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胼胝體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胼胝體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胼胝體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胼胝體英文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要幫大家介紹的,仍然是貓與諾貝爾獎的故事;但是今天的故事,比上次的故事更加撲朔離迷,因為這次的內容中,將會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裂腦貓」以及「裂腦病人」。 還有今天故事的科學家主角史派瑞(Roger sperry)也是奇耙一位,初出茅廬踏入學術界的史派瑞,起手式就來了個大義滅親,把自己的老...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貨車女孩蔡惠玉的精采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蔡惠玉 內容簡介: 臺灣女力!第一位獲選為「英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女性── 與生俱來的勇敢與堅毅,讓她不畏挫折,帶著自己與公司駛向世界 飲水思源的熱情及無私,讓她手心向下,帶著資源與點子...

胼胝體英文 在 米氏◑抓餅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48:40

➻ 寶寶真的早點會站會走比較好嗎? ≡※≡※≡※≡※≡※≡※≡※≡※≡※≡※≡※≡※≡※≡※≡※  米寶還在肚子裡時,我就被三方長輩叮嚀一定要讓米寶爬越久越好,特別是學醫的那邊,跟我說了一個理論,在聽的時候都有聽懂可是要我重複講我真的不會講,今天早上在翻書的時候剛好看到這一篇,講的就是當時聽得那...

  • 胼胝體英文 在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02 20:17:47
    有 238 人按讚

    今天要幫大家介紹的,仍然是貓與諾貝爾獎的故事;但是今天的故事,比上次的故事更加撲朔離迷,因為這次的內容中,將會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裂腦貓」以及「裂腦病人」。


    還有今天故事的科學家主角史派瑞(Roger sperry)也是奇耙一位,初出茅廬踏入學術界的史派瑞,起手式就來了個大義滅親,把自己的老師給滅了。這滅師到底是怎個滅法呢?以下就來為大家細說分明!


    《大腦好好玩》第十集聲音+文字版: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212cul003/


    上次我們提到過:1981年的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有三位,分別是 David Hubel、Torsten Wiesel、以及 Roger Sperry。既然上週已經介紹過休伯爾和威澤爾,今天的主角自然就是這第三位的 Roger Sperry。


    這第三位主角史派瑞,各位可別以為他就比較小咖。事實上,若從當年的獎金分配來看,就可以知道史派瑞可不是省油的燈。當年的獎金,其實是休伯爾和威澤爾拿了二分之一,而另外二分之一,則是由 史派瑞獨拿。這位史派瑞究竟做了什麼事,可以獨拿一半的獎金呢?


    史派瑞,生於1913年的美國康乃狄克州。在大學時代,史派瑞可以說是一位全能學生──大學的體育獎學金得主,而且擅長各種體育活動(包括籃球、棒球、美式足球和田徑等)。在學術方面,他的大學主修科目原本是英語,但在因緣際會下,最後走向了心理學與腦科學。


    他的研究之路,是從他大學時代的一門普通心理學開始的。當年他的普通心理學老師,是一位語言心理學家史泰森(Raymond Stetson),為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的學生。


    當年由於史泰森不良於行,史派瑞便時常主動幫忙載著他的老師史泰森到處活動;也因此,史派瑞不時就有機會可以和老師以及其他教授們們一起午餐並參與心理學討論。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他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大學畢業後,他取得了心理學碩士學位,並在芝加哥大學生物學家懷斯(Paul Weiss)的指導下取得了動物學博士學位,開始對大腦展開研究。


    --
    大義滅親
    --


    史派瑞的第一項重要學術成就,就是大義滅親。滅了什麼親呢?就是滅了自己博士班老師懷斯的理論。


    懷斯當年提出的理論認為:從感官進入大腦的神經連結,以及從大腦傳到肌肉的神經連結,一開始都是隨機且雜亂無章的;只有在歷經學習之後,井然有序的神經連結才會成形。


    換句話說,懷斯認為:從感官進入大腦的神經連結,以及從大腦傳到肌肉的神經連結,其中充滿了可塑性以及可互換的特質。


    這樣的理論即使在今天,乍聽之下都似乎沒什麼問題,對吧?但是,史派瑞當年透過一系列的實驗結果,發現這個理論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
    老鼠左右腳神經對調實驗
    --


    比方說,史派瑞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以手術的方式,把老鼠左腳的感覺神經和右腳的感覺神經對調。對調完之後,他電擊老鼠的右腳,結果發現,老鼠被電右腳的時候,左腳會抬起來;重點是,不管電了幾次、電了多久,老鼠始終都是這個反應。也就是說,老鼠無法重新學會新的配對。


    這個結果顯示,懷斯原本的學習理論似乎不完全正確。史派瑞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神經連結的「大方向」已經定型之後,似乎就不能再改變。雖然細部的微調仍有可能發生,但是左腦控制右側肢體、右腦控制左側肢體的這種「大方向」連結,似乎是寫死而無法改變的。


    --
    青蛙視神經重新生長實驗
    --


    史派瑞用來大義滅親的另一項知名實驗,就是青蛙的視神經重新生長實驗。這項實驗和剛剛的老鼠實驗很類似,都顯示出神經連結的「大方向」似乎是固定寫死的。


    在這個青蛙實驗中,史派瑞把青蛙的視神經切斷,然後把青蛙的眼球在眼窩中順時針旋轉 180 度,接下來觀察青蛙的視神經再重新生長、連回腦中時,會長成什麼樣子?會連到什麼部位去?


    結果發現,青蛙的視神經重新連回腦中時,竟然連到了一模一樣的腦區位置。即使青蛙的眼睛已經旋轉了 18 0度,視神經還是長回到之前的腦區位置。這個結果代表什麼意思呢?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假設眼球裡面視網膜有兩個區域,一個叫做甲區,另一個叫做乙區;甲區位於眼球的上方,乙區位於眼球的下方。這兩個區域分別連到腦中的不同位置,甲區連到了 A 腦區,乙區則連到了 B 腦區。


    史派瑞切斷視神經後,把眼球旋轉 180 度,所以現在甲區從眼睛的上方變成了下方,乙區則成下方變成了上方。現在問題來了,當視神經重新生長時,被移動過位置的甲區,應該要連到原本的A腦區,還是B腦區?


    如果視神經的重新連結會受到經驗和環境的影響,那現在跑到下方的甲區,應該要連到 B 腦區才對;但如果視神經的重新連結是由天生的生物條件所決定,那甲區可能就還是會連回A腦區。結果發現,由眼睛上方被轉到下方的甲區,還是連回了 A 腦區。


    史派瑞因此推論,神經連結可能是由某種化學物質的指引;因此不管怎麼長,都會連回原本應該要去的地方。這種方式的神經重新連結,也導致了青蛙完全無法適應新回復的視覺。因為如果你把蒼蠅擺在青蛙的上方,牠就會看到蒼蠅出現在下方,而把舌頭往下方射出。


    由此可知,神經連結的「大方向」似乎是依據生物化學物質的指引在生長,而學習與經驗只能對神經連結進行微調,並無法改變神經連結的「大方向」。


    --
    裂腦貓
    --


    在大義滅親之後,史派瑞於 1952 年開始研究另一個跟大腦有關的問題。他想要知道,為什麼用一隻眼睛學過東西之後,當我們用另一隻眼睛再看到同樣的東西時,我們不用再學一次就已經會了?


    比方說,我們如果閉上右眼,然後只用左眼學習某幾個單字。學會之後,我們可以閉上左眼,然後用右眼看剛剛學過的字,結果我們依然可以輕鬆記得剛剛學會的字。


    為什麼會如此呢?史派瑞想出了一種可能性:每隻眼睛中的資訊都同時被傳到了左右半腦,既然整個腦都儲存了相關資訊;所以學習過後換一隻眼睛來看,也不會有影響。若真是如此,如果我們想辦法把資訊只侷限在一個半腦之中,這種跨眼睛轉換資訊的現象是不是就會消失呢?


    為了測試這個可能性,史派瑞決定把兩個半腦間的資訊流通管道通通切斷。兩個半腦間的流通資訊管道有哪些呢?最主要的管道有兩個,一個就是視神經交叉,另一個就是胼胝體。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視神經交叉」。所謂的視神經交叉,就是來自左右眼的視神經,有一部分會跨過中線然後送到對側的半腦。如果我們把視神經交叉切斷,那麼左眼的訊息就只會進入左腦,右眼的訊息就只會進入右腦。


    另外一個阻止訊息在兩個半腦中流通的辦法,就是切斷「胼胝體」。胼胝體就是連結兩個半腦之間的神經纖維(胼跟胝的意思,都是手腳上的厚繭的意思),腦中的胼胝體,英文叫做 corpus callosum ,拉丁文的意思就是很硬的身體、或很硬的物體,所以翻譯成胼胝體,算是意思十分到位,而且還頗有文學素養。


    總而言之,胼胝體,就是連結兩個半腦之間的神經纖維;由於這些神經纖維很多,而神經纖維又很硬,因此稱為胼胝體。


    史派瑞在一項實驗中發現,如果只切斷視神經交叉,或是只切斷胼胝體,貓用單眼學過的東西,還是可以用另一隻眼睛展現出來。


    但是,如果把貓的視神經交叉和胼胝體都同時切斷,這種跨眼睛學習轉換的現象就會消失。也就是說,如果貓的視神經交叉和胼胝體都同時切斷,那麼當貓用左眼學過東西後,再改用右眼看東西時,學過的東西就彷彿完全沒學過一樣。由此可知,胼胝體應該就是資訊在兩個半腦中傳遞的關鍵。


    --
    裂腦病人
    --


    史派瑞在發表了上述這些實驗結果後便小有名氣,後來被加州理工學院挖角,最後在 1954 年把實驗室搬到了加州理工。史派瑞搬到加州理工之後,自然受到了來自各領域天才神人的刺激。


    比方說物理學家費曼當時就在加州理工。由於費曼老是喜歡到處串門子,高談闊論、發表己見、指點大家該如何做實驗。不服輸的史派瑞,自然想要做出驚人的實驗來和大家一別高低。當時在一位學生葛詹尼加(Michael Gazzaniga)的協助下,他們決定把裂腦貓的實驗,搬到人類身上,也就是打算進行裂腦病人的實驗。


    正巧的是,當年醫學界對於癲癇病人的治療正處於實驗階段,而切斷胼胝體在當時算是一種不錯的治療癲癇方式;因為一旦切斷胼胝體,癲癇就只會侷限在一側的半腦,而不會擴散到整個大腦。而這種被切斷胼胝體的病人,就成了史派瑞和葛詹尼加的最佳受試者。


    史派瑞和葛詹尼加在測試過這些裂腦病人後,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


    第一,病人的左腦似乎一切正常。比方說,如果把視覺資訊呈現給病人的左腦,病人可以輕鬆地看見並說出自己看到什麼。比方說,如果給左腦看「工具」(tool)這個字,病人會說自己看到了「工具」這個字。所以,左腦看起來一切正常。


    第二,病人的右腦似乎怪怪的。比方說,如果把「工具」這個字呈現給右腦,病人則會說自己什麼都沒看到。但是更奇怪的地方就在於,雖然右腦看不到工具這個字,但是如果要病人以右腦控制的左手來畫出他看到的東西,左手竟然可以畫出工具的樣子來。


    此外,如果要病人從一堆物品中選出自己看到的東西,雖然他會堅稱自己沒有看到東西,但是最後卻仍然可以抓出工具來。


    為什麼右腦看到東西時,病人會說自己沒看到東西;但是右腦控制的左手,卻又可以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回答出自己看到什麼呢?


    在經過各式各樣的測試之後,史派瑞和葛詹尼加終於提出了他們的理論:由於負責說話的語言中樞主要偏重在左腦,因此當左腦看到資訊時,左腦可以輕鬆地回答自己看到什麼。


    相較之下,由於右腦並不是負責說話的語言輸出位置,因此當右腦看到資訊後,並不能夠用語言的型式說出來;但是因為右腦仍然能夠以其他的方式表達(例如:畫畫或抓取),因此當被要求表達自己看到什麼東西時,仍可以用這些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


    --
    喜歡編故事的左腦
    --


    第三個有趣的發現,就是史派瑞和葛詹尼加的實驗顯示,語言表達所偏重的左腦,似乎就像是一個喜歡說故事的詮釋者一樣,很喜歡把眼前的資訊編湊成一個故事來自圓其說。


    比方說,在一項經典的實驗中,他們就發現,如果讓左腦看一張雞爪的影像,然後右腦看下雪的影像,接著叫病人在眼前的一堆照片中找出自己剛剛看到的影像,結果因為病人的左腦看到了雞爪,所以左腦操控的右手自然就就去抓了一隻雞的照片。然後右腦因為看到下雪,所以右腦控制的左手自然就去抓了鏟雪用的鏟子照片。


    這時候,實驗人員就問病人,自己看到了什麼,還有為什麼選這兩張照片。此時,由於病人只有左腦可以說話,他就說自己只看到了雞爪,所以當然選了雞的照片。至於為什麼自己選了鏟子的照片,病人則開始胡亂編湊理由說,那是因為雞會有雞屎,所以才選了鏟子要來鏟雞屎。


    由於這樣的現象,史派瑞和葛詹尼加便提出了「左腦詮釋者」理論,認為左腦是語言輸出所偏重的半腦,而且有喜歡編故事來合理化眼前資訊的傾象。


    除了以上三項重要發現之外,史派瑞和葛詹尼家還找到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比方說,裂腦病人可以在兩個半腦看到兩個不同事物時,同時以左手和右手畫出不同的事物,例如左手畫圓、右手畫方。還有裂腦病人的左右手有時會意見不合,例如右手在扣扣子時,左手前來干擾等等。


    聽到這樣的現象,大家是不是想到射雕英雄傳裡面周伯通左右互搏的故事?害我近視的金庸當年是不是有看過這些相關的科學報導,才會寫出了這樣的劇情呢?


    以上就是最後一集的內容,《大腦好好玩》第一季劇終。感謝大家捧場!

  • 胼胝體英文 在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02 20:17:47
    有 236 人按讚


    今天要幫大家介紹的,仍然是貓與諾貝爾獎的故事;但是今天的故事,比上次的故事更加撲朔離迷,因為這次的內容中,將會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裂腦貓」以及「裂腦病人」。


    還有今天故事的科學家主角史派瑞(Roger sperry)也是奇耙一位,初出茅廬踏入學術界的史派瑞,起手式就來了個大義滅親,把自己的老師給滅了。這滅師到底是怎個滅法呢?以下就來為大家細說分明!


    《大腦好好玩》第十集聲音+文字版: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212cul003/


    上次我們提到過:1981年的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有三位,分別是 David Hubel、Torsten Wiesel、以及 Roger Sperry。既然上週已經介紹過休伯爾和威澤爾,今天的主角自然就是這第三位的 Roger Sperry。


    這第三位主角史派瑞,各位可別以為他就比較小咖。事實上,若從當年的獎金分配來看,就可以知道史派瑞可不是省油的燈。當年的獎金,其實是休伯爾和威澤爾拿了二分之一,而另外二分之一,則是由 史派瑞獨拿。這位史派瑞究竟做了什麼事,可以獨拿一半的獎金呢?


    史派瑞,生於1913年的美國康乃狄克州。在大學時代,史派瑞可以說是一位全能學生──大學的體育獎學金得主,而且擅長各種體育活動(包括籃球、棒球、美式足球和田徑等)。在學術方面,他的大學主修科目原本是英語,但在因緣際會下,最後走向了心理學與腦科學。


    他的研究之路,是從他大學時代的一門普通心理學開始的。當年他的普通心理學老師,是一位語言心理學家史泰森(Raymond Stetson),為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的學生。


    當年由於史泰森不良於行,史派瑞便時常主動幫忙載著他的老師史泰森到處活動;也因此,史派瑞不時就有機會可以和老師以及其他教授們們一起午餐並參與心理學討論。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他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大學畢業後,他取得了心理學碩士學位,並在芝加哥大學生物學家懷斯(Paul Weiss)的指導下取得了動物學博士學位,開始對大腦展開研究。


    -\-\
    大義滅親
    -\-\


    史派瑞的第一項重要學術成就,就是大義滅親。滅了什麼親呢?就是滅了自己博士班老師懷斯的理論。


    懷斯當年提出的理論認為:從感官進入大腦的神經連結,以及從大腦傳到肌肉的神經連結,一開始都是隨機且雜亂無章的;只有在歷經學習之後,井然有序的神經連結才會成形。


    換句話說,懷斯認為:從感官進入大腦的神經連結,以及從大腦傳到肌肉的神經連結,其中充滿了可塑性以及可互換的特質。


    這樣的理論即使在今天,乍聽之下都似乎沒什麼問題,對吧?但是,史派瑞當年透過一系列的實驗結果,發現這個理論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
    老鼠左右腳神經對調實驗
    -\-\


    比方說,史派瑞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以手術的方式,把老鼠左腳的感覺神經和右腳的感覺神經對調。對調完之後,他電擊老鼠的右腳,結果發現,老鼠被電右腳的時候,左腳會抬起來;重點是,不管電了幾次、電了多久,老鼠始終都是這個反應。也就是說,老鼠無法重新學會新的配對。


    這個結果顯示,懷斯原本的學習理論似乎不完全正確。史派瑞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神經連結的「大方向」已經定型之後,似乎就不能再改變。雖然細部的微調仍有可能發生,但是左腦控制右側肢體、右腦控制左側肢體的這種「大方向」連結,似乎是寫死而無法改變的。


    -\-\
    青蛙視神經重新生長實驗
    -\-\


    史派瑞用來大義滅親的另一項知名實驗,就是青蛙的視神經重新生長實驗。這項實驗和剛剛的老鼠實驗很類似,都顯示出神經連結的「大方向」似乎是固定寫死的。


    在這個青蛙實驗中,史派瑞把青蛙的視神經切斷,然後把青蛙的眼球在眼窩中順時針旋轉 180 度,接下來觀察青蛙的視神經再重新生長、連回腦中時,會長成什麼樣子?會連到什麼部位去?


    結果發現,青蛙的視神經重新連回腦中時,竟然連到了一模一樣的腦區位置。即使青蛙的眼睛已經旋轉了 18 0度,視神經還是長回到之前的腦區位置。這個結果代表什麼意思呢?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假設眼球裡面視網膜有兩個區域,一個叫做甲區,另一個叫做乙區;甲區位於眼球的上方,乙區位於眼球的下方。這兩個區域分別連到腦中的不同位置,甲區連到了 A 腦區,乙區則連到了 B 腦區。


    史派瑞切斷視神經後,把眼球旋轉 180 度,所以現在甲區從眼睛的上方變成了下方,乙區則成下方變成了上方。現在問題來了,當視神經重新生長時,被移動過位置的甲區,應該要連到原本的A腦區,還是B腦區?


    如果視神經的重新連結會受到經驗和環境的影響,那現在跑到下方的甲區,應該要連到 B 腦區才對;但如果視神經的重新連結是由天生的生物條件所決定,那甲區可能就還是會連回A腦區。結果發現,由眼睛上方被轉到下方的甲區,還是連回了 A 腦區。


    史派瑞因此推論,神經連結可能是由某種化學物質的指引;因此不管怎麼長,都會連回原本應該要去的地方。這種方式的神經重新連結,也導致了青蛙完全無法適應新回復的視覺。因為如果你把蒼蠅擺在青蛙的上方,牠就會看到蒼蠅出現在下方,而把舌頭往下方射出。


    由此可知,神經連結的「大方向」似乎是依據生物化學物質的指引在生長,而學習與經驗只能對神經連結進行微調,並無法改變神經連結的「大方向」。


    -\-\
    裂腦貓
    -\-\


    在大義滅親之後,史派瑞於 1952 年開始研究另一個跟大腦有關的問題。他想要知道,為什麼用一隻眼睛學過東西之後,當我們用另一隻眼睛再看到同樣的東西時,我們不用再學一次就已經會了?


    比方說,我們如果閉上右眼,然後只用左眼學習某幾個單字。學會之後,我們可以閉上左眼,然後用右眼看剛剛學過的字,結果我們依然可以輕鬆記得剛剛學會的字。


    為什麼會如此呢?史派瑞想出了一種可能性:每隻眼睛中的資訊都同時被傳到了左右半腦,既然整個腦都儲存了相關資訊;所以學習過後換一隻眼睛來看,也不會有影響。若真是如此,如果我們想辦法把資訊只侷限在一個半腦之中,這種跨眼睛轉換資訊的現象是不是就會消失呢?


    為了測試這個可能性,史派瑞決定把兩個半腦間的資訊流通管道通通切斷。兩個半腦間的流通資訊管道有哪些呢?最主要的管道有兩個,一個就是視神經交叉,另一個就是胼胝體。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視神經交叉」。所謂的視神經交叉,就是來自左右眼的視神經,有一部分會跨過中線然後送到對側的半腦。如果我們把視神經交叉切斷,那麼左眼的訊息就只會進入左腦,右眼的訊息就只會進入右腦。


    另外一個阻止訊息在兩個半腦中流通的辦法,就是切斷「胼胝體」。胼胝體就是連結兩個半腦之間的神經纖維(胼跟胝的意思,都是手腳上的厚繭的意思),腦中的胼胝體,英文叫做 corpus callosum ,拉丁文的意思就是很硬的身體、或很硬的物體,所以翻譯成胼胝體,算是意思十分到位,而且還頗有文學素養。


    總而言之,胼胝體,就是連結兩個半腦之間的神經纖維;由於這些神經纖維很多,而神經纖維又很硬,因此稱為胼胝體。


    史派瑞在一項實驗中發現,如果只切斷視神經交叉,或是只切斷胼胝體,貓用單眼學過的東西,還是可以用另一隻眼睛展現出來。


    但是,如果把貓的視神經交叉和胼胝體都同時切斷,這種跨眼睛學習轉換的現象就會消失。也就是說,如果貓的視神經交叉和胼胝體都同時切斷,那麼當貓用左眼學過東西後,再改用右眼看東西時,學過的東西就彷彿完全沒學過一樣。由此可知,胼胝體應該就是資訊在兩個半腦中傳遞的關鍵。


    -\-\
    裂腦病人
    -\-\


    史派瑞在發表了上述這些實驗結果後便小有名氣,後來被加州理工學院挖角,最後在 1954 年把實驗室搬到了加州理工。史派瑞搬到加州理工之後,自然受到了來自各領域天才神人的刺激。


    比方說物理學家費曼當時就在加州理工。由於費曼老是喜歡到處串門子,高談闊論、發表己見、指點大家該如何做實驗。不服輸的史派瑞,自然想要做出驚人的實驗來和大家一別高低。當時在一位學生葛詹尼加(Michael Gazzaniga)的協助下,他們決定把裂腦貓的實驗,搬到人類身上,也就是打算進行裂腦病人的實驗。


    正巧的是,當年醫學界對於癲癇病人的治療正處於實驗階段,而切斷胼胝體在當時算是一種不錯的治療癲癇方式;因為一旦切斷胼胝體,癲癇就只會侷限在一側的半腦,而不會擴散到整個大腦。而這種被切斷胼胝體的病人,就成了史派瑞和葛詹尼加的最佳受試者。


    史派瑞和葛詹尼加在測試過這些裂腦病人後,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


    第一,病人的左腦似乎一切正常。比方說,如果把視覺資訊呈現給病人的左腦,病人可以輕鬆地看見並說出自己看到什麼。比方說,如果給左腦看「工具」(tool)這個字,病人會說自己看到了「工具」這個字。所以,左腦看起來一切正常。


    第二,病人的右腦似乎怪怪的。比方說,如果把「工具」這個字呈現給右腦,病人則會說自己什麼都沒看到。但是更奇怪的地方就在於,雖然右腦看不到工具這個字,但是如果要病人以右腦控制的左手來畫出他看到的東西,左手竟然可以畫出工具的樣子來。


    此外,如果要病人從一堆物品中選出自己看到的東西,雖然他會堅稱自己沒有看到東西,但是最後卻仍然可以抓出工具來。


    為什麼右腦看到東西時,病人會說自己沒看到東西;但是右腦控制的左手,卻又可以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回答出自己看到什麼呢?


    在經過各式各樣的測試之後,史派瑞和葛詹尼加終於提出了他們的理論:由於負責說話的語言中樞主要偏重在左腦,因此當左腦看到資訊時,左腦可以輕鬆地回答自己看到什麼。


    相較之下,由於右腦並不是負責說話的語言輸出位置,因此當右腦看到資訊後,並不能夠用語言的型式說出來;但是因為右腦仍然能夠以其他的方式表達(例如:畫畫或抓取),因此當被要求表達自己看到什麼東西時,仍可以用這些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


    -\-\
    喜歡編故事的左腦
    -\-\


    第三個有趣的發現,就是史派瑞和葛詹尼加的實驗顯示,語言表達所偏重的左腦,似乎就像是一個喜歡說故事的詮釋者一樣,很喜歡把眼前的資訊編湊成一個故事來自圓其說。


    比方說,在一項經典的實驗中,他們就發現,如果讓左腦看一張雞爪的影像,然後右腦看下雪的影像,接著叫病人在眼前的一堆照片中找出自己剛剛看到的影像,結果因為病人的左腦看到了雞爪,所以左腦操控的右手自然就就去抓了一隻雞的照片。然後右腦因為看到下雪,所以右腦控制的左手自然就去抓了鏟雪用的鏟子照片。


    這時候,實驗人員就問病人,自己看到了什麼,還有為什麼選這兩張照片。此時,由於病人只有左腦可以說話,他就說自己只看到了雞爪,所以當然選了雞的照片。至於為什麼自己選了鏟子的照片,病人則開始胡亂編湊理由說,那是因為雞會有雞屎,所以才選了鏟子要來鏟雞屎。


    由於這樣的現象,史派瑞和葛詹尼加便提出了「左腦詮釋者」理論,認為左腦是語言輸出所偏重的半腦,而且有喜歡編故事來合理化眼前資訊的傾象。


    除了以上三項重要發現之外,史派瑞和葛詹尼家還找到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比方說,裂腦病人可以在兩個半腦看到兩個不同事物時,同時以左手和右手畫出不同的事物,例如左手畫圓、右手畫方。還有裂腦病人的左右手有時會意見不合,例如右手在扣扣子時,左手前來干擾等等。


    聽到這樣的現象,大家是不是想到射雕英雄傳裡面周伯通左右互搏的故事?害我近視的金庸當年是不是有看過這些相關的科學報導,才會寫出了這樣的劇情呢?


    以上就是最後一集的內容,《大腦好好玩》第一季劇終。感謝大家捧場!

  • 胼胝體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08 20:00:11

    本集主題:「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貨車女孩蔡惠玉的精采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蔡惠玉
       
    內容簡介:
    臺灣女力!第一位獲選為「英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女性──
    與生俱來的勇敢與堅毅,讓她不畏挫折,帶著自己與公司駛向世界
    飲水思源的熱情及無私,讓她手心向下,帶著資源與點子回到家園
    看蔡惠玉如何從隨車小妹做起,胼手胝足,在艱難的國際市場闖出一片天!
      
    宜蘭女兒立足歐洲,回饋鄉里,放眼世界──
    從無到有,成就不可能:在困境中找機會,勇敢不需背景靠山!
    造就自己,提攜後進:讓心中的熱情與溫暖,成為他人堅實的後盾!
      
      在蘇澳港長大的蔡惠玉,從小跟著爸爸開的貨運卡車東奔西跑。樂觀進取的她,當隨車小妹不但不以為苦,還從中學會了物流、工廠生產、會計、訂合約等超出她年紀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日後生涯的備糧。
      
      學校畢業後,她本想開泡沫紅茶店,安穩度日,卻因鄰居一句:「妳的人生還很長,為什麼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當時英文並不好的惠玉,毅然選擇了一條不平穩的道路,前往英國創業。
      
      短短二十年,惠玉為自己打下一片天,成為英國科技企業楷模。同時,她心中始終沒有忘記故鄉,不斷資助臺灣人在歐洲的藝文活動,成為提高國家國際能見度的重要推手。現在她更搬回故鄉宜蘭定居,繼續為這片土地打拚。
      
      蔡惠玉發揮臺灣人的韌性和毅力,把人生打成一手好牌,也將自己多采多姿的故事,傳承下去,鼓勵大家勇於逐夢,永遠懷抱熱情,成就自己,也成就周邊所有人。
      
    作者簡介:蔡惠玉 Christina Tsai(口述)
      一九七一年出生於宜蘭蘇澳,從小陪父親開著卡車送貨。臺北工專畢業後,將半工半讀累積的存款當作留學基金,赴英國紐卡索念書。學成後於英國工業大城曼徹斯特創業,專攻電腦周邊硬體產品代銷貿易,公司營運成長速度驚人,曾獲兩屆英國「北部前五十大成長最快科技領域公司」獎。二〇一八年成為第一位被《國會評鑑》(The Parliamentary Review)年刊推選為「全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人,也是該年唯一入選科技類的女性董事長,更獲英國國會邀請赴倫敦西敏寺大樓參加年度盛會。《國會評鑑》是對英國工商界最高度指標性的年刊,印刷量超過五十萬本,寄給英國所有工商業主管、世界各國政府首長和商會。
      
      宜蘭女兒在英國落地生根,並養育兩個孩子,對於英國社會發展和教育環境都有第一手的觀察。於歐洲勇敢逐夢的同時,始終心繫家鄉,為了增加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她發起英國最大型的臺灣藝文節「曼城臺灣日」(Passport to Taiwan Festival),並成立「曼城臺灣人協會」(Manchester Taiwanese Association)。她積極地以實際行動幫助在海外奮鬥的遊子,往返英國和臺灣兩地,回家鄉支持和參與各項教育、藝術、文化、體育活動,也為母校成立了校友會,希望帶動更多人共同來為下一代付出,因為她相信:「人生就是有不得不做的事情!」
      
    作者簡介:楊佳恬 Chia-Tyan Yang
      一九七九年出生於屏東,十三歲赴奧地利學音樂,靠著看漫畫和小說自修中文。因致力於文化交流,曾入圍奧地利全國傑出外國血統婦女決賽,成為奧國政府文化融合親善大使,並獲得歐盟執委會頒發「歐盟文化融合親善大使」的頭銜,是這個企畫中首位也是唯一的臺灣人。
      
      結束長年的國際鋼琴演奏生涯後,現為多媒體製作人、奧地利慈善音樂協會秘書長、德文專欄作家,不定時為德國、奧地利、臺灣的藝文雜誌及網路平臺撰文,與其奧地利夫婿定居在奧地利南方。中文著作有《小國也可以偉大:我在奧地利生活學習的第一手觀察》《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胼胝體英文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2-27 16:00:03

    魚蛋,將廉價魚剝皮拆骨打肉,化腐朽為神奇。王老太,王林記魚蛋粉靈魂人物,粗壯爽朗;年輕時是個美人胚子,困頓苦學至中三,在六十年代殊不簡單。

    「我有個老師說,人的遭遇講你出生的環境。龍生蛇竇,你就當蛇,蛇一樣的遭遇;鳳生雞巢,你最叻也在雞群,飛不到哪裏。」68歲的她,從沒飛出筲箕灣,和魚蛋糾結大半生:小時在魚蛋檔劏魚;24歲嫁予魚蛋佬,做魚蛋軋斷三指;後來魚蛋佬變醉酒佬,工場與店,她苦苦獨撐……橫逆不息,她一一用狠勁對擊。鳳,終究不是雞;就像草根魚蛋,也蛻變為代表香港的美食。

    王林記在筲箕灣東大街的盡頭,平日店外沒人龍,但由六七點早市直下,幾近座無虛席。不獨賣魚蛋粉麵,還有濃郁豬手清腸腩白飯多士;來的不是漁民街坊,就是白領熟客。王老太說,兒子阿傑認為貼名人相太老套,所以常來的發哥周潤發、方中信等全沒合照。


    不過,眼前的王老太實實在在是一本魚蛋秘笈。是日清晨七點,跟她接收香港仔買手運來的漁獲。卸魚時,她已知魚新鮮不新鮮:「你看,䱛魚眼仔精精靈靈,好新鮮;倒下來那一下是雪味而非腥味,不新鮮才有腥味。」王老太中氣十足,聲大自信。

    這天收了䱛魚、黑門鱔和鰽白。「竹籤(魚)我們也照打,因為現在魚很缺乏。今天有,明天不知有沒有。」她見過內地兩三層高「鐵拖」漁船,「戰艦一樣大,有先進雷達,一掃(海裏魚)就捕光了。」十多年前她發覺漁獲漸少,已置雪房,「魚多我就買多些,先冰封它,無魚了就要拉出來用。」

    魚要有魚味
    「做魚蛋,魚一定要新鮮。」王老太常掛嘴邊。「魚唔靚,你怎樣雪都無用,但新鮮的魚雪了,牠會有幾成靚存在。」在缺魚如休漁期,她預先冰封「撚手貨」,打魚蛋時再混合艇家釣回來的鮮魚。


    今天,很多行家採用供應穩定、由越南菲律賓入口的大黃鱔,「那種大黃鱔,肉很白淨,但無味,你要放味道下去。」王老太鍾情中國海域的黑門鱔,「這種鱔魚肉鮮甜,我們潮州人很喜歡用來煲粥,放鹽和少少冬菜,那煲粥就好正喇!」如此鮮味用來打魚蛋,就不需要放太多調味料了。坊間魚蛋有些死實實,有些爽如蒟蒻,她形容「鬆化」才是正宗潮州魚蛋。人家多少會混些澱粉,她卻堅持全用魚肉不下粉,「我們喜歡幾種魚混合,譬如九棍、黑門鱔、大䱛細䱛,纖維不同;愈多種魚,俗稱的明膠就愈強。」至於魚肉混入多少水分和鹽、浸魚蛋怎樣調節水溫以致一粒魚蛋內外爽彈又鬆軟,全要歲月磨練。王老太的叔仔王炎興打了魚蛋50年,就在王林記擔大旗。

    鳳生雞巢
    不同魚種的纖維、黏性、魚味濃淡……王老太了然於胸,畢竟做魚蛋超過40 年,可是這並非她原來想走的路。她本名劉蘇女,祖籍潮州,在筲箕灣東大街出世,童年喪父,母親再嫁,弟妹眾多,小時候就很窮。「我們去魚蛋檔幫人免費劏魚,人家就送些魚頭魚春給我們作米糧。魚春當飯魚頭做餸,不飽,只是滯。」她想起也打嗝。

    因為母親不識字,常被人欺負;蘇女誓要讀書,靠賣爛銅爛鐵讀上小學。她樣子像混血兒般玲瓏標致,成績也好,是校內的風頭躉;順利考上中學,卻交不出學費,加上家人溫飽排首位,只有去工廠打工,但仍爭取返金文泰夜校,努力讀至中三才再沒有精神兼顧下去。

    「知識改變命運」終成泡影。就在失落的14歲,芳心許了同鄉小子王炎林,「我們青梅竹馬,也是初戀,雙眼盲咗!」王老太回到少女時,笑眯眯。24歲那年,患癌的母親病危,為了沖喜,二人半夜拜了王家祖先草草完婚,「媽媽心事了卻,我結婚那天她就走了。好淒涼!」

    本來,丈夫在北大酒家做燒臘,沒多久轉跟他大哥學打魚蛋。「我好怕做魚蛋,因為我小時拿着石春揼魚,揼到手指全彎了。」當時她沒選擇:「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隻馬騮通山走。老公做魚蛋,你就跟他做魚蛋。」

    1979年,兩口子在山邊台(筲箕灣天后廟後山)母親遺下的山頂小木屋開設工場,做魚蛋批發。她日做最少18小時,每天吃11碗飯但體重才90多磅。「那時夜晚12點才吃晚飯,男人睡了,我還要洗衫洗尿片洗碗,兩點才睡。朝早四點五點就要起床,魚蛋我一個人浸,一個人切,一個人炸……到老公起床時,我第一批貨已經要出了。」28歲那年,因為睡眠不足,「絞魚肉,一插,插了入去,沒了一截。」她輕描淡寫,摩娑着左手三隻手指:食指和無名指指頭被削平,中指斷了半隻;今天已不當一回事。

    牛的反抗
    日積的勞累褪盡鉛華,88年蘇女腰痛至無法再推貨上下山,於是和丈夫商量買了東大街現鋪,前面擺十幾個座位賣魚蛋粉麵,後面做工場。兩口子從零開始,胼手胝足捱到有樓有鋪頭,她一直等待上律師樓和丈夫簽契聯名做業主,可是丈夫早已靜靜寫了自己的名字。

    「為何我沒有?」有天她忍不住問。「有甚麼呀?你似甚麼呀?你似一隻牛罷了!牛耕田馬食穀。你有腦嗎?你無腦。」王老太憶述丈夫的回應,依然動氣。「就被他一句驚醒夢中人,原來我是一個無腦的女人。」抹乾眼淚,她明白不需再為這男人仆心仆命。

    蘇女大解放,即刻重拾舊夢——返夜學,去英國文化協會讀Free Talk,又去劉家傑那裏學英語。家婆是個守舊潮州人,重男輕女,「我生了三個女,她已不喜歡;我讀書更加不得了。她說,你讀這麼多書為何?你想控制我王家呀!」丈夫以前打魚蛋,因魚肉要加冰,冬天尤其寒苦,習慣飲烈酒如瀘州大麯、拔蘭地禦寒。那時已上酒癮,功夫盡喪,也不忘揶揄她:「你學這麼多英文幹甚麼?東大街有幾多個鬼佬跟你說話呀?」

    41歲的蘇女做到七勞八傷,於是向丈夫「辭工」。她一離開工場,丈夫無法做下去,唯有將工場和訂戶一起讓給五弟炎興。蘇女不參與批發,只負責店鋪樓面,丈夫自此再沒給她家用。「家婆教他不要過錢給我,怕我『走佬』。實在,我不捨得四個子女,不容易放棄這個家。」她於是跟丈夫「講數」:「得!你不用給我錢,但你供仔女讀書、出國留學。」丈夫對子和女總算公平,後來讓大女和孻仔放洋讀飽書。

    貓狗也溫飽
    2002年,王老太跟叔仔商量將王林記現鋪全做門市,在對面街另置工場。其時丈夫終日醉昏昏,店務早由她一手打理。至於4年前開大坑分店、今年9月開柴灣分店都是兒子接棒的後話,丈夫無從見證,因為7年前他「被酒浸死了」。

    王老太自小命途多舛,心有千千結。45歲到志蓮淨苑學了4年佛學,種下因緣,慢慢放下從前怨恨。「兒女眼前冤,夫妻渡客船。到底是我太強,還是他太自卑?難說。對我老公恨與不恨都算數喇!總之我日日都有三枝香插給他。」她哈哈大笑。

    現在,她在王林記已是半退休,主要任務是買魚收魚,9點吃過魚蛋早餐做了QC,便去筲箕灣避風塘游泳兼餵野貓野狗,風雨不改。三道防波堤不接陸地,十足孤島,上面卻有很多水上人棄養的貓狗;王老太見牠們無水又無食物,於心不忍。王林記每日都用老雞熬高湯,她就挑骨留肉,混入魚腩或牛腩碎作貓糧或狗糧。

    「我餵了30年了。我們這一代,小時最緊要有溫飽。」她笑言,小時侯信基督教和天主教,因為前者派奶粉,後者派米,餓肚皮話事。因為自己困難過,幾十年來她買魚日日清數,不需買手墊支;教子女做生意,不可騙人也不可欠夥計錢。

    「人又好,貓又好,狗又好,最緊要有溫飽暖著。」她慣租的小機船駛向石壆,高呼一聲:「貓!」十幾隻肥貓即從四面八方的石罅跑出來,翹首朝她喵喵叫;其他堤上的黃狗、黑狗,未待叫喚,老遠看見她,已不停搖着尾巴蹦蹦跳。

    撰文:韓潔瑤
    攝影:梁偉德

    王林記魚蛋粉
    地址:筲箕灣東大街10號東寶大廈地下A號鋪
    電話:2886 006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6:30am-8:00pm
    詳情: http://bit.ly/2R7wbwZ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