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腸胃炎護理問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腸胃炎護理問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腸胃炎護理問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腸胃炎護理問題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Netherlands On Line》(荷蘭在線)7/5 * 【經合組織:荷蘭應利用新冠危機應對長期的經濟挑戰】 總部位於巴黎的經合組織智庫週三表示,荷蘭必須利用其從新冠疫情的復蘇來應對長期挑戰,包括住房短缺、勞動力市場失衡和環境壓力。 經合組織在其最新的荷蘭經濟調查中表示,政府的措施幫...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免不了遇上大大小小的「意外」,甚至會打破平淡幸福的生活,胡太劉倩萍(Cindy)就自嘈說,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人。 突如其來的中風 時光倒流回到2012年一個聖誕假日的早上,Cindy原本仍沉醉在夢鄉,卻被丈夫的嘔吐聲弄醒,原以為他是腸胃炎,...

腸胃炎護理問題 在 忘遇珍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0:26:55

2020/08 #珍ㄉ精神科護理師日誌 / 總是有那種時候,特別需要沒有任何雜質干擾一個人沈澱的時候,會享受在那種緩慢墜落的過程,不用費力營造一個環境的氣氛,不用過度用腦想著要說點什麼,不用打開社群軟體,不用回覆訊息,不用去面對除了自己以外的人,總是有那種時候,想一個人好好待著的時候。 前些日...

腸胃炎護理問題 在 · ᴇᴠᴇʟʏɴ ᴡᴀɴɢ 小渝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3 15:52:04

[強度週😜] 一直覺得很多事情冥冥之中都有安排。週三通常是我平日晚上最有空閒的一天,恰好我去的瑜伽教室週三晚上都有喜歡的課🧘🏼‍♀️,加入的跑班週三也通常是最輕鬆的日子,昨天甚至乾脆排了個全休日! 然後我拿藥的台中榮總婦產科名醫,也是週三有夜診,昨天恰好是每三個月要回診開慢性處方箋的日子了!不用跑步...

腸胃炎護理問題 在 ?Kimy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22 00:02:37

回到那一天 收到好多網友對自然產的問題 來寫一下我的生產日記 現在頭髮再掉過程差不多快忘了🙈 - 記得前年的4/27那天我跟我媽在峇厘島 可能水土不服,所以急性腸胃炎 就是這個時候 剛好船來了我們必須要搭船過海 來了~就是~這種~波浪式🌊的絞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我最後是想說我憋不住就算了 航...

  • 腸胃炎護理問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14:43:11
    有 1,461 人按讚

    《Netherlands On Line》(荷蘭在線)7/5

    * 【經合組織:荷蘭應利用新冠危機應對長期的經濟挑戰】

    總部位於巴黎的經合組織智庫週三表示,荷蘭必須利用其從新冠疫情的復蘇來應對長期挑戰,包括住房短缺、勞動力市場失衡和環境壓力。

    經合組織在其最新的荷蘭經濟調查中表示,政府的措施幫助該國相對較好地度過了危機,預計今年和 2022 年的增長率將分別達到 2.7% 和 3.7%。

    經合組織表示,短期內應繼續為家庭和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重點是為失業者提供培訓和職業指導。

    與此同時,經合組織秘書長馬蒂亞斯·科曼在網上新聞發佈會上說,該國應該借此機會解決荷蘭經濟中的一些系統性問題。這將包括針對擴大數字化的投資和加速向綠色經濟過渡。

    * 【阿姆斯特丹的運河可以游泳嗎?】

    荷蘭人將運河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冬天河面一結冰,就會變成天然的冰上運動場;夏天氣溫一升高,又能見到許多荷蘭人跳河降溫。調查顯示,在阿姆斯特丹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開放水域游泳,每20名阿姆斯特丹人中就有1人在運河中游泳。

    然而,荷蘭衛生與環境研究所(RIVM)指出,在運河中游泳被傳染腸胃炎等健康問題的風險較高。阿姆斯特丹運河由於水質問題沒有被官方列為推薦的游泳地點,尤其是在大雨過後,雨水通過下水道溢出、污水排入運河、在炎熱天氣的影響下會促進細菌的繁殖。

    除了水質污染以外,阿姆斯特丹運河每年都會有游泳者意外傷亡。運河中的船隻、及其經過產生的強大水流會干擾或傷害到游泳者;運河的深度和寬度會使游泳者在疲憊時無法及時回到岸上;有些游泳者喜歡從橋上跳入河水中,但這樣的做法很危險,渾濁的河水隱藏了水下的雜物,水深也難以預測。

    此外,在運河中游泳或從橋上跳入河中會會影響到過往的船隻交通,所以在阿姆斯特丹運河中游泳是不合法的。在禁游泳水域游泳或跳河者將面臨140歐元的罰款風險。游泳愛好者可以通過Zwemwater查詢全國範圍內官方批准的戶外游泳點。

    優化水資源的利用,使運河可持續發展,是阿姆斯特丹市政府2040水願景規劃(Watervisie 2040)的目標。為此,市政府計劃在公園及運河流域中創造更多可以游泳的區域。阿姆斯特丹水務局也將有朝一日讓運河中的水乾淨到可以開放給公眾游泳作為目標。

    * 【GGD醫生回答荷蘭年輕人接種新冠疫苗時詢問最多的問題】

    目前,荷蘭18歲以上的成年人都可以開始預約新冠疫苗接種。荷蘭公共衛生機構(GGD)的醫生Putri Hintaran表示,年長群體在接種疫苗是多是關心針劑與藥物使用是否衝突的問題,而近期開始接種疫苗的年輕人會詢問許多實際的問題,例如注射疫苗後是否可以喝酒,是否可以游泳等。

    荷蘭新聞廣播RTL Nieuws向GGD收集了年輕人最關注的問題和答案。

    1. 打完疫苗可以喝酒嗎?可以,喝酒不會影響疫苗效果。但是如果接種疫苗後出現副作用,喝酒會讓感受更糟糕。

    2. 宿醉可以注射疫苗嗎?可以。但GGD認為宿醉的人在接種疫苗後如果出現了頭暈昏倒等現象,將無法區分是宿醉還是疫苗的因素。所以建議在接種前保持健康。

    3. 打完疫苗後可以去曬太陽嗎?可以。

    4. 接種疫苗後身體是否會產生磁性?不,這是一個謠言。近幾周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視頻,聲稱人們在打完疫苗後身體會產生磁性,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小伎倆:在身體上塗上凡士林,硬幣放上後就不容易掉落,但看起來像是硬幣被吸住了,這不是真的。

    5. 來例假時可以接種疫苗嗎?可以。

    6. 打疫苗前可以吃喝嗎?可以,並且建議提前吃點東西,以減少暈厥的可能。

    7. 打完疫苗可以游泳嗎?可以,只是有可能接種疫苗後出現手臂僵硬的現象,會使游泳不那麼靈活。

    * 【阿姆百名房客有望從房東處收回一部分租金】

    近日,荷媒報道稱,法官認為阿姆斯特丹租賃公司 Change 的兩個綜合大樓的房東錯誤地向租戶收取了住宅區的公共設施支付的費用。

    阿姆斯特丹西區和阿姆斯特丹南區的兩座 Change 大樓擁有約 1,100 間約 30 平方米的工作室。除了房屋本身的租賃合同外,租戶還必須簽署單獨的公共設施合同,例如看護人、互聯網和工作室的「內部套餐」。除了每月租金和 600 至 700 歐元的正常服務成本外,每月的費用約為 75 至 120 歐元。

    租戶因不同意聯合設施的協議而將 Change告上法庭,Change則認為,上述協議是住房概念的一部分,該概念由一個「工作、住房、學習、生活、護理和安全」構成社區。

    * 【越來越多荷蘭人愛看新聞,不同年齡段消費習慣呈現差異】

    荷蘭媒體委員會(Media Commission)與路透社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共同編制的一份新報告顯示,荷蘭人對他們所讀的新聞更有信心,且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他們的新聞消費量一直在增加。

    該報告基於今年年初對2000多人進行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人們對更廣泛意義上的新聞和政治的興趣有所增加。

    然而,不同年齡段的閱讀習慣呈現很大差異:24歲以下人群中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在線新聞和社群媒體是他們最重要的新聞來源,但這只適用於20%的55歲以上人群,因為他們認為電視新聞和印刷媒體是最重要的來源。

    過去一年中為在線新聞服務付費的人數比例從11%上升到17%,超過一半的年輕人表示他們願意在未來付費;但是在調查中年齡最大的人群中,這一比例僅為13%。

    約40%的人表示,他們在前一周看到了關於疫情的假新聞,對此只有7%的受訪者指責記者和新聞機構,約37%的人指責活動家和運動組織,17%的人指責政客。

    * 【歐龍根:下屆荷蘭政府將在住房和基礎設施領域再投200億歐元】

    代表荷蘭副首相兼內政及王國關係大臣歐龍根(Kajsa Ollongren)起草的一份新報告顯示,下一屆荷蘭政府將不得不在未來幾年為促進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200億歐元。

    歐龍根在一份簡報中告訴國會議員,如果沒有國家的重大付出,新住房將不會按既往要求的速度建造,而且它們將比計劃的更昂貴。

    研究中的14個項目總共涉及在荷蘭較大城市建造44萬套新住房,其中21萬套可在2030年前完工。

    此外,該報告還指出,州政府需要支持主要的基礎設施項目,如擴大阿姆斯特丹的地鐵系統到史基浦機場。

    * 【《夜巡》曾被切掉一塊?國立博物館將展出完整版】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人們將首次看到原版的《夜巡》。

    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通過重建畫作,讓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林布蘭《夜巡》的最初模樣。

    在過去的兩年里,荷蘭國立博物館仔細研究了林布蘭最著名的畫作《夜巡》。例如,研究人員非常仔細地觀察了顏料和繪畫技術。缺失部分的重建是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和一個較小的原版《夜巡》副本。

    當林布蘭在1642年完成《夜巡》時,這幅畫稍微大了一點。它被懸掛在阿姆斯特丹Kloveniersdoelen的宴會廳。

    但是,當《夜巡》不得不在1715年左右搬到新市政廳的一個房間時遇到了一個問題:畫布太大了。因此,他們決定簡單地縮小畫布的規模,並從畫的四面剪下一條。那些切下來的碎片便再也沒有找到。

    * 【僅一半荷蘭辦公室達到節能目標,烏特勒支最為可持續】

    根據房地產咨詢集團高力國際 (Colliers) 的一份新報告,荷蘭政府使用的辦公室中只有一半達到了官方能源目標,儘管到 2023 年,荷蘭的所有辦公空間都應至少達到 C 級能源認證。

    Colliers 表示,荷蘭的國家和地方政府、警察和其他政府機構擁有荷蘭約 28% 的辦公空間。

    特別是較小的辦公室,例如警察局,迄今為止未能達到能源目標,而靠近海牙中央車站的政府部門則位於節能的現代建築中。

    目前全國一半的辦公室達到了目標,38%的辦公室根本沒有獲得能源標籤。 除了列入特定名單的建築物和兩年內將被拆除或改用的建築物以外,100平方米以上的寫字樓到2023年1月至少要獲得C級能源標籤,從2030年開始至少獲得A級能源標籤。

    烏特勒支在可持續辦公室的名單中名列前茅——其至少 80% 的辦公空間獲得了C級能源標籤 C 或更高。

    * 【阿瑪利亞公主拒絕了160萬歐元津貼,成為荷蘭首位放棄薪俸的王室成員】

    近日,剛通過高中畢業考試的荷蘭王位繼承人,國王威廉-亞歷山大的長女,阿瑪利亞公主給荷蘭首相呂特寫了一封信。

    她在信中表示,無功不受祿,在正式承擔王室職責之前,自己決定放棄成年後每年有權獲得的合法津貼——160萬歐元(其中約30萬歐元作為收入,剩餘130萬歐元作為人員與物質費用)。她還提到,疫情期間許多學生生活很困難,沒有什麼貢獻卻領取如此高額的津貼讓自己感到不舒服。

    在荷蘭,王室的津貼問題飽受輿論爭議,每年高額的財政預算經常受到民眾和政界的質疑。在荷蘭因疫情封城期間,荷蘭國王帶著家人前往希臘度假,引起了群眾不滿。

    阿瑪利亞公主的這一決定使她成為荷蘭史上第一位主動拒絕福利待遇的王室成員,此舉受到首相呂特和民眾的贊賞,也對輓回人氣下跌的荷蘭王室形象有所幫助。

    * 【這位腦洞大開的荷蘭街頭藝術家,給每一個在阿姆斯特丹的人都送了禮物】

    Frankey(Frank de Ruwe)是一位住在阿姆斯特丹的荷蘭藝術家,他每周都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進行街頭創作。他的作品中充滿了童趣和創意,恰到好處地點綴了城市的街景。

    Frankey希望他的作品能為路過偶然發現的人們帶來快樂,在平常的每一天、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為城市帶來快樂,這就是他想要送給每一個人的禮物。有時,Frankey的作品中也能找到一些溫馨和浪漫。

    為了紀念深受市民喜愛的阿姆斯特丹市長範德蘭的逝去,他將範德蘭市長的雕像放置在文化音樂地標Paradiso的入口上,以輕鬆的姿態遠眺這座他愛的城市和人們。Frankey還找到阿姆斯特丹的一個電車車站,那裡只有14號電車會經過,於是他將候車亭改造成了繪有約翰·克魯伊夫和他的球衣號碼彩色玻璃板,來向這位世界足壇的傳奇巨星致敬。

    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頭走一走,跟著街頭藝術家Frankey一起發現藏在城市角落中的小驚喜吧。

    * 【普拉達將男裝走秀搬海灘,與自然超現實相遇】

    荷蘭大都會建築辦公室 (OMA) 的創意智庫 AMO 為時尚品牌普拉達 (Prada) 的 2022 年春夏男裝秀打造了一條隧道跑道和紅色浮動裝置。

    AMO 的項目建築師 Giulio Margheri 表示,他希望這場秀是「以無限的沿海景觀為代表,回到一個沒有限制的世界。」

    在自然海灘景觀中間放置一條鮮紅色隧道的決定應該創造「與自然的超現實相遇」。

    該系列已經於 6 月 20 日以數字方式面向觀眾,觀眾還可以觀看虛擬導覽。

  • 腸胃炎護理問題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2 11:01:35
    有 1,563 人按讚

    [爆卦] 急診現況 https://disp.cc/b/163-dzEK
    『非造謠
    沒有揭露病人病況也未違反個資法
    病人個案數 死亡病例以指揮中心記者會為主
    我是位於北部醫院的急診醫師
    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急診現況

    這篇不是造謠也不沒有要造成群眾恐慌
    只是單純讓廣大的社會大眾瞭解疫情的嚴峻
    與正確的衛生知識教育
    (不希望記者採訪、可轉貼)

    #目前台北區域的大醫院急診應該都面臨類似的情況
    #而且有的醫院比我們更慘

    急診為面對所有人的第一線
    無可避免的承擔所有高風險病人與疑似染疫的病人

    #目前情況是任何病患(無論有無可能染疫)
    #都會先當成「#疑似有COVID」
    你胸口痛=> 先驗COVID PCR
    你頭痛=> 先驗COVID PCR
    你肚子痛=> 先驗COVID PCR
    你便秘=> 先驗COVID PCR
    你腸胃道出血=> 先驗COVID PCR

    所有患者一律COVID PCR陰性才能入院
    因為如果有COVID而不知道的情況去住院會造成嚴重的院內感染
    因此許多醫院的政策就將戰場定為急診

    那COVID PCR要多久會出來呢?
    在我們醫院實際流程大約是24小時左右
    而且會因為最近爆量的緣故更久

    大家一開始聽到一定覺得很恐怖
    怎麼可以把急診當成髒區(熱區)呢?
    我們急診醫護一開始也很無法接受
    畢竟我要每個病人都等PCR出才能住
    就代表病人全部都卡在急診
    除了照顧上的數量會更多而影響原本護病比外
    最恐怖的是
    「已感染者與未感染者同處同一空間長達數小時」
    這件很恐怖的事情原本是可以被避免
    假如在急診病床是可以區隔很開甚至很多負壓床
    那應該不會發生

    不過相信大家只要有來台灣的醫院急診看過病
    應該都知道我們的病床很多只靠窗簾隔開
    好一點的有幾塊板子
    而急診負壓床的設計也不是為了容納這麼多病患的

    一間醫院急診負壓床頂多2-4間(我們是2間)
    你問我到底可以放幾個人呢?
    合法與合理的情況是2人
    其他情況可以請大家自行推測

    上述的政策一定會被詬病
    但當每個人仔細冷靜的思考就會發現
    「要COVID PCR報告陰性才能住院」的邏輯
    其實是感控為了防止更嚴重的院內感染而制定的

    假如戰場不在急診能在哪裡呢?
    假如不在急診把病人擋住還能去哪裡擋住呢?

    當了解到這樣的「犧牲」
    是為了更大的病人安全
    大家也只能摸摸鼻子欣然接受

    這時又出現其他幾個問題
    「有病沒病放一起 沒病的怎麼辦」
    「他可能只是發燒腸胃炎來看醫生怎麼就得病了」
    「我咳嗽只是來看醫生怎麼旁邊就躺肺炎病人」

    我相信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醫院動線
    也沒有完美可以區隔所有人的界限
    現在因為疫情的問題
    每間醫院的工務與行政體系都在快速運作
    希望可以做出合理的動線
    蓋更多負壓或是做出一堆隔板
    但最近這一週已經發生太多事情
    可能短時間也緩不濟急
    我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很重要的事情
    「現在來看急診 真的都要是大病 不然你來急診的風險高的無法想像!」

    關於病人的情況與人數
    因為我不是指揮中心也沒辦法公布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講出事實還會被當造謠啦)
    只是告訴各位現況
    「大概就是我們已經遇到很多中獎的阿公阿嬤」
    「甚至有的還獨居?!」
    別問我獨居怎麼得病因為沒人知道
    而老人得病的死亡率很高很高很高
    我們常常看到CXR(胸部X光)再看年紀
    就可以腦中盤算一下他的治療、預後
    更慘的是這些老年人的家屬也幾乎是被隔離的情況
    我們已經有幾個掛了卻沒人可以辦後續手續
    => 非造謠 沒家屬沒社工甚至社工也感染早就有新聞

    這種喘到不行或是一看CXR就要插管的病人
    我們插管的過程也是百般艱辛
    在過程中無可避免的必定會有飛沫
    也需要正面對決患者呼吸道
    (因為要挑起會厭才能看到聲帶與氣管)
    醫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都穿著完整全套PPE
    大概有3層防護衣、3層手套、2層口罩、護目鏡
    你會覺得身體很難受控不是自己的
    走個路就會爆汗更何況做這麼多急救措施
    有時後還需要CPR壓胸

    這樣的病人有多少呢?
    我無法告知各位數量 =>一切以指揮中心公布為主
    而且這種老人家插管後的死亡率也很高
    因為他們本身就有太多共病
    可能本身心臟差或是腎臟功能差
    都會惡化COVID造成的急性呼吸窘迫ARDS

    疫調與TOCC的重要性已經沒有想過去重要
    「萬華居民是有被規定要在萬華不能移動嗎?」
    「獨居都會中鏢了我還不知道什麼樣不會中」
    按照我挖到陽性的病人
    真的沒有人會誠實告訴你他去過哪裡

    也有人問
    「看似指揮中心公布的死亡人數不多?」
    可以參考前幾篇新聞提出的
    「昨天確診者可能今天還沒公佈」
    => 非造謠 確實已經是新聞

    現在醫護人員都擔心的問題是
    「我們病房與負壓床還有ICU是不是足夠的?」
    這個問題我們也沒答案
    貼心又安心的政府昨天回答是「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第一線只是擔心未來可能沒床大家都卡在急診插管
    走道上放滿者插管病人

    COVID的重症比例在有症狀的患者是4-6%
    再加上目前傳染力驚人的快
    且初始感染區域的感染者都是中老年人(萬華多)
    這些都是使台灣更加嚴重的情形
    也是醫療體系會被壓垮的主因
    1000人得到COVID就有40-60人
    可能需要插管呼吸器加護病房

    相較過去一個大家害怕的流感病毒
    重症率極低 只有千分之幾到萬分之幾

    疫苗證實可以有效較低死亡率與重症率
    我們醫療人員目前最大的希望與解決COVID
    似乎只能仰賴疫苗
    而且全民至少50%接種後的2-4週才能看出成效

    在急診的我們有幾個建議
    1. 現在儘量不要生病
    2. 生病如果是小事也不要來掛急診
    #你來急診的風險高到沒辦法想像
    3. 家中老人請保護好
    你得病可能沒事 他得病是大事
    也請你儘量不要出門帶病毒回來給家人
    4. 能打疫苗就快點去打 你沒得選了
    (我們一開始也幾乎不打AZ 現在全部認命打)

    我們也有問題想詢問指揮中心的「超前部署」
    1. 雖然現有醫療資源雖然不夠完善
    但重症病人目前還可以有ICU床與呼吸器
    如果未來在幾週後開始重症病人量大增
    我們假如連加護病房、呼吸器也不夠的話該如何?

    希望警察不要找我約談說散佈謠言
    也希望記者不要採訪
    因為我還要穿著防護衣上班12小時

    也不要有人一直拍拍肩膀跟我講辛苦了
    #你真的只要好好待在家裡不要亂出門
    #就是對我們第一線醫護最大的鼓勵

    因為我真的不想幫你插管還有接上呼吸器

    現在每次在換隔離衣PPE的時候
    腦中都會有bee gees: stayin’ alive的旋律
    https://youtu.be/I_izvAbhExY

    大家加油

    Stayin’ alive』

    #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 腸胃炎護理問題 在 我們一起長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5 19:20:27
    有 10 人按讚

    •育兒日常•
    《當一家三口一起腸胃炎時》

    第二年的父母身份,遇上全家一起腸胃炎

    故事呢,是這樣發生的
    某日Pomi一早喝完奶,沒有一分鐘,突然開始狂吐
    一開始想說是嗆到嗎?於是觀察一下
    結果沒有5分鐘又開始吐

    時間才快八點,不確定診所是否已經營業
    先電話診所詢問是否需要掛號,還是現場候診
    東西準備好,即刻就出門

    Pomi:肚子痛痛的
    接著又開始吐⋯⋯

    (完全不願意吐在袋子裡,大概是她人生第一次遇到何謂吐的感覺吧)

    從家裡到診所看診,已經吐了7次
    連在候診時也是,還好護理人員幫忙協助

    📝重點要來嘍,以下醫生表示
    ❌因為吐的太嚴重,先暫時停止進食、飲水
    ⭕若想喝水,先️使用滅菌棉花棒沾開水,沾濕嘴巴
    ❗️若哭沒有眼淚、無尿液,要直接前往大醫院吊點滴,(擔憂會有脫水問題)
    ⭕️下午過後,沒有再繼續吐,可以慢慢進食
    ⭕️可以吃的食物:綠色皮的香蕉、蘋果、白粥加點鹽、白吐司
    ⭕️洗過的物品,要曬太陽

    📝藥劑師特地從裡面出來告知用藥資訊
    ❗️白包沒有混退燒藥(這很重要,世界衛生組織也有公佈)
    ❗️吃完藥,依然一直吐,或是無法吃藥,在使用塞劑,但必須與白包隔兩個小時
    ❗️38度以上方可使用退燒藥
    ❗️因為是腸胃用藥,所以飯前或飯後都可以

    從早上八點一直到下午三點,Pomi吐了快20回合,衣服與被子也消毒加清洗近20件(已暈

    每次快要吐的時候,Pomi就會說:要吐了
    但始終不願意在馬桶或洗手台(暈

    就在傍晚之後,Pomi說肚子餓要吃飯,觀察到連吃藥也沒在吐,我們才開始讓她吃白稀飯,後來她又吃了白吐司
    (就在晚上 她就像完全沒事一樣)

    隔日的清晨三點,先生先去拉肚子與吐,接著換我一邊拉又吐(可以想像坐在馬桶上拉,然後抱著垃圾袋狂吐的景象嗎)

    🎈每一回合完,就要瘋狂消毒,全部的窗戶都打開通風,戴上口罩,避免再次傳染。

    於是兩人就這樣輪流到早上九點,趕緊衝去診所看醫生,接著昏倒在房間(此時Pomi由奶奶陪伴,與我們隔離)

    💊醫生說無法確定是否為諾羅病毒,但因為全家中獎,機率蠻高

    晚上,Pomi回來與我們一起,只好戴著口罩,避免她再次被感染,也因為腸胃炎剛好的關係,不太敢讓她吃太多,於是半夜一直起來喊餓,接著去吃白吐司

    先生好的比較快,看完醫生的他沒在拉與吐,而我持續了幾回,又加上全身痠痛、晚上開始發高燒,也因此早早入睡,隔日很早被餓醒,燒也退了,不再拉、吐

    這樣的急性腸胃炎實在太難熬,慶幸的是我們一天後就康復了

    不過我也因此從 #衛生福利疾病管制署 查詢諾羅的資訊,與我的病狀是一樣的,與孩子與先生稍微不太一樣

    對了,一場腸胃炎也能讓孩子學習,改日在分享紀錄。

    📝諾羅病毒 相關連結參考 在下方留言處

  • 腸胃炎護理問題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7-22 13:21:47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免不了遇上大大小小的「意外」,甚至會打破平淡幸福的生活,胡太劉倩萍(Cindy)就自嘈說,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人。

    突如其來的中風

    時光倒流回到2012年一個聖誕假日的早上,Cindy原本仍沉醉在夢鄉,卻被丈夫的嘔吐聲弄醒,原以為他是腸胃炎,到附近中醫就診時卻被指是中風,於是馬上叫白車送入急症室,當值醫生亦很快把胡先生確診為面積頗大的出血性中風。老公隨後被轉往病房,怎知這卻是Cindy惡夢的開始。

    人生最後的6小時

    「第一分鐘去到醫院,我好安心因為好信任,但突然之間喺一個短嘅時間,將我嘅信任打散不特止,仲驚你唔死再踩多幾腳。」Cindy略帶激動地說。她回憶當時在病房,她一方面觀察丈夫的變化,一方面不停尋求協助,但無奈病人多醫生少護士忙,直到6小時後,終於有醫生來到病床前:「佢就死啦,要即刻同佢做開腦手術。」

    「老婆,我真係好愛你。」這是當時50歲的丈夫,最後一句和Cindy說的話。

    手術後醫生告訴Cindy,她丈夫有生命危險,即使能救回亦會變成植物人,家屬可以自行決定未來:「短短6個鐘內變成咁,我係唔相信,我唔係唔接受。我嘅感覺係,喺政府醫院,輕症嘅等到變成重症;重症嘅等到無得救。」Cindy示意,不會終止丈夫的生命,也不會放棄治療,會用她的方法「喚醒」丈夫。

    植物人丈夫 何去何從

    Cindy丈夫最後雖然保住了性命,卻變成一個沒思想、只剩一副軀殼的植物人。住院一個月後,醫院通知Cindy由於床位不足,胡先生必須出院,但Cindy在社區甚至內地都找不到一間院舍肯收留她丈夫,糾纏了九個月,在院方單方面申請了胡先生的監護令後,Cindy迫於無奈接丈夫回家親自照顧:「究竟有幾多植物人係返咗屋企?或者係喺醫院?無人答到我,你要趕我出醫院嘅時候,你有無畀我一啲確實資訊,話畀我知應該點做?係無。」

    「消失」的頭骨

    「我問可唔可以安好丈夫頭骨再出院,醫生話無必要,因為佢係植物人,無危險性,我問『咁頭骨點呀?』,佢哋答『可能揼咗啦』。」對這個解釋,Cindy感到很不解,亦令她情緒很波動:「好多事我可以諒解,但我絕對接受唔到不解,喺醫療、社福甚至法律層面,都幫唔到我嘅時候,我就好似孤軍作戰,完全無兵器任由踐踏。」

    賣樓醫丈夫

    Cindy一家原屬於中產,但丈夫出事後,面對龐大的醫療開支,她只好將唯一的自住物業出售,但都無怨無悔:「我話初初會用兩年時間,我耗盡所有積蓄都無問題,咁兩年佢有進步我就繼續落去。」就是這樣,她一個人在家照顧植物人丈夫足足五年,丈夫由最初要用胃喉進食變到可以用口再吃東西,甚至可以拿到乒乓球拍,這對植物人來說都是很大的進步。

    「暈住做,醒住瞓」

    但她丈夫的進步並不是偶然,亦不是「奇迹」,而是Cindy用一雙手及自己的健康去換取的:「兩個鐘轉一次身,佢嘅被單係全部濕晒,得我一個人,要同佢換都幾吃力。」因為沒有工人願意做這照顧的工作,除了女兒課餘時幫忙,以及社署提供的家居護理和陪診服務外,Cindy基本上是一個人24小時照顧丈夫:「暈住做,醒住瞓,真係做到暈,一日24小時咁做,夜晚瞓覺要好醒瞓,因為佢隨時有狀況出現。」

    用自己健康換丈夫健康

    「對眼啱啱做完手術,淋巴有癌細胞,肝臟亦都有腫瘤,依家做緊化療,成個人真係好攰。」照顧了植物人丈夫五年,Cindy身體終於發出警號,今年1月身體多處部位發現癌細胞,幸好因為丈夫的狀況改善了,2月終於獲安排送入社署資助的安老院。

    Cindy自身難保,過去幾個月未能經常去院舍照顧丈夫,丈夫的身體狀況又退步了,需要重新用胃喉進食,Cindy就希望當自己打贏癌魔後帶丈夫回家:「可能做一啲精神上嘅支持,體力上我都無信心,好似頭先推完佢我都幾辛苦。」

    犧牲了女兒

    Cindy丈夫中風最終變成植物人那年,他們的女兒剛好17歲。爸爸作為家庭經濟支持,突然倒下了,女兒原想不讀書出來工作幫補家計,但Cindy堅持要女兒完成學業,亦催促她畢業後盡快結婚,女兒聽她的話,去年和男友拉埋天窗:「我唯一可以犧牲嘅就係個囡,我嘅精神已經去唔到付出咁多關心,我都安心因為佢好聽話,依家佢兩邊走都好辛苦,又要照顧爸爸又要照顧我,但佢都無怨言。」

    出書助同路人

    作為植物人照顧者,Cindy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很辛苦,有見於在香港有關植物人的資訊嚴重匱乏,於是她將過去照顧丈夫的經歷,寫成《真空》一書,希望讓日後的同路人,多一點指引:「我希望呢啲訊息可以畀佢哋起碼喺決擇上,點樣行佢哋嘅路,比較清晰少少。」

    今集《港。故》用8分半鐘,由這個有血有淚更有愛的植物人照顧者,告訴大家幸福並不是必然的。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bit.ly/oncckonggufb

  • 腸胃炎護理問題[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06-12 11:34:10

    兒童肚痛&腸胃炎 專題 - 陳欣永兒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崔先生的兒子今年6歲,早前肚痛和腹瀉,被家庭醫生診斷為腸胃炎,服藥後已痊愈。但最近又經常說肚痛不適。

    (一) 小孩肚痛的常見原因有哪些呢? 0:26

    (二) 當小孩肚痛時,家長應留意哪些事項及如何護理小孩呢?什麽情況下需帶小孩求醫? 1:42

    (三) 市面上止肚痛的西藥或中藥,對舒緩小孩肚痛有幫助嗎?服後會有副作用嗎? 2:25

    (四) 兒童腸胃炎的成因是什麽?除肚痛和腹瀉外,兒童腸胃炎還有其他症狀嗎?(FindDoc 健康資訊) 3:18

    (五) 如何治療兒童腸胃炎?會否經常復發?(FindDoc 健康資訊) 4:55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