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腓立比書4章6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腓立比書4章6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腓立比書4章6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Amanda飨生活 in A styl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飯糰。豆米漿》 一直說要睡到自然醒,結果又是六點起床⋯🙄 決定吃飽一點,然後再出門辦事。😊💪🏻 每天都是粉紅泡泡的日子,謝謝身邊的朋友們都這樣有愛啊!❤️ 然後我已經在倒數這週五的防彈新專輯回歸了⋯🥶 - 聖經中,愛的10種方法: 1、傾聽,不要打斷 (Listen without I...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有仇必記- 何志光頻道 Ho C K Jonath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何志光 約翰福音8:44「(耶穌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 創世記2:16-17 「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
「腓立比書4章6」的推薦目錄
腓立比書4章6 在 makeup artist 連士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35:35
💡💡💡 🎬 💡💡💡 「把握每一刻,真切認知何謂 “當下” ,讓片片生命剎那與聖靈連結,圓滿永恆!」-連士良 📚 好文時光: 【 活在當下,聯於永恆 】 文:NAPA 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有個奇妙物理現象:當一物體運動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不再存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分界也跟著消失。 在英文裡...
腓立比書4章6 在 水深之處 Luke54.shepherd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5:44:04
藉著禱告,神的平安注入我們裡面, 我們就得以化解掛慮。 我們享受神作我們的平安, 我們裡面就完全平靜下來。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 祈求,帶著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神那超越人所能理解的平安, 必在基督耶穌裡,保衛你們的心懷意念。 (腓立比書四章6~7節) #神的平安保守你的心懷...
腓立比書4章6 在 Hinso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1 14:06:27
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他守誠實直到永遠。 ----詩篇146:6 令人目不暇給的大自然、浩瀚無窮的橙海,人類渺小得很。 現實生活中很多大小事情, 我們的渺小更顯我們的無力。 現今世代,即使我們力挽狂瀾, 都未必能阻止某些事情發生: 正在肆虐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澳洲連日山火、東非蝗蟲災害...
-
腓立比書4章6 在 有仇必記- 何志光頻道 Ho C K Jonath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05-09 17:38:41主持:何志光
約翰福音8:44「(耶穌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
創世記2:16-17 「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創世記3:2-7「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
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
路加福音15:21-24 「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羅馬書4:4-5 「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
羅馬書4:3「經上說什麼呢﹖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
創世記15:3-6 「亞伯蘭又說:你沒有給我兒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後嗣。耶和華又有話對他說:這人必不成為你的後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哥林多後書5:17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羅馬書10:9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
腓立比書2:6 「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以弗所書1:5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香港本土力量 Hong Kong Localism Power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HongKongLocalismPower
腓立比書4章6 在 Amanda飨生活 in A sty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飯糰。豆米漿》
一直說要睡到自然醒,結果又是六點起床⋯🙄 決定吃飽一點,然後再出門辦事。😊💪🏻
每天都是粉紅泡泡的日子,謝謝身邊的朋友們都這樣有愛啊!❤️
然後我已經在倒數這週五的防彈新專輯回歸了⋯🥶
-
聖經中,愛的10種方法:
1、傾聽,不要打斷
(Listen without Interrupting.)
靜靜的聆聽,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內心謙虛的表現;你若愛一個人,就多聆聽!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18:12)
2、勸慰,不要指責
(Speak without Accusing.)
不要養成指責他人的習慣,尤其是在尚未弄清事情原委之前。
很多人做錯事情後,
更渴望得到接納,而不是指責。就像你自己在犯過錯誤之後, 所渴望的一樣。你若愛他,就不要指責!
「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雅各書 1:19)
3、給予,不要保留
(Give without Sparing.)
面對別人的懇求,不要拒絕;能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遲疑。
你今天幫了別人,明天別人也會幫你;即使他們都辜負了你,
天上的父也會給予你百倍的賞報,因為祂把一切都看在了眼裏了。你若愛他,就不要保留!
「有終日貪得無饜的;義人施捨而不吝惜。」
(箴言 21:26)
4、祈禱,不要停止
(Pray without Ceasing.)
愛一個人,不僅僅只是給他一點東西。愛與不愛,並不是做給外人看,而是做給自己的心看。請你常常在心裏為他祈禱,不要停止。
因為你真的愛他,就會讓他先住在你的心裏。愛他,就時時為他祈禱!
「因此,我們自從聽見的日子,也就為你們不住的禱告祈求, 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
(歌羅西書1:9)
5、回答,不要爭執
(Answer without Arguing.)
人與人的相處,在於和睦,而不在於彼此爭執。家裏的人,常常為了證明自己是有理,而不斷的為自己辯護。當每個人都在想著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時候,爭吵就不可避免。到最後,爭論並沒有帶來和睦,反而是隔閡越來越大。
你若愛他,就不要爭執!
「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
(箴言17:1)
6、分享,不要假裝
(Share without Pretending.)
如果你真的在乎一個人,那麼把你真實的自己與他分享。不要總是帶著虛假的面具,裝出一副迎合他的樣子。假裝,並不會讓對方對你的喜歡增加一層,反而會在時間的流失中,慢慢失去對你的信任。
做最真實的自己,堅守來自上帝的真理。
你若愛他,就不要假裝!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 便叫身體漸漸增長, 在愛中建立自己。」
(以弗所書 4:15∼16)
7、享受,不要抱怨
(Enjoy without Complaint.)
人在生活中,常常會陷入抱怨的漩渦,妻子抱怨丈夫、父母抱怨孩子、學生抱怨老師、老闆抱怨下屬…;
每一個人總覺得對方虧欠了自己,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受盡了委屈。
但很少有人會在抱怨的同時,捫心自問: 「我是否也會成為別人不滿抱怨的對象?
我是否也曾虧欠過別人,讓別人受盡委屈?」
抱怨,並不能解決事情,只會讓原本微小的事情越變越大;抱怨可以讓你一時解氣,但最終卻會使你的氣量越變越小,自己把自己孤立於別人的世界之外。你若愛他,就停止抱怨!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 (腓立比書 2:14)
8、信任,不要動搖
(Trust without wavering.)
很多時候,我們失去一個自己所愛的人, 並不是誰把他奪走了,而是我們一步步將他推走了。推走, 不是因為我們不珍惜,而是因為我們太珍惜。
太珍惜,就總想把他抓在自己的手裏,慢慢的干涉多了,自由少了;專橫多了,信任少了,隱藏多了,
交流少了。
愛,是信任中的責任,而不是猜疑中的束縛。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哥林多前書13:7)
9、原諒,不要懲罰
(Forgive without Punishing.)
不是別人做錯了事情,就一定要去懲罰;你是為了他的成長,而不是為了讓他難堪。
有時候寬恕的力量勝過懲罰,柔軟的力量強過剛硬。不要把別人的犯錯,化為自己內心報復的機會。愛他,就選擇原諒,不要懲罰。
我們天上的父「慈悲為懷,寬宏大量,緩於發怒,慈愛無比。」
10、承諾,不要忘記
(Promise without Forgetting.)
說過的話,總不要忘記;做不到就不要輕易承諾!愛你的人,
不在乎你給他什麼東西,卻在乎你信守諾言。
愛一個人,就不要讓他對你的盼望落空, 多次的等待看不到結果,會讓他以為在你心裏,他已經沒有了位置。若愛他,就守承諾不要忘記。
『箴言13章12節』 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所願意的臨到,卻是生命樹 。
用在孩子身上,我覺得也很美~
腓立比書4章6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陣子在Patreon寫了一系列「後國安法的香港教會」文章,決定把最後一篇公開分享,彼此勉勵,一起帶着盼望面對未來。
---------------------------------------
〈不要苦難化自己〉
作者:陳韋安
寫了八篇有關後國安法香港教會的文章,這是最後一篇。
不過,嚴格來說,這一篇不算是完滿的總結。沒有具體答案,也沒有嶄新的建議。回顧這個系列,我說過,香港教會需要從迷失中重新振作——香港基督徒要思考如何在這時代跟隨耶穌、聆聽上主、重新上路。我也嘗試思考一些具體的新方向,建議香港教會從傳統固有模式,在網絡空間探索一條嶄新的路,教會在另一個空間建立網絡羣體。當然,這些想像都不太完整,也不可能完整。
說到底,此刻最重要的仍然是心態問題。香港教會需要回到一份基本的心態。我覺得,此時此刻香港教會的情況,與聖經初期教會的處境越來越接近。我們身處的社會狀況,也與初期教會面對的政治處境也越來越相似。昔日,幾十年前,對香港基督徒來説,「逼迫」大概就是「家人反對信主」、「公司要基督徒裝香」、「辦公室檯頭不準放十字架」之類。
如今,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現在真真正正地體會聖經所講的內容。「逼迫」、「患難」、「受苦」、「盼望」、「忍耐」等字的意思,我們都能夠切切實實地體會了——不再是一種屬靈的比喻,而是真實的生活處境。因此,面對後國安法年代,回歸基本,回到聖經教導,表面看來似乎是俗套、古老,卻其實充滿嶄新的亮光。二千年前聖經記載的「基本」教導(甚至是「基要」態度),對今日香港教會來說,似乎頓然又是真實、切身的提醒。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各書1:2)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4:4-6)
香港基督徒不用太過悲情——也切忌太過悲情。無錯,面臨黑暗逼迫的時期,教會隨時作好準備為主作苦難者(victim),也甘願與苦難者同行。但是,教會千萬不要「苦難化」(victimization)自己。「苦難」與「苦難化」是兩碼子的事。前者是教會背十架跟隨基督隨時會遭遇的事;後者卻是一種忿怒的政治意識形態。前者只是綻放福音信仰的時代背景,後者卻不知不覺取代福音信仰本身的力量。香港教會隨時面對苦難,卻不要太早把自己苦難化!
鑑於2019年的政治局面,也因着疫情緣故,全港神學院收生數字都下跌。不過,仍然有一班年青人進入神學院接受準備。有一次,我說笑問今年入學的神學生:「國安法來了,你還要當傳道人嗎?」「大批傳道人準備移民了,你卻進入工場事奉嗎?」他們都不以為然。不,他們未必有任何一個嶄新的時代觀點,也沒有看透將來的社會局勢——他們只是被上帝呼召而已。
上帝繼續呼召新一代傳道人,繼續有人在中學信主,繼續有人發現生命需要耶穌。因此,無論如何,或許有堂會倒閉,舊有的事工遭受阻難。但是,教會在地上的工作不會停止。「無論任何情況,我們總能夠找到一條通往上帝的道路。」昔日潘霍華被納粹政權囚禁時曾如此說。
同樣,香港教會必定能夠繼續走下去。阿們。
---------------------------------
更多文章請訂閲我的Patreon:
www.Patreon.com/user/John_Chan
腓立比書4章6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宣教士談品格(一)】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能做多大的事更重要。」這句話是我在講道中常說的,因我如此深信。
基督信仰強調恩典與信心,亦強調與信心相稱的行為(弗4:1)。從聖經的以色列歷史來看,君王的領導力或軍隊的強弱都不是神子民興衰的主因,關鍵是他們對一神的忠誠,以及他們所活出來的品格,包括個人道德和社會公義。今日也不難聽聞,很多教會和領袖在事工上很成功,後來卻因貪財、姦淫等罪黯然下台、羞辱主名,成就毀於一旦。
品格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諸多品格之中是否有重要之分?若有,哪些品格至重要呢?在宣教工場上又是否有別呢?
一、勇敢
列勇敢在首位,因為可以說,不勇敢就不可能當宣教士。宣教意味著你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那需要勇氣。宣教意味著你願意回應神的感動去冒險,願意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過一種你感到陌生的生活,以及需要去嘗試新的事物,面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這些都需要勇氣。宣教意味著你願意在任何環境當中堅守並傳揚真理,那更是需要勇氣!
什麼是勇敢?是不是指天不怕、地不怕呢?美國超齡空軍艾迪•瑞肯貝克(Eddie Rickenbacker,1890-1973) 說過一段話值得我們反思。這個人曾經贏得「美國勇者中的勇者」之美譽,因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雖然他已經超過了能做飛行員的年齡,而且他的學歷不足,卻創下了三百個小時的空戰最高記錄。一百三十四次空戰未被擊落,打下二十六架敵機,並且贏得榮譽勳章,八個傑出服務獎,及法國菁英榮譽勳章。這樣的人,旁人看他膽大包天、毫無畏懼,可是他卻承認自己很害怕。瑞肯貝克給勇敢下了這樣的定義:「勇敢,就是去做你所害怕的事;如果你不曾害怕,你就不能了解什麽叫做勇敢。」
二、真誠
美國南加大管理研究院和紐約市Korn/Ferry公司曾經調查過一千三百名資深經理人,其中百分之七十一受訪者認爲,誠實與正直是企業成果最重要的品格特質。事實的確如此。在亞古珥的禱告中,反映出他認為短暫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兩件事之一就是真誠(箴30:7~9)。這個品格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是其他所有品格的基礎。少了真誠,其它品格都是假的——假謙卑、假勤奮、假善良、假慷慨……反之,有了它,其它的品格才有價值。
在宣教上,真誠一樣是根基性的品格。宣教同工能否得到團隊成員及當地人的信任,就在於他人是否感受他的真誠。我必須承認,作傳道人很容易不自覺地就偽裝起來。我們在人前給人的印象往往是聖潔、自信、高尚、堅強、勤奮、喜樂、有愛……我們也深怕自己的軟弱可能給人不好的見證、絆倒人,或阻擾人來信耶穌。實際上不見得是這樣。適當地流露並述說自己的局限和軟弱,更能真實地打動人心,且讓人聚焦在神的偉大上。當然,完全的敞露是近乎不可能,我們有意無意之間都會把自己隱藏起來。為免讓自己活在自欺中,宣教士若能與幾位成熟的同工建立深入的屬靈夥伴關係,是極為可貴的。在主裡彼此督促、彼此勸勉,使我們保持最純潔的心來做主工。
三、勤奮
根據我在工場上的經驗反思,「懶惰」是宣教士一個極大的試探。儘管我認識的宣教士大部分都是「工作狂」,但就環境而言,除非宣教士很自律,否則很容易就懶惰起來……因為在很多工場上,宣教士都是獨自工作,無人監督。保羅提醒信徒要在服事上顯出這樣的態度:「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彼得則將殷勤用於對品格的追求上:「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 (彼後1:5)
值得注意的是,勤奮的動機要比表現更重要。到底我們為什麼而勤奮?多年前台灣著名音樂人就在《忙與盲》歌詞中問道:「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在神國事業上,這兩個角度都不應該是主導,但軟弱的人性似乎不可能完全沒有。我們或多或少、不知不覺都會為自己和討好別人而努力,願聖靈常常提醒我們:殷勤是因為服事的價值——它是至高神的委託,也是人最大的需要。
此外,我們在忙於哪些事也很重要。那些事是否真正與宣教的使命以及愛人愛神有關?抑或都是一些瑣碎事?著名的緬甸宣教士富能仁就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敵人最陰狠的詭計是要我們在表面的事上忙碌(像賣書、學習語文、管理福音站、寫報告、通信、記帳、建房子、修護、購物、讀書等等),敵人樂於讓我們在一些次要和瑣屑的事上忙個不停,而不以真正的戰鬥精神去攻擊抵抗。」這無疑是當頭棒喝!宣教士有必要固定地,每一天、每週、每月或每年回頭去檢討自己使用時間和精力的比例,免得忙壞了才驚覺不在做重點工作,反而在許多無關緊要的事上賣力。
四、謙卑
基督徒常形容宣教是某種形式的「道成肉身」,若我們真的認為如此,就必須學會謙卑,因為那就是耶穌降生最標誌性的表現。保羅在其著名的基督頌中寫道:「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
大部分宣教士來自一個條件相對較好的國家,到一個在各方面都較落後的國家,透過醫療、教育、社區發展等方式服事,一不小心就會以一種高姿態來面對當地人:我們來幫你們、我們來救你們、我們來教你們——然後我們期待他們為此而感恩或感動。有時候,宣教士甚至會看不起當地人的某些文化、習慣、做法或能力,在他們面前誇耀自己原生國家的優越。這些心態我們本身或不察覺,當地人卻直接能夠感受得到。另一個宣教士很容易陷入的高傲試探,是拿自己的經歷來誇耀。尤其事奉時間長了,我們會以自己服事年日的長度,或工場上的特別經歷(即便可能是艱苦、悲慘的經歷)、成就和別人比較,或期待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仰慕。我們甚至會以「我不是在誇口」在掩飾自己驕傲的心態。
願施洗約翰的宣告也成為我們的座右銘:「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
五、彈性
為人和做事有彈性,能隨機應變、能屈能伸,是宣教士一個極其重要的品格特質。保羅在腓立比書的自述是我們的典範:「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1~13)
在真理和真理所啟示的行為準則上,我們不應向任何文化和境遇妥協,但是按照我在工場之所見所聞,與一些無關真理的小事相比,遇到必須為真理站穩爭辯的情形還少很多。可惜很多時候,人偏偏就費上許多的心力和時間去為這些「小事」而堅持,以致破壞工場的人際和事工。
所謂彈性,可指我們願意開放心胸去接受新的事物和觀點。宣教士都帶著自己文化、習慣、想法、做法進入另一個全新的大環境中,要是缺乏「彈性」去融入其中,暫且別說事工能否做好,就連自己也會活得很辛苦。我就見過一些宣教士,因為堅持自己的喜好和習慣,而在工場上生活得極不開心,結果也無法在工場久待。
除了以上文化適應所需要的彈性,宣教士的事工與生活也很需要彈性,因為有很多出乎意料的狀況會出現,考驗著我們的應變能力。每當有人問我當宣教士的條件時,我都會提到其中一條是「什麼都能吃、哪裡都能睡」。過去二十多年的宣教,我吃過各地方和種族的食物,睡過各種環境,包括落後的鄉下、戰場,以及非常吵雜的環境。事工上的應變也很需要,因為宣教工場狀況常有變動,我就不止一次本想去參加禮拜,卻被人當場叫上去講道!那些經驗以後,我隨時隨地做好講道的準備。
要談的品格很多,下回待續。讓我以美國幽默作家伊凡·伊薩爾(Evan Esar,1899-1995)的話為本文結束:「當你失去所有你能失去的東西之後,僅存的就是品格。」這話絕對適合用在宣教上。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1期: https://gointl.org/magazine-61.php#i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