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自得其樂出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自得其樂出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得其樂出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得其樂出處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65的網紅看書的日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日常書訊] . #江鵝,《#俗女日常》,時報出版,2021.08.03。 . 逛逛「即將出版區」就可以給自己驚喜,看看我發現了什麼! 江、鵝、要、出、新、書、啦!304頁! 封面有貓! (可搭配8/8首播的《#俗女養成記2》) . . 【目錄】 *發表出處是自己查的* . 自序 . 輯一 ...

  • 自得其樂出處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2 13:16:56
    有 6 人按讚

    [#日常書訊]
    .
    #江鵝,《#俗女日常》,時報出版,2021.08.03。
    .
    逛逛「即將出版區」就可以給自己驚喜,看看我發現了什麼!
    江、鵝、要、出、新、書、啦!304頁!
    封面有貓!
    (可搭配8/8首播的《#俗女養成記2》)
    .
    .
    【目錄】 *發表出處是自己查的*
    .
    自序
    .
    輯一 厭世日常
    .
    厭世求生自白(《鏡週刊》,2017.01.23)
    金鍊子(《明潮M'INT》,2017.10.25)
    拜土地公(《明潮M'INT》,2019.11.25)
    七夕的早粥(《明潮M'INT》,2018.8.25)
    第二件襯衫(《明潮M'INT》,2019.9.24)
    失眠購物策略(《明潮M'INT》,2018.11.23)
    斷臉書記(《明潮M'INT》,2018.10.23)
    在新月向宇宙許願(《明潮M'INT》,2019.12.24)
    彌斗諾威海底城(《明潮M'INT》,2017.11.24)
    天神的戚風(《明潮M'INT》,2019.3.24)
    我長大了會自己吃飯飯了(新活水,2020.10.21,原題:「愛自己」令人厭煩,大概是因為很難吧)
    .
    .
    輯二 食膳日常
    .
    我非常喜歡這樣吃一碗飯(新活水,2021.5.28)
    煮菜加糖有事嗎(《明潮M'INT》,2018.8.23)
    鳳梨酥這個人(《明潮M'INT》,2018.9.25)
    三溫糖是這世上美好的存在(《明潮M'INT》,2017.6.23)
    斯文的起司(《明潮M'INT》,2017.9.25)
    生命中的粉漿蛋餅(《明潮M'INT》,2017.3.20)
    小蘋果與市內人(《明潮M'INT》,2018.5.25)
    美食街沒有美食(《明潮M'INT》,2018.7.24)
    市場邊的賣菜大姐們 (旅飯,2016.10.17)
    新兩次
    .
    .
    輯三 肉身日常
    .
    呱元呱點呱呱呱(《明潮M'INT》,2017.4.24)
    完整的身世(《明潮M'INT》,2018.6.24)
    SPA裡的生化人(《明潮M'INT》,2017.1.24)
    免費健檢(《明潮M'INT》,2018.4.25)
    把頭髮留長的過程有點禪(《明潮M'INT》,2017.8.25)
    第五天的指甲(《明潮M'INT》,2019.1.25)
    馬桶刷(《明潮M'INT》,2019.8.23)
    交換禮物(《明潮M'INT》,2018.12.21)
    好你們現在可以再打了(《明潮M'INT》,2017.5.24)
    .
    .
    輯四 放空日常
    .
    人權底線(《明潮M'INT》,2018.1.24)
    糰糰的早餐(《明潮M'INT》,2019.7.22)
    醃溏心蛋用玻璃盒(《明潮M'INT》,2017.7.25)
    螞蝗、桑蠶、陸龜與軍情五處(《明潮M'INT》,2019.3.22)
    去擎天崗(《明潮M'INT》,2018.3.25)
    請問有到漁人碼頭嗎(《明潮M'INT》,2017.2.23)
    搭高鐵返鄉的自得其樂(旅飯,2016.06.28,原題:想吃、想家、想便當:我的高鐵小時光)
    機車台南(旅飯,2016.10.07)
    雲(《明潮M'INT》,2019.6.24)
    .
    .
    輯五 地球日常
    .
    去日本玩不說日文(旅飯,2016.09.27,原題:去日本玩不說日文,因為我是個沒出息的傢伙)
    我在銀座逛街的時候有了重大發明(旅飯,2016.10.24)
    在超市的中心呼喊幸褔(旅飯,2015.12.10,原題:日本超市有三寶,便宜、荒唐、貓咪都讚好)
    沒有我沒有去過日本看櫻花(旅飯,2016.03.30)
    鬼才偷拖鞋(《明潮M'INT》,2017.12.25)
    狂粉的單字課(《明潮M'INT》,2019.10.25)
    流淚雖然可恥(《明潮M'INT》,2019.4.25)
    .
    .
    輯六 說到愛情
    .
    書寫愛情的綠墨水(《自由時報》,2017.01.24)
    愛情裡的飛蚊症(《自由時報》,2016/05/03)
    IKEA其實是個有點陰險的地方(《自由時報》,2017.03.07)
    說到愛情我想起三十萬(《自由時報》,2016.08.16)
    說到愛情我想起馬鈴薯(《自由時報》2016.07.26)
    說到愛情我想起扮仙(《自由時報》,2016.06.28)
    說到愛情我想起野生動物攝影師(《自由時報》,2016.08.30)
    說到愛情我想起露西(《自由時報》,2016.07.12)
    .
    .

  • 自得其樂出處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18 07:09:38
    有 617 人按讚


    【節慶廚房】

    直到16世紀中葉,廚房和食物才成為繪畫的主題。先是源自法蘭德斯(Flanders)等低地國,接下來流傳至義大利之後,廚房在繪畫中頓時成為進行各種活動的場所,從食材準備、烹飪到嬉鬧、打架、飲食、調情,甚至打盹等,各種動作和事件都有可能會在廚房發生。

    不過畫家並沒有打算要呈現各類菜餚上桌後的模樣,17世紀時,畫作裡的食物多半還是處於準備過程中,各種食材解剖處理後尚未烹飪前的狀態。對於畫家來說,藉由寫實主題結合道德或寓言性質,以傳達深層意涵,比起畫出特定菜色來得重要。或許以學院派角度來看,這類傾向寫實風格的風俗畫地位並不如歷史畫、宗教畫或古典題材,卻是個人認為〝藝術生活化〞的絕佳範例。

    在那個醫療與科學尚待發展的年代,血統階級與貧富之別依舊牢固(除了荷蘭共和國是少數例外),食物供應自然並不穩定,資源分配更是不均等。豐富食材的描寫既可突顯階級、財富→有錢人家的廚房才有能耐貯存大量食物,同時也象徵了歡樂和滿足感→這麼多的食物看起來就讓人開心,完全消弭對於飢荒的恐懼。

    ======================

    文切佐.康比(Vincenzo Campi ,1530/1535–1591)可說是文藝復興時期北義大利最早以法蘭德斯風俗畫的寫實風格從事創作者,他也是克雷莫納(Cremona)當地首先畫出屠夫、肉販、魚販和廚師、廚房傭人等勞工群像的一位畫家。其實康比為了糊口,主要還是接受富人委託,製作聖人和肖像畫,但到如今,他那些捕捉了平民面貌的傳神描繪反而令人更印象深刻。

    康比出自繪畫世家,父親和兄弟們都是同行。克雷莫納位於北義米蘭和威尼斯之間,繪畫風格受到威尼斯畫派影響,又因地緣關係,法蘭德斯與德國藝術也自然揉進其中,醞釀出康比作品中精彩的光影效果和豐富色彩。

    康比的《廚房》(The Kitchen,1590-91)為文藝復興晚期從宗教主題或神話故事,轉變至現世生活風俗描寫之作。康比的年代之後沒多久,應該說他去世後一年,巴洛克藝術始祖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便來到羅馬,準備展開他的巴洛克革命。

    藝術史家認為康比所引領的風俗畫,也啟發了卡拉瓦喬即使從事宗教主題,卻仍相當激進寫實的風格。

    ======================

    廚房在古代雖然不是居家生活重要空間,卻構成不可或缺的服務性網絡,除了料理食物,也可作為儲藏室、酒窖,為居住者提供食物和飲品。許多在廚房工作的傭人或許一輩子都未曾離開過這個空間,而是由女主人或地位較高的管家前往廚房檢視狀況。

    《廚房》一畫展示了許多同時發生的生活和動作,營造出一個混亂的工作場域。

    從廚房的大小可以看出主人家若不是相當富裕,就是貴族家庭,並非小門小戶的一般人家。傭人們在大廚房內正在準備各種各樣的肉類、餡餅和麵包、醬汁和配菜,作為慶祝或假日的特殊餐點。若以左側被宰殺的公牛來看,暗示這是特別場合,可能正為一場婚禮宴席做準備。

    文藝復興時期,在特殊節日食用大量肉類已成為傳統,因窮人吃肉的機會較少,讓他們更渴求肉類。那時的肉味道較渾重,通常會事先醃製,以平衡或是掩蓋其強烈的氣味。一般會把醃肉做成燉肉或燉湯,再搭配麵包食用。

    ======================

    從畫面上方可以看出畫家精通於透視技法。後方宴會廳有長型餐桌,桌上已擺好餐盤,餐桌也鋪上白色桌巾,自中世紀開始,為了讓餐桌看來乾淨且正式,便開始有此習慣。用餐空間自行獨立,並沒有跟廚房混雜使用,再度透露這是在一座豪宅裡。

    奇怪的是,製作高級料理通常由男性主導,但此處女性人物卻是前景最明顯的人物。畫家讓相對少數的男傭人穿著灰色或棕色服裝,女人則穿上藍色、紅色等較飽和的顏色,吸引觀者注意力。畫面右側有火爐,光線也較為明亮,強調婦女在準備食物過程中的作用。

    火爐也許暗示這幅畫作可能蘊含的寓言性質,亦即古希臘〝四元素說〞:土、氣、水、火中的〝火〞。

    ======================

    整個廚房看起來忙碌又熱鬧,大家手頭上都有工作進行,也各自利用所有可使用的表面。

    中間大桌旁有兩個女傭正在用擀麵棍做甜點麵團→桌上有蛋、糖和奶油。歐洲的糖在當時主要來自阿拉伯人在地中海小島開設的煉糖廠,產量少又昂貴,被視為藥用香料,可治百病並幫助消化→與現代把糖視為萬惡毒藥的觀念徹底相反,所以才在用餐結束時呈上甜點,餐後吃甜點的習慣也延續至今。看來她們正在製作飯後甜點。

    大桌旁的牆邊工作台上,女傭為類似披薩餃(calzone)的餡餅塗上醬汁。前方老太太忙著搗碎香草,不過看她表情似乎怪怪的,不知道聞到了啥怪味?一旁女傭把起司磨成粉→推測可能是類似Parmigiano-Reggiano之類的硬質起司。右側年輕人皺著眉頭一臉認真的模樣,將野禽串成一串。再往前有位婦女正在處理大型禽類如火雞。畫面中間齜牙咧嘴的貓和狗為了禽鳥內臟爭奪叫囂。

    光是看著畫面,彷彿周圍便籠罩了許多不同聲響和氣味。

    正當整個廚房忙得簡直要炸開鍋時,左前方還有個孩子非常自得其樂,坐在大漏勺上吹氣球玩,喔不,其實是動物膀胱→比較有可能是豬膀胱。你知道的,那個年代又不能把屁孩丟給3C產品,總是要有一個讓他很忙碌又沒有危險性的玩具消磨時間,免得在大人們火燒屁股時還來亂,於是,較少被食用的膀胱便被廢物利用成為玩具。

    注意看小孩鼓起的雙頰,這種特殊的表現手法應該是受到達文西研究臉部表情與人體肌肉的結果所影響。

    ======================

    這類廚房畫敘述的料理過程表現出人類控制自然,並改造自然產物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卻須付出相對勞力和時間,而且參加宴會的來賓無法看到盛宴的背後過程如此繁雜。因為貼近現實情況,也更能引起觀者共鳴。

    在《廚房》畫裡,光是看充滿人物、動作和物品的畫面,以及生動的表情,就可以感受節慶的歡樂氣氛。而且整個狀況越混亂,就越顯得生氣勃勃,物資更充裕,主人家更富足。

    再一周就是農曆春節,許多家庭年節團圓,準備年夜飯時,不就是這般熱鬧喧嘩又開心嗎?

    康比的《廚房》也讓我想起小時候在阿嬤家的新年,滿滿的各種年貨、菜餚香氣,大人們交談和小孩喧鬧聲,還有大式小樣的年菜與零嘴,整天忙著吃,嘴巴沒停過。當然,口袋裡還藏著好幾個紅包袋和水果軟糖。

    沒想到一幅文藝復興節慶廚房畫就讓人好想家…

    #文藝復興 #廚房畫
    #拜早年先
    #鼠年吉祥團圓如意
    #羨慕在台灣過年的大家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 自得其樂出處 在 密絲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3-15 07:31:00
    有 22 人按讚


    在寫週六演講的講稿(演講資訊在這:https://goo.gl/sJW7ix),突然有點無奈地覺得,改變為什麼這麼難?原因之一是,在改變的路上,你加足馬力往前衝,油門都快踩穿了,卻發現咦,奇怪,怎麼時速才20?轉頭一看,原來後面有一堆人在拖你的後腳。


    就像這篇文章裡的老太太,她有自己的生活,就不會太打擾孩子的日子,就不會製造婆媳問題。有自己的生活的人,往往比較不黏人,他能自己找樂子,就不會把注意力全放在別人身上。
    可是,一個活了一輩子、都沒為自己找過樂子的人,活到老來,才突然被要求要「自得其樂」,你說,他怎麼學得會?


    生活的技能是可以學的,就算年紀大了些,需要花比年輕人更長一點的時間,慢慢來也就學會了。可是我們遇到的情況往往是,你叫爸媽學電腦,父母雙手一攤跟你說:「小時候我幫你把屎把尿,現在叫你幫我網路買個東西,你就不肯,叫我去學電腦?那我養你這麼大做什麼?」這已經不是學得會、學不會的問題,而是多年的犧牲累積的不甘願。老一輩的母親多年來犧牲自己的自我照顧小孩,臨到老來,只好用孝道來要求子女如法炮製。要不然她這一輩子的委屈找誰討?


    有時我覺得,現在的社會看似很強調女人的自主價值,可是總體現在外表和消費上,沒有家庭時,弄的漂漂亮亮叫做愛自己,一但有了孩子,整個社會集體奮起要求妳犧牲,然後再誇獎妳「當女人真是不容易,辛苦了~不要忘記愛自己」。就像前陣子網路上看到有人批評Angelababy生完孩子迅速復出,不在家裡陪孩子,可見不是真心愛小孩,根本沒母愛,生孩子只是為了綁住老公的心。我看了以後氣得要命,心想,這叫什麼事?要她犧牲自己熱愛的事業去陪孩子,30年後小孩為了自己的事忽略她時,她再來說「想當初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要不是為了你,我可以得什麼什麼女演員獎」嗎?這種惡性循環什麼時候才要停止?


    有人說,那些人本來就不喜歡baby,忌妒她嫁得好,所以才找藉口攻擊她。
    我願意相信這個說法,但其實,當我們想攻擊一個人,隨手抓起的武器就是「傳統價值觀」時,更應該警覺,這些過時的觀念,比我們想像的更難以改變。


    不要被繁華如花的「愛自己」口號給騙了,每個賣衣服賣保養品的商人都可以用這些漂亮的話來當口號,但妳的人生他們不會負責。該怎麼愛自己,不要靠別人來教你,要找出自己的路。

    #底下這篇文章在網路上流傳超廣
    #非常值得一看
    #在網路時代找原出處就跟找對的人一樣難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