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東京帕運)已於9/5落幕。
感謝在帕運賽場上奮力拚搏的選手,辛苦的教練、隊醫、運動防護員與後勤團隊;同為台灣英雄的,還有替身障運動分級的分級師與維持比賽公正性的裁判。
帕運擁有與奧運平等的地位,是專屬身心障礙者的運動競賽,比賽會按選手的障礙程度與損傷種類進行分級。以...
2020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東京帕運)已於9/5落幕。
感謝在帕運賽場上奮力拚搏的選手,辛苦的教練、隊醫、運動防護員與後勤團隊;同為台灣英雄的,還有替身障運動分級的分級師與維持比賽公正性的裁判。
帕運擁有與奧運平等的地位,是專屬身心障礙者的運動競賽,比賽會按選手的障礙程度與損傷種類進行分級。以下我們將逐一介紹這10位選手。
#東京帕運 #不被擊倒的精神
▍田曉雯 ▍
田曉雯出生後因右手神經萎縮,不能翻正也無法舉高,小學二年級在母親的引介下接觸了桌球,即使一開始常因身體不協調而頻頻跌倒,過程中也曾遭遇低潮,但在親友的支持下,田曉雯一路過關斬將,在國內外的桌球賽事中屢闖佳績。
第一次打入帕運的田曉雯,更是在桌球女單項目中斬獲銅牌。
▍程銘志 ▍
自小便在桌球界嶄露頭角的程銘志,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而失去了左腳、右腳無法完全施力,讓他深受打擊。33歲才改打輪椅桌球的他認為自己的運動生涯還沒那麼快結束,「我想多打幾年,希望可以打到五十多歲。」
▍林姿妤 ▍
國小便接觸桌球的林姿妤,國中時因車禍導致右手腕韌帶斷裂,康復後落下後遺症,右腕的翻轉角度被限縮。對於是否要領取身心障礙手冊,林姿妤一度相當抗拒,直至某次觀看身障桌球賽,讓她大為改觀:身障選手在賽場上的拚搏程度,不輸一般選手,「這讓我覺得自己不努力說不過去!」
▍盧碧春 ▍
今年58歲的盧碧春是台灣的帕運代表團裡最年長的選手。早已為人母的盧碧春是名小兒麻痺患者,42歲那年在丈夫的鼓勵下讓桌球走入了她的生命,她也在運動中找到生命的出口。盧碧春曾表示自己的偶像是「桌球教父」莊智淵。
▍楊川輝 ▍
楊川輝在7歲時因急性視神經萎縮,一夜全盲。極富運動天份的楊川輝從小學開始參加身心障礙全國賽,升國中後更加入田徑隊,開啟了他的田徑人生。楊川輝在帕拉分級上屬於T11級的全盲選手,並經營了國手之手-運動/視障按摩工作室。
▍劉雅婷 ▍
劉雅婷國小時被診斷出先天性黃斑部病變、視力退化,後在視障巡迴輔導老師的幫助下找到專門訓練身障學生的游泳教練。後在教練的建議改練田徑的劉雅婷,結識了田徑教練張福生,踏上不一樣的旅程。
▍李凱琳 ▍
李凱琳患有家族遺傳的視神經萎縮症,視神經會慢慢退化,聽力也會因此受影響。李凱琳出身柔道世家,父親、叔叔都是視障柔道選手。
▍方振宇 ▍
方振宇出生時因難產導致左手臂神經叢被拉斷,左手萎縮,從小就嚮往當運動員的方振宇,儘管起初這個選擇並不被家人贊同,但他仍努力克服、一路堅持,終於在帕拉羽球闖出一片天。
▍林亞璇 ▍
林亞璇3歲那年不慎從5樓墜落,胸部以下癱瘓。由於傷處位於脊椎的高位,由於缺少腰部的力量,曾有復健師勸她:「不要再舉了,舉一輩子都拿不到金牌的。」
現年46歲的林亞璇已經第六度挺進帕運,是2021總統教育獎年齡最長的得獎者。
▍陳亮達 ▍
陳亮達出生時便沒有小腿,家人擔心他的大腿會萎縮,讓他學游泳當作是復健。此後,陳亮達跟著教練征戰大大小小的比賽,屢創佳績,獲得「水中蛟龍」的封號。
--
Artist: @meme__chen
Source: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華視, 鏡周刊
#tokyo2020 #paralympic #2020paralympic #阿尼尛 #圖文 #新聞 #創作 #外電 #art #illustration #drawing #painting #digital #news #ani3small #2021
臂神經叢損傷種類 在 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24. 抱石側面落下頸部鞭索性肌肉損傷
<"https://www.youtube.com/embed/CnbW_99eN3U?start=52" >
影片開始的落下動作示意
最近有幾位岩友在抱石過程中,因為身體側面落下在軟墊上,導致頸部疼痛,甚至出現手麻的狀況,歸納一下大家產生運動傷害的過程,基本上是屬於鞭索性肌肉損傷。
這項抱石運動傷害主要產生的動作如附檔影片,落下瞬間頸部甩動,產生頸部肌肉些許肌纖維撕裂挫傷,但是頸部和肩膀周邊肌肉眾多,由體表淺層到深層都有可能受傷(如圖一、二、三、四、五)。
岩友前來治療通常頸部呈現類似落枕無法活動的狀況,觸診後會發現受傷的部位會有些微腫脹,以及肌肉僵硬的情形。目前遇到比較嚴重的是手臂出現麻痺感到手指頭,評估之後是頸部的前、中斜角肌損傷(如圖六)腫脹壓迫到臂神經叢,讓手臂出現神經症狀。最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脊椎的棘間韌帶撕裂(如圖七)!
治療方式需要從頸部淺層肌肉放鬆開始,慢慢地深入到頸部深層肌肉,最後再針對頸椎關節作輕微關節鬆動或是輕緩的重複性頸部牽拉動作。臂神經叢張力過高的部分就執行神經鬆動術,症狀可以改善很多。治療完畢後可以貼上肌貼輔助療效,請岩友回家多熱敷,輕緩地做頸部肌肉伸展運動。
攀岩運動的運動傷害種類以抱石這一項最多,每每以為傷害類型大概就這些了,結果又會跑出來新的問題。希望各位岩友多多照顧自己運動中與運動後的身體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