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腳底長繭看什麼科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腳底長繭看什麼科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ballII (ballII)站內Road_Running標題[問題] 腳底繭或疣?(附照)時間...
http://i.imgur.com/qIYMVQb.png
右下角就是我的繭,某天在跳舞時發現腳底會痛,才知道它的存在。
一開始比較痛,走路也會痛,
後來痛楚慢慢減輕,走路無感,但跳舞、長跑、登山時仍會痛,一直沒有痊癒。
http://www.erhlin.cch.org.tw/view_Health.aspx?id=134
這篇文章說腳底豆豆可能是病毒疣,也可能是單純的繭(因摩擦而角質增厚),
我覺得我的是繭,對嗎?
如果去皮膚科治療,會怎麼治呢?單純的繭也用冷凍療法嗎?
有什麼能自行保養的方法讓它自己消失嗎?
---
想先請教一下各位經驗,
這樣醫師問我要抹藥、冷凍、還是小手術時,(<-純幻想)
我才能安心的回答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233.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428080777.A.3E0.html
因為我曾被醫師用不適合我的治療方法傷害過,
回家查網路後才知大部分的醫師多用更溫和的方法。
(之後也去其他診所就診請教醫師,確認我的認知正確。)
這事養成我看醫生前都會先找資料與他人經驗的習慣。
只是讓自己知道有其他可能的選擇,不會盲目以為醫師須照網路傳言治療我。
謝謝各位建議。
那麼看起來不像急案,那我再好好觀察它一下,會先謹慎的把它弄平一點~
※ 編輯: ballII (1.161.233.14), 04/04/2015 12:48:55
主旨不在問診,
而是問「如果是繭,你接受過什麼治療」與「如果是疣,你接受過什麼治療」,
那麼當醫師告訴我是繭或疣時,我心裡會立刻知道有哪些治療方式,
不須先中斷醫師診療,跑回家查網路問:「醫師說是繭!那麼你們的經驗是?」
為什麼我依賴網路經驗?
因為以前被名醫治療耳朵時傷過耳膜:
http://mkhere.blogspot.com/2013/04/ear.html
事後問網路,與另外就近就診請其他醫師觀察耳膜痊癒狀況,
都得到一個結論:
原醫師其實可以先幫我滴耳屎軟化劑,過幾天後再取耳屎,這樣安全許多。
可惜我之前並不知道軟化劑的存在。
引用其他醫師的詮釋:
「有的醫師認為病患不喜歡回診,費時又多繳一次掛號費,
所以就直接取出耳屎,沒告訴病人有另一種選擇。」
我的確是個依賴網路的宅女,
不過我養成查網路習慣後,仍跟醫師處得很好,互動積極。
像最近網路說用眼過度者應定期檢查眼壓,我就立刻跑去檢查啦。
又如網路說「止痛藥可以不用吃」,
於是我每次拿藥都會主動問:「這裡頭有止痛藥嗎?不痛可以不吃嗎?」
答案都是可。
但若我不問,醫師和藥師通常都直接放我走,讓我吞下所有藥丸。
(我甚至會主動跟醫師說:
「止痛藥可以不要開這麼多天嗎?我覺得我不需要,我怕浪費健保資源。
如果還會痛,我會再來跟你要。」)
我不赤腳與人共用設施,豆豆也只有一顆從未擴散,似乎沒有傳染現象。
(...其實好像是兩顆。
原文連結說繭「常有一特別增厚透亮的中心」,我則有兩個透亮的小中心。)
※ 編輯: ballII (1.161.226.183), 04/05/2015 20: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