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重點】防疫五大維生素A、B、D、E、K這樣補,全面提升頭好壯壯防禦力!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即便逐步階段性降級解禁,防疫作為仍不可輕易鬆懈;「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絕不能成為口號,應落實於生活之中。此外,日常飲食均衡、作息規律、運動養成,藉以提升自身免疫能力,是遠離病毒侵犯的不二...
【凱鈞話重點】防疫五大維生素A、B、D、E、K這樣補,全面提升頭好壯壯防禦力!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即便逐步階段性降級解禁,防疫作為仍不可輕易鬆懈;「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絕不能成為口號,應落實於生活之中。此外,日常飲食均衡、作息規律、運動養成,藉以提升自身免疫能力,是遠離病毒侵犯的不二法門。此次彙整五大防疫關鍵營養素,及各類元素的益處及建議指南,非常時期務必維持良好體況,才能使「疫勿入侵」,共同安然度過這場險峻戰疫!
🔺維生素A
屬脂溶性維生素,是人體必要之營養物質,可分為動物性及植物性來源;動物性如肝臟、蛋、魚肝油等,植物性如黃綠色蔬菜。其主要作用可維持黏膜細胞完整性,並增強呼吸道與泌尿道的抵抗力。當缺乏維生素A時,容易會出現乾眼症、夜盲症、抵抗力下降等症狀。黏膜是免疫系統第一道防線,當遭受壞害,就會增加病毒感染機會,不僅是防疫期間,在於平時也都是相當重要的營養素之一
謹記只要每日飲食均衡不偏食,其實不太會出現缺乏維生素A的情形,富含維生素A的食材推薦胡蘿蔔、香菜、菠菜,建議食用時和油脂一起攝取,例如加點天然油脂拌炒,其吸收和消化效果會更好,而肝臟類如豬肝、鴨肝、雞內臟等,其維生素A含量特別高,應淺嚐即止,不宜大量食用
🔺維生素B
是所有維他命種類及功效最多的一群,其屬水溶性維生素,包含B1、B2、B6、B12、葉酸、泛酸、菸鹼酸等,主要在細胞代謝及合成紅血球等部分發揮作用,可維持皮膚和肌肉健康,及增進免疫系統。當缺乏維生素B群時,容易出現虛弱、倦怠等症狀,甚至會出現神經病變、惡性貧血等;特別是長期飲食不均衡、經常熬夜或承受壓力龐大等情況下,就可能出現身體負擔
-維生素B1
又名硫胺素,能幫助維持能量正常代謝、保護黏膜健康,主要由小腸前段吸收,可透過全穀類(如燕麥、糙米、米糠等)、青江菜、蛋黃中補充
-維生素B2
又稱為核黃素,可有助持皮膚健康,又被稱為「皮膚的維生素」,也能維持黏膜修復作用。日常可從乳製品、海苔、蛤蠣中補充
-維生素B6
又稱為吡哆醇、抗皮炎維生素,其主要作用為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幫助合成血色素。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來源有香蕉、馬鈴薯、瘦肉,其特性較不耐熱,在烹煮過程中容易受損,從水果中攝取會是良好的選擇
-維生素B12
又稱鈷胺素,負責維持神經系統的健康,也影響紅血球製造,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如紅肉、豬肝、文蛤等。其中以年長者、素食者、惡性貧血者容易缺乏維生素B12,可適度配合保健食品做補充
-葉酸
有助於紅血球、核酸與核蛋白形成,當缺乏時會出現氣色不佳、精神不濟等情形。許多深綠色蔬菜都含有葉酸,如綠竹筍、菠菜 ; 而水果如木瓜、鳳梨、芭樂等,也含有較高量的葉酸
-泛酸
泛酸就是維生素B5,其對人體作用為增強免疫系統,幫助傷口癒合、皮膚組織再生等,也能協助體內膽固醇正常合成,維持血液暢通。可透過吃全穀類、動物內臟、菇類攝取補充。而外用保養品,亦作為肌膚修護的指標成分之一
-菸鹼酸
菸鹼酸就是維生素B3,其對人體作用為維持神經性桶正常運作、維持口清及勻亮肌膚、腸道消化正常用作等。可透過紫菜、蘆筍、豆莢等天然食物中攝取補充
🔺維生素D
屬於脂溶性維生素,人體可透過陽光自行合成,又被稱為「陽光營養素」,也能藉由食物、營養品補充,其主要功效為幫助鈣質吸收,對骨骼、牙齒有重要影響。因此,維生素D又被稱為「鈣質的搬運工」,具調節細胞生長、免疫功能、減少發炎、抵抗呼吸道感染等作用
想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最好是曬太陽及飲食雙管齊下。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由陽光照射後,能夠產生維生素D3,防疫期間,建議在安全防護前提下,適時走出戶外曬曬太陽;同時從食物中攝取,如鮭魚、鯖魚、魚肝油、番茄或經日曬後的蕈菇類等
🔺維生素E
是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劑,可有助於保護心血管、減少自由基,亦可降低身體發炎反應,以減少病毒變異機率。當缺乏維生素E時,會使免疫反應受損、視網膜病變等,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腦性麻痺型態的運動失調症狀;而攝取過量時,則常因過度補充高劑量維生素E之保健品所致,容易出現腹瀉、噁心、頭痛等症狀,嚴重甚至會增加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
因屬脂溶性維生素,建議飯後補充為佳,飲食建議可和植物性油脂搭配,如酪梨、橄欖油一起攝取,可有助維生素E效率吸收。食材中以堅果類、酪梨、黑芝麻等皆為良好來源,而堅果類原則盡量以原味為宜,才能盡量保留完整其營養價值,且減少熱量攝取,同時留意食品標示、建議用量,建議每日以30公克為限,亦可搭配番茄、花椰菜等蔬果,或牛奶、優格一起食用
🔺維生素K
維生素K是較少被討論的脂溶性維生素,主要功效為凝血功能、預防骨質疏鬆,又被稱為「凝血維生素」,當缺乏時會出現不易止血、胃不適等症狀。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膳食營養素每日參考攝取量(DRIs),維生素 K 的 建議攝取量為,成年人男為120微克,成年女性為90微克
維生素K可分為K1及K2,K1多存在於綠色蔬菜中,常見的如綠花椰菜、萵苣、高麗菜等,而維他命K2則透過蛋黃、發酵食品(如納豆)中攝取。吃蔬菜時可搭配天然油脂,更能幫助體內的維他命K吸收
#凱鈞話重點
脂溶性維生素過量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脂肪細胞有記憶⁉️復胖的關鍵在腸道菌跟免疫㊙️(下)]
上篇講到脂肪細胞有記憶,會再碰到高脂食物時「全面啟動」免疫反應造成加速復胖,跟感染類的 #急性發炎 不同,肥胖這類 #慢性發炎 的現象是 #延遲性、 #持續性且 #全身性的,當免疫細胞一直不斷重複的招募、增殖、分化、遷移等,持續釋放細胞激素引起發炎反應,猶如身體一直處於打仗狀態,不止敵人(壞菌、自由基)受到攻擊,我方(益菌)損失慘重,連旁觀者(正常器官組織)也受到波及,長久下來,身體就會出現各種疾病(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憂鬱症等等)。
由於研究發現這個「備戰狀態」就算恢復正常體重還是存在,所以這篇來講講幾個趨吉避凶的方針:
1️⃣避免「高發炎食物」:🍬🍭🍩🍪🍟🍔🥓🥨
避開高糖(尤其是果糖)、高脂肪(尤其是油炸的反式脂肪)、高鹽、加工製品(尤其是加工肉類)、精緻澱粉、隱藏式高加工製品—醬料!(相信我,番茄醬跟醬油膏很可怕)。
2️⃣攝取含黃酮類(Flavonoid)食物:🥦🧄🥛☕️
2016年的「飲食後持續的腸道菌相變化調節飲控後的復胖速度](Persisten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modulate the rate of post-dieting weight regain)研究,發現在添加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類黃酮)後,可以扭轉高脂食物造成的 #壞菌上升而消耗掉類黃酮的現象。類黃酮本身有 #抗發炎、 #抗氧化、 #抗癌的效果,很多被認為是抗癌的食物,都含有黃酮類,例如豆漿豆腐等黃豆黑豆類製品、十字花科蔬菜、茄類、芹菜、好的咖啡豆、純度高的黑可可等等。
3️⃣增加抗氧化補充劑:💊
除了類黃酮素是世界公認的最強抗氧化劑之一(研究指出其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E的50倍、維他命C的20倍),還有其他跟抗氧化有關的微量元素可以多攝取,例如:維生素BCD,但是「脂溶性」維生素過量較易有壞處,目前營養流行病學調查國人「普遍真的有缺乏」的脂溶性維生素是 #維生素D(400-800IU),其他的水溶性維生素 #B跟C則較無囤積的問題,補充劑的方式會比食物來的有效率。
4️⃣避免助長壞菌上升的營養素:
今年2020年一篇系統性整理的文章,提到脂肪類對腸道菌的影響,發現 #飽和脂肪 跟 #單元不飽和脂肪對腸道菌有不良的影響(對!單元有不良的影響我也是詫異,可見腸道菌的世界跟傳統營養學觀點並不一樣),而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則是中性的,不好不壞。可以確定的,是 #高動物性蛋白質跟脂肪加上低纖維飲食(例如極低碳生酮)會導致未來代謝症候群的機率上升。
這就是為何我常在門診建議:高蛋白高纖維的飲食,而且蛋白質的來源以 #植物性蛋白質為主, #動物性蛋白質為輔。食物是複方,大家知道omega-3是抗發炎的,就一股腦狂吃鮭魚秋刀魚,殊不知裡面也有飽和脂肪啊!只要是動物都有飽和脂肪(還可能有重金屬😨),攝取過量一樣胖膽固醇一樣高,而很多人也不知道,黃豆跟種子這些植物性的東西,也有多元不飽和脂肪,而且還少了動物性蛋白質代謝產物跟飽和脂肪的傷害🤓
避免不小心寫太多,下一篇來好好談談截至目前2020年,人類對代謝症候群跟腸道菌之間的瞭解,還有未來 #多管齊下的精準醫療方向。
#圖文有符每天早上都來一杯複方蛋白飲
#有時還加奇亞籽增加飽足感
#避免復胖的關鍵在腸道菌
Reference:
1. Thaiss, C., Itav, S., Rothschild, D. et al. Persisten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modulate the rate of post-dieting weight regain. Nature 540, 544–551 (2016).
2. Fan, Y., Pedersen, O. Gut microbiota in human metabolic health and disease. Nat Rev Microbiol (2020).
脂溶性維生素過量 在 陳柏長醫師 乳房疾病診療 跑步運動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是否要補充維他命D有兩派說法,大家都能拿出不少支持自己說法的證據。
對於耐力運動員,長期在戶外運動,是否要額外補充維他命D,一直我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尤其這是脂溶性維生素,過量存在著一些風險。
基本上如果可以,什麼東西都是天然的最好,維他命D也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1650?sloc=main
脂溶性維生素過量 在 魏洋樺營養師 x 不只是營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嗨~粉絲們今天好嗎😆
營養師與時間販售—全營養的新選擇合作的 #營養小知識
最後一篇是跟曬太陽很有關係的營養素「維生素D」
大家一起來看看👋🏼👋🏼👋🏼
▌維生素D|有陽光維生素之稱的營養素 ▌
維生素D是很特別的維生素,除了可以從食物中攝取之外,還可以藉著曬太陽後由皮膚製造合成,因此大家把維生素D稱為「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在體內有著類似荷爾蒙的作用,影響身體對鈣和磷的利用,因此維生素D缺乏也會影響骨骼的建造。而老化會減少皮膚中維生素D的製造,所以年長者和不常曬太陽的族群需要留意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
💡哪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呢?
魚類中像是鮭魚和秋刀魚都是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還有蛋黃以及添加維生素D的乳製品也是不錯的選擇,因此建議大家可以攝取適量的魚類、蛋、乳製品補充維生素D。如果是吃素的朋友則可以選擇日曬過後的菇類或營養補充品來獲得維生素D。
✨最後小叮嚀,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過量補充仍有毒性,建議健康成年人一天不超過50微克(2000 IU)。
#時間販售x魏洋樺營養師
#感謝時間販售的邀請及精美的圖片製作
#健康成年人的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微克(400 IU)2020 DRIs
#營養小知識來到最後一篇囉
#大家喜歡這種營養小知識的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