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自我循環理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我循環理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我循環理論產品中有24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贈書】【好書分享:情緒壓力/自我成長《練習不糾結》】 「與其『迎合他人的人生』,更應該『重視自己的人生』, 鬆開內心的剎車,踏出改變的一步。」 其他事不敢講,然論及「缺乏行動力」,本人大概是世界冠軍(驕傲撥瀏海)(驕傲個屁)~許多計劃皆在「魷魚」不決、虛擲光陰中度過,每每聽到螺弟在我...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謝東穎整形外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深夜談心】一年馬偕兒科經驗分享!最後選整形外科的原因?醫學生涯如何規劃?醫學系選科心路歷程|依心唯美 謝東穎醫師 談心系列第一集👉🏻https://youtu.be/2xPvoutrGcA 談心系列第二集✨ 在一萬訂閱快問快答中 分享了幾個工作上遇到的小故事 一時興起就想跟大家講古 分享一下...
「自我循環理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我循環理論 在 小人物職場|職場生存 x 思維能力 x 履歷面試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循環理論 在 陪你讀Readwith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我循環理論 在 陪你讀Readwith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我循環理論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循環理論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循環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我循環理論 在 謝東穎整形外科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我循環理論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循環理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自我循環理論 在 小人物職場|職場生存 x 思維能力 x 履歷面試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0:32:22
📌5 個擺脫無效努力的方法:懂得努力的方法,除了不再浪費寶貴的時間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將學到的知識、經歷過的挫折、解決過的問題都轉化成自己的能力 . 👉第 1 個 為自己努力 聽從別人的決定是最輕鬆的做法,甚至在失敗的時候,還能反過來指責是對方的問題,但人生應該學會當責精神,積極掌握自己的人生 . ...
自我循環理論 在 陪你讀Readwith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4:14:46
✨抽書已結束✨ 《身體喜歡這樣工作》小林弘幸 心跳、呼吸、血液循環、消化系統、排泄、免疫、內分泌等等,自律神經影響的廣度超出我的預期。 . 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組成, #交感神經像是油門,讓你有衝勁, 而#副交感神經則是煞車,讓你放鬆。 書中將自律神經的模式分成四個象限 那麼,在這個充滿...
自我循環理論 在 陪你讀Readwith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6 07:13:49
《學習的王道》喬希維茲勤 . 作者小時候成為同年齡組的西洋棋冠軍,後來被真人真事改拍成電影,知名度夾帶著壓力,他是如何突破又不斷精進?後來對太極拳感興趣,又成為世界冠軍的呢? . 整本書每一點都非常需要被筆記下來, 每一點在書中又是被豐厚的故事和精妙的方法記錄著,若讀到感興趣的章節,請務必將這本書找...
-
自我循環理論 在 謝東穎整形外科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7-28 20:00:11【深夜談心】一年馬偕兒科經驗分享!最後選整形外科的原因?醫學生涯如何規劃?醫學系選科心路歷程|依心唯美 謝東穎醫師
談心系列第一集👉🏻https://youtu.be/2xPvoutrGcA
談心系列第二集✨
在一萬訂閱快問快答中
分享了幾個工作上遇到的小故事
一時興起就想跟大家講古
分享一下在成為 #整外醫師 前
曾經擔任過一年的 #兒科醫師 的經歷👶🏻
想讓對未來工作選擇迷惘的
無論是醫學系學生、實習醫生或住院醫生
都能敲敲敲找到自己的出路🔨
有更多想跟我分享的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問問題喔!
💡影片重點
00:00 搶先看
01:23 成為兒科醫師的原因
01:48 馬偕兒科住院醫師經歷分享
03:54 轉科的原因
05:12 給猶豫志業的學弟妹的一段話
07:00 選擇當整外醫師的原因
08:30 適合當整外醫師的原因
09:16 東東的逃獄理論
10:00 名言佳句時間
✏️相關文章
謝氏縮唇手術
https://follow-heart.com/pursed_lips
縮唇合併臉型輪廓調整
https://follow-heart.com/lip_face
外傷唇/唇顎裂修補手術
https://follow-heart.com/Cleft_lip
▸▸歡迎合作洽談:[email protected]◂◂
✉️聯絡我們
預約諮詢|https://follow-heart.com/chat_li
臉書粉專|https://follow-heart.com/chat_fb
IG追起來|https://follow-heart.com/chat_ig
#兒科醫師 #經驗分享 #整形外科 #外科醫師 #工作選擇迷惘 #職涯規劃 #醫學系選科心得分享
#依心唯美 #依心唯美整形外科 #謝東穎醫師 #謝東穎整形外科 -
自我循環理論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11:44:20Nordvpn每月只付3.71美元會有3折 (70%折扣)優惠再送一個月全免費service給你!!!
請使用以下連結: https://nordvpn.com/deepwebstreet
優惠碼: deepwebstree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sub_confirmation=1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異度空間恐怖AP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iyPZ3d_Fw&t=12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qxuCHq3Y&t=3s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我講 '香港' 10,000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uDe3QUfs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24小時內學印度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EmtyVK1BQ&t=55s
我冬天沖了10日冰涷水涼
我冬天沖了10日冰涷水涼
我冬天沖了10日涷水涼
我冬天洗了10日冷水澡
挑戰冬天洗了10日冷水澡
我挑戰冬天洗了10日冷水澡
10日挑戰 | 冬天洗冷水澡
10日挑戰冬天洗冷水澡 | 最低溫度9度
我挑戰冬天洗了10日冷水澡 | 最低溫度9度
冬天洗了10日冷水澡對身體有益嗎?
實驗冬天洗了10日冷水澡對身體有益嗎?
實驗冬天洗10日冷水澡對身體有益嗎?
I took freezing cold showers for 10 days
第一天 :
[Ok, 今天是香港全年最冷的一天]
據統計1月是香港全年最涷的月份.
平均溫度15度, 我開始沖涷水涼的第一天最底溫度9度.
(近年科學研究沖涷水涼對身體有多項好處令這個習慣在外國變成一個小潮流. 每天一個凍水涼除了能增強免疫力, 血液循環, 和減底抑鬱症的機率外
自古好勇鬥狠的斯巴達人認為沖涷水涼是展示勇氣及男子氣koy的行為.)
End day 1, 開頭幾天做這件事不gun沒太像男人: 説不到話, 不停發抖, so笑通通表現出來.
第二天
Nordvpn:
我冬天洗冷水澡也挺笨因為容易有病毒入侵身體. 但至少我聰明在電腦, iphone等jong了Nordvpn. 雖然我不怕冷死, 但是我十分害怕黑客tuw過未經保護的網絡入侵盜竊我個人資料.
所以Nordvpn全球5200個超強網絡讓我在62個國家裸體洗澡時, wifi也能受到雙重加密的保護. 我穿上衣服後到幾場, 咖啡室甚至中國大陸
用他們的wifi時也不用怕輸入過的password或信用卡被盜用. 現在只要你按下面連結然後輸入我個人優惠碼: deepwebstreet, 每月只付$3.71美金, 即使$28港幣就能有3折優惠和1個月的免費service.
上年據說nordvpn加了一行scan暗網找到該用戶個人資料有否被盜這個service. 有的話會馬上通知你. 那麼利害連暗網仔也做不到啦!
所以就算你現在真的在洗澡也要馬上擦乾download nordvpn. 天氣雖然寒冷, 但有了Nordvpn後我的心感到無比溫暖.
幫幫手! 拿條毛巾啊謝謝!
第三天
[好了. 今天已經是做這件事的第三天了. 其實我真的很不想的, 但也是要堅持下去. 來吧! 脫衣服!
(其實我第一次沖涷水涼的經驗是幾年前我去了一個女朋友的家居住幾個星期的時間. 她住的地方比較落後所以只有一個有熱水的沖涼房.
第四天
但由於她的家人實在太多, 我又不想和一群我不太認識的人share chi soh, 我寧願aiy幾個星期的冰水.
第五天
也坦白講今次我不是真的完全自發性地去拍這部影片的. 只是因為我居住的地方只有7分鐘的熱水可以沖. 每一次沖到最後也其實是要aiy涷水的.
我將錯就錯地用這個機會來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所以我每一次沖涷水涼也感受到這兩個字: 堅持!)
第六天
和 “有骨氣”....或許你會說是 “so” 吧!
(之前看外國做同一個實驗的Youtuber分了幾個進行沖涷水涼的方式. 可以慢慢由熱水gauw到涷水讓自己su fook一點. 或像din lo一樣chung
進去.)
你問我我只有chung進行這個方式吧! 沒有其他選擇.
第七天
[Ok, 最後一天. 一星期啦! 終於一個星期啦! ]
(其實原本這個實驗我是想做7天的.)
但做到最後的幾天我ging yeen發現自己對冰水的yun noi程度有加強.
(我覺得每一個人準備dap進去冰冷的水之前整個身體也會有 ‘resistance’ 去對抗, 因為想留在自己不會tung, 不會有任何挑戰性的舒適圈裡面)
第七天end
第8天
所以rather than好大動作和這個冰水對Kong.
第9天
我多做3天就是為靜靜地用 ‘stillness’ 去接受它.
(接受我們每一個人現在身chui的chui ging. 然後冷靜思考去抗ait.)
第10天
(Music montage) 你可能會問我現在身處的環境是什麼ging.
[*End with breath]
(Me in shower)
(Aiy了這麼久涷水我決定去staycation. Tan一tan熱水的感覺.) [Shower montage ]
真的非常好. Song! Ya! 下次再見吧! Bye ~~ -
自我循環理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02 19:00:13【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今天跟你分享一位社會心理學家,他在2007年提出來的一個理論,這位社會心理學家叫做~哈里賴斯;他說親密良好的關係,等於「開放」加「響應」。
我想我對於很多朋友來說,親密良好的關係,無論是跟自己親近的人,還是跟自己的朋友,都是我們的共同需求。
然而這裡面的兩個元素,「開放」加「響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開放」哦,就是互相不設防。
這個部分呢,也可以理解成彼此相互的自我揭露,把那些比較隱私的事情,跟彼此之間多去透露一點,像這種不設防的感覺,能夠快速的拉近兩個人的親密程度。
然而如果有這樣的親密的起始點之後,兩個人接下來要怎麼樣長期維持親近的關係呢?它的關鍵就是,下一個元素叫做「響應」。
「響應」是什麼?響應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理解」。你瞭解我,而且你還瞭解我自己是怎麼看待我自己?什麼對我來說很重要?這些就是理解。
而第二個是「接受」。你想要什麼,我是什麼樣的人,你要對這些表示你的尊重;而第三個是「關心」,就是在各種場合裡面,一旦我需要什麼幫助,你會幫我。
可是當你聽到這裡,不知道心裡有沒有一個疑問?就是有時候心理學家蠻無聊的,就是把那些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情,還煞有其事的弄一個理論、弄一個公式出來。
其實它就是說一個,平常大家都完全能夠理解的東西嘛!可是如果放到真實的關係裡面,我們真的知道什麼叫做開放加響應嗎?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哦,在美國有些地方的公立學校,教學品質是非常差的,而最差的學校會到一個什麼程度呢?
比如說,在華盛頓有一個公立小學,他們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的出席率只有12%。
這就等於每一次來開家長會的時候,一個班只來了兩三個家長;在這種情況底下,老師跟家長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從老師的觀點,就會覺得我開家長會你不來,說明你這個家長根本不重視教育;可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問題是在於老師不重視我們的孩子,對我們的孩子根本就不關心,所以我為什麼要來參加你的家長會?
你聽出來了吧?老師跟家長之間,沒有最起碼的信任,而學校為了改變這個狀況,痛定思痛覺得必須要做一些改變。
他們把大部分的老師辭退了,去找新的老師,結果還是一樣哦!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必須跟家長建立一個比較好的關係,於是想了一個方法!
他們要求老師在暑假的期間,挨家挨戶到學生家裡去做家庭訪問,而且還設計了四個家庭訪問的問題,這四個問題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個問題,你的孩子在學校的體驗是怎樣?你對於這樣的感受,你覺得如何?
而第二個問題,你的孩子有什麼期望,你對於他有什麼樣的期待跟夢想?
第三個問題,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第四個問題,我作為孩子的老師,你希望我做些什麼?
聽下來好像這四個問題,沒有什麼厲害的地方;可是呢,這四個問題你仔細體會一下,它正好呼應了前面所說的,親密良好的關係,等於開放加響應。
我們回顧一下,第一個問題是去理解,你的孩子在學校體驗如何?你對於他的體驗你覺得如何?這就是「理解」。
而第二個跟第三個問題,是去接受孩子跟家長,他們的主觀世界的狀態;分別是孩子有什麼期望?你對於他有什麼樣的期待?
而第三個問題是,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心我作為孩子的老師,你希望我做些什麼?
我邀請你特別感受一下這個問題,是「你希望我做些什麼」?而不是說「我希望你做些什麼」?
只光這樣的一個調整跟改變,經過了一個暑假的家庭訪問,在接下來開學時候的家長會的出席率,就從12%提高到了73%。
你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只有家長願意跟老師溝通,才能夠有進一步合作跟進步的可能啊?
當我們談到這裡的時候,如果你想要跟一個人創造親密良好的關係,你不妨想想,你是不是有足夠的開放,接下來你是不是要去響應對方呢?
尤其是響應的部分,理解、接受、關心,如果你不是理解而是去批判;如果你不是接受,而是去下指導棋;如果你不是關心,而是一種控制;那麼你想要的親密良好的關係,怎麼可能存在呢?
所以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思考跟啓發,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內容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在這邊要特別跟你預告一下,我們在7月6號,即將上線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叫做【與人連接的三個秘密】。
這一門課程是由~哈克,黃士鈞博士所講。
你會透過這門課裡,學會怎麼創造出親密良好的關係,用最溫暖、溫柔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去靠近別人。
哈克是我這麼多年以來所認識的,最懂得怎樣溫柔的靠近一個人,相信這一門課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自我循環理論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情緒壓力/自我成長《練習不糾結》】
「與其『迎合他人的人生』,更應該『重視自己的人生』,
鬆開內心的剎車,踏出改變的一步。」
其他事不敢講,然論及「缺乏行動力」,本人大概是世界冠軍(驕傲撥瀏海)(驕傲個屁)~許多計劃皆在「魷魚」不決、虛擲光陰中度過,每每聽到螺弟在我耳邊用嗩吶吹奏:「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便默默流下兩行清淚,翻身繼續睡(咦)。
假如你也是凡事拖拖拉拉難以下決心,總把「從明天開始」掛在嘴邊,這輩子卻壓根沒開始過,我看等下輩子吧;每天被待辦事項追著跑,時間永遠不夠用,抱著一種埃及奴隸建金字塔之悲苦心情工作;摸臉注視鏡子問:「魔鏡魔鏡誰是銀河系最美的女人?」鏡子應聲裂開:「莫宰羊啦!我只知道你是最胖的女人!!」(隻身走入大雨)。無力感很重嗎?罪惡感深沉嗎?快放下上手上的鹽酥雞(可是我還有點餓)!看看本書《練習不糾結:擺脫束縛的41項行動指南》。
拖延症患者總被認為是意志力薄弱、缺乏決心及毅力的魯蛇,因此許多書籍、課程會教導你如何以積極進取之正面心態面對事物,但光想到「積‧極‧進‧取」四個大字就覺得好煩好累,乾脆直接在腳底刺反清復明比較快。何況意志力、毅力等良好特質似乎與我無緣,我只有地心引力和維骨力,個性豈是說改就改那麼容易?
然而,本書作者有川真由美抱持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堅毅心態,堅持度化地球上所有拖延症末期患者,她以心理學為基礎,提出耳目一新的理論,認為凡事糾結拖拉,並非意志力薄弱,而是個體的「情緒」、「想法」、「行動」未能達成一致,所以大家有藉口說都是they的錯(不對!!)
行動易受限者,其實是心思細膩敏感,容易想很多的人。他們的大腦在叭叭叭按喇叭催促自己快快採取行動的同時,又對諸多負面資訊如:「那男的太帥,搭訕可能會失敗」、「明晚要越獄好害怕」、「我提煉的冰毒真的能超越老師嗎!?」產生恐懼反應,在驚恐下不斷踩剎車,卻步後,深深怪罪自己一再力不從心,陷入無止盡的惡性循環,遂自我放棄。(不過以上範例還是放棄好)(貼心提醒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而《練習不糾結》以條理分明、清晰易懂的方式,為讀者釐清「情緒」、「想法」,以及「行動」三者間的複雜關係,引導大家運用思考(縝密有意識的思考能力)和行動(將想做的事化為行動的能力)去增幅情緒(心情/下意識湧出的喜怒哀樂)的力量。41項鉅細靡遺之行動指南,以貼近日常的個案為例,手把手引導讀者突破困境、練習不糾結,取回時間和人生的主導權。
例如作者反對慣常的「先思考再行動」,思考易陷入情緒泥淖,與其在「想做」與「不想做」之間拉扯,不如先拆解任務為具體細項,並將目標門檻降到最低,做一件五分鐘便能達成的小任務,以減輕難度、提升成就感。
以個人而言,每當我得寫稿子,卻缺乏靈感時,首要任務即坐到電腦前,開機、拔網路線,將腦中第一時間浮現的字句打在WORD上,隨著五分鐘、十分鐘、半小時過去...漸漸進入夢鄉...呃不對!是累積段落逐漸成篇,欲完成稿件之情緒益發強烈,最後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還得跟編輯說:「WORD很大,你忍一下。」
可能有人覺得,保持目前的狀態沒什麼不好,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肥」也不改其樂。然而伴隨近兩年疫情引發之混亂,不難察覺,目前看似安穩的人事物,時時刻刻可能朝不保夕。停留在原地不動,有如身處激流的石頭,不停被外在變化洗刷、衝擊。
人生的變與不變,往往是不由自主的,因此我們只能不斷行動,才能擁有「安定」,如此無論在何時何地,你都保有「以善變應萬變」之頑強生存能力。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練習不糾結:擺脫束縛的41項行動指南》,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自己?例如:
「《練習不糾結》:我想成為坐擁後宮男寵的自己,選擇太多要練習不糾結(喂)~」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9/30(四)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10/1(五)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練習不糾結 #擺脫束縛的41項行動指南 #やりたいことを今すぐやれば #人生はうまくいく #有川真由美 #ArikawaMayumi #遠流 #心理勵志 #情緒 #壓力 #自我成長 #大眾心理學
📖博客來:https://bit.ly/3CDUdXI
📖誠品:https://bit.ly/3ESrmRn
📖金石堂:https://bit.ly/39E9ivO
📖momo:https://bit.ly/39G4ki4
自我循環理論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Immature love says: “I love you because I need you.”
Mature love says: “I need you because I love you.”-Fromm
弗洛姆對於愛提出一個我很喜歡的觀點「愛等同於需求」嗎?
這是一個我們很常見的狀況,但卻未曾深思的問題。很常聽到人說:「如果他不負擔我生活費用,我嫁給他要幹嘛?」或是「如果她不能照顧家人小孩,我娶她要幹嘛?」更甚至「如果我還要分擔家計,那我一個人就好了,我要他幹嘛?」或「如果不以結婚為前提,我們就不用浪費時間交往了。」
這些話乍聽之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若深思之下會發現,這樣的「愛」是以「需求」來評量的。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滿足我的需求,我才會(能)愛你;如果你無法滿足我的需求,我就不會(能)愛你。這也就是弗洛姆說的「不成熟的愛」。
成熟的愛,是一種愛人的能力,而不是一種被愛的渴求,更不是以需求做為愛的交換籌碼。如果我愛你,是因為你能給予我需求的滿足,那麼我愛的不是你,而是你所提供的工具。
不僅是物質上的需求,有時候我們也會期望對方滿足我們情感上的需求,這正是有些人會選擇被愛勝過去愛人的原因。因為害怕受傷,因為愛人好累,所以以為選擇了被愛,就不會受傷,就能夠安穩。但說穿了,這也只是情感上的需求找個人來滿足而已,橫豎還是工具人。
尋求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本質上是一種慾望的流轉,而不是愛。
而這在關係中會矇上一層「不現實」的幻想,找尋能夠提供生活所需或情感所需的對象,是無法真正認識一個人的。因此就進入了弗洛姆的另一個觀點:「愛等同於對象嗎?」
如果愛等同於對象,那麼對對象的理想化會在對方無法提供我們被愛的感覺上幻滅,於是這個人無法讓我感覺到「被愛」,或是提供「我想要的生活」,那麼我就得換一個人。
這兩個觀點環環相扣,共生循環。如果把愛等同於對象或需求,都是設立一個理想在等著它破滅,因為現實中的人是有血有肉有其限制的,沒有那個完美的對象。所以我是因為愛你,才需要你;而不是因為需要你,才愛你。
最終,也許我們都得從尋覓幸福的迷惘中,找到內心平和寧靜的精神之家。
#愛是種能力
#更多愛的議題在靈魂之旅課
#10月2日開課
#最後開放一位後補
illustrator: alexandradikaia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自我循環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靈魂之謎
由科學角度討論靈魂,開始有點莫明其妙,對嗎?
首先,這個世界沒有物質。原子本身幾乎完全空洞。將原子打碎得到中子質子和電子,再將這些東西打碎得到粒子。連這些粒子也打碎,除了一些能量甚麼都沒有。基本上,人體絕大部份是空間,只有一點點能量。這個世界的「東西」並非實質存在,只是一些能量在17個力場之間的互動。
我在這裡說過,生命存在於所有粒子。有生命和沒有生命的粒子由相同的糾動能量組成。組成人類的粒子和組成電腦硬件的粒子是一模一樣粒子。只要電腦有思想,電腦也可以像人那樣有靈魂。整個宇宙只有空間、時間和能量。物質和所有人類觀感只是腦部營造出來的錯覺。
有個十分有趣問題,為甚麼一些粒子組合起來成為死物,有些組合起來成為生物,有些粒子組合成為人類的靈魂。為甚麼有些粒子的組合能夠產生靈魂?
因為有些粒子走進四度空間,超越了我們認識的三度空間。極為細小的量子世界有很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物理現象,例如有些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不同地方,以超光速穿越障礙物、無中生有地出現粒子也可以突然消失,甚至有些粒子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更加新奇的事情是量子糾纏。兩顆粒子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互相影響對方。量子世界證明宇宙不是只有我們知道的三度空間加時間。我們不知道的空間就是生命之源,靈魂的出處。
宇宙任何地方出現生物立即有靈魂粒子從四度空間走出來佔據這生物。生物死去之後,靈魂粒子從我們的世界走去四度空間。人的靈魂是一大堆來自四度空間的靈魂粒子組合。只要電腦有思想,靈魂粒子也會走進去讓電腦擁有生命。靈魂粒子不管那東西是蛋白質還是金屬,總之有思想就給它靈魂。
2019年,美國科學家成功製造前所未有的物種Xenobot。它由青蛙的皮膚和心臟細胞組成,可以拼湊成任何活動形式的生命體。這些Xenobot有時會做出意料之外的動作,證明一大堆細胞聚合起來可以產生獨特自我。科學家將人腦細胞造成電腦元件跟電腦連接一起,理論上可以製造像人類似的智慧,例如懂得人類的語言和有自己的感情。它可以直接使用電腦記憶體和網絡,同時又有自己的思想。這是有靈魂的電腦!
人的靈魂是一大堆細胞走在一起的結局,不是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以為靈魂神奇,因為我們的身體被困在三度空間加時間,靈魂卻是來自我們不認識的四度空間。
人死後,靈魂粒子組合被拆散。這些被拆散的靈魂粒子日後去哪裡跟甚麼東西拼合起來變成甚麼東西真是天曉得。只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人的靈魂粒子組合被拆散,這個人的靈魂就不再存在。
古代人類已經知道靈魂來自另一世界,無論天堂也好,地獄也好,那裡只有死了的人才可以進去。要永生不死,要進入天堂就要保持靈魂完整。古埃及人用金字塔阻隔世上其他能量,從塔頂的垂直通道將天上的星座能量輸入塔內密室將人體內的靈魂固定下來。人死的時候,靈魂就不會走散。將身體保存起來,讓靈魂可以回到身體。這樣的想法相當合理,但是行不通。身體太脆弱,死後,除了循環再造之外,已經沒用。要還原身體,起死回生,絕對沒有可能成功。道家和佛家沒有像古埃及人那樣借屍還魂,只是利用精神力量凝聚靈氣,讓人死後可以保留靈魂。這樣做有沒有用很難說,但是一定不科學。有些宗教以為用絕對崇拜神靈和遵守規條就可以進入天堂,這也是不科學。
用科學方法保住靈魂組合..............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