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知道人體細胞的生命週期嗎 PART2》
【生命週期】
人體的運作過程是一個固定循環:所有的細胞都是先產出→發生作用→被破壞 →修復→淘汰,然後有更新的細胞再產出→發生作用→被破壞→修復→淘汰。身體需要不停的汰換過老或是功能不佳的組織,並產出新組織,才能讓身體持續維持在健康狀態。
一...
《妳知道人體細胞的生命週期嗎 PART2》
【生命週期】
人體的運作過程是一個固定循環:所有的細胞都是先產出→發生作用→被破壞 →修復→淘汰,然後有更新的細胞再產出→發生作用→被破壞→修復→淘汰。身體需要不停的汰換過老或是功能不佳的組織,並產出新組織,才能讓身體持續維持在健康狀態。
一個人的自癒能力越好,身體的修復和淘汰能力就越好,而自癒力要好,就需要仰賴脊椎、骨骼、關節、肌肉和神經傳導的完整運作,讓身體上下各部位的組織能夠得到充足的養分與訊息交換。
【肝細胞】
肝臟(Liver)為脊椎動物體內的一種器官,以代謝功能為主,並扮演著除去毒素,儲存醣原(肝醣),分泌蛋白質合成等重要角色,肝臟也會製造膽汁。肝臟是人類身體器官中唯一有再生功能器官,即使正常肝細胞低於25%,仍可再生成正常肝臟。
肝細胞只有150天左右的壽命,但是,酗酒者的軟組織細胞(肝臟的主要細胞)可能會逐漸受損,形成疤痕組織-「肝硬化」。因此,雖然健康的肝可以不斷自我更新,而硬化損傷是永恆的,甚至是致命的。
【指甲】
指甲是一種角蛋白,角蛋白是一種蛋白質。就如同身體中其它的蛋白質一樣,是由各種胺基酸合成而來的。負責指甲生長的甲基是覆蓋在皮膚下面的,上面的指甲只是被新長出來的指甲一點一點往上推而形成。
其平均生長速度為每天0.1功公分,具體的生長速度因個人年齡、新陳代謝速度、季節等因素而不同。 手指甲從頭重生需要4-6個月,而腳趾甲因生長較慢則需要6-9個月。如果發現指甲生長的速度改變(變快或變慢),無法用生理因素解釋,則可能是因為疾病的效應,如甲狀腺亢進、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甲床分離、灰指甲/ 甲癬...等。
【頭髮】
頭髮可以保護頭部和大腦。夏天可防烈日,冬天可禦寒冷。細軟蓬鬆的頭髮具有彈性,可以抵擋較輕的碰撞;還可以幫助頭部汗液的蒸發。每天掉髮數量少於100根都算是正常的,而一般人平均頭髮生長的速度平均每天生長約0.3~0.4公分,大約是1個月長1公分。夏季比冬季長得快些,白天比夜間長得快些。人的一生中以15-30歲期間頭髮生長速度最快,30歲以後生長速度逐漸變慢。
正常人的頭皮大約有10萬到15萬個毛囊左右,而亞洲人大約在10萬個毛囊。而每一個毛囊能長多久、多久會掉落,這種生長週期是由基因決定,更受到後天眾多的因素影響。例如:染燙受損、不適合過度刺激的洗髮精、頭皮感染、生活作息過度勞累、空氣污染、荷爾蒙失調、飲食習慣口味過重等等。
【心臟細胞】
心臟功用是推動循環系統中血管的血液。血液提供身體氧氣以及養分,同時也協助身體移除代謝廢棄物。心臟位於胸部縱隔腔的中間偏左部位(以人體自己的方向看)。
心肌細胞的失去功能和死亡是造成心臟疾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兒的心肌細胞可以透過再生來補償所損失的心肌細胞,但成人的心肌再生的能力非常的低,無法在損傷後進行自我修復,所以心臟在受損後,心臟細胞都會被纖維母細胞所代替,變成纖維化,也就是心臟永久性地失去了功能。與皮膚、肝臟等其他器官相比,心臟的自我修複能力很差。心肌細胞每年的複製率只有0.5%,無力修複重大損傷。
【骨骼細胞】
骨骼是組成脊椎動物內骨骼的堅硬器官,功能是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及儲藏礦物質。骨組織是一種密實的結締組織。骨骼由各種不同的形狀組成,有複雜的內在和外在結構,使骨骼在減輕重量的同時能夠保持堅硬。
骨細胞(Osteocyte)是一種位於骨骼中的星狀細胞,在成熟骨組織中是占比最大的一種細胞。人的骨細胞的壽命幾乎與人一樣長,成人體內大約有420億個骨細胞。骨質疏鬆症很可能與骨細胞的凋亡有關。骨細胞的異常死亡將導致骨中的礦物質無法更新,進而造成骨壞死。
【腦細胞】
腦細胞是構成腦的多種細胞的通稱,目前最新科學期刊表示,腦細胞約有860億個。腦是脊椎動物身體中最複雜的器官。人類的大腦皮質包含大約140-160億神經元,小腦中包含大約550-700億神經元。一個人若停止呼吸二至五分鐘以上,可能會造成腦死現象(通常指包括腦幹在內的全腦部功能喪失的不可逆轉的狀態)。出生時腦細胞數量已固定,我們大腦的大部分不會隨老化而自我更新。
☺受損組織和器官的「自癒力」,請洽#巧克藥師
腦細胞數量 在 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知識單元-幼兒腦部的神奇發育」
不知道,你是否想過一個問題?
「為什麼嬰兒出生後,沒有自己求生存的能力?」
我生第一胎,看著還是嬰兒的女兒
我腦中就冒出這樣的疑惑
直到生了第二個孩子才算有找到謎底
可能你覺得我的問題很奇怪
嬰兒出生本來就只會哭、跟需要人抱啊?
但若你跟其他哺乳類動物比較:
剛出生的小馬立刻就學會站立
剛出生的斑馬甚至15分鐘便會奔跑
海豚生出來就會游泳....
是人比較不好?還是另有隱情?
表面上看起來,其他哺乳類生物似乎比人類厲害
但這些「求生機制」反而成為它們發展的限制
非人類的哺乳類動物,腦部在出生前就將線路組裝完畢
因此一出生「跑、站、游泳」這些求生本能
反應力遠高於於人類
然而,他們有點像是一台組裝好硬體的電腦
一出生就靠這些配置好的硬體來達到行為生存
出生後,就僅靠這些反射來生活著
(當然像海豚、狗狗都可以經過再訓練,
但可能需要非常多次的練習,才達到訓練效果)
然而人類則不太一樣,在出生的前幾年
(也就是我們稱為「嬰兒」的階段)
他們剛出生時,並不配備哺乳生物的求生技能
(例如:你看哪個嬰兒一出生就會走路的?
頂多偶而動一動腳、笑一下賣萌、再翻個身
爸媽或阿公阿嬤,就開心到一個不行)
他們用著極度緩慢的速度,
學習哺乳動物才剛出生就自備的「生存伎倆」
(例:七月坐、八月爬、甚至一歲才會走路...)
那我們在這段時間,腦部難道在放空嗎?
這段看似無用的小時光,
卻是腦袋發展的重要時刻
這些賣萌的小生物,
他們的腦部正受環境淺移默化的影響
剛出生的嬰兒,腦細胞數量跟成人差不多多
而發展的秘密在腦細胞的「連結」
剛出生的嬰兒,大部分的神經元並未連結
然而在生命的頭兩年,神經元開始迅速的連結
(嬰兒腦部,每秒甚至可多達兩百萬個新突觸連結)
換言之,這時的嬰兒像是個大海綿
吸收著各式各樣的資訊(例如:觸覺刺激、感官刺激、語言刺激)
所以第一個結論是:「出生的嬰兒盡量給予各種新鮮刺激」
當嬰兒接近兩歲時,腦中神經連結達到高峰
(若跟成年人相比,是一般成年人的兩倍)
兩歲多孩子開始學習著「剪枝」
也就是學習刪減掉不必要的連結,留下重要連結
第二個資訊:「反覆出現的會被留下、少出現的會被修剪掉」
換言之,重要的、需要被教育的
然而孩童腦內比你更加複雜
(他們小小腦袋瓜中,多了你腦部兩倍的連結)
因此你必須在三提醒他們,
反覆地說明,增加他了解
這個教養或技能必須留下來的必要性
他才有機會學習到這個資訊需要留下來的重要性
第三個資訊:「抑制孩子,創造力會被修剪掉」
雖然我不諱言地,
我女兒有時候太over會被我叫去罰站
但盡可能不要設限他的各種可能
順著他們腦部的發展,讓他們發揮無限的創造力
在爸媽允許的狀況下,
給他們豐富的選擇跟學習刺激
孩子會用你想像不到的狀態,
記憶跟學習著,那些大人看似不可能學習的資訊
當然這不是全部的理論基礎
但我猜這一切,對於正在摸索跟思考的家長
可以也帶來一些小小的想法
所以分享給正培育小小幼獸的偉大父母們 ><
#附上看到媽媽就流口水的兒子
腦細胞數量 在 愛長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隨著人體老化,荷爾蒙與養分的供應會慢慢減少,漸漸會對 #腦神經細胞 的維持能力下降,為了避免落入「人人饑餓」的情況,就會啟動自然凋亡機制-減少腦細胞數量。
這些營養是腦細胞特別需要的: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4120
---
長照家庭必備【愛長照LINE會員】已經6萬多人關注!
歡迎加入👉https://reurl.cc/GVol9d
【免費代辦輔具補助】輪椅、氣墊床、便盆椅......
👉https://reurl.cc/pD0Dzb
找居服員、找外籍看護、找機構
👉https://bit.ly/2HCGdEf
成為愛長照照服員會員 多層照顧工作保障
👉https://reurl.cc/E7Ll0R
【免費試乘】立即報名體驗電動代步車,拿好禮!
👉https://reurl.cc/QppKmq
腦細胞數量 在 Harper baby 小哈潑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打開連結看看內容吧 👍🏻
人生命中最關鍵的時期,是從在媽咪肚子裡開始,#有生命之後的1000天。陳美齡提醒,這期間是寶寶身體、頭腦成長最快的時候,得到充分的營養和刺激,將對寶寶產生一輩子的影響。
雖然每人的腦細胞數量差不多,但腦細胞與腦細胞之間的突出(神經元),每個人的數量都不同,讓寶寶看得多、聽得多、吃得營養,給予新的東西和刺激,腦細胞的突出便會成長。陳美齡表示,#3歲前是突出成長最快速的時期,#父母可於此階段盡量多跟寶寶講話,陪他們唱歌、玩遊戲,有機會多帶他們見一些朋友,給他們多一點刺激,當寶寶頭腦發展得更快,說話速度與能力也會提升。
✍🏻 寶寶在聽!講話時別當他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寶寶雖然還小,但理解力卻很高,「不要以為1歲多寶寶聽不懂你在說什麼,於是大人就當他不存在地說話,他在聽,而且他會學,所以要小心,如果不希望他學的事,就不要做。」陳美齡提醒,#越早跟寶寶說話最好,而不是一味認為大人說話,小孩不要聽。
✍🏻 不要把學習與遊戲區別開來(小哈潑就是邊玩邊學習 媽媽要在旁邊引導)
玩,也是學習,能做到這樣是最好,因此媽媽玩的時候,同時給予寶寶學習的功課,這樣子他便不會覺得學習是辛苦的,陳美齡用這種方法教育三個兒子,邊玩邊學習,長大後他們都進了史丹福大學。她認為,小時候這樣教育孩子,也養成三個兒子常在吃飯時跟爸媽分享事情,「跟他們吃一頓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吃飯不但是一件快樂的事,同時帶領父母進入孩子的世界。
✍🏻 不要對孩子感到不耐煩
孩子沒有大人做得那麼快又好,因為他們還在學,要欣賞他們的成長,別在一開始就不高興。孩子跑來跑去、一直問東問西,父母覺得很煩,但如果他坐著不動,或對任何事都沒好奇心,你會更煩惱。假設他真的無法安靜,帶給別人麻煩,#你可以教他,#可是不要不耐煩,#孩子本來就須要耐心教導,換個角度想,煩躁的心態就會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