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自動出院 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動出院 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動出院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歷史上的今天 打開電腦,桌面立刻出現照片,告訴我去年今天我和朋友帶著丹丹控肉到三芝放風。我們的行程很簡單,去海邊晃晃,吃越南小棧,不熱的話再找個地方讓兩隻狗跑跑,回套房休息吹冷氣,睡午覺,三點左右打道回府,在下班塞車時間前到家。 今天的提醒也讓我確切的記起,是在這一天,我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70的網紅DuckHug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之後開台會限制自己玩一個小時就休息,避免頸椎骨刺惡化。 #糖豆人 #fallguys #百戰百勝 極限運動、生活Vlog、畫畫塗鴉、遊戲實況。 Rainbow彩紅全球3C - 電競耳機、行動電源任你選購! https://rainbow88shop.tw/DuckHugh帶你逛逛 歡迎加入會員...
「自動出院」的推薦目錄
自動出院 在 壞醫生星球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10:51
#醫院工作日常 【醫師工作日常:值班鬼故事】 農曆七月到啦!大家是不是會好奇醫院的鬼故事呢? 但今天不是要講「靈異」的鬼故事,而是要來分享「值班」究竟是什麼、有多疲憊辛酸 ಥ_ಥ 以及值班時可能遇到的破事QQ [值班是什麼&值班時間] 所謂值班就是在其他人下班時,剩少數幾位值班人員留在醫院待命,...
自動出院 在 Gentamyc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07:20:38
人家其實很溫柔只是聲音低沈吶😘 :護理師你可以把點滴的水面擠上去一點嗎~ 我:怎麼了嗎? :這樣我才看得到有沒有滴我才可以調~ 我:誰允許你動點滴的 而且我不喜歡被亂動點滴! :喔...我想說... 我:沒有什麼想說不想說的 調點滴不是你該有的行為 (護理師很累欸 要照顧人還要行為教育人) ......
自動出院 在 Alex Wa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6:29:23
常有人說:很羨慕妳耶 我都會笑笑的說:是我運氣好而已 這圖是有一天 我半夜胃潰瘍復發出血 去了急診室 我當時Hb.只有7.4 但因爲該死的責任心 在輸了2單位的全血後 我辦理了AAD自動出院 早上十點準時show up 我拜託同事,幫我打一針 不要在不好活動的地方 因為我還要工作。 那天有兩台刀...
-
自動出院 在 DuckHug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26 09:11:45之後開台會限制自己玩一個小時就休息,避免頸椎骨刺惡化。
#糖豆人 #fallguys #百戰百勝
極限運動、生活Vlog、畫畫塗鴉、遊戲實況。
Rainbow彩紅全球3C - 電競耳機、行動電源任你選購!
https://rainbow88shop.tw/DuckHugh帶你逛逛
歡迎加入會員贊助一波唷!加入期間可獲得直播聊天室管理員資格唷~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lGC0LTSscQcIqmw5ID41Q/join
歡迎在影片留言上Time Code!經採用可獲得直播聊天室管理員一個月資格唷~ -
自動出院 在 DuckHug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25 19:53:50目前診斷核磁共振顯影是有一節頸椎骨刺壓迫神經,目前沒明顯症狀。
#骨刺 #壓迫神經 #頸椎
喜歡我的頻道記得加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lGC0LTSscQcIqmw5ID41Q/join -
自動出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6-24 11:59:19本集主題:「存在的離開:癌症病房裡的一千零一夜」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怡芳 護理師
內容簡介:
「你已經加油很久了,這次就不幫你加油了!」
學會再見,才懂怎麼活下來……
「一路好走。」原來是對臨終病人最好的祝詞。
在死亡面前,我們如此卑微,病人教會我們的,遠比我們幫他們的還要多!
出血、急救、抽痰、缺氧、停止呼吸、自動出院……
你可能不知道的病房實況
心驚膽顫仍保持專業鎮定的護理師
如何演繹諧趣、幽默、忙碌又動感的日常
一同經歷平實又深刻的笑淚人生
──在心房互相敞開的那一刻,我不是護理師,他們也不是病人──
每個獨一無二的生命,織就成病房中的一千零一夜……
「你已經加油很久了,這次就不幫你加油了!」
「感謝這樣的職業,讓我有特權參與那麼多本來不屬於我的溫暖與感動。」
「留下故事,我會記得你們每一個……」
最溫暖又最令人揪心的對白。
──「謝謝你來看我。」臨別時刻最暖的送行!──
我想我的心不夠強壯,肩膀不夠寬大,還是很愛哭……
因為彼此陪伴, 眼淚是活過的證明,當我再次說出你的故事,感動的淚水早已在眼眶中打轉……
──病房裡的一千零一夜,他和她的故事──
原來,愛比海寬的生死病房,每天都是放手的練習。
作者簡介:林怡芳(小花)護理師
1981年生 A型天蠍座
台大護理學系 學士
台大護理臨床研究護理師組 碩士
興趣、專長與喜好都是羽球
如果我不在上班的途中,那就是在打球的路上
生性爛漫也四肢發達
跟護理的溫柔婉約形象完全搭不上邊
長大後竟化身白衣大士(誤)是白衣天使
踏上癌症護理領域已逾十個年頭
在即將步入不惑之年,沉澱過往
寫下過去深深觸動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分享給同在這條路上的你、我、他
自動出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打開電腦,桌面立刻出現照片,告訴我去年今天我和朋友帶著丹丹控肉到三芝放風。我們的行程很簡單,去海邊晃晃,吃越南小棧,不熱的話再找個地方讓兩隻狗跑跑,回套房休息吹冷氣,睡午覺,三點左右打道回府,在下班塞車時間前到家。
今天的提醒也讓我確切的記起,是在這一天,我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那時父親出院已超過半年,不但褥瘡好了,生命跡象越來越穩定,臥床一年多的他在復健後還能坐輪椅。相對於母親經常出門曬太陽,我們從不讓父親出門。他是老派人,絕不希望鄰居看到他的病容,因此他的旅程通常僅止於到老婆房間約會或到客廳換個風景。
我一直以為前半年是最辛苦的,我是說受傷後的六個月創傷期。當時我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遛狗,五點回家,六點半到病房讓看護出去透氣吃早餐,七點半醫生查房。那時他說,行醫三十年從沒遇過我這種天天比他早到的家屬,我以為他的意思是正面的。一年後,我為了父親出院事宜跟他吵架,因為社工課課長指控我主導家屬會議,並非所有家屬都同意讓父親脫離呼吸器回家。為了這個指控,我從呼吸照護病房跟他吵到胸腔科病房,一開始溫文儒雅的主任,突然變成防禦性醫療主義醫生,我在所有等著他開會的醫護人員面前跟他大吵,都一年多了,他怎麼可能以為我是那種人。原以為用心良苦建立的醫病信任關係,就這麼毀於一旦。
也許那信任關係根本未曾存在。後來我才知道,所謂的「呼吸照護病房」是人間煉獄,據說只有一個病人坐著出院,因為年輕力壯得已藉由訓練恢復自主呼吸能力,但依舊全身癱瘓。其餘的病人只能老死在那裡。他們不符合「末期」的定義,但無法脫離呼吸器自主呼吸,自然無法下床,更無法由口進食。就算如此,營養師依然為這些人調配一般人所需之熱量,父親每天攝取1500大卡的營養奶,肚子越來越大,原本就有糖尿病的他血糖飆高,醫生的處理方式是打針,如此惡性循環,褥瘡永遠不會好。呼吸照護病房由胸腔內科負責,胸腔內科醫生看的就是肺臟,只要肺臟好好的,就是健康的病人,就要活下去,不論這「活」的品質如何。因為在法律上,呼吸器依賴不算末期,全身癱瘓不算末期,萬一感染一定要打抗生素,除非像我這樣,全家都簽安寧照護同意書,確保將來沒有家屬會告他,這不是安寧緩和,這是無意義的延長生命。
後來我到處打聽,請來安寧科醫生評估,但父親不符合末期條件,自然也找不到兩位醫生簽名。只好用上更極端的方式,我們和院方開家屬會議,然後辦理自動出院。除了所有的直系親屬,包括二哥從新加坡特地飛回來,出席的有醫生,護理長,社工課課長,護理師,呼吸師。醫生向所有家屬解釋出院後會發生的狀況,也分批帶著家屬到病床邊向父親解釋出院的意義:你會停止呼吸,然後死亡。那日父親異常清醒,堅定而清楚的點頭表示了解。我們終於爭取到父親的死亡權。
當時醫生和呼吸師都評估父親脫離呼吸器之後撐不過三十分鐘。不久前大哥才親眼目睹岳父由於肺炎活活喘死,如同溺死般痛苦。為此我們做好必要的準備,包括在安寧病房預留一個床位。
我清楚記得那天是十二月七日星期六,選星期六是因為大家可以不用請假,且那天安寧科醫生有門診,不用擔心有問題找不到人。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是呼吸器在幫父親呼吸,脫離呼吸器他就會停止呼吸。然而,從出院那天開始整整一年多,他的血氧,血壓和心跳完全和使用呼吸器時一樣正常。這位高齡九十的阿公明明脊髓受損,無法自主呼吸,他硬是用橫隔膜繼續呼吸了一年多。
父親回家後,母親的機能也漸漸退化,尤其是吞嚥功能。漸漸的,母親的雙人床換成了病床,床邊多了一台抽痰機。客廳堆滿醫療備品,如果我不說話,我們家彷彿身處印尼。
一個原本應該死去的人該如何活下去?這個問題跟我無關。我要面對的是如何照顧一個原本該死去但死不了的病人,還有一個沒什麼意志力活下去的妻子。其實也沒什麼,就把醫院那套搬回家,其他的慢慢學,剛好遇到疫情,所有的物資都要囤貨。我終於回台南搬了家,不用再付房租,也找人重新整理三芝的房子,考慮出租或當成喘息的空間。領了三人份的三倍券跟朋友去吃高級牛排,一個月一次和朋友相約帶狗到海邊放風,然後呢?然後就是抬頭無語問蒼天,只好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
第一家出版社找我寫書的時候,我們連書名都想好了,就叫「不孝女」。我並不覺得受到冒犯(是我自己提的)或幽默風趣,只覺得深沉的悲哀。他們都出生於不幸的的家庭,自食其力成家立業,同時背負原生家庭的重擔,熬到退休,抱著人生短暫的心情看了幾眼外面的世界,歡欣的迎接五個孫子的到來。他們經歷了人生,有喜有悲的活過了,也坦然準備面對也許老也許病或既老且病的晚年,從未料到老病與死亡的距離是這麼的遙遠,看似很近,其實很遠的難熬。究竟是苟且偷生好,還是灑脫的揮揮衣袖好?
一年後的今天,腦部萎縮的母親發作時總是焦慮躁動需要藥物緩和。原本以為已經可以回答一年前的問題,如今忍不住再問一次殘忍的蒼天:「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
喔對了,龍山寺很準,不過據說對年前不能進廟宇,所以依舊沒有答案。
自動出院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護理師!我爸爸前幾天不是還能跟我聊天說笑,怎麼現在語無倫次,還被綁起來了,怎麼辦!是不是病情加重了』您心中一定常有這些疑問,這種情形就叫做是『加護病房症候群』[1]。
《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Syndrome , ICU症候群)比你想得更常見、更危險》:新冠肺炎不止要關注患者身體狀況,身心情緒也要留意,台北慈濟醫院就驚傳染疫者全裸跑出病房,但自己卻渾然不知,對這種患者本身無意識但舉止脫序的行徑,醫學稱之「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Syndrome)」,且在臨床上並不算罕見。
■加護病房症候群發生率不低
據台北慈濟醫院新聞稿表示,近日有一名出現呼吸喘促、咳嗽帶痰的患者到急診篩檢,當時發現他血氧量偏低,且肺部X光片顯示已有浸潤情形,隔天安排入住加護病房插管治療,接著再轉往專責病房。期間,病患卻出現脫光衣物、奔出病房的狀況,且事後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過這件事。
對此,「台北慈濟醫院急重症管理中心」吳燿光主任指出,患者經身心科醫師確診後,為加護病房症候群,而事實上有這類型相似症狀的病人,在專責病房裡就有好幾個。也就是說在臨床上並不算特殊情況,但也會增加原本就繁忙的醫護,所需要付出的心力。
■太多不確定性,患者易恐慌
新冠肺炎不僅會造成肺部急性的病變及身體損傷,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疫情期間,染疫者一旦確診後,多需要在短時間內立刻進行隔離。
根據「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陳益乾主任的說法,隔離就是與外界斷連的狀態,無法與人面對面溝通、資訊取得也不容易,患者面臨的未必只有病情的不確定性,還包括生活習慣、人際連結的劇變。
此外,有些患者需要住進陌生的環境,如症狀較重的患者會被安排住進加護病房,但無法自由活動、封閉的空間,以及時間感的淡忘,都加深了病患的無助感,也是「加護病房症候群」發生的原因之一。
當患者的身心壓力無法承受或藥物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引起「譫妄」和「記憶斷片」等問題。陳益乾主任表示,「譫妄症」會促使大腦功能急速失調,因而有混亂、無意識的反應,且導致患者的病況不穩定。
■「加護病房症候群」也會有死亡風險,協助認知重建、關心是額外解方:有研究指出,加護病房患者發生「譫妄」的機率約22.4%至81.7%,而有接上呼吸器的患者更高達8成,多數為年紀65歲以上的年長者。譫妄症的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會延長病患治療的時間,甚至是死亡的風險[2]。
■「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Syndrome),ICU症候群」是什麼?醫:身心健康的人也會發生;急性精神混亂又稱為ICU症候群,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明,由於住進加護病房通常已是嚴重疾病,如肺炎、腦部外科術後等,因為單調且封閉的環境,加上可能服用止痛藥物、心理壓力、術後感染、大量失血、電解質失衡等,都會造成心理及行為異常。
這類急性譫妄症狀,患者會對人、事、時、地、物產生混亂,或是意識不清、出現幻覺、幻聽、妄想、定向感偏差等,楊聰財醫師指出,若患者年紀大於65歲,本身有慢性疾病、服用多種藥物或是身心狀況不穩者、失智者,出現的機率更大。有時候常會表示看到不存在的人、胡言亂語,讓家屬反而誤會是否迴光返照。
楊聰財醫師同時也表示,身心健康者一旦長時間被迫待在單調的環境且無法下床,也可能會出現ICU症候群[3]。
■『ICU(加護病房)症候群』會有什麼症狀呢
1.焦慮:焦慮反應若處理不當,會轉變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2.憂鬱:反應降低、拒食、不合作、拔除治療器械等,甚至想自殺。
3.否定作用:拒絕治療或要求自動出院及十分依賴像小孩一般,甚至出現攻擊性
行為及不合作的舉動。
4.瞻妄症:這是一種特別在晚上會更加的嚴重的症狀,可能有不安、易怒、睡眠
障礙、躁動、語無倫次、視幻覺等的症狀[1]。
■疾病好轉後多半可緩解,三點避免ICU症候群
ICU症候群通常都是短暫現象,疾病好轉後轉往普通病房多半可以緩解,若情緒躁動無法安撫時,醫師也會視情形給予精神安定藥物。楊聰財醫師指出,若要避免ICU症候群,可以做到三點:
▪ 首先:就是穩定患者病況並改善。
▪ 第二:是布置簡單安全的環境,允許的話可以放些音樂。
▪ 第三:是在患者身邊放置一些熟悉的事物、人物照片,以降低不安全感[3]。
■家屬您該如何幫助病人避免『加護病房症候群』的發生?
1.建議您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病人過去面對壓力、焦慮的能力、藥物使用等資料,提供照護參考。
2.探視時多仔細傾聽病人的困擾疑問,協助協助安撫病人情緒。
3.多與病人討論他所感興趣的話題,並可攜帶病人熟悉的物品,如:照片、喜愛的音樂、書本、報章雜誌等。
4.您可以與護理人員討論,在不影響治療活動下,提供彈性的會客時間,因為家屬的陪伴可降低加護病房症候群的發生。
5.在環境周圍提供看得見的大型鐘、月曆,可以協助病人維持對時間的定向能力,並定時清楚的告知正確的人、時、地。
6.充足的睡眠,夜間睡眠時可為病人戴上耳罩或眼罩,以減少外在的刺激[1]。
■醫療單位該如何避免「加護病房症候群」呢?
除穩定病人病理狀況,我們可從改善加護病房的環境著手,例如:
1. 依晝夜調整室內燈光。
2. 適當地安排訪客與探病時間。
3. 探病時應克制悲傷及不安等負面情緒。
4. 保持安靜,避免噪音。
5. 設置屏風或布簾,讓患者保有隱私的安全感。
6. 儘量固定醫護人員,減少患者的適應問題。
7. 在病況允許下儘量讓患者自由活動。
「加護病房症候群」是因為病人之生理及心理壓力所導致的疾病,所以常常只是短暫現象,許多患者在轉往普通病房之後便能緩解。但我們對「加護病房症候群」應該適當的認知,適時地給予家人或朋友陪伴及鼓勵,如此才能避免病人患上加護病房症候群[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門診中心 )「認識加護病房症候群」:http://www.cych.org.tw/ndsec/health_education/V021%E8%AA%8D%E8%AD%98%E5%8A%A0%E8%AD%B7%E7%97%85%E6%88%BF%E7%97%87%E5%80%99%E7%BE%A4.pdf
[2]( 早安健康 )「新冠確診者裸身奔出病房!ICU症候群比你想得更常見、更危險」:https://www.edh.tw/article/27440
[3]( NOWnews 今日新聞 )「ICU症候群是什麼? 醫:身心健康的人也會發生」:https://www.nownews.com/news/5287798
[4]( 國軍高雄總醫院 )「談加護病房症候群」:https://802.mnd.gov.tw/ListP0003102.ShowItemListState.do?StateEvent=InitEvent&QueryRecord.ArticleId=2015-11-03%2013:41:13
➤➤照片
∎Hospitals struggle to address terrifying and long-lasting‘ICU delirium’:https://www.statnews.com/2016/10/14/icu-delirium-hospitals/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加護病房症候群 #ICU Syndrome #ICU症候群 #譫妄症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自動出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新聞學健保
安安各位同學大家早啊
今天趁這個機會我們來聊聊健保詐欺
欸你們這些蚵仔煎不要再說我不談專業
專門在聊政治喔
健保現在是我專業
畢竟
我們被玩太久了
健保審查專業戶就是我
今天是假日我們來聊點輕鬆的
來
先來看一下新聞
黃珊珊住院遭疑特權佔床、違反規定 仁愛醫院:主治醫師同意離院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591287
===================
台北市好心肝診所違規施打疫苗風波未平,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日前在臉書提到她在仁愛醫院住院治療,白天上班開會、晚上回醫院打點滴休息。有網友質疑,黃違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住院規定,如果沒違反住院規定,可能每天都有空床可用,「如果不是特權佔床,根本不可能達成」。
黃珊珊還在記者會中表示,許金川是從6月6日起,表達希望成為台北市的合約診所,直到6月8日簡訊她都沒有回,當時那段期間,她身體有點狀況晚上都在仁愛醫院。黃在臉書PO文指出,本人6月3日至6月8日在仁愛醫院住院治療,白天上班開會,晚上回醫院打點滴休息。
網友tedboss在PTT發文指出,根據北市聯醫網站公告病人及家屬配合事項中的住院期間請假規則,「病人住院後,不得擅自離院。因特殊事故必須離院時應徵求主治醫師同意,並完成請假手續後,始能離院。依健保局時限規定:每週不得超過二次,每次不得超過四小時。」
===================
沒毛病啊怎麼了嗎

NoNoNo
❌
即便主治醫師同意也不行喔
健保規定就是請假離院不可超過四個小時
規定你懂不懂?
===================
依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第17 條規定,保險對象住院後,不得擅自離院,因特殊事故必須離院者,經徵得診治醫師同意,始得請假外出,晚間不得外宿,每次住院可請假2次,每次不超過4小時,並填寫請假單以供健保局備查,未經請假即離院者視同自動出院。
===================
奉勸一下
這算是健保詐欺喔
違反健保住院規範
可能還是要說清楚比較好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不要知法犯法
之前說過了
在健保面前人人都隨時可能是詐欺犯
我們幾年前被婊的那一次也是那樣
明明一再問過健保署的人確認都說沒問題
結果三年後說我們這樣是詐領健保費
三年後喔
我們照他們的指示就這樣做了三年
然後三年後說我們這樣是詐領健保費
拎老師的
恨就恨當時沒有留下書面紀錄
口說無憑
只能平白被婊
所以
這一局我們就只好認栽被陰嘍
對了
最好笑的就是
我們現在被認定違規的事情
每天都還是在各家醫院不斷發生呢(笑)
不要不相信
事實就是這樣
我不是那種為了自己會出賣同僚只會切割的人(再笑)
所以囉
那些蚵仔憨粉們不要只會貼這個
我真的不在乎
上進一點學點別的
加油好嗎
不過
我一貫秉持的精神就是
你可以婊我一次但不能想婊我兩次
這次
還好我們都有留下Line的對話紀錄
不然真是又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人在做天在看
你說了一個謊你就必須說更多的謊來圓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再說一次
「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
By索忍尼辛
台灣加油❤️
歐歐對了
這家雞八郎看起來東西不錯捏
下次等解封了有機會一定要去日本試試
歐歐還有還有
最近版上偶爾會有蟑螂出沒
說過很多次
我這個人愛乾淨很討厭髒東西
垃圾都會被我清掉蟑螂都會被我用拖鞋打死
會被我當垃圾清掉的不要靠腰喔
我的地盤我愛砍誰就砍誰
規矩在這裡自己看好喔
啾咪👇👇👇
精準匡列
https://drsu.blog/2021/06/25/super210625/
醫生有時間當部落客想必醫術已經相當高超
https://drsu.blog/2021/06/21/super210621-1/
裝睡的叫不醒
https://drsu.blog/2021/05/31/super210531-3/
關於最近COVID-19 疫苗議題
我們不斷更新
可以參考一下我之前的文章 👇👇👇
關於散播疫苗謠言的外國學者
https://drsu.blog/2021/07/01/super210701/
懷孕未滿12週也能打COVID-19 疫苗嗎?
https://drsu.blog/2021/06/28/super210628-5/
哺乳中的媽咪建議接種COVID-19 疫苗嗎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345629673691411/
孕媽咪可以準備打疫苗嘍
https://drsu.blog/2021/06/24/super210624/
你能打到的疫苗就是最好的疫苗
https://drsu.blog/2021/05/31/super210531-2/#more-7168
再來聊聊孕婦是否需要施打COVID-19 疫苗
https://drsu.blog/2021/05/28/super210528-2/
不斷更新—關於孕婦哺乳媽咪是否施打COVID-19 疫苗
https://drsu.blog/2021/06/01/super210601/
COVID-19疫苗施打需要跟其他的疫苗間隔嗎?
https://drsu.blog/2021/06/09/super210609/
我需要去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嗎?
https://drsu.blog/2021/06/15/super210615-4/
吃荷爾蒙或避孕藥可不可以施打AZ疫苗?
https://drsu.blog/2021/05/31/super210531-1/
關於COVID-19 疫苗
https://drsu.blog/2021/05/17/super210517/#more-7045
好啦既然聊到了疫苗
那我們今天就來複習一下其他相關的疫苗知識好了👇👇👇
今天來聊聊偽科學
https://drsu.blog/2021/02/17/super210217-5/
不是疫區所以不需要打疫苗?
https://drsu.blog/2020/07/29/super200729/
2020流感疫苗又開打嘍
https://drsu.blog/2020/10/07/super201007/
今天再來聊一下疫苗好了
https://drsu.blog/2020/02/03/super200203-1/
關於科學驗證跟邏輯
https://drsu.blog/2019/12/16/super191216-01/
2019流感疫苗來嘍
https://drsu.blog/2019/10/29/super191029/
關於醫療上的醫師喜歡叫你自費
https://drsu.blog/2019/08/07/super190807/#more-3399
再來聊聊關於疫苗的陰謀論
https://drsu.blog/2018/10/24/super181024/
今天來聊聊小兒麻痺症的故事
https://drsu.blog/2018/10/19/super181019/
2018流感疫苗開打嘍
https://drsu.blog/2018/10/17/super181017/
關於流感疫苗的兩三事
https://drsu.blog/2017/10/10/super-171010/
懷孕相對論-百日咳疫苗/流感疫苗
https://drsu.blog/2017/09/28/super-170928/
今天來聊聊子宮頸癌疫苗吧
https://drsu.blog/2018/02/26/super180226/
關於孕期麻疹感染
https://drsu.blog/2018/04/09/super180409/
孕婦X麻疹
https://drsu.blog/2018/04/20/super180420/
再來談談有關疫苗的兩三事
https://drsu.blog/2018/04/26/180426/
今天來聊聊孕期德國麻疹抗體及疫苗接種
https://drsu.blog/2018/09/26/super180926/
孕婦要不要打百日咳疫苗?
https://drsu.blog/2020/07/30/super200730/
關於疫苗的副作用跟併發症
https://drsu.blog/2020/10/28/super201028-2/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