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自然主義教育哲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自然主義教育哲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然主義教育哲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然主義教育哲學產品中有1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Keep Reading! Let's 讀 it--#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很開心今年再次響應文化部走讀台灣系列活動。台灣的疫情好不容易終於趨緩了,回顧過去兩個月三級警戒的日子,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大家都是怎麼過的呢? 我自己在這兩個月讀了非常多的書,既然不能出門玩樂,那就翻開書,透過書本「蟲洞」進入...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

自然主義教育哲學 在 蛇龜小姐的過期書報攤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09:57

《為什麼只有我要正直善良?》之,我們不要再委屈了。 每次跟朋友聊天,聊到人際關係的話題時我常冒出一句話:「如果可以當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女兒/媽媽/太太/媳婦,誰要當瘋婆子啊?」通常,這句話說完都會引起對方的共鳴。 是啊,如果可以好好的相處,自然的互相尊重,那誰想在緊張關係裡步步驚心? 看到這裡...

自然主義教育哲學 在 閱讀三小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27 15:37:39

「他也曾經夢想所有他能完成的事情,相信他會永垂不朽。他為什麼該死了?他總是想『我有任務要執行,我是個巨人!』如今這名巨人唯一的工作就是有尊嚴地死去,這是任何人都插手不了的事」 《 #父與子》1862, 屠格涅夫 推薦度:👍👍 👍 👍 👍 易讀度:👍👍 👍 👍 👍🏿 💡#bookypo...

自然主義教育哲學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4:01:02

【趙斗淳出獄與誇張的 Youtuber :用暴力實施正義,真的有辦法解決事情嗎?】  有正義感固然沒錯,但不知分寸地發揮正義,騷擾他人、以此牟利,這樣的「正義」應該被追捧嗎?  日前南韓「素媛案」暴力性侵犯趙斗淳結束 12 年刑期,出獄回到位於京畿道安山市家中,等待他的不是家人,而是近 15...

  • 自然主義教育哲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3 00:31:47
    有 687 人按讚

    Keep Reading! Let's 讀 it--#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很開心今年再次響應文化部走讀台灣系列活動。台灣的疫情好不容易終於趨緩了,回顧過去兩個月三級警戒的日子,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大家都是怎麼過的呢? 我自己在這兩個月讀了非常多的書,既然不能出門玩樂,那就翻開書,透過書本「蟲洞」進入微型宇宙好好遊歷一番,一樣能讓心靈感到相當的豐富。

    今天要跟大家推薦三本書,都是在過去這兩個月疫情期間月讀過的好書,其中兩本還有錄製成益起看世界PODCAST喔!

    🎁成功的反思: 混亂世局中 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
    作者: 麥可 桑德爾 譯者: 賴盈滿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益起看世界podcast連結🔗 https://player.soundon.fm/p/dc67740e-7982-4e61-b4fe-05d11369392b/episodes/292d3231-62bf-4576-96d1-e7db43518e51
    有政治哲學家之稱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最新力作。桑德爾之前有一本書很有名,叫作正義,一場思辯之旅。這回他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再度推出力作,同樣也引發極大的震撼。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叫做: The tyranny of merit. 才德的暴政。直白表達作者對現行世界的遊戲規則真的很憤怒。身為哈佛大學的頂尖教授,他看著學子每年為了擠進長春藤盟校窄門搶破了頭,相當痛心,縱觀現行世界的價值觀,更是出了嚴重的問題。現在的世界奉行只要你有知識,能力,又努力工作,這就是獲取成功的不二法門。其實從小到大,學校與家庭的主流教育,就是不斷灌輸這樣的主流價值。但反過來說,這個世界對於「輸家」是非常粗暴無情的,錢賺得比較少,工作頭銜沒有很特別亮眼,甚至不太清楚自己的熱情在哪裡,還在辛苦摸索的,主流聲音常常批判他們是「人生失敗組」,就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堅強,所以也怨不得別人。這樣的批評不見得說出口,但隱然成為一種很不友善的氣氛,在社會築起一道道高牆,讓你撞得頭破血流,難以跨越。

    所以這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壓力鍋: 贏的人不只自己要贏,更要孩子繼續贏下去,因為這個世界對輸的人是很殘酷的,所以他們更怕輸,千萬不可以掉入輸的那一邊;那在「輸」的那一邊,拼命想往贏的方向前進,但因為阻力太多,資源與支持不夠,常常無以為繼,所以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兩極,也讓民粹極端主義有了可以滋長的溫床….

    桑德爾想問的是: 「贏家」真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所有的成就?這過程中有多少人的善意與扶持,才能成就一個人的成功? 「輸家」真的就是活該? 那如果我只是一個在美國中西部好好務農的小人家,一個全球化浪潮襲來,我的農夫生活無法繼續,我被逼著要去學電腦,如果我就是不喜歡,難道跟不上全球化,就是我活該不夠努力嗎? 這個世界有沒有一個可能,不要用「贏」與「輸」區分人類? 而是資源多的一方可以意識到努力之外,自己有很大的原因是「幸運」,並且回過頭來幫助「資源少」的那一方,大家可以共享資源呢?

    🎁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
    作者: 諾瑞那賀茲
    譯者: 聞若婷 先覺出版社

    益起看世界podcast 連結🔗
    https://player.soundon.fm/p/dc67740e-7982-4e61-b4fe-05d11369392b/episodes/ed574ccc-7a3b-4189-87b6-8153a74ab8cf

    英國知名經濟學家諾瑞納赫茲最新力作「孤獨世紀」,精準的整理出這個世代的我們面對到最普遍的挑戰:孤獨。

    從人類從演化史來看,一直都是群居的動物,研究顯示,跟鄰居,朋友,家人之間互動密切的人普遍比較健康長壽。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過度強調競爭,從十九世紀英國工業化開始,大批人力往城市移動,人類脫離的鄉村,也脫離了那種左鄰右社互相寒暄照顧的生活情境。尤其到了八零年代以柴契爾夫人,美國雷根總統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大肆提倡政府少管一些,讓民間自由競爭,八零年代經典電影華爾街,GREEDY IS GOOD,貪婪是好的更是讓整個人類社會宛若失速列車,朝著貧富差異極大化的不歸路飆過去,這個觀點就跟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的「成功的反思」有一點像了,那些被資本主義全球化放棄的人,成了地球村的邊緣人,他們的心理狀態其實是非常孤獨的。而孤獨有時其實不是有沒有人陪伴,而是一種不被接納,不被理解的挫敗感.

    赫茲擔心的是: 「孤獨」這種情緒會為極端的民粹主義加入燃料。他提到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學家,叫做漢納鄂蘭,她是二戰時期從納粹魔掌中幸運逃到美國的猶太人,對於德國人為什麼像是集體被惡魔催眠一般臣服於希特勒的領導,做出傷天害理的行為相當百思不解。一九四九年,她出了極具爭議的代表作:極權主義的起源:在書的尾聲她寫出了一個獨特的結論:極權主義是以孤獨為基礎,而孤獨是人類經驗中最絕望且激進的一種。既然覺得自己在社會找不到容身之處,乾脆就把自己的價值感全都交託在一位強大的領導者身上,藉此找到目標與自尊。

    這樣的情境在1930年代的德國,或是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都有著令人憂心的驚人類似。

    解方是什麼: 赫茲認為: 人類最根本要體認到,過度競爭已經完全走錯路了。人類需要的不是競爭,而是合作。資本主義社會中如何加入關懷與和解,才是我們最需要去努力的方向。最後赫茲感性的說:對付孤獨世紀的最終解藥,就是我們站在彼此的身邊。

    🎁原來老子這樣說
    作者:傅佩榮 九歌出版社

    一場世紀瘟疫讓人類有著濃濃的末日感。前兩本書真的比較憂國憂民,都是在擔心世界走錯了方向,人類如果不徹底覺悟,恐怕只會走上毀滅一途。

    如果人類希望能尋找理想的生存模式,那或許穿越時空,借重兩千多年前的大聖賢老子的智慧,也是不錯的選擇。

    老子與佛陀,耶穌都是被譽為偉大聖人等級的人物,他們對於在虛幻世界載浮載沉的人類,提出真知灼見的教導,一直到今天,簡單的道理依然歷久彌新。

    其中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傳世經典。是聖經之外全世界複印成冊作多的書。老子是誰呢? 據說他周朝的圖書館管理員,飽讀詩書但深藏不露,道德經的內容,講人與自然,宇宙與萬物運行之道。人間一切皆是虛空,萬物有生有死,但唯一不滅的是道,道是什麼? 好難的大命題,傅佩榮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白話解釋道德經文句。這本書是同事郭于中介紹相贈的,我常常聽他分享這本書帶給他的益處,偶然間翻閱,對於老子的智慧驚嘆不已,一口氣整夜讀畢已經天空微白,好久沒體驗這種聞道則喜,手不釋卷的樂趣。

    像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是老子對於國與國相處提出的忠告。他看透人性喜歡競爭比較,所以主張小國寡民各過各的,否則往來密切心生忌妒比較,為了爭奪好處殺伐征戰就不可避免,這樣的看法或許在地球村全球化的時代很難被接受,但他對人性的洞見之精準,也提供了我們很另類的思考。

    那大家也想知道愛讀書的台視台語新聞主播郭于中最近讀了哪些好書嗎? 接下來就交給他囉! #郭于中

    文化部 為響應世界閱讀日推廣閱讀的精神,推出 #走讀台灣系列活動,串聯文本與臺灣在地連結,使民眾可以在城市、鄉野、山林以及海岸找到閱讀的樂趣,也歡迎大家來一起走入文本,讀出臺灣。一起來種下閱讀的種子,靜待在更多人的心中,緩緩生根萌芽。
    #閱讀的種子
    #走讀臺灣
    #KeepReading
    #Lets讀it
    #疫起待在家
    #一起來讀書
    #台視新聞
    #益起看世界podcast

  • 自然主義教育哲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6 21:41:22
    有 52 人按讚

    【英殖期間人們「沒有任何人權民主」— 是真的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G7 集團開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提到新疆、香港和南海問題。中國駐英大使館強硬回應,當中談到:「在英國殖民統治 150 多年間,香港居民一直是港英政府壓迫的對象,沒有任何人權民主可言。試問,這一期間,美國等有關國家關心過香港的人權和民主嗎?」

    97 年前的香港被描述成一個黑暗煉獄,有記憶的人自然能以個人史的角度予以反駁。然而中國官方近年對香港議題越來越積極發言,也是領略他們「香港觀」的線索。

    有時他們會在特別日子發言,始終詰問:香港青年一代在香港成長,沒經歷英殖時代,為何是他們不斷思考身份認同的問題?高官繼而開展史觀,認為香港回歸代表中國 (包括香港) 擺脫鴉片戰爭以來百年屈辱,也是邁向總復興的轉捩點。併入大國夢,之前的時間段就要定義為屈辱。就像社會主義要將自身來臨之前的時代定義為資本主義或者更原始的半封建社會;對香港過去的解釋,也因為「新的現在」而需要重寫。

    一般人認為歷史發展有隨機成份,雖然可能有總體大勢,但當中仍然有好多加速的意外。近世以來,貴族和帝國相繼被逐出歷史舞台,由廣大的「國民」和秘密結社的精英革命政黨執牛耳。很多這些現代政治菁英認為歷史只有一條路,人類社會最終會不由自主地奔向一個總體目標。不管是納粹黨的千年帝國想像、共產主義要完成世界革命,或者因為冷戰終結而出現的不無天真的「歷史終結論」,都是一脈相承。Karl Popper 認為他們抱持同一種「歷史目的論」,因此這些國家政黨總有發動大型政治實驗,而使大量人口率獸食人的歷史。

    這些觀念也出現於歐洲不同知識人之間。達爾文的生物研究被引入文化和社會層面,變成社會達爾文理論,人類命運在此維度下,亦是單線性發展,最終更能「適者生存」的種族將會消滅低等種族,發展與叢林無異。很多德國哲學家也共享了「世界精神統一」的宏願,認為歷史發展唯一道理,就是超越矛盾和辯證,將分散的精神統合為一。在政治家眼中,思想只是臭老九的腦力遊戲,但當然亦可以是對「統治世界」的詩性禮贊,政治家對於有影響力的思想,會樂於自己改裝實測。

    只是德國人未必明白,自己思想傳統中的東方性質,其實與深邃的中國非常有共鳴。道一以貫之。雖然東周前後,現實上是「道術將為天下裂」,但德國人則曾經更加積極,要將流散裂解的東西重新合一,不管是意識上還是政治上。而這種情懷歷史觀也在 20 世紀傳到東亞。

    現在我們都會聽到例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步伐不可阻擋」,是「歷史的必然」,有相當的德國風情。早前一中國天主教會高層在重要座談會說,天主揀選了中國共產黨。他認為在中國,人民就是天主,而人民選擇了中共領導中國,因此黨亦等同獲得天主祝福。這裡有歐洲的歷史決定論,也有中國傳統相呼應的部份。

    西周以來,「天」的人格氣質就慢慢被移除,東周知識人則進一步用民意民心來作為神意 / 世界歷史路線的判準。某程度上,民心取代神 / 天的地位。這也是後來歐洲踏上的地獄之旅,神和貴族都被移除了,「人民」上升到最高,成為一切政治權力的代表。因此政治人要做任何事,紛紛由「以神之名」改為「以人民之名」行事。你有看《尋秦記》,就知道那句「天命最高」。「天命」在當代穿起歐洲人發明的觀念衣服,擁有「人民的集體意志」代理權的現代國家,在以前就會視自己為天命的代理人。而歷史由於主要是人類的故事 (年鑑學派之類暫且不論),因此歷史在政治中也慢慢神化,獲得以前神權這個概念的某些職能。

    當然現實世界沒有統一起來,只是不分人們不分地域地共享同一種時間災難。Kubrick 的《發條橙》裡面有一個被少年犯虐待的男人,他感嘆同樣受虐的妻子是「現代 (modern age) 」的受害者。被投入現代監獄受盡虐待和馴化的少年犯,也好似適用此斷語形容。而在戲外的觀眾,是否也同樣是「現代的受害者」?

    雖然中共有自己堅持的歷史觀,但那並不容易「掌握」。劉兆佳主持教育局「一國兩制的戰略目標及核心內容」座談會時,談及香港回歸問題,他說用「中國收回香港主權」,說法錯誤,因為中國從不承認三條不平等條約,是「容忍」英國管治香港;又認為若以殖民地形容 97 前香港,要使用引號,否則變相承認英國治權合法性。

    然而根據駐英外交部對 G7 聲明的講法,香港確實「經歷 150 年殖民統治」並受盡壓迫。中國 70 年代擠下中華民國,成為唯一的中國代表,也在 1972 年向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提出撤消香港的殖民地地位,因此香港前途不能按聯合國非殖政策處理。因此香港確實又曾是殖民地。否認關於香港的三條條約效力,以及用引號處理「殖民地」一詞,是根據「中國自古以來擁有香港未曾失去過一秒主權」的世界觀,再重新解釋過去的事情。

    這當然與香港人自己的認知不一樣,因為恐怕連藍絲都會認同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不然回歸時為甚麼自豪流淚呢?但恐怕現在連藍絲自己的常識都將受到挑戰,「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也在超政治解釋下,變得政治不正確,要說「香港曾是『殖民地』」,十分彆扭,但有多彆扭,就代表有多「洗心革命」。

    一個人沒有史觀,就連歷史也會失去。人們都曉得控制歷史有其作用,卻很少留意歷史作為觀念的傳染性。坊間慢慢出現更多官方路線的香港簡史,香港人就開始問,英殖時真如此黑暗?真一點民主自由都沒有?於是有人查找、研究和生產,沒有事情比起爭議更加能夠發展一個議題。如果我叫你忘記那個紅色蘋果,你的腦裡就馬上先浮現那個紅色蘋果,意識一旦出現就很難清除。超強烈論述往往會孕育出相反的觀念。蝙蝠俠引來了小丑,或者小丑引來了蝙蝠俠。英軍拿著槍炮登陸全世界的土著領地,但土著的後代最終竟然獲得了使用槍炮的能力。

    你怎知道在強大的中國論述下,會不會摧生更多香港人甚至外國人研究這裡的歷史,紛紛提出自己的經歷和見解?

  • 自然主義教育哲學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6 21:41:09
    有 80 人按讚

    【英殖期間人們「沒有任何人權民主」— 是真的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G7 集團開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提到新疆、香港和南海問題。中國駐英大使館強硬回應,當中談到:「在英國殖民統治 150 多年間,香港居民一直是港英政府壓迫的對象,沒有任何人權民主可言。試問,這一期間,美國等有關國家關心過香港的人權和民主嗎?」

    97 年前的香港被描述成一個黑暗煉獄,有記憶的人自然能以個人史的角度予以反駁。然而中國官方近年對香港議題越來越積極發言,也是領略他們「香港觀」的線索。

    有時他們會在特別日子發言,始終詰問:香港青年一代在香港成長,沒經歷英殖時代,為何是他們不斷思考身份認同的問題?高官繼而開展史觀,認為香港回歸代表中國 (包括香港) 擺脫鴉片戰爭以來百年屈辱,也是邁向總復興的轉捩點。併入大國夢,之前的時間段就要定義為屈辱。就像社會主義要將自身來臨之前的時代定義為資本主義或者更原始的半封建社會;對香港過去的解釋,也因為「新的現在」而需要重寫。

    一般人認為歷史發展有隨機成份,雖然可能有總體大勢,但當中仍然有好多加速的意外。近世以來,貴族和帝國相繼被逐出歷史舞台,由廣大的「國民」和秘密結社的精英革命政黨執牛耳。很多這些現代政治菁英認為歷史只有一條路,人類社會最終會不由自主地奔向一個總體目標。不管是納粹黨的千年帝國想像、共產主義要完成世界革命,或者因為冷戰終結而出現的不無天真的「歷史終結論」,都是一脈相承。Karl Popper 認為他們抱持同一種「歷史目的論」,因此這些國家政黨總有發動大型政治實驗,而使大量人口率獸食人的歷史。

    這些觀念也出現於歐洲不同知識人之間。達爾文的生物研究被引入文化和社會層面,變成社會達爾文理論,人類命運在此維度下,亦是單線性發展,最終更能「適者生存」的種族將會消滅低等種族,發展與叢林無異。很多德國哲學家也共享了「世界精神統一」的宏願,認為歷史發展唯一道理,就是超越矛盾和辯證,將分散的精神統合為一。在政治家眼中,思想只是臭老九的腦力遊戲,但當然亦可以是對「統治世界」的詩性禮贊,政治家對於有影響力的思想,會樂於自己改裝實測。

    只是德國人未必明白,自己思想傳統中的東方性質,其實與深邃的中國非常有共鳴。道一以貫之。雖然東周前後,現實上是「道術將為天下裂」,但德國人則曾經更加積極,要將流散裂解的東西重新合一,不管是意識上還是政治上。而這種情懷歷史觀也在 20 世紀傳到東亞。

    現在我們都會聽到例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步伐不可阻擋」,是「歷史的必然」,有相當的德國風情。早前一中國天主教會高層在重要座談會說,天主揀選了中國共產黨。他認為在中國,人民就是天主,而人民選擇了中共領導中國,因此黨亦等同獲得天主祝福。這裡有歐洲的歷史決定論,也有中國傳統相呼應的部份。

    西周以來,「天」的人格氣質就慢慢被移除,東周知識人則進一步用民意民心來作為神意 / 世界歷史路線的判準。某程度上,民心取代神 / 天的地位。這也是後來歐洲踏上的地獄之旅,神和貴族都被移除了,「人民」上升到最高,成為一切政治權力的代表。因此政治人要做任何事,紛紛由「以神之名」改為「以人民之名」行事。你有看《尋秦記》,就知道那句「天命最高」。「天命」在當代穿起歐洲人發明的觀念衣服,擁有「人民的集體意志」代理權的現代國家,在以前就會視自己為天命的代理人。而歷史由於主要是人類的故事 (年鑑學派之類暫且不論),因此歷史在政治中也慢慢神化,獲得以前神權這個概念的某些職能。

    當然現實世界沒有統一起來,只是不分人們不分地域地共享同一種時間災難。Kubrick 的《發條橙》裡面有一個被少年犯虐待的男人,他感嘆同樣受虐的妻子是「現代 (modern age) 」的受害者。被投入現代監獄受盡虐待和馴化的少年犯,也好似適用此斷語形容。而在戲外的觀眾,是否也同樣是「現代的受害者」?

    雖然中共有自己堅持的歷史觀,但那並不容易「掌握」。劉兆佳主持教育局「一國兩制的戰略目標及核心內容」座談會時,談及香港回歸問題,他說用「中國收回香港主權」,說法錯誤,因為中國從不承認三條不平等條約,是「容忍」英國管治香港;又認為若以殖民地形容 97 前香港,要使用引號,否則變相承認英國治權合法性。

    然而根據駐英外交部對 G7 聲明的講法,香港確實「經歷 150 年殖民統治」並受盡壓迫。中國 70 年代擠下中華民國,成為唯一的中國代表,也在 1972 年向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提出撤消香港的殖民地地位,因此香港前途不能按聯合國非殖政策處理。因此香港確實又曾是殖民地。否認關於香港的三條條約效力,以及用引號處理「殖民地」一詞,是根據「中國自古以來擁有香港未曾失去過一秒主權」的世界觀,再重新解釋過去的事情。

    這當然與香港人自己的認知不一樣,因為恐怕連藍絲都會認同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不然回歸時為甚麼自豪流淚呢?但恐怕現在連藍絲自己的常識都將受到挑戰,「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也在超政治解釋下,變得政治不正確,要說「香港曾是『殖民地』」,十分彆扭,但有多彆扭,就代表有多「洗心革命」。

    一個人沒有史觀,就連歷史也會失去。人們都曉得控制歷史有其作用,卻很少留意歷史作為觀念的傳染性。坊間慢慢出現更多官方路線的香港簡史,香港人就開始問,英殖時真如此黑暗?真一點民主自由都沒有?於是有人查找、研究和生產,沒有事情比起爭議更加能夠發展一個議題。如果我叫你忘記那個紅色蘋果,你的腦裡就馬上先浮現那個紅色蘋果,意識一旦出現就很難清除。超強烈論述往往會孕育出相反的觀念。蝙蝠俠引來了小丑,或者小丑引來了蝙蝠俠。英軍拿著槍炮登陸全世界的土著領地,但土著的後代最終竟然獲得了使用槍炮的能力。

    你怎知道在強大的中國論述下,會不會摧生更多香港人甚至外國人研究這裡的歷史,紛紛提出自己的經歷和見解?

  • 自然主義教育哲學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10 17:36:44

    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詐騙和信任(信賴)此息息相關的生活現象,詐騙與信任是一體的兩面。課程蠻有趣的,橫跨自我、愛情、家庭、教育、職業、政治、經濟、宗教等領域,以論述人類社會乃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孫中興的論點是,反過來看,欺騙卻也是有功能啦,除了人際互動中的各種立場的策略實踐外,它似乎也是某種通往更好的真實與真相的試煉。或許下次我會換別間購物網站試試看…
    .
    📌 #今天的內容有
    .
    ▶數位時代的資本主義消費社會
    ▶社群網站連結購物功能
    ▶我在一頁式廣告買了爆爛的燈芯絨褲
    ▶於是我被詐騙了
    ▶架設網站的便利性、變動性、跨國性
    ▶特徵一: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
    ▶特徵二: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
    ▶特徵三: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
    ▶特徵四:免運+7天鑑賞期
    ▶特徵五:只能貨到付款
    ▶下單前先求證R~~
    ▶信任的社會理論
    ▶欺騙的社會理論
    ▶探索真相的積極意義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yoyr9casa708661mu6gsq6?ref=android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8qEh41eiDa_myCiAaN?lang=tc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o1WkrWYW2HrKDoFufeAUb?si=Y-O2TNAmR8y0vObni0qDcA&utm_source=copy-link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0-%E6%88%91%E8%A2%AB%E4%B8%80%E9%A0%81%E5%BC%8F%E5%BB%A3%E5%91%8A%E8%A9%90%E9%A8%99%E4%BA%86-%E8%A9%90%E9%A8%99%E7%9A%84%E7%A4%BE%E6%9C%83%E5%AD%B8-%E9%81%8E%E5%B9%B4%E8%B3%BC%E7%89%A9%E8%A6%81%E5%B0%8F%E5%BF%8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08393227
    .
    📲#fb完整論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90958017758483&id=208541192666847

    |

    👉 臉書廣告詐騙自救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advertising.self.help.return.union/

    |

    //// 完整論述 ////
    .
    ▓ #數位社會中的消費行為
    .
    在Shoshana Zuboff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序文中,他從資本論的基礎提出,資本主義中的市場因素:勞力、原料、土地之外,數位時代中的商品與消費,以數據庫、物流、感官美學取代了傳統真實商品做為經濟的引擎,我們已經不是消費者(現在聽起來還蠻「公民」的),我們僅僅是被監控的對象。
    .
    從2019年的社群數聚報告來看,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和LINE的改革,持續增加社群軟體功能,社群不再僅限於交流,還多了「電商」身份。無論是開放式或是封閉式的網站,更多的商品購物行為在社群媒體上發生,當然也會帶上社群媒體的媒介化色彩,例如及時、互動、視覺化、感官化,還有萬惡的演算法。
    .
    於是,在上述的基礎上,網路購物蓬勃發展,其傳播性、便利性與隱蔽性,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量逐年顯著提升。然而,面對如此蓬勃的交易平臺,許多詐騙者開始混雜其中,謀取不法利益。詐騙的方式不但多樣化,且經常隨著數位技術的改變,令人防不勝防。
    .
    ▓ #一頁式廣告的詐欺
    .
    大概也是因為我自己想要購買一些新年新衣,在搜尋、在傳訊、在聊天(?)時,提到了些關鍵字,大量的服飾廣告就出現在我的臉書與IG上啦。腦波弱加上先前電商購物的經驗,我就入了「一頁式網站」的坑了。總之經歷了各種令人心寒的過程,退貨與退款終於進入流程(但還不知道會不會真的成功退款)。
    .
    大家要記住下面五個一頁式網站廣告的特徵: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免運與7天鑑賞期、只能貨到付款。如果有問題,通常找不到賣家,所以請找「寄件者」、「物流業者」處理退貨與退款,如果遇到刁難,就盡量盧他吧~ 而購物前的自保查詢真的是非常重要。(數位時代做人好難)
    .
    ▓ #信任的社會學
    .
    從社會學來看看這種詐欺現象,但先談談信任。Georg Simmel認為社會的開始始於互動,最基本的互動形式就是「交換」,尤其是以貨幣為中介的交換,這種交換離開信任就無法進行,這也就是他談《貨幣哲學》的問題意識:整個社會的運作離不開信任(Möllering, 2001)。
    .
    王怡文、黃光國等(2007)也提出了以華人的關係主義(relationism)為預設的 #五種本土信任原形(prototypes),其中兩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內的社會信任,包括:基於血緣關係的血親信任及根植於情感與認同的滋生信任。
    .
    另外三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外的社會信任,其一是:常民在文化實踐中累積的習俗,形成的習俗信任;其二是:奠基於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專業信任;其三是:基於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計算,形成的制度信任。社群電商化的購物信任與詐欺,就是文化實踐累積不夠,專業知識與防範機制也不足的結果XD
    .
    ▓ #欺騙的社會學
    .
    詐騙又有什麼社會學呢?Barnes(1994)指出,詐騙在社會學的意義上,實際上是社會制度的建構與維持所必需的。沒有謊言的存在,就沒有「真話」的概念,真實是在與虛假的對比中產生的。在社會學家看來,說實話有著實用的原因,即維持社會的正常交往。同樣,撒謊也有著類似的實用意義,例如「#自我感覺良好」、「#善意的謊言」等等。所以說,謊言就要以言者的動機來評斷其道德上的善惡。
    .
    因此,詐騙的動機是多元複雜的。Barnes舉例,在政治界中謊言如家常便飯,常被認為不需受譴責;而在一些模糊的領域,如法庭、廣告、官僚體系,人們既期待聽到實話,也期待聽到謊言。進一步的,在一些明白要求說真話的領域,如自然科學等知識領域,對撒謊則相當不寬容。
    .
    總體而言,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Barnes認為,誠實與信任固然是人際關係的基本構成要素,但現代文明的一些制度,正是在信任缺失之下而繁榮茂盛。例如「合同法律制度」,正是拜社會缺乏信賴所賜。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很贊成Barnes對詐騙的曖昧性、禍福參半的斷言。目前一頁式網站詐騙尚無完整的約束制度,這也反映出全球技術社會中的有待努力的方向。
    .
    #參考文獻
    .
    1. J. A. Barnes. 1994. A Pack of L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y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Zuboff, S. (2019).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Barack Obama's books of 2019. Profile books.

    3. Möllering, G. (2001). The nature of trust: From Georg Simmel to a theory of expec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suspension. Sociology, 35(2), 403-420.

    4. 王怡文, 陳亮全, & 黃光國. (2006). 華人社會中的信任策略. 本土心理學研究, (25), 199-241.

  • 自然主義教育哲學 在 Ordinary Gaming Studio平民遊戲工作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7-19 02:53:53

    有些說話很想去講
    有些盲點很想去打破
    有些謬論很想去反駁
    有些可能性 很想去尋找
    -----------------------------------------------------------------------------------
    考試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到現在仍會覺得全都是教育制度的錯?
    我們的社會病在哪裡,你知道嗎?
    留言分享你對影片的感悟
    靠你們的分享和讚好,才有機會增加影片的曝光率
    讓更多的人看到喔,麻煩你們了
    -----------------------------------------------------------------------------------
    ●●平民遊戲急需你的救援●●
    版權關係、廣告功能是不會為頻道帶來收益
    但若有心人 有能力、想支持、肯定我們的製作 :
    https://youtube.streamlabs.com/UCOOzVNnAm0z6v1ImCftzWnw#/
    - 社交媒體 -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ordinarygamingstudio

    流浪制作者白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ordinarygamingstudio_shiro/

    選用音樂:
    0001 - 澤野弘之
    9thMob.-流星のナミダ -ORCH-VER - 澤野弘之
    RequieM - 澤野弘之
    你是你本身的傳奇 - 方皓玟(Charmaine Fong)
    影片引用:
    I JUST SUED THE SCHOOL SYSTEM !!! - Prince Ea
    ----------------------------------------------------------------------------------
    別字、發音問題:
    1。收獲→收穫
    2。畫上→劃上
    3。夫復何求:「夫」為句首發語詞,無特別意思。應該讀「扶」(Fu4),而非「膚」(Fu1)
    4。社蓄→社畜
    5。陣述→陳述
    6。跟本→根本
    別字王 - 白白orz
    ----------------------------------------------------------------------------------
    觀看我們上一部 「真.伏」評價 - 藍鯨遊戲 BlueWhale
    https://www.youtube.com/edit?o=U&video_id=59ZhaxoGcbo
    ---------------------------------------------------------------
    本影片長達2500字 的 講稿

    2017年4月,由著名伏GAME廠HKEAA推出的DSE 2017已經在7月12日的「放榜日」下正式落幕。那些象徵香港的標點符號、快樂指數、Elderly home、電子煙。被BAN了的計數機大法、Delay播出的錄音帶、提早收卷的那5分鐘。現在回想起,會不會都想講一句「做人別太HKEAA」呢?
    -伏GAME指數時間-
    看著幾日前收到的成績單,憑著此刻的心情,你 打算給這個遊戲多少分?
    ☆☆☆☆☆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當下的你 或會覺得氣憤、心有不甘、失望、沮喪、絕望、失去方向。
    請你記住此刻的感受,但忘記考試的內容。因為幾年後,你再回看今天,你只會覺得
    哈 小事一樁 不足掛齒
    那時的你更會嘲笑自己今日為何會 傻傻地 自尋煩惱 提不起勁

    講呢D (港語 - 即在別人提及不想提起的糗事,或別人過分吹噓時,作輕輕帶過之用。)

    沒錯,這樣說的確是「馬後炮」,因為這句是處於旁觀者的角度說的

    但今天 我不會跟大家講「盡了力便好」,今天我不會跟大家講「明天會更好」,

    今天 大家都是當局者。大家都是身處「迷」宮內的玩家,還在苦惱讀 高級文憑 (high Dip)還是 副學士 (Asso)、抑或考慮重讀。有時,當煩惱找上你,的確是 避不開、逃不過。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爬出這個四面牆,繼續踏步向前。

    我問你們,在這場61669人一同參與的遊戲中,你認為你得到了什麼?
    手上那張只存在數字的成績表? 5個lv2,兩個lv4,三個5,幾顆星,一個學位,一個文憑,一個為了證明自己價值的證書?

    錯,都錯
    難道那段努力奮鬥的日子,那份為了夢想、前途打拼的熱血,那些明明很累但依然睡不著的深夜,那份很想放棄的堅持。 現在回想,真的對你mean nothing(了無意義)?

    在這場考試之中,我們最大的收穫,並不是今天收到的結果,不是這張只存在星與數字的紙。而是 我們這段不斷付出的過程。 對,付出 就是 收獲。這場經歷,人一生只能獲得一次,而我們已經拿到了,夫復何求? 這段回憶成為我們這6年成長的最佳印證,為我們的中學生涯畫上最後一個句號。

    你或者會說,公開試的成績會影響一生,以後生活好壞、車樓有否就由此刻奠定。

    傻啦
    公開試的成績是會影響你的前途,但影響前途的還有更多因素。包括你當日那段奮鬥,今日這份不甘心,往後不屈的堅持。只要你能夠好好把握和珍惜每一個挫敗的經歷,它們就會漸漸變成你 步向成功的經驗。

    「陽光與陰影」你們都寫過多少遍了?

    「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 梁啟超
    別跟我說這個簡單的道理你到現在考完仍然不懂喔

    今天的你可能進不了大學,我送你們兩句吧
    「學無前後,達者為先」
    「條條大路通羅馬」
    入學的遲早並不會決定你成就的高低
    馬雲都不是retake(重考)了,是quad take(4次重考)。他今天的成就不用我多說
    「羅馬」指的不是大學,而是你心目中理想的位置。
    只有 心態才可以決定你的境界

    放榜的事我們就不再去討論了,昨日已成為過去。今天的你撐過去了,那又代表什麼?

    一年後,兩年後,三年後。歷史只會不斷重覆,以後只會有更多的「你」去承受今天的「被分級」的待遇。往後的日子裡,只會有更多年輕人迷失於這個荒誕的漩渦之中。安慰的說話,人人都會講。

    接下來,我想跟你們認真去討論一件事。
    香 港 的 教 育 制 度

    我問你們,我們的制度有什麼問題?
    我再問你們,哪裡的教育制度是沒有問題的?
    沒有 世上是沒有完美的制度,日本 台灣 韓國 內地 新加波 的學生一樣需要寒窗苦讀
    一直以來,教育制度,就只有 「是否有效」及「是否適合」之分
    從香港近年的競爭力水平來說,明顯兩方面都不達標

    明知道HD(高級文憑) ASSO(副學士) 在社會認受性是低,但為什麼人人依然要去搶著去讀。
    因為大家都知道,有一份學歷證明,總比沒有好。
    有選擇的話誰想這樣,跟本就不到我們去作主。面前就只有一系列的教育副產品,去給我們這群教育犧牲品去接受,還說到這如「自助餐」一樣給我們去選擇。畢業後更不被社會認受。
    你對藝術、設計有興趣? 喜歡寫作、文學創作? 很抱歉,大家都會跟你講「香港不適合你」。而你是無法反駁,因為這是 事實。最後大家只可以迫於無奈地去讀工商管理、工程。 為什麼? 因為他們說 有「錢」途。

    制度的本質是「死」的,它是由人訂出來的。香港的教育制度並不荒謬。荒謬的 是我們的社會。

    為什麼以前我們小三TSA都是隨便考,現在的小學生就要叫苦連天,上訴到立法會?
    因為校方想把數據做好、想升排名、拿更多的好處,便去催谷學生

    為什麼School Secret 要叫名校secret?
    因為讀名校值得炫耀,好威風的 ,說好的「英雄莫問出處」呢?

    為什麼香港女生選男朋友都要選個有車有樓的? 中環價值嘛。

    為什麼讀文學、設計、體藝科,就要「被」注定沒前途。 因為香港是4大產業傾斜,只有「實用性知識」才會被視為「才華」。

    為什麼到今時今日你仍然在意你的DSE分數多少? 功利主義,人類最直接的思考模式 - 結果論。

    當我們身處的社會是 一切都只會用 結果 去衡量,無視任何事物的內在意義及過程。 那麼我們的教育制度,又能好到哪裡去? 當 考試 與 學習 是應該被分開看待。 但這個被評為「考核金魚能否爬樹」的教育模式,正正就在百份百地服務一個考試系統。 這不就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原罪,因為教育制度 把「分數」的位置放的比我們品德修養、才能、自我價值 更高....

    不對..這根本不是教育制度,這只是一個把學生變成社蓄及機器的「訓練」制度。

    當應有的價值觀不斷被俗世所扭曲,並標榜為一種「偽正確」,制度自然會淪為順應社會的工具。 我問你們,現在該向誰問責? 今天「殺人兇器」成為代罪羔羊,而真正的劊子手卻逃之夭夭。

    我們常常說,這個城市要「可持續發展」。 我想問,我們這個社會有什麼值得留給下一代? 殘酷的學制、無窮無盡的壓力、瘋狂的樓價、不理性的競爭環境?

    假若你說 我們社會鼓吹的是向上爬、力爭上遊的競爭心態 也罷,可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比的是誰較可憐,誰較慘,誰較低分,誰的人生較為 失敗。

    有沒有突然覺得,我們這個社會,病得不輕.....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 易經
    我們的社會已經沒辦法再去進步,相反的是不斷地倒退。
    由香港已經逐漸比不上鄰近的城市,失去香港獨有的優勢的一刻,已經象徵著改革 的迫切需要。今天我們不去作出改變,只會有莘莘學子與我們一樣承受著相同的苦難,你忍心嗎?

    「孩子不是等待被填滿的瓶子 而是盼望化作燃燒的火焰」
    「人才」需要重新定義,人的價值亦需要被重新重視

    或者你會想問,說這麼多廢話又能帶來改變嗎? – 結果論派

    的確,此刻我們未必可以改變到什麼,但那是否代表我們不應該去爭取? 是不是難以實現的事情,就等於沒意義,不切實際? 你這樣說是在否定多少人的努力? 這個問題,不攻自破。 (其實我想在背景插入 市民遊行、反國教、無國界醫生、明哥派飯、薯片叔叔(懂的會懂etc)

    我們作為現有制度下的犧牲品。就算要像像堆屍一樣,也要為我們的下一代拼湊出一條能走的道路。 這是我們 活在當下 的人最應該做的事,最應該履行的公民責任。

    - 伏GAME指數 - 時間
    看著幾日前收到的成績單,憑著此刻的心情,你 打算給這個遊戲多少分?
    ☆☆☆☆☆

    重要嗎? 反正都成為過去了~
    I did my part, what about you?
    ---------------------------------------------------------------

    記得別忘了訂閱我們! 3萬訂閱者我們會進行抽獎~ 謝謝觀看

  • 自然主義教育哲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6-08 15:36:08

    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廖偉淇專訪
     
    實習主持人: 吳政頡
    (世新大學-公共關系暨廣告學系)
     
    拙納自在,心空無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金工創作過程中,鍛敲工藝技法的運用,常會使用到許多專業的工具及設備,當中還需對於材料科學、物理及化學,彼此間產生的原理變化有相當的理解,這也包涵在創作時,對金屬材料造形構成的重要因素。
      
      金工創作者—廖偉淇把鍛敲當作修鍊手與心的工具,金屬從全平面到立體蜿蜒,他將創作時律動的肢體與心意合而為一,透過形而下—身體勞動的創作過程完成作品,再經由作品的呈現,傳達出形而上精神層次的心靈感受,達成身心合一的融合境界,也提升工藝創作的精神層次。總是全心地投入創作,廖偉淇在謙虛中學習並體驗,就像是一位虔心修習的僧侶,在藝術的世界之中修練,探究真善美的境界。
      
    浸心在萬物與自然之間
      週末的休閒時光,廖偉淇經常與家人出遊,往返臺北文山區附近的山林中,他特別喜愛在散步時,享受在大自然中放鬆的愉快感受,他試著去感受那空氣裡,因各種花草植物、土壤、山石,伴隨著風所帶來的豐富生機。每當靜心在自然之中,由山林間所帶來的各種感官經驗,不僅使廖偉淇的心境產生變化,對於萬物的空間讓他更覺親近,不禁忘卻時間的步伐。如此的存在感受,就像專注投入創作時的心境,專注體察週遭環境帶來的感官體驗,成為廖偉淇閱讀大自然詩歌的線索,閱讀這些詩歌的感動,也體現於他的想像力當中,成為日後作品造形的基礎。
      
      這些藉由大自然空間誕生的感官詩歌,將廖偉淇的想像加以轉化,再運用鍛敲工藝來敲塑作品,在千錘百鍊的金屬鍛造工法裡,虔心來表達他得之於大自然的感受。經過金工敲塑創作的完成及自述,廖偉淇也希望從作品的造形來映照觀者,去反映人們內在的美感精神。
      
      萬物之於廖偉淇—是生命共同體,對一草、一花、一木及一切的眾生,都生起同理心,需以真心對待,對於萬物都能夠感同身受的話,內在的慈悲之門就悄悄的開啟了。我們也從此可見,他以「感恩惜福」的生命哲學,來領受空間中更親近萬物的存在。
      
      談到創作中使用的鍛敲造形技法,廖偉淇必需不斷反覆將金屬材料運用高溫來退火,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特性,接著再操作許多的鎚塑工具,反覆敲鎚材料來塑形,使敲鎚受力之處延展,變長變薄或收縮變厚緊密,其中反覆的鍛造工藝過程,考驗著創作者對於技術原理的科學理解,以及協調肌肉的肢體運動經驗。
      
    從原生藝術到禪藝美學
      法國藝術家尚•杜布菲(Jean Philippe Arthur Dubuffet)拋開了傳統的美學標準,他認為繪畫、雕塑及工藝等創作,皆來自創作者對於事物的強烈感受,過程完全始於創作者自己內在的動力,盡可能地不模仿,依賴古典、傳統藝術,及減少受流行與文化的訓練與薰陶。多顯現自我的心靈的創作特徵與自發性、神秘性及非商業性,形式上並非於描寫外在世界的敘述性,而多是著重於創作者的內心一面。因此尚•杜布菲提倡出著名的藝術運動Art Brut「原生藝術」。
      
      日本學者鈴木大拙提出「禪」是一種神秘主義,認為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超越者,宇宙中存在著一種具有超越性的普遍理性。無論藝術家作品所選擇媒材、形式與表現,這都是創作者一種觀念的延伸,脫離神秘主義的曖昧差異之後,東西方文化對於禪的藝術詮釋,仍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創作的精神關照。
      
    當下即是的禪藝
      的內心態度決定其對應之關係,常受到爭議的是禪思維過於抽象,如同以「空」來解釋虛實之間的對應關係,無法以科學的依據衡量而辯證定論。
      
      「即使一切皆空,但也不等於虛無。」廖偉淇表示:這是其所形成的觀念真實存於人們腦海之中,創作者藉由生活行動、創作過程、作品的產出呈現等等.....任何形式所呈現的都是禪思語彙所傳達「當下即是」的美學精神與體驗。對於他來說,這種「空」本身並非是一種什麼都沒有的情況,而是代表另一種精神層次的參悟本質。   
      
    廖偉淇簡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藝術學士畢 
    個展紀錄:
    2016 「拙納自在」廖偉淇工藝創作個展,新北市板橋,致理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2015 「恩喆洁金工木印」廖偉淇金工個展,臺北市,亞典藝術空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