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脫離速度高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脫離速度高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脫離速度高中產品中有4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做一個有骨氣的女人!」 麥肯齊·斯科特離婚當天,發表了一份聲明。 「感謝完成了和貝佐斯的離婚程序。感謝這些年彼此的支援,所有善意關心的人。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以孩子父母的關係相處……對自己的未來計劃感到興奮,感恩過去,憧憬未來。」 讓我覺得這個奇女子不僅有智慧、超然,又能灑脫轉身離開。 而下...
脫離速度高中 在 About阿吉的讀書日常(18)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0:16:11
打給厚! 今天我要來分享我平常在看的幾個教學頻道(網站)~希望大家如果覺得以下的頻道很棒的話,記得要訂閱他們喔(我沒有在推銷,是真心想分享這些棒棒的管道給你們~畢竟教學相長嘛!有學生給予回饋老師的教學品質也能提高的💕) (其實我照片已經做好蠻久了~_~) - ➡️化學:HHSH ShrimpScie...
脫離速度高中 在 看倌們,上片啦!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20:05:55
慢板如詩: #游牧人生 #nomadland 開著一台白色廂型車,車內承載了芬恩的日常所需,以及過往珍貴回憶。芬恩自石膏大廠集團下的帝國鎮關鎮後,隨處漂泊、四季更迭打不同的零工,與不同人邂逅又別離。身為「游牧族」的她,要回歸家庭的感召,或依然獨自踏上旅途? 📍從文學作品,看到自己的導演📍 ...
脫離速度高中 在 閱讀筆記 |Shoé read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43:08
:《好走:第三屆 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 王虎森、周維剛、郭昱沂 會知道這個電影小說獎是因為《大裂》,看到有幾屆的得獎作品集好像很有趣,就買了電子書。只不過好像在第七屆後就沒看到新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停辦了呢。 這次看的第三屆作品集是二零一三年出版的,收錄了得到首獎的王虎森《好走》、二獎...
脫離速度高中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做一個有骨氣的女人!」
麥肯齊·斯科特離婚當天,發表了一份聲明。
「感謝完成了和貝佐斯的離婚程序。感謝這些年彼此的支援,所有善意關心的人。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以孩子父母的關係相處……對自己的未來計劃感到興奮,感恩過去,憧憬未來。」
讓我覺得這個奇女子不僅有智慧、超然,又能灑脫轉身離開。
而下文中的作者(羅浩楓)為麥肯齊的言行,落下最後註解的一段話,也非常值得再次分享。
「我愛你,便可低到塵埃裡,
心中歡喜,塵埃中也可百花綻放。
但你不配,所以我自塵埃中站起,
如果愛沒了,轉身一定要漂亮。」
🌹 ******🌹 ******🌹
以下貼文來自網路
原文連結🔗http://www.cpfcnews.tw/index.php/opinion/51728-subject
世界女首富(MacKenzie Scott)
再婚,嫁給兒子的高中老師~刷爆了世界頭條。
~編輯:羅浩楓
這個女人51歲,貌不出眾,
離異後,獨自帶著4個孩子。
3月6日,她再婚了,嫁給了兒子的化學老師。
沒有婚禮,沒有請柬,
但這則訊息,還是迅速竄上了頭條,
因為她叫麥肯齊,是世界女首富。
她還有個身份:
前世界首富亞馬遜掌門人貝索斯的前妻。
🔮01
1970年4月7日的舊金山,暴雨。
一位知名理財規劃師的小女兒呱呱墜地。
父親看著女嬰琥珀色的眼睛,若獲至寶,
給她起名“Mackenzie”(麥肯齊),意為“孩童中的智慧領袖”。
家境優渥,父母精心呵護,
女孩亦不負眾望,天資聰穎,
6歲,她寫出了一本142頁的書《書蟲》。
18歲,她考上了世界頂級名校普林斯頓,
師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託尼·莫林森,
她擔任過莫里森小說《爵士》的研究助理,
被大師稱為“創意寫作最有天賦的學生。”
雖然文靜內向,但她的才華和天賦,有目共睹。
她像一朵精心呵護的蘭花,含苞待放,
大家期待,這個天才少女將是下一顆文壇新星,
然而,她遇到了貝索斯。
🔮02
當少女麥肯齊牽著狗在海邊別墅寫作時,
貝索斯正在德州喂牛、修風車。
他比麥肯齊大6歲,生於1964年。
後來,人們知道了世界首富貝索斯,
卻不知他本名叫約根森。
他的生父,是村口修自行車的泰德。
母親16歲時偷嚐禁果,並懷了孕,
驚慌失措的兩人偷了家裡的錢,
一路逃到了墨西哥。
在墨西哥,貝索斯出生了。
然而,生父泰德遊手好閒,惡習難改,
加上經濟貧困,
本就青澀的感情在爭吵中消磨殆盡。
在貝索斯不到2歲時,兩人分了手。
21歲那年,母親帶著年幼的他,
改嫁給了15歲時以難民身份移民美國的古巴男人米格爾·貝索斯。
從那天起,約根森改名為貝索斯。
其後母親又生了兩個孩子,
一家人輾轉又回到了德州,母親的故鄉。
雖然曾是難民,但繼父是個大學生,
其後成為了埃克森公司的一名工程師,
10歲那年,貝索斯得知了生父的身份,
從那時起,家中似乎沒有了他的位置,
於是,他幾乎都“長駐”在外祖父的農場,
鋪設管道、飼養奶牛,樣樣精通。
幸好,外祖父疼他,他也聰明勤勉,
憑著優秀的學習成績和全額獎學金,
他也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
頂級名校,同學非富即貴,
他深知唯一可仰仗的只有自己。
他放棄了熱愛的物理,轉學有“錢途”的計算機。
此後便是拼命三郎,挑燈夜戰。
1986年大學畢業,他在華爾街找到了一份差事,
此後憑著勤奮和專業,逐漸站穩了腳跟。
其後,他又發現做金融比計算機更賺錢,
於是,又兜兜轉轉了幾家公司,
跳槽到了對衝基金D. E. Shaw & Co。
在這裡,他遇到了剛大學畢業的麥肯齊。
🔮03
他是面試官,她來面試,
少女的青春、才華和聰慧,一下吸引了他。
面試結束後,他開啟了瘋狂追求。
他的一見鍾情,讓她有些不知所措。
她剛畢業,心如白紙,
卻奈何這男人野心勃勃,聰明絕頂,
於是,她很快就淪陷了。
1992年,兩人相識僅6個月,就結了婚。
雖然父母認為貝索斯“外向招搖”,打了問號,
但麥肯齊不在乎。
她說:
“我喜歡他的才華和夢想,我願做他的翅膀。”
婚後,貝索斯就成了她的信仰。
貝索斯說:
“我想創業,我要建立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亞馬遜。”
麥肯齊聞言馬上辭了工作,全力支援。
當時,誰都不知道電商是個啥玩意,
更不知道網上還能賣書。
但麥肯齊信,因為這是貝索斯想出來的。
1994年,貝索斯提出要搬到西雅圖,
麥肯齊欣然同意,
於是,她開著車,他坐在副駕駛,
帶著不多的家當,一路奔赴西雅圖。
靠著麥肯齊父母的支援,
兩人在西雅圖開了一家名為“亞馬遜”的小書店。
麥肯齊大著肚子,又當會計,又當司機。
然而,命運並未因她的執著,網開一面。
雖然網上書店上線30天,周銷售額2萬美元,
但是淨收入一直都是0,
畢竟圖書的毛利率很低,再加上人工和運輸成本,
亞馬遜的前期,根本就是在燒錢。
轉眼5年,他們花光積蓄,借遍親友,仍沒成功。
1999年,他們租住在一間只有一居室的房子裡,
麥肯齊邊做財務,邊搬書,還要照顧孩子,
曾經的寫作之夢,變得遙不可及。
就這樣,亞馬遜創下連虧20年的紀錄,
父母投資的30萬美元養老金都燒光了,
貝索斯在頑強畫餅後,也有些心灰意冷,
但麥肯齊卻看著他的眼睛說:
“別放棄,你一定會成功的!”
青春不再,皺紋滿臉,
但她就是一根筋,不管別人怎麼說,
嫁給他,就是毫無怨言地全力託舉。
貝索斯曾經多次公開說:
“麥肯齊是把我從第三世界監獄中救出來的女人。”
終於,她守得雲開見月明。
此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短短几年,亞馬遜在成為獨角獸的道上狂奔。
眼看公司運營步入正軌,蓬勃發展。
她站在他身後,看著他意氣風發,笑得燦爛,
她想:該是迴歸家庭的時候了。
此時,她已經是4個孩子的母親。
她陪他一路登上頂點,
卻在巔峰時悄然身退。
因為,金錢、權力非她所願,
她想要的無非一尺書桌,填些筆墨,家中有他。
🔮04
麥肯齊主動脫離了公司日常管理,
轉而回歸家庭,照顧孩子、寫書,
為貝索斯當起了賢內助。
事業有成,但貝索斯依然對她很好。
結婚的20多年裡,他被外界稱為“寵妻狂魔”,
身家千億的他,自稱“每天下班回家趕著刷碗” 。
外界不只一次拍到他們幸福的畫面。
他形容她:“美麗、仁慈、性感、富有才華……”
不管何時何地,只要她在身邊,
他的眼睛中總是閃爍著小紅心。
結婚25年,她慶幸自己“得償所願,終遇良人”。
2019年,亞馬遜股價一路狂飆,
僅僅1天,貝索斯的資產就增長了百億。
那曾隨母親流浪輾轉的男孩,
成為了全球首富。
2019年,貝索斯以2123億美元身家成為了世界首富,創下了歷史最高財富值。
那天,一向低調的她,
破天荒地穿起一襲紅衣為他慶祝。
卻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個同樣穿著紅衣的女人,眼中閃過冷冷的光。
她叫勞倫 · 桑切斯,是電視女主播。
女人的直覺讓她感覺不對,
但多年的相濡以沫,讓她很快收斂了心神。
然而,不久後,
她還是看到了這樣的照片。
在狗仔隊的偷拍中,
她看著他們十指緊扣,遊輪親熱,
一起看球,甚至共吃一個冰激凌。
生平第一次,她聽見了自己心碎的聲音。
有媒體曝出了“地表最強首富”發給情人的簡訊:
"I love you, alive girl. "
" 我愛你,你這個有活力的女孩。"
"I love you. I am in love with you."
" 我愛你。我現在正與你熱戀。"
"You make me better.You're meant for me."
" 你讓我成為更好的人。你是我的命中註定。"
還有一些太露骨的,甜瓜就不放了。
她愣愣地怔向窗外,
明明春光明媚,可她的世界已大雪紛飛。
那天,他又晚歸,
她一直等著他,兩人談了一夜,
最後,他哭了,她走了。
🔮05
世界第一富豪,前女主播插足,
25年伉儷分飛,寵妻狂魔覆滅……
隨便哪條都夠勁爆。
全世界都搬沙發等著看戲。
然而,她的殺伐果決讓所有人失望。
第二天,她就提出了離婚,
此後不過2個月,這樁人類史上最貴天價離婚案(標的額高達1440億美元),以光速塵埃落定。
她在自己49歲生日之際,宣佈:
“已和貝佐斯達成了離婚協議。”
亞馬遜是二人白手起家一同打下的江山,
沒有簽署婚前協議,婚內財產本該平分,
加上貝索斯婚內出軌被坐實,
理論上,她可以至少分到700多億美元。
然而,她僅要了1/4的股票,價值358億,
其他的全數留給了前夫。
然後,她又主動放棄了《華盛頓郵報》和太空探索公司Blue Origin的全部股權,價值超40億美元。
坐在桌子對面,她對他說:
“這些全給你,我只要1/4,我應得的。”
然後,她摘下婚戒,扔給他。
“這個也給你,感謝夫妻一場,
感謝你,讓我曾愛過。”
貝索斯愕然,原本請好的律師團歇菜了。
亞馬遜股票幾乎未受影響(跌落僅0.1%),
他元氣未傷,依然牢牢把控著1075億美元股權,
他還是世界首富,只是身邊不再有她。
她沒再看一眼,起身出了門。
呼風喚雨的貝索斯,頃刻間頹然落淚,
隨後他追出了門,
空街上,她好像聽見了他的呼喊,卻沒回頭。
當天,她發了一份聲明:
“感謝完成了和貝佐斯的離婚程式,
感謝這些年彼此的支援,所有善意關心的人,
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以孩子父母的關係相處……
對自己的未來計劃感到興奮,
感恩過去,憧憬未來。”
不博眼球,不鬧狗血,寥寥數語,乾脆灑脫。
我愛你,便可低到塵埃裡,
心中歡喜,塵埃中也可百花綻放。
但你不配,所以我自塵埃中站起,
如果愛沒了,轉身一定要漂亮。
🔮06
離婚後,麥肯齊去掉了夫姓貝索斯,
將從祖父輩沿用的中間名斯科特,作為姓氏。
然後,她成為了“散財天女”。
離婚協議剛敲定時,麥肯齊就加入了“捐贈誓言”,
這個於2010年創立,
原則:承諾捐出一半以上財富用於公益慈善。
麥肯齊一共捐了多少錢?
去年7月起,短短几個月內,
麥肯齊就向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等116個組織,
捐款了超17億美元。
疫情來了,短短5個月,
她又向食品銀行和緊急救濟基金等慈善組織捐款超41億美元。
每次,她只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必然是因為“慈善捐款”。
僅2020一年,麥肯齊就已捐出了近60億美元。
過去的幾個月,
她平均每月捐款超10億美元,捐錢速度世界第一。
現在提到麥肯齊這個名字,
人們都會說:“了不起的麥肯齊!”
還有人管她叫“聖誕老人”。
更有意思的是,儘管拼命捐錢,
但她在福布斯排名不降反升。
今日最新資料顯示:
因為股價飈升,麥肯齊現有資產超570億美元,
位列福布斯億萬富豪榜第13位。
排在第一的,是她的前夫貝索斯,
總身家達到1790億美元。
雖然富可敵國,但他的格局卻人所不齒。
他的摳門,是富豪圈裡出了名的,
世界富豪榜前5名中,
他是唯一沒有加入“捐贈誓言”作出捐款承諾的人。
2020年6月,亞馬遜員工因不滿15美元時薪罷工,
人們甚至在貝索斯的豪宅前,擺了一座斷頭臺。
最終仍然沒有結果,
罷工組織者還被以“違反社交距離”為由開除。
離婚見人品,水落終石出。
離婚2年,麥肯齊又寫了2本書。
眼下,除了“慈善家”和“世界女首富”外,
她重拾了兒時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小說家。
她的小說還獲得了美國圖書獎。
剛剛過去的週末,
她悄悄將自己的個人簡介修改了:
“麥肯齊·斯科特,
兩本小說的作者,美國圖書獎得主。
她和四個孩子、丈夫丹一同住在西雅圖。”
沒有婚禮,沒有新聞釋出,
她低調宣佈了又一次婚姻。
當世人得知,想看看女首富的丈夫時,
恐怕不少人又失望了。
她丈夫名叫丹,
是西雅圖一所私立中學的化學老師。
這個貌不驚人的男人,叫丹·朱伊特,
是美國湖濱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
這是一所百年名校,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都曾就讀於此,麥肯齊的兒子也在這裡讀書。
中學老師娶了女首富。
很多人又在懷疑這男人,是為了圖財。
然而,丹老師卻發了一封公開信:
“我大半輩子都是一名教師,
以後也會一直繼續當老師。
現在,因為一個幸福的巧合,
我和我所認識的最慷慨、善良的人喜結良緣,
在此,我和她一起承諾,
將所有財富,全部捐出去,傳遞給他人。”
未來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只是知道現在的麥肯齊越來越美了。
這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
就是看透生活的本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而今她51歲,年過半百,
但微風吹過,她的笑容,
一如當年那個在海邊寫作的小女孩。
相關新聞報導:
「貝佐斯前妻「下嫁」中學老師:離開世界首富後,她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https://kkne.ws/zp1de5
脫離速度高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搖滾動物園」新世代潮品背後的商業邏輯
除了AI黑科技,今天來篇不一樣的--關於創新工場的消費潮流投資觀點。
近期創新工場於新世代潮流消費賽道的頻繁下注,已經發佈了Wow Colour、黑洞HAYDON針對Z時代的新銳美妝集合店、美尚股份ColorKey珂拉琪及多系列彩妝護膚當紅品牌、幾個月內打敗李斯德霖老牌的參半口腔護理產品等當紅快消品。針對新人群、新渠道、新產品,創新工場在創投階段積極佈局,不乏單一投資高達上億人民幣的高額投資。近期發布的「搖滾動物園」,更是緊踩著新時代更注重自我的消費節奏。
以Z世代為主的潮流消費面臨的機會,背後是什麼樣的投資邏輯?《北京青年報》專訪了創新工場負責消費賽道的合夥人張鷹博士(沒錯,主導我們消費流行投資的也是位理工博士),文中深度剖析了年輕消費人群的生活階段和心理狀態,文章經授權轉載。
▎3年做到20億人民幣是一線門檻
創新工場有個最新表述,搖滾動物園有機會能在3年內做到20億人民幣以上體量的單品牌。這個體量在個人護理消費行業處於什麼地位?時間節點與體量的匹配有什麼特點?
張鷹博士告訴記者,搖滾動物園屬於近兩年主題延續的好項目。既是新品牌的創新,也是這一類案例的代表。其實中國大部分消費品,2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可作為一線或者頭部產品的門檻。 從美妝,護膚、個護再到大日化品類,包括大陸A股上市公司,不少公司一年銷售額大多在10億左右,能做到20億就表示走在行業前列了。 20億元銷售額的衡量標準不局限於日化行業,也可適應於很多領域。
張鷹指出,“3年做到20億人民幣,這在移動互聯網熱潮來臨前是不可想像的”。他將其稱為新時代的「龜兔賽跑」。
他說,過去日化行業的創立新品牌,其慣例是第一年打磨產品,第二年做市場接觸和渠道鋪設,做到個把億銷售額就很厲害了。按照過去的經驗數據,正常發展,做到20億銷售額需要8到10年。
移動互聯網時代加速了很多行業,證明這條新路可以跑通。即第一年銷售過億或接近1億。第二年沖到6~7個億;第三年做到十幾億到20億人民幣。
張鷹舉例說明,20億體量是當代新品牌創業所獨有的時間和速度的標記。我們已投的美尚股份的ColorKey,第一年銷售就有幾千萬,去年一氣做到10億。 今年是第三個完整年度,他們預測有機會做到30億以上。
回到搖滾動物園,張鷹表示,該項目第一年累計經營額過億。 今年是第二年,每月的經營數據很健康,3月份數據比去年單月高峰還要高,做幾個億的銷售問題不大,因此有了3年做到20億的目標,這就是互聯網加速傳統品類銷售體量的威力!
▎整體保持30%-40%的營銷費用率
搖滾動物團如何在保持銷售高增長的同時,把推廣費用佔比維持較低水平並逐步縮窄?若以上市公司為參照,其營銷費用或者營銷比例都是相當高的。
針對記者的疑問,張鷹博士從專業投資人的角度解釋道,我們認為公司在成長階段,要有足夠力度通過營銷提高它的成長速度。 VC(創業投資)支持的公司要脫離第一宇宙速度,要顯著快於原始現金流的滾動積累發展。 我們不是要塑造一個泡沫,等著別人接棒把它破掉。
我相信我們正在培育有價值的核心資產。我們首先堅持一點,公司要有增速和爆發力,同時要有成長的質量。比如,公司初創階段,肯定背不回來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所以去掉這兩項,損益和現金流是不是能夠打平,能夠賺到錢? 一旦能夠打平,就證明它的產品服務得到了市場的價值認同。
隨後張鷹分析了日化品類上市公司的商業模式。首先是高毛利率,50%到80%的毛利率都在正常範圍,核心、頭部、大牌甚至能占到90%的毛利率。一線品牌百分之七八十,二線品牌做到50%到60%,都非常正常。但是剔除營銷費用,淨利潤率只有10%左右。大部分創業階段的公司營銷費用率在30%~50%,高一點的占到50%多,甚至占到60~70%。
分析了行業內不同公司的站位後,張鷹告訴記者,初創公司綜合費效比在50~60%的營銷費率都正常合理。 像搖滾動物園這樣,能夠把效率做得更高。 比如說用30~40%的營銷費用率換來高增長,同時培養更重要的競爭力。從目前來看,我們所投的多個項目,整體都是30~40%左右的營銷費用率。
像搖滾動物園這些品牌,用較少的錢撬動更高的增長,背後的原因和邏輯說穿了就是行銷經典的 4P 模型(指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的現代演化,有了好產品又有合適的價格,全渠道策略又對路子,還要準備階段性地打仗,尤其是在促銷的關鍵節點,沖得上來,就有了爆發力。
▎消費品的護城河要有一定的策略
一款日化類的消費品爆紅後如何做到長期走紅?它的護城河又在哪裡呢?
針對很多人對消費品長期難以走紅的困惑,張鷹博士表示, 很多人認為消費品不容易有護城河,大部分品牌都是貼牌生產,所有東西可以被競品模仿,包括營銷符號都可以拿來“抄”。換句話說,如果投消費品公司,是不是消費品就沒有壁壘,就沒有長期價值的沉澱? 他認為是否定的。
在消費品領域,他認為有三句話非常重要:長期看品牌,中期看經營策略,短期看爆發力。消費品最核心的護城河是沉澱下來的品牌認知,大家都喝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其實給你個盲品是喝不出來的;大家為什麼還是買?其實是奔著品牌產品去的,這就是品牌價值了。 要沉澱為品牌認同,這是個長期的事情,沒有多年沈淀根本不可能。
中期看的是企業的經營策略和方法。 回到最簡單的4P模型來看,它們抓住了產品營銷最重要的4個點,從產品設計到價格帶到渠道再到促銷,今天還是4個要素,但它在迭代更新。從消費者洞察開始,全體部門都要參加,消費洞察是在與消費者的互動中獲得的,產品部門不做,不知道怎麼定義產品? 渠道部門不做,不了解消費者心智,不知道跟渠道夥伴怎麼互動,推廣部門和銷售部門如果不做,不知道廣告怎麼打,效果營銷的關鍵詞不知道怎麼選。 這就意味著,從消費洞察的原點開始,各條業務線都要介入。
短期就是看產品爆發力,用產品的爆發來驗證你把事做對了。針對創新工場在消費品領域的佈局,張鷹告訴記者,“簡單地說,我們的偏好就是「一上一下一新」。
一上是指形而上的概念,要有情感共鳴,要有精神認同,要有品牌偏好和鎖定。
一下是指地域的下沉市場和一線城市的下沉消費人群,比發四五六線城市,比如一線城市的城鄉結合部以及第三產業的服務人員。
一新是指利用新的商業模型,新的企業發展策略,新的人群定位去切割市場,新人群還包括進入新的生活狀態的人群,比如說從高中到大學是新生活狀態,大學畢業到工作,從單身到成家到初為父母,每次生活狀態的變化都是人的消費心理消費結構發生變化。
脫離速度高中 在 二師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過去,我曾與朋友們陷入「誰才是台灣小吃霸主」的爭論之中。
我們討論出許多強力的角逐者,包含名揚國際的珍珠奶茶、稀有度MAX的愛玉、排他性極強的臭豆腐、人見人愛的炸雞排等等。
不論大家如何爭論,在我心中,烤香腸永遠都是當之無愧的台灣小吃之王。
原因很簡單,烤香腸在台灣無所不在。
從百貨公司到路邊攤,從阿里山到日月潭,全台每一座夜市、每一處名勝古蹟,甚至每一間大學宿舍,都少不了烤香腸。
金庸曾經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沒有江湖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在台灣,有人的地方就有烤香腸。
我開始注意到這件事情,是在大一寒假與家人一同環島的旅途中。
途經花蓮時,我們參訪了知名景點砂卡噹步道。
那是一條沿著山壁開鑿的古老步道,步道一側是峻峭的山谷,另一側則是湍急的溪流。
整條步道迂迴鑲嵌在河谷之中,時有狹窄的路段,必須貼著山壁行走,即使靠近斷崖邊設有扶手,仍難免感到驚心動魄。
走步道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原因讓過去的人們花費這麼大的心血於堅硬的岩壁中開鑿出這樣一座步道?
他們在尋找什麼?
步道的盡頭,有什麼在等著我?
我走到底後才發現,那裡除了跟我一樣的觀光客外,就只有一處烤香腸攤。
周遭沒有其他攤販,讓香腸攤顯得更加突兀。
當時我並沒有多想,只是好奇這麼大一個烤香腸機是怎麼運過險峻的步道。
我已經忘了香腸的售價,只記得是遠超一般香腸行情的價格,但我還是買了。
香腸串在竹籤上,烤得紅通,邊緣有些微焦,我一口從中間咬下,險些燙著舌頭,趕緊鬆口。
那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其實並不特別喜歡吃烤香腸,卻總是會吃到。
為什麼呢?
沉思間,我的竹籤猛然抖了一下。
我低頭一看,烤香腸從我剛剛咬一口的地方斷裂開來,前半段脫離了竹籤,掉落在地面。
我一陣茫然。
為什麼我會買這麼貴的烤香腸?
為什麼我的烤香腸會掉到地上?
為什麼,我明明已經是大人了,香腸掉到地上還是會這麼難過?
當是已經是下午,夕陽的餘暉映照在我手中僅剩半截的香腸上,看得我的胸中一陣悲涼。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隔天的旅程中,我在台北一處山區看到了鑲嵌在岩壁上的貝殼化石。
以前地科課有教過,這些都是千萬年前沉積在海底的貝類,經由地殼推擠的造山運動才慢慢抬升到高山上。
令我訝異的是,在這些貝殼輪廓的旁邊,我發現一條帶著弧度的圓柱狀輪廓,看上去像極了香腸。
我不禁覺得自己有點好笑,竟然對一條香腸心心念念到這種程度,連石頭都能看出香腸的形狀。
旅程結束後,我跟朋友阿翔談起這件事,把當時用手機拍攝的相片拿給他看,笑著告訴他香腸對我的影響有多麼根深蒂固。
卻不料阿翔看了我的照片後,臉色嚴肅地搖搖頭。
「這不是幻覺。」他說。
「啥?」
「這是香腸的化石。」阿翔斬釘截鐵地說道。
阿翔現在的職業是國中生物老師,他在學生時期曾沉溺於各種莫名其妙的研究中,雖然因此差點沒辦法畢業,但也因此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知識。
「高中生物課你還記得多少?」阿翔問我。
「我只記得貓頭鷹的腿其實很長。」我說。
阿翔清了清喉嚨,開始跟我賣弄起淵博的知識。
「據今約五千五百萬年前,地球曾經有一度快速升溫的現象,科學家稱之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
「具地層資料顯示,當時有極大量的溫室氣體被釋放到大氣中,全球氣溫急遽上升了十幾度。」
「極熱事件使得全球森林急遽擴張,間接促進了哺乳類動物發展,甚至讓靈長類得以出現。」
「那跟香腸有什麼關係?」我問。
「關於極熱事件成因有很多爭論,包含彗星撞擊、火山活動、海底可燃冰融化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但我的想法不一樣。」阿翔的眼睛放出了光。
「你的想法哪次跟別人一樣?」我無奈地說。
「我認為,始新世極熱事件,其實是由大量的烤香腸活動造成的。」
「在五千多萬年前?誰烤的香腸?」我皺眉。
阿翔沒有理會我,自顧自又拋出一個問題。
「你知道嗎?肌肉組織是沒有辦法形成化石的,你在山上看到的,其實是香腸的骨骼化石。」
「你到底想說什麼?」
「五千多萬年前的香腸還是有骨骼的,千萬年後,牠們卻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捨棄骨骼,到底是為了什麼?」
「三小啦,所以五千萬年前到底是誰在烤香腸?」我問。
阿翔神祕地笑了一下。
「是香腸自己在烤自己。」
「香腸想讓自己變得更美味,牠們想被吃掉。」
「不僅如此,香腸還透過加溫整個地球來孕育能吃掉自己的物種。」
這個白癡到底在說什麼......
「你有看過人類的染色體嗎?」阿翔突然問我。
我腦中浮現了一幅生物課本上的圖案。
「你瘋了......」我的瞳孔放大,震驚到說不出話來。
「沒錯,人類的染色體早已經變成香腸的形狀。」
「你是說,人類從遠古開始捕食香腸的行為,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自己的DNA?」我問。
「你還是沒搞清楚。」阿翔苦笑。
「並不是人類『捕食』香腸,而是香腸選擇寄生在人類體內。」
「一直以來,生物學家都在猜測,未來的人類會演化成什麼模樣。」
「結果已經很明顯了,再過幾百萬年,人類就會演化成一條香腸。」
阿翔看著我的眼睛。
「這不是天擇,而是香腸的意志。」
「神經病。」我大笑。
阿翔的理論實在過於荒謬,我笑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我越笑越心虛,越心虛笑越大聲,像是要用笑聲將心中的不安蓋過。
一股陰暗深沉的恐懼感在我心底不斷搔刮。
我想起砂卡噹步道上那條掉落的香腸。
我一直拒絕承認這個事實。
──牠根本不是被我咬斷的,牠是在掙扎中扯斷了自己的身體。
──牠想要鑽進我的身體裡面。
「不要逃現實了,我們早晚都會變成香腸的。」阿翔拍拍我的肩膀。
「你才是香腸!你全家都是香腸!」我慌得大叫,推開了阿翔。
我奪門而出,再也不願意去思烤香腸的事。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下意識地避開了任何可能出現烤香腸的場合。
直到前幾個禮拜,我前往台北工作。
工作告一段落後,餘下了一些時間,我於是首度買票登上台北101。
那是台灣的指標性建築,一度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
搭乘曾是世界最快的電梯,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上高空,內心充滿興奮的悸動。
在市區從那樣的海拔居高臨下,我能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呢?
答案很快揭曉。
那天的霧很大,我從觀景窗根本看不見什麼風景。
但我發現,台北101的觀景樓層中,也在賣烤香腸。
我感到很困惑。
這是一棟聚集了世界頂尖的科技、人力、智力、財力,耗費整整五年的光陰、580億的資金所建造的巍峨大樓。
毫不誇張地說,是人類工程界的奇蹟。
結果你們在樓上賣烤香腸。
到底為什麼?
為什麼非得是烤香腸?
我實在太過疑惑,疑惑到等我清醒過來的時候,手裡已經拿著一串烤香腸。
我連自己是什麼時後結帳的都沒意識到。
過去的人生片段像幻燈片一樣在我腦海閃過。
國小園遊會、中秋節烤肉、每年年夜飯、廟會慶典、選舉造勢……
我二十幾年來的人生,全都活在被香腸包圍的環境之中。
這是一個網羅,也是一種制約。
如同植物需要陽光與水份,吃食烤香腸已經內化為我的生存本能。
我一直以為是香腸攤跟著人潮出現,那天我才明白,是人類在跟著烤香腸活動。
並非是所有景點有賣烤香腸,而是有烤香腸的地方才會變成觀光景點。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烤香腸就行。
人類的一舉一動,早已被烤香腸掌握。
過去已經有無數物種被香腸的基因同化,變成虱目魚香腸、山豬肉香腸、墨魚香腸等不同種類的香腸,如今終於輪到我們。
我完整地回憶起金庸的那段話。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我終於明白了人類的宿命。
──有人的地方就有香腸,有香腸的地方就有香腸,人就是香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