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腎絲球過濾率45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腎絲球過濾率45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腎絲球過濾率45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國FDA 已通過排糖藥適用於慢性腎臟病治療 2021 年 4 月 30 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正式通過排糖藥其一的 Farxiga ( dapagliflozin ) ,台灣商品名 Forxiga 於慢性腎臟病人使用,以延緩腎功能惡化,不管病人是否有糖尿病。 這是基於目前的臨床研究證據,見「...
腎絲球過濾率45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FDA 已通過排糖藥適用於慢性腎臟病治療
2021 年 4 月 30 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正式通過排糖藥其一的 Farxiga ( dapagliflozin ) ,台灣商品名 Forxiga 於慢性腎臟病人使用,以延緩腎功能惡化,不管病人是否有糖尿病。
這是基於目前的臨床研究證據,見「 排糖藥 SGLT2 抑制劑,非糖尿病人的腎臟保護 」,但目前對於多囊腎和因為腎炎接受免疫治療的病人不適用。
另外,因為之前研究對象的限制,腎絲球過濾率 25 ml/min 以下,尚無足夠的研究證據,因此目前大致適用在慢性腎臟病三期之前的病人,4、5 期的病人需等待更多研究證實效用和安全性。
而目前國內健保給付仍限於糖尿病人合併心衰竭,腎絲球過濾率在 45 ml/min 以上的病人,經專家審議建議後,可望日後漸擴大適用範圍,造福更多腎友。
使用排糖藥,臨床預期的好處和常見疑問
https://www.yesmalldr.com/2021/04/SGLT2benifit.html
腎絲球過濾率45 在 葉時孟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排糖藥腎功能多低還有作用 ?
我們知道,在腎功能衰退時,濾過的糖分會變少,因此 SGLT2 抑制劑降糖的效果也會隨之變差,但是其他排鈉排水的好處到腎功能多差還會存在呢 ?
發表在 2018 年 NDT 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回答了這個問題,將 11 個 phase 3 研究的病人特別挑出腎絲球過濾率 45 ml/min 以下的病人作分析,每組各包含有少部分腎絲球過濾率 < 30 ml/min 的病人,腎絲球過濾率最低到達 12 ml/min !
104 週的追蹤發現,糖化血色素的下降並無差別,表示在腎絲球過濾率 45 ml/min 以下,排糖藥降血糖的效益即不明顯。( 但反過來說,也更沒有低血糖的疑慮 )
但另一方面,蛋白尿的下降,血色素上升、血壓下降,排糖藥組都較安慰劑組顯著。
儘管在這個研究中,腎功能的變化三組最後沒有差別。
因此,若單純作為降血糖藥使用,目前認腎絲球過濾率45 ml/min 是它的臨界點,若作為心血管風險降低和腎保護作用,目前認為腎絲球過濾率到 30 ml/min 仍有作用,未來仍有探底的可能性。
詳細全文
排糖藥 SGLT2 抑制劑,非糖尿病人的腎臟保護
https://www.yesmalldr.com/2021/01/sglt2-ckd.html
腎絲球過濾率45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40歲了!成人健檢檢了沒?!!
今年會滿40歲的朋友,可以到特約診所做免費的健康檢查喔!
我有收到通知單,但是一直很懶得來,今天出門剛好經過🤣想說去問一下那是什麼,剛好又沒什麼人在排隊就想說來檢查一下了!
40-65歲的民眾,每三年補助一次,這麼好的服務,不要錯過喔~!
———————
#查各縣市特約診所:https://www-ws.gov.taipei/Download.ashx?icon=.pdf&n=6Ie65YyX5biC5oiQ5Lq66aCQ6Ziy5L%2Bd5YGl5YGl5L%2Bd54m557SE6Yar55mC6Zmi5omA5ZCN5ZauLnBkZg%3D%3D&u=LzAwMS9VcGxvYWQvNjg0L3JlbGZpbGUvNDcwNTkvODEwNTYwMi81M2U3OTM1NS1jYWFiLTRhM2ItOGU2My0xNjI0N2RhNjE5N2QucGRm
(現在科技好進步🤣你點進去會自動查你所在地附近的診所喔!)
———————
.基本資料:問卷(疾病史、家族史、服藥史、健康行為、憂鬱檢測等)
2.身體檢查:一般理學檢查、身高、體重、 血壓、身體質量指數(BMI )、腰圍
3.實驗室檢查:
(1)尿液檢查: 蛋白質
(2)腎絲球過濾率(eGFR)計算
(3)血液生化檢查:GOT、GPT、肌酸酐、血糖、血脂(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計算)。
(4)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C型肝炎抗體(anti-HCV):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接受1次檢查。
4.健康諮詢:戒菸、節酒、戒檳榔、規律運動、維持正常體重、健康飲食、事故傷害預防、口腔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