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脫軌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脫軌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脫軌意思產品中有6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488的網紅心靈僻靜花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談論感受,與傾聽感受是兩回事。 前幾天和我的諮商師討論到一個挺有趣的現象,我們一般都能談論感受(除非是極度抗拒逃避的),但是當我們需要傾聽感受時,困難就顯現了。原因在於我們太習慣用「認知」去理解「感受」,而不是用「心」在同理。 簡單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說今天早上你的一句話讓我很傷心,我感覺到自己...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毒處:一帖挽救純良孩子們的反毒處方箋」介紹 訪問:周宜賢(反毒宣傳專員) 內容簡介: 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 你知道台灣兒少染毒的年齡層,已降至小學生了嗎? 你知道現在新興毒品盛行,讓台灣的孩子受到多大威脅嗎? 在各種成癮誘惑日益猖獗的當今,無論是身為父母或師長,...
「脫軌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脫軌意思 在 文青汪的影劇世界?|電影|韓劇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脫軌意思 在 陳曉謙 Jack Chen, PT, MSc, CSC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脫軌意思 在 Dyin L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脫軌意思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脫軌意思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脫軌意思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脫軌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脫軌意思 在 RubberBan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脫軌意思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脫軌意思 在 文青汪的影劇世界?|電影|韓劇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17:30
. 《脫稿玩家 — 人生是一場無限賽局》🎬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無雷 #院線片 上週限動提及,最近院線片的黑馬非《#脫稿玩家》莫屬,是非常具娛樂性的電影,不論是否是電玩迷都能看得很開心。 而撇開娛樂性,這部電影其實也非常靈性,Guy根本是呈現靈魂覺醒三階段,但是我的道行太淺火候不足,故難產...
脫軌意思 在 陳曉謙 Jack Chen, PT, MSc, CSC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10:08:35
【髕骨外翻】 「治療師,我膝蓋痛好久了」 『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髕骨有外翻」 1. 什麼是髕骨外翻? 「髕骨(Patella)」俗稱膝蓋骨,即在我們膝蓋上的一顆圓圓的骨頭,而「外翻」指的是往身體外的方向傾斜,即是髕骨相對於股骨(大腿骨)往外翻出,可以想像成書被翻開的樣子。有無髕骨外翻多以...
脫軌意思 在 Dyin L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03 10:31:57
2020年末心得:接案第三年,對包容的階段性想法 今年我生活有了一點起伏變化。即使我擁有比過去兩年還要多、還要大的機會,但我像一個破洞的碗,裝不下那些我看似應該把握的每件事。取而代之,我對手頭零星的專案比過去花上更多時間,以及休息。 【一】遲來的恍然大悟:他說沒有力氣是真的 以前有...
-
脫軌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12 23:00:12本集主題:「毒處:一帖挽救純良孩子們的反毒處方箋」介紹
訪問:周宜賢(反毒宣傳專員)
內容簡介:
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
你知道台灣兒少染毒的年齡層,已降至小學生了嗎?
你知道現在新興毒品盛行,讓台灣的孩子受到多大威脅嗎?
在各種成癮誘惑日益猖獗的當今,無論是身為父母或師長,
唯有你願意挺身為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台灣的下一代,才有充滿盼望的未來!
校園案例紀實 × 7位戒毒者自白 × 劉昊夫婦生命故事
.處方1:媽呀!我根本不知道這裡面有毒
新興毒品之氾濫,早就以各種不同的包裝形式混入校園,讓我們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染上毒癮,因此教導孩子一套健全的反毒意識,以及對含毒食品、含毒飲料的基本辨識,刻不容緩!
.處方2:用愛搶救危險心靈,挽回迷失的靈魂
那些看似咎由自取的吸毒大人或青少年們,曾經也只是一個渴求被愛、被肯定的無辜小孩,因為自覺在家中找不到溫暖,或是在學校得不到肯定,轉而被社會的刺激所吸引,包含毒品。他們一度以為可以從中得到短暫解脫,但戒毒之後才發現,原來清醒活著的人生,更加美好!
.處方3:讓反毒成為一股社會運動,機構化協助重生
為了帶領一群誤入歧途的吸毒大人或青少年回歸社會,原本創業從商的劉昊和林雲敏夫婦,出於基督宗教情懷,成立了「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除了用愛感化,也提供生活、就業方面的輔導及介入協助,幫助更生人一步步邁向重生,他們夫妻倆也因此活出了截然不同的新生命!
作者介紹:劉昊(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 執行長)
軍人背景出身,27歲時,為了肩負起龐大的家計,從軍中退伍,跟妻子林雲敏一起投身房地產業,兩人靠著先前在直銷業合作無間的業務能力,屢創佳績。1992年自立門戶,成立台灣第一家代標公司,經營法拍屋業務,讓他開始遊走於黑白兩道之間,鎮日沉迷於紙醉金迷當中。最後在為人夫與為人父的雙重責任中,被上帝喚醒,便告別了房地產界,力圖重新開始。
1995年,再次創業成立電子貿易公司,營業額動輒上億,讓他再度陷入恐怖金錢遊戲。自以為在聰明理財,沒想到卻在股市融資、融券,最後融出一個大洞,破產了,公司也因此被迫關閉。
即使人生走到空前絕境,靠著信仰力量支持,他從不絕望,還在上帝帶領下,創立「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接待更生人和成癮者,並將反毒事工深入校園,訓練戒毒弟兄們成為一線講師。
作者介紹:林雲敏(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 創會理事長)
出生在一個做生意的家庭,加上本身反應機靈,從小,她就常被長輩稱讚是個很有生意頭腦的小孩。長大後,成為直銷業務高手,下線一度高達兩千多個。經營代標公司階段,眼見先生行為日漸脫軌,為了盼他回頭,還曾經求上帝讓公司倒掉。
40歲那年,因為先生操作股市不利,家庭經濟一夕崩盤,加上夫妻關係嚴重失和,雙重現實衝擊之下,讓她罹患了重度憂鬱症。爾後因著上帝的愛跟醫治,才慢慢走出陰霾,成為更生人弟兄和其家屬們最好的陪伴,也經常和先生劉昊前往各大教會、監獄或校園分享見證,並成立「台北主恩典教會」,讓弟兄們、他們的家屬,以及社區附近的社會大眾,有一個心靈的歸屬。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脫軌意思 在 RubberBan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8-24 22:00:08【Happy Hour vol.3 - 囍宴樂隊】
每次參加婚禮都好感動,香港其實好多音樂人都做緊或者做過Wedding Band,就連我哋嘅成員都唔例外。早前我哋就去到Leo同Macy嘅婚禮,希望俾個驚喜佢哋,送上我哋嘅祝福!
由於事前新人完全唔知,RB成員一直都勁驚上到去被踢出門口,臨上去前仲經歷喺停車場sound check被趕。驚險重重搞咁多嘢,都係想親口唱一首「囍宴樂隊」作為賀禮。
RB的話:
我們每一首歌
其實靈感都是取材自香港人不同的生活片段
為答謝每一位供給過靈感RB寫歌的朋友,
我們製作一系列叫《HAPPY HOUR》的短片
跟大家一同遊走城市不同角落,尋回,重組,這堆片段
YouTube Version: https://youtu.be/z9yxXdIVfRk
睇完記得subscribe埋我哋YouTube Channel呀!???
www.youtube.com/RubberBandHK
****
拍攝以外的臥底小故事 (R Flat小隊的話):
其實今次係一場秘密行動,一開始由同事口中得知有朋友嘅朋友準備結婚,而新人又好似都喜歡RB嘅音樂,我哋就喺度諗點可以喺完全瞞住當事人嘅情況下策劃呢個小驚喜。
最初R Flat小隊同MC Franky & Iris溝通嘅時候,一切都非常順利,兩位MC們亦非常配合。唯獨當提到希望去做Site Visit計劃路線嘅時候,先發現原來場地嘅對口單位係一對新人!
嗰陣我哋就心諗:大鑊啦,咁點算呀?直接打去場地問,又怕俾誤會成白撞,又怕會穿崩。但係唔去睇,就仲大鑊,我地極度唔想因為我哋嘅出錯而影響咗整個婚禮流程。
結果諗咗一晚,R Flat小隊決定厚住面皮都要做一次臥底,同事P帶埋自己老婆聲稱要結婚想去睇場兼了解婚宴package,V就飾演表妹同行了解細節。
到婚宴嗰晚,我哋兩「表兄妹」完成咗呢場小驚喜之後,立即搵返當日帶我地睇嘅同事解釋呢個臥底行動,因為要呃住佢實在係太辛苦又太唔好意思喇!
今次呢個綽號「囍宴樂隊」嘅臥底行動得以成功,真係要多謝晒兩位MC嘅裡應外合以及Club One同事嘅體諒,仲有 Tom Lee Music 通利琴行提供器材支援!
****
買飛呢邊⬇⬇⬇
【RubberBand HOURS 音樂會】詳情:
日期:2018年9月26-27日
時間:晚上8時15分
地點: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3樓匯星Star Hall
加場門票將於7月13日早上10時開始於HKTicketing公開發售
訂票網址: https://premier.hkticketing.com/shows/show.aspx?sh=RUBBE0918
查詢電話: 31 288 288
快達票將額外收取每張門票的顧客服務費
#rubberband
#rubberbandhours
#rubberbandhours音樂會
#hours
#rflat
#starhall
#kitec
#happyhour
#囍宴樂隊 -
脫軌意思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11-15 05:03:37想和我一樣30天升10000訂閱:http://goo.gl/zNT6Ck
《你的名字。》詳盡影評: 時間線及劇情解析、象徵意義
《你的名字。》詳盡影評 分為四部分:
0:09《你的名字。》無劇透影評
1:36《你的名字。》時間線解析
4:20《你的名字。》劇情分析
9:00《你的名字。》各種象徵
各位觀眾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分段收看。
影評內容
《你的名字。》無劇透影評:
《你的名字。》昨日上映我已經刷了兩次,我依然覺得還想多去幾次欣賞這部戲。這部戲絕對是一件藝術品,看的時候你會覺得每一秒都不能錯過,因為新海誠的作畫和構圖非常的仔細和層次分明,他是一位非常懂得利用光線和陰影豐富畫面層次的人,而「黃昏」算是一個滿代表他的元素。另外,新海誠是文學出身,所以《你的名字。》的劇本和構圖都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因為他對文字有一定獨特的細膩度,所以他和王家衛一樣都喜歡用讀白反映主角的思緒,而他寫的讀白往往能夠增強作品的藝術感。劇情上最基本的起承轉合都做得好流暢,再配合RADWIMPS的配樂和歌曲,劇情的舖排每一刻我都覺得好煽情,有笑有淚,最後結局令人有想哭不能哭閉住的感覺,又或者是讓你有一行眼淚莫名奇妙不停流出來的感動。在我心目中這部戲有非常豐富的元素給觀眾進入不同層面的思考,包括有夢境、平行時空、時間、宇宙,甚至是前世今生和神學,給觀眾的想像和思考空間非常大,進場的時候不要當這部是商業電影咁睇,當自己進了一個藝術空間,試讓自己在思考從未有過的角度切入感受這部戲,你對情感會有一種新和深層次的體會。
接下來將會先做一個時間線解析,當然劇透到「媽媽都不認得」,我要求各位沒看電影的觀眾看完回來再看
《你的名字。》時間線解析:
1200年前
最早的時間是發生在廸亞馬特彗星在1200年前第一次墜落,造成糸守町中間的系守湖。(在瀧進入三葉身體和敕使籌備計劃的時候敕使上網發現系守湖是一個隕石湖,就是1200年前被隕石擊中)
200年前
之後就到200年前戲中提及過的「繭五郎大火」,當時系守的文物和古藉都被燒毀,因此宮水家的後人對宮水神社的祭典內容和知識都無從得知,只有祭典的形式被流傳。
3年前
接著時間去到3年前,女主角宮水三葉開始和3年後住在東京的男主角立花瀧發生交換身體的神秘體驗。在彗星墜落的前一天三葉發現自己似乎喜歡了瀧,在大家都不知有時差的情況下三葉去了東京找瀧,當時的瀧沒跟三葉相遇根本不知道她是進,而深信彼此一定認得大家的三葉大受打擊,臨別時瀧追問三葉是誰,三葉講完自己的名字之後就給了她的組繩髮帶 瀧,那時的瀧就以此組繩當做吉祥物之類一路戴住。傷心的三葉回家剪完頭髮之後的第二天都沒上學,晚上的秋祭系守町的500多人因爲彗星墜落而死亡。
3年後-2016
時間再跳到3年後,在立花瀧交換身體那時的時間-2016年。瀧和三葉依舊在各自的時間交換身體,雖然有時差但各自都順住彼此的時間繼續生活。瀧在2016年10月彗星隕落3週年的前幾日跟奧寺前輩約會失敗之後,突然失去了跟三葉的連繫。失去三葉的瀧發現自己原來好在乎她,於是憑著依稀的記憶去到變成廢墟的系守町。在關鍵時候瀧去到宮水神社的御神體中,喝了三葉的口嚼酒,同一時間瀧發現御神體裡面的石壁原來被刻畫了彗星一分為二的圖案(在劇情解析的部分會多說一點)瀧跌倒之後再次和三葉交換身體,拼盡一切要救系守町的居民。到黃昏之時,兩人奇蹟相見,之後瀧就回到2016年,三葉就回到2013年繼續拯救居民,從此兩人不再交換,對彼此的記憶就好像發了一場夢一樣,慢慢消失,這部分真的看到好心酸!
5年後-2021
最後到5年後的2021年,兩人憑住熟悉的感覺終於相遇,而彼此經歷過的記憶都沒了,剩下的只有對大家的感覺。
《你的名字。》劇情分析:
接下來的劇情分析將會是屬於我自己的個人理解,開始之前先講一點《你的名字。》的構思背景。新海誠由2014年開始構思《你的名字。》,其中一個靈感源自平安時期的小野小町創作的歌詞:「夢里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所以戲中有不少讀白都是關於夢,而整個交換身體的經歷最後都好像發了一場夢一樣記憶消散。
以下是我個人對於整個故事的解讀。
在系守町的宮水神社供奉的神是守護系守町的,因為繭五郎大火讓神社的文化古藉失傳,所以宮水家的後人並不知道舉行神社祭典的目的和神社要守護什麼,只有形式被流傳下來,例如:「Musubi(結)」、口嚼酒代表半身的供奉等等。其實當瀧去到御神體滑倒看到彗星的壁畫,紀錄1200年前第一次的彗星隕落,有暗示宮水神社其中一個失傳的任務就是守護系守避免第二次的彗星墜落。雖然失傳了,但因為宮水神社神明的守護,這個故事就揭起序幕。首先我們要分開瀧和三葉各自變成對方的時間,戲中三葉第一次變成瀧的前一段故事是交代三葉的小背景,包括爸爸離開了神社、組繩的意義、宮水神社失傳的文化,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是神社的巫女。巫女是日本神社輔助神職的職務,在古代還有靈媒的身分。三葉當時以巫女的服飾做左一個儀式,並將口嚼酒以組繩綁好供奉給神明,根據「Musubi 結」的解釋,作為巫女的她和神明早已有連結,在儀式過後她在神社樓梯大叫「來生讓我做東京的帥哥」。如果在儀式過後,將這個呼喊視之為一個巫女向神明許的願,神明就應巫女的要求以這個形式來拯救系守町避過天災一劫,順應這個呼喊戲中下一幕就是三葉第一次變成立花瀧,立刻呼應到所謂來生(死後)成為東京帥哥,因為我們可以看成是她死後3年才變成立花瀧。讓他們兩人一直連繫住的就是三葉在3年前彗星隕落前一天送給瀧的組繩髮帶,宮水家做的組繩是「Musubi (結)」,人與人之間的連繫、時間的流動都是「Musubi (結)」,全都是神明的力量。所以在瀧第一次變成三葉之前的一個畫面就是三葉解下髮帶給他的一幕,代表瀧當時只有唯一一個跟三葉的連繫,之後下一幕就是瀧一醒了就發現自己變成三葉。
去到劇情中段
瀧變成三葉跟婆婆她們去敬神,這段給了好多線索解釋往後的劇情。婆婆說敬神就是連接神和人的重要慣例。到了御神體,婆婆說那邊是隱世,要回到這個世界就要用最重要的東西交換,就是口嚼酒,代表住三葉的半身,而水米酒都可以是「Musubi (結)」,進入身體就會和靈魂連接。所以當瀧在2016年追尋三葉去到御神體的時候,他喝完三葉的口嚼酒之後可以說是跟三葉的靈魂連接了,從而沿住組繩(象徵時間的流動)去到殞石墜落那天的早上,變成三葉拯救系守。另外跟婆婆敬神後下山的時候是「黃昏之時」,那時候婆婆突然問 瀧變成的三葉 是不是正在做夢,之後瀧就去回到2016年睡醒了。為什麼會這樣?這一段是電影第二次提到「黃昏之時」,第一次在是電影一開始三葉上課的時候老師有解釋:「傍晚,非日非夜的時段;世界的輪廓變得模糊,可能看到非人之物的時段。」-就是黃昏之時。所以身為神職的婆婆在這個 黃昏之時 就開始察覺這個三葉有點古怪(之後是在瀧變成三葉拯救糸守的那個早上婆婆也發現了三葉是瀧),也解釋了之後瀧和三葉在不同時空下都能夠在御神體外邊的山端相見,因為他們相見的時候就是「黃昏之時」,而我認為因為瀧戴住的組繩代表住跟三葉的連繫,所以當瀧把組繩給回三葉的時候,他們的連結就中斷;而在神明的角度,三葉作為巫女經已以此方式改變了歷史,已經成功守護系守居民,完成使命,所以兩位就好像發了一場夢一樣,各自遺忘曾經擁有的經歷。至於最後三葉為什麼可以游說到他爸爸拯救系守,有個網站引述左部分《你的名字。》外傳小說的段落,我覺得解釋得滿充足,會在留言留下來源給大家。
《你的名字。》各種象徵:
1. 3的數字象徵
為什麼是相距3年的時差? 3這個數字有象徵不同的意思,好多宗教都有完美全能的意思,而亞厘士多德就認為3有完整的意思,基督教都有三位一體的講法,耶穌都是3日後復活。所以我會認為3是有一種重生的意味:3年後瀧讓所有人復活,讓系守再次變得完整。
2. 5的數字象徵
為什麼是5年後重遇? 在日本,數字5有完滿的意味。
3. 三葉的髮帶
三葉的髮帶有紅線的象徵,代表姻緣的連結,所以當瀧接下三葉的紅色髮帶都代表住他們已經被這條命運的紅線連接了。
4. 一分為二的迪亞馬特
一分為二的彗星有新開始的意味,彗星在原來的軌道脫軌並一分為二,可以象徵住開創新軌道,就跟這個故事一樣,兩位主角在彗星隕落之後踏進人生一條新軌道。另外彗星命名為迪亞馬特,在《第十二個星體》這本書裡面 迪亞馬特星 因為跟 尼比魯星 相撞,一分為二之後比較大的衛星就成為現在的地球,換句話說迪亞馬特隱喻地球的前身。我們可以看成一個跟地球擁有相同靈魂的星體每1200年和地球擦身而過並留下不能磨滅的印記,跟兩位主角的經歷極為相似。
5. 神體的所在地
神體的所在地是一個圓形,圓形象徵時鐘、時間,可以映射整個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生命之花,在一個圓形裡面,一切都是循環永恆,你永遠不會找到那一點開始,那一點結束。時間都是一樣,永遠沒有錯的時間,只有錯的觀念。好多時候你以為開始了,可能已經結束,你以為結束了,原來是一個新開始。瀧和三葉,在這個永恆之圓最終相見,可以代表兩位在「黃昏之時」進入了同一個時間領域。
Bonus:言葉之庭的彩蛋
最後送個小彩蛋給大家,解釋「黃昏之時」的老師服裝跟《言葉之庭》的小雪老師好相似,而且都是教古典文學,聲優都是花澤香菜。
以上所有觀點都是我個人見解,而我認為這部藝術品比我們的想像空間非常之大,如果你有任何看法都可以留言討論。因為我真的好喜歡這部戲,第一次用了這麼多時間出影評,如果大家覺得好看的希望你可以分享出去給更多人感受,如果這條片能夠有史以來突破5,000likes我會多出一條相關影片助興,你們都可以留言提議主題。期待我新片就記得按下訂閱啦,還有隨時like我Facebook IG催我出片或者看看我會出什麼片,多謝你支持,我們下次見,88!
你的名字。不是影評是歌:前前前世
https://youtu.be/R0zid8kt3yA
《你的名字。》影評時間軸深入解析(極劇透)
https://youtu.be/qMkA7JR7reA
《你的名字》影評時間軸整理+劇情半深度分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hsmaGULH8&t=3s
你的名字 時間線
想留意更多我的動態,記得緊貼Ernest DoCRAZY
Ernest DoCRAZY社交平台:
Ernest DoCRAZY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ErnestDoCRAZYTV
Ernest DoCRAZY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rnestDoCRAZY/
Ernest DoCRAZ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
脫軌意思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談論感受,與傾聽感受是兩回事。
前幾天和我的諮商師討論到一個挺有趣的現象,我們一般都能談論感受(除非是極度抗拒逃避的),但是當我們需要傾聽感受時,困難就顯現了。原因在於我們太習慣用「認知」去理解「感受」,而不是用「心」在同理。
簡單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說今天早上你的一句話讓我很傷心,我感覺到自己不被受重視。這時的你,會如何回答我呢?十之八九會「解釋」你的那一句話沒有這個意思,是基於什麼狀態或背景所講出來的。「解釋」的背後,在說明的是我的感覺不是正確的,我誤解了你。這就是一個很常鬼打牆的例子。
當我們用「認知」在理解「感受」時,很容易淪為「對與錯的爭執」,因為只要我們的認知不同,就無法理解對方的感受,而認為對方的感受不是正確的,對方「誤解」了我。而真正在談論感受時,是很主觀的。一個人的感受,一定是出自於他的立場、背景、主觀意識及環境條件,那是一種真實的感覺,但並不客觀。因此,若是對方跟我說他感到很傷心時,不論使他傷心的原由是否來自於「真實」的我,但那一刻若是能傾聽對方談論他的感受,而不坐進去「造成他難過的主角」的受害者寶座裡,就能夠跳脫因為認知所產生的差距而起的爭執了。
詭辯的是,當對方談論感受時,若內容有涵蓋我,而我會因為被誤解而想要加以解釋,而這個解釋又間接抹滅了對方的感受,於是對方愈是渴望我理解而談論感受,我愈是感到自己也被誤解而解釋,而愈解釋就愈抹滅對方的感受。最終雙方的溝通,只會更加的困難。這其中摻雜了用認知在理解感受的迷霧,以及無法尊重對方有自己感受的權利。簡單說就是,一用認知在理解感受(我不是這樣的,你怎麼會有那種感受呢?),二是無法尊重對方有感受的權利(既然我沒有這個意思,你就不該有那種感受)。
這樣的情況據我的觀察,在我們的文化中無時無刻地存在著。因為我們從小並沒有被教導去談論感受,如何去辨別自己的情緒、定義它、理解它、同理它並且接納它。也因此我們對他人也是如此,一個渴望在感受層面交流的人,在我們聽來會是滿滿的責怪與誤解,甚至會評判他哪來這麼多感受(你就是太敏感啦)等等。也因此除了學會談論感受,對於傾聽感受這件事,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靈魂之旅課G班週三晚上
#剩最後幾位名額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週故事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
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脫軌意思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靈的僵化,會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
很多時候我們能觀察出所謂心靈的僵化,也就是說對某件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事或觀念的接收度有著抗拒。這個時候的抗拒會呈現思維的僵化,也就是二分法。我舉個例子。
一位女生與男生在聚會相識,兩人互有好感開始曖昩,等到時機成熟要邁入正式男女朋友的階段時,男方收手了,而女方完全無法接受。男方的說詞是,他感受到她的某些特質與自己的前女友很像,而他不想要傷害她,所以選擇收手。而女方感到忿忿不平的是,憑什麼你來決定我像不像你前女友,我又不是她,為何你以為你傷得了我?
這個案例中先撇除對錯方向性問題(感情中哪來的對錯),我想要表達的是某種思維僵化性。男方有自己的過往經歷(與前女友的相愛相殺),因此投射在這個女生身上,深怕會再來一回,所幸就此打住。如果這時女方追問:「那難道你不喜歡我嗎?」,男方無法說不喜歡,否則為何要曖昩。那如果女方問:「喜歡為何不能在一起?」,男方也無法答應在一起,因為他有他自己的過往的鬼魅心結。女方再問:「那既然你認識我時就已經有心結了,為何還要跟我曖昩?」此時,無言就是最後的結局。
這是一個會無限迴圈的對話,就好像男方出軌,正宮會問:「你不愛我了嗎?」,男方會回我還是愛。接下來就是:「那如果愛,你還出什麼軌?」,男方語塞。正宮繼續問:「你愛她嗎?」,男方會回我愛。接下來就是:「你愛她,那難道你不愛我嗎?」、「你不是說你愛我,你怎麼還愛她呢?」,男方語塞。若是正宮問愛不愛小三,男方回不愛,那又回到原點:「那如果不愛,你出什麼軌?」
這樣的對話卡在一個點上,那就是二分法。如果你愛,你就不會出軌;如果你不愛,你就會離開她。不是這樣,就是那樣。但套一句令人發笑的說詞:「只有小孩才做選擇」。是不是?應該太難選了,很多時候不是選擇這個就不要那個,也不是我的意思是這樣,就代表不是那樣。人很複雜,情緒及感受更複雜。
你當初說的永遠愛我,是真實的,在那一時刻。在那一刻裡,你「認為」你會永遠愛,但彼時彼地與此時此刻,又如何相提並論呢?二十年前的你,和現在的你,會一樣嗎?如果人一直在變,世事也一直在變,當初說的愛,又怎麼不變呢?但是變了,就一定代表不愛嗎?
事件的演變很多時候除了時間推演及外在變動因子之外,還有你我整條脈絡發展的前因後果,以及每個選擇及經驗所帶出的情緒與感受,這都會影響一整個事件的演變。並非截取其中單一片面裡的一個現象,抽出來比擬如果當初這裡換成是你會如何演出。因為如果當初這裡換成我,可能我根本不會走上同條路,也不會有這個單一片面的假設。
因此要破除心靈上的僵化,意識上的擴展是需要的。能讓我們增廣見聞的事都能起到作用,比如旅遊、閱讀、探索或與不同的人交談。當下次我們聽到一個自己不熟悉或不認識的新領域或觀點時,先不要急著反駁與自己不同的意見,而是抱持著好奇心去探索那個差異性,這會幫助我們拓展自己思維的侷限。
真正的自由,不是脫離被局限在獄中的身軀,而是解放心靈的枷鎖。
#靈魂之旅課G班登記中
#想要全方面的了解自己歡迎報名
illustrator: lost7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週故事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
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脫軌意思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髕骨外翻】
.
「治療師,我膝蓋痛好久了」
『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髕骨有外翻」
.
1. 什麼是髕骨外翻?
「髕骨(Patella)」俗稱膝蓋骨,即在我們膝蓋上的一顆圓圓的骨頭,而「外翻」指的是往身體外的方向傾斜,即是髕骨相對於股骨(大腿骨)往外翻出,可以想像成書被翻開的樣子。有無髕骨外翻多以「X光」來判斷,因為可以直接看到骨頭的樣貌,也有人會用肉眼觀察、觸診等方式。
.
.
2. 髕骨外翻會痛嗎?是種病嗎?
大多人會有個誤解,以為「髕骨外翻是種疾病,它會造成疼痛」,但實際上:
.
*髕骨外翻不是一種病也不是診斷,它是一個現象
髕骨外翻(Patella tilt)不是一種疾病,它代表的是「我們觀察到髕骨有往外翻的狀況」就像是胸口摸起來「硬硬的」,「硬硬的」是個現象、事實,但背後代表的意義不確定,可能是肌肉緊繃、水腫、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等
.
*髕骨外翻可能造成疼痛,也可能不會
在過去研究中,發現膝蓋有痛或沒有痛的人,可能都呈現髕骨外翻,所以髕骨外翻不一定會有疼痛或有疾病,但「或許有關聯」
.
.
3. 髕骨外翻的重要性?
由於髕骨是往外傾斜的,會導致膝蓋的關節面,即大腿骨(股骨)跟髕骨之間不是密合的,有點類似「脫軌或信封沒密合」,而造成關節接觸面積變小。
.
「關節接觸面積變小,會導致單點承受的壓力過大」,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即會產生疼痛,這邊可以想像成「很多人站在一條獨木舟上」,當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平均分佈地站著,船的壓力可以分散,但如果都集中在一處,該處壓力過大整條船就會沉。
.
.
4. 真的是髕骨外翻嗎?
髕骨外翻的成因很多,這邊列舉常見的兩大類:
.
*髕骨被往外拉
這邊會分成是連接在髕骨外側的軟組織(例如筋膜、韌帶、肌腱等)過於「出力或緊繃」,所以髕骨被往外扯;但也有可能是連接在髕骨內側的軟組織,過於「無力或鬆弛」,一樣造成髕骨往外拉。
.
這是一個相對位置的概念,意思是說『當有台車呼嘯而過,可能是我們踩煞車,或對方催油門』,所以當髕骨往外偏移,可以是外側的力過大或內側的力過小。
.
*大腿骨(股骨)往內轉
延續相對位置的概念,其實可能「髕骨並沒有動,而是相對的大腿骨往內轉」,而導致「髕骨看起來是外翻的」
.
.
5. 髕骨外翻怎麼處理?
應該先確定「需不需要處理」,也就是釐清「是不是髕骨外翻造成疼痛」,如果沒有疼痛,髕骨外翻不見得需要處理,但如果有伴隨疼痛,以下是常見的方式,包括運動治療、徒手治療、注射、貼紮、矯正性運動等:
.
*消除髕骨外側拉力
例如滾筒、伸展、徒手放鬆來減少外側軟組織(肌肉、筋膜等)的張力
.
*增加髕骨內側拉力
訓練附著在髕骨內側的肌肉群,試圖把髕骨拉回到內側
.
*避免大腿骨往內轉
訓練臀部肌群可以減少大腿骨往內轉(像是內八的姿勢)
.
現今研究發現,對於能改善長期膝蓋痛較有效的方式似乎是第三點,即「訓練臀部肌群」,但我的建議是,每個人狀況並不同,因此除了訓練臀部肌群,伸展、貼紮、滾筒及其他治療方式,也是可以同時嘗試的。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kneepain #patellalateraltil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ist #CSCS #膝蓋痛 #髕骨外翻 #防疫 #社交距離 #新冠病毒 #疫情 #復健 #肌力訓練 #訓練 #運動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