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膝關節全關節置換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膝關節全關節置換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膝關節全關節置換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膝關節全關節置換術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新思惟國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很多時候研究主題,就是這些很 #吸引人的問題,與 #強烈的好奇心 開始的,這是個很不錯的例子。 │ ⠀ 【快訊 🎉 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洗腎與腎移植患者接受全關節置換術之預後統合分析,獲 EFORT Open Reviews 刊登!】 ⠀ 📝 文章介紹 ⠀ 末期腎病變的患者,接受髖關節或膝關節的...

  • 膝關節全關節置換術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17:41:12
    有 77 人按讚

    │ 很多時候研究主題,就是這些很 #吸引人的問題,與 #強烈的好奇心 開始的,這是個很不錯的例子。 │

    【快訊 🎉 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洗腎與腎移植患者接受全關節置換術之預後統合分析,獲 EFORT Open Reviews 刊登!】

    📝 文章介紹

    末期腎病變的患者,接受髖關節或膝關節的置換手術後,手術部位併發症較高,人工關節感染機會也較多,不過,末期腎病變患者一般會接受洗腎治療,但也有部分人最終會接受腎臟移植,蔡醫師團隊對於這兩種人的手術預後究竟有沒有差異,很有興趣,於是有此研究。

    收入了 22 篇文獻共 9384 位患者後,共有 8921 位洗腎、463 位腎臟移植者,手術後整體死亡率,在腎移植患者中略高於洗腎患者(15.8% vs 13.8%),整體手術部位併發症也是(3.6% vs 3.3%)。關於人工關節感染,洗腎患者則略高於腎移植患者(4.0% vs 3.7%)。

    使用多變項迴歸分析,確認各種因素的影響後,會發現其實使用洗腎或腎移植,並不是顯著的預後決定因子。

    這是個蠻有意思的研究,腎臟不好,會造成關節手術的風險,那如果之後把腎移植進去呢?風險會降低嗎?至少以本篇研究來看並沒有,雖然也可能是因為腎移植患者通常經歷過一陣子的洗腎,且移植後的照護也同時合併許多藥物,但無論如何,接受腎臟移植,並不會讓預後神奇的逆轉。

    📝 期刊介紹

    EFORT Open Reviews 創刊於 2016 年,2020 年 impact factor 為 4.618,在 Orthopedics 領域排名為 Q1(12/82) 期刊。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學員回饋

    「這種 #以成果為導向 的學習方式貫穿了整天課程,在這樣的學習架構底下,每堂課都只教必學的重點:繁雜的統計觀念,只聚焦在發表文章必備的部分;統計軟體當然選 CP 值最高的。也因為有這樣的課程安排,讓我能在短短的一天之內,迅速消除對統合分析的恐懼,也對統合分析的架構及寫作有較全面的理解。」

    「新思惟的一天課程學習,教會我們從題目、寫作及分析技巧、文章架構及排版,到繪圖及美化圖表,製作出賞心悅目、令人不忍拒絕的圖表,教會我們如何 #快速踏入寫作的旅程中,告訴我們 meta-analysis 文章並不難,難的是你不願意開始,只要開始你就有機會拚出一篇自己的 SCI。」

    👨‍🏫 講者陣容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膝關節全關節置換術 在 Finddoc.com - 全港醫生牙醫資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0 19:30:21
    有 5 人按讚

    行樓梯,甚至行平路都膝頭痛🥶?
    唔想被膝關節炎限制活動,全膝關節置換術可以點樣幫到你?完整文章👉https://bit.ly/3qAJkjh

  • 膝關節全關節置換術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11 19:30:00
    有 96 人按讚

    #熱騰騰的快訊出爐~
    #校友的統合分析論文持續連發~
     
    🎊 #恭喜 馬瑄孝醫師團隊,研究單次與連續股神經阻斷效果差異之統合分析,獲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刊登!
     
    ▌文章介紹
     
    全膝關節置換術,是膝蓋的重要手術之一,但術後的疼痛往往令患者相當困擾,也因此發展出了股神經阻斷術,減輕術後疼痛。
     
    初期是以單次注射的股神經阻斷術來止痛,但單次注射的藥效,估計只有 16 到 24 小時,於是,後續發展了連續式的股神經阻斷術,理論上應該能達到更有效且更長時間的疼痛控制。而馬醫師團隊預計統合這個領域的研究,以確認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是否真的較為優越。
     
    收入 8 篇隨機對照實驗,共有 626 位受試者,統合後發現,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在術後 24 小時,在疼痛指數上有顯著改善,但改善的程度並沒有臨床上明顯的意義。術後 48 小時的疼痛,連續式與單次注射則沒有差異。使用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整體使用的鴉片類止痛藥量較低,不管是 24 或 48 小時都較低;但住院天數與噁心比例,兩者則是相似。
     
    作者總結,使用連續式股神經阻斷,可以獲得整體較低的鴉片類止痛藥使用,但不見得能在術後疼痛中,產生臨床上明顯的改善。
     
    這是篇蠻好的文章,從技術發展的「想當然爾」開始,好奇是否這樣的「想當然爾」能被實際數據支持,然後自行統合相關研究,發現其實臨床上這個「想當然爾」並不成立,並提供全世界的臨床工作者,高證據強度的建議。 
     
     
    【好課插播 📣 】報名倒數,名額僅剩「個位數」!
     
    時代的窗口有時候就幾年而已,現在 meta-analysis 容易寫、容易發,也還被多數學校升等接受,能寫快點寫。不限研究資歷,沒有擋修問題,現在投資自己,下一個登上 PubMed 的是你!
     
    🔹最新活動|5/10(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立刻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20200510_event/  
     
      
    ▌期刊介紹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是 BioMed Central 於 2000 年開始發行的 open access、全電子版期刊,此期刊的 2018 年 impact factor 為 2.002,在 Orthopedics 領域排名為 Q2(34/76) 期刊,在 Rheumatology 領域為 Q3(22/31) 期刊。
     
    BMC 是在「大發表時代」之後興起的期刊集團,2000 開始,以線上全文方式發行,抓住時代機運而起,後被 Springer 收購,並加入 Springer Nature 集團。普遍評價是 APC 稍微比同等級期刊貴些,但網頁與文章排版有質感,而且也為了避開被刻板印象一網打盡,期刊命名有的以 BMC 開頭,有的則否,是很順應學術發表市場的調整。 
     
     
    ▌一天工作坊,幫你省下摸索的時間!
     
    ✓ Meta-analysis 研究規劃技巧:以指定論文為例
    ✓ 拆解論文架構:照這樣做,最容易。
    ✓ 那些重要的專有名詞:Meta-analysis 重要數值
    ✓ 互動實作時間: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我是怎麼搜尋文獻的:以發表為導向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減少卡關,邁向成功。
      
     
    📣 統合分析工作坊❗️即將額滿❗️
     
    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是起步的好領域。
     
    ▶️ 2019 年,新思惟校友共 517 篇論文登上 PubMed,論文破蛋數高達 80 人!
     
    ▶️ 2020 年,剛出爐的 1 月統計數據,有校友還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 
     
    立刻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20200510_even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