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能動性 反身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能動性 反身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能動性產品中有26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VOP,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 關鍵字08 : #介面 「到底該是『界』面還是『介』面?若是依照inter-face,物體間的表面,隱含分界意思的「界」更為貼切一些。但是強調兩個物件交互互動的過程,『介』入與中『介』的『介』更強調動作與過程。因此目前中文使用的慣習,物理化學中的inte...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幾年,台灣廣受假消息、假新聞,或是有意為之的輿論風向煽動之苦,加深了對立,造成許多誤解和社會成本的浪費。 根據報載「法務部長蔡清祥認為有必要把資訊戰納入國安體系,日前與調查局長呂文忠兩度向總統蔡英文請命,盼能創設負責第一線作戰的「資安工作站」,終獲首肯,已於6號建置上線,宣告調查系統的第四軍正式成...
能動性 在 ฤท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7:15:14
— 還記得好久以前的你,曾經跟我說過自己喜歡什麼樣類型的人,就努力讓自己變成那個模樣。當時的我其實也不懂那麽多,只以淺薄批判說著為什麼需要被迫接受社會給予的審美標準。 眨眼來到了健身的第三個年頭,說有什麼好的成果其實未必,畢竟沒有特別控制飲食與安排訓練菜單,只能說健身是短暫帶我逃離沈悶心情的...
能動性 在 羅苡瑄 Lô Í-sua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7:23:18
\有興趣參與集資ㄉ人可以留言或是私訊我~/(直接上網搜尋「南島魯瑪社 全母語河邊教室」也可以!) 很多人可能不太能理解我為什麼要特別宣傳這個募資計劃,因為我自身沒有原住民血統,亦未與任何部落建立過深厚的情感或玄而明之的羈絆;但到花蓮讀書後(雖然我也還是對花蓮一知半解),也就是上大學胡亂瞎混的這一年...
能動性 在 sᴜᴍsᴜᴍ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04:25:34
//正念跑步是一種襌修運動,一個讓你在跑步時以更大覺察力安住當下的訓練過程。正念教導你以更積極的方式看待生命中的體驗,並在需要時提供你調適的能動性。// - 正念跑步 Mindful Running 學會將正念加入跑步訓練,能更好的感受身體每一吋,今天是否訓練過度?還是我未盡力? 每一次訓練變得...
-
能動性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23 17:46:14這幾年,台灣廣受假消息、假新聞,或是有意為之的輿論風向煽動之苦,加深了對立,造成許多誤解和社會成本的浪費。
根據報載「法務部長蔡清祥認為有必要把資訊戰納入國安體系,日前與調查局長呂文忠兩度向總統蔡英文請命,盼能創設負責第一線作戰的「資安工作站」,終獲首肯,已於6號建置上線,宣告調查系統的第四軍正式成形。」
資安工作站的設立,隸屬國安系統,上級機關為國安會。可處理假訊息查處、偵查資訊犯罪、境外勢力以科技影響台灣等。有別於後勤單位資通安全處,是調查局第一支有系統的正式辦案組織。
這無疑是面對資訊戰與訊息戰所跨出的第一步,並讓國安會增加了一個可直接管控的接戰單位。
但如果從報載的訊息來研判,成立調查局第四軍的規劃,在於對資訊站的攻擊與危害,比較像是以被動、防禦等方式進行假訊息的防制。
然而,我們必須認知到,除了個人行為之外,這類資訊戰、訊息戰是一種在認知領域的作戰行為。實際上真正對我們構成最大威脅的,是以這類行為所進行的組織性行為。而作為組織性行為,必然是有偵測、評估、策略、規劃、協作、整合....等等的系統性與積極性作為。也就是,我們台灣其實是面對國家或準國家型態的戰爭行為!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戰爭,而不僅僅是個人或集團犯罪的作為。
面對戰爭,有時候「攻擊是最佳的防衛策略」!與其百般防守,不如化被動為主動,進行「攻勢防禦策略」,或許才是在我們資源有限,編制不多的小國最好的應對策略!
戰略上來說,必須要有洞察、設計、規劃與執行「反擊」能力的單位規劃,才是個有效的策略與作為。
如果把資訊戰當一回事,只由調查局資安站做現在被賦予的任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有在上位做指揮跟協調工作的組織。
現在的攻擊是全面性的,過去年代就是發傳單,或巷口市場傳播耳語。現在是透過資訊網路,在多個社群、封閉群組大量散播。或對硬體的攻擊,比如DDos。這類新世代的複合式攻擊,可能包含民生、政治、議題、新聞、特定人物等等,方方面面的要滲透台灣。
若以過去的狀況來看,我們的資訊戰相關單位,並不具前期預警與長期規劃的功能。又或者是,僅僅定位在司法行政性質的設定,這在設計規劃階段就已經自限於被動角色,必然受制於能動性強大的對手而左支右絀病苦苦追趕、補漏。
目前台灣被公認是資訊戰第一線,在台灣實驗運作的手法,通常在半年至一年後,會複製至歐美等國家進行攻擊。坦白講資訊戰之於國安,我認為跟處理高傳染性病毒一樣辛苦,它是長時間、綿密的、延續性地對台灣進行攻擊。因此,我認為公私網路部門的合作、跨國際的合作、資訊戰相關人力的需求,這幾個項目非常緊迫且重要!特別是國安會、國防部資通電指揮部、國安局、調查局第四軍、行政院資通安全處等,如何衡向聯繫、如何業務分工,以及如何主導組織,這事關這場資訊戰的存亡勝敗!
「我們只是技術上沒有正式開戰而已」美軍前海軍代理部長這麼說。
和唐鳳政委討論資訊戰時,他拋出了一個大哉問:「要怎麼定義資訊戰的開戰?比如,軟硬體遭受到怎樣程度的攻擊?網路社群遭受怎樣程度的滲透?我們其實尚無法有明確的定義」
而或許,我們早身在戰火之中。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
能動性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7-01 09:22:09[旅行的旅行] 瞻前顧後的整理術:#收拾行李的策略及其政治 / 李長潔 🚎🚄💺
.
「收拾行李」(packing the luggage),是每一位旅客必定會經歷的重要旅行環節,配合旅行目的選擇要帶甚麼東西?算計去幾天決定要帶多少?如何用最棒的整理術塞進最多土產?依照廉價航空規定精算可以帶多重?甚至精心挑選最能展現自我又兼顧實用的行李箱?「收拾行李」是一件複雜的事。「旅行的旅行」,首先就從行李開始,討論收拾行李的策略及其政治,而大部分的觀點皆參考賴嘉玲教授在2013年的行李研究,〈「收拾行囊」,通關啟程:談「旅者-行李」組裝體之移動政治〉,她的實踐觀點細膩又柔軟地呼應著當代移動政治與旅遊文化。
.
▓ #整理行李的技術
.
從15年前的電視節目【女人我最大】,到現在的Youtuber 阿倫頻道、MaoMao TV,展示行李、展演收拾行李成為娛樂內容的主題之一,某個程度上也反映了在全球交通更加便宜便捷下,旅行成為小資族群的重要休閒活動。如何收入需要的東西,塞滿塞好外,還要依照物品的屬性來分配空間,這是每一位旅行者瑣碎繁複的惱人實踐,卻也是旅行的樂趣之一,一種「移動行李的拓樸學」。到現在我也還依照藍心湄所教的收納術—將衣物捲成筒狀塞入行李,那一瞬間真令人滿足。
.
精心安置、安排、設計行李中的物品,考量要搭配出最適合拍照的服飾,帶上緊急備用的藥物,挑掉過重的3C科技用品,是旅人與物品之間的主客相互能動性的建構(賴嘉玲,2013)。也就是說,在這個整理的過程中,旅客將充分地考慮到人、旅程、物品、事件間的複雜關係,不同的人與物也就構連出不同的旅行的意義。
.
▓ #由物所支撐起的旅行
.
行李變得重要,也許自助旅行背包客的興起有關,大概2005年到2010年間,亞洲廉價航空漸漸形成規模,更加便宜的旅行費用讓背包客人數攀升。由於自助旅行背包客脫離觀光團的包裝/包裹,他們必須用必需物品打造一個可以帶著走的家,以降低旅行時的各種風險,支撐起整趟旅行,這些物品包含括旅遊書、衣物、紀念品、數位設備、與陪睡的小玩偶。
.
賴嘉玲(2013)認為,背包不僅成為背包客彼此的認同來源,並與其他旅者產生區辨,同時背包也被建構成為背包客的身體。他們考量的不只是廉價航空的重量限制,或是運送是否方便,更仔細地計算物品是否能克服旅行中的磨難、碰撞、遺失、盤查,「旅者」與「行李」緊密形成一個「共同行動混體」(賴嘉玲,2013)。我最近不斷地增加旅行的「數位編輯」裝備,幾乎無時無刻都在產製與上傳內容,有時候,我甚至認為,我的旅行視野是被裝備所建構的,包含被編輯軟件、社群平台的特質所影響的旅行行動,像是找一間傍晚時光線充足且充滿空氣感的文青咖啡店,然後拍一張討好讀者的妹妹美照。
.
▓ #不能攜帶的物品
.
最近為了出國去剪頭髮(這也是一個奇妙的旅行實踐,旅行過程中的身體是一種表演展示),設計師說他這次去東京被攔下來全身檢查,我冷笑一聲說:「我可是幾乎每一次都被攔盤查下來喔~」,可能因為本身是一個壞人臉吧。
.
流動的行李,在全球化的時代中,自然也成為邊界的傳遞物,機場安檢的規約成為全球監視的極致展現(賴嘉玲,2013)。當經過海關人員時,不經意地迴避了他的視線,總感覺有種阿圖賽式(Althusser, 2014)的主體形構之感,那一瞬間似乎害怕地認為自己就是那個「攜帶不能入境之物的人」。
.
就以最近的非洲豬瘟為例,你可以看到各種旅遊討論版,都在詢問可以帶泡麵、罐頭、料理包等製品嗎。入境現場也以宣傳、呼籲、領牌等方式,不斷告訴你,個人/個體正被捲入全球風險的巨大流動之中,而我們則必須規訓好自己的道德主體,不要成為國家安全織網的破洞。
.
▓ #你準備好了嗎
.
收拾行李,如此瑣碎、繁複的日常行為,其實在旅行準備與旅行移動中佔有的重要位置,儘管我們都知道在全球物流發達的現代社會,你可以隨時購買必需品的替代物,但我媽永遠會在行李箱裡放一條黑人牙膏,他說如果飯店剛好沒有附牙膏怎麼辦,那條塑膠管是她的「壓縮的家屋」,是安全感的來源。
.
此外,隨著大量個人旅行習慣興起,像是無印良品等品牌便順勢推出「MUJI GO」,專門在交通要處販售適合旅行的無印風格用品,行李與行李中的物品就該有一個「旅行的樣子」,甚至,你在家就可以有一種旅行的樣子。旅行,就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性質。
.
所以,這次的旅行,你準備好了嗎?
----------------
#參考文獻
.
1. 賴嘉玲. (2013). [收拾行囊], 通關啟程: 談 [旅者-行李] 組裝體之移動政治. 文化研究, (17), 123-158.
2. Althusser, L. (2014). On the reproduction of capitalism: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Verso Trade. -
能動性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9-18 12:00:00付費看金錢爆完整版,請上仟和亿官方或點以下連結。
http://qhy.cp59.ott.cibntv.net/web/#/teacherPersonal?id=20
完整版亦可透過購買學習終端機(機頂盒)與在微信【掌握財金】公眾號付費觀看。
機頂盒相關訊息請洽仟和亿官方
http://qhy.cp59.ott.cibntv.net/
海外付費即時看完整版機制即將出爐,敬請期待。
每晚八點,楊世光的『金錢爆』在仟和亿官方準時上架。
http://qhy.cp59.ott.cibntv.net/web/#/teacherPersonal?id=20
敬请訂閱關注。謝謝。
能動性 在 VO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
關鍵字08 : #介面
「到底該是『界』面還是『介』面?若是依照inter-face,物體間的表面,隱含分界意思的「界」更為貼切一些。但是強調兩個物件交互互動的過程,『介』入與中『介』的『介』更強調動作與過程。因此目前中文使用的慣習,物理化學中的interface常使用『界』面,像是界面活性劑等應用。而資訊科技中,形容人類與機器、機器與機器的interface更常使用『介』面。然而,物理化學的『界』面,是否否定了非人的能動性?」(文──徐詩雨)
_____________
《攝影之聲》關鍵字線上專題系列推出!每期由客座主編規劃影像與視覺領域的重要詞彙,邀請多位研究者共筆,透過不同角度詮釋書寫當代影像論題。本期由影像研究者謝佩君擔任客座主編,首期主題「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每周二、四更新,歡迎追蹤閱讀!
專題連結|https://bit.ly/vop-keyword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_____________
#家常任務 #關鍵字 #徐詩雨
能動性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田野工作(fieldwork)是人類學研究方法的核心。隨著「做田野」成為學校社會科學領域乃至業界諸如市場調查分析與使用者經驗研究等範疇時常見的詞彙,田野裡人際互動與社會關係的建立與經營之道成為重要的議題。在 新作坊 的這篇文章,帶我們看到,進入田野後產生的不只是「約訪」、「做訪談」的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關係。對於與當地人接觸互動如何「觀」與「察」以蒐集觀察田野調查資料與分析,生活日常「聊天」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一直往學術社群中走去,人類學逐漸不再是大家沒聽過的神祕概念,但「聽過」仍是基於某種既定印象,例如「人類學家不寫paper,只寫小說」。也經常有人說,我們做研究的時候不像在做研究,沒有穿著白袍、沒有使用結構嚴謹的問卷、沒有拿著高科技儀器(頂多就是相機、錄影機、錄音筆),通常只有一本筆記本、一支手機、或什麼都沒有,好跟「報導人」(研究參與者)好好聊天,或一起從事他們正在做的事。
事實上,「聊天」這個與人群互動的方式,並非專屬於人類學學門,但民族誌式田野工作中的「聊天」,確實有其特殊功能與邏輯。人類學家/田野工作者以自己作為「研究工具」,用「聊天」創造一個符合真實人際互動的情境。
...
我們經歷了一個「建立關係」的過程,包含共食、共飲、共作(例:下田),及生命禮儀的共襄盛舉(例:慶典)與陪伴(例:喪禮)。其中,「聊天」串起了這其中所有的人際互動。大家圍坐分享食物、飲料,一邊暢聊的場景是部落中最日常的活動。在幾次這樣的場合上,部落長輩對我說:「妳想問什麼就問吧!」他們知道我「研究者」的身份,怕「浪費我的時間」,和藹地建議我善用時間蒐集資料,但這並非我出現在那些場合的本意。某一次我回應:「今天是想來陪大家聊聊天、聽聽故事,也學習大家重視的事,沒有特別要問什麼啦!」長輩們聽完後,表示認同與覺得受到尊重,有人直接說:「這樣說就對了。」
...
在剛進入田野的階段,很多時候「聊天」的用意並非獲取研究資料,而是傾聽報導人希望訴說的個人想法、故事、日常生活遭遇的困難、想吐的苦水等等。報導人與田野工作者的關係,到後來往往不僅止於研究者與被研究者,而是在真實的人際互動中找到連結。臺東大學團隊到部落參加喪禮時,我們往往跨越了「研究者」或「觀察者」角色,到場的目的不是記錄,而是致意與陪伴,希望為喪家帶來一點走過悲傷的力量。
...
臺東大學團隊藉由「聊天」接觸部落不同群體,逐步拼湊出部落生活的樣態。倘若沒有這些深入、個人化的連結,很難真正掌握田野地或研究社群的脈絡,也難以找出應該被討論、卻易被忽略或被認為是不足為外人道的議題。因此面對報導人的信任,田野工作者有保護他們的義務。若「聊天」的內容成為研究資料,對其之保存與使用將份外謹慎。
...
經由多次聊天,感受出部分部落成員對於外來者跑來學走他們的文化與知識未必有好感。他們更想知道的是,這些(似乎)握有更多文化、社會、經濟資源的學者可以對部落有何貢獻?同樣地,對話過程中發現,「共學共作」、「把主體性還給部落」等希望凸顯部落話語權與能動性的論述,也不必然獲得部落一致認可,反而有聲音期望我們帶著明確目的或問題意識,直接告訴他們該做什麼、怎麼解決問題、如何有成效。
此種情況下,「聊天」被理解為田野工作者們還在不清楚狀況的階段。我們認為釐清「他們想做什麼」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但他們期待的是我們提出「我們想做什麼」。因應這些反應,田野工作團隊持續與眾多不同年齡、立場、背景的部落成員溝通、討論,藉此聽見不同聲音,也讓不同群體覺得受到尊重,增加計畫的公共性、正當性、參與度、包容度。田野工作者們長期在部落走動,參與各種日常生活中非正式的互動,不急著解釋或提解決方案,而是傾聽部落說出自己的看法或提案,讓他們慢慢感受到誠意,並理解我們工作的步調與邏輯。雙方已逐漸磨合出共識,而這場「聊天」馬拉松還會繼續。
(引用自:https://www.hisp.ntu.edu.tw/news/epapers/86/articles/314)
能動性 在 鏡週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娘娘:「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粉絲,觀眾是能動性的,他們有選擇要不要觀看的自由,但我在這個專訪的系列中,只想當個聆聽的人。」 #娘娘研究室 Alizabeth 娘娘
👉免費加鏡會員看獨家內容➜https://reurl.cc/qmoL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