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果教皇這張牌可以象徵儀式,那也包括了不好的儀式嗎?」
『嗯?不好的儀式是指甚麼?』
#圖片出處是casimir老師的塔羅浮生作品
#咪子塔羅占卜 #塔羅牌 #占卜預約 #占卜課程 #魔法課程
那天幫學生上塔羅牌課,講到天主教的象徵—— #教皇(#TheHerophant)。我不是信徒,...
「老師,如果教皇這張牌可以象徵儀式,那也包括了不好的儀式嗎?」
『嗯?不好的儀式是指甚麼?』
#圖片出處是casimir老師的塔羅浮生作品
#咪子塔羅占卜 #塔羅牌 #占卜預約 #占卜課程 #魔法課程
那天幫學生上塔羅牌課,講到天主教的象徵—— #教皇(#TheHerophant)。我不是信徒,僅略知天主教的教義與教條跟基督新教比起來,相對嚴格保守。例如一般常引起爭議的同性戀、墮胎等議題,天主教幾乎都站在反對立場。這也是為什麼2020年方濟各教宗表示「同性戀者是神的兒女,有權擁有一個家庭」的時候,引起各界嘩然。
既然如此,「教皇」牌做為「傳統」的象徵,是再合理不過的了。而人類歷史上很大一環的傳統活動,就是 #儀式——通常說到這兩個字,大家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其實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了儀式,舉凡畢業典禮、結婚典禮,有些國家像是日本甚至還有成年禮……等等。
「例如喪禮。」學生說。
『咦?你覺得喪禮是不好的嗎?』
「應該是不好的吧,因為死人了耶。」
『可是在魔法的學習上,面對死亡是入門的基本功喔。』我說。
//
在我學習薩滿的時候,老師第一堂課教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吸。
「你們都以為呼吸很普通對不對?」老師說。「可是啊很多我遇過的臨終個案,知道自己要走了而非常恐慌。我就教他們這套呼吸法——我跟你們說,那個人啊,臉上表情真的會慢慢地變得非常祥和。我們都說人要好死,那麼讓人走得安穩,就是好死的一種。」
我不知道外國人是不是比較不忌諱談論死亡,所以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台灣教育的關係,導致多數的台灣人常將死亡與不祥畫上等號。可是在我從事現在的這份職業後,學到的是 #生與死是神祕學的第一課 這樣的概念。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魔法領域的工作,死亡課題往往如影隨形。
這裡所說的死亡課題,並不是真的和誰死掉有關,而是 #我們可以好好運用這股汰舊換新的力量 #放掉那些拖累自己的 #並與過去告別。例如我自己幾乎每隔一天就會做 #死亡之箭 的儀式——把衛生紙捲成羽箭的模樣,將我想釋放的,例如我的懶惰、自傲、悲傷、對某人的思念……等等,通通吹入羽箭中,然後請神聖的火幫我燒毀!
這樣說或許有點老王賣瓜的嫌疑,但反正這個儀式來自薩滿前人們的智慧,不是我獨創的,所以應該不算自誇吧……。至少以我自己做了大半年的心得是:它真的很有用!非常有用!而且要不了多少錢!誠心推薦給大家一起試試看😘
而現代巫術常講的 #放逐(#Banish),我想應該也跟遠古薩滿流傳至今那處理死亡的命題息息相關——我們可以放逐小人,也可以放逐我不想要的,例如那些令人失衡的,所以我一點都不覺得死亡是不好的事。
或許只是,我們的教育缺乏了對死亡的關懷吧。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我期待自己能用畢生所學,在那一天來到的時候親手送走那些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們。
∎
⭐️ 歡迎追蹤我的 #IG | mikoblossomtarot
⭐️ 0928偉特塔羅初階班招生中 | https://bit.ly/3k9eMER
⭐️ #魔法賣場 蝦皮販售中 | https://bit.ly/3k93q1x
臨終關懷心得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蚊子館踏查專家!痛心公帑付水流】
姚瑞中形容自己是針對全台各地眾多的「植物人建築」,進行「臨終關懷」,心得是「全台蚊子館多到驚人,而且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掌握新知!加入遠見LINE好友:http://bit.ly/2Lmg4Jj
臨終關懷心得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顆顆,xx不分藍綠
「紀錄片導演羅秀芝從2010年跟拍姚瑞中,產生一股沒完沒了的疲憊感。「蚊子館怎麼都拍不完?還愈拍愈多間?」她大呼。
關懷「植物人建築」 變另類奇蹟
姚瑞中形容自己是針對全台各地眾多的「植物人建築」,進行「臨終關懷」,心得是「全台蚊子館多到驚人,而且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0年看了728座蚊子館,也算是一種「台灣奇蹟」吧!《海市蜃樓》的攝影作品曾受邀到義大利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澳洲雪梨、馬來西亞等地展出,並在新加坡亞太藝術獎獲得觀眾票選獎。
姚瑞中總結,造成蚊子館的原因錯綜複雜,但主因是政治人物為了討好選民,競相開出政治支票,蚊子館絕大多數是兌現競選支票的產物。
他曾研究過2014年縣市長選舉,所有參選人加起來一共喊出多達106座的產業園區建設。如今,各式各樣「綠能環保園區」「生物科技園區」「文化創意園區」紛紛落成,傳出不少因未事先審慎評估可行性,閒置率已偏高。
可怕的是,在台灣選舉文化下,選情愈緊繃,政治支票就會愈開愈多,導致蚊子館只會更多,不會更少。這是台灣1949年發展至今,硬體建設浪費與破敗,最顯而易見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