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膝蓋神經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膝蓋神經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膝蓋神經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膝蓋神經痛產品中有7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疼痛處理與動作優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梨狀肌症候群 & 坐骨神經痛】 ​ 你是否曾經有坐越久腰越痛的狀況呢? 不管是腰部的僵硬感 或是從屁股深處的疼痛 有時甚至會往下、往後 延伸到膝蓋外側或大腿後方 ​ 而以上這些症狀 正是「梨狀肌候群」的經典展現 梨狀肌症候群顧名思義 就是位於屁股深層的梨狀肌 過於緊繃而壓迫旁邊的「坐骨神經...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0:00 從屁股痛到膝蓋,2招伸展放鬆臀腿 0:30 兩側臀部疼痛是髖關節的問題嗎? 2:54 動作示範:髂脛束伸展 3:57 ...

膝蓋神經痛 在 Uncle Sea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2:57:22

📝【骨盆後傾】對應解決面:通常會有這樣狀態,是久坐脊柱屈曲導致,骨盆後傾的人,一般也伴隨駝背,骨盆後傾是什麼概念?如果拍照要讓屁股看起來比較翹,屁股翹出去,那叫骨盆前傾,那反過來讓屁股看起來比較扁,就是骨盆後傾了,各位這樣簡單理解即可。因為網路大部分都在討論前傾,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後傾問題。 ...

膝蓋神經痛 在 物理治療師 佳緯 ✖️ Chia Wei ,P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1:33:26

嗨我的朋友,常感覺臀部緊繃不舒服嗎? 一起來認識身體可能出了什麼狀況 _ 如果你曾經有腳麻、屁股痛的經驗,你可能有聽過 這條肌肉,它就是『梨狀肌』,呈現金字塔型, 跟臀中肌的後緣平行,,同時也是 髖關節的旋轉肌群之一🔺 梨狀肌會從第二到到第四薦椎的前緣穿過坐骨 大孔,同時會附著在髂後下棘,最後 ...

膝蓋神經痛 在 李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3:07:47

《乾灸》 你是否有聽過「乾針」治療?在門診很多病人看到我拿起針灸針的時候,都會很訝異難道西醫也變成中醫了嗎?隨著醫療的進步,越來越多古用新治的結合跨科發展。先來談談針灸,您知道鍼灸針的起源及原理嗎?如果你還在認為針灸只是起到治病那就錯了,今天讓我們來直觀的瞭解針灸針的功效。 武俠小說裡的銀針飛入...

  • 膝蓋神經痛 在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疼痛處理與動作優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21:20:31
    有 276 人按讚

    【梨狀肌症候群 & 坐骨神經痛】
    ​  
    你是否曾經有坐越久腰越痛的狀況呢?
    不管是腰部的僵硬感
    或是從屁股深處的疼痛
    有時甚至會往下、往後
    延伸到膝蓋外側或大腿後方
    ​  
    而以上這些症狀
    正是「梨狀肌候群」的經典展現
    梨狀肌症候群顧名思義
    就是位於屁股深層的梨狀肌
    過於緊繃而壓迫旁邊的「坐骨神經」
    導致的疼痛與不舒服
    ​  
    #為什麼梨狀肌會那麼容易緊繃呢?
    ​  
    「梨狀肌」的主要動作為髖關節的
    1. 外轉- 當髖關節伸直時
    2. 外展- 當髖關節屈曲時
    同時也兼具穩定髖關節的重責大任
    ​  
    然而由於現代人的工作型態
    常常是久坐固定不動的關係
    臀部周圍表層的臀大肌、
    二旁的臀中肌抑或是
    深層的核心肌群
    通常都是沒力且沒有彈性的
    ​  
    當大部分的髖關節深層穩定肌都無力時
    梨狀肌就常常跳出來努力的收縮
    來穩定不穩的髖關節
    過度用力又緊繃的梨狀肌
    會讓旁邊的坐骨神經壓得喘不過氣
    進而造成所謂的【梨狀肌症候群】
    ​  
    #該如何區辨我是否有梨狀肌症候群呢?

    根據2018年的這篇系統性回顧文獻《Four symptoms define the piriformis syndrome: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of its clinical features》他們統計了眾多文獻後發現
    梨狀肌症候群會有明顯的四大症狀
    不僅具有指標性也非常好區辨喔!
    這四大症狀分別為:
    ​  
    1. 臀部疼痛
    2. 坐著會比其他姿勢更痛
    坐越久會越疼痛,甚至沒辦法坐超過30分鐘
    3. 坐骨大切跡(薦椎和髖關節的中間)附近有明顯壓痛點
    手去按壓臀部的正中間會有明顯的壓痛點
    4. 任何梨狀肌症候群的徵象:增加梨狀肌的壓力就會導致相關疼痛
    舉例來說,按壓梨狀肌,或是使用Pace 測試 與Freiberg測試都是很好的方式
    ​  
    #該如何改善?
    惱人的梨狀肌症候群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
    髖關節核心肌群無力
    導致梨狀肌太緊產生的症狀
    ​  
    因此可以藉由簡單的
    拉筋按摩放鬆去改善症狀
    藉由訓練去預防復發
    ​  
    放鬆梨狀肌主要有二種方式
    分別為:拉筋與按摩這二種
    ​  
    (1)拉筋:
    坐在可以輕鬆踩地的椅子上
    疼痛的那腳跨在對側腳上
    同時患側腳小腿盡量與地面平行
    接下來身體向前彎
    使髖關節成彎曲狀態
    停15秒,做3~5次
    ​  
    (2)按摩:
    我們可以一手放到
    大腿外側約略是褲頭口袋的位置
    會摸到凸凸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股骨大轉子
    ​  
    另一手往後摸到屁股後方
    會摸到一大片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薦椎
    介在薦椎與股骨大轉子中間的區塊
    就是我們梨狀肌約略的位置
    我們可以使用筋膜球
    或是花生球去按壓他即可
    ​  
    此外,切記在過程中
    不需要到太痛
    以可以忍受的範圍為主
    過程中也不能按壓到骨頭
    ​  
    或許有人會問
    #如果不確定有沒有按壓到梨狀肌
    這是沒關係的嗎?
    ​  
    答案是...沒關係的
    因為梨狀肌症候群只是一個統稱
    壓迫坐骨神經的肌肉
    不一定總是梨狀肌
    而且梨狀肌的解剖
    與坐骨神經相關的位置也可能不同
    對於某些人來說
    坐骨神經甚至沒有通過梨狀肌
    詳見底下【備註】說明
    ​  
    因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
    只要有按壓到相關區域
    確保周圍肌肉有放鬆到即可
    ​  
    除了一般的筋膜球、滾筒以外
    震動滾輪花生球
    也是不錯的放鬆工具喔
    這次很榮幸與知名家電代理商
    『 恆隆行 』代理的『 medisana』合作
    他們提供阿舟粉絲專屬優惠價格
    比任何電商通路還便宜
    優惠只到今天為止
    立馬手刀購入:
    https://lihi1.com/Mc8NK
    ​  ​ 
    ​  
    【備註】
    依據Beaton and Anson’的分類系統
    梨狀肌解剖的相關分類總共有六種
    分別如下:
    ​  
    種類A :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最常見)
    種類B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穿過梨狀肌。
    種類C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上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在梨狀肌下方。
    種類D :坐骨神經穿過梨狀肌
    種類E :坐骨神經的分支往上穿過梨狀肌
    種類F :坐骨神經沒有分支並在梨狀肌上方
    ​  
    因此也有研究學者建議
    梨狀肌症候群應該稱為
    「深臀症候群/ deep gluteal syndrome」
    或許更加適當些
    不過為了大家方便理解
    這裡依然稱為梨狀肌症候群​
    ​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
    #梨狀肌症候群
    #坐骨神經

  • 膝蓋神經痛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1 20:00:21
    有 113 人按讚

    緩解坐骨神經痛症狀!一招萬能型伸展操,完全舒緩臀腿疼痛發麻
    如此簡單的伸展操,卻能發揮抑制臀部、大腿、膝蓋以下出現發麻症狀的功效✅。而且,因為是站著進行,所以優點是不管在家或是外出,有症狀時都能隨時因應!

    📌資料來源:柔道整體師 酒井慎太郎
    —​
    📝如果喜歡早安健康文章,請按讚追蹤 早安健康 粉絲專頁。【你的分享】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健康美好;【你的按讚】傳送大溫暖❤️支持著我們!

  • 膝蓋神經痛 在 物理治療師 佳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3 23:10:06
    有 15 人按讚

    嗨我的朋友,常感覺臀部緊繃不舒服嗎?
    一起來認識身體可能出了什麼狀況

    _
    如果你曾經有腳麻、屁股痛的經驗,你可能有聽過這條肌肉,它就是『梨狀肌』,呈現金字塔型,跟臀中肌的後緣平行,,同時也是
    髖關節的旋轉肌群之一🔺

    梨狀肌會從第二到到第四薦椎的前緣穿過坐骨
    大孔,同時會附著在髂後下棘,最後
    連接到股骨的大轉子上💪🏼

    梨狀肌主要負責把股骨頭穩定在髖臼裡面,讓
    髖關節保持穩定能力當髖關節彎曲的時候會
    協助髖關節外展,當髖關節伸直也就是
    站著的時候會協助髖關節外轉,
    同時也會讓髖關節後傾⚙️

    _
    當髖關節周圍的肌肉無法各司其職時,超時工作的梨狀肌會過度緊繃可能會壓迫到穿越過去的梨狀肌,讓你的腳麻,又或是在臀部產生
    激痛點,同時會轉移到大腿後側🚨

    當你的『梨狀肌』出問題時可能會
    1️⃣臀部緊繃不舒服
    2️⃣髖關節活動不順暢
    3️⃣大小腿的後側會麻

    你有出現上面哪一個情況呢?
    可以在貼文下方留言👇🏻

    _
    我會在後續的貼文,分享給你改善方法
    來幫助你提升生活品質💡

    如果這部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
    可以請佳緯喝一杯咖啡☕️

    用行動支持佳緯,連結在下方
    以及自我介紹中可以找到👇🏻
    https://linktr.ee/cwrehab

    祝福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_
    對了最近各行各業陸續開始營業了,外出的人潮
    開始變多了,但是個人清消不能馬虎,如果酒
    精用多手會不舒服,就用配有檸檬酸
    的仲安家抗菌噴霧💦

    抗菌噴霧在照片的右下角,
    複製這個連結找到👇🏻
    https://shp.ee/d274354

    _
    #屁股 #大屁股 #屁股痛 #臀部 #臀部訓練 #膝 #膝丸 #膝痛 #膝蓋骨脱臼 #膝痛改善 #肌肉 #肌肉訓練 #坐骨神經痛 #預防醫學 #預防勝於治療 #健康 #健康生活 #腰痛 #腰 #腰痛改善 #瘦腰 #動作 #動作分析 #姿勢 #姿勢改善 #姿勢矯正 #姿勢調整 #運動 #運動不足 #運動習慣

  • 膝蓋神經痛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23 19:00:15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0:00 從屁股痛到膝蓋,2招伸展放鬆臀腿

    0:30 兩側臀部疼痛是髖關節的問題嗎?

    2:54 動作示範:髂脛束伸展

    3:57 動作示範:坐著伸展髂脛束


    【相關影片】

    姿勢正確竟害你腰痠背痛!避免疼痛最好的姿勢是這姿勢|黃鼎鈞 骨科&疼痛科醫師【早安健康】
    https://youtu.be/VeIhakOqOcE

    日常1件事比運動更易受傷!3招伸展一次保護腰臀、膝蓋|黃鼎鈞 骨科X疼痛科醫師【早安健康】
    https://youtu.be/4PXy_UckgGk

    【相關文章】

    所有疼痛都能救!解痛不是只能開刀、吞止痛藥,疼痛科醫師詳解5種治療方法
    https://www.edh.tw/article/26224

    媽媽從年輕就必練3個伸展,下背、膝蓋、臀側一起保護
    https://www.edh.tw/article/26140

    #黃鼎鈞 #疼痛 #髂脛束

  • 膝蓋神經痛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2-13 09:30:13

    #掃除搬重物撇步 祝大家牛年行大運!大家都順利渡過大掃除了嗎!許多人過年期間陸續都有勞動和搬重物的機會,但別人在開心放假,你卻是整個年都在痠痛中渡過嗎?其實掃拖、擦窗戶、搬重物都是有撇步的,連抹布大小的選擇都有眉角,今天我們就來教大家大掃除時掃得乾淨、動得聰明的重要觀念!!🤜🏻🤛🏼🔜🔜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痠痛舒緩伸展術
    肩頸伸展:https://youtu.be/yDCjiaRlK9g
    腰臀伸展:https://youtu.be/v2b_8bUmhbE
    手臂、手腕伸展:https://youtu.be/IfduiRM6HE4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錯誤打掃姿勢讓你總是腰痠背痛?
    🔸增加效率及減少痠痛的正確打掃姿勢!
    🔸搬運重物的正確姿勢!
      

    #影片大綱
      
    🔸什麼錯誤的打掃姿勢讓你總是腰痠背痛?
    ▫掃地拖地的過程中過度彎腰
    ▫直接彎腰搬重物
    ▫擦拭高處櫥櫃及窗戶時踮腳、過度拱腰或是仰頭
      
    🔸減輕腰痠背痛的正確姿勢
    ▫掃地拖地的正確姿勢:雙腳一前一後站成弓箭步,調整掃把或是拖把的握柄長度讓腰部不用過度彎曲,然後利用弓箭步前腳大腿的力氣,將膝蓋彎曲、伸直達到動拖把的目的,這樣的姿勢可以有效降低腰部肌肉及腰椎椎間盤的負擔!
    ▫搬運重物的正確姿勢:雙腳一前一後蹲下,將重物靠近身體的重心,利用核心肌肉及大腿的力氣將重物搬起,絕對要避免直接彎腰將重物搬起!
    ▫擦拭高處櫥櫃及窗戶的正確姿勢:利用長柄抹布及弓箭步的姿勢,降低踮腳、拱腰、仰頭的機會,以降低肩頸痠痛及腰痠背痛的機率。
    ▫抹布大小的選擇:選擇跟自己手掌大小差不多大小的抹布,這樣在使用及擰乾的過程中,可以有效降低手腕的壓力。
      
    🔸大掃除也是可以「分期付款」的
    ▫分區域、分次、分天進行打掃工作
    ▫家是大家的,應一起分攤打掃日程
    ▫灑掃工作結束也應該配合簡單的伸展避免痠痛發生喔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王培樺。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王培樺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 膝蓋神經痛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15 19:45:15

    #手腳腫脹的救星 入冬天氣轉冷了,你也常常在早上覺得雙手僵硬、腫脹嗎?還是在忙碌的一天後 #雙腳水腫?末梢循環欠佳帶來的麻木腫脹,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 #末端加壓運動 來緩解喔!今天就跟著物理治療謝老師,帶來簡單又實用的小運動,降低四肢腫脹所帶來的不適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手腳腫脹的問題?
    🔸可以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
     
     
    #影片大綱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末端肢體循環不佳的狀況?
    ▫手部患有關節炎、扳機指,或是手部經常過度使用的人
    ▫經常久站、久坐的人
    ▫做過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人
     
    🔸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溫熱敷:我們可以準備一個溫熱敷包,在我們末端循環比較不好的手或腳上,溫敷10到15分鐘。也可以準備一盆溫熱水,將我們的手或腳泡進溫熱水裡面,也是一樣持續10到15分鐘就可以了。基本上溫熱敷的溫度只要比我們的體溫高一點點就可以了,千萬要小心燙傷的問題!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Grasp Pump):將我們的手稍微用力握緊,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把手部全部打開,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手部末端肢體腫脹的問題。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Ankle Pump):將我們的腳底板往身體的方向用力往上勾,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將腳板慢慢地往下踩,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腳掌末端肢體容易腫脹的問題。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如果你也是一個需要久站、久坐的人,而且也常常伴隨腳腫脹問題的發生,我們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拿一個枕頭,將我們的小腿墊高且將膝蓋保持在微彎放鬆的狀態,枕頭高度只要稍微比心臟高度高一點點就可以了,這樣也可以有效地解決我們下肢水腫的問題喔!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王培樺。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王培樺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手脹 #腳腫 #末端血液循環 #促進血循 #早晨手脹 #晚間腳腫
    #知識+ #姿勢+ #神經很有事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 #枕頭擺位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