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自然碳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自然碳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然碳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然碳匯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近期各種淨零排放路徑研究告訴我們甚麼? 文:Tony Yen / 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隨著各國和地方政府陸續提出淨零排放目標和過度目標,相關的轉型路徑在近期也成為顯學;底下我們介紹德國的一份相關報告,讓大家簡單瞭解這樣的轉型會需要哪些政策、而轉型的路...

  • 自然碳匯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8 08:10:12
    有 19 人按讚

    近期各種淨零排放路徑研究告訴我們甚麼?

    文:Tony Yen / 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隨著各國和地方政府陸續提出淨零排放目標和過度目標,相關的轉型路徑在近期也成為顯學;底下我們介紹德國的一份相關報告,讓大家簡單瞭解這樣的轉型會需要哪些政策、而轉型的路徑大致上又是如何。

    節能、綠能、氫能:淨零排放目標達成的三大支柱

    德國能源轉型智庫Agora Energiewende近日發布的報告《Towards a Climate-Neutral Germany》旨在闡明德國如何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氣候中和。報告中提到底下三個步驟,以讓德國在2050年達成此目標:

    步驟一:2030年時,較199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65%(目前德國法定目標為55%)。

    步驟二:2050年時,較199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95%。

    步驟三:利用負碳排技術,中和掉剩餘5%的溫室氣體排放。

    同時,報告也提及轉型過程最重要的三個支柱:

    支柱一:能源效率的提升,以減少初級和最終能耗。初級能耗的減少將大部分來自於使用綠能和各部門的電力化,最終能耗的減少則主要來自於建築部門和運輸部門的汰舊換新。

    支柱二:綠能和電力化。在2030年,德國的綠能佔電力比例應該達到70%(目前政策目標為65%)、並達成非核無煤;到了2050年,德國所有電力應該都由綠能提供,其中將近9成為綠能直接供電、7%為使用綠色氫氣的燃氣機組、5%為儲存之電能或進口電力。

    支柱三:發展綠色氫氣產業鏈,以做為能源載體和工業原料。大部分的綠色氫氣將用於電力系統的長期儲能用,但綠色氫氣在綠色煉鋼和綠色石化業中也會有不可取代的角色;船運或空運等較難電力化的長程運輸載具,亦會需要以綠色氫氣為基礎合成的燃料。

    負碳排技術在淨零排放路徑中的必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就像許多淨零碳排的研究,Agora Energiewende這篇研究也提出負碳排技術的重要性。這是因為某些溫室氣體排放來源(肥料、畜牧、水泥等)是幾乎無法減排的,其量級如果無法透過增加自然碳匯或強化既有自然碳匯來中和,工業導向的負碳排技術仍屬必要。這包括生質能搭配碳捕捉、直接空氣碳捕捉、以二氧化碳製成綠色碳氫化合物等等措施。

    一般的碳捕捉會需要一定的儲存空間(開採過的油氣田等地質合適場域),以二氧化碳製成綠色碳氫化合物則須搭配完整的循環經濟、增加塑膠等原料的回收率,以確保這樣的措施具有時效足夠的固碳效果。

    淨零(碳)排放研究有助於擴展政策對話空間

    淨零(碳)排放研究,對於已經做出相關宣示的政府(中國、南韓、日本、歐盟)來說,是落實目標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對於尚未提出淨零(碳)排放轉型目標的國家(如台灣)而言,淨零(碳)排放研究可以擴展政策討論時的對話空間,讓過去被視為不可行、難登大雅之堂的目標,變成政府相關官員不得不面對的主題。

    近期,台灣有環團與學界開始討論淨零碳排目標與轉型路徑,也有相關學術研究顯示以台灣的發展脈絡,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雖有挑戰性、但並非完全不可能;台灣能不能成為繼中日韓以後東亞地區另一個宣示淨零(碳)排放目標的國家,或許就快接曉。

    注:淨零碳排目標和淨零排放的差異在於,淨零碳排目標只針對二氧化碳排放做中和(故又名碳中和),淨零排放目標則考慮所有溫室氣體(故又名氣候中和、溫室氣體中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