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脩短隨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脩短隨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脩短隨化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詩聲字,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書分享 簡政珍詩集《臉.書》※ 簡政珍〈三十年後妳在哪裡?〉 三十年後妳在哪裡? 妳會在一百五十層樓的樓頂上 聆聽貼心的雷鳴嗎? 妳會在莎士比亞的劇場內 瞻仰汽車的遺跡? 還是搭乘一架沒有翅膀的飛機 前往火星去尋找童年? 妳會到海邊 憑弔那座被水淹沒的燈塔嗎? 妳是否感嘆今...
脩短隨化 在 驚鴻一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4:26:07
"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 何況人的生命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 之前有人留言問我 為什麼要用朱墨寫書法 其實平常創作和書寫是不會用的 但上課時用朱墨作為示範會方便許多 效果也好~ #蘭亭序 #驚鴻一撇 #書法 #行書 #楷書 #手寫字 #硬筆字 #毛筆 #Chinese #ca...
脩短隨化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書分享 簡政珍詩集《臉.書》※
簡政珍〈三十年後妳在哪裡?〉
三十年後妳在哪裡?
妳會在一百五十層樓的樓頂上
聆聽貼心的雷鳴嗎?
妳會在莎士比亞的劇場內
瞻仰汽車的遺跡?
還是搭乘一架沒有翅膀的飛機
前往火星去尋找童年?
妳會到海邊
憑弔那座被水淹沒的燈塔嗎?
妳是否感嘆今世的星辰
再也無法湧動情海的波浪?
妳是否會在淡水河畔
遇到那一隻走失多年的熊貓?
妳是否會在一張古舊的地圖裡迷失?
在前往幸福飯店的途中
看到芒草中我歪斜的墓碑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簡政珍 創作
#小花 手寫,粉專 小花愛寫字,Instagram:sf_handwriting
※小編 #李蕪 簡述
三十年後,你、我,我們在哪裡?
「妳會到海邊/憑弔那座被水淹沒的燈塔嗎?」
「在前往幸福飯店的途中/看到芒草中我歪斜的墓碑」
分享詩人簡政珍以預言示現寫成的詩作,兩句一組的問句,均反映出人類文明的變遷,及時往事移的情境,疊加起來,也令人感覺心情沉甸甸;尤其結兩句,是題目、前兩段故意不提的「我」:那時「我」恐怕已經身故,成為荒煙蔓草中一座「歪斜的墓碑」,令人惘然若失。
小編不由得想起王羲之〈蘭亭集序〉云:「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詩作收錄於簡政珍《臉.書》(#書林出版,2020年7月)。
※《臉.書》(引自書介)
詩集名為《臉.書》,除了書中有一首〈臉書〉外,作者在臉書的特殊經驗讓詩集有了這個名字。詩集延續了作者過去詩作的生命感。有些詩讓人沈思冥想,有些詩與讀者共享溫馨,有些詩引發苦澀的笑聲。
本書把臉書與讀者討論互動的對話,收錄於第七輯的「回音」裡。這些討論是一種問訊,也是一種邀約,更是一種思維的激盪。其中受到讀者熱切討論的詩作〈達達的眼神〉、〈牠站在主人旁邊〉、〈妳戴口罩的時候〉、〈流浪〉、〈三十年後妳在哪裡?〉、〈遠方的聲音〉等都收在詩集裡。當然,還有〈臉書〉。希望透過這樣的對話窗口,能引發讀者更多的想像。
脩短隨化 在 驚鴻一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
何況人的生命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
之前有人留言問我
為什麼要用朱墨寫書法
其實平常創作和書寫是不會用的
但上課時用朱墨作為示範會方便許多 效果也好~
#蘭亭序
脩短隨化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翻轉一下我們對於『人生』的觀念
以下內容節錄自我們的新書《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莊子十堂課》附錄四:
〈「夢」的另一個結局——從莊子思想重讀王羲之〈蘭亭集序〉〉
---
王羲之認為,所有的「滿足」,都是暫時的。
關鍵在「暫得於己」這個「暫」字。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當然,每個人都會有快樂、滿足的時候,在滿足的那當下,確實不會去考慮自己還有多少日子可活,也不會去在乎自己是短命或長命——但這種狀態其實並不持久。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當時間久了,原本滿足他的東西已經無法滿足他了,產生厭倦感的時候,他的內在就會湧現無比的空虛。
永遠都在追逐外在的事物,卻永遠也不會得到真正的滿足。
擁有愈多就愈覺得匱乏,愈努力就愈覺得徒勞——這就是人類的本性。
我們的人生不知道花了多少時間,沉迷於外在的事物,有可能是愛情,有可能是事業,有可能是養兒育女。我們將生命投注在這些事物中,以換取成就感,用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但往往會在那麼一瞬間,我們忍不住要自問:究竟我是在追求什麼?到底我這一生是為什麼而活呢?
「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以前喜歡的東西,在一瞬間,變得好陌生。我到底為什麼要浪費這麼多生命投注在這上面?這有什麼意義嗎?我這輩子真的有為自己活過哪怕一分一秒嗎?
「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如果外在的事物都沒什麼好追求的,那我們回歸於自己的生命好嗎?從此之後,我們為自己而活,好好照顧自己,追求內在的平靜與安適,以終其天年。但王羲之還是要問:這麼做的意義何在?就算我們把握剩下來的時間為自己而活,但還不是有一天要死掉!
長命也好、短命也罷,死了就是死了,不管你是為他人而活還是為自己而活,根本都沒有任何意義。
王羲之不停追問:如果這個世界上一切都不是永恆的,終究都要隨著生命的消亡而消亡,到底還有什麼是有意義的,又有什麼是值得用盡一生的生命去追尋的呢?
答案是沒有。
人生沒有意義。
人生終歸虛幻。
王羲之真正的哀痛是這回事呀!
---
追問至此,我們應該真正地清醒過來才對。
《莊子》如此告訴我們,人生終歸是一場夢,在夢中的一切都沒有意義。如果我們把夢中的事物當真,以為真的有得失禍福貴賤夭壽的差異,那我們的喜怒哀樂就會被這些事物制約,一輩子「情隨物遷」,永遠沒辦法得到真正的解脫。
如果我們能盡早察覺「人生是一場夢」的話,在我們清醒過來之後,就不會再受夢境的影響,從此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不管任何遭遇都能泰然處之。
但是王羲之不願意承認這件事。
他覺得這不可能是夢,它也不可以是夢。
——因為我的心還是溫熱的。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如果這是一場夢,為何我看到古人的詩文還會那麼感動?如果我「心如死灰」的話,又要如何與這些古人「心心相印」?不行不行,縱然一切都可能是假,但這溫熱的心是真的,我能感到古人的心與我的心一起在跳動著。
什麼都能死,但「心」絕不能死。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這個「固」字表示的是「確實」。逼問至此,王羲之他終於可以確認,「一死生」與「齊彭殤」也許在理論上可以成立,但是做為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絕不可能對死生夭壽無動於衷。這麼說並不表示我們一定要去追求長生不死,因為那是沒有意義的;可貴的是,就算我們知道這一切都那麼沒有意義,但我們的心並不因此而死,我們的心依然是溫熱的。
——用一顆溫熱的心去活出終究了無意義的一生,這就是意義所在,因為我們是一個「人」。
---
於是王羲之決定要做一件事。
「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他要將眾人今日所做的詩文給集結起來,整理出版。就像古人曾經留下詩文給他一樣,他也想要將這個時代的詩文給流傳下去;他相信不管過了多少個朝代、多少個世紀,當人們對生命感到了無意義的時候,都可以透過閱讀這些詩文重新喚起心的溫熱。原因無他,因為我們都是「人」。
也許今日的種種歡樂,種種哀愁,
真的都只是一場「夢」而已,
但文字卻讓這場「夢」的結局變得截然不同。
文字保存了我們心頭的喜與悲,
交到千年後的某位讀者手上,
在他的心頭,蕩起了新一輪的喜與悲。
心與心的相印相連,似乎能讓我們的生命超越形軀的限制,
無窮無盡地隨著時間綿延下去,歷經十代、百代、千代,
只要人類仍然存在,文字仍然存在,我們就會存在。
王羲之相信:
只要還有人記得,往事就不會成煙。
---
王羲之雖然比不上莊子的宏大氣魄,
他領悟不了宇宙之道,也做不到情歸天地,
但他將希望寄託於「人」,寄託於「文」,
人文的曙光,於此燦然輝煌。
縱然無法清醒,縱然永生永世皆在「夢」中,
但「夢」的結局——也許並不絕望。
---
一起讀《厭世講堂》,讓我們心心相印,只要人類仍然存在,「厭世」的心情就永無休止;只要還有人記得,往事就不會成煙。
等待已久!我們的新書《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莊子十堂課》終於要在下週正式登場!
在金石堂購買《厭世講堂》獨家贈送!
「無用:宜當廢物」籤詩貼紙!
如果有人希望你成為有用的人
就告訴他:當個廢物,
或許才能保有自己真正的價值!
(一)金石堂限量籤詩貼紙版:http://bit.ly/2TQBa5X
(二)博客來一般版:http://bit.ly/2TT2L6C
(三)誠品:http://bit.ly/2TWYizW
(四)讀冊一般版:http://bit.ly/2TQOn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