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嗎?】
【流感肆虐,但非流感症狀,也不可以掉以輕心的病毒】
#小兒住院記
#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
#接吻病
#人類皰疹型病毒第四型
#EBVirus
#咳嗽請戴口罩
現在正在辦理出院手續,幸好,不用在醫院跨年。
可憐的Jerran在聖誕節當天開始不舒服,兩天...
【你知道什麼是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嗎?】
【流感肆虐,但非流感症狀,也不可以掉以輕心的病毒】
#小兒住院記
#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
#接吻病
#人類皰疹型病毒第四型
#EBVirus
#咳嗽請戴口罩
現在正在辦理出院手續,幸好,不用在醫院跨年。
可憐的Jerran在聖誕節當天開始不舒服,兩天後進院住了4天半。
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針對小朋友高燒不退的第一個想法是 -- 流感!
但是Jerran的症狀並不類似流感。這裡做個紀錄,也讓其他的爸爸媽媽有個參考。
最近咳嗽的人很多,我們自己也多少有些喉嚨不適。星期三聖誕節🎄當天,他出現感冒疲倦的症狀,到晚餐時間眼睛開始浮腫,不願意進食,微微發燙。我在家裡為他做了一些物理性降溫,發現他的淋巴微微腫脹,但想到可能是因為喉嚨發炎的關係,就沒有特別細想。第二天早上,口氣非常重,吃完早餐我們就到診所就醫,醫生看起來有點猶豫,雖說是喉嚨發炎,但他似乎也再觀察是否有其他可能性。開了藥,告訴我若2天內症狀沒有緩和,請回來檢查。
這兩天他都非常疲倦,但是睡醒吃飯吃藥後看起來又好多了。只是第二天下午,我發現他的眼睛浮腫(並非食物或藥物過敏,第一天發燒時已開始)就算是吃了消炎退過敏的藥也完全沒有消腫跡象,反而越來越紅腫。脖子也開始腫腫的,我認為肯定有不對勁的地方。照理來說,吃了一整天的退燒藥應該不會再反反覆覆,眼睛也不該如此。所以我處理好晚餐後,決定再帶他就診。
一到診所,是另外一位女醫生,她很堅定的請我帶Jerran進院檢查,因為肉眼可見他兩邊的淋巴結已經明顯到一排顆顆2-3cm了。眼睛的浮腫狀態也不正常。
所以回家洗澡準備了東西後我們就進院了。因為Jerran除了出生時黃疸以外,還真的沒什麼大問題。腦裡突然沒什麼想法,只好回到baby時期黃疸照燈打疫苗的公主醫院找Dr Catherine.
因為已經過了看診時間,我們是到Emergency Dept.態度和專業度不予置評,只有心裡許多ooxx。什麼都沒解釋,就抽血叫我們住院。睡了一晚的地板,幸而第二天一早的巡房兒科醫師非常專業和親切,確診了是 --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還把病症寫給我,讓我自己去查多一些資料。
這個EB Virus,病情非常反覆,最大的即刻性危險是喉嚨腫脹到無法吞嚥,更無法呼吸。再來是脾臟,肝臟腫大,如果不慎撞擊,可能導致內臟破裂。
網絡上可以查到的症狀如下:
- 喉嚨很痛 (但是喉嚨發炎也會喉嚨痛,這個很容易被忽略)
- 疲勞、無力和身體疼痛 (蚊症,發高熱也會如此)
- 扁桃體紅腫,帶有凝乳狀膿液 (這個不容易觀測)
-頸部、腋窩、腹股溝和其他身體部位淋巴結腫大 (這個算清晰可見,但父母也可能以為是喉嚨發炎而忽略)
-7 到 14 天持續發燒 (通常不太可能燒那麼多天才做反應)
-脾腫大 -肝臟略微增大 (這兩項在肉眼觀測上很容易和脹氣混淆)
- 皮疹
所以我主要觀察到的症狀是:眼睛非過敏性浮腫/水腫,反覆發燒(37-39度之間),淋巴結腫大至顆粒明顯,嘴巴有惡臭,腹部脹大且硬。
只要你在google搜索 :發燒,眼睛浮腫,淋巴結腫大/脖子腫大,EB Virus就會跳出來了。它算是很普遍存在的病毒,許多人也感染過但不一定會有嚴重症狀。通過唾液,體液傳染,所以避免親吻小孩,共用餐具,口對口餵食。咳嗽感冒時戴口罩😷,是一種責任,也是對孩子們的保護。
根據醫生告知,這個病毒感染的病情也反覆拖延 1-2週,甚至更久,痊癒後也要注意不要劇烈運動撞擊到腹部避免脾臟破裂。它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藥物,50%是靠小朋友自身的免疫力。只能輔助於抗生素以及緩和鼻塞,喉嚨發炎不適的藥物。
當父母的,最擔心的就是孩子不舒服的時候。他們小小的身體,又不擅於表達,需要大人更多的專注力和洞察力。
我們也更多的學習瞭解各種狀況,絕對不能夠掉以輕心。
在醫院的這幾天,病床是滿的,小小孩的哭聲此起彼落。看著Jerran的小手被戳得瘀血腫脹,滿是心疼。希望每一位孩子都健健康康,強壯勇敢,開開心心的迎接2020年!
其他資料參考連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
https://m.dxy.com/disease/775
https://www.aboutkidshealth.ca/Article?contentid=901&language=ChineseTraditional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38/速報醫學
別來無恙:再談恙蟲病
恙蟲病如未正確診斷及適當治療,
嚴重時可能導致昏迷、肺炎、心肌炎或休克。
未治療之個案死亡率可能高達60%,
但若投予適當的抗生素,死亡率可降至1%以下。
--------------
問題一:請問恙蟲病會傳染嗎?
答覆:恙蟲病是一種由立克次體病原引起的疾病。立克次體病原寄生在恙蟲若蟲的體內,經由叮咬而傳染給人類,此病不會有人傳人的感染,患者不用隔離。
----------------
2017年初,疾管署報告了屏東縣三地門大母母山發生19人同行的登山隊伍中,6人同時染患恙蟲病的群聚感染事件。憶起約二十年前筆者所屬的大學登山社也曾在大鬼湖會師之後,數名隊員感染恙蟲病,在急診留觀高燒了幾天才被前往照會的筆者診斷出來。依據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今年(2018年)截至3月底,國內已有67例恙蟲病病例確診,個案感染地以台東縣(20例)最多,其次為花蓮縣(15例)。臺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於每年4~5月病例開始增加(部分是因為清明節的掃墓活動),6~7月為高峰期,全國各縣市均有恙蟲病病例報告,但以澎湖縣、臺東縣、花蓮縣、南投縣及金門縣個案較多。
--------------
叢林斑疹傷寒
恙蟲病的正式名稱是「叢林斑疹傷寒」(scrub typhus)。恙蟲是一種小蜘蛛(mite蟎),又稱為恙蟎,台灣地區主要病媒種類為地里恙蟎(Leptotrombidium deliense)。恙蟎在若蟲時期必須寄生在老鼠等山野小型哺乳類的體表吸血維生,登山者如果從附近經過,便有可能受到恙蟎叮咬而傳染致病。尤其是在東南部及離島中級山,對登山者是很大的威脅。
可能因為氣候變遷,台灣近年病例數及發生地區有增加及擴大的趨勢。起初以夏季東南部及離島為主,現在演變成全島全年皆有病例發生。恙蟲病在世界地理上的分布呈現三角形的區域,從日本北部至澳大利亞北部及巴基斯坦等地所構成,稱為Tsutsugamushi triangle,甚至喜馬拉雅山區也有恙蟲病的報告。
---------------
恙蟲病的臨床症狀
恙蟎的體型非常小,難以用肉眼辨識,咬人時也沒有任何感覺。其潛伏期約9~12天,許多山友可能在下山後才會發病,因而忽略了病因來自登山活動中的暴觸。主要臨床症狀有:
(1)持續高燒39℃以上:頭痛、全身痠痛,結膜炎等,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但恙蟲病的發生季節與流感不同。
(2)叮咬處近心端局部淋巴結發炎腫大:比如說,手被咬,腋下淋巴結腫大;腳被咬,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3)焦痂(eschar):類似我們被蚊蟲叮咬後又抓破的傷口結痂,但是恙蟲咬傷的傷口不痛也不癢。大約有50~80%患者可在被恙蟲叮咬處發現焦痂,是此病重要特徵。但是並非每個患者都會出現焦痂,所以找不到焦痂並無法排除恙蟲病的診斷。
(4)出疹:發燒第4~5天起,可能軀幹會出現紅色斑疹,繼而擴展至四肢及臉部,但數天後即消失。
-------------
問題二:請問恙蟲病是否難以診斷與治療?
答覆:恙蟲病的診斷與治療並不困難,難在醫師要想到這個病。
-------------
恙蟲病如未正確診斷及適當治療,嚴重時會合併昏迷、肺炎、心肌炎、休克等現象。未治療之個案死亡率可能高達60%,但經投予適當的抗生素之後,死亡率可降至1%以下。患者康復後對同型株立克次體會產生長期的免疫反應,但對異型株只有短暫的免疫力。若在數月內受到異型株感染只會產生溫和的症狀,但超過1年後感染異型株,則會產生典型的疾病症狀。若恙蟲病已為地方性疾病,生活在該地區的人,可能會感染多次恙蟲病,但之後通常為輕微或無症狀的感染。
----------
恙蟲病的診斷與治療
如果是在登山後感到不適,就醫時務必將登山史(地點、期間)告訴醫師;如果發現身上有類似蟲咬傷之傷口,亦應提醒醫師檢視。臨床症狀和抽血檢驗恙蟲病立克次體抗體,均可協助診斷。治療方面,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及偉霸黴素(doxycycline)均有效,新一代的quinolone藥物包括levofloxacin及moxifloxacin,在臨床上對恙蟲病的治療效果也不錯,雖然通常服藥兩天就會退燒,但用藥仍必須持續7~10天才能停藥,以避免停藥後又復發。
----------
如何避免恙蟲叮咬?
恙蟲性喜濕熱、植被茂密的環境,高危險區是東南部及離島的中級山,以及較少人跡的小山,時序則以每年的4~7月為高峰期。
登山中應注意不要在叢草濃密處停留過久,不要在草叢中宿營或將營地附近的雜草砍除(必要時噴灑殺蟲劑)。行進間穿上膠鞋或登山鞋、綁腿、長衣褲及工作手套,同時在衣物及身體暴露處定時塗抹或噴灑蚊蟲嫌避劑(含敵避DEET的防蚊液)。並於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及換洗全部衣物,避免被恙蟎附著衣物而叮咬。如果發現身上已經有被不明蟲類咬傷的傷口,局部塗抺抗生素藥膏(如新黴素Neomycin)可減少發病機會。如果要通過已知感染率很高的山區如中央山脈南南段及蘭嶼等離島山區,可考慮口服偉霸黴素(doxycycline)預防,劑量是200mg每週服用一次,但下山後仍要持續服3~4週。
預防用藥部分應向旅遊醫學科醫師諮詢並請醫師開立。
文/賴育民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良醫健康網>>得了癌症才知道,家人比敵人還可怕】
「大夫,您好啊,麻煩你們了。」是位老先生,瘦小體型,披在身上的手術衣顯得過長,才進到手術房,禮貌口吻說著。
這位70多歲的老先生因為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安排作切片檢查。這是局部麻醉的手術,打算取下腫大的淋巴結,給病理科作診斷。
摸了淋巴結腫大的地方,一整串又圓又硬,這可不是好現象。正常的淋巴結偶而會因為感染而有腫大現象,不過若淋巴結又圓又硬,通常暗示著惡性疾病......
好文溫暖你的心,按讚加入《良醫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w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