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腸絞痛症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腸絞痛症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腸絞痛症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腸絞痛症狀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76的網紅在家好到府坐月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生兒常見的15個問題 1脫皮 新生兒出生10~20天後身體會陸續出現脫皮,包括全身性脫皮。楊長佑醫師說明:「脫皮情形是為正常現象。主要是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時,他的皮膚浸泡在羊水裡,所以當他出生後就會慢慢有脫皮情況。」 2新生兒毒性紅斑 七成新生兒會發生 新生兒毒性紅班聽起來似乎很可怕,然而...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腸癌連續11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那麼你的腸道健康嗎? 大腸疾病症狀通常可以從腹痛、排便型態來觀察。尤其,排便是腸道最主要的排毒機制,沖水前別忘了多看一眼,學會「便」別身體訊號。 我們可以根據「布里斯托便便分類法」,為腸道健康把關! |便秘| 當水分太少或是腸蠕動太差,糞便就會變硬,便祕病人會...

腸絞痛症狀 在 我中醫你?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40:53

明明沒有背部拉傷或撞擊受傷,卻發覺背部隱隱做痛?😰 小心⚠️ 你的背痛或許不是「真正的”背”痛」,而是內臟問題產生的「轉移痛」 在這邊說「真正的背痛」,指的是因為外傷或疲勞,造成的肌肉痠痛、椎間盤脫位、韌帶受損、神經壓迫等。 因為神經支配及筋膜走向的因素,臟腑的問題可能會產生背部的「轉移痛」😱...

腸絞痛症狀 在 跟九十路公車去旅行|NinetyRoad Travel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14:14:56

慢下來,才能擁抱旅行給你的一切啊! ⁡ #中國大旅行回顧 day15 2017年3月28日|西昌 ⁡ 在西昌的第二天,我哪裡都沒有去 感謝前一天下午的鳳梨棍 從當天晚上開始,腸胃不斷翻騰絞痛 然後開始上吐下瀉 最後幾乎是抱著馬桶入睡 ⁡ 早上起來,症狀有比較緩和 但我還是哪裡都不敢去 深怕走到一半腸...

腸絞痛症狀 在 DanaJho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3:45:49

大家都知道我是個寧願自己不賺錢 也不願做有違自己良心的事 東西不好我是絕不會亂推薦的! 最近吃了這個新的益生菌 我自己已經吃了兩週多囉 (文末有優惠碼唷) 眾所皆知:萬病之源在於腸! 人體的70%免疫力都來自腸道保健! 而益生菌呢就能改善很多腸胃問題💖 有些人甚至連過敏症狀也能透過益生菌一併改善...

  • 腸絞痛症狀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1 15:49:11
    有 10 人按讚

    新生兒常見的15個問題

    1脫皮
    新生兒出生10~20天後身體會陸續出現脫皮,包括全身性脫皮。楊長佑醫師說明:「脫皮情形是為正常現象。主要是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時,他的皮膚浸泡在羊水裡,所以當他出生後就會慢慢有脫皮情況。」

    2新生兒毒性紅斑

    七成新生兒會發生
    新生兒毒性紅班聽起來似乎很可怕,然而這是不需要任何治療就會自行消褪的良性皮膚病。多在寶寶出生後幾天內發生,通常會持續幾天至幾個禮拜,楊雅淇醫師解釋:「症狀為多發性的在軀幹、臉上,出現1~2公分的白點、紅紅的基底,將近七成的新生兒會有這情況。」

    楊長佑醫師也對此表示:「老一輩人常說紅斑是因為『胎毒』造成,不過這說法沒有任何醫學根據,而且沒有毒性產生。原則上只要保持乾爽、用清水清洗,就會慢慢消褪。」

    3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亦為新生兒常見狀況,多在出生3個月內發生。症狀為皮膚發紅、黃油油的薄片蓋在皮膚上,並經常沉積於頭頂、眉毛、或耳後的皺摺處,嚴重的會凝集結痂使皮膚龜裂、流出組織液。楊長佑醫師建議:「用清水清洗、盡量保持清潔,若有類似頭皮屑的薄片,則可塗抹一些嬰兒油讓其軟化再推掉。」一般而言,脂漏性皮膚炎多在數週以後會自行消褪,再發率很低;除非情況嚴重,才需輔以藥膏的局部塗抹來改善。

    4尿布疹

    分為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
    新生兒的皮膚較成人而言,皮膚厚度較薄,因而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例如:潮濕悶熱及尿液、糞便的化學性刺激而產生尿布疹。楊雅淇醫師指出:「改善尿布疹的最好方法即是勤換尿布、盡量保持屁屁皮膚的乾爽。」

    特別是餵母奶的寶寶,出生第一、二個月的解便頻率高,甚至一天達到10次以上亦屬正常,因此父母要特別照顧寶寶的屁屁,一旦發現尿布溼了就必須換掉,並以溫水清洗屁屁後再徹底擦乾。此外,楊醫師提醒:「擦拭時,輕輕地按壓毛巾擦乾,而不是用力擦拭。如果屁屁出現紅疹,可請醫師開立具有收斂效果的氧化鋅軟膏,塗抹在皮膚發紅部位,讓患部維持乾燥,隔絕水、尿液、或大便對皮膚的刺激。此外,亦不建議使用痱子粉」

    楊長佑醫師亦進一步補充:「一般而言,尿布疹可分為兩大類型: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的改善方式較簡單,即是保持腹股溝的清潔與乾燥,勤洗屁股、勤換尿布、保持屁股的乾燥。特別是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由於大便次數多,建議以洗屁股的方式取代溼紙巾擦拭;再者,頻繁使用溼紙巾擦拭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加重尿布疹情形。

    至於念珠菌的皮膚炎主要是黴菌感染,特徵是出現一顆顆突起的紅斑,時常伴隨一些水泡膿泡,不同於接觸性皮膚炎是皮膚一片泛紅。治療時,會使用抗黴菌藥膏治療。

    5血管瘤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有些嬰兒出生時不一定有,可能隔一段時間後慢慢發現臉部、肚子、或四肢出現一些胎記,也許是淺紅色、鮮紅色或暗紅色,除了臉部,也可能出現在後頸部、眼瞼、兩頰或兩眼中間的額頭等。楊長佑醫師分析:「若發生在臉部,可能是微血管擴張而非真正的血管瘤,多為良性,一般會在2~3歲慢慢消褪,7~9歲才會完全不見。」除此,有些孩子的兩眼中間長出像火焰的胎記,稱為「火焰痣」,不易消褪且需要觀察。原則上,除非同時長在特別部位,像眼睛、口腔周圍,才需要檢查是否合併其它神經併發症。

    6蒙古斑
    90%的東方新生兒有蒙古斑,其顏色為棕色或青色,好發部位在腰椎、胝椎處、屁股、下肢、背部、側腹,甚至於肩膀上,1歲內會漸漸消褪,父母不須過度擔心。

    7黃疸
    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情形,只是程度高低的不同。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3~5天達到頂峰,之後才逐漸下降。楊雅淇醫師表示:「東方人的黃疸退得比西方人慢,可能需要2~3週才會降到正常範圍,不過,依個別狀況不同,下降的時間點也不一樣。」

    原則上,黃疸太早出現或太晚出現、數值過高或膽紅素分類有異常等,皆為病理性黃疸,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生理性黃疸
    數值太高的間接型黃疸,會以特殊波長的藍光來照光治療。至於改善方法,則是讓寶寶攝取足夠的營養和熱量,避免讓他有脫水、吃不飽情況,楊雅淇醫師指出,像以前老一輩的人會讓嬰兒喝葡萄糖水,可是這會讓寶寶熱量不足,導致黃疸不易消褪,長牙了之後還容易蛀牙。

    餵食不足造成母奶性黃疸
    另外,也有家長認為寶寶吃母奶會加重黃疸,楊醫師澄清:「此為錯誤觀念,通常是母奶餵食不足(如:次數不夠頻繁、哺乳時間不夠長),造成寶寶脫水、營養不足才會加重黃疸。此情況容易發在新手父母的第一胎,因為不懂餵食技巧。」正常來說,寶寶出生後一週內,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7%即是餵食不足的警訊,超過10%即是餵食不足所造成的脫水,會加重黃疸現象。

    楊長佑醫師亦補充,母奶餵食不足會導致寶寶缺乏營養與水分,無法增加腸道蠕動排出胎便,而且會讓腸道循環吸收胎便的膽色素而引起黃疸持續上升。此種早期的黃疸,反而鼓勵媽媽多餵母奶、增加餵奶次數,讓寶寶吃到足夠的奶水以降低早發型的母奶性黃疸。

    原則上,母奶性黃疸的數值沒有太高、未合併危險因子,例如溶血;而且醫師判斷在安全範圍內,都可持續哺餵母奶,不用改為配方奶。

    病理性黃疸

    依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

    黃疸太早出現(如出生一天內就快速竄升)或太晚消褪(黃疸持續2~3週)、數值過高、膽紅素分類異常、大便顏色異常(呈現越來越淺的黃色或灰白便)、合併肝脾腫大等,皆為病態性黃疸的警訊。楊雅淇醫師表示:「造成病理性黃疸因素有很多種,常見為感染、蠶豆症、先天代謝異常、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溶血等。」

    楊長佑醫師舉例,新生兒出生第一天的黃疸指數超過10mg/dL、黃疸值上升速度快、指數超過19.5 mg/dL或出生2~3週仍有黃疸,即為病理性黃疸。一般而言,會根據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例如:出生即有病理性黃疸,可能是血型不合、頭皮血腫等。而持續一週的黃疸則要擔心是感染造成,常見為泌尿道感染。

    此外,膽道閉鎖也會導致延遲性黃疸。楊雅淇醫師分析,膽道閉鎖的特徵是大便顏色會從黃綠色逐漸變成淺黃色、甚至灰白便,且寶寶的膚色會愈來愈黃,嚴重會合併晚期肝脾腫大,此狀況必須在兩個月內盡速開刀治療以免影響預後。

    基本上,寶寶吃得好、排尿與解便情形良好,黃疸指數通常不會太高。可是若發現寶寶的膚色出現變化,例如:眼白變黃,而且頭部、軀幹、大腿、小腿等膚色逐漸轉為黃色,代表黃疸指數很高,必須就醫檢查,抽血、驗膽色素濃度以確認是否需要照光、甚至換血治療。楊長佑醫師表示:「雖然換血治療對於嬰兒是極大的風險,然而若沒這麼做,膽色素會蔓延、沉積在腦部,造成孩子終生聽力受損或腦性麻痺。」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幽門狹窄好發2~4週寶寶
    楊長佑醫師補充:「幽門位於胃與十二指腸之間,而『幽門狹窄』會導致寶寶喝奶到一個程度出現嘔吐,且吐完奶後還是會想吃,經常好發於2~4週的寶寶。通常會以腹部超音波來做診斷。」

    原則上,5個月以前的寶寶在喝完奶後,父母應幫他排氣、打嗝,而正確拍嗝方式並不是拍背部,楊醫師解釋:「胃位於左上腹,應從背後的左上腹輕輕往上拍,此效果最好。另外,餵奶前可以在寶寶的肚臍周圍,以順時針方向按摩來消除脹氣,並減少溢奶的發生。」倘若溢奶頻率仍高、甚至有噴射狀吐奶,建議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是因為胃食道逆流而導致的溢奶,不妨採取少量多餐、改變姿勢或服用促進胃排空藥物與制酸劑來改善;若是幽門狹窄則要手術治療。

    9腸絞痛

    一天哭鬧>3小時;一週>3天,連續3週

    腸絞痛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

    腸絞痛也是經常在門診遇到的問題,楊長佑醫師表示:「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特別是兩個月大的嬰兒最常出現。」而好發時間在傍晚到半夜之間,嬰兒會出現不正常的哭鬧,並非起因於肚子餓或發燒;雙腿會因為腸絞痛出現捲曲、腹部呈現鼓脹,無論怎麼安撫都無法讓寶寶停止哭鬧,即是嬰兒性腸絞痛症狀。

    發生腸絞痛的可能因素很多,例如:代謝乳糖的酵素不成熟、賀爾蒙分泌異常等加快腸子的蠕動;另外,亦可能對牛奶蛋白過敏、神經發育系統不正常,或親子關係尚未建立默契等。楊長佑醫師表示:「在健兒門診腸絞痛是泛稱的病名,確診前除了找出病理原因,還得符合一天哭鬧超過3小時、一星期達3天以上,連續3個禮拜如此,才能說寶寶有腸絞痛的問題。」

    當父母照護時,若排除其它哭鬧原因像是肚子餓、發燒、生病等,一般而言不需特別治療,如果哭鬧得厲害,則可用溫毛巾在肚臍周圍熱敷,並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肚臍。另外,也可變換寶寶的姿勢,像是將他抱直讓他趴在大人肩上,也能促進腹部空氣排出。不過,腸絞痛亦可能與脹氣有關,建議改善餵奶技巧避免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如果這麼做仍未改善,則考慮藥物舒緩。

    若有家族性遺傳的過敏性體質,寶寶可能會因為對食物過敏而造成腹部不適,因此,盡可能哺餵母奶以減少過敏情形,或暫時改喝水解蛋白的配方奶。原則上,腸絞痛是寶寶過度期的短暫表現,需要父母耐心地安撫。

    10鵝口瘡

    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

    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

    出生6個月內的嬰兒發生鵝口瘡的機率滿高,不過楊長佑醫師表示:「鵝口瘡治癒率高,多數會自行痊癒。」之所以會長鵝口瘡,是因為即使正常人的口腔、腸道、皮膚亦存有少量白色念珠菌,可是會受到身體正常的細菌控制,所以繁殖速度不致於太快而引起疾病。不過,當身體出現一些狀況,例如: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像新生兒剛出生時免疫力不佳、哺乳器具不乾淨、或寶寶近期或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藥物,則可能導致黴菌過度繁殖進而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會有白色的凝乳斑,有時難以與奶垢區別。正常來說,楊醫師指出:「奶垢以沾水的紗布或棉花棒輕輕擦拭即可乾淨;可是鵝口瘡不僅不易被擦掉,有時還會流血。」感染輕微的鵝口瘡多半不會出現其它症狀,可是臨床上會伴隨疼痛,造成寶寶的胃口不佳、搔動不安、甚至拒絕進食。通常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不過也可能因為照顧者誤認為奶垢而不以為意,延誤治療時間並導致症狀愈來愈嚴重。

    注重奶瓶、奶嘴的清潔與消毒
    楊雅淇醫師亦進一步解釋:「鵝口瘡與奶垢的差別在於它不易被剝除,或剝除後容易出血。」如果狀況嚴重建議就醫治療,醫師會開立一些口服的抗黴菌藥物。此外,應加強奶瓶、奶嘴的清潔、消毒,甚至淘汰老舊的奶嘴。

    此外,餵奶前應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盡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至於餵母奶的媽媽,哺餵前先清潔乳頭與乳暈、保持衣服的清潔與乾燥,餵完奶後先餵寶寶喝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的奶渣。

    再者,寶寶的玩具應定時集體清潔。若鵝口瘡情況嚴重應就醫,通常醫師會開立一週以上的抗黴菌藥物治療,甚至白色斑塊消失後還需再服用3天才算是徹底根治。楊長佑醫師指出:「嚴重的鵝口瘡其黴菌可能由腸道排出,感染肛門口周圍的皮膚,因此亦要注意屁股周圍的肌膚,避免合併念珠菌感染的尿布疹。」

    11淚眼汪汪

    按摩眼窩與兩側鼻翼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鼻淚管發育未完全、鼻淚管的構造狹窄,加上眼淚會正常分泌,一旦鼻淚管阻塞即會導致分泌物無法排出,所以造成寶寶淚眼汪汪、眼屎過多、眼睛腫的狀況。

    改善嬰兒淚眼汪汪的方法,建議大人按摩寶寶的眼窩以及兩側鼻翼。首先將雙手洗淨後,在兩眼的中間亦即鼻淚管的附近輕微按摩,楊雅淇醫師說明:「這情況會隨著寶寶長大,結構發育成熟而慢慢改善。」

    大致而言,新生兒常見的眼睛疾病包括新生兒結膜炎、睫毛倒插、鼻淚管阻塞等。如果眼睛出現大量黃綠色或出血性分泌物,且合併厲害的眼睛紅腫,應立即就醫。

    12呼吸有雜音

    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
    孩子呼吸有雜音主要與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有關。楊長佑醫師解釋,當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呼吸所吸進的空氣就會出現類似打呼聲,通常隨著年紀增長約3、4個月時,喉頭軟骨發育成熟,呼吸的雜音會慢慢減少。

    除此,楊雅淇醫師也分析:「新生兒呼吸的雜音類似喘鳴聲,也可能是孩子的鼻肉較肥厚,鼻道相對成人較狹窄,通常長大後會改善。」不過,也有少部分是因為是喉頭軟化、氣管狹窄等呼吸道異常所引起,通常長大後會自行緩解,可是如果情況嚴重則建議看耳鼻喉科,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雷射治療。

    另外,有時寶寶的呼吸聲大、稍微咳一、兩聲就讓媽媽擔心寶寶感冒了,對此,楊長佑醫師說明:「由於寶寶的鼻肉肥厚,加上通道小,只要有一點口鼻分泌物就容易造成鼻塞、打噴嚏。」所以當家長發現寶寶的鼻子分泌物變多,不妨使用棉花棒輕輕擦拭,有時也可用吸鼻器清除鼻內的分泌物。此外,平常可按摩鼻翼兩側以舒緩寶寶鼻塞情形

    13舌繫帶
    老一輩時常擔心寶寶的舌繫帶過短,影響孩子未來的進食與語言發展,說話會大舌頭,楊醫師指出:「正常來說,舌繫帶過短不會延緩孩子學習語言的年齡,只是捲舌音會發得不標準。」至於父母在自行檢查時,可請寶寶伸出舌頭並檢查舌頭是否超出下嘴唇,若有則應屬於正常情形。此外,同時觀察寶寶伸出舌頭是否呈現W形或ω型,如果是,可能表示異常,建議帶至小兒外科評估。

    14臍帶

    注重臍帶的清潔護理

    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寶寶。

    通常臍帶在寶寶出生10~12天後就會自行脫落,正常而言,臍帶護理做得好,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沒做好,則可能在臍帶部位長出臍瘜肉,楊醫師說明:「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的寶寶,亦即溼肚臍,會不斷生出黏液無法乾燥,需要診斷治療。」因此,楊醫師建議父母照護新生兒臍帶,應用75%酒精從臍底部開始殺菌、消毒,如果還是長出臍瘜肉或肉芽腫,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15睡眠問題
    足月的新生兒睡眠時間每天約16~18小時,不會侷限在晚上,白天也會睡覺。不過,楊長佑醫師解釋:「他們的睡眠並非毫無規律,而是分成4~5段,一次睡4個小時,睡醒後就要吃奶,且晚上睡眠時間也比白天長。」

    3~6個月大的寶寶,睡眠腦波的特徵就漸漸與大人一樣,整天的睡眠時間亦慢慢減少並集中在晚上。到了1歲,一天睡不到14小時,不過白天可能需要2次的小睡。因此,楊醫師建議:「從嬰兒出生到週歲這段期間,培養他良好的睡眠習慣。」當孩子醒著時,就當做是白天,讓空間有明亮感、多跟小孩玩耍。當小孩睡著時則當成晚上,讓室內燈光盡量昏暗。此外,3個月前的寶寶可以抱睡,3個月後的孩子則盡量陪在他旁邊睡,而且避免養成嬰兒吃奶嘴睡覺的習慣。

    善用資源,照顧寶寶好Easy
    定期量體溫
    在照護新生兒時,還有哪些細節是新手父母要特別注意?楊雅淇醫師指出:「定期幫寶寶量體溫,一旦發現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情況,一定要立即就醫。」而發燒的定義即是分別兩次測量到37.8℃以上的體溫。不過,也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避免讓孩子穿過多、過厚的衣物,以免導致他的體溫過高。

    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

    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要立即就醫。

    另外,應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楊醫師解釋:「仰睡已被證實不會增加嗆奶危險。」有些家長認為讓寶寶仰睡,以後頭型會不好看,所以讓他側睡或趴睡,可是側睡與趴睡已被證實會增加嬰幼兒口鼻被悶住的機會,與嬰兒猝死症相關。

    另外,寶寶睡覺時,他周圍的口鼻要淨空,棉被蓋到胸部即可,兩側棉被則讓他墊在身體下,而床舖周圍不要有太多鬆軟的棉被或抱枕,以免不小心悶住寶寶的口鼻。另外,也不要將寶寶放在兩張併床的中間縫隙、或床舖靠牆邊的縫隙,這都可能造成寶寶翻身時被卡住,甚而壓到他的口鼻。

    與新生兒同睡的大人不可有抽菸、酗酒、或服用其它藥物,以免神智狀態不清醒,不小心翻身即壓到寶寶;另外,亦不可有其他年紀較長的小孩與新生兒同睡,楊雅淇醫師說明:「小孩容易忽略安全,可能玩耍時會不小心壓到寶寶。」

    做好防護以免寶寶被感染
    除此,由於新生兒的免疫力還未發展成熟,即使有來自母親的抗體,但還是容易遭受感染,因此建議減少訪客、照顧者要勤洗手,如果親人有呼吸道感染,像是感冒,應戴口罩或避免與新生兒接觸。倘若媽媽有輕微感冒,可以戴口罩哺餵母奶,倘若患有嚴重流感,建議將母奶擠出來,再由別人以奶瓶餵食。

    許多新手父母在育兒時經常遇到各式的疑難雜症,不妨將問題記錄下來,利用返診或帶寶寶接種疫苗時,有系統的詢問醫師。此外,國健局所發的兒童健康手冊也有精簡、扼要、卻有很詳細的育兒知識,包括餵食的重點、環境的注意、新生兒篩檢、或副食品添加,父母不妨多善用手邊的資源,如此在照顧寶寶也更得心應手。

  • 腸絞痛症狀 在 妮妮在東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20 23:30:13
    有 341 人按讚

    2020.06.10 六歲生日快樂🎂

    恭喜你滿六歲了
    原來我也當了六年的媽媽
    你是我的第一個孩子
    人生中有許多的第一次
    媽媽都是和你一起經歷的

    你還在我肚子裡時
    就不安份想偷跑 ~
    讓媽媽住院安胎了好些天

    出生後先是母奶親餵磨合期
    草莓奶、乳腺炎、奶頭被咬破造成感染、一天24小時當中掛奶18個小時左右
    但因為你腸絞痛體質嚴重
    比起定時瓶餵的腸胃消化負荷
    親餵你能自己控制想吃的量
    明顯減少你腸絞痛的反應時間
    管他什麼百歲派、奶量一定要定時定量
    只要你舒服 ~ 就是媽媽舒服
    掛奶就掛奶吧 ~

    撐過了前幾個月的磨合期
    你腸絞痛症狀也減緩了不少
    母奶供需平衡後 ~
    媽媽我也感受到親餵的甜蜜感和方便
    但接下來的離乳食過敏關卡
    又讓我們母子兩人
    一同心驚膽跳了好長一段時間

    你體質敏感只是碰到過敏物質的食物
    ( 還沒吃下肚 )
    就足以讓你全身嚴重蕁麻疹和氣喘
    到需要坐救護車去急診🚑
    在你四歲以前
    媽媽的皮夾裡隨時備著緊急過敏緩解的藥物
    最嚴重時你連所有的麥製品和蘋果也過敏
    在醫生的建議下
    為了避免由母奶傳遞過敏物質給你
    媽媽足足半年以上沒有吃任何麥製品
    ( 所有的麵包、麵條、餅乾.....都不行 )
    一直在帝京病院兒童過敏專科
    持續抽血追蹤到一歲多💉
    確定你已對麥製品無過敏反應了
    媽媽才稍微比較放心
    一直到了現在你絕大大部分
    娃娃時期會過敏的食物都已解禁
    有些不熟悉的食材
    你自己也會懂得先詢問大人後再吃

    你一直都是我親自帶的
    24小時整個完全黏在一起
    直到你一歲多回台時
    才第一次讓家人幫忙帶你
    然後媽媽能稍微出門透透氣
    第一次連續三個小時
    沒有背著你和看著你
    媽媽我居然覺得感覺好奇怪 ~

    上幼稚園前你不會說日文
    就這樣又驚又恐的被送去學校
    頭一個月真是每天哭慘慘
    但才沒過多久 ~
    你在家自己玩時
    常已是邊說日文邊自言自語
    你非常的喜歡去學校
    媽媽很感恩你的學校讓你很快樂❤️

    現在的你 ~ 喜歡各種機器的研究、喜歡畫畫、喜歡唆使妹妹一起搗蛋、專出餿主意、喜歡恐龍🦕、喜歡電車🚃、喜歡狗狗貓貓、喜歡繪本、喜歡摺紙、喜歡納豆飯、喜歡台式蔥油餅、喜歡台灣芒果🥭、喜歡喝QOO、最喜歡看電視😂
    常常和妹妹一起玩、然後吵架、然後又和好、再又吵架😂

    想到明年的春天 ~ 你就是小學生了
    媽媽希望你還是每天都能這麼快樂
    以後功課好不好 ~ 不是最重點
    最重點的是
    爸媽希望你是個「 有愛的暖男 」
    成長成一個對任何事務都能負責任
    且對身邊的人都溫暖的人

    兒子 ~ 生日快樂🎂
    健康、快樂、順心、平安
    就是最大的幸福❤️

    #恐龍蛋糕是兒子指定的
    #蛋糕有分送些給鄰居和同學
    #Costco蛋糕🎂
    #生日快樂
    #六歲
    #母難日
    #媽媽愛你😍

  • 腸絞痛症狀 在 JollyFactory-璟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2-22 10:17:23
    有 15 人按讚


    【#Umee防脹氣奶瓶】
    -
    您還在煩惱寶寶脹氣嘛?
    您還在煩惱寶寶喝奶速度不流暢嘛?
    您還在尋找寶寶喜歡的奶瓶嘛?
    通通都交給我們的
    #Umee防脹氣奶瓶
    -
    Umee防脹氣奶瓶
    ✅PPSU材質 / 玻璃材質
    ✅寬口徑設計方便使用
    ✅國際專利:四點通氣孔的單片式通氣閥門,讓空氣自然流入瓶內,有效降低脹氣、腸絞痛症狀
    ✅黃金比例三公分:內嘴頭內外模擬母親乳房設計,奶嘴內壁有波浪型突起物,仿乳頭內部不同肌肉、脂肪纖維組織,三公分黃金比例符合人體工學,仿照母乳餵哺,寶寶容易吸允,達99%母乳實感餵哺
    ✅安全最高標準:通過歐洲安全檢查標準、美國FDA高級別認證
    ✅母乳最佳溫度37度:37度是促進消化酵素在人體進行消化的最佳溫度,隔熱保溫套是維持奶液37度如母親乳房溫度
    ✅Umee全系列奶瓶不含雙酚A
    -
    -
    茜茜的文章介紹 #看完別忘了按讚加分享唷
    👉 http://bit.ly/2SPhaVb
    茜茜的團購網址 #進去一定要手刀下單
    👉 http://bit.ly/2SMchwa
    -
    📍LINE:@jingfong
    📍IG:jollyfactory_jf

    💜平價好用【荷蘭umee防脹氣寬口奶瓶+奶粉盒+投影音樂盒團】💜
    #優惠團購再送奶粉盒 #學習杯 #留言禮物
    ✅優惠團購:http://bit.ly/2SMchwa (可刷卡)
    ✅心得文:http://bit.ly/2SPhaVb

    來囉來囉!拍謝~茜茜因為感冒延遲了心得文的完成(我跪😭)
    但我又不想先把團購單給你們,因為奶瓶的選擇很重要,希望爸拔媽咪都是看過茜茜真實的心得文,再一起來團購。

    umee的奶瓶是集結大部分品牌的優點,然後也有他們沒有的優點👉🏻
    1. 有效防脹氣❗️ (獨家專利)
    2. 容量加大 (裝奶粉不會容易撒出)
    3. 瓶身好握不手滑 (寶寶可以早點自己練習喝奶)
    4. 玻璃/PPSU耐高溫 180~300度C
    5. 奶嘴頭不會吸一吸扁掉
    6. 不用再找氣孔在哪裡,好輕鬆沒壓力
    7. 外型簡約好看

    偷偷說,這是賈靜雯給波妞用的私物,
    她不是代言人歐~是私下愛用的。

    同品牌出的奶粉/零食分裝盒,茜茜一定要大推🔥
    我是個很在意奶粉分裝盒的人,要好用省事又好看,
    誠懇的建議大家把奶粉分裝盒都換成umee,
    至於為什麼?趕緊看看心得文便知曉。

    #茜茜首團好康

    這個奶瓶除了好用以外,價格也非常可愛💕
    這次茜茜團還談到買一組就送學習杯or奶粉/零食分裝盒(大推的好物!!)

    /
    📌團購時間:即日起~2/27(三) 23:59止‼️
    📌茜茜好康:
    買160ml一組送鴨嘴學習杯*1
    買240ml一組送奶粉/零食分裝盒*1
    滿1500原可享免運優惠
    📌分享禮物:(活動辦法在留言處)

  • 腸絞痛症狀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1-22 18:35:56

    大腸癌連續11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那麼你的腸道健康嗎?

    大腸疾病症狀通常可以從腹痛、排便型態來觀察。尤其,排便是腸道最主要的排毒機制,沖水前別忘了多看一眼,學會「便」別身體訊號。

    我們可以根據「布里斯托便便分類法」,為腸道健康把關!

    |便秘|
    當水分太少或是腸蠕動太差,糞便就會變硬,便祕病人會覺得排便次數變少、解便疼痛、排硬便,或是解不乾淨的感覺,常見的原因包括阻塞、大腸蠕動異常、藥物及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低下)。

    第一型,像大葡萄乾一樣,一顆一顆又乾又硬,
    就是便秘的標準類型,別忘了多補充水分與蔬菜水果等膳食纖維。
    第二型,像香腸一樣,表面凹凸不平,平時多加喝水及進食蔬果便能改善!

    |健康|
    第三型,像玉米一樣,表面有些裂痕,只要多補充一點水分即可。
    第四型,便便形狀像香蕉,前後完整,表面光滑,代表你的便便擁有健康好氣色,是糞便界的理想型!

    |腹瀉|
    當腸內物移動太快,或是大腸可能因為疾病或功能不佳,造成水分吸收不良,就會引起腹瀉。腹瀉病人會覺得排便次數增加、排糊或水便、急迫的便意,以及解不乾淨的感覺,常見的病因包括感染、發炎、吸收不良以及藥物等,腸胃出血時,消化道中的血會刺激腸胃蠕動,雖然禁食也會解便,還可能解很多次的黑便或血便。

    建議少量多餐、避免乳製品、甜食、咖啡、酒類等,並適量補充可溶性膳食纖維(豆類、地瓜、燕麥、胡蘿蔔、香蕉、秋葵、蘆薈)
    第五型,像是馬鈴薯,一塊一塊又軟軟的,要當心有輕微腹瀉,可能是體內好菌及壞菌分佈失衡或是腸躁症!
    第六型,已經像是地瓜泥狀的便便,可能吃到過敏的食物,要注意囉!
    第七型,水狀便便代表有嚴重腹瀉問題,腸道恐怕已被細菌及病毒感染,若同時腹脹氣及絞痛,且一天超過三次都是水便的話,不要猶豫,快去看醫生!

    【腸道糞便相關影片】

    便秘走開!最棒的蹲馬桶姿勢讓排便暢通無阻
    https://youtu.be/mKgbOwvOukg

    掌握5大重點增加腸內好菌,肌膚也跟著回春!
    https://youtu.be/lbF_1hC3XS8

    醫學博士力推!緩解便秘最強!早餐前奇異果這樣吃
    https://youtu.be/VzBbC5FlQRw

    【相關文章】

    沖水前看一眼!醫師1張圖秒看出腸道隱憂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590

    便便特徵比次數更重要!大出這3種便便預警癌症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847

    3分鐘大不出來就是便秘!6個徵兆從便便看出腸道健康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946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 腸絞痛症狀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1-02 20:58:47

    肚子痛看腸胃科,心絞痛看心臟科,那你時常健忘、失神有腦霧現象,或是頭痛、肩頸腰背痠痛,要看哪一科呢?也有人一聽到 #神經科 ,就以為是精神病(大誤),來聽聽宜婷和培樺用道地台語解答: #腦神經科 到底都看些什麼問題呢?#台語解說 🔜🔜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神經嗨嗨台語脫口秀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台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開發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台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你的支持和分享!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症狀求救腦神經科?
    🔸頭痛及身體疼痛、麻、酸、皮蛇、神經痛
    🔸頭暈及失眠問題
    🔸腦霧、記憶力退化
    🔸中風、失智、帕金森氏症
    🔸顏面神經失調、抽筋、眼皮跳、手抖


    主講 :賴宜婷。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楊筱薇。汪俐彣
    導演:汪雅惠。楊筱薇。汪俐彣
    後製剪輯:汪俐彣。謝劭玟。 鄭淳予。 賴通䇇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台語 #神經嗨嗨 #神經科 #失智 #頭痛 #中風 #腦霧 #台語解說 #腦神經科 #疼痛 #失眠 #頭暈 #手抖 #眼皮跳 #抽筋 #中風 #走路不穩 #帕金森氏症 #顏面神經失調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 腸絞痛症狀 在 林子民中医师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0-11 14:38:56

    The Original Enzyme|酵素|改善便祕|至尊排毒
    天然簡便而沒有負擔的排毒,改善便祕,讓您的生活更精彩!
    優惠購買洽詢:
    whatsapp : 016-9175256
    TEL : +603 8011 1142

    章節
    0:00 "毒素"的概念
    0:35 便祕和皮膚的關係
    0:57 為什麼要使用酵素來排毒?
    2:10 為什麼要選擇The Original Enzyme?

    追踪更多的林子民中医师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intzemin/
    合作邀请 ➡︎ [email protected]
    或 whatsapp ➡︎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60169175256

    中醫對這個毒素的認識 , 就是說我們身體不能及時排出去的這些代謝產物都可以叫做"毒" .
    這些毒素如果在我們身體時間一久 , 它就會變成妨礙我們健康的致病因素 .
    毒素在我們身體裡面到處阻塞 , 成為我們身體的負擔 , 身體就會出現很多不舒服的症狀 ,
    或是 一些體征表現出來 .
    皮膚的狀況其實跟我們的大腸有很大的關係 , 所以說這個便秘就是造成我們皮膚沒有彈性、
    沒有光澤的一個主要原因 .
    為什麼呢 ? 因為肺跟大腸相表裡 , 它們是有聯繫的 .
    那麼肺主皮毛 , 所以大腸累積的毒素就會反映在我們的皮膚上面 .
    既然我們要排毒的話 , 為什麼要來選擇這個酵素(Enzyme) ?
    首先第一個就是方便 , 簡單的事情人們才會願意去做 .
    那麼到底酵素是什麼呢 ? 酵素基本上他就是具有一個活性的一個氨基酸 .
    其實我們身體自己也會產生這些酵素 , 叫做潛在酵素 .
    潛在酵素分成兩個部分 , 一個叫代謝酵素 一個叫消化酵素 .
    消化酵素 ,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幫助我們消化這些食物的一個酵素 .
    代謝酵素就是可以保證我們身體的正常循環代謝 , 實踐這些生理功能的催化劑 .
    如果我們吃進去的食物 , 需要潛在酵素消耗很多的消化功能 ,
    那我們的代謝就沒有辦法很好的運作 , 所以需要額外從外部攝取酵素來幫助我們消化食物 ,
    這樣我們身體自己產生的潛在酵素就能夠盡情的發揮正常生理功能的保證性 .
    為什麼要選擇The Original Enzyme?
    因為The Original Enzyme是一個比較天然的 ,
    而且有通過馬來西亞衛生部KKM以及HALAL的認證 .
    The Original Enzyme以檸檬皮作為原料 , 含有果膠酶、蛋白酶、澱粉酶以及蔗糖轉化酶 ,
    所以The Original Enzyme對食物的消化是比較全面性的 .
    所以消費者在使用的時候都能夠比較安心 , 而且對新陳代謝和排毒的部分都會比較有效果 .
    那麼像林醫師平常診務繁忙 , 而且三餐老是在外 , 所以在營養均衡的部分似乎稍顯不足 .
    所以在選擇營養保健食品的時候 , 她的便利性以及效果兼具就非常的關鍵 .
    所以我本身也有在服用這個The Original Enzyme , 她的味道口感不會刺激 , 而且非常的柔順 .
    有一些市面上的產品會造成肚子絞痛 , The Original Enzyme不會有這樣子的一個問題 .
    林醫師可以在平常看診的時候付出100%的精力 ,
    我相信The Original Enzyme起到了非常關鍵的效果 , 相信你也會喜歡The Original Enzyme !

    #林子民中医师 #健康 #養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