麼缺乏國際線接觸,政治人嗅到機會,上至李柱銘,下之黃之鋒,再來就是「新學聯」張崑陽、邵嵐都爭著開發這藍海,蘋果作為黃絲大台,肥佬黎親美,怎麼可以不插旗,讓機會流走?數據不騙人,抗爭運動期間增長最快的英文報紙是South China Morning Post,HKFP不夠大輸資源,國際線的媒體話語權就失落了親中的媒體手上。

    https://s.nextmedia.com/realtime/a.php…

    ———

    借個位,我自己整左一個小獎學金,去幫應屆畢業的同學仔和正就讀的同學仔。獎學金是一定畀,能力範圍內也想幫他們找工作和實習。只可惜四月截止卻只有不足三位同學報名,希望多點朋友幫手。

    《只想做個自由人 - 自由人獎學金計劃》詳情: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81843129290335/

    《金融經濟精神食糧》逢一、三、四出刊登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

    滴水穿石 改變始於一念之間,瀏覽其他博客內容: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category/fi-prime

  • 自由副刊稿費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8-27 13:07:44
    有 300 人按讚

    一通瘋狂電話,造就我的奇幻人生
    ---------紀念花編副刊最後一天出刊

    我人生的奇幻旅程,全來自於樹君姊的一通電話。
    當時我還是政大研究所學生,身上扛著沈重的助學貸款,還有讀不懂研究所課業的焦慮(我參加甄試入學時,壓根沒想到自己會上,還是第一名進入)。

    好心的老師給了我一份研究助理工作,一個月4800元。除此之外我沒有收入了。

    日子輕飄飄的,有迷惘、有困惑,讀不懂原文書裡深奧的意義,總一邊翻字典一邊掉眼淚。

    老媽並不希望我繼續念書,她認為「萬般皆上品,唯有讀書累」。老媽國小都沒畢業,開髮廊、擺地攤,單親媽媽用一身本領把我養大,對她來說會賺錢比會讀書實際。偏偏我小時候身體不好,國中動了大刀,在醫院躺了許久,幾乎要辦休學,老媽更加確定是課業累人。要不是我已經第一名考上研究所,她其實更希望我快快進入職場,脫離學業。

    說來汗顏,當時投第一篇稿子的時候,我其實沒什麼清楚崇高的夢想,是窮瘋了,好想賺稿費,而且每當我寫作的時候,我就進入另外一個世界,沒有成長以來大大小小的傷痛,只有單純敲打創作的快樂。

    第一篇稿子投去花編,接到樹君姊的第一通電話,我只是一個研究所新鮮人,哪裡能想到報社主編會親自給我打電話呢?只記得她問了我的現況,我說我在研究所念書,她讚美我稿子寫得真好,以後有好故事記得一定要投稿給我們喔!!
    我傻傻說好。(怎麼像是在爭取稿子?應該是我爭取發表機會才對啊???)

    掛下電話,做夢的感覺揮之不去,受寵若驚的喜悅讓我臉漲漲熱熱的,原來我寫的真的很好嗎?
    想到稿費,我馬上著手寫第二篇。

    第二篇稿子投去,接到樹君姊第二通電話。
    她直接劈頭就說:「嘿,薇薇,我有一個瘋狂的念頭,妳要不要聽聽看?」
    我最喜歡瘋狂了,激動問:「是什麼?」
    「花編缺一個編輯,妳想不想來試試看?」
    我大喊:「我要!我要!」

    就這樣,我傻呼呼帶著履歷去了報社,第一次看到那麼多人的辦公室,樹君姊安排我跟主任見面,主任帥氣又親切,跟我想像中的都不一樣,他拿了一疊稿紙,叫我當場寫篇文章。

    後來(或之前,記不清楚)我忐忑不安地問:「這學期研究所的課程我都已經選好了,星期二我沒有辦法來上班怎麼辦?星期五晚上我也有課,可能五點就要離開…..」
    主任開明地說:「妳可以排休在星期二,週末來補班。」

    呼!原來可以排休的,大鬆一口氣!
    (後來想想,主任應該是愛才之心,因為週末去補班,其實根本沒什麼事做….)

    我常想,當時報社同事有沒有人以為我是達官貴人的孩子呢?不然報社為什麼要給我這麼多包容?

    一個學期過後,我把課程時間都排開,終於可以正常時間上班。
    樹君像大姊姊一樣帶領我,從工作到人生,我們是最好的夥伴,也是最親的家人。我從來不知道一個人被放對位子,是這麼自在快樂的事情。

    因為在花編,我開始寫第一個專欄「戀的芬多精」,一週兩次,一寫就是兩年,不論課業、工作如何繁忙,身體如何殘破急診,我從來不曾拖稿、缺稿。
    因為「戀的芬多精」,大田出版社的總編輯莊培園(我的貴人)找我出書(專欄第一篇登出的隔天,總編輯就親自給我打電話,要我好好寫)
    後來「戀的芬多精」真的變成我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又讓知名偶像劇劉俊傑導演(我的貴人)看見,徵求我同意用在偶像劇的台詞、包裝文案上。
    最後,導演問我:「妳這麼愛寫,乾脆來幫我寫戲。」
    就這樣,我開始一邊當編輯,一邊寫劇本。

    後來我離開報社,展開紐約、墨西哥的流浪,之後一直過著自由創作的日子,有被背叛、有自我懷疑、有山窮水盡、有絕望谷底,但是,無論什麼時候,只有一點沒有改變。

    我、從、來、不、曾、停、下、我、的、筆。

    過了這個坎,還有下個關。
    關關難過,總能關關過,自信就這樣培養出來。
    回想當年那個自卑、羞澀、拮据的女孩,她一定沒想到,有一天她能夠創作自由、經濟自由,同時有能力付出,能在校園教書,能去跟大學老師分享教學經驗。

    去年過四十歲生日,我剛搬進可以瞭望整片河堤的新家,沒有蛋糕,也沒有生日願望,我想要的,我似乎都擁有了。我要不到的,也完全釋然。安然於現狀,內心很平靜。

    苦日子、哭日子、小日子、好日子,我都過過,也都能過,我好喜歡這樣的人生。

    所有的旅程都有出發。
    所有的奇幻都有源頭。
    一切的一切,歸功於當年花編副刊樹君姊的一通電話。

    今天花編副刊落幕了,好感傷,也好感謝啊。
    我會永遠記得樹君姊的電話:「嘿,薇薇,我有一個瘋狂的念頭……」
    瘋狂的念頭,造就了我一路瘋狂不羈的人生
    謝謝妳,花編副刊。
    謝謝妳,樹君姊。

  • 自由副刊稿費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7-02 08:27:55
    有 21 人按讚


    #編輯 #自由撰稿人 #寫作資料 #可參考
    (以下摘)

    就我個人的經驗,不算專欄作者,這個行業大致存在三種「自由撰稿人」(外稿作者),但其中有一種是偽裝的。

    第一種「自由撰稿人」在金字塔頂端,他們有能力主動兜售題目(企劃案),或成套已完成的文稿(封面專題規格);一整套專題計價,稿費五萬、十萬,甚至以上。

    這類自由撰稿人幾乎可以獨立完成作業(當然,就「編輯七力」的角度而言,他們的獨立作業主要是從「選題」到「寫作」,在版型的思考上比較不足),所以是編輯人的最愛。不過,這樣的自由撰稿人,目前在業界活躍的應該不到五位,而選題的領域也大多侷限在環保與企業內幕的題型上。

    第二種「自由撰稿人」是偽裝的,他們其實大都是報紙或網路媒體的線上記者,而以兼差的方式,不定期地為其他紙媒(主要是雜誌)供稿。

    這類自由撰稿人具有線上人脈和訊息的優勢,但作業上是被動的(一方面是他們已有一份不差的薪水,另一方面則是不擅長企劃題目)。編輯人發外稿給他們時,需要明確溝通寫作角度,甚至文稿的分段結構,以及必要的圖表配件。

    這類「偽自由撰稿人」是目前市場稿件的供應大綜,主要撰稿領域為政治、企業動態、國際財經,稿費約在每字三元到五元之間,狀況應該不錯。

    第三種「自由撰稿人」,就比較辛苦了。他們大多是前紙媒的「退除役官兵」,撰稿的領域則集中在美食、旅遊、精品、汽車等生活時尚領域。由於這些領域變動少,也不需要挖掘不可告人的內幕,因此以舊有的人脈和知識,堪足應付。

    只是,這類為數不少的自由撰稿人,也與第二類一樣,大多缺乏主動企劃題目的能力;更慘的是,文字量本來就不多的版面(圖文比高),稿費也約只在每字二元到三元之間,收入並不算好。所幸,他們大都是文青生活家,只能自得其樂。

    我給這類自由撰稿人的建議是──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
    1. 主動提案力。對許多不景氣下的媒體而言,副刊性質的生活版面,是costdown的首要領域,內部人力會越來越精簡,甚至只有兼任的編輯,而沒有編制內的記者。

    沒有記者,媒體對業界的變動就不可能敏感,選題就會捉襟見肘。其實,不論哪一種類型的稿子,編輯都會很期待自由撰稿人能主動提案,而不只是被動地等待交付執行。當然,這需要自由撰稿人能掌握該媒體的定位力,以及選題傾向。(相關知識可參考「編輯七力」)

    2. 視覺版型力。同樣的理由,如果這類自由撰稿人可以跨足攝影,也是編輯人樂見的。

    目前,生活版面的圖片供應,大多依賴「廠商供圖」,其次才是派攝影記者拍照。其實,除此之外,這其中還是有許多空間,可以由自由撰稿人來拍照供應的;特別是在iPhone與修圖軟體的支援下,自由撰稿人只要學一下基礎攝影,就能有不錯的表現了。目前,外稿攝影的稿費約每張三百到一千,一篇兩頁的旅遊報導可以用上五、六張,也算是不錯的收入。

    【同類相食的紙媒世界】兼給「自由撰稿人」的一些建議

    ***
    職業病很重!

    幾天前,看到《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素食的河馬竟也會出現「同類相食」的現象。文章說:「同類相食的行為相當罕見,一般來說只有在條件極為惡劣的環境下才會發生。」

    文章反問:「令人意想不到的同類相食者,你們能想到哪些?」

    一時直覺的反應竟是:市場急速萎縮的紙媒世界啊!

    想想,這行業壞消息太多了,就沒有把這段po上臉書。

    ***
    昨日又讀到《報導者》野島剛的「文字工作者的悲哀和希望」,文中提及:「對於自由撰稿人來說,往前走是地獄,往回走也是地獄,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很多年輕人是懷抱著夢想而成為了文字工作者,但是實際投入這樣的行業時,卻有不少人感到後悔。 」

    我想,也許有一些正面的看法,可以來談談「自由撰稿人」的未來。
    ***

    就我個人的經驗,不算專欄作者,這個行業大致存在三種「自由撰稿人」(外稿作者),但其中有一種是偽裝的。

    第一種「自由撰稿人」在金字塔頂端,他們有能力主動兜售題目(企劃案),或成套已完成的文稿(封面專題規格);一整套專題計價,稿費五萬、十萬,甚至以上。

    這類自由撰稿人幾乎可以獨立完成作業(當然,就「編輯七力」的角度而言,他們的獨立作業主要是從「選題」到「寫作」,在版型的思考上比較不足),所以是編輯人的最愛。不過,這樣的自由撰稿人,目前在業界活躍的應該不到五位,而選題的領域也大多侷限在環保與企業內幕的題型上。

    第二種「自由撰稿人」是偽裝的,他們其實大都是報紙或網路媒體的線上記者,而以兼差的方式,不定期地為其他紙媒(主要是雜誌)供稿。

    這類自由撰稿人具有線上人脈和訊息的優勢,但作業上是被動的(一方面是他們已有一份不差的薪水,另一方面則是不擅長企劃題目)。編輯人發外稿給他們時,需要明確溝通寫作角度,甚至文稿的分段結構,以及必要的圖表配件。

    這類「偽自由撰稿人」是目前市場稿件的供應大綜,主要撰稿領域為政治、企業動態、國際財經,稿費約在每字三元到五元之間,狀況應該不錯。

    第三種「自由撰稿人」,就比較辛苦了。他們大多是前紙媒的「退除役官兵」,撰稿的領域則集中在美食、旅遊、精品、汽車等生活時尚領域。由於這些領域變動少,也不需要挖掘不可告人的內幕,因此以舊有的人脈和知識,堪足應付。

    只是,這類為數不少的自由撰稿人,也與第二類一樣,大多缺乏主動企劃題目的能力;更慘的是,文字量本來就不多的版面(圖文比高),稿費也約只在每字二元到三元之間,收入並不算好。所幸,他們大都是文青生活家,只能自得其樂。

    我給這類自由撰稿人的建議是──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
    1. 主動提案力。對許多不景氣下的媒體而言,副刊性質的生活版面,是costdown的首要領域,內部人力會越來越精簡,甚至只有兼任的編輯,而沒有編制內的記者。

    沒有記者,媒體對業界的變動就不可能敏感,選題就會捉襟見肘。其實,不論哪一種類型的稿子,編輯都會很期待自由撰稿人能主動提案,而不只是被動地等待交付執行。當然,這需要自由撰稿人能掌握該媒體的定位力,以及選題傾向。(相關知識可參考「編輯七力」)

    2. 視覺版型力。同樣的理由,如果這類自由撰稿人可以跨足攝影,也是編輯人樂見的。

    目前,生活版面的圖片供應,大多依賴「廠商供圖」,其次才是派攝影記者拍照。其實,除此之外,這其中還是有許多空間,可以由自由撰稿人來拍照供應的;特別是在iPhone與修圖軟體的支援下,自由撰稿人只要學一下基礎攝影,就能有不錯的表現了。目前,外稿攝影的稿費約每張三百到一千,一篇兩頁的旅遊報導可以用上五、六張,也算是不錯的收入。

    ***

    好吧!也許,有自由撰稿人會語氣不悅地質問:「要我們做這麼多,要你們編輯做什麼?」

    那容我跟你報告一下,編輯和攝影也正在「日漸失業中」啊!池子變小了,我們只能試著整合多工的生存能力!

    不只「人吃人」,組織也在吃組織啊!

    前幾天,聽一位紙媒老闆談到他的經營策略說:「網路的競爭我也擔心,但擔心也沒用啊;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紙本做到最好,吸納其他同類型媒體的讀者。」

    他說:「紙媒的池子是變小了,但光吃同業的份額,我就可以先安度個三、五年了!」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生物學者大衛‧菲林格(David Pfennig)說,吃自己同類的好處是──「自己的同類完美具備了你可能需要的養分。」

    未來一兩年,紙媒世界看來就是這種局面吧!

    *****

    (照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